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之道
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之道法则
![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之道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701944e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3.png)
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之道法则养生是一个长久的工作,春夏秋冬的养生方法也各不相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之道,欢迎大家阅读。
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之道春夏养阳春夏怎么养阳呢?春天主生发,气生发而阳光开始明媚,万物复苏。
《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无厌于日",就是不要讨厌阳光,这个时候要夜卧早起,去晒太阳,让我们抒发肝气,让我们的生机和气机随着春气来运转,这就叫做四气调神。
所以,春天养生的重点是怎么样把你的肝气和五脏气与春气来合拍、来协调。
春季养生以升发疏畅为特点,我们要注意使体内的阳气渐旺起来。
春天的气候促使人血液循环加快,与肝脏的生理机能相关,若肝脏失常,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症,因而春天宜养肝的道理就在于此。
夏天的时候,万物茂盛,阳气旺盛,这个时候就要充分的利用生机来保养我们的身体,来维护我们的生命。
夏天重在养心,要多一吃点苦的东西,因为苦入心,对清我们的心火、对清我们的热都很有好处。
夏天我们还要多吃一点清暑利湿的东西,比如西瓜、绿豆汤等。
关于肉,我们就多吃一点性寒的、性凉的,比如鸭子肉,而应该少吃一点鸡肉等性温的东西。
另外,我们尽量要吃夏天成熟的食品,比如夏天成熟的瓜果和蔬菜。
这样吃东西对我们的心和脾胃都很有好处。
夏天的最后三十天,是养脾的时候,脾主运化,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养化,就是要把东西煮熟了再吃。
而且这个时候,大地要进入到成熟的阶段了,谷子在灌浆了,瓜果差不多也快熟了。
这个时候是我们养脾健脾效果最好的时候。
夏季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交,人们的情绪应该保持愉快,使气机宣畅,精神外向。
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心伤气。
还有夏季宜大量出汗,又有"汗为心之液"一说,所以心气也最易耗伤。
秋冬养阴秋天的时候是"入地户"的时候,我们常说春分开始"开天门",秋分开始则"入地户"。
入地户时,万物要开始收藏,我们人体也要养收。
中医四季养生分析
![中医四季养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89988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2.png)
中医四季养生分析中医四季养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它以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更迭,万物生长,人的身体亦然。
在这篇文章中,让我们共同探讨中医四季养生的智慧,感受大自然的韵律,守护我们的健康。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中医认为,春季是人体肝气旺盛之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特点。
此时,宜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以养肝血。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天,正是我们调整身心,激发潜能的大好时机。
夏日炎炎,万物茂盛。
中医认为,夏季是人体心火旺盛之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特点。
此时,宜饮食清淡,多饮水,以养心神。
正如古人所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季,正是我们调养心神,激发创造力的黄金季节。
秋风送爽,万物凋零。
中医认为,秋季是人体肺气旺盛之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敛的特点。
此时,宜饮食清淡,多吃梨、柿子等润肺食物,以养肺气。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秋季,正是我们调整呼吸,净化心灵的好时节。
冬日严寒,万物收藏。
中医认为,冬季是人体肾气旺盛之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特点。
此时,宜饮食温补,多吃羊肉、狗肉等温性食物,以养肾气。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冬季,正是我们积蓄能量,迎接新的一年。
中医四季养生,不仅关注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更注重调养身心,激发潜能。
正如古人所说:“养生之道,莫先于调身。
”在四季更迭之际,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调整饮食起居,做到“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让身心与大自然同步,共享和谐之美。
愿我们在这中医四季养生的智慧指导下,感受大自然的韵律,守护我们的健康,享受美好人生。
四季养生方法分享
![四季养生方法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a4039f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5.png)
四季养生方法分享四季养生是指根据四季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身体健康和保持平衡。
下面将为大家分享四季养生方法。
春季养生:1.多食用春季蔬菜:春季是蔬菜丰收的时节,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免疫力。
2.适度运动:春天气温适宜,是户外运动的好季节。
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增强体质。
