最新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经典的双缺口理论,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主要原因是本国储蓄和外汇供给不足,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

可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双缺口已不复存在,目前国内储蓄闲置资金金额巨大,外汇储备量也十分庞大,大量吸引外资有悖于双缺口理论。

其实不然,由于各方面客观原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真实情况是内资投入相对不足。

如我国高新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国际上通常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来反映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实力。

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要求企业R&D资金投入大于其总收入的3%,而美国国务部规定,R&D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 15%以上的产业才称得上是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对研发投入的基础规定,就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也偏低。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专利技术的实施率仅为10%,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且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我国吸引外资目前更看重的是随着外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观念、网络资源等“一揽子要素”的转移,借助于跨国公司的桥梁沟通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技术溢出效应、标杆示范效应和竞争激励效应的发挥,直接或间接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因而可以引入外资是有必要的,外资负面影响过大问题的所在可能是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外资负面影响加剧的客观原因
外资的负面影响很早就引起过专家学者的关注,现在呈现加剧的趋势则有其客观原因。

具体体现到高新技术产业上来看,一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能否取得发展,很大部分原因来源于其所在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我国的科技水平相对比较落后,所以我国长期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外资政策。

但是现在新的国际投资趋势则是:外资强化技术控制,严防技术扩散与外溢,我国实际得到的技术落后且有限。

在我国,跨国公司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成套设备都掌握在母公司手中,能与中方共享的大多是一般操作技术(如设备使用技术)和组织技术(如工艺流程、销售网络的组织),合资企业的中方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最后装配工作,既掌握不了核心技术,更与技术开发无涉。

跨国公司独资化的投资方式既可以获取企业的主导权,通过企业内部管理方式防止技术外溢,又可以充分发挥跨国公司自身强大的知识产权优势,避免先进技术的外溢。

尽管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但其仍将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研发留在母国。

表面上我国获得了技术进步,但实际上跨国公司技术垄断不断加强,技术扩散放缓。

由于核心技术的缺乏和开发能力的欠缺,从长远看对行业水平的整体提高乃至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力小,甚至起了阻碍作用。

这点从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便可以看出。

2、外资负面影响加大的主观原因
(1)我国引资政策有问题。

我国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招商引资政策,如2010年4月份有新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

其中指出国家要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深化外商投资改革、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但和以往的政策一样,存在着很多对内资企业的不公平待遇问题。

如这次《意见》给了外商更多国民待遇,如“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政策措施同等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

表明了国内政策同样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商可以参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有关政策文件享受与国内企业同样可以获得的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可以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过程中更多地参与企业合作、兼并和重组。

《意见》中还表示,“对用地集约的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是在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和供给越来越严格的条件下给予外商投资的又一优惠政策。

就笔者看我国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使得内资企业举步维艰,加剧了发展差距。

(2)引资结构有问题。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主要以引进吸收居多,多数以加工装配为主,位于高技术产业链的低端,技术密集度不高,增加值率较低。

而且外资封闭化的生产体系削弱了内外资产业关联度,内资企业无法融入外资产业链,进一步限制内资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三高与三低”特征。

“三高”即高增长率、高贡献率和高外向度。

“三低”即低技术密集度、低增加值率、低端产业链。

(3)外资地区来源有问题。

就投资来源地区看我国吸引的外资中80%是自东亚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欧美投资所占比例极少,技术水平有限。

以2007年对华实际投资前十位的国家及地区为例,十个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227.03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165.52亿美元)、韩国(36.78亿
美元)、日本(35.89亿美元)、新加坡(31.85亿美元)、美国(26.16亿美元)、
开曼群岛(25.71亿美元)、萨摩亚(21.70亿美元)、中国台湾省(17.74亿美元)和毛里求斯(133亿美元),可见欧美投资额所占比重偏低。

但与此相对应的实
际情况却是美国是2007年世
界第三大投资国,对外投资总量为2046亿美元,而它当年对华实际投资仅有26.16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实际利用FDI金额的13%,仅占其当年全球投资
总量的1.272%;该年英国对外投资量为250亿美元,而它当年对华实际投资额
也只有8.313亿美元,占其当年全球投资总额的311%,仅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
额的0.992%。

我国在引入欧美外资,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一块还有很长路要走。

结语与对策
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外资的进入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对于其负面效应,笔者的建议是:
(1)废除不合时宜的引资政策,如废除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或者是内资企业也能享受到同等的免税政策。

(2)改变重量轻质的引资战略,由利用外资弥补资金不足的思想转变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战略,严格限制低层次外资进入,严格控制外资质量。

(3)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国内投资环境,更多吸引美欧等发达国家前来投资。

当前国际形式,美欧之所以吸引了大量的发达国家投资,并不是因为优惠政策多,而是市场机制,政策法规完善,投资安全。

完善《反垄断法》,防止恶意并购。

(4)对于市场转换技术的战略可借鉴国外做法,如印度的规定其提供技术的时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