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转Bt基因水稻外源转基因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转基因水稻Bt汕优63外源插入结构验证和定量检测方法建立
![转基因水稻Bt汕优63外源插入结构验证和定量检测方法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035b309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8.png)
转基因水稻Bt汕优63外源插入结构验证和定量检测方法建立一、背景介绍Bt汕优63是一种经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转基因水稻品种,通过引入Bt基因,使其具备抗虫特性,有效减少农药使用,保障粮食安全。
为确保Bt汕优63中外源基因插入结构的稳定性和表达量,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针对其外源插入结构的验证和定量检测方法。
二、外源插入结构验证方法1. DNA提取从Bt汕优63植株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后续实验的模板。
2. PCR扩增设计特异性引物,针对Bt基因及其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验证Bt基因是否成功插入水稻基因组。
3. 序列分析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与预期序列进行比对,确认插入位点和序列的正确性。
三、定量检测方法建立1.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以Bt基因为目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qPCR检测体系。
通过标准曲线法对Bt基因在水稻基因组中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
2. qPCR实验步骤(1)制备cDNA:以提取的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cDNA。
(2)配制qPCR反应体系:包括cDNA模板、引物、探针、dNTPs、Taq酶等。
(3)设置qPCR反应程序:包括预变性、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
(4)数据分析:采用软件分析Ct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B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四、方法优化与验证1. 优化实验条件:对qPCR反应体系中的引物浓度、探针浓度、退火温度等进行优化,确保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 重复性实验:进行多次独立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重复性。
3. 线性范围验证:通过制备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验证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Bt汕优63外源插入结构的验证和定量检测方法,为后续转基因水稻的监管、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保Bt汕优63中外源基因的稳定性和表达量,为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和安全提供保障。
六、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 DNA提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械和容器无菌,避免DNA污染。
抗虫转BT基因水稻大田农艺性状及其对氮、钾肥响应研究
![抗虫转BT基因水稻大田农艺性状及其对氮、钾肥响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b4d8617af45b307e8719759.png)
抗虫转BT基因水稻大田农艺性状及其对氮、钾肥响应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抗虫转Bt基因作物得到广泛研究,原因在于Bt基因的导入可以有效地防治靶标害虫,有利于作物产量潜力的实现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农学家对转Bt基因棉花和玉米的研究表明Bt基因的导入会改变作物的一些农艺(株高、分蘖等)和生理性状(氮、钾及光合代谢)。
此外,对转Bt基因棉花的大量研究表明,Bt基因在植株内的表达存在器官间、时空的差异性,并且受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影响,而且这会影响植株对靶标害虫的抗性。
到目前为止,对转Bt基因水稻农艺性状的研究较少,有研究表明Bt基因的导入会降低水稻的产量和结实率。
本研究以转两种Bt基因crylC*和cry2.A*的明恢63及其非转基因对照明恢63(MH63),和它们与珍汕97A杂交而得的Bt-汕优63和对照汕优63(SY63)为材料。
我们通过独立的大田试验比较了在完全控制靶标害虫的条件下,转Bt基因水稻与对照产量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并研究了它们对不同播期、氮肥、钾肥处理的响应。
我们还在靶标害虫自然发生的情况下,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对氮肥施用量的响应,及转Bt基因水稻对靶标害虫抗性受氮肥处理的影响。
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MH63(1C*)的产量显著地低于MH63(2A*)和亲本MH63,而MH63(2A*)和对照MH6的产量没有显著差异。
MH63(1C*)产量下降的原因是结实率的降低。
SY63(1C*.SY63(2A*)和SY63间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均没有显著的差异。
本研究表明不同转基因材料与亲本在无虫害条件下的产量差异不同,因此Bt基因的导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可一概而论。
(2)播期试验中,播期处理和品种间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不存在互作效应,即表明Bt-MH63与亲本明恢63对不同播期处理的响应是一致的,Bt基因的导入并未改变明恢63的最适播期。
播期试验设置了三个播期,即5月15日、5月25日和6月4日。
PCR方法在抗虫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漂移风险研究中的应用
![PCR方法在抗虫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漂移风险研究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264fb1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b.png)
