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一篇国内外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电线电缆产品按照国内行业习惯可分为五大类:裸线、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电力电缆、通信电缆与光缆、绕组线.现有电线电缆品种已超过2000种,规格10多万个。

自从1939年昆明电缆厂制造出我国第一根电缆起,我国电线电缆行业逐步发展,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突飞猛进后,至今已超越美、日、欧,成为世界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

(一)国内电线电缆行业概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9年初,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4290家.2008年工业产值(现价)6904亿元,年用铜量396万吨(占全国铜用量的60%以上)、用铝量138万吨。

从1990~2008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CAGR)23%,近三年的CAGR为33%(含铜价上涨因素)。

电线电缆行业的特征是“料重工轻”,相同实物产出量的情况下,原材料价格变动对产值、销售收入等价值量的影响非常大。

判断实物产出的增长状况业内又常以导体当量(注:导体当量= 1X铜用量+ 2X铝用量)来综合计算。

对“八五”以来行业导体当量产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五年期平均增长速度对比表明,自“八五”以来,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实物产出增长在四个“五年”期间(注:“十一五"为估算值)中均保持了11%以上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保持了13%以上的增长、工业增加值保持了18%以上的增长。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实物产出增长达到12%,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长均超过20%,中国电线电缆制造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

(二)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经济效益情况
总体而言,在市场普遍供过于求的格局下,我国电线电缆企业之间的竞争突出表现为以价格战为主要特征的恶性竞争,行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同时面对强势和垄断的用户,分散或过度竞争的线缆企业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话语权.电线电缆企业受到上游材料价格上升、下游产品价格一低再低的双重挤压,使利润率一直徘徊于很低的水平。

近年来,铜等有色金属原材料价格的急剧上涨,起初阶段企业因难以承受已签订、正在执行的合同的损失以及流动资金规模增大的压力而普遍感到经营困难。

客观环境逼迫企业重视提高运营的效率和风险管理,同时随着铜价上升周期的延长,原先十分透明的产品价格体系和不断走低的产品价格开始重新进入一个比较混沌的状态。

频繁波动的铜价,不仅使生产厂商不断变更报价、缩短报价有效期,用户难以适从,而且这样使原先在与用户讨价还价博弈中一直处于劣势的生产厂商在铜价频繁波动中获得了产品价格变动的“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及好处,获利空间增大,因此,近几年电线电缆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总体呈现了回升的态势.
(三)国内电线电缆行业布局及集中度情况
以区域划分,我国电线电缆制造的主要地区集中在华东、中南以及华北地区.而华东地区电缆产业更为突出,占据行业的半壁江山,相对而言也是企业发展比较迅速,竞争比较集中、激烈的地区。

其自然形成的分布状况与地理区位、交通、经济、人才以及政策等优势密切相关。

从企业数量看,华东地区2008 年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30 家,以上海市和浙江省的企业数量最多.2008年上海市拥有规模以上电线电缆制造企业642家,浙江省拥有规模以上电线电缆制造企业625 家,同时也是国内企业最为集中的两个省份.而中南地区的广东省辖区内企业单位数在国内排在第三位,华北地区的河北省、华东地区的江苏省、山东省企业数量紧随其后。

从行业的资产规模来看,近年来华东地区电线电缆制造企业的资产规模扩张较快,说明中国电线电缆制造行业在华东地区保持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从市县区域经济范围看,在华东、中南、华北区域内已形成了若干个产业集群和产品生产基地:江苏宜兴、河北宁晋的电力电缆企业群;江苏吴江和浙江富阳的通信光电线缆企业群;浙江临安的射频电缆企业群;安徽无为的特种电缆企业群;广东东莞的电子线缆企业群以及相对集中的浙江、广东的绕组线企业群体。

按企业规模来看,一些重要产品制造规模居行业领先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华东.如以生产中高压电力电缆为主的江苏宝胜、江苏远东、江苏上上、青岛汉缆、无锡江南等;生产通信光缆的江苏亨通、江苏永鼎、浙江富春江、浙江富通;生产绕组线的安徽铜陵精达、福州大通集团等。

