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历史学科2013招聘教师考试大纲、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历史学科2013招聘教师考试大纲、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历史学科2013招聘教师考试大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4b19fe7c1cfad6195fa7a9.png)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2.掌握基本的史学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了解历史教学与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了解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熟悉浙江现用的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及结构体系。
5.了解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三、考试形式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高中历史教材内容30%;高等教育对应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40%;高中历史教材教法30% 4.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论述题:4小题,共50分四、考试范围与要求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和高等教育对应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考试范围: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历史的开端1.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2.中国新石器文化二、夏商周时期1.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2.夏、商、西周的文化3.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4.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三、秦汉时期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四、魏晋南北朝时期1.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2.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3.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4.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5.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隋唐五代1.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2.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4.隋唐五代时期的经济5.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6.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六、宋、辽、西夏、金、元1.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2.宋代经济的繁荣3.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4.元代行省制度5.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6.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七、明清(前期)1.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2.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3.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4.清代的政治军事制度5.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6.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7.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8.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一、列强的对华侵略1.两次鸦片战争2.中法战争3.中日甲午战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三、洋务运动四、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1.维新变法思潮与戊戌变法2.清末新政与立宪运动3.孙中山与三民主义4.辛亥革命五、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3.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六、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第一次国共合作4.北伐战争七、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2.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3.红军五次反“围剿”与长征4.抗战前十年的中国社会经济八、抗日战争1.侵华日军的罪行2.抗日救亡运动3.西安事变4.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5.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6.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7.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8.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九、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1.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3.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十、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1.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内外政策2.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3.社会主义改造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2.经济建设的曲折3.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1.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2.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3.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四、拨乱反正(1976—1978年)1.“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五、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1.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3.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4.“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一、古代西亚诸文明1.巴比伦王国2.波斯帝国二、古代埃及文明1.古代埃及历史的主要线索2.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3.古代埃及的文化三、古代印度文明1.印度河流域的文明2.吠陀文明3.佛教与孔雀王朝4.印度教的兴起四、古代希腊文明1.爱琴文明2.希腊城邦制度与经济特征3.雅典民主制4.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5.古代希腊文化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五、古代罗马文明1.古代罗马历史发展进程2.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3.古代罗马的经济状况4.古罗马的文化一、基督教文明1.西欧封建国家的建立与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2.中世纪基督教文化3.商业经济和城市的兴起二、伊斯兰教文明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第五部分:世界近代部分一、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开辟2.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与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2.宗教改革3.启蒙运动三、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美国独立战争3.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4.欧洲1848年革命5.美国内战6.俄国农奴制改革7.日本明治维新8.德意志统一9.19世纪后半期英、美、法、德、日政治制度四、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第一国际3.巴黎公社4.第二国际五、近代科学和技术与文化1.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2.近代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第三部分:世界现代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性质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二月革命2.十月革命3.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2.国际联盟3.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战时共产主义”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共产国际4.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5.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与改革6.卡德纳斯改革7.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8.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9.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0.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五、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2.美国的内政与外交3.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4.日本的内政与外交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赫鲁晓夫的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东欧国家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1.雅尔塔体系与联合国的建立2.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3.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4.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6.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加入十、现代科学技术1.爱因斯坦和相对论2.量子论3.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材教法的考试范围:聘教网—教师招聘网站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新教材体系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高中历史学习评价方式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试卷(实考题型、题分可能变化,以实考为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财政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2.郑和下西洋不能持续下去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交通B.明朝国力衰退C.封建制度渐趋衰落D.它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3.乾隆帝派兵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时,曾得到维吾尔人民的积极支持,此事最能说明()A.中华民族已融合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维吾尔人民是非分明C.大小和卓叛乱不得人心 D.回部地区早已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19世纪70~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不包括()。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说明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e4d733502020740be1e9ba6.png)