PCR方法在抗虫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漂移风险研究中的应用张富丽;牛蓓;常丽娟;宋君;王东;尹全;刘文娟【摘要】本试验以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为研究对象,将几种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种植在其周围,采用PCR检测方法对不同距离收集的F1代水稻种子进行转基因杂种鉴定,统计并分析外源基因漂移的频率,评估无标记基因抗虫水稻基因漂移风险.结果显示,外源bt基因向P13381和春江063水稻平均漂移频率皆为零.而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非转基因水稻合系22-2、天香、明恢63、P1157几个品种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转基因漂移,平均漂移频率最高为0.88%,并且漂移频率随着距离加大而逐渐降低,在7m以外的所有采样点平均转基因漂移频率为零.采用合理田间布局、物理隔离、保持合适距离,以及科学安排农时、错开花期等方式,可有效减小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漂移风险.本试验表明,采用PCR法可以准确地进行转基因杂种的鉴定,但缺点是工作量很大,耗时较长,需进一步寻求更简便高效的方法用于检测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漂移频率.【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29)010【总页数】6页(P2269-2274)【关键词】转基因水稻;抗虫性;基因漂移;环境安全;PCR方法【作者】张富丽;牛蓓;常丽娟;宋君;王东;尹全;刘文娟【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四川成都610066;成都大学医学院,四川成都61010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四川成都6100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2014年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已达到18.15亿公顷,相比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之初增加了100倍[1]。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转基因作物的不断培育,为全球粮食安全保障带来了新的契机的同时,转基因作物潜在的生物安全问题也成为各界的关注焦点之一[2-3]。
环介导等温基因扩增技术及其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环介导等温基因扩增技术及其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32e7e62011ca300a6c39023.png)
综
述
环介导等温基 因扩增技术及其在病毒检测 中的应用
周广 青 , 惠芸 , 军 军 常 邵
中 国农 业科 学 院 兰 州 兽 医研 究 所 , 畜 疫病 病 原 生 物 学 国 家重 点 实验 室 , 业部 畜 禽 病毒 学 重 点 开 放 实验 室 , 家 口蹄 疫 家 农 国 参 考 实验 室 , 肃 兰 州 7 0 4 甘 30 6
维普资讯 htΒιβλιοθήκη p://2 0 9 生
L ,I EI ERS I B OT r N I ECHNOL OGY V0 .9 No2 Ma . 0 8 1 . r 1 .2 0
物
技
术
通
讯
文章 编 号 :09 0 0 ( 0 )2 0 9 - 3 10 - 0 22 80 - 2 0 0 0
[ e r s l p m da d i tema a l ct n i sdt t n K ywod 】 o - e ie s hr l mpi a o;v u e ci t o i f i r e o
20 0 0年 , oo N mi等 建 立 了 一 种 新 颖 的核 酸 扩 增 方 法— — 环 t 介 导 等 温 扩 增 ( o— da d i te a a pict n I MP , 1 p meit s hr l m l ai ,A ) o e o m i f o J
pie l s DNA wi i h s e i ct ,e i in y n a i i n e s t e a o dto s i f t h g p cf i h i y f ce c ,a d r p dt u d r io h r l c n i n ,ma e a v u b e to o h a i y m i y b a a l o l f r t e r p d l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植物寄生线虫检测中的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植物寄生线虫检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0392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8.png)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植物寄生线虫检测中的应用王一椒(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201602)摘要植物寄生线虫是世界各地农林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生物胁迫,在早期快速、准确地鉴定出植物寄生线虫种类是减少其危害的重要前提。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因在实际操作中具有简易、快速和灵敏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植物病原体的检测和诊断。
本文主要就LAMP技术在伞滑刃线虫、根结线虫、孢囊线虫、短体线虫、滑刃线虫、粒线虫等重要植物寄生线虫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针对不同的植物寄生线虫开发和选用最佳的LAMP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植物寄生线虫;检测中图分类号S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1-0105-05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1.02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pplication of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in Detecting PlantParasitic NematodeWANG Yijiao(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Shanghai201602)Abstract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 is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stres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production around the world.Rapid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 species in the early stages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to reduce their harm.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many plant pathogens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ness,quickness and acuteness in operation.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MP in important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such as Bursaphelenchus,Meloidogyne,Heterodera,Pratylenchus,Aphelenchoides and Anguina,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and selecting the optimal LAMP detection method for different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Keywords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technology;plant parasitic nematode;detection植物寄生线虫是指能寄生于植物的根系、幼芽、茎、叶、花、种子等组织,使植物发育不良,并且在感染寄主的同时会传播其他植物病原,造成植物出现疾病症状的一类线虫。