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 《青蛙与蜻蜓》教案_2
《青蛙与蜻蜓》教学设计
![《青蛙与蜻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bb6c11fab069dc512201c5.png)
《青蛙与蜻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青蛙与蜻蜓》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一)”中的第二篇课文。
本课是一首语言浅显生动的儿歌,写了为稻田除害虫的“小英雄”——青蛙和蜻蜓。
本册教材开始渗透形声字声旁表音的规律,本课所处的第三单元就是一个借助声旁集中识字的单元。
从第二册教材初步渗透有关声旁的知识,本单元将对这方面知识作一个系统提升。
本课以“青”这个声旁来识字,做到触类旁通,以一带串成批识字,同时认识到声旁表音的局限性,学习利用声旁猜字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识字;其次结合本课内容,通过指导朗读背诵,体会两个“小英雄”各自的性格特点。
学情分析1、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求知欲望强,善于模仿,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以形象思维为主,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2、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生字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但是学习汉字的效率还是不高,不系统,识字量参差不齐,部分孩子存在一定的“认读障碍”。
问题对策本教学案例探究点:如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主要策略是: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发挥学生主动识字的自主性,在文本语境、汉文化语境、生活语境这“三语境”中进行识字,充分利用形声字表音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指导学生科学系统识字,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实践,从而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小英雄”各自的性格特点;2、准确认读“蜻、蜓、呱、吱”4个生字,会写“静、晴”两个字;3、理解汉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学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尝试编“青”字歌。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汉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学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
难点:体会“小英雄”各自的性格特点,理解汉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尝试编“青”字歌。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搜集青蛙与蜻蜓的捕食方式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1、猜谜激趣师: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请你们一起读题,看谁的反应最快!(课件出示谜语:身穿绿衣裳,田里把歌唱。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32《青蛙与蜻蜓》教学设计.doc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32《青蛙与蜻蜓》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b4c7ade30912a21615792985.png)
课题:《青蛙与蜻蜓》年级:二年级主备人:王爱萍课时:一课时审核:张志华【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5个会写的字,4个会读的生字及生词,背诵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小青蛙与小蜻蜓的区别所在及各自的性格特点。
3、体会汉字声旁表声的特点,练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5个会写的字,4个会读的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小青蛙与小蜻蜓的区别所在及各自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课件出示)(1)、身穿绿衣裳,FH里把歌唱。
舌头一伸出,害虫无处逃。
(打一种动物)(青蛙)(2)、像架小飞机,飞在半空中。
翩翩起舞时,不忘捉害虫。
(打一种动物)(蜻蜓)二、学&猜完后,教师揭示课题:《青蛙与蜻蜓》(打一种动物)(青蛙)三、学习课文:(一)师:青蛙与蜻蜓,它们都是自然界的益虫,今天我们一学习《青蛙与蜻蜓》这首诗歌。
下面我们先听朗读录音:(播放朗读录音)师:同学们通过听刚才的朗读,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1)、小青蛙长得什么样子?(小青蛙,大眼睛)2)为什么说它是稻田小英雄?(为庄稼除害虫)3)小蜻蜓做了哪些好事?(猜猜也知道一定是捉害虫,保护庄稼一类的事)教师小结:青蛙与蜻蜓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他们。
(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青蛙与蜻蜓》(三)、认读生字词,积累词语1、开火车认读下列词语:蜻蜓呱呱吱声除法害虫晴朗湖面静静2、生字开花:(体会汉字声旁表声的特点,练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
)会认的字:蜻蜓---都是虫字旁都与昆虫、爬行动物有关例:虾、蚂、蚁、蛇、虹呱吱-一都是口字旁拟声词。
例:叮、叭、毗吓、吐、叨、唠是非分清,口旁加青, 雨过天晴。
目旁加青, 瞪大眼睛,米旁加青, 办事精明。
虫字加青, 莫捉蜻蜓。
言旁加青, 求人说请。
竖心加青, 待人热情。
争字加青, 遇事冷静。
4、读一读,认一认:分清天晴眼睛精明蜻蜓请客热情冷静3、结合“青字歌",进一步巩固生字。
《青蛙与蜻蜓》语文教案及反思
![《青蛙与蜻蜓》语文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2cb7c2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d.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青蛙与蜻蜓》。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和蜻蜓的特点和习性。
2. 过程与方法:(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从自然环境中发现事物的联系和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和蜻蜓的特点和习性。
三、教学难点:1. 学会从自然环境中发现事物的联系和规律。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青蛙和蜻蜓的图片或实物。
3. 相关自然环境的知识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青蛙和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简要介绍青蛙和蜻蜓的特点和习性。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青蛙和蜻蜓的哪些故事?(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青蛙和蜻蜓有什么特点和习性?3. 理解课文(2)讨论:课文中的青蛙和蜻蜓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4.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青蛙和蜻蜓的踪迹。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自然环境中的事物联系和规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爱护青蛙和蜻蜓?6. 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
(2)写一篇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短文。
