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47ad35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1.png)
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思考在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办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我们需要认识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电视媒体产生了冲击,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时效性、互动性等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可以借鉴新媒体的报道手法和内容策划。
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视觉呈现生动等特点,这些经验可以应用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提高栏目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可以通过手机直播等方式实时报道重要事件,或者采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如微电影、纪录片等,以呈现更加生动、贴近人民群众的内容。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平台和资源,实现与观众的互动和参与。
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设立专门的栏目官方账号,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接受意见建议,直接参与话题讨论等。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反馈,从而进一步改进栏目的设定和内容。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形成互补互利的格局。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媒体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媒体资源可以共享利用。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可以与网络媒体、报纸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报道,共同分担资源压力,并通过互相推广,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影响力。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也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品质。
电视栏目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其产品质量和报道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栏目制作团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和信息搜集能力,以及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电视媒体也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提供更多优秀的制作人、编辑和记者,以保证栏目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
在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借鉴新媒体的经验和策略,与观众进行互动和参与,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品质。
关于民生新闻的思考
![关于民生新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62e4d47852458fb760b5601.png)
民生 新 闻 的 看 点 就 在 于 关 注 民生 , 在 于对 新 闻 特 性 的 回归 上 ,但 如 果 你 仔
成 一 系 列 的 “ 面 效 应 ” 误 导 受 众 的 视 负 . 线 , 人们 看 到 一个 不 真 实 、 扭 曲 的世 让 被 界。 5角 色错 位 与 公 信 力 缺 失 . 新 闻媒 体 具 有 舆 论 监 督 的 功 能 , 常 常 报 道 一 些 社 会 关 注 的 焦 点 和 难 点 问
场 两 种极 端 。
另 外 既 要 为 百 姓 说 话 。也要 替政 府 分 忧 。 现 在 老 百 姓 很 关 心 政 府颁 布 的各 项政 策 .民 生新 闻应 努 力提 供 一 个 政 府 和 百 姓互 动交 流 的平 台 , 情 下 达 , 情 上 下
上 达 . 合 地 方 党 委 政 府 工 作 , 好 地 为 配 更
能 范 围 的 事 。使社 会 上 对新 闻 媒 体 的 印 象逐 渐差 了起 来 。新 闻媒 体 的公 信力 因 此受 到 了质 疑 。
二 、 了 以 上 列 举 的 问 题 , 生新 闻 除 民 还 存 在 记 者 编 辑 队伍 素 质 参 差 不 齐 、 对 法律法规 的学习掌握 不够 等等不足 。 这 些 问题 的 出现 .不 仅 影 响 到 民生 新 闻 自
百 姓 提供 服 务 。 3创 新 形 式 , 法 多 样 . 手 目前 , 生 新 闻 除 了在 内容 上 改 进 、 民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品牌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品牌构建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347d92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f.png)
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建设 2021.4下广电传媒130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品牌构建的实践与思考李 洋摘要:电视民生新闻因其贴近百姓生活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也成为许多地方媒体喜欢的栏目形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电视民生新闻竞争激烈,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栏目竞争力成为地方媒体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本文以多家地面频道民生新闻栏目为案例,探讨在融媒体环境中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构建意义及策略。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品牌构建伴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不断壮大,传统的媒体环境和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被大幅削弱。
在这场媒体变革中,传统媒体不能坐以待毙,而构建品牌栏目是电视民生新闻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走好品牌发展的道路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不断地加强实践与探索。
一、找准品牌定位,稳固收视群体品牌定位是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构建最为关键的一步,其目的在于深挖受众的观看诉求,打造品牌的个性特点,形成栏目的核心理念,从而吸引稳定的收视群体。
具体来说,是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市场环境中进行市场定位,围绕民生新闻特定受众需求进行栏目定位,对品牌的文化取向和个性差异进行建构,确定适当的市场位置的过程和结果,并以此出发做出让观众满意的内容。
明确电视栏目的品牌定位,建立权威性的品牌形象,可以为栏目带来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小莉帮忙》为例,其是河南电视台晚间黄金时间第一档“帮忙类”电视栏目,该栏目将“帮忙与服务”作为品牌定位,以电视台所在的郑州市为报道区域,为本土老百姓提供服务,帮助解决老百姓遇到的难事、烦心事,协调解决各种矛盾问题[1]。
在栏目创办之初,民生频道在实践中发现,“帮忙类”电视栏目不仅能为观众提供身边的社会民生新闻信息,还能为新闻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
因此,民生频道抓住这一空白,及时推出《小莉帮忙》,定位“帮忙与服务” ,成为河南电视台晚间黄金时间第一档“帮忙类”电视栏目。
地市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的创新思考
![地市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的创新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19faf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4.png)
地市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的创新思考【摘要】地市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一直是传播社会关注焦点的重要平台。
本文从加强主题设置、拓展报道形式、提升互动体验、优化内容策划和整合资源等方面提出创新思考。
加强主题设置可以更好地贴合当下社会热点,引起观众共鸣。
