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精选5篇)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0cb5f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3.png)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精选5篇)《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__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的人生意义,是对花形、花色、花香的一个总体提炼和归纳,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
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
这里和__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现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2《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一篇状物抒情的优美散文。
教学这篇散文,意在使学生从作者对紫藤萝花的描写文字中,感受紫藤萝花的繁盛与美好;从作者回忆紫藤花不幸的过去与现在的繁盛所形成的对比中,理解文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感悟生命的永恒和美好。
最终在品味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体验和陶冶美的情感中,学习美的表达。
为此,我反复品读原作并仔细斟酌,结合散文主旨,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本课用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以自读自学为主,先读课文初步感知,然后读宗璞的《哭小弟》,了解文革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铺垫,再反复读课文,自己解决简单问题,提出疑难问题。
紫藤萝瀑布教学实践反思(3篇)
![紫藤萝瀑布教学实践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0c622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e.png)
第1篇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宗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紫藤萝瀑布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作者宗璞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然后,我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标题“紫藤萝瀑布”入手,思考课文中可能出现的景象和情感。
2. 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紫藤萝瀑布的景象: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紫藤萝瀑布的美丽、壮观,以及它所散发出的生命气息。
(2)作者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喜爱、赞美,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
3. 讨论交流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对课文进行了深入剖析。
4. 总结升华在讨论交流结束后,我对课文进行了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反思1. 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课文进行拓展;对于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我则采取引导、提示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cba6c6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c.png)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紫藤萝瀑布》的基本内容。这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通过描绘紫藤萝瀑布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这篇文章是……(解释其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启发他们思考自然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紫藤萝瀑布》的基本内容、结构分析和象征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感悟生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素养:通过阅读和分析《紫藤萝瀑布》,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朗读表达技巧,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方式。
2.思维素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象征意义,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文化素养:了解作者宗璞的创作背景,感悟课文所蕴含的生命哲理,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这样的结构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美丽。
-主题理解:深入探讨课文所蕴含的生命哲理,使学生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紫藤萝瀑布》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ec8021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8.png)
《紫藤萝瀑布》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紫藤萝瀑布》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一、初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三分文章七分读”,语言优美生动的美文更需要通过吟咏朗诵来传情和悟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
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品味与朗读。
(下文为发言摘录,朗读略。
)师:宗璞描绘紫藤萝花的笔触细腻传神。
通过刚才的自由朗读,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美的体验想要彼此分享。
现在就请大家踊跃举手,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这样处理朗诵(重音、语调和语速)的理由,可结合语句所写的内容、运用的修辞手法、字词的内涵作用等来谈。