3.早睡早起:春天白天长夜晚短,早睡早起有助于身体的代谢和恢复。
夏季养生:1.合理饮食:夏季气温高,容易出汗,要适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避免暴晒:夏季阳光强烈,外出时要做好防晒工作,避免晒伤和中暑。
3.多吃水果:夏天水果丰富多样,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可以提供能量和营养。
秋季养生:1.调整饮食:秋季气温渐凉,适宜多食用一些温补食物,如桂圆、核桃、山药等,增强抵抗力。
2.锻炼身体:秋季是运动的好时机,可以选择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锻炼身体。
3.保护气机:秋季气候干燥,容易伤害人体的阳气,要适度保暖,注意养肺润燥。
冬季养生:1.饮食均衡:冬季气温寒冷,要适度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豆类、海产品等。
2.多喝水:冬季室内干燥,要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3.合理锻炼: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健身操等,保持身体活动量。
此外,每个季节都要注意以下事项: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
4.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身体问题。
综上所述,四季养生方法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的需求,采取合理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等,以促进身体健康和保持平衡。
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f5d07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8.png)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人们顺应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进行养生调节,就能未病先防、健康长寿,反之则会患病夭折。
那么四季怎么养生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希望对你有用!四季养生原文及释文[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四季养生之道
![四季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a51e0d3b10661ed9ad51f33b.png)
四季养生之道地球科学学院 61100223 徐世钊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
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
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1、春天如何养生“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春天是长个的季节。
无陈以无发。
陈就是陈旧,意思是春天的毛病是冬天做下的。
春天不应该吃过多的酸,应该吃点辣椒,香葱、韭菜、豆芽等以疏肝。
还有香蕉、扶手瓜、春笋讲、绿色蔬菜,多吃素,多表扬人。
春天主要讲怎么去行为,养生的要点:晚上好好睡觉、早晨早起,然后慢慢活动,然后保持心情愉悦。
2、夏天如何养生夏三伏天不用空调,清淡饮食,多吃素,生花生的东西、荷叶、芳香重的。
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夏天不要怕热,不要怕阳光,就应该外散的。
使用空调,汗毛孔遇冷收缩,避免冷空气过分地侵蚀身体,遇热毛孔张开,频繁闭合,扰乱了阴阳的气机。
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就要出汗。
少出汗,就会憋出病来,如果阳气很足,不会很怕热,如小孩,就是你的身体很虚的情况下,看到特别热的东西才会害怕。
在志向,神明,情志上不要过分压抑自己。
使气得泄,让人体的气得以疏泄。
如果违背了夏天的自然之道,就会伤心。
心主火,火为散。
夏天没有开泄好,到秋天收了瘪壳,到冬天就没有什么可藏的了,就是得重病了。
这个冬也指老年,如果青壮年时期没养好,老年无物可收,容易衰老。
我们在青年时都耗散了,夜里不睡觉,拼命去玩、读书,有点像夏天,但是不要散得过度,如果养好的话,到老的时候,就会很好。
3、秋天如何养收秋天养收,对应西方。
天上的气只能为燥气了。
秋高气爽,就是因为这个季节是燥气,燥气是正气,是从火的。
衣服在秋天易干,这个干,是燥气的收敛功能发生作用。
如果生病,再出现烦躁的症,是很严重的病。
身体好,事业才可以大,身体不好,考虑问题就会出错。
中医的理和生活的理是贯通在一起的,地气以明,地也就跟着明亮透彻,就像金属一样,所以西方属金。
四季养生原则(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四季养生原则(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https://img.taocdn.com/s3/m/834a2b67192e45361066f5b6.png)
四季养生原则(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如何四季养生,《黄帝内经》中说“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指出养生与自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其中的《四气调神大论》(节选)一篇讲述了四个季节不同的养生原则: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生长发育推陈出新的季节,自然界充满着一片新生的景象,万物欣欣向荣。
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中缓缓散步,披开头发,舒松衣带让形体舒展,使自己精神状态与自然界生发之机相适应。
对于春天赋予人的生发之气不要随便损害、劫夺和克伐它。
这就是与春季相适应的保养生发之气的道理。
若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肝气,以致供给夏季长养的力量就少了,那么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的三个月,是万物茂盛秀丽的季节。
