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4.4一次函数的应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丰富的实例,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材料。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对于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模型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次函数模型,并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模型,并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模型,并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一次函数应用相关的实例。

2.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内容,例如:某商店进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求打折后的价格。

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模型来表示这个问题。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手机话费套餐、出租车计费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实例中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分析一次函数的构成和特点。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尝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模型,并求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请各组学生汇报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讨论。

通过这个环节,巩固学生对一次函数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4.4.3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教案)

4.4.3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教案)
5.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一次函数进行创新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一次函数表达式y=kx+b中的k和b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如速度与时间关系中的斜率k代表速度,截距b代表初始位置。
-学会通过给定条件或图表信息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如根据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确定物体运动的速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是形如y=kx+b的表达式,其中k和b是常数,它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单价与总价的关系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小华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行驶,我们如何根据时间来计算他行驶的距离。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4.4.3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
《4.4.3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
1.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建模过程。
2.应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速度与时间、单价与总价等关系。
3.通过实例,使学生能够:
a.确定问题中的变量关系,建立一次函数模型。
b.利用一次函数模型进行问题求解,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c.能够根据图表或实际情境,分析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教材案例:结合教材中关于一次函数应用的问题,如“小明骑自行车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某商品打折后的价格与原价的关系”等,进行深入讲解与练习。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一次函数建立数学模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一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一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一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的应用》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4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如何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的前置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将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次函数的图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一次函数的应用。

4.分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

3.实例讲解:通过生活实例,讲解一次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一次函数的应用。

5.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际问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