A.美国《独立宣言》B.法国《人权宣言》
C.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D.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
9.帝国主义列强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准确的理解是()
A.帝国主义列强与落后国家和地区差距缩小
B.列强推行武装干涉,殖民地国家完全失去独立
C.殖民地半殖民地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20.中国古代主要朝代的兴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1.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
▲近代中国逐渐落伍
22.鸦片战争前欧美和中国的社会概况
23.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
▲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24.太平天国运动
2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26.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创建红色根据地
A.发展循环经济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B.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C.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资源开发放在首位
D.发展循环经济与节约并重,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首位
16.市场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配着人、财、物等经济资源,下列行为属于“看不见的手”在起调节作用的是()
①2007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贷款利率
综合应用题:1小题,共20分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试题
(实考题型、题分可能变化,以实考为准)
题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题分
20
20
20
20
20
得分
合分人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大纲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202f7f96529647d27285279.png)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核目标与要求1、考核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考核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核心知识相对应的大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考查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考查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要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和高等教育对应于初中历史与社会内容的考试范围:▲《历史与社会》学科认识的方法与技能1.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和技能2.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与技能3.探究社会问题的方法与技能▲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4.中国的地理位置5.中国地形、河流、气候的总体状况6.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7. 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活特色▲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8.世界主要国家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10.世界主要地形类型的名称及分布11.世界典型区域的生活特色▲历史上的文明区域及其交流12. 历史上的主要文明区域13. 中外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14.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发明15.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科技成就和重要发明▲历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16.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17.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帝王18.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19.两次世界大战▲历史上的政权更替20.中国古代主要朝代的兴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1.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近代中国逐渐落伍22.鸦片战争前欧美和中国的社会概况23.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24.太平天国运动2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26.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创建红色根据地28. 红军长征29. 抗日战争和抗战胜利▲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30. 巩固新生政权31.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32. 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3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4.一国两制35.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平与发展3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37.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38.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与环境39.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40.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现代经济41.现代主要经济思潮42.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社会43.国际组织44.经济全球化44.多元文化▲民族文化4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46.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范围:▲《历史与社会》课程性质▲《历史与社会》课程目标▲《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历史与社会》课程结构▲《历史与社会》教材设计▲《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历史与社会》评价方式▲《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历史与社会》教学方法(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2013年浙江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 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学试卷试题真题原题
![2013年浙江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 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学试卷试题真题原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92e36d783e0912a2162ac1.png)
选择题2'╳ 15=30'
身心发展规律中心四周率、头尾率说明身心发展的顺序性OR阶段性?
首次既考虑升学又考虑就业的学制是哪个?
书目属于几级文献等级?
意志没有明确的目的,人云亦云说明意志缺乏自觉性OR果断性?
学生伤害……办法属于教育法律、法规OR规章?
名词解释4'╳4=16'
身心发展、泰勒原理、图式、教育法律关系
简答题4'╳5=20'
①简述教育制度化的特征
②写出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
③简述创造力的结构
④教师资格被撤销、丧失的法定情形分别有哪些论述10'╳2=20
1.结合实际分析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⒉论述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划分与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关系材料分析14'
材料主要讲了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违纪行为采用罚款的方式处罚问1.是否违法2.违法主体有哪些3.违反哪些法律或法律规定
4.违法主题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小学历史学科教师专业素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历史学科教师专业素质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0323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a.png)
小学历史学科教师专业素质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B.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纪年的朝代C. 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D. 以上都对2.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3. 下列关于中国现代史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B.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C. 中国在1921年成立D.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4. 下列哪个国家与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交流历史?A. 印度B. 波斯C. 罗马D. 日本5. 下列哪个历史人物被誉为“世界历史名人”?A. 孔子B. 屈原C. 张衡D. 玄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7.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______。
8. __________是古代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9. __________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其特点是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10. __________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政治制度。
12. 请简述抗日战争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13. 请简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的重大成就。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请论述我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5. 请论述近代以来我国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D4. D5. A二、填空题6. 秦朝7. 秦朝8. 印度9. 春秋战国10. 北京三、简答题1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强化中央集权。
12. 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伟大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百年的民族耻辱,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013年浙江省教师招聘统考真题
![2013年浙江省教师招聘统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88bda609cc1755270722084b.png)
2013年浙江省教师招聘统考真题(回忆版)小学
上午:教育教学理论
一、选择
记忆深刻的是有一题问法律的颁布时间的,还有一题是给了一个法律,让你选择这个法律属于什么类型。
二、名词解释
1、讲授法
2、定量研究
3、情绪与情感
4、教育法律责任
三、简答
1、班集体建设内容
2、校本课程开发类型
3、小学生思维特征
4、
学生权利
四、论述
1、加涅学习结果的教育意义
2、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与方法
五、案例分析
案例是一个很常见的案例大意就是:一个人冒名顶替另一个人去上了大学,并且考进了教师编制,后来被发现了,所以学校要不要和这个教师接触劳动关系?这个冒名顶替者触犯了那些与教育有关的法律?
