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云南省昆明市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从来就无心注意他们两鬓日益斑白的发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得,甚至倾家荡产,而此时你会说“这就是竞争”,但你可曾想过,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

也许,你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些而欺诈行骗,到头来,却喜滋滋地沉醉于苦心赚得的“战利品”上。

也许,在自己心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个独舞者。

宇宙由一个微小粒子爆炸开来,从此浩浩苍穹间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出现、繁衍,从茹毛饮血的时代渐渐发展而来,形成了社会,拥有了文明。

()然而,事物往往都有一个“度”,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如果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给别人留下的话,那么,他将永远生活在“自我”之中,直至孤独地死去。

我们生活在人群中间,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么,就别做那个独舞者,看到自己的同时也看到别人吧。

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到了什么也无关紧要,即使心中装着他人,也可以无怨无悔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上面的舞蹈者,要看一看舞台有多大;而舞台有多大,就要看你的心有多大!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狼狈不堪蝇头小利众叛亲离立足之地B.体无完肤蝇头小利分崩离析弹丸之地C.狼狈不堪蜗角虚名分崩离析立足之地D.体无完肤蜗角虚名众叛亲离弹丸之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只装着自己而不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

最新-云南省昆明市2018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 精品

最新-云南省昆明市2018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 精品

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8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辟.邪/复辟.憎.恶/锃.亮吹毛求疵./睚眦.必报B.慑.服/蹑.足军饷./晌.午弄巧成拙./相形见绌.C.缜.密/嗔.怒偌.大/诺.言童山濯濯../擢.发难数D.狙.击/拮据.乐阕./宫阙.毁家纾.难/各抒.己见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抱怨竞聘上岗固步自封豆腐渣工程B.租赁代薪休假突如其来无立椎之地C.把炳唇松舌箭额首称庆万变不离其中D.对峙恃才傲物响誉中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看一段快乐的小品,听一曲喜欢的歌曲,读一本隽永的书籍,和知心朋友开心的聊聊天,这时,你的忧愁、烦恼都可能在一瞬间付诸东流....。

B.下半场比赛,中国队主教练杜伊在中国队落后时,果断换上了五名替补队员,就是这一念之差....,使中国国奥队连扳三球,以3:3逼平了美国队。

C.新年第一天,街上热闹非凡,秧歌表演、穿城长跑等活动掀起阵阵高潮,整个城市喜气洋洋,不可终日....,市民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庆贺元旦到来。

D.就在各界对贝·布托遇刺事件的幕后黑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际,她的一名贴身随从进入了调查人员的视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称无论华南虎照真假都不能完全说明野生华南虎在当地生存的状况,国家林业局不会越位进行虎照鉴定。

云南省昆明市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画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水墨画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单地说水墨就是水与墨的融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据考证,唐以来,水墨画从诞生到不断地发展、提高、完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

尤其是文人画的形成和兴盛,使中国水墨画备受时代的推崇,以致成为衡量东方绘画艺术水平的标准。

传统水墨画即传统文人画,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一支,传统文人画是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而寻求艺术寄托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现代水墨画是举着反传统、反美学的旗帜出现的,它的根本出发点是打破传统。

现代水墨在吸取西方的笔墨、色彩、造型等形式,在立足传统又改变传统的表现方式中应运而生,现代水墨画家吸收借鉴西方艺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无论画家是不是士大夫身份,从盛唐开始,文人士大夫无不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由自在的发展。

“悦人”和“足以为乐”是苏轼在《苏东坡集》中所说的绘画价值所在,绘画是画家用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作为个人的爱好存在。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以禅论画时也说:绘画的目的是自娱以及表达情感,是纯粹的艺术表达,它的原则不是为他人服务,也不是为宫廷士大夫服务,它的主要阵营以文人士大夫、高人选士以及虽身居高位但心存隐逸、又不是贵族的画家为主。

艺术是纯粹的,以纯粹的艺术创作为目的,艺术就是艺术本身,是艺术家个体的事情,不再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这一观点与现代水墨画“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是一致的。

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

传统水墨画家们希望通过绘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画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水墨画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单地说水墨就是水与墨的融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②据考证,唐以来,水墨画从诞生到不断地发展、提高、完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

尤其是文人画的形成和兴盛,使中国水墨画备受时代的推崇,以致成为衡量东方绘画艺术水平的标准。

传统水墨画即传统文人画,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一支,传统文人画是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而寻求艺术寄托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现代水墨画是举着反传统、反美学的旗帜出现的,它的根本出发点是打破传统。