其他同学闭目聆听朗诵者为你带来的“花之歌”,并在你的脑海中再次描绘出那紫藤萝花开的图景。
生1:我认为要重读“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中的“挨”、“接”、“推”、“挤”四个字。
因为这四个字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繁盛。
“挨”、“挤”二字让人不禁浮现出花多得一朵和一朵紧紧地贴在一起,连空隙儿都找不到的画面;而“推”、“挤”二字将紫藤萝花写活了,仿佛一群孩子在互相打闹。
赋予静的花以动的美感,表现了作者对花由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生2:我认为“好不”二字也该重读,以突出花开之闹,另外,整句话读时应带有一种欢快的感情。
二、细读,探析文章的思想美紫藤萝花引起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鼓励了作者生活的勇气,安慰了作者痛苦的心灵。
虽然这一切都是作者以自己的细腻与爱心在体查物情,品味景物,但这也正像是花儿在对作者说话。
所以,在探析文章的思想内涵时,索性变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想象花儿诉说的心情故事,挖掘出文章深层的蕴涵来。
(起初学生不太打得开思路,我作了适当的引导:如说说阳光,说说心情,说说生与死,说说得与失,说说幸运与不幸,说说理想与现实,说说昨天、今天和明天,说说小生命与大生命等等。
)师:《宗璞散文选集》序言中说:“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
”作者从紫藤萝花儿那里得到的启示和鼓舞其实也正如花儿在对作者说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aaa8c2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9.png)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本文说明从花中领悟的人生意义,是对花形、花色、花香的一个总体提炼和归纳,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
所以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绚烂的流淌的瀑布。
”这是“浅紫色的光芒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强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坚韧与美妙,它是永久的!所以“不觉加快了脚步”。
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思想的一个改变过程,对人生的思考过程,从迷惘、惆怅、苦痛到领悟、安静、喜悦。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熟悉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现去制造更美妙的人生。
“人最珍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由于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会由于碌碌无为而羞辱;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美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日的同学,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制造更美妙的明天!《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将《紫藤萝瀑布》支配在七班级上册的“人生”主题单元。
这篇出自学养深厚的名家之手、几于“大象无形”的散文名篇,引得不少专家学者津津乐道,即使将它作为高校生的功课,也是很有文章可作的。
备课时,我打算支配课前预习,然后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重点是朗读和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留下充裕的时间让同学默读课文,酝酿阅读感受,发觉问题。
其次课时,同学沟通感受,提出并研讨疑难问题。
最终,将本文同前面的几篇课文作简洁比较,让同学了解、熟悉本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最终布置作业。
要求同学认真观看教科书前面的彩色插页上的“紫藤萝”图片。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936703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b.png)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紫藤萝瀑布》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宗璞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生动描绘,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悟和赞美。
在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在教学设计方面,我最初的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感受紫藤萝花的美丽与生机,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从中领悟生命的意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朗读、分析、讨论等。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花卉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出紫藤萝花,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这个导入环节虽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主题方面还不够深入,没有很好地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在朗读环节,我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朗读来感受语言的优美和情感的变化。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在朗读时没有很好地把握节奏和情感,这也影响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在分析环节,我引导学生从描写紫藤萝花的语句入手,分析其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这个环节的设计初衷是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导致他们在分析时出现了一些错误。
这也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还需要更加细致和深入,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
在讨论环节,我提出了一些问题,如“作者为什么会由紫藤萝花想到生命的长河?”“你从文中领悟到了怎样的生命哲理?”等,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时间的限制,讨论没有充分展开,有些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让他们能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和提问法。