7. 板书设计青蛙与蜻蜓特点、习性保护生态环境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观察、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评价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爱护青蛙和蜻蜓的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团队合作。
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4.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合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北师大版电子版教案《青蛙与蜻蜓》
![北师大版电子版教案《青蛙与蜻蜓》](https://img.taocdn.com/s3/m/b21ad54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c.png)
《青蛙与蜻蜓》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蛙与蜻蜓的基本特点和生活习性。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引入青蛙与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讲述青蛙与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1.3 教学活动:展示青蛙与蜻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青蛙与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章:青蛙的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培养学生对青蛙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青蛙的外部形态特点,如身体结构、皮肤特征等。
讲述青蛙的生活习性,如饮食习惯、活动规律等。
讲解青蛙的繁殖方式,如产卵、蝌蚪发育等。
2.3 教学活动:展示青蛙的图片和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部形态。
通过视频或故事,介绍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青蛙的保护想法。
第三章:蜻蜓的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和飞行特点。
培养学生对蜻蜓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蜻蜓的外部形态特点,如身体结构、翅膀特征等。
讲述蜻蜓的生活习性,如捕食方式、活动规律等。
讲解蜻蜓的飞行特点,如飞行速度、飞行技巧等。
3.3 教学活动:展示蜻蜓的图片和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部形态。
通过视频或故事,介绍蜻蜓的生活习性和飞行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蜻蜓的观察和保护想法。
第四章:青蛙与蜻蜓的生态环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蛙与蜻蜓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意义。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和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讲述青蛙与蜻蜓的生态环境,如栖息地、食物链等。
讲解青蛙与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控制害虫、维持生态平衡等。
介绍青蛙与蜻蜓的保护现状和保护措施。
4.3 教学活动:展示青蛙与蜻蜓的生态环境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通过视频或故事,介绍青蛙与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态环境保护和青蛙与蜻蜓的保护想法。
北师大版电子版教案《青蛙与蜻蜓》
![北师大版电子版教案《青蛙与蜻蜓》](https://img.taocdn.com/s3/m/2aec672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a.png)
北师大版电子版教案《青蛙与蜻蜓》第一章:青蛙与蜻蜓的生态习性1.1 教学目标:了解青蛙与蜻蜓的生态环境和分布特点。
掌握青蛙与蜻蜓的生态习性和生活方式。
理解青蛙与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青蛙与蜻蜓的生态环境和分布特点。
青蛙与蜻蜓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青蛙与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设计:图片展示青蛙与蜻蜓的生态环境和形态特征。
观察视频或实地观察青蛙与蜻蜓的行为习性。
分组讨论青蛙与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章:青蛙与蜻蜓的生命周期2.1 教学目标:了解青蛙与蜻蜓的生命周期和发育过程。
掌握青蛙与蜻蜓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特点。
理解青蛙与蜻蜓生命周期中的生态适应。
2.2 教学内容:青蛙与蜻蜓的生命周期和发育过程。
青蛙与蜻蜓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青蛙与蜻蜓生命周期中的生态适应。
2.3 教学活动设计:图片展示青蛙与蜻蜓的生命周期和发育过程。
观察视频或实物展示青蛙与蜻蜓的繁殖行为。
分组讨论青蛙与蜻蜓生命周期中的生态适应。
第三章:青蛙与蜻蜓的分类和形态特征3.1 教学目标:了解青蛙与蜻蜓的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
掌握青蛙与蜻蜓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特点。
理解青蛙与蜻蜓的分类和形态特征在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青蛙与蜻蜓的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
青蛙与蜻蜓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特点。
青蛙与蜻蜓的分类和形态特征在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3.3 教学活动设计:图片展示青蛙与蜻蜓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特点。
观察实物或模型展示青蛙与蜻蜓的形态特征。
分组讨论青蛙与蜻蜓分类和形态特征在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章:青蛙与蜻蜓的生态保护和保护方法4.1 教学目标:了解青蛙与蜻蜓的生态保护和保护现状。
掌握青蛙与蜻蜓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理解青蛙与蜻蜓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青蛙与蜻蜓的生态保护和保护现状。
青蛙与蜻蜓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青蛙与蜻蜓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4.3 教学活动设计:图片展示青蛙与蜻蜓的保护现状和问题。
北师大版电子版教案《青蛙与蜻蜓》
![北师大版电子版教案《青蛙与蜻蜓》](https://img.taocdn.com/s3/m/72108a4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6.png)
北师大版电子版教案《青蛙与蜻蜓》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蛙与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引入青蛙与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
简要介绍青蛙与蜻蜓的生活习性,如青蛙的跳跃和捕食,蜻蜓的飞行和捕食。
1.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青蛙与蜻蜓的外形特点。
教师讲解青蛙与蜻蜓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
第二章:青蛙的生命周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
2.2 教学内容介绍青蛙的生命周期,从受精卵到成体的过程。
解释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蝌蚪和成体阶段。
2.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青蛙的生命周期图片,讲解变态发育过程。
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和讨论青蛙的生命周期。