6.总结提升:总结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强化学生对一次函数的认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一次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4.4 一次函数的应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4  一次函数的应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一次函数的应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1)什么是一次函数?(2)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一次函数的相关性质.2.做一做.(1)直线y=3x+1经过点(1, ),与y轴的交点是( , ),与x轴的交点是( , ).(2)点(-2,7)是否在直线y=-5x-3上?3.引入.在前面学习一次函数时,我们根据函数关系式知道它的图象,知道图象上相应的点的坐标满足关系式,那么反过来,我们是否能根据图象、点的坐标等信息确定函数关系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二、讲授新课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题.【例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y(cm)是所挂物体质量x(kg)的一次函数.某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4.5 cm,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 kg时,弹簧长16 cm.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4 kg时弹簧的长度.【解】设y=kx+b,根据题意,得14.5=b,①16=3k+b.②将①代入②,得k=0.5,所以在弹性限度内,y=0.5x+14.5.当x=4时,y=0.5×4+14.5=16.5(cm).即物体的质量为4 kg时,弹簧长度为16.5 cm.师:在这个例题中,我们首先根据题意设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将已知数据代入表达式中,求得了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从而进一步解决了实际问题.【例2】某种摩托车的油箱加满油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y(L)与摩托车行驶路程x(km)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油箱最多可储油多少升?(2)一箱汽油可供摩托车行驶多少千米?(3)摩托车每行驶100 km消耗多少升汽油?(4)油箱中的剩余油量小于1 L时,摩托车将自动报警.行驶多少千米后,摩托车将自动报警?【解】观察图象,得(1)当x=0时,y=10.因此,油箱最多可储油10 L.(2)当y=0时,x=500.因此,一箱汽油可供摩托车行驶500 km.(3)x从0增加到100时,y从10减少到8,减少了2,因此摩托车每行驶100 km消耗2 L汽油.(4)当y=1时,x=450.因此,行驶450 km后,摩托车将自动报警.师:请同学们思考教材P92的“做一做”.学生观察并思考.生:(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y=0时,x=-2;(2)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y=x+2.师:很好!那么你们知道方程0.5x+1=0与一次函数y=0.5x+1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总结:一般地,当一次函数y=kx+b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就是方程kx+b=0的解.从图象上看,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kx+b=0的解.三、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学生发言,教师予以点评.第2课时 一次函数的应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应用一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形结合的作用和一次函数模型的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让学生经历用一次函数知识来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它们感受到数学的用途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获取一次函数图象中的信息,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过程一、共同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某公司每月付给销售人员的工资有两种方案.方案一:没有底薪,只拿销售提成;方案二:底薪加销售提成.(注:销售提成是销售每件商品得到的销售额中提取一定数量的费用).设销售商品的数量x(件),销售人员的月工资y(元),如图所示,y1为方案一的函数图象,y2为方案二的函数图象.从图中信息解答如下问题:(1)求y1的函数关系式;(2)求点A的坐标,并说出A点的实际意义;(3)请问方案二中每月付给销售人员的底薪是多少元?分析:(1)因为该函数图象过点(0,0),(30,720),所以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2)利用(1)中表达式,即可得出A 点坐标.(3)把图象上点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出b 的值,从而求出答案.【解】(1)设y 1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x≥0).∵y 1经过点(30,720),∴30k =720.∴k =24.∴y 1的函数表达式为y 1=24x(x≥0).(2)根据图象可知x =50,把x =50代入y 1=24x 得:y 1=24×50=1 200,∴A(50,1 200)当销售量为50件时两种方案工资相同,都是1 200元.(3)设y 2的函数表达式为y 2=ax +b(x≥0),经过点(30,960),(50,1 200)∴{960=30a +b 1 200=50a +b ,解得:{a =12b =600,∴b =600,即方案二中每月付给销售人员的底薪为600元.问题2:一家公司招聘销售员,给出以下两种薪金方案供求职人员选择,方案甲:每月的底薪为1500元,再加每月销售额的10%;方案乙:每月的底薪为750元,再加每月销售额的20%,如果你是应聘人员,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薪金方案?【解】设月薪y(元),月销售额为x(元).方案甲:y =1 500+110x(x≥0)方案乙:y =750+15x(x≥0)当y 甲=y 乙时,1 500+110x =750+15x ,解得x =7 500.求得y 甲=y 乙=2 250即销售额为7 500元时,这两种方案所定的月薪相同.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两种方案中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由图象可知:当0≤x<7 500,y甲>y乙,x>7 500时,y甲<y乙.提问:说一说用图象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哪些优点?二、例题讲解【例】 我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外有一可疑船只A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速派出快艇B追赶(图①).图②中l1,l2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s(n mile)与追赶时间t(min)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哪条线表示B到海岸的距离与追赶时间之间的关系?(2)A,B哪个速度快?(3)15 min内B能否追上A?(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能否追上A?(5)当A逃到离海岸12n mile的公海时,B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照此速度,B能否在A逃入公海前将其拦截?(6)l1与l2对应的两个一次函数y=k1x+b1与y=k2x+b2中,k1,k2的实际意义各是什么?可疑船只A与快艇B的速度各是多少?【解】(1)当t=0时,B距海岸0 n mile,即s=0,故l1表示B到海岸的距离与追赶时间之间的关系.(2)t从0增加到10时,l2的纵坐标增加了2,而l1的纵坐标增加了5,即10 min,A行驶了2n mile,B行驶了5n mile,所以B的速度快.(3)延长l1,l2(图③),可以看出,当t=15时,l1上的对应点在l2上对应点的下方,这表明,15 min时B尚未追上A.(4)如图③,l1,l2相交于点P.因此,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一定能追上A.(5)图③中,l1与l2交点P的纵坐标小于12,这说明,在A逃入公海前,B能够追上A.(6)k1表示快艇B的速度,k2表示可疑船只A的速度.可疑船只A的速度是0.2nmile/min,快艇B的速度是0.5n mile/min.三、练习新知教师多媒体出示课件:小明步行离开家去上学,开始的速度是0.6 m/s,10分钟后发现快迟到了,加快了速度,以1.2m/s的速度用5分钟走完了剩余的路程到达学校.1.求小明家离学校的大致距离和小明走路的平均速度.2.请用函数图象描述小明走路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然后找一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做,订正得到:距离应为0.6×10×60+1.2×5×60=360+360=720(m),平均速度为720÷[(10+5)×60]=720÷900=0.8(m/s).教师多媒体出示图象:其中x表示小明离开家的时间,y表示小明离开家的距离.四、课堂小结师:本节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生:对于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如何根据函数表达式和图象描出它的现实意义.。