下午语文专业知识
一、选择
二、填空(好难啊,很多空的,里面有诗歌填空:“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郁孤台向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
句考到的。
句子的语气可以由()、()、()来表达,至今不知道答案,记得的就这么多了)
三、分析人物形象(《边城》中的翠翠(没有任何节选可以看,就是
直接说分析哪个人物))
四、用课程标准分析“自能读书,自能写作”
五、阅读一个童话《孩子的闲话》,分析童话的艺术特色
六、儿歌的特征分析《三个和尚》
七、阅读:《秋叶》(里面分好几个小题)
八、案例分析《找骆驼》
九、给出一首诗歌,请你分析一个问题《一去二三里》
十、给出一篇学生的习作,1、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订正2、写一写对
于这篇习作的评语。
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2013年
![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2013年](https://img.taocdn.com/s3/m/541c4e560b4e767f5acfce97.png)
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2013年(总分:9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中国近代学校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标志是______。
∙ A.京师同文馆的设立∙ B.京师大学堂的创设∙ C.癸卯学制的颁布施行∙ D.壬子学制的颁行(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系统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学校走向制度化、法制化。
2.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的学习、评定学生的品行和成绩的权利,这是教师享有的______。
∙ A.教育教学权∙ B.民主管理权∙ C.管理学生权∙ D.科学研究权(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成绩”的权利(可简称为管理学生权),管理学生权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3.教师以“师表美”“道德美”“作品美”作为教育的方式,这种德育方式属于______。
∙ A.欣赏型德育模式∙ B.对话德育模式∙ C.社会行动模式∙ D.体谅模式(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欣赏型德育模式”的核心追求是使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与道德主体的自主建构这两个往往相互对立的方面能够在自由“欣赏”过程中得以统一和完成。
德育过程诸要素的审美化是这一模式建构的关键。
因而,必须进行道德教育活动的形式美、作品美和师表美的创造和欣赏。
4.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属于______。
∙ A.课程改编∙ B.课程整合∙ C.课程拓展∙ D.课程新编(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
5.范例教学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赞可夫和布鲁纳∙ D.克拉夫基和瓦根舍因(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范例教学是对教材中关键性问题的实例进行研究,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帮助他们选择未来的生活。
2013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3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c3c9c680eb6294dd886ce3.png)
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34、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10、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11、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
A、 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 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12、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19、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 )
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20、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26、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 )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 学生的学习 D、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7、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
A、4 2 B、5 2 C、6 2 D、7 2
28、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
8、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试卷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e890b22f46527d3240ce0b9.png)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试卷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试卷(实考题型、题分可能变化,以实考为准)曾得到维吾尔人民的积极支持,此事最能说明()A.中华民族已融合成不可分割的整体B.维吾尔人民是非分明C.大小和卓叛乱不得人心D.回部地区早已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19世纪70~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不包括()。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5.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6.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个农民协会的地点是()A.广东海丰县赤山约B.广东陆丰县C.浙江萧山县衙前村D.湖南衡山县白果7.在抗战困难时期,中共采取的巩固统一战线的措施有①建立三三制政权②开展大生产运动③进行整风运动④实行减租减息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D.①④8.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优越的政治条件是()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C.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多种经济成份中的领导力量9.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是() A.大干快上,超英赶美B.慢一点、稳一点C.力争高速度压倒一切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10.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11.伯利克里时代是雅典城邦奴隶制民主制的繁荣时期。
当时,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五百人会议 B.公民大会C.陪审团法庭 D.监察院12.下列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D.美苏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13.牛顿是17世纪科学革命的集大成者,他在科学上最卓越的贡献是( )A.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B.创立了微积分C.创立了现代工程力学D.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14.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阿布辛拜勒神庙建于( )A.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 B.图特摩斯一世C.图特摩斯三世时期D.图特摩二世时期15.城市化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居住在城市人口超过50%,19世纪末达到此标准的国家是( )A.法国英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B.英国德国法国美国C.英国德国D.英国法国意大利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恢复德国政治大国地位的条约是( )A.《莱茵保安条约》 B.《洛迦诺公约》C. 《非战公约》 D.《巴黎公约》17.1922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宣布停止“文明不服从”运动。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https://img.taocdn.com/s3/m/7ce1763943323968011c9225.png)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2013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模拟卷及答案
![2013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模拟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67f1e4ee06eff9aff80771.png)