第三章:蜻蜓的生态习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习性和捕食方式。
3.2 教学内容介绍蜻蜓的生态习性,如生活在水边和喜欢在阳光下活动。
讲解蜻蜓的捕食方式,如何捕捉飞行中的猎物。
3.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蜻蜓的生态习性和捕食方式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提问和讨论蜻蜓的生态习性和捕食方式。
第四章:青蛙与蜻蜓的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蛙与蜻蜓的保护意义和现状。
4.2 教学内容介绍青蛙与蜻蜓的保护意义,如控制害虫和维持生态平衡。
讲解青蛙与蜻蜓的现状,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4.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青蛙与蜻蜓的保护意义和现状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观察图片和资料,提问和讨论青蛙与蜻蜓的保护。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5.2 教学内容教师提供拓展资料和活动建议,如观察其他昆虫和参与环保活动。
5.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拓展资料和活动建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行动计划。
第六章:互动探究——青蛙与蜻蜓的生态环境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蛙与蜻蜓的生态环境。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态环境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分析青蛙与蜻蜓的生活环境,如水域和湿地。
北师大版电子版教案《青蛙与蜻蜓》
![北师大版电子版教案《青蛙与蜻蜓》](https://img.taocdn.com/s3/m/dc4a26b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6.png)
《青蛙与蜻蜓》第一章:青蛙与蜻蜓的生态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青蛙与蜻蜓的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掌握青蛙与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青蛙与蜻蜓的分类和形态特征。
青蛙与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需求。
青蛙与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和观察:通过展示青蛙与蜻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形态特征。
视频播放:播放青蛙与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过程的视频,增强学生对生态特征的理解。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青蛙与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第二章:青蛙的生命周期2.1 教学目标:了解青蛙的生命周期和生殖方式。
掌握青蛙的发育过程和特点。
2.2 教学内容:青蛙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变化。
青蛙的繁殖行为和生态意义。
2.3 教学方法:图解讲解:通过图解讲解青蛙的生命周期和发育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的实验,增强对生命周期的理解。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青蛙的繁殖行为和生态意义,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第三章:蜻蜓的生态特征3.1 教学目标:了解蜻蜓的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掌握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蜻蜓的分类和形态特征。
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需求。
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和观察: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形态特征。
视频播放:播放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过程的视频,增强学生对生态特征的理解。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第四章:青蛙与蜻蜓的保护4.1 教学目标:了解青蛙与蜻蜓的保护现状和威胁因素。
掌握青蛙与蜻蜓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4.2 教学内容:青蛙与蜻蜓的保护现状和威胁因素。
青蛙与蜻蜓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学生参与青蛙与蜻蜓保护的行动和倡议。
4.3 教学方法:报告演示:学生分组进行报告演示,介绍青蛙与蜻蜓的保护现状和威胁因素。
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青蛙与蜻蜓》优秀教案
![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青蛙与蜻蜓》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46d5657fd5360cba1adbf9.png)
语文北二下第三单元青蛙与蜻蜓【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能根据偏旁认字,通过区别记住字形,扩大识字、识词量。
3.通过朗读记住新字新词。
背诵课文。
4.在辨析、识记、朗读中培养学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读、会写 5个生字。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保护益虫的道理。
【教学素材】1.搜集关于青蛙、蜻蜓的资料。
2.字卡【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流程】一、质疑课题,1.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3.指名介绍青蛙与蜻蜓。
(出示课件)二、读文识字1.独立试读儿歌,把不认识的字划下来。
2.查字典独立识字,读通课文。
3.检查读书情况,正音。
4.读通课文。
三、看图学习儿歌1.小青蛙长得什么样子?(出示课件)2.为什么说它是稻田小英雄?(出示课件)3.小蜻蜓长得什么样子?(出示课件)4.它做了哪些好事?(出示课件)5.通过读课文,你想对青蛙与蜻蜓说点什么?6.教师小结:青蛙与蜻蜓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他们。
7.背诵课文。
四、巩固生字1.认读词语。
2.同桌之间说一说,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想怎么记住它?3.现在你还有哪些字觉得难记,说出来,看看大家能不能帮助你?4.全班交流。
利用熟字加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出示课件)清蜻晴请静睛5.检查识记情况。
采用互查.开火车等形式进行。
6.选用常用字进行组词的练习。
五、指导书写1.学生观察,尝试练习。
2.质疑。
3.教师有重点地示范书写:晴、湖、静。
(出示课件)4.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青蛙与蜻蜓青清蜻晴请静睛【教学反思】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生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自主独立识字。
如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呢?第一,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青蛙与蜻蜓》教案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青蛙与蜻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e2c0e16c175f0e7dd1375a.png)
青蛙与蜻蜓教课目的:1、认读本课生字“蜻、蜓、呱、吱〞,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生字“除、害、晴、湖、静〞。