目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前二十位的企业占了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近20%,利润总额的22%左右。

近几年在行业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产业的集中度并没有提高。

但在一些专业化产品方面产业的集中度已较高,如光缆、漆包线等产品制造领域前20位厂商的产值约占行业总体的60%。

(四)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进出口情况
近年来我国电线电缆进出口保持高速、持续增长,贸易顺差还在继续扩大.据统计,2008年1~12月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62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3%;占行业工业销售产值的9%;同比前几年增长趋缓。

从进出口综合情况看,我国电缆产品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各个电压等级的电缆、布线和绕组线这类产品。

在出口产品中,布线所占比例最高为20.6%,其次是各个电压等级的电缆18.2%,两者之和接近40%的比例。

在进口产品中各个电压等级的电缆比例最高,为34.8%,其次是绕组线15。

9%.
从我国进出口单价(重量价格比)来看,我国电线电缆的出口总体单价为6。

19美元/千克,而进口单价为11.73美元/千克。

出口总体单价只有进口的52%,表明我国的出口依旧属于低附加值的产品。

我国电线电缆产品主要输往邻近的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东南亚以及北美、西欧,还有部分通过香港进行转口贸易。

其中输往亚洲的电线电缆贸易额约占58%、北美洲约占19%、欧洲约占16%。

产品主要以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与欧美日
国家同类产品相比,我国线缆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
由于普通的线缆进口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不具有竞争优势,因此电线电缆进口贸易一般集中于国内制造难以满足的产品,且主要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及东南亚等产业转移接受国以及欧美等国,我国电线电缆进口贸易主要来自于亚洲(贸易额占77%)、欧洲(贸易额占12%)和北美洲(贸易额占9%)。

对比进出口额及国内销售额可以发现,我国电线电缆产品自给率达到85~90%.随着我国电线电缆产品制造技术、研发能力以及质量水平的提高,我国电线电缆产品在全球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出口贸易在未来将有广阔的前景.
(五)国内电线电缆产业产品构成情况
电线电缆产品主要分为五大类:裸电线及裸导体制品、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通讯电缆及光纤光缆、电磁线(绕组线).此外,还有电线电缆的衍生/
新产品:电线电缆的衍生/新产品主要是因应用场合、应用要求不同及装备的方便性和降低装备成本等的要求,而采用新材料、特殊材料、或改变产品结构、或提高工艺要求、或将不同品种的产品进行组合而产生。

采用不同材料如阻燃线缆、低烟无卤/低烟低卤线缆、防白蚁、防老鼠线缆、耐油/耐寒/耐温线缆等;改变产品结构如:耐火电缆等;提高工艺要求如:医用线缆等;组合产品如:OPGW、海底综合电缆等;方便安装和降低装备成本如:预制分支电缆等。

中国五类产品生产量(价值量)大体上分别占电线电缆总产量的比重如下:裸电线15%、绕组线18%、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24%、电力电缆32%和通信电缆11%。

现阶段中国电线电缆的产品结构比较落后,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比重过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比重过小。

而发达国家上述五类产品所占比例分别为9%、18%、44%、14%和21%,产品结构明显优于中国。

这种产品结构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基本国情相吻合。

一般来说,电线电缆单位长度用铜量大的产品,其价值量也相应较高,如生产电力电缆为主的企业,其年产值规模一般要高于生产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为主的企业。

(六)国内电线电缆配套产业(材料、设备及附件)的发展状况
1、电线电缆材料
材料是电线电缆产品发展的关键元素,电线电缆技术的发展、产品的更新都必须以材料为基础。

电缆材料的品种很多,其中塑料和橡胶是电线电缆绝缘、护套用的主要材料。

目前,塑料材料用量占电缆材料总用量的65%,橡胶材料占25%,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橡塑共混技术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其用量约占10%。

