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9年全国教师招聘全真模拟卷七及答案(word版)

2019年全国教师招聘全真模拟卷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教育手段单一,内容简单,主要传授生产生活技能的是()。
A.原始社会教育B.奴隶社会教育C.封建社会教育D.近代教育2.研究表明,专家棋手在扫视实战棋局 5 秒之后,能准确再现 20 多个棋位,而新手仅能记住 4 到 5 个棋位。
对于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
A.专家的观察力敏锐B.专家的记忆力敏捷C.专家有较高的智力水平D.专家贮存了大量有关棋局的知觉模式3.学会写“木”字后有助于学习写“森”,这种迁移符合()。
A.负迁移B.逆向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5.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昆体良6.某学生将自己某学科的学习失败归结为“自己不是学这科的料”。
他的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稳定的归因B.外部、稳定的归因C.内部、不稳定的归因D.外部、不稳定的归因7.蕴涵“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是()。
A.社会学习理论B.人本学习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D.联结学习理论8.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这主要体现了学生具有()。
A.依赖性B.可塑性C.向师性D.被动性9.我国古代社会私学兴起于()。
A.原始社会教育B.奴隶社会教育C.封建社会教育D.近代教育10.把若干相关学科内容加以筛选核实后按照一定的体系合为一体的课程形态是()。
A.学科课程B.行动课程C.核心课程D.综合课程11.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统一发展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通过活动与交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直线提高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四个要素辩证统一的的过程12.小红在放学的路上突然遇到一只狂吠的狗,此刻她应该处于()状态A.应激B.激情C.热情D.心境13.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四)含答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四)含答案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2.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由此标志着心理学真正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华生3.《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4.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是()A.弗洛伊德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5.一个简单的反射弧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反馈、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感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D.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6.下列各项选择中,哪一项不属于青少年主要的人际关系?()A.朋友关系 B.亲子关系 C.合同关系 D.师生之间的关系7.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 )A.巴班斯基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8.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9.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学生 B.教师 C.教学过程 D.学习过程10.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他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大纲》11.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12.提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三大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 B.奥苏伯尔 C.托尔曼 D.桑代克13.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的通知。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C )A.基本教育规律B.基本教学规律C.基本心理规律D.基本身心规律2.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B )A.130B.140C.150D.1603.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C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4.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D )A.自我了解B.自我实现C.自我行动D.自我控制5.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A )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6.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B )A.女优于男B.大致相等C.男优于女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7.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A )A.概念学习B.意义学习C.命题学习D.符号学习8.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C )A.均衡发展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又慢9.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
这是条件刺激的( D )A.一般化B.具体化C.分化D.泛化10.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C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定向1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C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12.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D )A.生活焦虑B.择友焦虑C.缺钱焦虑D.考试焦虑13. 发现学习是属于(A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14.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C)A.注意B.需要C.动机D.兴趣15. 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C )A.健康的人格B.健康的习惯C.健康的心理D.健康的生活16. 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A.苛勒B.斯金纳C.桑代克D.布鲁纳17. 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B )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调节策略D.监视策略1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D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19.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B )A.行动B.内化C.执行D.泛化20.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A )A.形成性评价B.定性评价C.定量评价D.考查性评价2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A)。
2019年年全国教师招聘考试试题附答案(押题密卷)

教师招聘考试:师德、教师法、教育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试题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A.埃里克森B.皮亚杰C.桑代克D.斯金纳2.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A.发展的阶段性B.定向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3.“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A.现有的发展水平B.即将达到的水平C.最高的发展水平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4.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5.俗话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这是条件反射的()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6.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A.顿悟过程B.同化和顺应过程C.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D.试误过程7.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任务是成功概率为()A.70%B.50%C.90%D.100%8.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A.低相关B.高相关C.不成比例D.呈倒“U”型曲线9.学生在学习数运算的法则m(a+b)=ma+mb后,错误地认为1g(a+b)=lga+1gb,这是()A.正迁移B.负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10.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程序性学习11.教材编写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要有间隔和停顿。
这是利用感知规律的()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12.桑代克认为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力量就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力量就会减弱。