2013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模拟卷及答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考试目标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2013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3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f5f771a1c7aa00b42acb4c.png)
2013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B.许慎C.朱熹D.孟子2.人的发展具有两条规律:中心四周律和头尾律。
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3.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壬寅学制4.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导致学生这种行为的教师的领导方式最可能是()A.民主合作型B.放任自流型C.仁慈专断型D.强硬专断型5.“书目”在文献等级中属于()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6.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广度是()A.7B.7个信息单位C.7个组块D.5~9个组块7.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做周密的计划,而且缺乏主见,人云亦云。
这是由于缺乏意志的()品质。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灵活的特性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有“去自我中心性”是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0.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认为海因茨想挽救妻子的生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偷窃是错误的。
如果人人都去偷东西的话,社会将会变得很混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个体都应该遵守规则。
儿童的这种道德发展水平处于()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好孩子定向阶段C.相对功利主义定向阶段D.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11.下列选项中的心理学家与后面的学习理论相匹配的是()A.桑代克一顿悟论B.斯金纳一发现学习理论C.苛勒一试误论D.奥苏伯尔一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12.我国进入依法治教轨道的标志是()的颁布与实施。
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2013年
![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2013年](https://img.taocdn.com/s3/m/1336971c168884868762d690.png)
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2013年(总分:100.01,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在中国古代,公共权力蜕变为个人及家族权力的最早表现是______。
A.禅让制的确立 B.内外服制的出现C.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D.分封制度的出现A.B.C. √D.解析:在中国古代,公共权力蜕变为个人及家族权力的最早表现是夏启杀死伯益,平定有扈氏的反叛,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
2.提出判断言谈是非标准之“三表法”的思想家是______。
A.孟子 B.庄子C.墨子 D.荀子A.B.C. √D.解析:墨子提出的三表法是判断言谈是非的三条标准。
3.西汉初,贾谊曾主张“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______。
A.刺史制度 B.推恩令C.分封制度 D.削藩策A.B. √C.D.解析:贾谊所述内容就是实施推恩令,在现有基础上众建诸侯,不断分割诸侯的力量,消除诸侯反叛的基础。
削藩策是晁错向汉景帝提出的削弱诸侯的建议,与本题所述内容不符。
4.邸店、柜坊和飞钱等为商业服务的辅助性组织及业务开始兴起于______。
A.汉朝 B.唐朝C.宋朝 D.明朝A.B. √C.D.解析:具有商业仓库、银行借贷和汇兑性质的邸店、柜坊和飞钱,在唐代已经出现,服务于当时的商业活动。
5.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的是______。
A.昆曲 B.南戏C.京剧 D.北曲A. √B.C.D.解析:发源于14世纪苏州昆山的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后经魏良辅改良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6.李鸿章在给别人的信中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
”这表明李鸿章______。
教师招聘教育学史试题及
![教师招聘教育学史试题及](https://img.taocdn.com/s3/m/b4f3adf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b.png)
教师招聘教育学史试题及教师招聘教育学史试题及答案详解教育学史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一环,考察考生对于教育学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的掌握。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常见的教育学史试题,并对每个试题进行详细的答案解析,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以下是试题及答案:1. 第一位提出教育三纲五常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谁?(1分)答案解析:第一位提出教育三纲五常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提倡“为人师表”的精神,主张以仁义礼智信为教育的核心要素。
2. “教育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观点最早是由谁提出的?(2分)答案解析:“教育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观点最早是由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使其在智力、道德、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3. 以下哪位教育家提出了“教育应当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观点?(2分)答案解析:以下哪位教育家提出了“教育应当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观点?蒙台梭利。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个性和兴趣来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4. 谁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分)答案解析:玛丽·亨特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她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对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课程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这一观点是谁提出的?(2分)答案解析: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了“课程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的观点。
他主张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使其学到的知识能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6. 布鲁纳·斯凯纳的“构成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什么?(2分)答案解析:布鲁纳·斯凯纳的“构成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学习是主体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过程,学习是通过个体主动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来完成的。
中学历史教师招聘试题及
![中学历史教师招聘试题及](https://img.taocdn.com/s3/m/4b82d8b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8.png)
中学历史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示例:中学历史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奠基人?A. 梁启超B. 章太炎C. 范文澜D. 钱穆答案:D。
钱穆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历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析:本题考察对中国古代历史学奠基人的了解。
梁启超、章太炎和范文澜都是中国现代历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而钱穆则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奠基人之一。
因此,正确答案为D。
2.下列哪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政治制度最为稳定的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B。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政治制度最为稳定的时期。
解析:本题考察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发展的了解。
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动荡的时期,而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制度最为稳定的时期。
因此,正确答案为B。