现代水墨在吸取西方的笔墨、色彩、造型等形式,在立足传统又改变传统的表现方式中应运而生,现代水墨画家吸收借鉴西方艺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③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无论画家是不是士大夫身份,从盛唐开始,文人士大夫无不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由自在的发展。

“悦人”和“足以为乐”是苏轼在《苏东坡集》中所说的绘画价值所在,绘画是画家用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作为个人的爱好存在。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以禅论画时也说:绘画的目的是自娱以及表达情感,是纯粹的艺术表达,它的原则不是为他人服务,也不是为宫廷士大夫服务,它的主要阵营以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以及虽身居高位但心存隐逸、又不是贵族的画家为主。

艺术是纯粹的,以纯粹的艺术创作为目的,艺术就是艺术本身,是艺术家个体的事情,不再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这一观点与现代水墨画“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是一致的。

2018届云南省昆明市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届云南省昆明市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届云南省昆明市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惘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摹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思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原卷版)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原卷版)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大学高三年级2018年期末考试试卷文科数学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集合,集合,则A. B. C. D.2. 已知,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A. B. 1 C. 2 D.3. AQI是表示空气质量的指数,AQI指数值越小,表明空气质量越好,当AQI指数值不大于100时称空气质量为“优良”如图是某地4月1日到12日AQI指数值的统计数据,图中点A表示4月1日的AQI指数值为201,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这12天中有6天空气质量为“优良”B. 这12天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4月9日C. 这12天的AQI指数值的中位数是90D. 从4日到9日,空气质量越来越好4. 已知,则等于A. B. C. D.5. 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是( )A. -4B.C. -2D. -16. 要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将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的点A. 再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B. 再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C. 再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D. 再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7. 函数的图象大致为A. B. C. D.8. 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入a的值是虚数单位i,则输出的结果是A. B. C. 0 D.9. 已知一个球的表面上有A、B、C三点,且,若球心到平面ABC的距离为1,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 B. C. D.10. 在正方体中,E为棱CD的中点,则A. B. C. D.11. 已知双曲线C:的左焦点为F,过点F作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H,点P在双曲线上,且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B. C. D.12. 已知函数,若对任意,存在,使,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A.B.C.D.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20.0分)13. 已知向量若,则实数______ .14. 在中,则角C 的大小为______ .15. 设F 是抛物线:的焦点,点A 是抛物线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一个公共点,且轴,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 .16.满足对任意,都有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三.解答题(共6小题,17题10分,18-22题每题12分,共70.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为,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若数列的前n 项和为,求.18.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求角C ;求的最大值.19. 通过随机询问某地100名高中学生在选择座位时是否挑同桌,得到如下列联表:Ⅰ从这50名男生中按是否挑同桌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的样本,现从这5人中随机选取3人做深度采访,求这3名学生中至少有2名要挑同桌的概率;Ⅱ根据以上列联表,是否有以上的把握认为“性别与在选择座位时是否挑同桌”有关?下面的临界值表供参考:参考公式:,其中20. 在三棱柱中,,侧棱平面ABC,且分别是棱的中点,点F在棱AB上,且.求证:平面;求三棱锥的体积.21. 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且过点.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若是椭圆C上的两个动点,且使的角平分线总垂直于x轴,试判断直线PQ的斜率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值;若不是,说明理由.22. 已知函数若函数在区间上为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当且时,不等式在上恒成立,求k的最大值.。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云南民族大学附中带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云南民族大学附中带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云南民族大学附中带答案)5c[考试时间6题。