在报道形式上可以多元化,通过图文并茂、视频直播等形式吸引更多观众关注。
提升互动体验,让观众参与进来,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感。
优化内容策划,注重策划和把握新闻价值点,引发更多关注和讨论。
整合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新闻制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这些创新思考,地市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传递更有深度和广度的信息,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地市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创新思考、引言、背景介绍、研究意义、正文、加强主题设置、拓展报道形式、提升互动体验、优化内容策划、整合资源、结论、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建议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市级电视台作为地方重要的传媒平台,承担着向公众传递新闻资讯、服务民生的重要使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体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电视新闻栏目在内容传播和受众互动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
对地市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进行创新思考,提升节目质量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现实需求。
在传统电视新闻栏目中,往往以新闻报道为主,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和互动性,容易导致受众的疲劳和流失。
加之当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电视台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地市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提升节目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以适应现代受众的需求和口味。
通过对地市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的创新思考,可以实现节目内容多元化,丰富节目形式,增强互动体验,提高受众参与度,进而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不仅有助于电视台稳固观众基础,增加收视率,也有利于提升电视台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1.2 研究意义地市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在传播时事新闻的更应关注民生热点、社会民生问题,为广大观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反映社会发展的脉搏。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f0986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a.png)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摘要】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当前面临着收视率下降、信息过载、内容同质化等困境。
收视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观众选择多样化、新媒体竞争激烈等因素。
信息过载则导致观众审美疲劳,难以吸引观众眼球。
内容同质化问题也影响了节目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传统模式的困境使得节目难以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环境。
创新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加强内容创新、结合新技术提升内容质量等。
未来发展趋势将是新媒体整合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加强内容创新也是关键。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需要不断探索适应发展的路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困境,对策,收视率下降,信息过载,内容同质化,传统模式,创新,未来发展趋势,新媒体整合,内容创新。
1. 引言1.1 现实背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发丰富多样,电视台所占据的信息传播优势逐渐被削弱。
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面对收视率下降、内容同质化、信息过载等问题时,亟需创新和改革。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已然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到出路,成为摆在广大新闻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寻找出可行的对策,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这一部分将从行业现状和问题意识等方面展开分析,为后续的探讨奠定基础。
1.2 问题意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当前社会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观众的问题意识不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多样化,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观众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度也在下降。
观众对于新闻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电视节目,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获取新闻资讯。
问题意识的不足也体现在观众对于新闻内容的选择上。
许多观众更倾向于选择轻松有趣的娱乐新闻,而忽视了社会民生新闻的重要性。
这种现象导致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持续下降,节目内容也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
破解民生新闻报道困境的思路与方法
![破解民生新闻报道困境的思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a86c7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9.png)
破解民生新闻报道困境的思路与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民生新闻,它贴近百姓生活,关系千家万户。
然而,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民生新闻报道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如何破解这些困境,创新民生新闻报道的思路与方法,成为了当下新闻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困境分析1.信息同质化严重:由于新闻源头的丰富度不足,很多民生新闻报道趋于同质化,缺乏特色与深度,导致观众对新闻的兴趣减弱。
2.报道角度单一:部分民生新闻报道过于关注事件本身,忽视了背后的原因和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使得报道显得表面化。
3.叙事方式陈旧:传统的新闻叙事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需要寻找新的表现手法,让新闻更具吸引力。
4.媒体责任缺失:在追求率和收视率的压力下,部分媒体忽视了新闻的本质,过于追求眼球效应,甚至制造虚假新闻。
二、破解思路与方法1.拓宽信息来源:新闻工作者应跳出传统的信息渠道,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挖掘更具价值的新闻线索,提高信息的丰富度。
2.深化报道内容:在报道民生新闻时,不仅要关注事件本身,还要挖掘背后的社会问题,以小见大,让新闻更具深度。
3.创新叙事手法:可以尝试采用故事化、可视化、互动化等新的叙事手法,使新闻更具吸引力。
例如,通过微电影、动画、图表等形式,让新闻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4.强化媒体责任:新闻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足于民生,关注社会痛点,传递正能量。
同时,加强对虚假新闻的辨识能力,杜绝虚假新闻的传播。
5.加强人才培养:新闻机构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6.融合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形式,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
三、实践案例1.黑龙江卫视的《新闻夜航》:该节目以民生新闻为主,关注百姓生活,同时注重报道背后的社会问题,深受观众喜爱。
