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第三课时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_2021春《第3课时_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下18.1.2平行四边形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图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后进行的,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在研究平行四边形性质时,我们借助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进行研究,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也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来研究三角形,体现了辩证与联系的思想.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中重要的定理,它揭示了连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中点所得的线段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和倍分关系,与相似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图形证明和计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概念解析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等三边的一半,在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表明位置关系,另一个结论表明数量关系,两者在这里得到完美呈现.应用这个定理时,不一定同时用到两个结论,有时用到平行关系,有时用到倍分关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思想方法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可以完整地体现“合情推理,提出猜想——演绎推理,证明猜想”的几何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有利于他们体会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体现了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核心是通过构造平行四边形,把三角形的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问题.知识类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属于原理与规则类知识,需要学生在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中理解新知识,在联系与应用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学重点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目标解析教学目标1.通过作图、猜想、验证等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并能给出证明.2.会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有关问题.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能通过作图测量等手段猜想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能抓住中点这个关键信息,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构造平行四边形进行定理的证明.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明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对于题目中存在两个中点的问题能自动联想中位线定理是否可用;在只有一个中点的情况下,根据题目信息(包括结论信息)添加辅助线;能在复杂图形中能敏捷感知中位线并灵活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具备的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全等、平行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在前面的学习中积累了较丰富的几何猜想与论证的经验,并且具备一定的分析思维能力.与本课目标的差距分析八年级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有限,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也不够灵活,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既要证明线段的位置关系,又要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对于几何逻辑思维尚不成熟的八年级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存在的问题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证明的突破口在于添加辅助线,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添加辅助线的练习相对较少,因此,如何适当添加辅助线、是学生的困难所在.应对策略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测量,作出初步猜想,再引导学生去证明猜想,重点分析辅助线是如何想到的.通过问题串的策略让学生意识到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结合结论与条件的中点信息,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在追问与交流中发现构造平行四边形来证明的方法,同时及时回顾与多种证法来深化认识加深体会.教学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时添加辅助线.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可印发练习纸以便于学生构造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添加辅助线,可用实物投影或希沃授课软件展示学生的成果;用ppt展示定理的证明;可用常用统计软件统计显示测评结果;根据测评结果,对没有达标的部分内容、没有达标的部分同学,用点对点技术推送相应的训练资源.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可印发练习纸以便于学生构造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添加辅助线,可用实物投影或希沃授课软件展示学生的成果;用ppt展示定理的证明;可用常用统计软件统计显示测评结果;根据测评结果,对没有达标的部分内容、没有达标的部分同学,用点对点技术推送相应的训练资源.教学过程设计课前检测1.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AD∥BC;②AD=BC;③OA=OC;④OB=OD,从中任选两个条件,能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B2.A,B,C是平面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点D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A,B,C,D四点恰能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在平面内符合这样条件的点D有()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是BC边的中点,连结DE并延长,交AB的延长线于点F,AB=BF.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你认为下面四个条件中可选择的是()A.AD=BC B.CD=BF C.∠A=∠C D.∠F=∠CDE答案:D4.四个点A,B,C,D在同一平面内,现有下列四个条件:①AB=CD;②AD=BC;③AB∥CD;④AD∥BC,从这些条件中任选两个能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B5.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若△DBE的周长是6,则△ABC的周长是()A. 8B. 10C. 12D. 14答案:C设计意图:本组课前检测题主要检查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判定掌握的情况.前4题是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最后一题是关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问题,设计此问题的意图是检查学生对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直观感知.这些知识都是本节课学生所需要的,如果学生这些知识不完整,必将影响本节的学习,需要进行适当的复习.新课学习1.掌握概念,明确区别如图1,△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连接DE.像DE这样,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问题1:(1)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师生活动设计: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作图,观察得出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三角形的中位线的两端点都是三角形边的中点,而三角形的中线只有一个端点是边的中点,另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2.提出问题,观察猜想问题2:观察图1,你能发现△ABC的中位线DE与边BC的位置关系吗?度量一下,DE与BC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师生活动设计: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测量DE,BC的长度,作出初步猜想.