由于天地之气不断上下交换,所以一切植物都已开花结实。
这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厌恶炎夏之日,不发怒,让精神象万物开花成秀那样充实,使腠理保持阳气的宣通。
这就是与夏季相适应的保护长养之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那就要伤及心气,到秋季就容易发生疟疾,以致供给秋季收敛的力量就少了,到冬季还会发生更严重的疾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的三个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
此时天高气爽,秋风劲急,地气清肃。
这时人们应早睡早起,一般起居时间与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使精神安定宁静,来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使神气收敛,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外来因素扰乱意志,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收敛之气的道理。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77a94dc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4.png)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黄帝内经四季养生读《黄帝内经》,可以明白身和心和宇宙的关系。
以下是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随小编来看一下吧。
养生的四个境界养生有四个境界,分别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
春季的养生之道春三月(农历正、二、三月),是万物萌发的时节,天地间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人们应晚睡早起,起床后松开头发,到庭院里散步,舒展身体,神志随着春天的生机而勃发。
而对待万事万物,也要符合春天生机蓬勃的特点,让它们生长而不要扼杀,应当给予的就不要剥夺,应当增加的就不要减少。
这才是对春天生长之气的正确呼应,也是身体养生的必经之路。
若违背这个道理就会损伤肝脏之气,由于春天阳气不生,到了夏天阳气则不长,那么就会出现虚寒之症,适应夏季的生长之气就少了。
夏季的养生之道夏三月(农历四、五、六月)是草木茂盛万物秀美的季节。
这时,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之气相交,万物开花结果。
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太热,应让心中充满愉悦,心态平和;让万物成长,使体内的阳气能够向外散发。
假设能够调理生气,疏通暑气,这就是适应夏天调养“长气”的道理。
如果违背了这个原理,心气就会损伤,到了秋天就会生病,造成“收气”的能力减弱,冬天就会重复发病。
秋季的养生之道秋三月(农历七、八、九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形态都已处于平定。
天气转凉,秋风劲急,暑热尽消,地气肃清。
此时应该早睡早起,与鸡的作息时间保持一致。
精神情绪要保持宁静稳定,以舒缓秋天的肃杀之气。
同时收敛神气,使秋气得以平息;不要胡思乱想,让肺气畅通。
这符合秋天“收气”的道理。
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伤及肺气,冬天时会生消化不良的腹泻病,这样阳气在冬季不能储存,人们适应冬天的能力就会降低。
冬季的养生之道冬三月(农历十、十一、十二月)是万物闭藏、生机潜伏的季节。
河水结冰,大地冻裂。
在如此恶劣的外界环境下,人们不要轻易扰动体内的阳气,为避免寒气侵袭,应早睡晚起,等到阳光出现时再起床。
要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平静,仿佛埋伏藏起来一样,又像有私心一般,还好像有所收获却又不露声色。
养生法则春夏秋冬四季
![养生法则春夏秋冬四季](https://img.taocdn.com/s3/m/a147f45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f.png)
养生法则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是指在不同季节中,根据天气变化和人体的需求,采取一系列的保健方法,以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调节气功等。
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界的循环变化,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应根据不同季节的需要,采取相应的养生法则。
春季养生法则:1.运动:春季气温逐渐回暖,适合户外锻炼。
可以选择慢跑、散步等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2.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适量食用豆类、蛋类及瘦肉,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3.调理心情:春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压抑。
夏季养生法则:1.注意防暑降温: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中暑、痱子等问题。
要注意在户外活动时保持防晒和适当遮阳,保持清凉、通风的环境。
2.饮食调理:夏季应多喝水,适量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水果。
尽量减少辛辣刺激、油炸食物的摄入。
3.注意休息:夏季白天长,夜晚短,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秋季养生法则:1.调节饮食: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应适当增加热量摄入。
多吃一些温补食物,如山药、花生、核桃等。
饮食要清淡,避免过食肥腻和辛辣食物。
2.运动锻炼:秋季气候凉爽宜人,适合户外运动。
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等疾病。
3.调节情绪: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要积极向上,保持心情愉悦,充满希望。