2.南方都市报的“南都深呼吸”:该栏目关注时事热点,以深度报道为主,通过对事件的深入挖掘,展现社会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建设性新闻视野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实践和思考——以《小莉帮忙》为例
![建设性新闻视野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实践和思考——以《小莉帮忙》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924b3d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6.png)
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 - 4 -2024年第3期 总第142期建设性新闻视野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实践和思考—以《小莉帮忙》为例◎赵华蕾[摘要]建设性新闻是主张媒体激发公众积极情绪,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
民生新闻因立足实际生活、为百姓办实事而得到广泛发展,是建设性新闻理念在我国的重要实践。
文章以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小莉帮忙》为例,从线索与选题、新闻报道与组织、新闻发布三个方面分析建设性新闻理念在我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运用。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仍存在议题私人化和同质化、叙事碎片化和情感化、声画娱乐化三个实践误区,应从报道主题的公共性、坚持问题解决导向、多元报道提供语境角度改进报道策略,推动建设性新闻在我国民生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建设性新闻;电视民生新闻;《小莉帮忙》建设性新闻是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
建设性新闻在理念上,强调未来、包容;在实践上,强调解决、创新。
建设性新闻具有方案新闻、预期新闻、和平新闻等多种新闻类型的特点,实验证明,建设性新闻能够使受众减少负面情绪。
曾有学者总结建设性新闻的六个共性特征,即解决特定问题、强调公民赋权、维持新闻核心功能、积极情绪、记者干预和以未来为导向。
在此背景下,我国新闻媒体将建设性新闻理念运用到新闻实践中。
其中,电视民生新闻因立足实际生活、为百姓办实事而得到广泛发展,成为建设性新闻理念发展的重要领域,而《小莉帮忙》是对建设性新闻理念的一次实践探索。
文章通过对《小莉帮忙》整体报道分析,梳理建设性新闻在我国电视民生新闻领域的发展情况,为建设性新闻理念更好地应用到电视民生新闻领域提供方向。
一、建设性新闻理念“建设性新闻”(Constructive Journalism)这一概念最早见于丹麦2008年的一篇新闻评论中,时任丹麦广播公司新闻部门负责人的海格拉普在专栏文章中提出,“必须用一种新的新闻标准来补充我们的传统新闻标准”。
对民生新闻报道角度的几点思考
![对民生新闻报道角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2ae2aa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f.png)
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报道行为
行业自律是保障新闻报道公正、 客观、真实的重要保障。加强行 业自律,规范报道行为,有助于
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制定严格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强 化对新闻报道的监督和管理。
加强媒体内部制度建设,完善采 编流程和审核机制,确保新闻报
道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民生新闻报道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城市拆迁的新闻报道
关注被拆迁群体的权益
报道中应注重呈现被拆迁户的诉求和生活状况,揭示拆迁对他们 造成的影响。
全面呈现拆迁原因
除了呈现政府或开发商的立场和利益,也要关注被拆迁户的合理利 益诉求。
深入挖掘社会问题
通过城市拆迁的案例,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城市规 划、社会公平等问题。
对民生新闻报道角 度的几点思考
2023-11-15
目 录
• 民生新闻概述 • 民生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 • 民生新闻报道的案例分析 • 民生新闻报道的未来展望
01
民生新闻概述
民生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民生新闻的定义
民生新闻是以平民视角、人文关怀和民生情怀为出发点,关 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和生存状态的一种新闻表 现形式。
案例二:医疗体制改革的新闻报道
报道改革措施的实施情况
01
关注医疗体制改革政策在各地的落实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和
遇到的问题。
探讨改革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02
分析医疗体制改革对民众就医、医疗费用等方面的影响,特别
是对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影响。
反映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03
关注医疗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揭示资源不均等的问题,提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d9155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f.png)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向观众传递时事资讯、关注社会民生的重要职责。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电视新闻节目正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观众在面对多样化的新闻来源时,选择性地接受信息;内容单一化导致节目难以吸引广泛受众;时效性不足使得新闻节目难以抢占先机;激烈的竞争让节目制作方面临更大的挑战。
如何在面对这些困境的同时寻找有效的对策,成为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和对策展开分析,探讨未来展望。
2. 正文2.1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作为传播民生实况、关注社会热点的重要平台,面临着诸多困境。
观众流失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新闻获取信息,而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逐渐下降。
内容单一化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选择报道内容时往往偏重于热点事件或娱乐新闻,缺乏多样性和深度报道。
时效性不足也是一个困扰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难题。
随着信息传播的速度日益加快,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周期往往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导致观众流失。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面临着来自其他媒体形式的竞争,传统的电视节目面临着生存压力。
在这种困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提升节目质量,以吸引更多观众关注。
2.2 观众流失问题观众流失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观众的收视习惯发生了变化,传统电视节目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
观众流失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受众群体年龄结构的变化。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年轻人对新媒体的偏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传统受众群体逐渐流失。
2. 观众对新闻质量的要求提高。
现代观众对新闻的态度更加理性和批判,他们更加注重新闻的客观性和深度,而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往往只是简单地报道事件,难以吸引观众关注。
做好电视民生新闻的思考
![做好电视民生新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77c4212964bcf84b9d57b39.png)
媒 介 的报 道 . 不仅 可 以促 成 事 情 的 最后 解
决 . 高媒 体 的 公 信 力 , 可 以 促 进 全 社 提 也
的 指 导评 判 能 力 . 任 何 新 闻 都 搞 成 家 庭 把
琐 事 趣 闻 . 一 般 欣 赏猎 奇 出发 , 新 闻 从 把
的 风格 品位 弄 成 了要 么庸 俗 、 么过 分严 要
观 因素 . 让人 难 以忍 受的 是 新 闻 传播 中的 “ 曲 变形 ” 扭 问题 如 今 已相 当严 重 。 们 大 我
状 以及 由此 引发 的 五 花八 门的 纠纷 、 点 热 问题 : 如城 市人 口老 化 趋 势 下 的 老人 看 譬
护 、 闲 、 健 、 绪 , 有农 村 在 市场 经 休 保 情 还
那 么 . 怎样 才能 把 民生 新 闻 做 好 呢 ?