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提出猜想.3.分析问题,寻找思路问题3:要确定猜想正确,必须进行证明,这首先要对照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请试一试!(已知: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DE∥BC且DE=BC)追问1:怎样分析证明思路?师生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判断两直线平行,可以用平行线的判定,也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性质,由于已知条件是线段关系(中点导致出现线段相等),而从线段相等出发证线段平行,应该用平行四边形判定,图中没有平行四边形,因此需要构造一个平行四边形.另外证明线段的倍分可以进行截长或补短.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构造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图2(1)---(5).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化三角形问题为平行四边形问题的思想,构造出不同的联系条件和结论的几何模型——平行四边形,形成不同的解题方案.追问2:请各自试一试,上面的五种方案是否都可行,如可行,说出辅助线的画法,如不可行,请说明原因.师生活动设计: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教师进行必要的启发.设计意图:在上述方案中,图2中的(1)(2)(3)无法实施,因为根据现有的知识无法判定平行四边形.而方案(4)(5)可行.让学生经历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伴随着挫折,需要持之以恒地理性思考.4.推理论证,形成定理问题4:请用适当的方法证明猜想.师生活动设计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方案4,5进行证明.方案4有以下两种证明方法(方案5证明方法与方案4相类似).方法1:如图3,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由△ADE≌△CFE,可得AD∥FC,且AD=FC,因此有BD∥FC,BD=FC,所以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BC,DF=BC,因为DE=DF,所以DE∥BC且DE=BC.(也可以过点C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F点,证明方法与上面大体相同)方法2:如图4,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CD和AF,又AE=EC,所以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FC,且AD=FC.因为AD=BD,所以BD∥FC,且BD=FC.所以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BC,且DF=BC,因为DE=DF,所以DE∥BC且DE=BC.问题5 :请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得到的结论.师生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描述定理内容:(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结合图形给出数学表达形式: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DE∥BC,且DE=BC .设计意图:用演绎推理证明结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由学生讨论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检测1:如图5,△ABC中,∠C=90°,∠A=30°,AB=8,D,E,F,分别是边BC,AC,AB的中点,斜边上的中线是线段_______,直角△ABC的中位线分别是____________,∠CED=______°,四边形AEDF的周长为__________.设计意图:辨别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能直接应用中位线定理.如果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则进行例1的教学,如果存在问题,则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再次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5.尝试运用,掌握定理例1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师生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因为已知点E、F、G、H分别是线段的中点,可以设法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找到四边形EFGH的边之间的关系.由于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所以添加辅助线,连接AC或BD,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基本图形后,此题便可得证.证明:如图6,连结AC,△DAC中,∵AH=HD,CG=GD,∴HG∥AC,HG=AC(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同理EF∥AC,EF=AC.∴HG∥EF,且HG=EF.∴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设计意图:例1是三角形中位线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综合应用,通过巧妙构造三角形,并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来解题,体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魅力,巩固新知识.可以借助与多媒体或教具把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讲清楚,证明完成后,可得出一般认识: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个结论今后也会经常会用到.目标检测2:如图7,点D、E、F分别是△ABC的边AB、BC、CA的中点.求证:(1)∠A=∠DEF;(2)四边形AFED的周长等于AB+AC.设计意图:能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决有关问题.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则展开追问1,如果存在困难,则引导学生关注“点D、E、F分别是△ABC的边AB、BC、CA的中点.”这个条件,从而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追问1:图中有哪些平行四边形?设计意图:通过找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识.课堂小结问题6: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你感悟到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师生活动设计:让学生回顾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并畅谈由此受到的启发,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的同时注意适时的归纳总结.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小结,提高学生的数学概括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意识.有助于学生在归纳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目标检测设计1.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接AC和BC,并分别找出AC 和BC的中点M,N,如果测得MN=20m,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m.2.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50°,∠ADE=60°,则∠C的度数为()A.50°B.60°C.70°D.80°3.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20cm,过三角形各边的中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则这三条平行线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cm.4.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是中位线. 求证:AD与EF互相平分.5.已知:如图,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面》教学设计
“我”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
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1-29)(30)
(二)第二单元: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地窖捻着书脊赫然摩挲懊悔腕子
熏黑憎恶捏着(重点是:憎恶)
2、读准词语:莽撞软绵绵大病新愈牛毛细雨卖票里衫
踌躇抚摩精神抖擞颓唐结结巴巴默认陡然费力
今天这个有关鲁迅的故事,写了一件什么事呢?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任务导入
前来悼念的人们,尊敬和爱戴鲁迅的心都是一样的,看,这句话是和鲁迅同时期的作家郁达夫在悼念鲁迅时写的,读一读。(大屏幕出示郁达夫写的话:……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学生自由朗读。
殷勤失业清晰苗头
3、理解意思、过渡: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课文是用“一面”做题目的,对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提出问题,预设:
①“一面”是什么意思?