冬季养生法则:1.补充营养:冬季气温低,要注意补充营养和热量。
适量食用高蛋白质、高纤维的食物,如鸡肉、鱼虾、蔬菜等,同时也要摄入适量的脂肪。
2.保持温暖:冬季要注意保持身体的温暖,防止感冒、关节疼痛等。
室内外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出门时要注意保暖。
3.适量运动:冬季气温低,容易导致关节僵硬,建议适量加强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可以保持关节灵活性。
总结起来,春季要注意锻炼和心情调节,夏季要防暑降温和清淡饮食,秋季要注意调节饮食和情绪,冬季要补充营养和保持温暖。
中医春夏秋冬四季养生之道
![中医春夏秋冬四季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2205348084868762caaed581.png)
中医春夏秋冬四季养生之道胡纯北京京城名医馆著名医师北京鼓楼中医院退休医师郑景滨北京红医联合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春季的到来,正是万物复苏之时,春季养生也是四季养生之开始,所以春季体质的养生保健之道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受四时之气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会随之发生变化。
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有“困”的感觉。
夏季阳气流溢,气血通达于表,毛孔开,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而秋季阳气始衰,阴气始生,气血渐趋于里,但充而不实,所以仍有“乏”的感觉。
这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制定了相应的养生方法,那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首先是精神养生。
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静的好心态。
春季是肝旺之时,因时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
可有目的的根据医生的推荐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等,食品可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但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如羊肉、蟹之类易过敏食品。
再就是饮食养生。
春属木,与肝相应,“养肝之体用酸,舒肝之气用辛”。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清淡可口(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之类),忌油腻、生冷、粘硬食物,以顺应春季阳气之升畅。
还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等,以补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的缺憾。
二、夏季中医养生注意事项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热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洗热水澡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
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
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
四季养生之道
![四季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333e5d4c79563c1ec5da71c9.png)
春天三个月,按农历说就是正月、二 月、三月,又叫孟春、仲春、季春。
春天属木,肝属木,所以春天要注重养 肝,如果春天肝气受损,那么适应夏季盛 长的能力减少,容易引起寒性的病变。
春季养生主要舒肝养肝。要情 绪稳定,饮食清淡,睡眠充足,不 要过度疲劳。可常服用杭菊花,枸 杞子。
夏季三个月,按农历说就是四月、 五月、六月,也就是孟夏、仲夏、季 夏。
夏天属火,心属火。所以夏天容 易伤心。夏天心绪要平稳,如果违背 这个道理,心气没有养足的话,就会 伤害心气,还会使得下一个季节—— 秋天多病。
秋天应该早卧早起,安逸宁静。因为 秋天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人就 应该增加睡眠时间,减少工作时间。
秋天阳气开始下降,人的抗病能力也有 所下降,这时一定不要让阳气外泄,避免 外邪的侵入,也就是要避免受风感冒。肺 气主于秋天,俗话说“春捂秋冻”。所谓 秋冻就是有利于阳气的收敛,要掌握好“ 冻”,让我们身体适当的冻一冻,可以培 养抵御冬天寒气的能力。
如果总是躲在空调房里,吹着冷
气, 喝着冷饮,那种阴寒之气就会伤 害阳气, 把汗都闷回去,体内的浊气 发泄不出来,这样毛病就出来了。夏 天阳气盛,天气热,所以又叫“苦夏 ”,这时既要让阳气升发,又要注意 不能让阳气过度发散。夏天炎热,人 易激动、发火。所以我们应该适量把 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使体内阳气能 够向外宣泄,不要憋在身内,但是也 不要太过分,否则气息会外泄。这就 是要适应自然,而不是逆自然而行。
其实这要根据各人的身体素质来确定 的,养阴养阳实际上就是调和阴阳,使其 达到中和的状态。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11724d6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8.png)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四季养生法则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季节,合理调节饮食、作息和运动等生活方式,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下面将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和相应的养生法则进行详细阐述。
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气温逐渐升高,阳气渐长。