分 子 . 等 . 多新 闻媒 体 已经 做 得 很 等 许
以 下 三点 . 以给 我 们 有 益 的启 示 : 可
好。但是 。 问题 的 关键 是 现 在 不 少媒 体 过
我 们 国 家的 新 闻 机 构 包括 报 刊 、 台甚 至 电 新 闻 网站也 都 在 关 注 民 生 。
程 . 求策 划编辑 、 访拍摄 、 术保 障、 要 采 技 设 备 力 量 和 制 作 水 平 多 方 面 的互 相 配合 。 哪 一 个 环 节掉 链 子 . 会 造 成 整 个 新 闻节 都
闹 。过 去 那些 居 高临 下 的 姿 态 、 场 会议 官
的新 闻越 来越 少 了 . 平心 态真 正 与 平 民 放
竟 有 多 少 真 正 起 到 了 应 有 的 效 用 , 竟 有 究
第 二 , 人 事 。 民 生新 闻 关注 社 会 各 办 阶 层的 老 百姓 当 下的 生活 现 状 . 如 衣 食 诸 住 用行 、 育保 健 医疗 休 闲 , 有 喜 怒 哀 教 还
浅谈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困境及其对策
![浅谈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困境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2de32c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6.png)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202浅谈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困境及其对策沈军(滁州市广播电视台,安徽,滁州 239000)摘 要:作为地方电视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新闻具有贴近民生、报道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等特点,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
然而,目前很多的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存在一些发展困境。
本文基于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困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提高民生新闻栏目的质量,创作差异化的新闻栏目品牌。
关键词:地方台;发展困境;对策研究;民生新闻一、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发展现状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的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
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的《南京零距离》作为国内电视民生新闻时代的开始。
当初《南京零距离》开播仅36周,就创造了国内地方电视新闻高达17.7%的收视奇迹 ,由此可以看出,民生新闻栏目是地方台参与新闻竞争的必然趋势。
随后几年民生新闻遍地开花,其中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安徽台的《第一时间》、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重庆台的《天天630 》、福建台的《现场》和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
这些民生栏目都以良好的收视表现和丰厚的广告回报成为各地方电视台强势新闻栏目,并使其所在的频道成为最热播的地面频道,从当初的“独木”到现在的“成林”。
电视民生新闻一路走来可谓风风光光。
然而在繁荣的表象下,当前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面临信息量偏小、影响力下滑、创新乏力、口碑变差等问题。
二、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1、硬新闻多,软新闻少在很多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中,多以硬新闻为主,软新闻只占少数一部分。
在有关政治新闻的题材中,宣传意识比较浓厚,这在报道大活动上比较突出。
电视台在做这类型的民生新闻时,切入点大而空泛,缺乏深度透视,很多时候都把大量的焦点定在历史叙述和意义的背景上,而忽略了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民众感情和事件本身相联系,这就导致了这些活动与现实民众的生活严重脱节,不能起到其中的追溯过往实事、紧扣时代主题这一作用,更不用说让受众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了。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思考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f2e6f86cc22bcd126ff0cc8.png)
会 来说 , 一个 很 大 的 变 革 , 政 府 职 能 由管 理 是 是
型向服 务 型 转 变 的 体 现 。作 为 肩 负 着 传 导 和 宣
传 党 的方针政 策 重任 的新 闻媒 体 , 自然 不 会 对此 置 若 罔闻 , 以平 民 的视 角关 注 民生 问题 ” “ 很快 就 成为 许 多 新 闻 媒 体 关 注 的 焦 点 。 电 视 新 闻作 为
徐 文 华
( 中央电视台 海外中心新 闻部 , 北京 10 5 ) 089
摘 要 : 民化 的视 角、 会 化 的题 材使 得 电视 民生新 闻备 受观 众喜 爱 。但 过 度娱 乐化 、 平 社
媚俗 化 、 同质化 等弊 端也 严重 损 害 了电视 民生新 闻在 老 百 姓 心 目中的 形 象 , 响 到 了收视 率 。 影
