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70683c8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0.png)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学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将道德教育的要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语文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德育渗透则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进而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事务以及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塑造学生的良好价值观。
德育渗透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方式呈现正面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感悟,学生能够吸收优秀作品中的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方法为了有效地实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选取合适的文学作品。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给学生以积极的教育影响。
2. 设计德育主题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德育主题的教学活动。
比如,通过讨论课堂上的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道德选择,引导学生思考人物行为背后的道德原则。
3.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一些与道德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并解决道德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4.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72f10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d.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综合工作总结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总结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进程中的德育渗透就如东风细雨,包括在字词的赏析中,在文章的感悟中,包括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渐渐地、暖和地进入学生的心灵,与无形中感染、熏陶着学生。
在语文教学进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起学生酷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辟学生的视野,重视培养创新精神,进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渐构成健全人格。
可见语文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到达教书育人的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德育贯串到教学进程中。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捉住各种有益时机,利用各种途径采用渗透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得以潜移默化,使学生的思想遭到熏陶感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以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在讲述重点词句、关键语段中渗透德育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关键语段,教学中要扎实捉住,带领学生仔细品读体味,在分析语言文字时,故意识渗透课文本身具有的思想内容,遭到人情美、人性美、道德美、精神美的熏陶,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课文中重点句子可以体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必须深入引导,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遭到教育。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引导理解时,先让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是在甚么情况下讲的?然后捉住这个句子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
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鸣。
那末,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二、在联系实际时渗透德育教学中还可以把课文中的德育因素作公道的延伸,联系学生实际渗透德育,以可以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f9ad1eeb524de518964b7d85.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拼音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巧编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是拼音教学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
如在上“ɡ”这个声母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小鸽子和一只鸽子妈妈,有一天,鸽子妈妈生病了,小鸽子为治好妈妈的病,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海,终于采集到各种各样的花,编成一个美丽的花环,衔在嘴里,拿回家炼成药给妈妈喝,妈妈的病终于好了。
小鸽子看到妈妈的病好了,高兴的“ɡ、ɡ、ɡ”地叫个不停,这个花环的样子就像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ɡ”,鸽子的“鸽”的声母就是“ɡ”。
同时,小鸽子孝敬妈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做力所能及的事要孝敬父母。
(二)识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也如同拼音教学一样是枯燥乏味的,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
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
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如在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我会读”中关于“打”字的教学。
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
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有一人组了“打人”,其余纷纷跟着说“打架、打骂、打死、打倒”等等,我一看这势头便反问了一句:“这些词说得不错,但我们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你们还能组其它有表示打这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
低年级学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种途径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种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c7b762472b160b4e767fcff6.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种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一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德育,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场所,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条件,挖掘文章深刻的内涵,并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江山秀丽,建筑奇特,课本上选取了很多这样的文章,例如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的课文,《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语文课堂上,通过师生共同挖掘文章的内涵,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芦花荡》描写了我国战场上,人民的英勇善战、所向无敌,让学生体会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了解中国的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蜡烛》则赞美了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认清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坚强的意志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起着无可估量的作用。
《在山的那边》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走一步,再走一步》则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阐明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科学家的执着与勤奋,还有她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精选5篇)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2fead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5.png)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精选5篇)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范文第1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育手段,而课外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
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还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但是,书也有“好”、“坏”之分,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好”书,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通过课外阅读获得进步。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征等实际情况,积极的为学生推荐各种优秀的读物,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一直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特别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1]。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阅读一些谈情说爱的书籍,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和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品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相关书籍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避免一味的阅读情节曲折的书籍,而是要能够阅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有益的感染,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并且,教师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订阅各种报纸、杂志,促使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强自身的思想觉悟。
二.鼓励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利用名言警句渗透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十分丰富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中,有很多的课文的中心思想,都可以通过一段言简意赅的话语进行概括。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就要抓住这些内容,对其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并且,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这些名言警句进行记录,并时常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牢牢的进行巩固[2]。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天正式上课之前,引导学生共同朗读一句名言警句,然后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其中的含义,并将其进行记录,还可以将其写到黑板的角落上,帮助学生进行巩固。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2be7b36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2.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德育渗透的定义德育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它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内核和最高价值追求,是人类发展的标志。