根据中医理论,春季肝藏血,宜补肝养血,所以在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一些能补肝养血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动物肝脏、黑豆、红枣等。
此外,春季天气多变,容易感冒,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抵抗力的食物,如葱姜蒜、紫菜、酸奶等。
此外,春季气温适宜,宜多参与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活动身体,增强体质。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温高,湿热重。
夏季应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黄瓜、西瓜、苦瓜、绿豆、荷叶等,这些食物有利于降温解暑,保护消化系统。
夏季气温高,人体容易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较快,所以要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
此外,夏季也是发生中暑和蚊虫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此要加强防暑降温和防蚊虫叮咬措施,保证睡眠质量。
秋季是温度逐渐下降,气候干燥的季节,正是秋收冬藏的时候。
根据中医理论,秋季肺功能旺盛,容易受干燥之气伤害,因此要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莲子、百合、胡萝卜等。
此外,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引起皮肤干燥,因此要多喝水,保持皮肤的水分。
此外,秋季也是感冒多发季节,所以要注意保暖,增加抵抗力,避免感冒。
适度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登山、野餐等,可以使人体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冬季是寒冷的季节,此时阳气最衰。
冬季养生的关键是保暖,要注意避寒保暖,避免受寒引起感冒等疾病。
饮食上可以适量多吃一些温热食物,如姜、葱、蒜、山药、桂圆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驱寒暖身。
此外,冬季室内环境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问题,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多喝温水,保持体内水分。
此外,冬季太阳辐射弱,很多人容易缺乏维生素D,可以适当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增强免疫力。
总之,四季养生法则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的需求,合理调节生活方式,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四季养生之道
![四季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67abf7ddc77da26925c5b0ca.png)
【2018.09】轩岐纵横内经释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根据气候变化的不同,人体养生的内容方式也不相同。
《黄帝内经》总结古人养生经验,提出了春天是需养“生”,夏天是要养“长”,秋天是要养“收”,冬天是要养“藏”的养生逻辑,在生发、生长的基础上,必须要有收敛,收藏的阶段,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否则事物就不能长久。
人体也是如此,养生要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规律,才能做到养生有道。
原文:《黄帝内经·四正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餮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如冰地坼,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译文: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更新,生命萌发的季节。
大地回春,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夜晚早睡,清晨早起,放松头发,大解衣裳,尽量把身体放松和舒展,要经常散步,多在外面呼吸新鲜空气,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
不要杀生,多做好事,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伤肝,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了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的三个月,是鲜花招展绿树成荫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夜晚早睡,清晨早起,不要厌恶长日,情志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
四季养生之道顺口溜
![四季养生之道顺口溜](https://img.taocdn.com/s3/m/a6698a5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3.png)
四季养生之道顺口溜四季养生之道顺口溜如下:1. 饱不洗头,饿不洗澡。
冷水洗脸,美容保健。
汗水没落,冷水莫浇。
温水刷牙,防敏固齿。
2. 吃米带糠,吃菜带帮。
男不离韭,女不离藕。
青红萝卜,生克熟补。
食不过饱,饱不急卧。
3.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心不清净,思虑妄生。
心神安宁,病从何生。
闭目养神,静心益智。
4. 药补食补,莫忘心补。
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烟熏火燎,不吃为好。
油炸腌泡,少吃为妙。
5. 臭鱼烂虾,索命冤家。
食服常温,一体皆春。
冷勿冰齿,热勿灼唇。
物熟始食,水沸始饮。
6. 多食果菜,少食肉类。
饮食有节,起居有时。
头部宜冷,足部宜热。
知足常乐,无求常安。
7. 养生在勤,养心在静。
8. 人到老年,必须锻练,散步慢跑,练拳舞剑;莫怕严寒,清扫庭院,绘画添趣,心胸广宽。