2、利用熟字,辨析比较,识记生字,领会汉字声旁表声、形旁表义的特色。
3、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会两个“小英豪〞各自的性格特色。
4、认识益虫对人类的奉献,培育保护益虫的意识。
教课要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
学会依据汉字的偏旁来辨析形近字。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教课难点学习依据形声字的声旁猜字的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课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一、猜谜、激趣揭题1、同学们喜爱猜谜吗?我们来猜一个,认真听:①绿衣小英豪,说话呱呱呱。
冬季它歇息,夏季捉害虫。
学生猜谜,说出谜底。
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板书“青蛙〞,学生书空。
它的名字里面有个表示颜色的字〔青〕,生齐读一遍。
②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捉害虫。
不吃粮食不吃菜,人们夸它小英豪。
学生说出谜底,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板书“蜻蜓〞,齐读一遍。
今日学的儿歌有两种动物,是——〔指引学生说出〕,对,是青蛙与蜻蜓。
2、今日我们就一同走近——青蛙与蜻蜓。
补齐板书,齐读课题。
二、字文联合,随文识字〔一〕初读课文,相机正音。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平常喜爱的识字方法去认识。
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自主识字。
3、男女生合作分节读。
4、正音并指导正确朗诵句子。
(二)字文联合,相辅相成。
1、学习“呱、除〞字和第一节。
(1〕借助音效,形象感知青蛙的喊声。
(2〕指引学生依据左耳旁认识“除〞的本意并认读。
(3〕展现图片,联合生活实质理解“除害虫〞。
〔4〕指导朗诵,领会青蛙的性格特色。
2、学习“蜻、蜓、吱〞和第二节。
(1〕图与字联合,认识“蜻蜓〞。
(2〕联系生活实质,认识蜻蜓。
(3〕指导朗诵,领会蜻蜓的性格特色。
〔三〕学生带动作表演读、分角色读,背诵。
〔四〕师小结:像青蛙呀,蜻蜓呀这些可爱的小虫子,我们叫他们“益虫〞。
北师大版电子版教案《青蛙与蜻蜓》
![北师大版电子版教案《青蛙与蜻蜓》](https://img.taocdn.com/s3/m/6fead49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f.png)
《青蛙与蜻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青蛙和蜻蜓的特点;(2)学生能够了解青蛙和蜻蜓的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青蛙和蜻蜓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热爱和尊重;(2)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识别青蛙和蜻蜓的特点;(2)学生了解青蛙和蜻蜓的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青蛙和蜻蜓生态习性的理解;(2)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青蛙和蜻蜓的相关资料;(2)准备教学课件和实物模型。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青蛙和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生物;(2)学生分享自己对青蛙和蜻蜓的了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教师讲解青蛙和蜻蜓的特点、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学生观看课件和实物模型,加深对青蛙和蜻蜓的认识;(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青蛙和蜻蜓的生态习性;(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校园内的青蛙和蜻蜓,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
3.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一幅关于青蛙和蜻蜓的画作,展示自己对这两种生物的认识;六、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2)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查看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互评:(1)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作品,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2)学生针对同伴的短文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提高环保意识。
七、教学拓展1. 课堂拓展:(1)邀请生物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青蛙和蜻蜓的了解;(2)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近距离观察青蛙和蜻蜓的生活环境。
青蛙与蜻蜓北师大版二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青蛙与蜻蜓北师大版二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b7db2e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8.png)
1.本节课结束前,我布置一道关于青蛙与蜻蜓的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青蛙与蜻蜓,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2.我向学生说明作业要求,如观察仔细、记录真实等,并鼓励他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在下一节课上,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通过以上教学内容与过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青蛙与蜻蜓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四)总结归纳
1.在总结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如青蛙与蜻蜓的特点、生活习性等。
2.我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青蛙与蜻蜓的特点,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3.最后,我强调青蛙与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青蛙与蜻蜓北师大版二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下语文“青蛙与蜻蜓”一课为依托,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青蛙与蜻蜓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青蛙与蜻蜓的特点、生活环境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互动式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案例通过引入动画、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青蛙与蜻蜓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青蛙与蜻蜓》语文教案及反思
![《青蛙与蜻蜓》语文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a7eda3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1f.png)
《青蛙与蜻蜓》语文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让学生认识青蛙和蜻蜓这两种常见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讨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青蛙与蜻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青蛙和一只蜻蜓之间的故事。
在一个夏天的傍晚,青蛙在池塘边唱歌,蜻蜓飞过来告诉他不要唱了,因为晚上唱歌会影响别的动物休息。