讲授法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获取知识,但也容易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5篇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cb7b1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d.png)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5篇 作为⼀名到岗不久的⽼师,我们的⼯作之⼀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 【教学设想】 《紫藤萝瀑布》⼀⽂是由藤萝引向⽣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的启迪是显⽽易见的,但对初⼀学⽣仍有⼀定难度。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努⼒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法的综合的要求,把教学⽬标定为: 1、品味⽂章优美的语⾔。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活的态度。
在具体的教学中,尽量做好三个衔接: 1、知识与能⼒的衔接:巧妙调动学⽣⼩学的知识积累,培养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的能⼒,使学⽣在⼩学已有的知识能⼒的基础上进⼀步加深语⽂的学习,达到中学要求的标准,实现本课品味⽂章优美语⾔的⽬标。
2、情感与态度的衔接:通过朗读给学⽣的理解搭建⼀个桥梁,从⽽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对紫藤萝美好形象的感受和⽂章优美语⾔的品味,提升到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进⽽感悟⽣命的真谛,思考⼈⽣的问题。
实现本课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活的态度的⽬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同学们仔细观看教科书前⾯的彩⾊插页上的紫藤萝图⽚。
思考:你从图⽚上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学⽣可能回答:1、花多(课⽂是繁盛),2、由株、穗、朵组成,3、每⼀穗上的花上⾯的盛开,下⾯的待放,4、每⼀朵花的颜⾊是上浅下深。
等)同学们观察得都很细致,今天,我们来共同地读宗璞的⽂章《紫藤萝瀑布》,看看宗璞是怎样描写紫藤萝的! ⼆、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课⽂,学⽣听读并思考:⽂章对紫藤萝的描写与我们对紫藤萝图⽚的观察相⽐,有那些不同之处? 三、交流探讨 1、⽂章对紫藤萝的描写与我们对紫藤萝图⽚的观察相⽐,有那些不同之处? 明确:学⽣有可能回答: ⑴课⽂写了紫藤萝的花瓣和花蒂,图⽚上看不清楚; ⑵课⽂写的是⼀⼤棵紫藤萝树,图⽚上的只是⼀棵⼩树,也可能是⼀根树枝; ⑶课⽂写了花的⾹味,图⽚上闻不到; ⑷课⽂中的紫藤萝是⽴体的,动的,图⽚上的则是静⽌的,平⾯的; ⑸课⽂还写了从前的紫藤萝,并与眼前的进⾏了对⽐,带动了作者感情的变化。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8则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8则](https://img.taocdn.com/s3/m/a5f3f80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1.png)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8则《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8则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8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8则1实际的课堂教学的把握却是不尽人意的,甚至凌乱。
比方导入课题后,没有及时地板书课题,后来才补上(这是一个失误)。
板书设计没有突出文本的脉络,主要内容的概括,不尽合理。
由于紧张的缘故,没有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去,把老师学生割裂了开来,没有和学生、课堂很好地融为一体。
时间的把握上,拿捏不住尺度,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这堂课值得思考的就是:一堂课的把握上,究竟该怎样设计,定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最后又究竟生成了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我的这堂课,在目标的设计上,有点“贪多嚼不烂”的感觉,目标设置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导致这堂课的时间不够用,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最后一个环节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只能留待下一节课。
总之,学习《紫藤萝瀑布》,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访了作者,走进了紫藤罗的心灵。
虽然,这种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但毕竟是我对语文课堂探究的一次尝试。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8则2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扎实,思想很活跃,自己设置的课堂导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任何“压力”的欣赏文章是他们以前所没有体验过的,觉得很新鲜,有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欲望。
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思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完课文之后,他们很激动,很乐意借用这篇课文的描写手法写自己感兴趣的景物。
因此我较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讨论很投入,有时没有听其他同学对文章句子分析的发言,只顾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课堂有些乱。
使学生学得更好,这应该是一切教学形式的最终目的所在。
千万不要只顾让学生“自主”学习,追求形式上的课堂活跃,而乱了课堂,疏忽课堂老师的引导作用。
初中语文(七下)《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共二篇)
![初中语文(七下)《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共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e475c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6.png)