9. 闻鸡起舞,床不可贪,种花养鸟,习书览篇;奕棋唱戏,房事莫贪,私事勿念,便宜勿占。
10. 活动身体,贵在经常,心情舒畅,长寿健康;遇事勿怒,劳勿过偏,茶水勿浓,学习勿念。
11. 饮食勿暴,少吃晚餐,吃饭勿语,切勿吸烟;低盐低糖,勿食太咸,少吃脂肪,饭莫过量。
12. 每日三餐,调剂适当,蔬菜水果,多吃无防;按时入睡,定时起床,起身要慢,勿急勿慌。
13. 饮酒勿过,名利勿钻,闲气勿生,胸怀要宽。
14. 心无病,防为早,心里健康身体好;心平衡,要知晓,情绪稳定疾病少。
15. 练身体,动与静,弹性生活健心妙;要食养,八分饱,脏腑轻松自疏导。
16. 人生气,易衰老,适当宣泄人欢笑;品书画,溪边钓,选择爱好自由挑。
17. 动脑筋,不疲劳,思睡养心少热闹;有规律,健身好,正常生活要协调。
18. 常搓手,可健脑,防止冻疮和感冒。
19. 夏不睡石,秋不睡板。
春不露脐,冬不蒙头。
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20. 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晚上开窗,一觉都香。
贪凉失盖,不病才怪。
21. 早睡早起,怡神爽气,贪房贪睡,添病减岁。
夜里磨牙,肚里虫爬。
22. 一天吃一头猪,不如床上打呼噜。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fb7b3f3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2.png)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夏天怎么养长•秋天怎么养收•冬天怎么养藏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
调的是神。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
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
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次转换。
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比如春天气都生发起来了,你还没生发起来,这样你就会得病。
如果到秋天都开始收敛了,你还没开始收敛,你跟不上这气,你也会得病。
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不是指呼吸之气,更多指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现在人都住楼房,用古代的话就是都接不了地气。
古代居住的最佳风水是四合院,东南西北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
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他要养老,养少。
这样全都有才吉祥。
春天怎么养生•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
靠冬天积聚的力量来生发。
春天的毛病是冬天作下的。
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
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开始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
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随太阳起来了。
“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
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披发缓形,”,披发,什么时候披发,外出时就要扎头了,就是不要约束生机,生发,披头散发都是在家里最随便的时候,这是告诉你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
四季养生之道
![四季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d8b22e2ebd64783e09122b12.png)
春季怎么养生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天的特点春季的特点:“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按五行学说,春应五脏之肝,属水。
春季养生方法●精神调养戒怒:春应肝。
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
春天容易肝火旺,应制怒,以顺肝调达疏泄之气。
应“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适应自然界勃勃生气,以利春阳生发之机。
可登山踏青,赏花嬉戏,陶冶性情。
●起居调养白天春天渐长,人应晚睡早起,以适应自然界生发之气。
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醒。
所以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即少睡多醒,使人体的阳气升发于外。
春天衣服不可骤减。
春季乍暖还寒,应春捂秋冻,以免受寒,克伐人体的阳气。
衣着宜“下厚上薄”,以养阳之生气。
中医认为:脚是人体的根,护住脚不受寒,就是护住了人体阳气升发之根。
●饮食调养辛温升散之品,以助阳气升发。
如:麦(甘)、枣(甘)、鼓(能升能散)、茼蒿、葱、香菜等。
肝过旺。
肝气过剩,在饮食上有几种调理方法,一是少食酸味食物,因为酸味应肝木,少食酸味以防助长肝气;二是多食甘味食物,因为甘味应脾土,多食以防肝乘脾而致病;三是多食辛味食物,因为辛味应肺金,多食辛味以防肝木侮肺金。
●防病保健选用薄荷、荆芥等以顺春升之气。
春夏养阳:“冬至一阳生”,春夏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升发,逐渐阳盛于外,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用药以辛温为主。
夏季的特点夏季万物生长,郁郁葱葱,万物华实;天地气交,阳极阴生,夏至一阴生。
夏属火,应五脏之心;长夏(小署、大暑即“三伏天”,湿热最盛)属土,应五脏之脾。
夏季心旺肾衰;外热内寒,伏阴在内。
夏季养生的方法●精神调养心主神志,心为神之主、脉之宗,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
调吸静心,神清气和。
戒大喜,夏应心,大喜可致心气涣散不收。
一年四季的养生之道