②课文为什么用“一面”做题目?
③从这“一面”里,青年工人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④为什么仅仅是“一面”,却给青年工人带去了那么大的精神力量?……梳理问题:
5、巩固性促学:作者对鲁迅的敬佩和爱戴,除了从鲁迅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有的是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直接抒发出来了。联想的句子作用真不小,大家细细读一读体会一下。)
(四)第四单元:作者的联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自主性预学:找到作者联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2、交互式研学:
(1)重点研读这三句联想:
2、单元展开
(1)第一单元
学习内容: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多通道导学
导学单:读通课文,试着用青年工人的口吻,用两三句话讲清楚这件事。
《一面XX》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
《一面XX》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读好课文,以读代答,以读悟情。
3、让学生认识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及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体会我对国旗的热爱,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作者通过外在的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法。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复习(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描写我处境困难的句子。
1、(过渡)同学们,此时的“我”已经饿了3天了,没有了食物,没有了方向感,身上、头上还带着伤,拖着沉重的步子困难地行走在荒芜人烟的大山里。
多想喝上一杯水,多想吃上一顿饭,多想得到朋友的帮助!,但“我”却还留有一样东西,那是什么?(五星红旗)系着这面五星红旗,直到第三天中午,他才走进了一家面包店,以为向面包店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会得到面包店老板的帮助,可老板愿意帮助我吗?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4-------11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划记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句子。
2、交流体会研读重点词句(1)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A、指名读:问“老板愿意给我面包吗?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B、指导个性化朗读。
(2)教师范读第5自然段,然后问“这下老板愿意和我交易了吗?最后老板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中读懂的?(3)他见我醒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A、老板这时的表情会是怎样呢?为什么?B、朗读指导4、探究原因过渡:一个面包多少钱?医药费大概需要多少钱?(学生自由说)这么廉价的面包他都不愿意给我,要和我公平交易,连我新买的大衣他也愿交换。
可后来,他却愿意帮我支付医药费,老板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1、请7位同学分别来读(轮读,指名)4——10自然段2、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勾画出描写我动作的句子。
《一面》说课稿
《一面》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教学过程中,说课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在说课稿中,一面是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的关键部份。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一面》说课稿的要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明确教学内容:在《一面》这节课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1.2确定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1.3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积极参预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2.1确定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知识点和核心技能上。
2.2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大纲,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3设计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等,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3.1灵便运用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
3.3启示式教学法的运用:采用启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量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4.1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2终结性评价:通过小测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匡助学生巩固知识,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4.3多元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实际操作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 梦想始于当下 3.1做个追梦少年 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梦想始于当下3.1 做个追梦少年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题 3.1 做个追梦少年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健全人格学习目标:1.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主题,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将个人梦想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联系起来3.增强民族认同感、使命感。
教学环节(问题/任务)学习活动评价要点设计意图问题/任务一新知导入《大梦想家》一个一个梦飞出了天窗/一次一次想穿梭旧时光/雨再大也总要回家/ 被淋湿的鞋晒干再出发/轻松的步伐被泥土冲刷/力量无限放大/我们被小事打扰/为心事烦恼骨骼和时间赛跑/未来的最佳男主角/准没准备好/带着光教师根据学生朗读及对诗歌理解程度,做出评价通过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诗歌《大梦想家》,并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有效引入本节跟我飞翔/感受风的速度在耳边呼啸远方/思考:给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提示:有梦想、追逐梦想……课梦想的话题问题/任务二有梦想就有希望活动一:说说你的梦想。
思考:(1)你的梦想是什么?说说什么是梦想(2)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小结: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能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活动二:阅读材料,说说从苏翊鸣的成长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梦想对他有怎样的重要性?他,11岁就立志要站上“家门口”的冬奥舞台,为祖国和自己争取荣誉。
为了追梦,苏翊鸣一直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诉说自己梦想的热情以及对梦想概念定义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通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梦想,使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同时也能使学生对自己的梦想有更深刻的思考。
《一面》说课稿
《一面》说课稿一面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某某学校的某某老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给大家带来我的说课稿,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面》,这是一篇精心选取的古文课文。
此篇课文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礼节和涵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与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汇的意思。
(2)了解古代宴会的礼仪和规矩,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正确的语调和语言表达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情感、心理,并从中感悟到生活的价值观和人生的真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意思,理解古代宴会的礼仪和规矩,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在情感上思考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段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理解(20分钟)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文剖析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生字词汇的意思,并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和讨论。
3.讨论与分析(15分钟)询问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宴会的礼仪和规矩。
4.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古代宴会的盛况和氛围,引导学生从人物的情感、内心世界中感悟生活的价值观和人生的真谛。
