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矿业改革开放四十年“蝶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8
■
王佑楼
淮南矿业1978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祖国大地,改革开
放春潮滚滚向前。
40年风雨变迁,40年沧桑巨变。
同我们伟大祖国发生翻天覆
地、举世瞩目的变化一样,具有120年开采历史的淮南矿业,改革开放40年来传承“忠诚、敬业、坚韧、开放、创新、协同”的企业精神,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集团公司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请看它的艰难“蝶变”历程。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规模式发展转型
从1978年到1992年的10余年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
改革开
放四
十年
﹃
铁军·关注
TIEJUN ·GUANZHU
国
家标志性示范矿井
—
—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煤矿
2018.8
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淮南矿务局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生产建设和各项工作迈入了从拨乱反正到整顿改革新的历史阶段。
煤炭生产稳定发展,经济技术指标逐年上升,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1992年,淮南矿区结束了连续16年煤炭产量徘徊在900万吨左右的局面,达到1000万吨以上。
从1992年到2001年的10年间,淮南煤矿进入到以转换机制、制度创新为重点的改革攻坚阶段,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艰难转型期。
淮南煤矿历经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放安徽省管理、下岗再就业、扭亏脱困、破产重组、剥离辅业、社会统筹、实施债转股、内部改革整合以及1997年处理两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等,在此期间,煤炭产量从1190万吨,提高到1774万吨。
从2002年至2012年,经过10年波澜壮阔的跨越式发展,淮南矿业集团基本建立了国家新型煤电能源基地,从而成为全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6个煤电基地之一、10个亿吨级煤炭企业、黄河以南最大和华东地区影响力最大的煤电能源企业。
2002年7月6日,淮南矿业集团新一届党政领导
班子上任后,确立了“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从根本上明确了企业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制定了“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发展战略,明晰了淮南矿业集团发展方向;提出了“严管干部,善待职工,转变作风”三项政治任务,从而推动了企业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规模式发展转型。
2012年,淮南矿区煤炭产量首次突破7000万吨
大关,达到了7106万吨,比2001年的1774万吨增长近四倍,这是淮南矿区超常的历史性跨越。
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煤矿群。
从2003年以来,淮南矿业集团先后投资257.06亿元建成8对大型现代化矿井新增产量3800万吨,其中:
张北矿投资15.9亿元,2003年7月开工,2005年7月建成,是淮南矿区也是华东地区第一个千万吨矿井。
顾桥矿投资35.7亿元,2003年11月开工,2006年
10月建成,2008年煤炭产量达到1055万吨,成为淮南矿区第二个千万吨矿井。
丁集矿投资36亿元,2004年6月开工,2007年12月建成,是全国第一个煤电一体化新型矿井。
顾北矿投资38.2亿元,2005年1月开工,2007年12月建成,也是煤电一体化新型矿井。
谢一矿望峰岗井投资22.3亿元,2005年1月开工,2007年12月建成,是国家“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深井开采试验矿井”。
此外,朱集矿投资47.2亿元,2007年12月开工,
2011年6月建成;潘一东投资34.36亿元,2008年7月开工,2012年2月首采面投产。
10年时间8对大型现代化矿井的建成,形成了一个整体煤矿群,而且在矿井密度、工期、质量等方面,在淮南矿区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煤炭建设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高定位技改既有生产矿井。
2004年以来,淮南矿业集团先后投资21.9亿元,对淮南既有的6对生产矿井进行高定位技改,新增煤炭产量1200万吨。
其中:
张集矿(中央区)技改后,产量由原来的600万吨上升到700万吨;
谢桥矿技改后,新增产能500万吨,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淮南矿区第三个千万吨矿井;新庄孜矿技改后,新增产能60万吨,煤炭产量由