拓展公 共 平 台的广度 、 强新 闻报 道 的 深 度 、 新报 告 内涵 是 未 来 电视 民 生新 闻发展 的 必 由 加 创 之路 , 也是 其发展 趋 势 。 关 键词 :民 生新 闻 ; 创新 ; 发展 中图分 类号 : 2 6 G 0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0 9 0 0 2 0 2 o )8— 0 3— 6
随着社会 观 念 与人 民生 活 的不 断 发 展 变 化 ,
“ 注 民生 ” “ 关 和 以人 为 本 ” 的理 念 愈来 愈成 为 党 和政府 制定 一 系 列 执 政 方 针 以及 社 会 发 展 规 划 的指导 思想 , 这对 于一 个 以政府 主导 型 为 主 的社
向 , 则就 会 从 一 个 极 端 走 向 另 一 个 极 端 , 单 否 从 纯 的传 声筒 演 变成 不 分 皂 白的 垃圾 桶 。 因此 , 在 电视 民生 新 闻 的采 制 过 程 中 , 要 立 足 于 民 , 既 又 不能 违 背 自己 的 职 业 操 守 而 一 味 地 媚 俗 。只 有 这样 , 电视 民生 新 闻才 能 通 过 自己 的镜 头 深 度 挖 掘新 闻事 件 的 原 由 , 升 新 闻价 值 , 民众 构 建 提 为 更加 广 阔 的公 共 话 语 平 台 , 而达 到 创 办 电视 民 从
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f22a33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b.png)
浅析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由《南京零距离》引发的思考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栏目,打出了“我们就在你身边,我们与南京没有距离”的口号,并率先提出“民生新闻”的理念,即新闻要反映老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
作为江苏省十大名牌栏目之一,《南京零距离》的市场收视率稳居南京地区冠军,占据同时段南京地区一半的份额。
《南京零距离》的成功实践与民生新闻理论建构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
无论在技术、操作还是绩效方面,《南京零距离》让业内人士看到了在现实条件下民生新闻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掀起了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第三次革命浪潮”,成为我国电视新闻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三次电视变革不但出现了民生新闻节目的高涨,而且出现了所谓的平民主播,使得电视的大众性、平民性终于浮出水面。
随之而来的是更深层次的新闻观念的变化,这正是民生新闻之所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原因。
此后,越来越多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声誉日隆,对全国新闻媒体改革形成又一次强烈冲击,“民生新闻”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悉、关注、认同、追捧。
1、民生新闻的概念从20世纪50年代中国电视新闻问世以来,新闻传播的取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比较窄的,其主要关注的是“高、大、全”式的新闻。
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全面入世,中国本土传统的电视新闻遭遇到严峻的挑战。
面对制作理念、技术手段、操作平台、争取观众等方面落后的挑战,随之而来的是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
民生新闻就是在党的新闻政策指导下,更多、更贴切地关注民生民情的当代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以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新闻资源的新概念新闻。
本文所界定的电视民生新闻区别于传统时政新闻,是指那些面向都市,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电视新闻。
电视民生新闻的全面思考
![电视民生新闻的全面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3a97a8c8762caaedd33d429.png)
理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明确指 出: 电视镜头要更 多地对 准 群众 , 电视报道要更多地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 , 电视节 目 要更多地创造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
并跨越电子媒体边界对全国新 闻媒体改革形成又一次强
烈冲击 ,民生新闻” “ 逐渐被越来越 多的人所知悉、 关注、
同时 , 民生新 闻记录着百姓 的生活状态 、 生活矛盾、 情感 困惑 , 在新 闻报道中勾 勒百 姓生 活全景图 , 甚至 , 有些民 生新闻的新闻素材就来 自百姓的 D 。所 以说 , V 民生新闻
民生新 闻借助于这些独有 的特点和优势 , 在中国电 视媒介中迅速崛起和发展。但是 , 作为一种新事物 , 我们 在肯定它的价值的同时, 更需要 的是 以客观冷静的眼光 来看待它的不足。 受众对 民生新 闻的认可加 大了新 闻媒体 向平 民化 努力的劲头 , 于是什么“ 油罐车拔倒 电线杆 ”“ 、 门牙撞断 之后” “ 、 白云亭保安又打人” “ 、谁家 的小猪六条腿 了” 等 都成了新 闻, 有的还成了重头新 闻、 头条新 闻, 这一现象 是否合理?