二、问答题1.简述你对历史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解析:本题考察对历史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首先,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的教育。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和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从而扩大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的教育。
通过历史教育,学生可以学会运用历史方法和历史思维去分析历史问题,思考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历史教育还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的教育。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上的伟人和英雄,他们的精神和品质对学生产生榜样作用,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简述你对历史教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解析:本题考察对历史教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首先,历史教学方法应注重启发式教学。
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可以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思考和发现,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3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考资料
![2013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248f97027d3240c8447ef57.png)
1、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 )。
A.终身学习B.爱岗敬业C.爱国守法D.热爱学生2、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并由此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
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史上称该政变为”雾月政变”。
因此本题选B。
3.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法》自( )开始施行。
A.1994年1月1日B.2006年9月1日C.1995年9月1日D.2007年6月1日3、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属于解放区文学B.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陈白尘的《上海屋檐下》是国统区文学C.孙犁的《荷花淀》和柳青的《创业史》都是反映土地改革时期的长篇小说D.《一代风流》《红旗谱》《李白成》分别是欧阳山、梁斌、姚雪垠的作品,《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保卫延安》分别是杨沫、王愿坚、杜鹏程的作品4、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 )被公认为雨果最为重要、意义最为重大的作品。
A.《双城记》B.《悲惨世界》C.《寒灰集》D.《亲爱的丈夫》5、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 )被公认为雨果最为重要、意义最为重大的作品。
A.《双城记》B.《悲惨世界》C.《寒灰集》D.《亲爱的丈夫》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体制是( )。
A.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B.省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C.市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D.国务院领导,市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7、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2.掌握基本的史学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了解历史教学与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了解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熟悉浙江现用的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及结构体系。
5.了解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三、考试形式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高中历史教材内容30%;高等教育对应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40%;高中历史教材教法30% 4.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论述题:4小题,共50分四、考试范围与要求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和高等教育对应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考试范围: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历史的开端1.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2.中国新石器文化二、夏商周时期1.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2.夏、商、西周的文化3.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4.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三、秦汉时期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四、魏晋南北朝时期1.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2.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3.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4.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5.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隋唐五代1.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2.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4.隋唐五代时期的经济5.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6.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六、宋、辽、西夏、金、元1.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2.宋代经济的繁荣3.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4.元代行省制度5.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6.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七、明清(前期)1.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2.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3.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4.清代的政治军事制度5.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6.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7.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8.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一、列强的对华侵略1.两次鸦片战争2.中法战争3.中日甲午战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三、洋务运动四、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1.维新变法思潮与戊戌变法2.清末新政与立宪运动3.孙中山与三民主义4.辛亥革命五、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3.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六、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第一次国共合作4.北伐战争七、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2.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3.红军五次反“围剿”与长征4.抗战前十年的中国社会经济八、抗日战争1.侵华日军的罪行2.抗日救亡运动3.西安事变4.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5.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6.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7.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8.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九、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1.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3.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十、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1.