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 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制定指南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 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制定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37b70c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c.png)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制定指南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介绍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并制定相关操作指南。
转基因植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以实现对植物性状和品质的调控。
然而,随着转基因植物产品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对其合规性和安全性的检测也愈发重要。
目前,PCR技术是最常用于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的方法之一,但存在耗时长、复杂度高等问题。
相比之下,环介导等温扩增作为一种新兴的核酸扩增方法,在特异性、快速性、简便性以及成本效益上具有明显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介导等温扩增原理并制定相应操作指南,以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实验操作参考。
1.2 转基因植物简介转基因植物是通过人为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植物基因组中而产生的植物。
这些外源基因通过转化技术嵌入到植物细胞中,被遗传到下一代,并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被表达出来。
转基因植物技术在农业、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提高抗病虫害能力、改善产量和品质等。
然而,鉴别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政府和国际组织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严格管理与监控,以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权益。
因此,在有关立法和标签法规的约束下,开发可靠快速的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3 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简介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作为一种新兴的核酸扩增方法,由于其高度特异性、高效率、简单操作以及成本效益受到了广泛关注。
该方法利用DNA引物和Bst DNA聚合酶在等温条件下完成扩增反应,无需复杂设备与复杂试剂制备流程,大大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难度。
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通过特异性引物对目标序列进行扩增,将其从复杂样本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来。
该方法具有传统PCR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如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反应速度和便捷实施等。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b05b0e561252d380eb6ebb.png)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在20世纪90年代核酸扩增技术研究及应用基础上,逐渐提出并广泛应用的一种新的技术方式,它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根据靶基因6个不同区域进行4种特异引物设计,并通过恒温环境以链置换DNA 聚合酶为反应条件,实现核酸扩增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该技术不需要进行长时间温度循环以及紫外观察、模板热变性等较为繁琐的反应过程,具有简单、快捷以及特异性突出等技术特点,在生命科学研究以及相关领域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1]。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原理分析LAMP 在进行DNA 扩增过程中,主要通过进行4种不同特异性引物设计,实现靶基因的6个特定区域识别,同时在恒温条件下完成扩增反应[2]。
值得注意的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进行DNA 扩增过程中能够将基因扩增与产物检测同步实现,并且扩增反应的效率较高,一般15~60min 左右就能够实现109~1010倍基因扩增,并且该技术的特异性比较突出,对于靶基因序列的检测,能够只利用有无扩增产物进行判断与识别,具有较为突出的技术特征与优势。
引物的设计: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扩增反应应用中,其引物设计主要是结合靶基因3’端F1c、F2c、F3c 区以及5'端B1、B2、B3区共6个不同区域进行4种特异性引物设计,即FIP、F3、BIP、B3共4种特异性引物[3]。
其中,FIP 属于上游内部引物,主要构成于F2区,该区域和靶基因的3'端F2c 区一级5’端F1c 区分别呈互补与相同关系;而F3引物则为上游外部引物,主要构成于F3区域,该区域和靶基因中的F3c 区域呈互补关系;同时,BIP 引物为下游内部引物,B3引物为下游外部引物,它们分别构成于靶基因的B2、B3区域,与靶基因的B2c、B1c、B3c 区域呈互补或序列相同关系。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中的靶基因区域与引物设计关系图,见图1。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进行DNA 扩增反应,主要是根据DNA 在恒温(约65℃)环境下的动态平衡状态,其包括启动和循环两个阶段:靶基因F1c 和F1互补,靶基因F2和F2c、F3c 和F3、B3c 和B3、B2c 和B2、B1c 和B1互补。
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技术及其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技术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c4377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e.png)