青蛙不听,继续唱歌。
结果,晚上来了两只蚊子,青蛙被蚊子咬得无法唱歌,这时蜻蜓飞过来,帮青蛙赶走了蚊子。
青蛙感激蜻蜓的帮助,从此以后,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青蛙和蜻蜓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友爱的品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青蛙和蜻蜓之间的友谊,以及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青蛙和蜻蜓的世界。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蛙和蜻蜓的图片及生活习性。
(2)运用板书,突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中心思想。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昆虫的课文。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蛙和蜻蜓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课文教学(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3)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寓意。
4.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青蛙和蜻蜓之间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态,保护环境。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青蛙与蜻蜓》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青蛙与蜻蜓》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73b0b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2.png)
3.学生齐读课题,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语调。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如“青蛙”、“蜻蜓”、“荷叶”等,让学生在课本上圈出生字词,并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书写。
5.观察日记:课后,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将观察到的内容写成一篇日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6.课文朗读:每天课后,请同学们朗读《青蛙与蜻蜓》的故事,注意字音和语调,力求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教师将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优秀作业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本教学设计围绕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青蛙与蜻蜓》这一课题,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有所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尤其对富有想象力和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青蛙与蜻蜓》的故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本节课涉及的生字词较多,如“青蛙”、“蜻蜓”、“荷叶”等,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正确认读和书写这些生字词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强调,并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青蛙与蜻蜓北师大版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青蛙与蜻蜓北师大版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bc5ea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2.png)
4.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5.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对生字词进行勾画。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对形近字、易错字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3.教师分段讲解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让学生感受青蛙与蜻蜓的生活习性,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结合课文内容,讲解青蛙与蜻蜓的特点,如青蛙的跳跃、蜻蜓的飞行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青蛙与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
3.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植物,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5.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观察实践:学生观察身边的青蛙与蜻蜓,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完成观察日记,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青蛙与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形成小组观点,并进行汇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课后阅读:推荐与青蛙与蜻蜓相关的书籍或文章,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丰富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意识。
5.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青蛙与蜻蜓的特点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北师大版电子版教案《青蛙与蜻蜓》
![北师大版电子版教案《青蛙与蜻蜓》](https://img.taocdn.com/s3/m/4739af14dd3383c4ba4cd213.png)
4、怀着感激之情齐读全诗。
第三关:背诵我们的儿歌。
三、指导书写生字
四、指导背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六、作业布置
板书
设计
青蛙与蜻蜓
除害虫 做好事
qīng qíng jìng jīngqīng
蜻 晴 静 睛 青
qíng qīng qǐng cāi
情 清 请 猜
随堂检测
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 .
二、维持兴趣,游戏学文
第一关:认识我们的字宝宝。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1)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并注音,还可以组词,说话、说识字方法等。
(2)重点观察“蜻”“睛”、“静”的字型有什么相同之处。(指名回答)
(3)找课文中带有“青”字的字。
灵武市第四小学电子版教案
学科:语文二年级 主备课人:
课题
青蛙与蜻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意见
教学
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利用熟字,辨析比较,认识生字。
4、了解益虫对人类的贡献。
教 学
பைடு நூலகம்重难点
1、正确认识并书写生字词。
2、借助诗歌内容理解字义,归类认记同声旁的汉字
(4)回忆学过的字中带“青”的字。
(5)观察带“青”的字的音,发现问题。
(6)请学生再观察一下本课最难写的字 ── 静。(指导书写)
第二关:了解我们的故事。