4.4 一次函数的应用(3)教案(公开课)

4.4 一次函数的应用(3)教案(公开课)

一次函数的应用(3)教学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函数图象信息获取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发展形象思维;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4.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教学难点从函数图象中正确读取信息教学过程:1.如图,l 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l 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图意填空:(1)当销售量为2吨时,销售收入=元,销售成本=元;(2)当销售量为6吨时,销售收入=元,销售成本=元;(3)当销售量等于时,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4)当销售量时,该公司赢利(收入大于成本);当销售量时,该公司亏损(收入小于成本);(5) l 1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l 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2.例我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速派出快艇追赶(如图),下图中,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海里)与追赶时间(分)之间的关系.A B 1l 2l s t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哪条线表示到海岸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2),哪个速度快?(3)15 min 内能否追上?(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能否追上?(5)当逃到离海岸海里的公海时,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照此速度,能否在逃到公海前将其拦截?3. 如图,与分别表示步行与骑车同一路上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1)出发时与相距多少千米?(2)走了一段路后,自行车发生故障,进行修理,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小时?(3)出发后经过多少小时与相遇?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在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直接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当然也可以设法得出各自对应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借助关系式完全通过计算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

北师大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
如果出现
就代错值.
O 1 23 4 5 6
x/ 吨
探究新知
(5)l1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l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y/元
l1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O 1 23 4 5 6
y=1000x

y=500x+2000 .
l2
x/ 吨
探究新知
l1 :y=1000x和l2 :y=500x+2000中的k和b的实际意义各是什么? k的实际意义是表示销售每吨产品可收入或增加成本的量;
y/元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l1 l2
O 1 23 4 5 6
x/ 吨
探究新知
(4)当销售量 大于4吨 时,该公司盈利(收入大于成本); 当销售量 小于4吨 时,该公司亏损(收入小于成本) ;
y/元 6000 5000
l1 l2
4000
3000
2000
1000
以下的天气现象称为“霜冻”.由霜冻导致植物生长受到影响或
破坏的现象称为霜冻灾害.
某种植物在气温是0℃以下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即遭受霜冻
灾害,需采取预防措施.右图是气象台某天发布的该地区气象信
息,预报了次日0时~8时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0时~5时,
5时~8时的图象分别满足一次函数关系.请你
y/ oC
所以
y2
8 3
x
49 3
.
所以应采取防霜冻措施.
课堂小结
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两个一次函
数的应用
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即10分钟内,A 行驶了2海里,B 行驶了5海里,所 以B的速度快.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4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3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4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3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4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3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的应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一次函数”的最后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次函数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一次函数、不等式和方程等基础知识,对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实际问题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还需加强,本节课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描述生活现象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问题,找出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以生活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2.准备课件,展示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一次函数应用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存在一种线性关系。

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种关系,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组实际问题,如的身高与年龄的关系,让学生尝试用一次函数来表示。

引导学生找出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变量。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尝试用一次函数来表示。