信任余显斌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

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

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肚大一块白毛,珍珠一样。

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

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

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

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

果然,他笑笑的,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

它跳起去抢,他呵呵笑着。

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

”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地上,放好鸡肉。

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吧唧吧唧吃起。

半只鸡吃完,它的小肚皮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

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

它知道,接下,他会逗它玩,带着它跑,这些,从相遇到现在,也从没断绝过。

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的小狐,变成了只爱亲近人的小狐。

果然,他拍拍它的头,在雪地跑起,快活笑着。

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

两个点,一红一黑,在雪地翻滚着。

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回了!”一挥手,走了。

小狐狸舍不得,跟着他,轻轻叫着撒娇,好像没玩够似的。

一直到他走远了,不见了,小狐狸才回过头,回到自己隐的洞穴里,偎依着母亲,做起香甜的梦。

一直这样,大概两个月吧。

那天,雪特别大,四野皆白,小狐狸没吃的,饿得叽叽溜溜叫。

老狐狸也饿得浑身发软,几次,小狐狸跑出洞,又失望地哼哼叽叽跑回。

上午时,雪地响起一声唿哨。

小狐狸一听,乍了下耳朵,跌跌撞撞跑出,球一样滚到他面前,扯他的裤脚,跳起,抢他手中的鸡肉。

他笑骂“馋东西,饿坏了。

”他把肉放好,很大一只烤鸡。

小狐狸扑过去,流着口水,摇摆着脑袋撕咬着。

这时,那边土坎上,一只狐狸露出头,是那只老狐狸。

它小心地看看,小狐狸正在大快朵颐。

2018届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我是歌手》已成为国内顶级的综艺节目,虽然参赛歌手基本以流行金曲和炫技高音为竞争手段,但这就是当今华语流行音乐的主流,因此丝毫无碍于吸引数量可观的大众观众。

李健的出现,可以说打破了节目的惯常格局:他善于轻声吟唱,不会面红耳赤地升Key拔音;坚持民谣小调,不会投其所好地选择经典口水。

这当然一方面会使自己在投票中面临风险,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出奇制胜。

事实正好是后者,听惯了高门大嗓和熟烂旋律的观众被这种温婉细腻和柔美飘忽吸引打动了。

形容李健如一股清风一点没错,他在主流音乐、大众舞台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将徘徊在边缘舞台的民谣支流引入其中。

李健承接了大陆民谣浪潮,然而不同于前辈历经沧桑般的回望青春、絮叨记忆,李健大部分时间是任凭岁月流走的,清澈和纯洁永远与他相伴相随。

他无意于叙写完整的故事、描绘具体的人物,只在乎抽象的意念和情绪。

和汪峰的歌词里总是频繁出现彷徨、失落、孤独等词汇一样,李健的歌里永远吟唱着爱、思念、向往、美好、圣洁、月光、星辰、白云、湖水、童年、年华,无论世界如何变幻、时光怎样残忍,都被融化在他轻雾般的幻境之中。

因此他的音乐一定是安静的、超脱的、婉转的,也只有这种反复的抚慰才能安放那些飘忽的情丝。

李健具备娴熟的古典音乐基础,信手拈来的华丽乐章和悠扬的编曲伴奏,必然是易于大众接受的优美歌路。

所以李健只是民谣传统的自然延续,并非先锋性和开创性的歌者。

他的歌是一首首抒情诗,而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都不可能只靠抒情就传诵千年。

《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李健的选曲基本没有跳脱以往的风格,只有一首《陀螺》是批判性反思性的歌曲,却依然被他的嗓音柔化软化,完全失去了原唱者万晓利的困惑感、失望感。

但也正因为如此,李健才受到欢迎,综艺娱乐节目的观众期待的是即兴的陶醉和廉价的感动,而非多想一层的深刻。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积累与运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春草青青,绿意盎然,是严冬的考验让她绽出春芽;夏荷翩翩,出淤不染,是艰苦的环境让她迎风招展;,;红梅朵朵,梅香芬芳,是坚强的意志让她傲雪盛开。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一味欣赏别人成功,只能招来最终的落寞;顽强的拼搏,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你可知道,看得见的辉煌后面有看不见的努力;看得见的快乐后面有看不见的汗水;看得见的鲜花后面有看不见的苦难。

只要我们蹉跎光阴,挥霍年华,留下的只能是一声长叹。

青春的年华是那样的珍贵,因此我们更应珍惜一切:珍惜父母的唠叨吧,因为那唠叨里饱含着父母对我们喋喋不休的深情;珍惜老师的教诲吧,因为那教诲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珍惜朋友的鼓励吧,因为那鼓励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支点!1 . 请用正楷字将划线内容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2 . 请给语段加点字注音。

盎然(________)辉煌(_______)蹉跎(________)教诲(_______)3 . 语段 、 段分别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并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4 . 请根据语境,在第 段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得上下文语意连贯。

(★★★★★)母亲觉得你需要文/汤小小从外地回家,上午坐车,到家时是凌晨。

这条路已经走了很多遍,但母亲还是不放心,在电话里一遍又一遍地嘱咐:“下车后坐在车站别走,我让你爸去接你。

半夜三更的,一个人走夜路多危险啊。

”一听这话,我连连叫苦,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再说了,这条路早就走熟了。

家离车站还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呢,与其让老爸半夜打车来来回回,不如我直接打车回家,我一个年轻人,应该比一个老年人走夜路安全系数高吧。

无论我怎么苦口婆心,母亲都不松口。

最终,我一下车,就看到了夜色中的爸,他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引颈张望,看见我从车上走下来,一个箭步冲过去,夺过我手里的行李,将我引进了出租车里。