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内外政策2.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3.社会主义改造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2.经济建设的曲折3.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1.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2.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3.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四、拨乱反正(1976—1978年)1.“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五、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1.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3.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4.“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一、古代西亚诸文明1.巴比伦王国2.波斯帝国二、古代埃及文明1.古代埃及历史的主要线索2.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3.古代埃及的文化三、古代印度文明1.印度河流域的文明2.吠陀文明3.佛教与孔雀王朝4.印度教的兴起四、古代希腊文明1.爱琴文明2.希腊城邦制度与经济特征3.雅典民主制4.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5.古代希腊文化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五、古代罗马文明1.古代罗马历史发展进程2.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3.古代罗马的经济状况4.古罗马的文化一、基督教文明1.西欧封建国家的建立与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2.中世纪基督教文化3.商业经济和城市的兴起二、伊斯兰教文明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第五部分:世界近代部分一、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开辟2.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与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2.宗教改革3.启蒙运动三、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美国独立战争3.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4.欧洲1848年革命5.美国内战6.俄国农奴制改革7.日本明治维新8.德意志统一9.19世纪后半期英、美、法、德、日政治制度四、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第一国际3.巴黎公社4.第二国际五、近代科学和技术与文化1.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2.近代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第三部分:世界现代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性质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二月革命2.十月革命3.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2.国际联盟3.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战时共产主义”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共产国际4.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5.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与改革6.卡德纳斯改革7.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8.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9.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0.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五、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2.美国的内政与外交3.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4.日本的内政与外交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赫鲁晓夫的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东欧国家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1.雅尔塔体系与联合国的建立2.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3.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4.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6.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加入十、现代科学技术1.爱因斯坦和相对论2.量子论3.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材教法的考试范围:聘教网—教师招聘网站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新教材体系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高中历史学习评价方式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试卷(实考题型、题分可能变化,以实考为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财政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2.郑和下西洋不能持续下去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交通B.明朝国力衰退C.封建制度渐趋衰落D.它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3.乾隆帝派兵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时,曾得到维吾尔人民的积极支持,此事最能说明()A.中华民族已融合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维吾尔人民是非分明C.大小和卓叛乱不得人心 D.回部地区早已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19世纪70~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不包括()。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5.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6.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个农民协会的地点是()A.广东海丰县赤山约B.广东陆丰县C.浙江萧山县衙前村D.湖南衡山县白果7.在抗战困难时期,中共采取的巩固统一战线的措施有①建立三三制政权②开展大生产运动③进行整风运动④实行减租减息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D.①④8.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优越的政治条件是()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C.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多种经济成份中的领导力量9.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是()A.大干快上,超英赶美B.慢一点、稳一点C.力争高速度压倒一切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10.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11.伯利克里时代是雅典城邦奴隶制民主制的繁荣时期。
当时,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五百人会议 B.公民大会C.陪审团法庭 D.监察院12.下列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D.美苏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13.牛顿是17世纪科学革命的集大成者,他在科学上最卓越的贡献是( )A.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B.创立了微积分C.创立了现代工程力学D.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14.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阿布辛拜勒神庙建于( )A.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 B.图特摩斯一世C.图特摩斯三世时期D.图特摩二世时期15.城市化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居住在城市人口超过50%,19世纪末达到此标准的国家是( )A.法国英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B.英国德国法国美国C.英国德国D.英国法国意大利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恢复德国政治大国地位的条约是( )A.《莱茵保安条约》 B.《洛迦诺公约》C. 《非战公约》D.《巴黎公约》17.1922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宣布停止“文明不服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