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过关复习: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2课时 最新
浙江学考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五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浙江学考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五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deb430ee84868762cbaed531.png)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①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 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的产生。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①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考点 2| 意识的作用 [基础知识梳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1)意识活动的特点
(2)意识的能动作用
特别提醒 (1)意识无论是能动地认识世界还是能动地改造世界,都不是直接作用于客观 事物的,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对客观存在都有反作用。意识能动性的发 挥有双重性(二重性):从认识世界来看,意识既可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也可 能错误地反映客观存在。从改造世界来看,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极的促进 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特别提醒 (1)实事求是:“实事”是指客观事物,“求”是指去认识,“是”是指规律。 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 (2)如果材料能够体现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要求,则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同 时也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要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别提醒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2)意识的作用,又叫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3)意识作用的最突出表现是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意识的反作用。 (4)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反作用≠阻碍作用。 (5)意识无论是能动的认识世界,还是能动的改造世界,都不是直接进行的, 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完整word版)2018届高考政治哲学二轮复习知识整合最新版
![(完整word版)2018届高考政治哲学二轮复习知识整合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46af14bd64783e08122b24.png)
接轨高考四哲学知识体系整合知识板块一——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主题解读本知识板块重点把握四对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关系等。
思维导图精要阐释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实际运用](1)一般来说,材料中出现“事实,现象、现状,情况、状况,国情、形势等词语”是关于物质具体形态的描述。
(2)判断“物质决定意识”常用词句:因时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依据、根据……情况;在……形势下;符合……实际;在……现状上;各地各部门;适时等。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实际运用](1)当材料中有涉及“人们有能力认识……事物或认识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制定了……方案、计划;获得了认识上的……理论与发展”时一般体现能动地认识世界。
(2)当材料中有涉及“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认识对事物(包括人、事、社会)的影响或作用”时一般体现能动地改造世界。
二、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专题复习系列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专题复习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1dfe9ec919e8b8f67c1cb99f.png)
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Ⅰ、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Ⅱ、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现实意义。
【基础知识】Ⅰ、基本概念1.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这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科学的方法论,是学习唯物论知识的根本目的。
所以应准确、全面地对这一概念作以下的把握: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主观主义:就是从主观出发,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
3.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哲学观点。
4.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哲学观点。
Ⅱ、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本专题的内容是前一专题的延伸。
总的来说前一专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基本原理,有什么样的原理,就应该有与之相应的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要求我们的思想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原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是唯心主义。
方法论意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1.揭批“法轮功”的歪理邪说⑴背景材料材料一:“法轮功”的创立者李洪志散布种种歪理邪说,蛊惑人心。
他说:“世界上的一切,大到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都是神安排的,社会的发展也是神安排的”;“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灵体,都是有思想的”;“地球有三次爆炸,第一次是我师爷定的,第二次是我师傅定的,第三次爆炸是我来定的,我使用功力也只能让地球爆炸时间推迟30年”。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核心考点(精华版)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核心考点(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ff5f6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f.png)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核心考点(精华版)2018年高考政治第一轮考试的核心考点是哲学。
这门课程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以及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在这些单元中,我们需要研究17个哲学原理和2个辩证关系。
其中,唯物论包括第四课和第五课,而认识论则包括第六课。
历史观则包括第十一课。
在研究哲学时,我们需要掌握物质统一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遵循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以及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联系普遍性原理、联系客观性原理、联系多样性原理、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原理、发展普遍性原理、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质量互变关系原理、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主要矛盾原理、主次矛盾原理、矛盾主次方面原理以及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的价值内容、价值观导向作用、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及人生价值怎样实现。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评精神以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例如___、___、___、___和___的思想。
7、___在《理学通义》中曾说过:“气是事物存在的依据。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观点,即物质存在是建立在气的基础上的。
8、___认为,世界的存在不是由神创造的,也不是由人创造的。
世界是一个永恒的活火,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永恒的。
9、___认为,先___、金、木、水、火等元素混合在一起,创造了万物的存在。
二、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和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指人的主观精神,还指脱离人而单独存在的所谓“客观”精神。
最新-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考点知识诠释 第二单元探索世
![最新-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考点知识诠释 第二单元探索世](https://img.taocdn.com/s3/m/aad27345f5335a8103d22025.png)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知识体系二、高考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三、高频考点频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详见原理1)例题4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只有个别属性【思路解析】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所以说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A正确,B错误。
题目考查的是二者的联系,C、 D错误。
【答案】 A 。
频考点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详见原理2)例题5、(2018年江苏单科,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规范全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于《论语·子罕篇》。
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都不停地流逝,体现了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故A入选。
B强调“发展”,与题干指向不符,舍去;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故C错误,舍去;题干强调“运动”,D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故舍去。
高三一轮政治哲学常识第2单元PPT课件(联系的观点等18个) 人教课标版6
![高三一轮政治哲学常识第2单元PPT课件(联系的观点等18个) 人教课标版6](https://img.taocdn.com/s3/m/fbb6281f83c4bb4cf7ecd140.png)
题中材料强调了 “ 自己 ” 遮挡阳光
造成了自己的阴影,体现了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 用。与之相符合的是C项。A项中的观点错误;B项强调的
是“他人” ,与强调“自己”的材料不相符合; D项忽视
第 二 单 元 辩 证 法
了外因的作用,观点本身错误。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 二 单 元 辩 证 法
1.表解量变与质变
第 二 单 元 辩 证 法
第七课时
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漫画给我们什么启 示?