目前,国内专业生产电线电缆材料的生产厂家超过300家,一般的都为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主要以一种材料加工为主,产品比较单一,品种齐全的材料加工企业很少。

近年来,电线电缆新材料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电线电缆新产品的研发与制造,电线电缆材料的国产化,降低了我国电线电缆产品的制造成本。

目前国产电线电缆材料的品种达到国外品种的85%以上,如35KV以下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已完
全国产化,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保证,配套的内外半导体屏蔽料也实现了国产化。

硅烷交联电缆绝缘料不但实现了两步法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还开发了一步法新工艺的硅烷交联电缆绝缘料。

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国内生产已经普及,各项指标和工艺性能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

各种辐照电线电缆的材料国内大多数都已能正常生产。

总体来说我国电线电缆材料发展水平与先进国家之间差距有所缩短,基本满足了国内电线电缆产品制造的需要。

同时,为满足健康、安全的目的,国内电线电缆产品开始注重应用生态设计技术(无卤、不含铅等重金属、低烟、阻燃、燃烧时不产生腐蚀性气体、可再利用),电线电缆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趋势明显。

如无卤低烟绝缘和护套料的推广应用,符合欧盟Rohs指令的电缆材料的推广应用等。

但国内还有一部分电缆材料难以满足产品高技术、高性能的要求,需要从国外进口。

例如高压和超高压电缆用的可交联聚乙烯电缆料以及与之配套的半导电内外屏蔽料和生产电缆附件用的有些材料等国内目前还无法生产。

除国内生产电缆材料的工艺装备不能满足要求的原因外,电缆材料研发的投入低、研发能力薄弱也是重要因素。

2、电线电缆专用设备
电线电缆专用设备的发展将大大地推动电线电缆行业的技术进步、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电线电缆专用设备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新型国产专用设备,改进、完善了原有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在行业中普遍推广使用;设备成套能力增强;设备的技术水平、性能和可靠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设备制造厂的专业特点也比较明显,一批知名企业凸显,其主导产品达到或接近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初进口设备的水平,国产电线电缆专用设备已能基本满足我国常规电线电缆生产的需求。

由于国产专用设备所采用的工艺是先进的,设备功能是齐全适用的,且价格仅为先进工业国家同类设备的
1/3~1/5,甚至更低,有着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因此不仅在国内市场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设备出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

尽管如此,我国电线电缆专用设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明显。

首先,自主开发能力差。

基本停留在测绘、仿制的较低层次上,没有形成电线电缆产品、材料、工艺和设备有机结合的开发创新体系;高端电缆产品的关键生产设备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如:光纤制棒设备、超高压交联电缆生产线、OPGW纤芯管焊接设备、微同轴物理发泡设备、汽车线生产设备等。

其次,即使是消化吸收开发的设备与国外设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效益较低(为先进进口设备的50~80%)、自动化程度不高、可靠性较差和能耗较大。

与不断改进的国外设备相比,国产设备的劣势比较明显,不能完全满足一些起点较高的现代企业的需要,每年仍有几亿元的设备进口;不仅如此,仍有为数不少的电工设备制造厂还有生产结构陈旧、效率低下、耗能严重、甚至污染环境的设备.低水平的产品供过于求,高水平的产品仍需进口。

3、电缆附件
电缆附件主要指电力电缆附件。

我国中低压电缆附件已经完全成熟并自给,但国
产高压超高压电缆附件一直落后电缆本体。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在110 kV 这个电压等级,国产附件制造商已有10 多家: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电缆附件有限公司、沈阳古河电缆有限公司、江苏安靠超高压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宝胜普睿司曼电缆有限公司、深圳市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国联电缆附件制造有限公司、武汉华瑞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电科院电力(电缆)科技公司、泰科电子上海瑞侃电缆附件有限公司、上海慧东电缆附件有限公司、浙江永锦电力器材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等。