德育渗透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道德渗透。
与传统的德育教育相比,德育渗透更注重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联性,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
1.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需要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入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背词、做题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人文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经历了一番朗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引导他们对人文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增强其人文素质。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除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实现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德情感,如爱、慈、恕等。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一步强化其道德情感。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实现方式就是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课题或开展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社会现状,探讨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形成个人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化其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基础。
4. 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最后一个重要实现方式就是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互动和谐、教育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道德教育的氛围。
同事,教师也可将文化现象、学习方法与课堂实践相融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语言艺术、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其整体素质。
三、结语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成长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上文中,笔者通过阐述德育渗透的定义及语文教学中的实现,我们可以得知,无论是在语文教学中,还是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德育渗透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3篇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c4f15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7.png)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3篇德育教育是人类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德育教育在语文阅读中的渗透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悟人生、领略人性、认识社会,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语文阅读中,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渗透:1、辨别是非善恶。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事情的描述、人物的特点、对话的内容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辨别是非善恶。
教师可以针对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2、感悟人生哲理。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心灵的体验。
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为材料,让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和人际关系等问题,在感悟哲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
3、培养审美情趣。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对不同文学风格和艺术形式产生认知和鉴别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品味文学作品,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识别能力。
二、德育教育在语文写作中的渗透语文写作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写作中,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渗透:1、培养健康情感。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进而得到释放和调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内容,耐心引导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培养他们的健康情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事件、人物、情节等的分析,深入认识一些社会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af1f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a.png)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第1篇示例: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德育应该如何渗透?有哪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呢?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课文内容、课外阅读和作文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在课文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念的引导,通过选取富有思想性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美好的情感熏陶和崇高的道德教育。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接触更广泛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作文是学生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社会生活的热爱。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关键的,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中接受德育教育。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参与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中体验人生百态,感悟真理和美好。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生动地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力量,增强其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和家校合作。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之外,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自主写作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主动阅读和写作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和道德意义。
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家长的参与和辅导,让德育教育在课堂之外得以延伸。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2d94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6.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下面就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一、注重修养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领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品味。
教师还可以针对精美的语文篇章和名家名作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生活的真谛,感悟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人格。
二、讲究语言礼仪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礼仪是文明生活的基本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尊重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
教师还可以通过文言文、名言警句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贤的高尚品德和优美语言,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注重文学熏陶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名家名作,感受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教师还可以从文学中挑选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好的情感、崇高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注重思想引导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思想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古代诗词、现代散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从中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五、注重情感沟通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情感沟通,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读诗朗诵、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诉求,引导学生化解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6523ce6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4.png)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二、课文选择和解读在语文教学中,课文的选择和解读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选择那些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丰富人文情感的课文,如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的诗词散文和充满正能量的现代文学作品等,通过这些课文的阅读和解读,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感;我们应该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分析其中蕴含的道德、文化、价值观念,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他们汲取其中的精华,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只有通过对课文的选择和解读,才能让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渗透。
三、教师言传身教语文教师在德育渗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讲师们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的品德修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应该细心关爱学生,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德育才能得到良好的渗透。
四、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要注重德育的渗透,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思想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分析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更要引导他们感受其中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