5.口头交流(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由展开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调和语言表达课文内容。
6.知识点总结与梳理(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4 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2.利用乘法分配律理解去括号法则的符号变化规律,并能熟练地去括号.3.能利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运算.4.培养学生观察、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乘法分配律理解去括号法则的符号变化规律,并能熟练地去括号.难点:能利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运算.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操作】教师活动:教师出示要求,学生动手计算并集体交流反馈.数字游戏1两个数相加后的结果有什么规律?预设答案:能被11整除.追问:换一些数试试,对于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学生活动:学生换一些数进行计算,并验证,然后集体交流.预设答案:都成立.【证明】如果用a,b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预设答案:10a+b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得到的数是:.预设答案:10b+ a将这两个数相加:(10a+b)+(10b+a)=10a+b+10b+a=11a+11b=11(a+b)小结:这些和都是11的倍数【操作】数字游戏2两个数相减后的结果有什么规律?预设答案:它们的差是99的倍数追问:换一些数试试,对于任意一个三位数都成立吗?学生活动:学生换一些数进行计算,并验证,然后集体交流.预设答案:都成立.【证明】任意一个三位数可以表示为:100a+10b+c交换它的百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得到的数为:100c+10b+a将这两个数相减:(100a+10b+c)-(100c+10b+a)=100a+10b+c-100c-10b-a=99a-99c=99(a-c)小结:它们的差都是99的倍数.【议一议】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了整式的什么运算?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面》说课稿
《一面》说课稿一面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教学中,说课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设计和备课水平的重要环节。
一面说课稿是指教师第一次向观摩者展示自己的说课设计和教学理念。
在一面说课稿中,教师需要准备充分,表达清晰,展示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一面说课稿的准备和要点。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1.1 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一面说课稿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相符合,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1.2 分析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还需要分析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1.3 设定评价标准: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设定评价标准,以便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标准应该具体明确,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2.1 教学内容的组织:在一面说课稿中,教师需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符合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使学生能够有序地掌握知识。
2.2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还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2.3 教学资源的利用: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还需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等。
教学资源的利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3.1 教学步骤的设计:在一面说课稿中,教师需要设计清晰的教学步骤,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教学步骤的设计应该符合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
3.2 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教师还需要重视课堂管理,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3 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面》教学目标:1.了解《一面》的故事内容和背景。
2.熟悉《一面》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3.理解《一面》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一面》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
难点:理解《一面》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教学准备:1.课件2.教材《一面》3.小组讨论题目4.阅读理解题目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或简短介绍,引入《一面》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阅读(15分钟)2.给学生5分钟的阅读时间,然后进行集体讨论,了解学生对故事的初步理解。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面》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共同学习。
四、分析(15分钟)1.分析《一面》的情节发展,引导学生讨论故事的主题。
2.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故事中的含义和冲突。
五、阅读理解(15分钟)1.给学生阅读理解题目,测试他们对《一面》的理解程度。
2.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题目,进一步思考故事中的细节和主题。
六、总结(10分钟)1.总结《一面》的故事内容和主题,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2.鼓励学生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讨论题目,巩固学生对《一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一面》的故事内容及主要人物,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含义和主题,提高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一面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直接互动的教学过程。
在这种教学设计中,教师将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引导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进行一面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和学习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下面是一份关于一面教学设计的详细步骤。
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教师首先需明确自己想要教授学生什么内容,以及期望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应明确、可测量,并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适应。
例如,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某种数学公式。
第二步:选择教学方法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资源而定。
例如,对于学生较弱的班级,教师可以选择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动力。
第三步:准备教学资源教师需要为教学活动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教学资源应该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相适应,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或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第四步:组织教学活动在组织一面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第五步: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估,以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估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如测试、作业、小组讨论等。
教师可以根据评估结果来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教师可以设计出一场高效的一面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一面教学设计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在进行一面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一面》说课稿
《一面》说课稿一面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教学中,说课是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
它不仅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的机会,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以《一面》为主题,从五个部分分别阐述一面说课稿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突出重点知识,确保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2 教学难点: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安排3.1 导入部分: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3.2 主体部分:分析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3.3 总结部分: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4.1 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