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技术及其应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简介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扩增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ampC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ampC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0c6cb6827d3240c8447efc4.png)
关 键词
环介 导等 温扩增 : 大肠埃 希菌 ; A m p C酶 ; 耐 药基 因
Es t a b l i s h a me t h o d o f l o o p - m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a l a mp l i i f c a t i o n f o r d e t e c t i n g t h e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a mp C o f Es c h e nc h  ̄ c o l i a n d i t s p r i ma r y a p p l i c a t i o n Z HANG Z h i — y u a n ,L ONG Be i — g u o,P ENG L i a n g,F A N Ho n g -
价值 。 方法: 设 计 3对 特 异 性 L A M P 引物 , 建立 2 5 L的 L A MP检 测 体 系并 进 行 优 化 , 确定 最佳反应 时间 ; 与
P C R进 行 比较检 测其特异 性和灵敏度 : 对 5 4株 临床分 离的大肠埃希 菌分别进行 L A MP检 测和 药敏 试验 . 评 价检测 耐药基 因的I 临床 应 用价值 。结果 : 成功建 立 了检测 大肠 埃希茵耐 药基 因 a mp C的 L A MP方法 , 在6 5 ℃
保温 l h可 实 现 对 a mp C 基 因的 快 速 检 测 . 其特异性 与 P C R一致 , 灵敏 度 高 出 P C R约 1 0倍 , 耐 药 基 因 的 检
测与 药敏 试验 有统计 学差异 ( P=0 . 0 0 0 ) 。结论 : L A MP检 测技 术 可望发展 为快速 、 准确检 测 细菌耐药基 因的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江苏省水稻苗期与成株期的恶苗病病菌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江苏省水稻苗期与成株期的恶苗病病菌](https://img.taocdn.com/s3/m/938be6d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4.png)
王晓莉,李 哲,杨红福,等.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江苏省水稻苗期与成株期的恶苗病病菌[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0):110-113.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20.019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江苏省水稻苗期与成株期的恶苗病病菌王晓莉1,李 哲1,杨红福2,庄义庆2(1.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江苏南京210095;2.江苏省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江苏镇江212400) 摘要:为了解2018年江苏省田间水稻苗期和成株期的恶苗病病菌组成,应用可特异性识别藤仓镰孢、层出镰孢、拟轮枝镰孢和Fusariumandiyazi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疑似水稻恶苗病样本47份。
结果表明,苗期与成株期检测到的恶苗病病菌组成不同,29份苗期样本中检测到藤仓镰孢、层出镰孢2种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9 66%、27.59%;18份成株期样本中4种恶苗病菌均有检出,藤仓镰孢、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和F.andiyazi的检出率分别为88.89%、50.00%、27.78%、16.67%。
结果表明,藤仓镰孢是江苏省水稻苗期与成株期恶苗病病原菌的优势种。
关键词:水稻恶苗病;苗期;成株期;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11.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20-0110-04收稿日期:2019-12-09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编号:2012AA101501);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7)3023]。
作者简介:王晓莉(1982—),女,河南南阳人,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卵菌与真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E-mail:wangxl@njau.edu.cn。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重要的病害之一,对世界各地的水稻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可造成水稻减产50%[1]。
水稻恶苗病对我国水稻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危害,江苏省水稻种植区在不同年份均发生过恶苗病大流行[2]。
抗虫转基因水稻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抗虫转基因水稻检测技术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666fb0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e.png)
抗虫转基因水稻检测技术研究综述抗虫转基因水稻是通过将具有抗虫基因转移到水稻中,使其表达抗虫蛋白,从而达到抗虫的目的。
因其具有很强的抗虫能力和良好的品质特性,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检测技术难题。
本文综述了目前抗虫转基因水稻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抗虫转基因水稻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检测、蛋白检测和代谢产物检测。
基因检测是通过检测转基因水稻中的特定抗虫基因,确认其是否存在。
目前,常用的基因检测方法有PCR、South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
PCR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定引物扩增转基因水稻中的抗虫基因序列。
Southern blot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基因检测方法,它通过DNA迁移和探针杂交来检测目标基因序列。
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够精确测量转基因水稻中的目标基因拷贝数目,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
蛋白检测是通过检测转基因水稻中表达的抗虫蛋白,确定其存在和含量。
常用的蛋白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和质谱分析等。
ELISA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它通过将抗虫蛋白与特异性抗体结合来检测其存在和含量。