4.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导学案

4.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导学案

子洲三中 “双主”高效课堂 导学案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组名: 使用时间2014年 月 日年 级科 目课 题主 备 人 备 课 方 式负责人(签字) 审核领导(签字) 序号 八(3) 数学§4.4.1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乔智一、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函数图象信息获取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发展形象思维; 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内容:一农民带上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的土豆千克数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2)试求降价前 y 与 x 之间的关系(3)由表达式你能求出降价前每千克的土豆价格是多少? (4)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试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第二环节:问题解决 例1小聪和小慧去某风景区游览,约好在“飞瀑”见面,上午7:00小聪乘电动汽车从“古刹”出发,沿景区公路去“飞瀑”,车速为 36km /h ,小慧也于上午7:00从“塔林”出发,骑电动自行车沿景区公路去“飞瀑”,车速为26km /h .(1)当小聪追上小慧时,他们是否已经过了“草甸”?(2)当小聪到达“飞瀑”时,小慧离“飞瀑”还有多少千米?内容2:深入探究例2 我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A 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速派出快艇 B 追赶(如图),下图中1l , 2l 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s (海里)与追赶时间t (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哪条线表示B 到海岸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海岸公海AB(2)A,B哪个速度快?(3)15 min内B能否追上A?(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能否追上A?(5)当A逃到离海岸2l海里的公海时,B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照此速度,B能否在A逃到公海前将其拦截?第三环节:反馈练习内容:观察甲、乙两图,解答下列问题1.填空:两图中的()图比较符合传统寓言故事《龟免赛跑》中所描述的情节.2.根据1中所填答案的图象填写下表:项目主人公(龟或兔)到达时间(分)最快速度(米/分)平均速度(米/分)红线绿线3.根据1中所填答案的图象求:(1)龟免赛跑过程中的函数关系式(要注明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乌龟经过多长时间追上了免子,追及地距起点有多远的路程?4.请你根据另一幅图表,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自编一则新的“龟免赛跑”的寓言故事,要求如下:(1)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概括大意,不能超过200字;(2)图表中能确定的数值,在故事叙述中不得少于3个,且要分别涉及时间、路和速度这三个量.批改日期月日线型。

八年级数学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次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主要讲述了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进一步延伸,通过分析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斜率等特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八年级数学上册前几章的内容后,对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图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可能对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斜率等特征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斜率等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斜率等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进行分析;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了解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斜率等特征;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图象展示和讲解。

3.准备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进行分析。

例如:某商店进行促销活动,商品的原价一次函数为y=2x+1,促销价一次函数为y=x+3。

问:当商品原价等于促销价时,商品的价格是多少?2.呈现(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两个一次函数图象,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图象的交点、斜率等特征。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列一次函数的关系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一次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于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一次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加深对一次函数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问题,并找出合适的解题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新课讲解: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问题,并找出合适的解题方法。

4.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讲解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5.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一次函数应用的理解。

一次函数的应用优质课教案

一次函数的应用优质课教案

一次函数的应用【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二)能利用函数图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一)通过函数图像获取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二)通过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函数图像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进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

2.难点:利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前面学习了有关函数的知识,相继我们又学习了一次函数的知识,那么你能举出生活中一次函数的例子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某地为了保护环境,鼓励节约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收费,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不超过160kW·h,则按0.6元/(kW·h)收费;若超过160kW·h,则超出部分按每1kW·h加收0.1元。

1.写出某户居民某月应交电费y(元)是用电量x(kW·h)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3.小王家3月份,4月份分别用电150kW·h和200kW·h,应缴纳电费各多少元?分析:1.电费与用电量有关,当0≤x≤160时,y=0.6x;当x>160时,y=160×0.6+(x-160)×(0.6+1)=0.7x-16.此函数为分段函数,应该合起来表示。

2.图像由一个正比例函数和一个一次函数拼接在一起。

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直接把自变量的取值代入相应函数解析式即可。

解:略。

(二)甲乙两地相距40km,小明8:00骑自行车由甲地去乙地,平均车速为8km/h,小红10:00坐公共汽车也由甲地去乙地,平均车速为40km/h。

八年级数学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两个一次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让学生理解交点坐标的意义,并学会如何求解交点坐标。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象来判断两个函数的交点个数,以及如何利用交点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基本知识,包括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的性质等。

但是,对于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以及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交点坐标的意义,以及如何利用交点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的意义,以及如何求解交点坐标;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图象来判断两个函数的交点个数,并能够利用交点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的意义,以及如何求解交点坐标;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图象来判断两个函数的交点个数,并能够利用交点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交点坐标的意义,以及如何利用交点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观察图象,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有什么意义。