4.2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教学工具和教材,如教学PPT、实验器材、教学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和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教学效果。
5.2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总结:通过一面说课稿的准备和讲解,教师能够清晰地表达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提供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资源,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
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素养。
《一面》说课稿
《一面》说课稿一面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教学工作中,说课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面说课是教师应聘中的关键环节,通过说课可以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从而让招聘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1.1 确定教学主题在一面说课中,首先要确定教学主题,即所要教授的内容。
教学主题应该符合教学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1.2 设定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主题的基础上,要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性,能够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发展。
1.3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学难点是学生容易浮现难点的地方。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1 教学内容的设计在确定教学主题、目标、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2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参预和思量。
2.3 教学手段的运用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要灵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可以是板书、多媒体、实物展示等,能够有效地传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3.1 教学过程的设计在确定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要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有条不紊,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3.2 教学评价的方式在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要确定合适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可以是考试、作业、讨论等,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3 教学反思和改进在进行教学评价的基础上,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教师要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4.1 教学态度的重要性在一面说课中,教师的教学态度至关重要。
第三课时立体图形的拼组(授新课)_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第二册)
第三课时立体图形的拼组(授新课)_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第二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
教学目的:1.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从多角度去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在我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些积木。
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挑出你最喜欢的一样,告诉小组同学他是什么形状的?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把看到的说出来)师:大家说的不错,这节课我们就来用这些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比一比,看谁摆的好,拼的棒。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拼组。
)二、感知特征。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积木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长方体的正面是什么形?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什么形?上面呢?现在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拿起一块积木,其他同学说一说你所看到的那一面是什么形?三、图形拼组。
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现在我们一起去超市看一看好吗?(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大型的购物商场,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柜台上摆放了那些东西?(牙膏、香皂等)它们摆放的整齐吗?(整齐)再仔细观察牙膏摆成了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它是由多少筒牙膏组成的?师:投放整齐的货物除了能给顾客一种舒心、美的感觉,而且还利于顾客购物,售货员每天清点货物。
你们愿意像这样来摆一摆吗?那我们就赶快动手吧。
1、正方体的拼组师:请每人拿出两块正方体的积木。
拼一拼,看你能拼成什么图形?拼成后的图形又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生1:我横着拼,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张小床。
生2:我竖着拼,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柜子。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
不管横着拼还是竖着拼,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3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__第二单元_第3课时《设计与制作——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分类垃圾桶》-教案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垃圾分类我调查——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分类垃圾桶》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课是广州市小学三年级上册劳动教材主题活动《垃圾分类我调查》的第三课时,是一节关于分类垃圾桶的设计与制作课。
垃圾分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都行动起来,在小区里、家里、学校里放置了分类垃圾桶,同学们对它们充满了好奇。
为了保护环境,为了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孩子们想到了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呼吁大家一起变废为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分类垃圾桶的主题活动源自于生活,切合了同学们的研究需求。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二年级已经学习过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垃圾分类的意义,认识了垃圾分类的标志,并懂得垃圾分类的方法,能合理进行垃圾分类。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如纸盒、金属罐、废旧包装等,尝试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废旧材料,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三、教学目标(一)认知性目标:选择合适的废旧材料,按需求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提高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参与性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养成钻研问题、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生活的意愿。
(三)体验性目标:通过亲身经历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的过程,小组成员合作探究,集思广益,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技能性目标:明确设计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掌握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的方法。
(五)创造性目标: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结合实际进行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废旧材料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
《一面》说课稿
《一面》说课稿
引言概述: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说课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展示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将围绕《一面》这一课文展开,通过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总结三个部分,详细阐述《一面》的说课稿。
正文内容:
1. 教材分析
1.1 课文背景介绍
1.2 课文内容梳理
1.3 课文教学目标设定
