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单元教
学设计
本单元的主题是关于空气和氧气的研究。

空气和氧气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是维持生态平衡和化工生产的重要条件。

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等内容,可以深刻认识和理解氧气这种物质,为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真实材料。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以及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书写和记忆,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学生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和氧气的主要性质,了解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燃烧等化学现象,初步学会用定量的实验方法测定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含量。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后续课程中研究其他物质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设计问题和活动,可以挖掘事实性知识背后蕴含的方法、观念,达成全面的课程目标。

1.初步形成化学可以通过分离和提纯混合物来为人类社会
服务的观念。

2.通过研究化学史,逐步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进一步发展变化观,认识化学变化需要一定条件,可以
控制化学变化并且有能量转化等特点。

空气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如何防止空气污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但它并不能直接用作燃料。

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的区别在于实验室制法通常是小规模的,用于科学研究和教学,而工业制法则是大规模的,用于生产商品。

我们通常是从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等方面入手来认识物质。

专题一: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和组成,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在专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图片和表格,讨论交流,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同时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在研究空气的组成时,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是多少?空气中的其他气体有什么作用?
教学环境和资源包括化学实验室、相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导学案等。

在研究活动中,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分析讨论、讲述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制取方法。

同时,通过讲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定义,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

小结:空气的成分主要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活动四:本活动讨论污染空气的物质来源和防治方法。

通过观看影片,学生能够了解到空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并探讨如何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专题二:氧气。

本专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和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生能够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并增强环保意识和观察惯。

活动一:复。

通过复物理性质和变化的概念,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活动二:讨论。

通过判断对错和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并对水的性质有更深入的认识。

活动三:讨论。

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学生能够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并了解集气瓶底放水的不同目的。

以上活动的评价指标包括实验操作是否规范,任务完成情况,过程合作情况和成果表述的规范和清晰度。

教学环境和资源包括信息化资源、化学实验室、相关实验仪器和药品以及导学案等。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燃烧的现象,包括火焰和烟。

但是,这些并不是燃烧的必有现象。

氧气的化学性质可以描述为一种能够支持燃烧和呼吸的气体。

然而,氧气本身并不可以当作燃料,因为它并不具备燃烧所需要的化学性质。

在本专题中,我们的研究目标是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同时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并且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激发研究兴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引领本专题研究,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我们展示了一瓶五色气体,并提出了如何证明该气体是氧气以及如何制取氧气的问题。

接着,我们研究了两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进行了演示实验。

在实验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试管口的防护、气体收集的方法以及反应停止的步骤等问题。

最后,我们研究了分解反应的概念,并与化合反应进行了比较和举例说明。

本专题的研究环节和研究成果需要评价,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惯,同时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为了支持本专题的研究,我们需要使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相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导学案等教学资源,并在化学实验室等教学支撑环境中进行研究活动。

本专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精神。

具体活动如下:
活动一: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
在本活动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并掌握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

同时,学生还将通过实验验证氧气的性质,探究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活动二:氧气的收集和检验
在本活动中,学生将研究氧气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以及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学生将掌握氧气的收集技巧和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三:氧气的性质
在本活动中,学生将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包括燃烧性质、反应性质和物理性质等。

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评价要素:
本专题的评价要素包括实验探究、任务完成情况、过程合作情况和介绍探究结果时的表现。

其中,实验探究和任务完成情况是主要的评价指标,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设计的方案顺利完成实验,并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过程合作情况和介绍探究结果时的表现则是考察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指标。

评价指标:表达清晰、准确、有条理,能够简洁明了地阐述实验结果,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评价体系包括四个要素,分别是实验探究、任务完成情况、过程合作情况和介绍探究结果时的表现。

其中,实验探究和任务完成情况占总分的50%,过程合作情况和介绍探究结果时
的表现占总分的50%。

在实验探究方面,评价方法为量规,包括互评和师评。

互评主要是同学之间对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现象是否明显进行评价,师评则是老师对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现象是否明显进行评价。

在任务完成情况方面,同样采用量规进行互评和师评。

要点评价指标包括能否按照设计的方案顺利的完成实验,并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过程合作情况方面,同样采用量规进行互评和师评。

评价指标是最终成果是否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团结一致的结果。

在介绍探究结果时的表现方面,同样采用量规进行互评和师评。

评价指标是表达清晰、准确、有条理,能够简洁明了地阐述实验结果,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文字表达式是指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意见、观点等的方式。

书写文字表达式时,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逻辑的连贯性、表达的得体性、语气的恰当性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读者群体,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