2.讲解新课:讲解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的意义,以及如何求解交点坐标。

《一次函数的应用(3)》参考教案

《一次函数的应用(3)》参考教案

一次函数的应用(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函数图像的方法与代数方法各自的特点;2.掌握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进一步理解方程与函数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1.经历应用问题多种解法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学会解决应用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2.在对作图像解法与代数解法的对比中,体会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3.通过对本节课的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2.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近似解难点: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引入新课1、同学们: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2、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什么3、如图,求一次函数的图像的解析式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问题1:新知探究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写出其中的几个解来[方程x+y=5的解有无数多个,如:x=-1 x=0 x=1 x=2 x=3y=6 y=5 y=4 y= 3 y=2 等2.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以这些解为坐标的点,它们在一次函数y=5-x 的图像上吗3.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5-x的图像相同吗归纳:在上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以x+y=5的解为坐标的点,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些点都在一次函数y=5-x的图象上.在函数y=5-x的图象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一定适合方程x+y=5.以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5-x的图象是相同的.综上所述,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有如下关系:(1)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象上.(2)反过来,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问题2:合作交流问:你能找出下面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吗(1)解方程:3x-6=0.(2)已知一次函数y=3x-6,问x取何值时,y=0学生讨论后归纳:一般地,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是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4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待定系数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这也是我需要在课后重点辅导的部分。我将通过更多具体例子的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待定系数法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强调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2.教学难点
-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在于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方程组成,进而求解k和b的值。
-通过具体例子,解释如何列出方程组,并指导学生进行求解。
-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最值问题、效益问题和路程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找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一次函数的斜率k和截距b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解析式,我会通过具体例子和逐步解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一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归一问题或计算公式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一次函数图象的绘制及其性质。
-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如何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求解最值。
-对一次函数性质的理解,尤其是斜率k对图象的影响。
-难点在于理解斜率k与函数增减性之间的关系。
-通过图象观察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斜率k的正负如何决定函数的增减性。
-数形结合的解题思路。
-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以简化问题解决过程。
-在求解一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
-通过对一次函数性质的学习,提升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提高数形结合的解题能力。

4.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 教学设计

4.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 教学设计

第四章一次函数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在前几节课,学生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并且了解到一次函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探讨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第四节的第3课时,主要是利用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前一课时一样,教科书注重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关注数形结合思想的揭示,关注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这为今后学习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函数图象信息获取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发展形象思维;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4.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教学难点从函数图象中正确读取信息三、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应用与拓展”2.课前准备:教具:教材,课件,电脑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直尺四、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问题解决;第三环节:反馈练习;第四环节:课时小结;第五环节:作业布置.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内容:一农民带上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的土豆千克数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2)试求降价前 y 与 x 之间的关系(3)由表达式你能求出降价前每千克的土豆价格是多少?(4)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试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活动目的:通过与上一课时相似的问题,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学习。

44_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_教学设计.doc

44_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_教学设计.doc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第3课时)一、学牛起点分析在前几节课,学牛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图彖的特征, 并且了解到-•次函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步探讨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二、教学任务分析木节课是北师人版义务教冇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第四节的第3课吋, 主耍是利用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彖解决一些主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前一课时一样,教科书注重从函数图彖中获取信息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关注数形结合思想的揭示,关注形彖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这为今后学习用图彖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学习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函数图彖信息获取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发展形象思维;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牛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4.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应川教学难点从函数图彖中止确读取信息三、教法学法I.教学方法:“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应用与拓展”2.课前准备:教具:教材,课件,电脑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直尺四、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揭示目标】第二环节:【指导自学巡回答疑】第三环节:【问题导引点拨评价】第四环节:K当堂检测反馈小结】【创设情境揭示目标】☆己知k〈0, b<0,在右图屮画出函数y二kx+b的图彖大致图象。