这属于()A.干扰说B.同化说C.动机说D.痕迹衰退说13.下面哪一项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A.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B.客观性、内潜性、简缩性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14.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
2019年全国教师招聘全真模拟卷五及答案(word版)

2019年全国教师招聘全真模拟卷五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课程制定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是()。
A.社会发展、科学知识和受教育者B.经济发展、科学知识和教学方法C.教学手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D.社会发展、科学知识和教育者2.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各不同,但存在一个共同的基本点。
这个基本点是()。
A.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B.教育是增长人的知识的活动C.教育是培养人的能力的活动D.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活动3.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C.《新教育大纲》D.《民主主义与教育》4.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文化D.政治经济制度5.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6.“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7.某小学老师每天下午都会带着同学们去附近散步,看见花,就告诉他们如何区分雄蕊和雌蕊;看见蜜蜂,就告诉他们蜜蜂是如何帮助花朵授粉的。
该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演示法C.练习法D.参观法8.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9.王老师告诉陈浩妈妈,陈浩期中语文测试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水平,这种评价属于什么()。
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内部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10.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 20 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11.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A.课程内容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程理念12.“欲速则不达”“盈科而后进”等话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2019年全国班教师招聘全真模拟卷(一)答案

2019年全国班教师招聘全真模拟卷(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并用2B.铅笔填涂在答案卡相应的位置上(本题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家与其观点的理解。
“人性素丝说”出自墨子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毕)而已则为五色矣。
”在墨子看来,人性不是先天所成,生来的人性不过如同待染的素丝,下什么色的染缸,就成什么样颜色的丝,即有什么样的环境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因此,A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B项:“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从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而提出的观点。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是柏拉图。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是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提出的观点,即人性趋向于邪恶,人们善良的行为是后天作为的结果。
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教育基本要素的理解。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或称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教师)和学习者(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因为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同时,没有了任何一方,教育影响都无法正常起作用。
A项正确。
B项: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矛盾是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它是指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提出的学习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
教育影响形式上主要指教育手段,内容上主要指教育内容。
其中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2019 年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经济学
3.1958 年**** 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 )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5.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 )
A.目的
B.内容
C.方法
D.功能
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9.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带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带答案和详细解析) 1.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XXX的()A.《普通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C.《育大纲》D.《教育过程》C【解析】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XXX的《育大纲》。
A.社会集资B.国家财政拨款C.城乡教育附加费D.教育专项资金3.下列对瞬时记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保持时间为几十到几百毫秒B.存储形式为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C.容量的平均数量是7D.如果不被注意或编码,就会自动消退C【剖析】容量的平均数量是7,是短时记忆的特性。
14.心理辅导工作的侧重点是()A.预防和促进B.治疗C.补救和矫正D.外部指导A【解析】心理辅导工作的侧重点是预防和促进。
5.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类型的数量,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巩固课B.单一课和综合课C.新授课和检查课D.技能课和讲授课B【解析】按任务类型数分类,课的类型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6.“温故而知新”属于()A.顺向负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C【解析】复旧知识以研究新知识属于顺向正迁移。
7.智力的核心成分是()A.创造力2B.观察力C.思维力D.记忆力C【剖析】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联合,它包孕窥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中心。
8.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属于()A.性格的意志特征B.性格的情绪特征C.性格的理智特征D.性格的态度特征D【剖析】性格的态度特征包孕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
9.程序教学的根蒂根基是( )心理学。
A.行为主义B.构造主义C.认知主义D.实用主义A剖析:程序教学认为研究是形成行为库中本不存在的行为,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一步步实现的。
它的根蒂根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10.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
A.自然性B.社会性C.生产性D.适应性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于()。
A.《学记》B.《论语》C.《师说》D.《存学篇》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4.提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布鲁纳5.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
A.教育规律B.教育的本质C.教育问题D.教育现象6.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A.心理模仿B.生物本能C.人的理性D.生产劳动7.教育“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是()。
A.孟禄B.洛克C.卢梭D.利托尔诺8.学校教育产生于()阶段。
A.古代教育B.原始教育C.近代教育D.现代教育9.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认识的是()。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10.“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坏了。
”这句话出自()。
A.《爱弥儿》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劝学篇》11.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康德D.洛克12.儿童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巴班斯基D.杜威13.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形成于()。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4.被称作是“教育学的雏形”的中国古代教育学论著是()。
A.《礼记》B.《学记》C.《论语》D.《孟子》15.《爱弥儿》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该书核心思想与观点是让儿童接受()。