2. 教学设计
2.1 教学重点和难点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
2.3 教学过程设计
3. 教学资源准备
3.1 教学素材收集
3.2 教学工具准备
3.3 教学环境布置
4. 教学评价
4.1 教学评价方式选择
4.2 教学评价指标设定
4.3 教学评价结果分析
5. 教学反思
5.1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
5.2 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总结
5.3 教学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总结:
综上所述,《一面》的说课稿涵盖了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五个大点。
通过对每个大点的详细阐述,可以全面了解该说课稿的内容和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准备和设计,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希望本文能对你的说课稿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人教版一面的说课稿
人教版一面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对人教版教材的深入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掌握关键知识点,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主旨,掌握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及重要句型,并能通过阅读理解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尊重他人观点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人教版教材的第一课展开,内容包括课文的朗读、生词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语言点解析以及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1. 课文朗读:教师首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2. 生词讲解: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教师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课文内容分析:分析课文的主旨大意,讲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语言点解析:针对课文中的重要句型和语法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例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
5. 练习题讲解:通过课后练习题的讲解,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点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次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互动讲授法: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知识点。
4. 练习巩固法:通过适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简短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 与学生共同回顾上一课的主要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文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 学生跟读,教师及时纠正发音错误。
3. 生词讲解- 列出本课的生词和短语,逐个进行讲解。
《一面》说课稿
《一面》说课稿一、引言概述在教学过程中,说课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的重要环节。
说课稿作为教师进行说课的依据,对于教师的说课能力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一面》这篇课文展开说课,通过引言概述和正文内容的方式,详细阐述《一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
二、正文内容1. 《一面》的教学内容1.1 课文内容介绍《一面》是一篇描写一面镜子的诗歌,通过对镜子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
课文内容简洁明了,语言优美,富有意境,适合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文学欣赏。
1.2 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一面》的主题是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
通过描述镜子的变化,课文表达了人们在时间的洪流中经历的喜怒哀乐,以及岁月对人们外貌和心灵的影响。
课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引发学生对时间和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1.3 课文的文学特点和语言形式《一面》是一首充满意象和抒情的诗歌作品。
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和借景抒情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同时,课文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2. 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一面》,使学生了解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抒情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3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情感教育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情感教育,引发学生对时间和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比喻和抒情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过程3.1 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一面镜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镜子的思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境,并进行情感体验,分享自己对时间和人生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面第三课时的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一面第三课时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检查旧课作业;
2.研习第二部分;
3.总结课文
4.讨论练习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旧课
“揣摩、运用”第五题,先由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做适当讲解或提示。
二、研习课文和第二部分
1.集体有表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
第一层:写“一面”给“我”的鼓舞——“我”更加坚强起来。
第二层:写对鲁迅先生的悼念——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第三层:写作本文的缘由——“我”不能自已。
3.阅读讨论
(1)“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明确: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
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2)“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讨论、小结:
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3)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讨论,小结:
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
“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
(4)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归纳:
既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又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
“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
这一部分是写与鲁迅相见一面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朗读、背诵第二部分
方法: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让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要求当堂能背诵,最后检查背诵情况。
四、总结课文
1.师生共同归纳中心。
明确:本文叙写“我”偶然见鲁迅先生一面的往事,赞颂了鲁迅先生关怀进
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踏着鲁迅足迹继续前进的革命意志。
2.教师归纳写作方法。
(1)成功的外貌描写,突出了文章中心。
例如,对鲁迅外貌进行三次集中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
(2)对比和衬托的运用,抒情和议论的结合,也有力地表达了中心思想。
例如,“团软得像一团棉花了”与见到鲁迅先生“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的`对比;用工人所受的虐待与歧视和鲁迅先生“正直而慈祥的眼光”对比,用阴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来反衬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
五、练习
体会“揣摩、运用”第四题。
六、布置作业
1.课外完成第七题。
2.预习《一件珍贵的衬衫》。
后记:引导学生理解本段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预习题:
1.熟读课文。
2.查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3.解释下列词语:
赫然:这里是很鲜明的意思。
优遇:优待。
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摩挲:用手轻轻地摸了又摸。
颓唐:精神不振作。
抖擞:振作。
打眼:引人注目。
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已,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