云南民族大学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pdf

云南民族大学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pdf

[考试时间:2018年1月 29日7:30至10 :00]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审题人: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诚信誓言:我以我青春的荣誉起誓,在本次考试中,诚实守信,成绩真实。

起誓人: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惘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2018届云南省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云南省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2018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4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悬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u——都使马克思感到衷。

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严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塞尔。

德普勒的发现。

(节选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下列各项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精品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精品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元朝数学家朱世杰能用筹算解四元高次方程,其数学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他的方法难懂,运算过程又不能保留,因而形同虚设。

②物理学研究与艺术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若是不能妙手偶得,就只能千锤百炼,通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来实现突破了。

③新闻媒体要宣传科学的早期教育思想,决不能不负责任地宣扬“零岁识字,三岁扫盲”,否则贻害子孙,危在旦夕。

④荀卿目睹社会变化,认为“礼治”已然失效,应以刑、法巩固君权,他的弟子韩非,更加变本加厉,惟刑名法术是尚。

⑤社会文化运动远比物质运动复杂、不确定,靠经典科学的方法论来研究,进行貌似精确的定量分析,无异于沙里淘金。

⑥对京津冀区域而言,认清区域内污染源的共性及差别,有助于区域内地区有的放矢地对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

A. ①②⑤B. ③④⑥C. ②⑤⑥D. ①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用中国特色的形式来表达中国人的思想与精神,恰恰是中国文化产业所欠缺的。

B. 工作人员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修复,被游客损坏的清代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基本恢复原貌,即将再次与公众见面。

C. 走进正门,循着一条羊肠小径拾级而上,一块镜面白石出现在眼前,上面苍劲有力地写着“曲径通幽处”五个大字。

D. 1908年,12岁的傅斯年独自到天津求学,寄居在著名实业家英敛之家中,并且与他父亲同龄的英敛之结为忘年交。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爷爷不识字,却有大智慧。

邻居家的梨树靠近我家菜地,挡了不少阳光,使得我家菜地有些减产,而爷爷从来没有怨言。

邻居过意不去,每年梨子熟了就摘最大的梨子送到我家,还顺手帮我家菜地施肥、捉虫。

因此,我家菜地的收成总体上并没减少。

爷爷便以此为例,告诫我说:“______________。

昆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昆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昆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近年来,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大数据”都是热度极高的流行词。

(乙)人们在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欢呼的同时,似乎有一种欲将大数据神化的倾向:如认为大数据可以增强经济预测能力,改变商业模式,甚至预防犯罪。

(丙)大数据神话的一个新变种,是一位在中国极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不只一次地宣称,随着大数据的普及应用,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

如果只是借此噱头为自己的大数据产业做些宣传,做出此等大胆预言倒也情有可原。

可是,此预言关涉到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的百年之争,远不是为自家赚些眼球那么简单。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不只B . 噱头C . 情有可原D . 关涉(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处,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8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所谓“人文信仰”,它的启发来自现代学者提出的“人文宗教”。

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是一种不出世的却具有超越性的东方宗教,它不像其他的宗教,需要有神,有耶稣、安拉等外在权威。

它不需要外在的权威,它有一种具有内在超越性的信仰。

内在超越性,也就是道德心,如孟子所谓“仁义礼智”。

儒家传统的这一特质,若称为中华“人文信仰”更准确。

“人文信仰”在儒释道中都有,儒家比较典型,儒家是“以出世的心态行入世的功德”,在世俗社会中要完成人之为人的使命。

一是个体生命的健全,即诚意、正心、修身;另外就是建功立业,即把“立德、立功、立言”当作人生追求。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具有经济的、政治的、道德文化的属性。

但道德文化属性应是人的最高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最高本质。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精品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精品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审题人: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回答是:“美,甘也。

从羊从大。

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王筠则曰:“羊大则肥美。

”段玉裁进一步说:“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

羊大则肥美。

”许慎、王筠、段玉裁都试图从人们对羊的味觉感受上谈美的字源意义。

宋代的徐铉在整理《说文解字》时对许慎关于“美”的解释有个补充,他说:“羊大则美,故从大。

”他试图从人们对羊的视觉感受上谈了美字意义的起源。

这一解释不应视为对许慎说法的一种否定,应当是对许慎说法的一种补充,从段玉裁的解释中看,他似乎既赞同许慎的味觉说,也赞同徐铉的视觉说。

美的价值取向还来自对羊内在特质的认识,即人们对羊的精神感受。

在传统文献里,羊常常被描述为具有各种美德的义畜。

《毛诗注疏•小雅•无羊》里说:“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郑玄笺注言:“言此者,美畜产得其所。