1、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对青蛙和蜻蜓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青蛙与蜻蜓_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青蛙与蜻蜓_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fe33a0cf84b9d529ea7ad7.png)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青蛙与蜻蜓_北师大版第三单元课题: 3、丁丁冬冬学识字(一)课时:第3 课时内容青蛙与蜻蜓教学目标知识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情感教育学得方法,激发识字的兴趣重点正确书写生字,归类识记同声旁的汉字难点借助诗歌内容理解字义,归类识记同声旁若无人的汉字方法合作交流课前准备课件生字新词卡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读懂课文,了解益虫1、出示课件青蛙和蜻蜓图师:你对青蛙和蜻蜓又有了哪些新知识。
2、分节读课文,指导读出诗歌的韵味。
3、说说益虫对人类有哪些贡献4、指导读课文,读出对益虫的喜爱之情。
5、练习背诵四、书写生字1、出示田子格中的生字,要求弄清各字的书写位置。
2、教师抓住易错的字进行强调。
3、教师示范五、归类识字1、读练习要求,明确题意2、提问:读音和“青”相同的字有哪些?和“青”接近的字有哪些?认读独立猜谜,指名反馈互相说一说学生自由读读认认指名认读开火车读生字,练习组词左右结构:除、晴、湖、静上下结构:害分节指名读课文全班齐读学生边边看图,边3、拓展:还有哪些字也带“青”?它们的读音和“青”字一样吗?六、总结全文教师总结:像青蛙、蜻蜓这些可爱的益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要感谢它们,保护它们,千万不要伤害它们。
交流指名反馈,读课文互相说说并反馈独立观察,同桌说一说学生认真仿写生思考后回答如(轻、清、蜻)接近的有:清、蜻学生分组交流,反馈结果板书设计:青蛙与蜻蜓除害虫做好事益虫课后反思:第三单元课题: 3、丁丁冬冬学识字(一)课时:第 4课时内容归类识字教学目标知识1、练习运用看声旁猜字的认字,辨析形近字.2、利用声旁认字情感教育激发汉字的兴趣,给字编故事来帮助区别,记忆.重点学习利用声旁认字难点看声旁认字,辨析形近字.方法练习法课前准备课件字典生字卡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1、抽读两组形声字,说说形声字有什么特点。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3.2《青蛙与蜻蜓》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3.2《青蛙与蜻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cab6b758fafab068dc02a8.png)
《青蛙与蜻蜓》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创设情境】猜谜:身穿绿衣裳,田里把歌唱。
舌头一伸出,害虫无处逃。
——青蛙(出示图片)像架小飞机,飞在半空中。
翩翩起舞时,不忘捉害虫。
——蜻蜓(出示图片)(板书课题——青蛙与蜻蜓)【启发思考】青蛙与蜻蜓,在你们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可以为庄稼做些什么呢?【自主或小组探究】1、初读诗歌,掌握诗歌大意;2、小青蛙长得什么样子?为什么说它是稻田小英雄?3、小蜻蜓做了哪些好事?【协作交流】青蛙和蜻蜓都是保护庄稼的益虫,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总结提高】青蛙与蜻蜓都是益虫,是庄稼的好朋友,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教材分析本课写了两个为民除害的“小英雄”青蛙和蜻蜓,每节写一个。
两个“小英雄”为稻田除害虫,它们都值得我们称赞,但是它们的性格是不同的,相比之下,蜻蜓比青蛙更谦虚一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5个会写的字,4个会读的生字及生词,背诵课文。
体会汉字声旁表声的特点,练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小青蛙与小蜻蜓的区别所在及各自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5个会写的字,4个会读的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小青蛙与小蜻蜓的区别所在及各自的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1、教师:PPT、音乐;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预设】猜谜:身穿绿衣裳,田里把歌唱。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下册教案 青蛙与蜻蜓2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下册教案 青蛙与蜻蜓2](https://img.taocdn.com/s3/m/a492e82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1.png)
书
设
计
板书设计: 青蛙与蜻蜓
稻田 捉害虫 湖面
教学设计
课 题青蛙与蜻蜓课时第(2)课 时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汉字声旁表声的特点,练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并书写生字词。
2、借助诗歌内容理解字义,归类识记同声旁的汉字。
教学难点
学习参与讨论的方法
教具及多媒体应用
三、欣赏、想象、歌唱 老师播放旋律欢快的乐曲,用学生熟悉的节奏演唱课文,学生闭眼欣赏,并模仿老师的方法,自编自唱,在乐曲中愉悦身心。
四、畅谈 “我是一只小青蛙”或“我是一只小蜻蜓” 老师引导学生表达,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
当堂
练习
“我是一只小青蛙”或“我是一只小蜻蜓” 老师引导学生表达,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新课
一、指导写字1、用实物投影生字卡片,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做到写字前心中有数。2、注意提示易错的字的写法。3、学生练习、临写,老师巡视检查、指导。4、师生评价、修改。5、同桌相互欣赏对方的字,给对方提出建议。 二、分节朗读课文,感受快乐1、同桌分工朗读课文,并说说你的感受。2、分角色扮演读,选择你最喜欢的角色来读。3、在伴奏的音乐中,学生自由朗读,鼓励学生加上自己的动作来表演。4、小组比赛朗读和表演读。
《青蛙与蜻蜓》语文教案及反思
![《青蛙与蜻蜓》语文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cee22b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5.png)
《青蛙与蜻蜓》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青蛙与蜻蜓》。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青蛙”、“蜻蜓”、“荷叶”等。
(3)学会比较和contrast 青蛙和蜻蜓的特点和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青蛙与蜻蜓》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理解。
3. 青蛙和蜻蜓的特点和习性的比较和contrast。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青蛙与蜻蜓》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理解。
(3)青蛙和蜻蜓的特点和习性的比较和contrast。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如“荷叶”、“捉虫”等。
(2)青蛙和蜻蜓的特点和习性的比较和contrast。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3.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诗歌《青蛙与蜻蜓》的文本,生词和短语的解释。
2. 教学工具: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青蛙和蜻蜓的特点和习性。
3. 教学环境:教室内的座位安排,以便于学生进行朗读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蛙和蜻蜓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青蛙和蜻蜓的了解。
2. 新课内容:朗读诗歌《青蛙与蜻蜓》,让学生跟读并模仿语音语调。