第 二 单 元 辩 证 法
【提示】 用。
要重视内因的作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 二 单 元 辩 证 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 二 单 元 辩 证 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自我校对】 ④性质和发展方向 程度上
B.①③
B
C.②③
D.②④
【答案】
【解题思路】
市政府决定并采取措施帮助返乡农
民工提高技能,实现就业,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③
正确;市政府的做法是农民工实现就业的外因,农民工提 高职业技能才是实现就业的内因,在市政府采取举措的前 提下 “ 培训后就业率将达到 60%” ,这体现了内外因相结 合的观点,①正确。
可。 (3) 不能认为内因决定外因,内外因是对立统一的关
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请做考题1~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009 年四川卷, 35)2008 年 11 月,成都市政
第 二 单 元 辩 证 法
高考政治-2018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 精品
![高考政治-2018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7eeea3fdd36a32d7375816a.png)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生活需要哲学;哲学源于生活、影响生活。
(1)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地艺术。
(3)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4)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高三政治-2018年政治高考复习大纲之哲学常识部分 最新
![高三政治-2018年政治高考复习大纲之哲学常识部分 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52046a5301f69e3143329423.png)
2018年政治高考复习大纲之哲学常识部分
1唯物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3)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4)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
(5)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注意】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物质、意识、客观、主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实事求是
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
(2)运动和发展
(3)规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
(6)内因和外因
(7)量变和质变
(8)事物发展的趋势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形而上学
【注意】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联系和发展、运动和静止、规律、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
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
(2)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
(3)实践
【注意】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真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现象和本质、科学理论、分析与综合、创造性思维
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4)人生价值
(5)理想与现实
(6)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
【注意】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集体主义、人的社会属性、人生价值、实践、群众路线。
高三政治-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过关复习: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6课时 最新
![高三政治-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过关复习: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6课时 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9e2a523daaea998fcd220e10.png)
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6课时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2018年6月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的反腐倡廉工作座谈会强调,要以更坚定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务实的作风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衡的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C.整体制约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解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现的主要矛盾。
【答案】 B2.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切实抓好反腐败工作,这是因为() A.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影响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决定事物的发展C.次要矛盾对事物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D.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解析】相对于经济建设工作来说,反腐败是次要矛盾。
B、C错误。
D与题干不存在因果关系。
【答案】 A3.加强廉政和反腐败制度建设要以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为重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A.在廉政和反腐败制度建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B.规定着廉政和反腐败制度的性质C.规定着廉政和反腐败制度的运动规律D.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唯一保证【解析】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是廉政和反腐败制度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它对廉政和反腐败制度建设起决定作用,故应选A。
B、C、D的说法错误。
【答案】 A4.2018年6月12日至13日,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强调,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提出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做工作必须先解决主要矛盾,后解决次要矛盾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因果联系C.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解析】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解决好次要矛盾,二者不存在先解决谁后解决谁的问题,故A错误。
(浙江选考)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2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六、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
![(浙江选考)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2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六、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1ad6b41c192e45361166f535.png)
考 点 一
课
后
限
时
六、求索真理的历程
训 练
考 点 二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考频统计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①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3卷1考
c
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①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 b 3卷1考
③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b
考点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基础知识梳理] 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 ①实践的定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②两层基本含义 第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 为现实的存在。
(2)认识具有无限性 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③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 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特别提醒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是指认识发展的特点;认识 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而不是认识——实践——再认识。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主观认识和客 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特别提醒 认识的根本目的不是获得真理,而获得真理的目的是服务实践。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考点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 真理
[基础知识梳理] 1.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 (1)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整合课件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整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5eb718852458fb770b56e5.png)
2.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亮点之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 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 深化改革。除“三去一降一补”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包 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等重点。这说明 ()
①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 ②真理在发展的过 程中不断被推翻 ③认识受到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能力的制 约 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19/8/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7
thank
you!