”这里,羊被郑玄视为美畜。

《惠氏易说》云:“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羊在这里,又是坚强和顺从的形象。

《春秋繁露》则说:“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啼,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

故羊之为言犹祥与?”在董仲舒的眼里,羊有角不触人,杀之而不悲啼,跪享母乳,知仁、知义、知礼,集美德于一身,所以是仁人君子学习的榜样。

总之,羊的美德反映了人们对羊的精神感受和人们对羊秉性的人格化概括,而正是在这种感受和意象概括中,“羊”与“美”产生了联系,并最终导致“羊大为美”观念的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云南省昆明市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惘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摹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思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达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它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评,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

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

”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评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

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使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1. 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 朴素为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美的最高形态,其对美的鉴赏和崇尚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 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 《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 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治国原则,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仅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更是对人心理的一种摧残。

D. 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 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达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 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 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答案】1. B 2. C 3. D【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错误,文章第二段原句是“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选项缺少限制范围,丢掉了“一般观念上都”等词语,扩大了范围。

故选B。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研读文本,①要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②要放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③要把握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④要依据题干和选项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无中生有,不可曲解原意等,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C项,“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仅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更是对人心理的一种摧残”递进关系错,从文中来看,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故选C。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因此,……”有误,选项强加因果,从文中来看,“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与“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之间构不成因果关系。

B项,“……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曲解文章,文章倒数第二段说“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它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可见文中重点强调一致性而非不同。

C项,“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有误,选项将“已然”当“未然”,原为“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是“将成为”。

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信任余显斌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

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来,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

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肚大一块白毛,珍珠一样。

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

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

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

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

果然,他笑笑的,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

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

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

”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地上,放好鸡肉。

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来,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吧唧吧唧吃起来。

半只鸡吃完,它的小肚皮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

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

它知道,接下来,他会逗它玩,带着它跑,这些,从相遇到现在,也从没断绝过。

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的小狐,变成了只爱亲近人的小狐。

果然,他拍拍它的头,在雪地跑起来,快活笑着。

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

两个点,一红一黑,在雪地翻滚着。

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回了!”一挥手,走了。

小狐狸舍不得,跟着他,轻轻叫着撒娇,好像没玩够似的。

一直到他走远了,不见了,小狐狸才回过头,回到自己隐秘的洞穴里,偎依着母亲,做起香甜的梦。

一直这样,大概两个月吧。

那天,雪特别大,四野皆白,小狐狸没吃的,饿得叽叽溜溜叫。

老狐狸也饿得浑身发软,几次,小狐狸跑出洞,又失望地哼哼叽叽跑回来。

上午时,雪地响起一声唿哨。

小狐狸一听,乍了下耳朵,跌跌撞撞跑出来,球一样滚到他面前,扯他的裤脚,跳起来,抢他手中的鸡肉。

他笑骂:“馋东西,饿坏了。

”他把肉放好,很大一只烤鸡。

小狐狸扑过去,流着口水,摇摆着脑袋撕咬着。

这时,那边土坎上,一只狐狸露出头,是那只老狐狸。

它小心地看看,小狐狸正在大快朵颐。

肉的香味,远远飘来,它也流出了口水。

它小心地爬上土坎,一步一步靠过来。

它可能清楚,自己一身火红的皮毛太珍贵了,会引来无数的贪婪和阴谋,所以不得不小心。

刚走几步,“哐”的一声,它的脖子被夹住了,是个钢夹,钢夹力道很大,传来骨头碎裂声,还有老狐狸的惨叫声。

这夹子,是他下的。

夹子必须有一定重量,机关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恰好。

他要的,是老狐狸的皮子。

这样的皮子,想要猎到,难如登天。

因此,市场价几万元一张。

小狐狸的太嫩,没人要。

因此,他想了这么个办法。

小狐狸停住了,抬起头,眼光中,一片迷蒙疑惑。

那只老狐狸的皮,他卖了三万多。

他笑笑,数着票子。

他知道,还有一个三万元在山林里等着他:一年后,小狐狸就会长大。

一年一晃就过去了。

他上了山,果然看到了那只长大的小狐狸,皮毛比它母亲的还红还净,额头那块白毛,仍珍珠一样;但眼光变了,不再纯蓝,而是闪着白白的光。

显然,它也认识他,蹲在那儿,长长叫了一声。

他已跟踪它几天,办法用尽,也无法到手。

他举起猎枪。

它一跃跑了,雪地里一条红线,弯弯曲曲,弹弹停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