初中语文(七下)《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一)《紫藤萝瀑布》是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五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通过感悟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使学生树立起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信仰。
本课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细腻,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赏花、忆花、悟花三部分构成,层层深入,最后揭示主旨。
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扎实,思想很活跃,自己设置的课堂导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任何“压力”地欣赏文章是他们以前所没有体验过的,觉得很新鲜,有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欲望。
因此我较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教学设计首先准确定位文章主题,其次重视语言品析。
第1课时中,通过品析精妙语句,来感受紫藤萝的外在美与内蕴美,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第2课时中,结合补充资料,理解作者的精神追求。
另外,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培养学生“比较”的思维能力。
如将花与人的不幸经历和他们对生命的态度进行比照,领悟作者的生命感悟;将本文与《陋室铭》《爱莲说》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宗璞的其他写景状物作品,在比较阅读中,理解托物言志文章的特点,体会宗璞的精神追求;最后布置的仿照写作,则让学生将托物言志运用到写作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课程内容衔接仍然存在问题,不够自然;学生讨论很投入,有时没有听其他同学对文章句子分析的发言,只顾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
语文教学中,不能总是拿体验说事,因为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经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体验,文章中一些深奥的句子,比如,“生死谜、手足情”“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他们一时是无法完全理解的,教师需要做的是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借助有限的生活经历来理解这些蕴涵哲理的句子。
在今后的课程中我尽量设计花样的检测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不足的方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应该注重朗读,读的次数仍然较少。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b75a1b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7c.png)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相关推荐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通用21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通过本次的课堂教学实录,我认为有许多环节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1、师生互动开展的还不错,但生生互动方面有所欠缺,今后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和学生对话。
设置场景,让学生融入情景,从而真正的学以致用。
2、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发现归纳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但要跟随教师学习,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归纳总结,自己得出结论,我在总结时,没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出来,而是直接出示给他们。
使学生直接记忆,效果欠佳。
此外,我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标准的语音语调,有益于开发学生心智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除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
要开启学生发散思维的升华,尊重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
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合作的快乐。
通过本次课堂实录,我深深的感到,教学永远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无论怎样构思教学,总有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考虑好每一环节,这样每一节课才会是高效率的。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2我参加市优质课比赛,执教了七年级上第16课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
现将准备及授课情况总结如下:一、根据文体特点与文本特点确定教学方向。
这次市优质课比赛,主办方要求参赛教师呈报三篇散文和一篇诗歌作为参赛课题的备选。
我理解主办方的意图是要考察参赛教师对“散文”和“诗歌”两种文体的教学把握情况。
因此在准备过程中,我首先思考对于这两种文体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哪些重点,从哪些角度展开教学。
其次,根据呈报的课题,再研究结合文体特点,具体的文本应该分别把握哪些教学重点。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_4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_4](https://img.taocdn.com/s3/m/9579b44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c.png)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结束了,但我久久不能平静。
毫无掩饰地说,这是我最近上过的最投入、最振奋、最能留下回味的一堂课了。
不知是我感染了学生,还是学生带动了我,我能就是这样相互搀扶着,一直抵达了作者的心灵深处,触摸到作者最真实的心跳,也听到了我们自己灵魂深处的生命吟唱——生命永恒,珍爱生活!本课用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以自读自学为主,先读课文初步感知,然后读宗璞的《哭小弟》,了解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铺垫,再反复读课文,自己解决简单问题,提出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基本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老师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选出同学们最认可的答案作为最后答案。