220kV电缆附件的制造商非常少,在国家电网武汉高压研究院通过型式试验和预鉴定试验的只有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电缆附件有限公司、沈阳古河电缆有限公司、江苏安靠超高压电缆附件有限公司等为数不多的几家。

(七)近期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电线电缆产业近期有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
1、企业在重视发展产品品种的同时,开始注重产品规模化生产
如在高压、中压交联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光缆、绕组线等产品领域制造规模的扩张都比较显著。

以中低压交联电力电缆为例,据2004年对行业的调研,当时全国装备中低压悬链式交联电缆生产线250多条,其中2000~2004年间年平均新增的生产线为28条,而到2008年,全国已有中低压悬链式交联电缆生产线约400条。

在每年新增生产线中,既包括原有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也包括产品领域的拓展等因素形成的增量.目前,国内生产中压交联电缆规模较大的企业,其悬链式生产线的数量已超过3~4条,有的多达十几条,生产任务比较饱满,生产线可固定按规格组织生产,减少更换规格时的工艺损耗和调换工模具的工时损耗,不仅提高了规模效益,同时由于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更加突出,而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正逐渐处于市场竞争不利的局面。

2、跟进市场热点,注重产品研发和技改投入
国内经济的发展在一些需求领域形成了重点和热点,如核电、风力发电、铁路、造船以及采矿等.围绕这些领域近几年国内电线电缆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和技改投入,多数企业采取快速反应,跟进市场热点,如近几年与这些重点领域相配套的橡套电缆产品开发和生产设备技改投入正成为当前行业的热点。

也有少数企业长期坚持目标,持续跟踪研发,取得市场优势地位。

如江苏上上电缆从1996年起就开始了核电站用K3类电缆的研发,从2002年起在K3类核电缆研发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开始对K1类电缆进行研发.历时五年,其核心技术耐核环境橡皮(塑)绝缘和护套材料取得技术突破,并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于2006年9月通过了国防科工委组织的鉴定,并开始向浙江秦山、巴基斯坦恰希玛等核电站供货,2008年又与中广核公司签订了红沿河/宁德/阳江项目5.1亿元核电缆订单,是目前为止中国核电建设发展史上最大的电缆合同.
3、专业化生产,差异化发展
在国内,中小电缆企业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但也不乏专业化制造发展得较好的企业。

如常州船用电缆建厂50年来只专注于船用电缆产品的研发制造,年销
售额和利税增长超过50%,在国内船用电缆市场具有重要的地位;上海杨行铜材
厂牢牢占据了换位导线产品的市场;河北鑫晖铜业在电气化铁路导线市场也异军突起.
4、兼并重组
近些年,电线电缆行业中收购、兼并和重组的活动时有发生。

比较典型的有:在光纤光缆市场需求相对低迷的情况下,武汉长飞公司为打通光纤产业上下游环节、谋求竞争优势在光缆待业中收购、参股重组了一些企业;青岛汉缆集团为解决其高压电力电缆产能不足的问题收购了焦作电缆(金龙)高压电缆资产;新疆特变电工在变压器行业进行了一系列收购重组后在电缆行业收购了山东的鲁能泰山、四川的德阳电缆等。

这些兼并重组活动其中有成功的,也有效果不明显的、甚至失败的案例。

在正确战略前提下,解决好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冲突是兼并重组成功的重要因素.
5、重视人才培养、保持队伍稳定
在电线电缆行业中一些发展势头较好的企业,普遍重视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

这些公司在产品质量、技术研发、经营业绩上都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如江苏上上、江苏宝胜、江苏远东、青岛汉缆等企业,在公司内部技术、管理以及技能岗位上都保持着一支稳定的骨干队伍.
二、国际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一)国际电线电缆产业发展概况
国际上对电线电缆产业的产量及消费量的分析,一般以铜芯绝缘电线电缆为主,并分为动力电缆、通信电缆和绕组线三大类(与国内习惯分类有所不同),采用以美元为价值计量单位或以铜导体消耗量(重量)为主要统计单位,由于价值量的数据包含了不同时期的通货膨胀率以及材料价格的变动,因此采用铜导体消耗量的分析排除了导体价格变动的因素,相对而言比较接近实际的变化趋势。