2 o世纪 8 0年代 , 美国著名新 闻主持人丹 ・ 拉瑟在 主持 C S 晚 间新 闻》 目时, B( 节 曾经确立 了一条 著名 的 “ 后院篱笆原则” 。他认 为,2 纪 8 “o世 0年代 , 电视 新闻
关注最多的是这么三件事 : 阿马岛之战, 英 中东战争 和英 国戴安娜王妃 的新 生王子 。新闻对哪件事更关注 , 更多 报道?去报道新生小王子 !设想一天结束 时, 两位 主妇
磁力和热潮首先是值得庆贺的 , 毕竟这是电视新 闻改革 的一大亮点和成功 之处 。在这样的磁力和热潮下 , 民生 新闻很快便在电视媒体众多 的栏 目中稳稳地立足了脚 , 这当然要归功于它那独有的特点和优势 :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常见问题浅析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常见问题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9c0b935f0e7cd185253614.png)
视听实践与思考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常见问题浅析□张骥芳摘要:仅从收视率和市场占有额来看,电视民生新闻依然是当今传统媒体新闻节目中的佼佼者。
但是经过17年的发展,节目疲态渐现,品质似乎进入了停滞阶段,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涉及新闻选材、内容策划、后期制作,忽视了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已经影响到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民生新闻;节目问题;舆论导向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开播,标志着我国民生新闻的诞生。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到2019年,大部分栏目能够坚持正确导向,用主流声音引导社会舆论,但是节目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违规形态繁多,违规情形复杂,出现的典型性、倾向性问题背后的原因让人担忧。
理性看待民生新闻的既往荣誉,持续加强电视节目的媒体责任和社会效益,是民生新闻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R常见问题类型(一)主持人评论不当民生新闻与时政新闻之间的区别之一,就是主持人播报风格不同。
民生新闻节目气氛比较轻松,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对语句、语气的使用没有严格要求,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思想融入点评,说出百姓的心声,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又因常常“敢为百姓出声”.极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因此,在面对社会突发事件、重大危机事件、焦点话题时,如果主持人不能牢牢把握报道主流方向.容易误导观众的认知。
例如,有主持人评论问题疫苗时称“这件事这么严重,不杀一两个不足以平民愤”,评论限塑令时认为“太多的部门在做化解抵消改革的勾当,比腐败危害还大,最终损害的是企业、老百姓,吃饱的还是那些人”,偏激的评论用语显得过于主观随意,有引导舆论走向反政府方向之嫌.不利于疏导公众情绪。
主持人都有自己的主持特色,受欢迎的主持人更是对观众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所以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二)集纳式编排负面题材新闻民生新闻栏目主要以报道民生、服务百姓为宗旨,题材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负面题材有车祸、火灾、溺水、诈骗、抢劫、煤气爆炸、工地事故、寻衅滋事、打架斗殴、邻里矛盾、情感纠纷等,如果一期节目过多选取此类题材,播出比例高于50%,即使对新闻内容进行积极准确的舆论引导,这种集纳式报道负面题材的编排方式,也会向观众传递过多负面信息,容易使观众产生社会不安定的错觉和消极情绪,不利于达到传播正能量的效果。
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a67ae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9.png)
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思考【摘要】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如何抓住机遇,成为广大观众关注的焦点和信赖的信息源,是当前媒体行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从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现状出发,分析新媒体对其影响,探讨提升影响力的方法,思考新媒体技术在栏目中的运用,以及如何加强内容创新与传播方式。
最后总结出在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策略,展望其发展前景,并强调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新媒体、影响力、内容创新、传播方式、新媒体技术、策略、发展前景、传统与创新。
1. 引言1.1 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思考在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是当前传媒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传播方式、内容形式、受众群体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提升其影响力和吸引力,成为了媒体人亟需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审视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分析新媒体对其影响,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栏目影响力,强调内容创新与传播方式的重要性,以及重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等方面。
只有不断调整思路,创新策略,才能更好地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打造更具影响力和时效性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加优质、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2. 正文2.1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现状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作为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类别,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报道社会民生热点、反映人民生活、传递正能量的重要角色。
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逐渐下降。
传统的电视播出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观众的需求,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获取新闻信息。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思考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d9b6177a26925c52cc5bf2a.png)