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进行情感导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的世界,体验其中的情感和品味其中的文化,通过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美、品味美、追求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赏析诗词、阅读文章、解读名著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高尚品质,启发他们进行情感共鸣和思想交流。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德育渗透,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
五、学生作文和口才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和口才表现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0b2c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b.png)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德育渗透。
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 借助课文选择。
在选择课文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积极向上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责任感、友善精神等美德。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2. 设置德育示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身作则,积极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良好榜样。
3. 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情境引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思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获取道德知识和价值观。
4. 设计德育活动。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活动,如班级文明礼仪评比、课堂互助小组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1. 提供优秀读物。
学校图书馆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书籍供学生阅读。
每个学期设置一些必读书目,并倡导学生形成读书习惯。
2. 组织读书活动。
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班级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内容,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读书内容进行评析,分析其中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
3. 创设阅读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诗歌朗诵、故事讲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三、社会实践中的德育渗透1. 实施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残酷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鼓励参与公益活动。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捐款、助老等,让学生了解和关心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cab7357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e.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德育素养。
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德育渗透,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为主、批评式评价,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层次的感受语文带给我们的思考和精神世界,让学生达到感悟文化使命、品读人文时代和精神层面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与文化接触、融合,而且能真正取得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实现了教材的“人文化”、“文化人”的特征。
二、借助语文课堂传递德育信息语文教学具有传递德育信息的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渗透,注重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生命哲理等德育内容的点、面贴合,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愉悦地接受道德信息,更好地锤炼学生的德育品质。
例如,把好古文经典的选文,让学生深入感受其中的思想内涵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思辨和发散;让学生阅读一些深具教育性的现代课外读物,如《草房子》、《老人与海》等,着力培养学生敬老尊贤、勤恳努力、执着追求等积极品质。
三、建立德育观念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正确的德育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串起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德育资源,让学生自觉地贯彻具有民族特点的道德规范,塑造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
例如,教师可以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归纳设置在语文教育中,通过篇章的识读,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文化精髓,强化自身的优良品格修养,让自我教育成为习惯和信仰。
又如,教师可以精选一些符合中小学生时代特点的优秀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生活百态,感悟生命意义,勇敢追求梦想,人生目标的特点,全面发展自己的品德。
四、增强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可以增强情感教育的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共情能力。
要让学生在接受和实践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并领悟到真善美的情感精髓,形成对情感生活的慈悲之心和爱之感悟,让学生充满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生命意义。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七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add23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a.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七篇范文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而语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
首先,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
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道德观念,如《红楼梦》中的守纪律、爱国情怀,《西游记》中的友情和善良,《水浒传》中的忠诚和正义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和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其次,语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也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促使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这些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交流和互动中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善良。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的时代新人。
范文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德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着深刻的人类情感和道德观念,如《红楼梦》中的诗情画意,《西游记》中的正义和善良,《水浒传》中的豪情壮志等。
教师可以在讲解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并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
其次,语文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a79e6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5.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一、选取适合的教材语文教学中的教材选择非常重要,教材中应该融入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章、诗歌、童话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可以选取一些传统的经典作品如《格萨尔王传》、《孙子兵法》等来进行阅读,通过分析讨论其中的人格修养、忠诚勇敢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思考与反思。
二、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结合德育主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讲解成语典故,品读优秀的诗歌散文,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从中汲取道德力量。
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朗诵比赛、文学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正直、诚信、勤奋等品质。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风气,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环保宣传、关爱贫困儿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善良和奉献的快乐,激发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设置德育评价指标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建立德育评价指标,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平时考察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德育水平。
可以根据学生的诚信、友爱、守纪守时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及时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选取适合的教材、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设置德育评价指标等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德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字数2036】第2篇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7bc1f73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5.png)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综合目标。
第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立德树人。
语文课堂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品德修养和人生观念。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举止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就是我们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通过分析他们的行为和语言,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到什么是真实的美、善、爱、真等美德。
通过课文的品读和解析,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注重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通常会接触到很多发人深省的优秀诗歌、散文和小说,这些作品往往能够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产生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力。
比如《敕勒歌》、《离骚》等古代诗歌,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沉沦的悲伤和对理想的追求,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这些诗歌,让学生领悟到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伟大情感的共鸣和认同,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情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培养学生的情感,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注重美育教育。