![一年四季的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526b32f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f.png)
一年四季的养生之道春季养生智慧:《黄帝内经》中的生机盎然之道随着春风拂面,万物复苏,《黄帝内经》以其深邃的智慧,为我们揭示了春季养生的精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遵循自然规律,调整生活作息与饮食习惯,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
1. 激发阳气,温暖身心春季,阳气初升而阴寒尚存,风邪易侵,耗损人体阳气。
因此,饮食上应偏向温补,如葱、姜等辛温食材,不仅能驱散体内寒气,还能辅助阳气生发。
同时,适量摄入瘦肉、蛋类、豆类及新鲜蔬菜,这些富含优质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能有效增强体质,抵御外邪入侵。
2. 滋养肝气,顺应春生春气通于肝,春季是肝气升发的季节。
保持肝气的顺畅,对于全身气血的循环至关重要。
除了保持侧卧睡眠,让血液更好地回归肝经,促进肝脏的修复与排毒外,还可以通过散步于自然之中,呼吸新鲜空气,让心情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同舒展开来,达到养肝护肝的效果。
3. 防风固本,守护健康春季风邪盛行,加之气温多变,易引发感冒、过敏等疾病。
此时,增强免疫力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坚持适量运动、接种疫苗、保持个人卫生外,饮食上应注重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类、豆制品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同时,适当食用蒲公英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野菜,也能有效预防春季上火,保持身体平衡。
夏日养生秘籍:《黄帝内经》中的繁茂之道转眼间,夏日炎炎,《黄帝内经》又为我们揭示了夏季养生的奥秘——“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里,如何顺应自然,调养身心,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1. 养心安神,宁静致远夏季属火,对应心脏,人易烦躁不安。
养心,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是夜晚的深度睡眠,有助于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恢复。
酸枣仁、莲子等食材,具有宁心除烦、安神助眠的功效,可适量加入日常饮食中,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2. 祛湿清热,调养脾胃夏季炎热多湿,人体易出汗耗气伤阴。
此时,应多食用益气养阴、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蜂蜜、莲藕等,以增强体质,抵御湿热侵袭。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85b5bfa3fd0a79563c1e728b.png)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2),夜卧早起,广步于庭(3),被发缓形(4),以使志生(5),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6),此春气之应,养生(7)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8),奉长者少(9)。
夏三月,此谓蕃秀(10),天地气交,万物华实(11),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疟(13),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14),天气以急,地气以明(15),早卧早起,与鸡俱兴(16),使志安宁,以缓秋刑(17),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18),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19),水冰地坼(20),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21),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22),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23),奉生者少。
【注释】(1)发陈:发,指草木发芽。
陈,敷陈。
发陈,指草木枝叶舒展。
(2)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指自然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
(3)广步于庭:广步,缓步而行。
(4)被发缓形:被,同“披”,披散,散开。
披散头发,解开衣服,使形体舒缓无拘束。
(5)以使志生:使意志如春天生发之气宣发舒畅。
(6)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予、赏,是指精神、行为活动需顺应春阳生发之气。
杀、夺、罚,是指违逆春阳生发之气。
全句强调春之养生需要与春阳生发之气相顺和,不可相左。
(7)养生:此处养生强调养护春生之气。
(8)夏为寒变:春季失于调养,生发之气不足而导致夏日发生的寒性病变。
(9)奉长者少:奉,奉养。
春气不能生发,便不能奉养夏令长气。
下文奉收、奉藏、奉生之义皆仿此。
(10)蕃秀:蕃,繁茂之义。
秀,华美。
形容万物茂盛壮美。
(11)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华,开花。
中医药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药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c6348a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9.png)
中医药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药认为,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调整人体的生活方式,以适应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从而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以下是中医药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1. 春季养生: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复苏,养生应以祛寒为主。