A.顺其自然的教育B.泛智教育C.绅士教育D.教育心理化16.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教育目的B.教育内容C.教育手段D.教育结构17.教育目的的作用不包括()。
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作用D.决定作用18.教育目的层次不包括()。
A.国家教育目标B.学校培养目标C.教师教学目标D.学生学习目标19.我国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20.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B.示范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创造性特点21.由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并得出结论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知识型课程22.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①均衡性②综合性③选择性④系统性⑤实用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23.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24.某中学开设了科学课,由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劳技整合而成,这门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环境课程25.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的动向,这是()。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性2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紧张性与集中性D.紧张性与选择性27.学生在做问答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28.“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
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29.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
A.“文化-历史”发展观B.内心说C.最近发展区D.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30.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级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阶段。
A.感知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31.观看“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人物事迹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主要是()。
A.激情B.理智感C.道德感D.美感32.某学生上课走神,突然被叫起来回答问题,这时他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33.《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高傲她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34.一般以为智力落后者的智商在()。
A.80以下B.70以下C.90以下D.110以下35.老谋深算属于()。
A.晶体智力B.流体智力C.普通智力D.特殊智力36.下雨的时候,小王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的很湿,以后,每当下雨,小王都会跑得很快,这是()。
A.条件反射B.逃避条件作用C.回避条件作用D.顿悟37.一名儿童上课吃零食被揭发,另一名准备吃零食的儿童看到了,把自己的零食收起来,这个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被心理学家班杜拉称之为()。
A.观察学习B.主动学习C.参与性学习D.自主学习38.学习前的状态对学习的影响是()。
A.效果律B.准备律C.练习律D.强化39.有经验的司机,在正常开车时,可以顺利地与别人交流。
此时他的动作技能处在()。
A.认知阶段B.联系形成阶段C.动作模仿阶段D.自动化阶段40.“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强调了在动作技能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示范B.反馈C.练习D.言语指导41.品德的心理结构不包括()。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信念42.提出儿童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的教育家是()。
A.杜威B.皮亚杰C.科尔伯格D.班杜拉43.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事物潜在作用,这种阻碍理解的因素是()。
A.已有的知识经验B.问题特征C.功能固着D.原型启发44.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A.一定的帮助B.较弱的影响C.间接的影响D.直接的影响45.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
A.对人际关系的影响B.减少课堂混乱C.听课的效果D.家长的意见答案:1-5BAAAA6-10DAABA11-15DDCBA16-20BDDCD 21-25BABCC26-30BDDCC31-35CDDBA36-40BABDC41-45DCCDA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的使命。
A.教书育人B.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者C.创造物质财富D.提高民族素质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包括()。
A.无差别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D.儿童绝对至上原则3.教师享有的专业权利包括()。
A.学术自由权B.教育教学活动权C.获得培训权D.物质保障权4.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须包括以下要件()。
A.必须是中国公民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5.初二(3)班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布置了学生自行踢球,自己则在操场旁边玩手机。
踢球过程中,学生孙刚和吴军为抢球发生争吵、扭打,孙刚被重重地打倒在地,造成手臂折断,旁边的同学赶紧向体育老师汇报,几名男同学协助体育老师将孙刚送往医院,学校则立即通知孙刚父母,医院检查孙刚需要手术治疗。
依据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在这起事故中关于责任承担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孙刚负次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B.学生吴军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C.学校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D.学校承担经济赔偿后,可向体育老师进行全部或部分追偿6.就其对象、方式和结构而言,智力技能具有()的特征。
A.外显性B.观念性C.内潜性D.减缩性7.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的阶段的有()。
A.自动化B.认知C.出生的外部语言动作D.联结8.下列关于德育原则的陈述,正确的有()。
A.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B.德育原则来自德育的实践C.德育原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智育质量D.德育原则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9.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他们是()。
A.能力与素质B.知识与技能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0.当代“教学”观变革的主要趋势包括()。
A.从重视学生向重视教师转变B.从重视能力向重视知识转变C.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D.从重视结果向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转变答案:1.AC2.ABCD3.ABCD4.ABCD5.BCD6.BCD7.ABD8.ABD9.BCD10.CD1.教育目的2.循序渐进原则3.教学策略4.心理咨询5.最近发展区答案:1.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4.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专门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的良好人际交流,帮助来访者自强、自主、独立,客观分析所面临的困扰并加以克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的过程。
5.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四、简答题(共2题,每题5分,共10分)1.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答案:1.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以下几点:(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3)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
2.(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五、材料分析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0分)阅读下面案例材料,回答问题。
在上课时,林老师在给学生讲“磁铁”之前演示了一个小“魔术”:一盆水中游着一只“小鹅”(标本),林老师手里拿着一块面包吸引“小鹅”,“小鹅”就紧紧跟着面包转。
学生都感到很惊奇。
林老师边演示边问:“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响亮地回答:“想!”这时林老师就从“小鹅”的嘴里取出一块铁片,又从面包中间拿出一块磁铁。
然后他向学生演示了磁铁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讨论,并总结出磁铁的特性。
接着又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运用了磁铁,并让学生思考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学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
(1)案例中的林老师主要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2)林老师的做法对教师教学有哪些启示?答案:(1)案例中的林老师主要遵循了直观性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