随后,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荷叶”、“捉虫”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青蛙和蜻蜓的特点和习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4. 对比分析:让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青蛙和蜻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青蛙与蜻 (2)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青蛙与蜻 (2)](https://img.taocdn.com/s3/m/0e853976b9d528ea80c779c4.png)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青蛙与蜻蜓》教课设计xx第六十四小学 xx设计理念:本册教材开始浸透相关形声字的声旁表音的规律,故这节课利用“青”声旁识字,做到举一反三,成批识字,同时认识到声旁表音的限制性,学习利用声旁猜字与其余方法联合起来识字,其次联合本课内容,经过指导朗诵背诵,领会课文中“青蛙和蜻蜓”的各自的性格特色。
教课目的1、背诵课文,领会两个“小英豪”各自的性格特色。
2、认字 4 个,写字 5 个。
3、领会汉字声旁表声的特色,练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
教课要点:掌握利用声旁识字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课过程:一、揭题1、小朋友们能介绍一下你们的好朋友是谁吗 ?那庄稼的好朋友是谁你们知道吗?课件出示青蛙和蜻蜓图片2、认识益虫:谁愿意愿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种小动物,它们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板书课题,认读蜻蜓并伸出手和老师书写。
3、小结:认识到它们都是益虫。
导入新课(板书:益虫)二、检查预习状况,归类识字领会形声字的特色(出示词语及拼音)蜻蜓转晴眼睛xx 呱呱叫不吱声除害虫1、借助拼音自由读2、指明读,齐读3、察看加点汉字的异同:(生报告,师作以下板书)青:同样:蜻靠近:睛晴静4、问:还有哪些带“青”的字,读音和“青”同样或靠近?生小组议论后总结:清、情、请、精、靖5、小结:汉字的变化真大,给“青”加上不一样的偏旁就能构成意思完整不一样的形声字,这些带“青”的汉字,大多数读音中都有韵母“ing,”可是其实不是全部的部分都这样。
假如大家掌握禁止,就向词典或家长讨教。
三、读懂课文,认识xx。
1、指名分节读课文,大家听他们读的对不对?2、评论3、齐读全文4、领会情境,指导朗诵。
a.青蛙和蜻蜓分别做了什么?在什么地方?(师联合生回答作相应板书)b.那么它们做完了事情后各自表现又是怎样呢?谁来谈谈青蛙?c.青蛙叫什么?为何叫?它在想什么?(指导朗诵领会到青蛙此时的快乐、骄傲的心情以及宣扬自己功绩的心态)d.对此理解“蜻蜓”的表现,抓住“静静”、“不吱声”要点领会到其其谦逊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青蛙与蜻蜓》教案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青蛙与蜻蜓》教案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青蛙与蜻蜓》教案南阳市第六十四小学张华设计理念:本册教材开始渗透有关形声字的声旁表音的规律,故这节课利用青声旁识字,做到触类旁通,成批识字,同时认识到声旁表音的局限性,学习利用声旁猜字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识字,其次结合本课内容,通过指导朗读背诵,体会课文中青蛙和蜻蜓的各自的性格特点。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体会两个小英雄各自的性格特点。
2、认字 4 个,写字 5 个。
3、体会汉字声旁表声的特点,练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声旁识字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 1、小朋友们能介绍一下你们的好朋友是谁吗?那庄稼的好朋友是谁你们知道吗?课件出示青蛙和蜻蜓图片2、认识益虫:1 / 8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种小动物,它们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板书课题,认读蜻蜓并伸出手和老师书写。
3、小结:认识到它们都是益虫。
导入新课(板书:益虫)二、检查预习情况,归类识字体会形声字的特点(出示词语及拼音)蜻蜓放晴眼睛静静呱呱叫不吱声除害虫1、借助拼音自由读 2、指明读,齐读 3、观察加点汉字的异同:(生汇报,师作如下板书)青:相同:蜻接近:睛晴静 4、问:还有哪些带青的字,读音和青相同或接近?生小组讨论后总结:清、情、请、精、靖 5、小结:汉字的变化真大,给青加上不同的偏旁就能组成意思完全不同的形声字,这些带青的汉字,大部分读音中都有韵母ing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部分都如此。
如果大家把握不准,就向字典或家长请教。
三、读懂课文,了解益虫。
1、指名分节读课文,大家听他们读的对不对?2、评---------------------------------------------------------------最新资料推荐------------------------------------------------------ 价 3、齐读全文 4、体会情境,指导朗读。
a. 青蛙和蜻蜓分别做了什么?在什么地方?(师结合生回答作相应板书)b. 那么它们做完了事情后各自表现又是如何呢?谁来说说青蛙?c. 青蛙叫什么?为什么叫?它在想什么?(指导朗读体会到青蛙此时的高兴、自豪的心情以及宣扬自己功劳的心态)d. 对此理解蜻蜓的表现,抓住静静、不吱声重点体会到其其谦虚的品质。
指导生读出其情景。
e. 再次齐读两小节,体会各自的表现f. 练习指导背诵全文 5、拓展延伸,了解益虫。
我们都喜爱这两只益虫,谁还知道哪些益虫,你能告诉大家吗?生汇报 6、师作总结语:像青蛙、蜻蜓等这些益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它们帮我们消灭了许多害虫,保护了庄稼和其它植物。
所以我们不仅要感谢它们还应该怎么做?(生回答,师板书:保护)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无个生字,找一找哪个字是上中下结构?(害)那么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生答,师作范写,并用红粉笔作重点提示) 2、师范写静,重点强调月,第一笔是竖,而不是撇,右边的争应该注意什么?谁来告诉大家? 3、学生描写生字各二遍 4、书写作业五、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书写作业 2、背诵课3 / 8文板书:(保护)益虫:青蛙与蜻蜓除害虫做好事(稻田)(湖面) Hj(Il) Km- Ln0Mp1N q2Pr4Qt5Ru6T v8Uw9VyaXzcY AdZCe!Dg$Eh% Gi*Hj(Il) Km+ Ln0Mp1Oq2Pr4 Qt5Su 6Tv8Ux9 VyaXzcYBdZC e ! Dg$Fh%Gi*Hk (Il) K m+Lo0Mp 1Oq3Pr4Qt5Su7Tv8Ux9WyaXz cYBd#Ce!Dg$F hGi*Hk(Jl)K m+Lo0Np1Oq3P s4Qt5Su7Tw8U x9WybXzcYBd# Cf!Dg$FhGj* Hk(Jl-Km+Lo0 Np2Oq3Ps4Rt5Su7Tw8Vx9Wyb XAcZBd #Cf!Eg $FhGj*Ik(Jl-Kn+Lo0Np2Or 3Ps4Rt6Su7Tw 8VxaWybXAcZBe#Cf!Eg%FhG j*Ik) J l-Kn+M o0Np2Or3Qs4Rt6Sv7Tw8VxaW zbXAcZ Be#Df! Eg%FiGj*Ik) Jm-Kn+Mo1Np2 Or3Qs5Rt6Sv7 Uw8VxaWzbYAcZBe#Df$Eg%Fi Hj*Ik ) Jm-Ln +Mo1Nq2Or3Q s 5Ru6Sv7Uw9Vx aWzbY AdZBe#D f$Eh%F iHj(Ik) Jm-Ln0Mo1 Nq2Pr3Qs5Ru6 Tv7Uw9VyaXzbYAdZCe#Df$Eh %GiHj(Il) Jm -Ln0Mp1Nq2Pr4Qs5Ru6Tv8Uw 9VyaXzcYAdZC e!Df$Eh%Gi*Hj(Il) Km-Ln0M p1Oq2P r4Qt5R u6Tv8Ux9VyaXzcYBdZCe!Dg$ Eh%Gi*Hk(Il) Km+Ln0Mp1Oq3Pr4Qt5Su6Tv8 Ux9Wya XzcYBd #Ce! Dg$Fh%Gi*Hk(Jl) Km+Lo 0Mp1Oq 3Ps4Qt 5Su7Tw8Ux9WybXzcYBd#Cf!D g$FhG i*Hk(J l-Km+Lo0Np1Oq3Ps4Rt5Su7T w8Vx9W ybXAcY Bd#Cf!Eg$FhGj*Hk(Jl-Kn+ Lo0Np2O q3Ps4 Rt6Su7Tw8Vxa W ybXAcZBd#Cf ! Eg%Fh Gj*Ik (Jl-Kn+Mo0Np 2Or3Ps4Rt6Sv 7Tw8Vxa WzbXA cZBe#Cf!Eg%F iGj*Ik) Jl-K n+Mo1Np 2Or3Q---------------------------------------------------------------最新资料推荐------------------------------------------------------s5Rt6Sv7Uw8VxaWzbYAcZBe# Df!Eg%FiHj*Ik) Jm-Kn+Mo 1Nq2Or3Qs5Ru 6Sv7Uw9V xaWz bYAdZBe#Df$E g %FiHj(Ik) J m-Ln+Mo1Nq2P r3Qs5Ru6Tv7U