2019/8/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8
(3)地震、洪水、火山喷发、泥石流、旱灾等自然灾害的 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体运动、季节变化、社会发展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体现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 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时政热点 日至 16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 举行。
会议指出,①2017 年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 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 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 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②坚持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 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 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 谐稳定。
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 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 态的必然要求,是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由此可见,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 )
①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 举措 ③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④体 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高三一轮政治哲学常识第2单元PPT课件2
![高三一轮政治哲学常识第2单元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d0711a06647d27284a73512f.png)
符合客观、从实际出发去发现规律、按规律办事。②解放
第 二 单 元 辩 证 法
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是达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实事求
是的精神,思想就不能解放;不解放思想,思想就不能适
应变化了的情况,也谈不上实事求是。③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两者都是我们党永 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A.规律具有客观性
第 二 单 元 辩 证 法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答案】 A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 门要密切关注此次日全食事件,切实加强值守应急,及时 掌握有关情况,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立即启动相关应急
预案,迅速组织力量,妥善高效处置,最大程度降低和减
藏、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蔚为壮
观,这是数百年来少见的。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角度分析 (1)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几大天体在宇宙中 运动,只有当它们运行到一条直线时,才会发生日全食这
一现象,这是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运动的结果。这一现
第 二 单 元 辩 证 法
象的发生表明,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2) 联系具有普遍性。日全食的发生对地球上的动物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 规律有稳定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内在的、 本质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的、现象的联系。本质相对于现 象来说是稳定的。
(4) 规律具有必然性。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必然
第 二 单 元 辩 证 法
联系,这种联系是一定要反复出现,确定不移的,而非偶 然联系。
2018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复习讲义(精华版)
![2018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复习讲义(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d5dfdd9ec3d5bbfd0a74ee.png)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9个)——第四、五课(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或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基本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另: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的,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基本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三)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基本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附——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体现: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活动的特点)(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体现: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基本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另一方面要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基本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或载体)。
高三政治-2018年江苏政治学科高二政治(哲学)一轮复习 最新
![高三政治-2018年江苏政治学科高二政治(哲学)一轮复习 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f35eb7c5a58da0116c174995.png)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哲学常识)——唯物论(1)辨证唯物论新沂市王庄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一、考纲要求:1、考点定位:(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物质(3)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4)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5)意识(6)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7)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8)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0)了解国情,立足国情(1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13)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重点与难点:重点:(1)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2)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6)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难点:(1)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2)物质的概念;(3)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不同的;(4)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3、基础知识:见《创新设计》相关的考点探究。
4、教材要点:5、知识网络:见《创新设计》相关的知识整合。
二、点击思维:(一)重点考点提要考点:物质和意识及其关系1、物质(哲学大厦的基石)(1)物质的含义(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2、意识(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中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也就是说任何意识(正确意识或错误意识)都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都来自于客观事物,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无论是正确的、错误的意识,还是感觉思维及对过去、现状、未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2课时过关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2课时过关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6ad86d767f5acfa1c7cda5.png)
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2课时过关复
习题及答案
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2时过关复习题及答案 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2时过关复习题及答案
5 c 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2时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1.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学家夜以继日的努力,2018年4月30日成功研制出特异、灵敏的快速诊断方法。
这一事实说明
( )
A.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人的意识的内容自于客观事物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解析】 A观点绝对化。
B、c与题干联系不大。
【答案】 D
2.2018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
6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
这说明
(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物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D.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解析】 A、B、D与材料不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2课时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1.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学家夜以继日的努力,2018年4月30日成功研制出特异、灵敏的快速诊断方法。
这一事实说明() A.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人的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D.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解析】A观点绝对化。
B、C与题干联系不大。
【答案】 D2.2018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
这说明()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D.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解析】A、B、D与材料不符。