历史上,国际电线电缆传统制造地区及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北美(美国)以及东北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

这种历史形成的国际电线电缆产业格局与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有关,通过战备兼并重组,欧日美等国的电缆巨头依靠其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已形成了跨国、跨地区的规模化或专业化电线电缆生产,其国内或区域内的产业集中度较高,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较大,其前十位企业总销售收入占所在国家或地区市场的三分之二以上.近年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亚洲等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较快、世界电线电缆的生产重心向亚洲转移,带动了中国、越南、菲律宾和中东地区的埃及等国家电线电缆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中东欧地区由于欧洲统一,制造成本相对低廉,电线电缆制造的增长也相当迅速.2008年世界绝缘铜电缆产量的增长幅度为4.6%,绝缘铜电缆的年产量为1256万吨,其中欧洲占25%、北美占16%、东北亚占12%、世界其它地区(包括中国)约占47%.从国际行业统计可以看出,2003~2008年全球电线电缆年平均保持着4。

5%的增长。

2008年,全球电线电缆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50 亿欧元左右。

从全球电线电缆
大型企业的情况看,意大利普睿司曼公司以50亿欧元的年营业额位居世界之冠;法国耐克森公司的年营业额仅次于普睿司曼公司,位居第二;美国通用电缆公司以超过46亿美元的年营业额名列第三,这里三大公司营业额总和约为120 亿欧元,占全球市场的12%以上.日本住友和日本古河的电缆业务也超过每年25亿欧元。

(二)当前国际电线电缆行业的主要特点
1、亚洲成为全球电线电缆第一集中区
综观目前全球电线电缆行业总体规模,亚洲市场占37%,欧洲市场接近30%,美洲市场占24%,其他市场占9%.按铜导体产量及国别划分,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占据全球前五位的地位(其中中国、日本、韩国均为亚洲国家)。

而中国产量占全球份额的30.5%,其中中国大陆的产量占27.6%,其年增长速度在全球各国家及地区名列第一。

2、发达国家产业集中度高
发达国家的电线电缆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小企业逐渐退出市场,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美国四家生产商控制了铜线缆93%的产值和光纤光缆85%的产值;日本七大公司占据了全国销量的86%;英国12 家企业占据了全国销售额的95%以上;法国的五大公司包揽了法国市场的营业额;欧洲市场则主要由意大利普睿司曼公司和法国耐克森公司所垄断。

3、欧洲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从区域上来讲,欧洲一直在全球电缆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主要归功于法国耐克森、英国BICC和意大利普睿司曼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的大量投入;另一方面,电线电缆的生产成本70%取决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不到10%,因此亚洲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全球电线电缆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得不到充分体现。

4、全球线缆市场趋于成熟,增长幅度缓慢
从市场供求上来讲,全球电线电缆市场趋于成熟,增长幅度缓慢。

从国际国内对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的跟踪分析表明,只要某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处于增长的前提下,尤其还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那么该国的电线电缆产业增长都会处于GDP增速之上.中国人均GDP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电缆用量水平远低于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甚至还低于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中国电线电缆消费的市场潜力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环保成为全球电线电缆产品的发展趋向
从产品上来讲,环保成为近年来全球电缆制造商所共同面临的外部压力与发展趋向,美国、日本、欧洲在环保型电缆的研发和制造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生产技术也比较成熟。

欧盟制定的ROHS 指令要求,从2006年7月1日起,在新投放市场的电子电器设备中禁止使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二苯醚和多溴联苯等有害物质;在日本,藤仓电缆公司开发环保型电缆成功之后,积极推动政府颁布环保型电缆标准,随后日本各大电器公司也都相继要求从2006年3月起,各种电器中所用电线电缆要通过相关环保认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