免疫印迹是一种用于检测目标蛋白的免疫检测方法,它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后形成蛋白-抗体复合物,通过蛋白胶体颗粒或酶底物的显色反应来检测目标蛋白的存在。
质谱分析是一种高灵敏度的蛋白检测方法,它通过检测蛋白分子的质荷比(m/z)来确定其存在和含量。
代谢产物检测是通过检测转基因水稻中的代谢产物,确定其与非转基因水稻的差异,从而间接确认其是否为转基因水稻。
代谢产物检测的常用方法有核磁共振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等。
核磁共振谱能够通过检测样品中的代谢物谱图,确定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在代谢产物上的差异。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方法,能够检测水稻中的化合物,从而确定其是否为转基因水稻。
抗虫转基因水稻检测技术是转基因水稻研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基因检测、蛋白检测和代谢产物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能够准确、快速地鉴定转基因水稻的存在和含量,为保障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提供了重要支持。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原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原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74ea74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a.png)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原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蒋涛;曾光远;唐顺明;沈兴家【期刊名称】《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1)001【摘要】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型的能在恒定温度条件下实现核酸序列快速扩增的技术。
由于该技术具有快速、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诊断方面。
文中介绍了LAMP 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分子检测方法,以及该技术在农业分子诊断与基因检测方面的应用。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is a new technique for rapid amplification of nucleic acid sequences under a constant temperature.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technique,such as rapdity,conven-ience,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olecular diagnosis.We introduce its principle, research advances,test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gene detection in agriculture.【总页数】7页(P107-113)【作者】蒋涛;曾光远;唐顺明;沈兴家【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江苏省蚕桑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镇江 212018;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农业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镇江 212018;杭州蚕种场,杭州 310021;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江苏省蚕桑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镇江 212018;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农业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镇江 212018;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江苏省蚕桑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镇江 212018;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农业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镇江 212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61.44;O327【相关文献】1.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原理及其在检测诊断病原微生物中的应用 [J], 焦文强;殷相平;柳纪省2.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转基因作物成分检测中的应用 [J], 梁晋刚;杜再慧;黄春蒙;张飞燕;许文涛;张秀杰3.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J], 顾锦;郭会;周围;吴玉敏;毛易捷;孙靖;马锦洪;王玉月;史伟峰4.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微流控芯片在宠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展望 [J], 杨德全;郁达义;鞠厚斌;李鑫;沈海潇;葛菲菲;王建;赵洪进5.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刘昌亚;任晓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农业病害检测中的应用综述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农业病害检测中的应用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cc8098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b.png)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农业病害检测中的应用综述王一波;孙泓希;史普想;孙继军;韩宁;任亮;张丽丽;王海新【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24(52)7【摘要】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其原理是当温度为60~65℃时,DNA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NA双链打开,此时依赖Bst DNA聚合酶的链置换活性,使DNA可以在60~65℃的恒温下进行合成。
其扩增引物是基于靶基因的6个特异性区域设计的,扩增阶段需要引物与样品DNA完全结合,才可以进行扩增,所以LAMP技术具有高特异性与高灵敏性。
其反应温度恒定,不需要额外的控温设备,理想条件下仅需保温杯,即可进行DNA扩增。
在田间检测时,只需提取样品总DNA,即可于田间进行病害检测,缩短了检测流程及时间,使病害检测更高效更便捷。