并在图屮画出点A,使得点A横坐标与方程kx+b二0的解相同。

【指导自学巡回答疑】(P93页)如图,厶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意填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销售量为2吨时,销售收入= 元,销售成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销售量为6吨时,销售收入= 元,销售成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销售量为 时,销售收入等丁•销售成本;(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销售量 时,该公司赢利(收入大于成本);当销售量 _____________ 时,该公司亏损(收入小于成本人 (5)厶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厶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 想一想:,1丄对应的两数表达 式屮k,b 的实际意义齐是什 么?【问题导引点拨评价】 (P94例3)我边防局接到情 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A 正 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速 派出快艇B 追赶(如图),下 图中厶,乙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 海岸的距离s (海里)与追赶时 间t (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象冋答下列问题:(1)哪条线表示B 到海岸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2) A, B 哪个速度快?(3) 15分内B 能否追上A? (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 能否追上A? /海里8 r7 65 432 -I(5)当A逃到离海岸12海里的公海时,B将无法对具进行检查,照此速度,B 能否在A 逃入公海前将其拦截?(6)厶与厶对应的商个一次函数y二klx+bl与尸k2x+b2屮kl, k2的实际意义各是什么?可疑船只A与快艇B的速度?【当堂检测反馈小结】观察屮、乙两图,解答下列问题填空:两图中的()图比较符合传统寓言故事《龟免赛跑》中所描述的情节.【教学反思】附:板书设计-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三) -、例题讲解二、想一想三、反馈练习四、课时小结五、课后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
枝阳中学禄文夫
一、学生起点分析
在前几节课,学生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并且了解到一次函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探讨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第四节的第3课时,主要是利用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前一课时一样,教科书注重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关注数形结合思想的揭示,关注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这为今后学习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函数图象信息获取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发展形象思维;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4.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教学难点
从函数图象中正确读取信息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应用与拓展”
2.课前准备:
教具:教材,课件,电脑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直尺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问题解决;第三
环节:反馈练习;第四环节:课时小结;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一农民带上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
按市场价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的土豆千克
数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
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
(2)试求降价前 y 与 x 之间的关系
(3)由表达式你能求出降价前每千克的土豆价格是多
少?
(4)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试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
活动目的:通过与上一课时相似的问题,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学习。