如果我们不加思索 、 就事论事 , 有时不仅达不到应有 的宣传
效 果 , 且会 引 发 和 加剧 社 会 矛盾 。 而 如果 坚持 有 针 对 性地 从 正 面加 以引 导 , 么 , 能起 到 帮 忙 不 添乱 的效 果 。 那 就 二 、 当尽 可 能 着 力在 采 访 报 道 的 深 度 努 力和 创 新 应 “ 众利益无小事” 群 。在 日常 民 生 新 闻 报 道 中 , 当抓 应 住 影 响 民 众 生 存 的 热 点 问 题 , 物 价 上 涨 、 地 拆 迁 、 业 如 征 就 再 就 业 、 会 保 障等 方 而 问题 进 行 报 道 , 传 相 关 政 策 , 社 宣 总 结 先 进 经 验 , 强 正 面 引 导 , 改 革 和 发 展 的 成 果 更 多 地 加 让 惠 及 于 民 。但 是 , 当看 到 , 着 时 代 的 发 展 、 会 的 进 步 , 应 随 社
、
应 当尽 可 能着 眼构 建 和 谐 社 会 高 度报 道 民生 新 闻
传 媒不仅仅 是发现新 闻 、 编新 闻 、 采 传播 新 闻这样一
个客观 的 、 械的链条式过程 , 是一个 申明观点 与立场 机 而
幸福关系更加密切 的现象 , 涉及 到接受教育 、 劳动就业 、 收 入分 配 、 社会 保障 、 医疗卫 生和社会管理等相 当突 出的社 会生活层面 。这些关乎社会 民生 的话题 , 给新 闻媒体 开展 民生新闻报道提供 了新 闻线索和丰富资源。媒体要强化 主 导意识 , 民生新 闻摆脱零碎化 、 使 表面化现象 , 获得更大发
一
题, 改善生存状态 , 提高生活质量 的民生新 闻 , 不断满足 民 众的新需求 、 新期待。 民生 , 是一个社 会发展 的动态性表征 , 内涵随社会 其 发展而不断变化 。现在人们热议 的民生话 题 , 已不是单纯
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现状的思考
![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现状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3f180e219e8b8f67c1cb985.png)
生新 闻报道往 往满 足于展示 现象 ,不 注重 分析新 闻事件 背
后 的 深 层 原 冈 , 注 重 深 刻 挖 掘 表 象 背 后 的 实 质 , 致 新 闻 不 导
大 多 电 视 民生 新 闻 节 目将 自 己 的 视 野 定 位 于 城 市 , 他
们关 心市 民生活 、 帮助市 民排忧解 难 , 而对 于经济 条件 相对
些 问 题 。 正 视 这 些 问 题 . 症 下 药 , 助 于 电视 民 生 新 闻 对 有 当 前 电视 民 生 新 闻 节 目存 在 的 问 题
节 目再 创 辉 煌 。
一
、
1内容 琐 碎 . 乏 品 位 . 缺
有些 电视 民生新 闻节 目将 “ 民视 角 、 平 民生 内容 、 民本
内容流于琐碎 和肤浅 。由于这 些新 闻报道缺 乏新 闻价值 , 只
能作 为 人 们 茶 余 饭 后 的 谈 资 ,无 助 于 提 升 电 视 民 生 新 闻 节 目的 品 位 。
2负 面报 道 过 多 , 俗 化 趋 势 明 显 。 . 庸
落后 的农村 却关注很 少 。这 些被忽 视 的农 民恰恰 占据 着极
内容 琐碎 、 庸俗 化、 舆论监 督越位等 问题 , 电视 民生新 闻应重视 深度报道 , 大正 面报 道 的力度 , 加 让舆 论监 督理性化 , 力打造 努
民生新闻的品牌 。
关键词 :电视 民生新 闻 存在 问题 解决对策
面对 日益多元 化 的社 会诉求 .各 地 电视 台纷 纷谋求 拓
文化学研究
对 电 视 民 生 新 闻 节 目 现 状 的 思 考
李 静
( 江 传 媒 学 院 , 江 杭 州 3 0 1 ) 浙 浙 10 8 摘 要 :民 生 新 闻 节 目 因 良好 的 收 视 率 和 丰 厚 的 广 告 回报 , 为 各 地 方 台的 强 势 新 闻栏 目。 当前 电视 民 生 新 闻存 在 着 成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与提升思考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与提升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95eba9dde80d4d8d15a4fa8.png)
2019年 第 10 期艺术与传媒— 157 —作者单位:余欢,广东广播电视台。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与提升思考余 欢摘要:民生节目是电视新闻类节目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很多百姓都习惯在生活当中收看民生节目,了解民生新闻。
对其进行创新,有利于全面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给百姓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创办当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创新路径。
关键词: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创新思路网络时代,我国的传统电视领域已经与这种新的媒体发展方式,高速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已经获得了二次生命,在网络时代,百姓生活当中虽然充斥着很多的新媒体,但是,观看电视民生节目仍然是百姓的一种习惯之一,电视台要想在融合媒体时代获得比较竞争优势,就要抓住民生节目的特色,为百姓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一、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入到新时代,融媒体的发展为电视新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谋求创新与发展,转变传统的思路与方法,因地制宜地开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生节目,才能够符合观众的需求,为观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民生节目。
但是,很多电视台在创办民生节目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民生节目主持人以及采编人员的工作素质参差不齐,社会背景复杂,职业素养达不到统一的要求,这就导致电视新闻节目当中很多民生新闻,并没有真正的传播价值。
内容主要是百姓生活当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百姓见怪不怪,不会对新闻内容提起重视。
(二)内容缺乏真实性很多新闻节目没有尊重新闻的真实性,片面重视民生新闻当中民众的话语权,导致片面采用了民众的只言片语。
甚至还有一些新闻,从功利性的角度出发,误导了群众。
(三)缺乏新闻特色很多民生新闻的制作,都是从网络媒体当中截取一些花边新闻,存在着泛娱乐化的倾向,这种粗糙片面的制作方式,脱离了原本的本地新闻特色,导致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与网络其他新闻节目的区别不大,这影响了比较优势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新闻形式——电视民生新闻。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向更加贴近群众的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题材琐碎化、内容市井化等问题。
解决电视民生新闻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深入探究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以便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问题;发展
民生一直以来都是热点话题,2010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我国一直注重民生的改善和保障。
早在2002年,江苏电视台就创办了《南京零距离》这样一个民生新闻节目。
从此之后,全国各大电视台也都办了民生节目,民生新闻的热潮从此掀起。