这样,很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从哪几方面描写紫藤萝花?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顺序怎样?哪些写景的语句精妙?在随后的质疑问难过程中,有的同学认为,面对小弟的绝症而有“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有些不合情理,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题目: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有个女生说:“我会非常沉痛。
”另一女生说:“赏花时可能轻松,过后又会非常难过。
”这时有个同学说:“你们的境界太低了。
”于是有了一番“高谈阔论”,是关于生和死的,于是有了一番热烈的讨论。
至此,学生明确了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含蓄的,并不是感情不深不真。
在自然明确了主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之后,又有一番对"无止境"的质疑。
为了化解难度,我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
有个同学想起了他的哥哥的一篇作文《假如我还有十天生命》,也有的同学自然地想到了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有的发言很有创意。
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
《紫藤萝瀑布》课后反思[修改版]
![《紫藤萝瀑布》课后反思[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d419c3f111f18582d05a64.png)
第一篇:《紫藤萝瀑布》课后反思《紫藤萝瀑布》课后反思《紫藤萝瀑布》课后反思优点:1、一流的板书。
自己的书法还算不错,务必发扬光大,做成自己的亮点。
2、语言表达精炼准确,富有激情,有感染力,有煽动力。
这也是了不起的优点。
教初中生,这很重要。
3、具有教材处理的一些先进理念,比如扣住关键词“盛”剖析文本;引导学生点评批注精彩文字;重视朗读指导;自己的朗读能力也不错……反思:1、需要深入思考抒情散文的内容选择问题。
自己课整体感觉内容还比较稀薄,“课堂干货”不够。
比较“飘”。
可以进一步思考:《紫藤萝瀑布》这种抒情散文,文本特质之特质是文章本身思想内蕴并不复杂深刻,不需要在主题理解上花费太多精力。
它的特点是文质兼美,语言表达非常精巧,集中体现了宗璞抒情散文的特点。
它是典型的“这一篇”。
所以,讲这种文章,切忌把重点放在生硬地解读主题上,而是应该着力研究宗璞是如何成就了“这一篇”。
她在字词句段篇章上是如何下功夫的。
教语文,从“教主题”转变到“教语用”,是很大的一个转型。
非常必要。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自己也许会在解读文本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获得新的抓手,新的视角。
2、思考抒情散文的教法问题。
美文要美教,表达精美的文字需要精美地教。
自己现在教得还比较粗蛮。
一是这样的文本,基本上可以定位为诵读型文本,朗读,应该是贯穿全课的,最核心的一种教法。
用朗读来划分课堂板块,以朗读来推动课堂步伐,用朗读来营造课堂气氛,以朗读来促成主题理解……自己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远远不够。
碎问碎析还是太多。
对于精美的抒情散文,分析繁琐了,美感就没有了。
这篇课文,多读多背,现场背诵,最实在,学生收获最大。
不要迷恋分析。
很多好文字,分析过了,美感就消失了。
另外,在提问技巧上,自己也可以稍微进一步。
所谓美问,就是问得曲,问得巧,问得隐,无问胜有问。
《紫藤萝瀑布》这样的美文,少问,多美读,效果是一定比碎析好的。
自己在“问”上,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
以后的自己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思考。
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a6cc4c8a5e9856a57126047.png)
篇一:七年级上册《xx瀑布》教课反省在平常的教课中我向来考虑如何才是“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上周和学生一同学习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此文语言优美,所以我打算利用此文教给学生赏析句子的方法及答题的格式。
于是教课时,在经过朗诵整体掌握文章内容以后,先把赏析句子的方法教给学生,主要讲了两个方面。
一、从修辞的角度,要点讲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而后让学生赏析本文的语言美,写一段赏析句子的话。
“通感”这类修辞学生没有接触过,我先举了例子,再让学生到文章中找。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
二、赏析富裕真理的话,抓住要点的词语。
这样学生也很快地找到一些值得感悟的话。
从中也就将本文的要旨也品尝出了。
第二个方面:此文写作思路值得借鉴,由物到人再到意。
也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小练笔。
整个过程,我想学生是有收获的。
但我又在想,这样会不会太急于求成。
那究竟什么才是最正确的用教材教呢?原认为跟着教课的时间愈来愈长,教课的工作会愈来愈轻松,但是出现的疑惑却愈来愈多。
篇二:七年级上册《xx瀑布》教课反省整个上课环节整体我感觉比较顺畅,可能是设计时抓住了“瀑布”这个比喻的缘由,自然,学生回答也比较踊跃,使我简单进行对话,初一学生参加的热忱一直是较高的。
对于“花和人都会碰到各种各种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含义剖析,考虑到学生因为年纪和经历的关系,不大好理解,所以用教师的理解取代了学生的回答。
这个问题假如加以某种程度的铺垫或许学生也能够自己理解出来,但怎么加,加什么,我还没有明确的思路。
对于先前比较愉悦的一个设计——让学生谈谈“心上”和“心底”二词的奇妙之处,固然是能够比较顺畅地引入“作者更深的感悟是什么”这个问题,但过后想1/6想,作者“心上”心“底”两个词真有这样的意图吗?真的是由浅入深吗?“心上”和“心底”或许就是同一个意思,我这样鲜亮地加以区分,实际上是过于技巧化的一种托辞,追求过程的顺畅反而变得不顺畅,造作了。
最后,仿句总结的形式好吗?这类套路真的是太泛滥了,特别是公然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随笔《紫藤萝瀑布》课后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随笔《紫藤萝瀑布》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5b8257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d.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随笔《紫藤萝瀑布》课后反思《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随笔《紫藤萝瀑布》课后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紫藤萝瀑布》课后反思前两课时主要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字词的认识以及课文的内容、重点语句的分析上来讲解。