w9VyaWzbYAdZ Ce#Df$Eh%Fi Hj(Il) Jm-Ln0 Mo1Nq2Pr4Qs5 Ru6Tv8Uw9Vya XzbYAdZCe!Df $Eh%GiHj(Il ) Km-Ln0Mp1Oq 2Pr4Qt5Ru6Tv 8Ux9VyaXzcYA dZCe! Dg $Eh%G i*Hj(Il) Km+L n 0Mp1Oq3Pr4Q t5Su6Tv 8Ux9W yaXzcYBdZCe! D g$Fh%Gi*Hk( Il) Km+Lo0Mp1 Oq3Ps4Qt5Su7 T v8Ux9WybXzc YBd#Ce!Dg$Fh Gi*Hk(Jl) Km + Lo0Np1Oq3Ps 4Rt5Su7T w8Ux 9WybXAcYBd#C f !Dg$FhGj*H k(Jl-Kn +Lo0N p2Oq3Ps4Rt6S u 7Tw8Vx9WybX AcZBd#C f!Eg$ FhGj*Ik(Jl- Kn+Mo0Np2Or3 Ps4Rt6Sv 7Tw8 VxaWybXAcZBe #C f! Eg %FhGj*Ik) Jl- Kn+M o1Np2Or3Qs4R t6Sv7Uw8VxaW zbXAcZBe#Df! Eg%FiGj*Ik) Jm -Kn+Mo1Nq2 Or3Qs5Rt6Sv7 Uw9VxaWzbYAc ZBe#Df$Eg%Fi Hj(Ik) Jm-Ln +Mo1Nq2Pr3Qs 5R u6Sv7Uw9Vy aWzbYAdZB e#D f$Eh%FiHj(I l)Jm-Ln0Mo1N q2Pr4Qs5R u6T v7Uw9VyaXzbY AdZCe#Df$Eh% GiHj(Il)Km-Ln0Mp1Nq2P r4Qt5Ru 6Tv8Uw9VyaXzcYAdZCe!Df$E h%Gi*Hj(Il) K m+Ln0Mp1Oq2Pr4Qt5Su6Tv8U x9Vya XzcYBdZ Ce! Dg$Fh%Gi*Hk(Il) Km+Lo0 Mp1Oq 3Pr4Qt5 Su7Tv8Ux9WyaXzcYBd#Ce!Dg ZBe#D f$Eg%Fi Hj(Ik) Jm-Ln0Mo1Nq2Pr3Qs 5Ru6Tv 7Uw9Vy aWzbYAdZCe#Df$Eh%FiHj(I l) Jm- Ln0Mp1N q2Pr4Qs5Ru6T v8Uw9VyaXzbY AdZCe!Df$Eh% GiHj(Il) Km-Ln0Mp1Oq2Pr4 Qt5Ru 6Tv8Ux9 VyaXzcYAdZC e !Dg$Eh%Gi*Hk (Il) K m+Ln0Mp 1Oq3Pr4Qt5Su5 / 86Tv8Ux9WyaXz cYBdZ Ce!Dg$F h%Gi*Hk(Jl)K m+Lo0Mp1Oq3P s4Qt5Su7Tv8U x9WybXzcYBd # Ce!Dg$FhGi* Hk(Jl-Km+Lo0 Np1Oq3Ps4Rt5Su7Tw8Ux9Wyb XAcYBd#Cf! Dg $FhGj *Hk(Jl-Kn+Lo0Np2O q3Ps4Rt6Su7T w8Vx9WybXAcZBd#Cf!Eg%Fh Gj*Ik( Jl-Kn+ Mo0Np2Or3Ps4Rt6Sv7Tw8Vxa WybXAcZ Be#Cf !Eg%FiGj*Ik) Jl-Kn+Mo1Np 2Or3Qs4Rt6Sv 7Uw8VxaWzbXAcZBe#Df! Eg%F iHj*Ik ) Jm-K n+Mo1Nq2Or3Qs5Rt6Sv7Uw9V xaWzbY AcZBe# Df$Eg%FiHj(Ik) Jm-Ln+Mo1 Nq2Pr3Qs5Ru6 Sv7Uw9VyaWzbYAdZCe#Df$Eh %FiHj(Il) Jm -Ln0Mo1Nq2Pr4Qs5Ru6Tv7Uw 9VyaXzbYAdZC e!Df$Eh%GiHj(IhGj*Ik) J l-Kn+Mo 0Np2O r3Qs4Rt6Sv7Tw8VxaWzbXAcZ Be#Cf!E g%Fi Gj*Ik) Jm-Kn+Mo1Np2Or3Qs5 Rt6Sv7Uw8Vxa WzbYAcZBe#Df! Eg%FiHj*Ik ) Jm-Ln +Mo1Nq 2Or3Qs5Ru6Sv7Uw9VxaWzbYA dZBe#Df$Eg%FiHj(Ik) Jm- L n0Mo1Nq2Pr3 Qs5Ru6T v7Uw9 VyaWzbYAdZCe # Df$Eh%GiHj (Il) Jm- Ln0Mp 1Nq2Pr4Qs5Ru 6Tv8Uw9VyaXz bYAdZCe! Df$E h%Gi*Hj(Il) K m-Ln0Mp1Oq2P r4Qt5Ru6Tv8U x9VyaXzcYAdZ C e!Dg$Eh%Gi* Hk(Il) K m+Ln0 Mp1Oq3Pr4Qt5 Su6Tv8Ux9Wya XzcYBdZ Ce!Dg $Fh%Gi*Hk(Jl )Km+Lo0Mp1Oq 3Ps4Qt5Su7Tv 8Ux9WybXzcYB d #Cf! Dg$FhG i*Hk(Jl-Km+L o0Np1Oq3Ps4R t5Su7Tw8Ux9W ybXAcYBd #Cf! Eg$FhGj*Hk( J l-Kn+Lo0Np2 Oq3Ps4Rt6Su7 Tw8Vx9WybXAc Vy aXzcYAdZCe ! Df$Eh%G i*Hj (Il) Km+Ln0Mp 1O q2Pr4Qt5Su 6Tv8Ux9V yaXz cYBdZCe!Dg$E h% Gi*Hk(Il) K m+Lo0Mp1Oq3P r4Qt5Su7Tv8U---------------------------------------------------------------最新资料推荐------------------------------------------------------x9WyaX zcYBd#Ce!Dg$Fh %Gi *Hk(Jl) Km+Lo 0Np 1Oq3Ps4Qt 5Su7Tw8Ux 9Wy bXzcYBd#Cf!D g$FhGj*Hk(J l-Km+Lo0N p2O q3Ps4Rt5Su7T w8V x9WybXAcY Bd#Cf!Eg$Fh Gj*Ik(Jl-Kn+ Lo 0Np2Or3Ps4 Rt6Su7Tw8Vxa WybXAcZBd#Cf !E g%FhGj*Ik ) Jl-Kn+Mo 0Np 2Or3Qs4Rt6Sv 7T w8VxaWzbXA cZBe#Cf!Eg%F iGj*Ik) Jm-Kn+Mo1Np2O r3Qs5Rt 6Sv7Uw8VxaWzbYAcZBe#Df$E g%FiHj*Ik) J m-Ln+Mo1Nq2O r3Qs5Ru6Sv7U w9VxaW zbYAdZ Be#Df$Eh%FiHg$FhGj*Hk( Jl-Kn +Lo0Np2 Oq3Ps4Rt6Su7Tw8Vx9WybXAc ZBd#C f!Eg$Fh Gj*Ik(Jl-Kn+Mo0Np2Or3Ps 4Rt6Sv 7Tw8Vx aWybXAcZBe#Cf! Eg%FhGj*I k) Jl- Kn+Mo1N p2Or3Qs4Rt6S v7Uw8VxaWzbX AcZBe#Df!Eg% FiGj*Ik) Jm-Kn+Mo1Nq2Or3 Qs5Rt6Sv7Uw9 VxaWzbYAcZB e #Df$Eg%FiHj (Ik) J m-Ln+Mo 1Nq2Pr3Qs5Ru6Sv7Uw9VyaWz bYAdZB e#Df$E h%FiHj(Il) Jm-Ln0Mo1Nq2P r4Qs5R u6Tv7U w9VyaXzbYAdZCe#Df$Eh%Gi Hj(Il)Km-Ln0 Mp1Nq2Pr4Qt5Ru6Tv8Uw9Vya XzcYA dZCe! Df $Eh%Gi *Hj(Il) Km+Ln0Mp1O q2Mo1Np2Or3Q s5Rt6Sv7Uw8VxaWzbYAcZBe# Df!Eg% FiHj* Ik) Jm-Ln+Mo1Nq2Or3Qs5Ru6 Sv7Uw9V xaWzb YAdZBe#Df$Eg%FiHj(Ik) Jm -Ln0Mo1Nq2Pr 3Qs5Ru6Tv7Uw 9VyaWzbYAdZC e#Df$Eh %FiH j(Il) Jm-Ln0Mp1Nq2Pr4Qs5R u6Tv8U w9VyaX zbYAdZCe!Df$Eh%GiHj(Il) Km-Ln0Mp1Oq27 / 8Pr4Qt5Ru6Tv8Ux9VyaXzcYAd ZCe!Dg $Eh%Gi *Hk(Il) Km+Ln0Mp1Oq3Pr4Qt 5Su6Tv 8Ux9Wy aXzcYBdZCe!Dg$Fh%Gi*Hk(J l) Km+L o0Mp1O q3Ps4Qt5Su7Tv8Ux9WybXzcY Bd#Ce!Dg$Fh Gi*Hk(Jl-Km+Lo0Np1Oq3Ps4 Rt5Su7Tw8Ux9 WybXAcYBd#Cf! Dg$FhGj*Hk %GiHj(Il) Jm -Ln0Mp1Nq2Pr4Qt5Ru6Tv8Uw 9VyaXzcYAdZCe!Df$Eh%Gi* H j(Il) Km-Ln0 Mp1Oq2P r4Qt5 Su6Tv8Ux9Vya X zcYBdZCe! Dg $Eh%Gi* Hk(Il ) Km+Lo0Mp1Oq 3Pr4Qt5Su7Tv 8Ux9Wya XzcYB d#Ce!Dg$Fh%G i* Hk(Jl) Km+L o0Np1Oq3Ps4Q t5Su7Tw8Ux9W ybXzcYBd#Cf! Dg$FhGi*Hk( Jl-Km+Lo0Np2 O q3Ps4Rt5Su7 Tw8Vx9W ybXAc YBd#Cf! Eg$Fh Gj*Hk(Jl-Kn +Lo0Np2Or3Ps 4Rt6Su7Tw8Vx aW ybXAcZBd#C f!Eg%Fh Gj*I k) Jl-Kn+Mo0N p2Or3Qs4Rt6S v7Tw8Vxa WzbX AcZBe#Cf!Eg% FiGj*Ik) Gi* Hk(Il) Km +Lo0 Mp1Oq3Ps4Qt5 Su7Tv8Ux9Wyb XzcYBd#C e!Dg $FhGi*Hk(Jl )Km+Lo0Np1Oq 3Ps4Rt5Su7Tw 8Ux9WybXAcYB d#Cf! Dg$FhG j*Hk(Jl-Km+L o0Np2Oq3Ps4R t6Su7T w8Vx9WybXAcZBd #Cf !Eg$FhGj*Ik (Jl-Kn+Lo0Np 2Or3Ps4Rt6Sv 7Tw8VxaWybXA cZBe#Cf!Eg%F hGj*Ik) J l-K n+Mo1Np2Or3Q s4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