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对民生新闻所面临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探讨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1 现在民生新闻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的状况
1.1超大体量产生的问题
目前,许多新闻栏目报到凶杀、暴力、抢劫等社会负面题材来提高自己节目的收视率和关注度。
然而这些体裁的新闻并不是每天都发生,依靠这些体裁的新闻来提高关注度和收视率也是不现实的。
现在的电视节目要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号召,大量减少广告。
民生新闻是超大体量的,在这种大背景下,新闻媒体该怎么办?我们总不能每天报道哪家煤气漏气,哪家被盗等等这些琐碎的事吧。
即使这样,每天也没有那么多来供我们报到。
民生新闻是大篇幅的栏目,我们总不能去报到谁家吃什么饭这样的事情吧。
那样就成为笑谈了,那样会给我们的栏目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现在民生新闻栏目较多,竞争太过激烈,记者为了找到报道的体裁,导致了这种问题的出现。
1.2有求必应的尴尬
现在,大部分民生新闻栏目要求新闻事实要“硬”,也要求记者在采访时如果遇到难处理、难解决、难曝光的问题时,也要排除困难时将新闻曝光。
必要时可以采取强硬曝光的方法。
一旦记者采用这样的方法对新闻进行曝光,那么记者肯定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处境可能相当危险。
基于这个问题,电台也想了很多的办法。
许多记者遇到这种困难时往往会与当地的政府职能部门进行联系。
比如,拨打当地的一些政府热线如12315、12369等。
说到底,就是有些栏目的记者把自己的身份定位成了当地居民排忧解难的新闻的“110”。
其实不然,居民的许多问题我们是解决不了的,我们没有解决那种问题所必须的权利。
我们当然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百姓排忧解难,但我们也要用科学适当的方法。
1.3节目自身发展问题
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根据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经验和一些考证。
我认为许多电视新闻栏目在自身发展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有很多不让人满意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内容太过于琐碎,许多新闻把重心放在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缺少一定的代表性;2)民生新闻越来越偏向于娱乐化。
许多电台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化心理,有时候在编排新闻栏目时为了提现娱乐化的特点,把一些低俗的“花边新闻”和“市井新闻”排到新闻栏目当中。
这些新闻一旦上了新闻报到,就会降低新闻栏目的品位,也不能够体现新闻栏目的特点。
这样会造成许多观众的审美疲劳,反而降低了栏目的收视率;3)节目内容和形式
不够多样化。
许多新闻栏目形式过于单一,这主要是栏目的策划创新意识不够所造成的,使新闻栏目的新意显得极为匮乏;4)过于看重收视率。
许多电台过分的看重收视率,要求栏目要有新意足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部分电台甚至把收视率与员工的工资挂钩,这样有些记者和编辑会想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方法来提高收视率。
比如,报道偏颇,情况不属实的情况。
这样带来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提高收视率并没有错,但我们要用科学的,适当的方法来实现收视率的提高。
1.4电视栏目优秀人才匮乏
人才对于企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拼的就是人才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谁的人才能力更强,综合素质更高谁就会在竞争中胜出。
现在我国电视新闻这方面的人才缺乏,许多电台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只能用一些非专业人士来代替,他们并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和专业积累。
在工作中面许多的问题并不能即使得到解决,这样报道出来的新闻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新闻的层次。
肯定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2 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
2.1政府的支持与监督
民生新闻栏目的兴起,得益于国家近年来对民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改善民生。
假如政府出台一些政策对民生新闻栏目进行一些必要的保护,并且给予民生新闻栏目一些资金扶持,那么电视民生新闻将会很快的发展。
也能为我国改善民生做出贡献。
2.2打造品牌节目
品牌对于新闻媒体而言相当重要。
有一个好品牌的电视新闻媒体,对于自己的收视率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自己品牌的打造,使其在电视台中的地位提高。
这样不仅能加快自己的发展,还能促进电台的发展
2.3 使用专业的高学历人才
电视新闻媒体的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民生类新闻栏目应该招聘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现在的民生类新闻栏目需要这样的人才来进行改造和创新,这样才能使民生类新闻栏目长期发展。
2.4做到与众不同,使节目有自己的特色
现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层出不穷,也使竞争越来越激烈。
那么,怎么才能在竞争中长期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呢?毫无疑问,有自己的特点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个节目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下来。
只有做出自己节目的特色,才能更好的吸引观众,赢得自己的市场。
做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可以从电视新闻的说法、新闻的编排等方面做出自己的特色。
只有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以上是本人对于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些思考,介绍了自己对于电视民生新闻现状的一些看法和对于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一些建议。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是关住民生问题的重要媒体形式,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可以帮助普通民维护利益,解决问题,为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罗自文.社区影像:电视民生新闻的新出路[J].当代传播,2011(3).
[2]赵敏,陈启华.谈电视民生新闻的故事化表达[J].当代传播,2009(4).
[3]张良君.规避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误区[J].当代传播,2007(5).
[4]侯迎忠.电视民生新闻研究综述[J].现代传播,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