【答案】 C3.(2018年泰安质检)赫拉克利特认为,物质世界不是静止不动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③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④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故②错误。
【答案】 B2018年3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过去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明显升高,本世纪变暖幅度还会增大。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上述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事物总是处于运动之中C.自然界的物质构成是多层次的D.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解析】温度的升高是事物运动的体现。
【答案】 B5.由于气温升高,导致一些地方极端天气频发,水资源紧缺,干旱天气增加,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
这说明() A.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B.整体统率着部分C.部分制约着整体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解析】材料未体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排除B、C。
【答案】 A6.(2018年洛阳模拟)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来,共造林2 686.7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土地沙化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上述事实说明()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B.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愿望改造自然物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解析】B否认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答案】 A2018年4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同时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难度不断加大。
据此回答7~8题。
7.上述情况充分说明() A.事物是变化无常的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D.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解析】A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不是最佳角度。
C不全面,没有看到存在的问题。
【答案】 D8.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必须() A.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B.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C.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D.学会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解析】B、C、D观点正确,但与材料内容不符。
【答案】 A2018年1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我国,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人民的幸福、解放、民主和自由。
运用相关知识,完成9~10题。
9.社会主义制度虽然是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但它最终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制度,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 A.是比资本主义制度出现更晚的社会制度B.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C.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新事物D.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解析】A、B、D符合客观事实,但与题干无关。
【答案】 C10.社会主义事业在我国的发展经历过失误和曲折,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
这说明() A.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B.新事物在力量上总是比较弱小C.新事物的发展速度慢于旧事物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解析】B、C观点均是错误的。
D不符合题意。
【答案】 A11.(2018年成都模拟)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
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
“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D.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飞跃【解析】题干强调的是运动的重要性,A强调了运动的主体是物质;B符合题意;C错在没有正确理解物质的众多属性;量的积累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D错误。
【答案】 B12.2018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河南调研,了解到企业节能和应对金融危机取得的成绩,李克强副总理称赞河南“这几年真是实现了大变化、大发展”。
从哲学上看,变化与发展的关系是() A.任何发展都是变化B.任何变化都是发展C.发展和变化是一回事D.只有显著的变化才是发展【解析】发展是一种变化,任何发展都是变化,但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变化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B、C、D错误,A正确。
【答案】 A13.新中国成立60年,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一盘散沙、贫穷落后的国家形象,塑造了新中国团结进步、焕然一新的国家形象。
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的面貌,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应该是旧的,都应该改变。
”毛泽东这句话的辩证法依据是()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C.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D.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解析】毛泽东的话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C正确。
A、B是唯物论的观点,不是辩证法的观点,与题意无关;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D错误。
【答案】 C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这表明()①事物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②变化发展是事物矛盾推动的结果③要坚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④只有大胆否认传统,才能促进改革开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我国改革开放就是一个逐步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体现,①③正确,选B。
②的观点正确,但在题中没有体现。
改革开放是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不应全盘否定,④错误。
【答案】 B15.(2018年临汾模拟)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指出,新创意会衍生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
比尔·盖茨宣称“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发挥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思维B.要支持新鲜事物,新鲜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意识具有决定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摆脱客观条件的限制【答案】 A16.(2018年济南质检)美国《侨报》发表社论说,当中国改革涉入深水区,乘风“破旧”势在必行。
但千年文明古国的改革命题恢宏复杂,牵一发而动全局,不能头痛医头……这样的“破”需结合国情、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即“大破才能大立”。
这要求我们()①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不利规律的制约③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④培养创新意识,冲破一切传统观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答案】 C二、非选择题(共36分)17.2018年4月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孙波研究员领衔的国际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英国、日本三国的9位专家学者通过对南极冰盖的研究发现,南极冰下甘布尔采夫山脉曾经存在发育完善的河流水系,距今3 400万年前开始出现冰川,并逐渐成为南极冰盖的一个关键起源地。
自1 400万年前以来,冰盖规模快速扩张,冰下地貌特征得以保存至今。
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18分)【答案】(1)专家学者通过对南极冰盖的研究,取得新的科研成果。
这说明,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4分)(2)专家学者取得新的科研成果说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加深。
(4分)(3)南极大陆的冰盖变化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4分)(4)甘布尔采夫山脉曾经存在发育完善的河流水系,后来出现冰川、冰盖,冰盖规模快速扩张。
这说明,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6分) 18.凭着国际领先的自主创新技术,成立于1995年的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在短短十几年间,成功打破国际竞争对手的垄断,成为国内市场的领头羊。
目前,南瑞断保在我国220千伏及以上继电保护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约45%,远远超过ABB、西门子和通用电气等国际公司在我国市场占有率的总和。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南瑞继保公司凭借原创性技术和先进产品,实现海外市场逆市飘红,2018年8月至2018年5月,海外销售售额达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46%,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1)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8分)(2)运用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知识,对上述事实加以简要分析。
(10分)【答案】(1)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注重提高产品质量,这样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
②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集约型增长之路。
(8分)(2)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②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凭借自主创新,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充分说明了创新的重要作用。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