在反应前或反应后加入特定染色剂,即可通过染色剂的变色情况进行反应结果的判定,使反应结果可视化。
目前该技术已凭借其特异性高、灵敏性高、所用仪器简单(恒温水浴锅或保温杯即可)、检测效率高和检测结果可视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病原微生物检测、食品微生物检测、环境微生物检测、植物或微生物基因鉴定等领域。
在农业病害的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快速检测和诊断领域,已有很多研究针对各种病害建立了相应的LAMP检测技术。
本文简要综述了LAMP技术原理、反应结果判定、优缺点和该技术目前在农业常见病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对LAMP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进一步的展望。
【总页数】8页(P17-24)【作者】王一波;孙泓希;史普想;孙继军;韩宁;任亮;张丽丽;王海新【作者单位】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1.9;S432.4【相关文献】1.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甘蔗转基因及病害检测中的应用2.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在水生动物病害检测中的应用3.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水产病害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4.环介导等温基因扩增技术在林木病害检测中的应用展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
![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9a9131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c.png)
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
张丽萍;查仁明;李尚伟
【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18)006
【摘要】介绍了Bt基因及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作用机理,综述了转Bt基因水稻的研究概况,分析了转Bt水稻的生物安全性,并展望了Bt水稻的发展趋势,以期为Bt 水稻的安全性评价及大规模商业化种植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张丽萍;查仁明;李尚伟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
【相关文献】
1.转Bt基因抗虫水稻对稻田生物群落的影响 [J], 陈晓娟;何树林;程开禄;任光俊
2.抗虫转Bt基因水稻外源转基因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王永;兰青阔;赵新;朱珠;程奕
3.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与生态安全评价 [J], 刘雨芳
4.转Bt基因抗虫杂交水稻亲本8个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J], 王鑫; 朱昌兰; 贺浩华; 彭小松; 欧阳林娟; 王春雷; 孙玥; 周大虎; 彭东华; 傅军如; 贺晓鹏; 陈小
荣
5.5个转Bt基因抗虫水稻恢复系的品质配合力分析 [J], 陈种凯;傅军如;陈小荣;朱昌兰;贺浩华;彭小松;宋丽艳;王鑫;孙玥;李双;王春雷;周大虎;欧阳林娟;贺晓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y Ac g n sa l e y a s t ffu p cal r r h t e o n z i it c e u n e ft e t r e . h mpiiai n c n r l e e wa mp i d b e rs e il p i s t a c g ie sx d si t q e c so h a g t T e a l c t a i f o o y me r n s f o
( a iu h r g n i)e e T ed t t n asyi bsdo h op— e ie ste a a pict n (A ) eci . h B cl stui i s gn . h e ci s s ae n tel l ne s e o a o m da di h r l m l ai t o m i f o L MP rat n T e o
摘
要: 以转 基 因 B 水 稻 品种 科丰 6号为 主要研 究对象 , 用环介 导 等温扩 增技 术 (o p M dae ohr a A pict n t 利 L o — e i dI tem l m l ai , t s i f o
L MP , A )针对 cyAc晶体 蛋 白毒素基 因的 6个 区域设计 4条 特异性引物 , 用一 种链 置换 D A聚合酶Ws D A plm rs) rl 利 N t N oy eae 在 6 5℃保温 3 n 通 过荧 光显色完成对转基 因检测 工作。 0mi, 结果显示 , L MP方法能够特异性 检测 cy A 基 因 , 该 A rl c 其最低定性检
WAN o g L N Qn - u , HA i Z U Z u C E G Y G Y n , A ig k o Z O X n, H h , H N i
( e t lLbo ini cdmyo giutr cecs Taj 0 3 1 C ia C nr a f aj A a e f r l a S i e , i i 3 0 8 , hn ) a T n A c ul n nn
d mo s a e h tt e L e n t t d t a h AMP b s d a s y w s a s n i v n eib e me n o e d t ci n o a s e i i s c - e itn i e w t r - a e s a a e s ie a d r l l a sf rt e e t f ̄ n g n c n e t r ss t c i t a h o a r h
天 津农业科 学 Taj giutrl cecs i i A r l a Sine nn c u
・植 物 生 理 与 生 物 技 术
抗 虫转 B 基 因水稻外源转基 因成分环 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 t 法 的建 立 及应 用
王 永, 兰青 阔, 新 , 珠 , 奕 赵 朱 程
( 天津 市农 业科 学 院 中心实 验室 t o d v lp a l o - d ae s t e a mp i c t n meh d f rr p d d tc in o a s e i n e t r s tn i e w t t s r c :T e eo o p me i td ioh r la l a i t o o a i ee t ft n g n c i s c - e i a t c i B m i f o o r s r h
测 限是传 统 P R方法 的 l 。本 研究建立的针对转基 因水稻 cy A 基 因的 L MP检测方法具有高度 的特异性及稳定性 , C O倍 rl c A 结 果可靠 , 非常适合转基 因抗虫 水稻的快速检测 。 关键 词 : 虫转 B 基 因水稻 ; 抗 t 环介 导等 温扩增 技术 ; 检测
中 图 分 类 号 :5 1 S 1 文献 标识 码 : A D I 码 :03 6 /.s . 0 — 5 02 1 .10 2 O 编 1 . 9j s 1 6 6 0 . 20 . 9 in 0 0 0
De eo m e t a d Ap l a i n o o M e i t d I o h r a v l p n n p i to f Lo p- c d a e s t e m l Am p i c to o t c i n o a s e i l a i n f r De e to f Tr n g n c i f I s c - e it n c t tG e e n e t r ssa tRi e wi B n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