原来的200万吨上升到300万吨;
潘三矿技改后,煤炭产量由250万吨上升到500万吨;
潘一矿技改后,煤炭产量由原来的300万吨跃升到600万吨;潘二矿技改后,煤炭产量由原来的60万吨上升到300多万吨。
开发建设蒙西煤炭基地。
淮南矿业集团抓住西部煤电能源大发展的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开发内蒙煤炭资源,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9年以来,先后投资161亿元,建设3对大型现代化矿井,总规模3000万吨。
北江海子矿资源量6.7亿吨,年产规模1000万吨,概算总投资44亿元,2009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13年建成出煤。
唐家会矿煤炭资源量9.7亿吨,年产规模1000万吨,概算总投资55.2亿元,2010年10月开工,2012年建成出煤。
色连二矿煤炭资源量10.3亿吨,年产规模1000万吨,概算总投资52.1亿元,2012年7月开工,2014年建成出煤。
淮南矿业集团实施建大矿战略后,提高了煤炭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煤炭产量连年递增。
2012年首破2000万吨大关,达到2335万吨。
2005年突破3000万吨大关,2007年突破4000万吨大关,2008年跨过5000
万吨直上6000万吨,2012年突破7000万吨大关。
铁军·关注
TIEJUN ·GUANZHU
2018.8
昔日瓦斯害重灾区今日瓦斯治理典范
瓦斯治理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三大世界性、历史性难题之一。
淮南矿区是我国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高承压水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群开采的典型矿区,瓦斯、水、火、顶板、煤尘、地压、地温七大灾害一应俱全。
尤其是瓦斯含量高、压力大、煤尘透气性差,瓦斯事故所占比例最大,被认为是安全的“第一杀手”。
历史上,淮南煤矿曾是全国闻名的瓦斯事故重灾区,从1949年到2001年,淮南煤矿先后发生19起瓦斯爆炸事故,死亡413人,其中1980年至2001年的17起,死亡392人,占伤亡总数的87%,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年平均高达4.01%。
特别是1997年11月份,连续发生两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33人,教训惨痛,震惊全国。
惨痛的瓦斯爆炸事故,让矿区职工深感切肤之痛,也将企业领导炸怕了,炸醒了。
他们认识到:瓦斯不治,矿无宁日。
从1998年起,集团公司痛下决心治理瓦斯。
2002年以来,淮南矿业集团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
开启了10年瓦斯治本之路。
他们根据“抽放治本,综合治理”原则,坚持“煤与瓦斯共采”的理念,以瓦斯治理技术为核心,坚持高投入、高素质、强技术、严管理。
他们还引进杜邦安全理念,推动班队自主管理,首次界定严重“三违”13条红线和24种不安全行为。
对发生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进行责任追究,解除触犯13条红线的9人劳动合同。
后来又将13条红线补充完善为20条红线,界定84条较严重“三违”
行为等,努力破解煤矿瓦斯治理世界性难题,瓦斯治理工作连续迈上三个台阶:1997年至2002年为初步治理阶段,特大瓦斯事故得到控制;2003年至2008年为基本治理阶段,杜绝了瓦斯爆炸事故;2009年至今为根本治理阶段。
目前,正向瓦斯“零超限”和瓦斯“治得住、治得快、治得省”目标迈进。
经过10余年的综合治理,淮南煤矿彻底甩掉了瓦斯事故重灾区帽子,成为煤炭行业瓦斯治理的典范,治理瓦斯的成就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
2003年7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视察淮南矿业集团时指出:“你们治瓦斯、长工资、盖房子,是实实在在的三个代表呀!”2005年4月25日,国务院在淮南召开瓦斯防治工作现场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淮南矿业集团治理瓦斯的成功经验。
2005年8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听取淮南矿业集团工作汇报时说:“淮南煤矿这几年在瓦斯治理和安全生产上是全国学习的一个榜样。
”2011年11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淮南矿业集团视察时指出,“你们立足企业实际,坚持自主创新,致力于解决煤矿开采三大世界性难题,做法值得总结”。
2007年以来,淮南矿业集团承办四次瓦斯防治技术国际研讨会,成功搭建国际间瓦斯防治技术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2009年12月,淮南矿业集团副总经理袁亮,由于在煤矿瓦斯治理方面成绩突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淮南矿区首位院士。
(未完待续
)
2005年4月,国务院在淮南召开全国煤矿瓦斯防治现场会
铁军·关注
TIEJUN ·GUAN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