语文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平台,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解读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人在对自然的赞美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美的力量,领悟美的内涵。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a73fa76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6.png)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高中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不仅增长知识,更培养了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提高德育渗透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阅读,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而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情绪和思想,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文字之美,从而培养出自己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美感和情感,使他们具有正直、善良、真诚等美好品质。
2. 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也要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观,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
教师在解读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活情感以及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汲取道德养分,培养自己的个性魅力和修养。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表现技巧、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尝试用美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语言艺术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自身的情感修养。
二、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修养和语言艺术,使他们具备了更高的综合素质。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培养出了自己的情感、情操和情趣,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和丰富。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优秀的综合素质都将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e5b43c3aee06eff9aef8077a.png)
些文学性较强的文章 ,往往 十分重视议论和 抒情, 作 者通 过议论和抒情 , 抒发 自己的主观感受 , 对 人物 和事件作 出评 价 ,帮助读者加深对作品的理 解和喜爱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课文 中的议论 和抒情 ,引导学生通过议 论和抒情 的语句去感受课 文表达 的思想感情 。 比如《 包身工》 的结尾 , 这段议 论 抒情 , 控诉 了野蛮残酷的包身工制度 , 并表达 了坚信 黑暗终将过去 , 黎明定会 到来 的思想感情。 通过此段 的分析 , 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 主旨的理解。
德育心语
支教学中德
一
孽
- 孟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既是 大纲 的 要求 , 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需要。 如何在语文训练中 深化思想品德教育 ,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探 索 的课题 。本人现结合教学实践 , 浅谈几种方法 。
一
丽
字来反映现实 、 表达思想的。 只有细致地分析了作品 的语言 , 学 生才 能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 。 但作品的 语言分析应该有选择 , 有重点 , 目的明确。 一般而言 , 应该抓住下列语言 ,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品评 。
这样去读作品 、 讲作 品,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读 懂作
品, 而且还 可 以帮 助学生读 “ 透” 作品 , 从 而受 到教 育。
( 三) 抓 住 议 论 抒 情 的 语 言
人们写 日记一般都会 劝 自己上进 向善 ,求真爱 美, 劝 自己助人改过 , 在 日记中针砭丑恶 , 赞扬美善 。 我要求学生持之 以恒写 日记。 写 日记 , 不仅使学生写 作能力逐步提高 了, 而且又是一次“ 道德长跑” , 学生 思想觉悟 、 道德认识也越来越高 。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26dd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5.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德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可以通过选取具有高尚道德情感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讲解。
可以选取《小兵张嘎》、《孝子精忠》等篇目,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表达。
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班级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表达自己的道德情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语文教学也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等文学作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道德观念。
可以让学生了解岳飞的民族气节、庄子的忠厚品格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名人的事迹来认知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得到进一步启发和教育。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渗透德育。
在阅读完孝子精忠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感受孝子精忠的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语文课文的内容来进行道德观念的引导。
在学习《草房子》的时候,可以通过对阿Q的人生观的讨论来引导学生了解自尊、自立、自强等正面的品质。
通过这种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有很多种,而这些方法无不离不开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希望广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不仅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能够在品格上得到提升。
第2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字、语言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德育教育的载体。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渗透进去呢?以下是一些渗透方法供大家参考。
浅析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浅析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7499184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c.png)
浅析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1. 引言1.1 概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
德育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本的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语文教学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
通过分析文本中人物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情感,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道路上正确和错误的选择,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课堂也是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阵地。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可以启发学生的感悟和思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情感素质。
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道德风貌。
2.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赵秀华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03期
德育的渗透,是老师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良机。
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就是重视了他们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本文从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的范读、抓住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了论述。
语文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一门主科,在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语文课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十分贴近,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作为语文教师就应抓住教材的这一特点,做到学习知识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在此谈点体会。
语文课中的阅读教学是语文课渗透德育的基本途径。
教师在备课、讲课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因“文”解“道”,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
要努力做到自然妥帖、点滴渗透“春风化雨”。
一般地说,讲读课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行为教育。
首先,关于作者的生平材料和写作的背景材料,若是与作品思想精髓密切相关或足以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要进行生动精要地介绍。
如在教学光未然的《黄河颂》时,我对这篇诗词的背景进行了具体介绍。
让学生了解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表现出来的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的精神。
通过回顾那段全民英勇奋战的历史,在教学中就会让学生更好地领略黄河磅礴豪迈的气势,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其次,教师的精彩范读或听录音带,对学生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
一篇感情丰富的文章,通过反复诵读,或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把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字里行间,如一些诗歌散文让学生深入阅读,使其体味到文章的情趣和哲理,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强烈的熏陶感染。
最后,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等入手。
如讲授《故乡》一课,我们就可以抓住课文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启迪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追踪剖析作者的写作思路,为挖掘课文主旨,还可以从闰土前后的形象分析看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引导学生对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抨击,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加强了德育效果。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感染力,包括自己的感染倾向和情绪的表达方式,使学生不仅能更好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所表达的高尚道德情感,而且在无意中接受教师的个性影响。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