前两课时的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语句分析,从而来解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而第三课时的重点放在对文章的结构、写作特色、写作方法上进行讲解。
因为作为七年级学生即将面临着作文的挑战。
虽然小学的作文有一定的基础,但初中的作文却在量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
因此,在开学初就应加强这方面的知道。
这样就可以结合课文作者的写作思路来为学生找到一条写作的路径。
一、写作结构:这部分主要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条理性而言可以规范学生的写作。
因此我根据《紫藤萝瀑布》的写作方法入手然后再从作者看到盛开的藤萝花引出对文章结构的分析。
通过赏花——忆花——思花的过程来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写作顺序。
在这方面我重点对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指导性的分析,主要让学生知道每一段落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自己在写作中应怎样安排自己的文章段落。
二、在写作特色上重点对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语言特色上进行分析。
通过讲解借物抒情这一表现手法以及让学生找出由景入情的语句的分析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文章的写作可以通过眼前的物或景铺开场面的。
可以丰富他们的写作技巧。
三、修辞方法:这篇文章在修辞的运用方面也比较有特色。
是初中学生转变写作技巧的最好的教材。
我就利用它的分析来扩展他们的练句水平。
可以丰富语句的生动性。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结合三方面的分析即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又把学生的写作结合。
这样为他们的文章的写作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反思】我对本节课的体会是,教师要作为一个“学习者”出现在课堂上,面对文本,他必须有一种“初读”时的新鲜感。
只有这样,他才能容许学生的阅读活动作为一种“真实的阅读”来发生,而不是教学程序的一个点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根据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我制定了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1、在朗读、听读、默读课文基础上,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对文章重要语句的品析,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紫藤萝花的形象; 3、在圈点勾画中,体会作者对紫藤萝花的思想感情及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就三个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第一和第二个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但是很可惜的是,第三个教学目标却未实现。
回顾自己的课堂,我发现了如下问题:
1、普通话不好,教学语言不规范,使用了大量的口头禅:“对不对?是不是?是吧?”等词语。
这样就使自己的课堂显得啰嗦重复,唠唠叨叨,让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这样是我之所以未能把课上完了一个原因所在。
2、虽然我极力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
”这一点来设计本课,但是我发现在教案的设计上面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以至于课堂上完之后,我自己都感觉到似乎在该给学生尽情发挥的地方却未让学生好好发挥,比如:教学实际的第三个问题------品读赏析。
学生们就很有表达欲望,也很想朗读,但自己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却做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浅尝辄止。
3、时间处理不当,是目标未能实现的重大原因。
本想把教学环节的第四个“感知形象”和“体悟情境”结合一块,由花及人,由人
及花一块来讲。
但是因为没有时间没有把握好,以至于花的形象没有讲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人生的感悟也没有初步让学生在圈点勾画中完全体悟出来。
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我自己总结如下:原因有:一、自己紧张;二:,没有根据预设的时间走,上课随意性大,没有科学的规划。
比如在第一个环节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上,就花了不必要的时间。
问题出现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不放心学生的自我预习情况。
得到标准答案的时候,我害怕学生只是生硬的照搬课参上的话,未能理解。
却没有想到听读课文、默读课文的要求只是要求学生初步能了解课文的内容而已。
4、教学语言不美,缺少语文味。
整个课堂,优美地、煽情的语句太少,不能给学生起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5、教学问题的设计存在问题。
首先,根据问题的功能:诱发学生参与教学、提供练习与反馈的机会、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向测验迁移四个指标来看,整堂课基本停留在在诱发学生参与教学上,虽然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与反馈的机会、启发学生思维,但是只是流于表面,未能真正意义上达到目标。
其次,师生在问答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支配权的不同,问答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质问式和交互式。
质问式旨在解决封闭式问题,而交互式旨在解决开放式问题,提升学生的高级认知水平。
从这个标准来看,课堂的主线始终在老师的手里,学生只是跟着老师走而已,所以整堂课都是质问式的形式,未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出问题。
根据问题的设计看,表面上品读赏析和感知形象是开放性的问题,但实则还是封闭式的问题。
封闭式的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但是这堂课,我并没有给学生一个清晰明了的答案,这就会影响学生在测验时答题不标准。
一堂课,应该要有提高学生的高级认知水平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不断提升,但是这堂课却没有。
可见,问题的设计存在不小的问题。
上好一堂课,实属不易。
通过这一堂公开课、及公开课前的教学活动:教学的设计、课前会议、修改教案和现在的反思,我发现自身存在的很多问题,但是收获也颇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也相信,在专业发展的路上,只要继续探究、思索、前进,一定能有“柳暗花明”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