适当增加天然新鲜蔬果的摄入,多吃温补的食物,如姜、葱、蒜等,同时适度进行适宜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2. 夏季养生:夏季阳气旺盛,气温较高,养生应以清热为主。
饮食上应多吃清凉、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适当避免中午高温时段,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3. 秋季养生:秋季阳气渐收,植物开始凋谢,养生应以收敛为主。
食物宜以收敛养阴为主,如山药、银耳等,同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登山、散步等,增强体质。
4. 冬季养生:冬季阳气最为低迷,气温寒冷,养生应以温暖为主。
饮食上应多摄取温补性食物,如姜、大枣、核桃等,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综上所述,中医药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季节的不同,调整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图文】中医四季养生之道
![【图文】中医四季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629ebd61ee06eff9aef807ab.png)
夏季中医养生一是健脾除湿。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
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二是清热消暑。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总
夏季中医养生三是补养肺肾。
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
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四是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
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总
忠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传统医学的五行所谓‘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质,它所相对应的则是自然界中的‘春夏中秋冬',而对于人体来说则是‘肝心脾肺肾',我们应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春清、夏调、秋补、冬防,以维持人体、生态、自然的的平衡。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严重,人食五谷杂粮难免吸收一些有害物质,而使身体受到侵害,因此首先伤害到的是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持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而先天之元气(肾气)充足与否要看脾胃功能有无伤害,人体所需的能量是靠脾胃吸收、运化、输布到全身,然后调心肝肺之气血,补充肾之元气,预防病害侵入。
而在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也会吸收有害物质,因此在运用养生保健产品同时,应考虑到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产品运用不能千篇一律。
这些人与自然的现象为我们养生保健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养生之道
春清—春季大地生机勃勃,人体气血流畅,全身脏器组织功能易于恢复宜用扶助人体正气,清除一冬所纳入的多余物质。
春季易受风邪,五行属木,迎风流泪,伤目,口味发酸易怒伤肝胆,因此在春季宜用清理肝胆火旺之保健品。
以养肝调肝清除肝火为主;辅以增加营养,以养肝调肝清除肝火为主;辅以增加营养。
‘春季清理'建议运用的产品。
清理心脑血管多余脂类物质;清理身体各部分多余脂肪;减少肝胆的负担。
夏调—夏季温热易受暑邪,五行属火,耗伤津液,常发汗影响小肠吸收,易使心火上炎,面红耳赤,口舌生疮,因此宜降心火,调理心志,夏中时节,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食欲不佳,易伤心脾,一般不宜大补,而宜调节元气,调理脾胃,气血运行通畅,脾胃之气充足,因此身清气爽。
‘夏中调节'建议运用的产品。
调节脾胃有助食欲;
调节脾胃增加能量。
秋补—秋季气候渐趋凉爽,燥气当令,人多口干咽燥,咳嗽少痰,易伤肺津宜滋阴润肺,如果经春清夏调之后,身体运行正常,这时需要补充适当的营养,使气血充盈、阳生阴长、形体壮实,而许多的补养食物中含有过多的糖、脂类、蛋白、激素等,因此选择上要有尺度,在合理饮食后加服保健食品。
‘秋补润燥'建议运用的产品。
补充饮食过程中缺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酶类等物质;
补肺益肝强肾。
冬防—冬季气候寒冷,体虚不御寒而伤肾,活动量减少,食入量增多,体内容易积存过多脂类物质,而气血运行缓慢,心脑血管疾病易发生。
而此时经过春清夏调秋补之后,机体就可正常运行,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对于疾病要采取预防的态度,如此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而不受外邪侵害。
‘冬季预防'建议运用清调补的综合协调搭配产品。
增强气血运行;御寒防冻,增强体质,轻松过冬。
在了解五行与自然界的关系后,可分析可能发生的疾病,因而推演出方位、季节、邪气、脏腑及口味的变化,五官九窍的感应及神经的反射,无处不在提醒着你的身体改变的预兆,由此可做到未卜先知,防患未然,预防保健,强体健身、延年益寿。
这即是祖国传统养生文化独到之处。
总之,‘清调补防'是一个健康体魄的养生之道,清除体内多余的物质、调节机体心态的平衡、补充均衡适宜的营养,从而达到预防保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目的,这就是祖国传统养生之道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