活动效果:由于问题与上一课时问题相近,学生很快明确并解决了问题。

第二环节:问题解决
内容1:例1
小聪和小慧去某风景区游览,约好在“飞瀑”见
面,上午7:00小聪乘电动汽车从“古刹”出发,
沿景区公路去“飞瀑”,车速为 36km /h ,小慧
也于上午7:00从“塔林”出发,骑电动自行车
沿景区公路去“飞瀑”,车速为26km /h .
(1)当小聪追上小慧时,他们是否已经过了“草
甸”?
(2)当小聪到达“飞瀑”时,小慧离“飞瀑”
还有多少千米?
分析:
当小聪追上小慧时,说明他们两个人的什么量是相同的?是否已经过了“草甸”该用什么量来表示?你会选择用哪种方式来解决?图象法?还是解析法?
解:设经过t 时,小聪与小慧离“古刹”的路程分别为1S 、2S ,
由题意得:t S 361=,10262+=t S 将这两个函数解析式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上,观察图象,得
⑴两条直线t S 361= ,10262+=t S 的交点坐标为(1,36)
这说明当小聪追上小慧时,1236km S S ==,即离“古刹”36km ,已超过35km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过了“草甸”
⑵当小聪到达“飞瀑”时,即145km S =,此时242.5km S = .
所以小慧离“飞瀑”还有45-42.5=2.5(km )
思考:用解析法如何求得这两个问题的结果?小聪、小慧运行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式分别是什么(小聪的解析式为t S 361= ,小慧的解析式为10262+=t S )?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通过问题串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函数模型,利用该函数图象的特征解决这个问题.在此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说明: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入手感到困难,可用以下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⑴两个人是否同时起步?
⑵在两个人到达之前所用时间是否相同?所行驶的路程是否相同?出发地点是否相同?两个人的速度各是多少?⑶这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函数关系?⑷如果用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那么他们的函数解析式是一样?他们各自的解析式分别是什么?
内容2:深入探究
例2 我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A 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速派出快艇 B 追赶(如图),下图中1l , 2l 分
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s (海里)
与追赶时间t (分)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哪条线表示B 到海岸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
关系?
解:观察图象,得当0=t 时,B 距海岸0
n mile ,即0=S ,故1l 表示B 到海岸的距离与追赶时间
之间的关系;
(2)A ,B 哪个速度快? 解:从0增加到10时,2l 的纵坐标增加了2,而1l 的纵坐标增加了5,即10 min 内,A 行驶了2海里,B 行驶了5 n mile ,所以B 的速度快.
(3)15 min 内B 能否追上A ?
解:可以看出,当15=t 时,1l 上对应点在2l
上对应点的下方,
海 岸
公 海 A
B
(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 能否追上A ?
解:如图1l ,2l 相交于点P .因此,如果一直追
下去,那么B 一定能追上A .
(5)当A 逃到离海岸2l 海里的公海时,B 将无
法对其进行检查.照此速度,B 能否在A 逃到公
海前将其拦截?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1l 与2l 交点P 的纵坐标小
于2l ,这说明在A 逃入公海前,我边防快艇B 能
够追上A .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图能力,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
说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识图能力.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
内容:观察甲、乙两图,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两图中的( )图比较符合传统寓言故事《龟免赛跑》中所描述的情节.
3.根据1中所填答案的图象求:
(1)龟免赛跑过程中的函数关系式(要注明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乌龟经过多长时间追上了免子,追及地距起点有多远的路程?
4.请你根据另一幅图表,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自编一则新的“龟免赛跑”的寓言故事,要求如下:
(1)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概括大意,不能超过200字;
(2)图表中能确定的数值,在故事叙述中不得少于3个,且要分别涉及时间、路和速度这三个量.
意图:旨在检测学生的识图能力,可根据学生情况和上课情况适当调整。

说明:练习注意了问题的梯度,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图象中获取信息,对同学的回答,教师给予点评,对回答问题暂时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5. 如图,A l 与 B l 分别表示A 步行与B 骑车同一路上行驶的路程S 与时间t 的关系.
(1)B 出发时与A 相距多少千米?
(2)走了一段路后,自行车发生故障,进行修理,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3)B 出发后经过多少小时与A 相遇? (4)若B 的自行车不发生故障,保持出发时的速度前进, 那么经过多少时间与A 相遇?相遇点离B 的出发点多远?
你能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图中表示出这个相遇点C .
6.甲.乙两班参加植树活动.乙班先植树30棵,然后甲班才开始与乙班一起植树.设甲班植树的总量为y 甲(棵),乙班植树的总量为
y 乙(棵),两班一起植树所用的时间(从甲班开始植树时计时)为x (时),
y 甲.y 乙分别与x 之间的部分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当06x ≤≤时,分别求y 甲.y 乙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甲.乙两班均保持前6 h 的工作效率,通过计算说明,当8x =时,甲.乙两班植树的总量之和能否超过260棵.
(3)如果6 h 后,甲班保持前6 h 的工作效率,乙班通过增加人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继续植树2小时,活动结束.当8
x =时,两班之间植树的总量相差20棵,求乙班增加
人数后平均每小时植树多少棵.
第四环节:课时小结
y )
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在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直接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当然也可以设法得出各自对应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借助关系式完全通过计算解决问题。

通过列出关系式解决问题时,一般首先判断关系式的特征,如两个变量之间是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当确定是一次函数关系时,可求出函数解析式,并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求得我们所需要的结果.
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小结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方法。

说明: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进行补充,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作业:习题6.7
六、教学设计反思
(1)设计理念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本节教学设计中,进一步体现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进而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有关性质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进行应用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意通过有层次的问题串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