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之术之四时调养法

合集下载

道家养生十二式

道家养生十二式

道家养生十二式道家养生,注重平衡身心,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道家养生理念中,有十二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第一式:顺应自然。

道家认为人体与自然息息相关,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以此调养身体,保持健康。

第二式:饮食调理。

道家养生强调饮食调理,主张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和过饱,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平衡。

第三式:运动养生。

道家提倡适量运动,如太极、气功等,以柔和的方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第四式:调节情绪。

道家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身体健康,建议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消沉,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第五式:养生保健。

道家养生注重预防和保健,倡导每日锻炼身体,保持规律作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第六式:睡眠养生。

道家认为充足的睡眠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十点前入睡,早晨五六点起床,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第七式:精神修养。

道家强调修身养性,注重修炼内心,修养精神,保持心境平和,远离烦恼和纷扰,保持身心平衡。

第八式:适度劳逸。

道家认为适度的劳动可以锻炼身体,但过度劳累会伤害身体,建议工作之余适当休息,保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第九式:戒除不良习惯。

道家主张戒除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熬夜等,有害身体健康的行为,要及时改正,保持身体的清净。

第十式:调理气血。

道家认为气血畅通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建议通过调理呼吸、锻炼身体、保持情绪稳定等方法,促进气血运行,保持身体健康。

第十一式:保持心态年轻。

道家认为心态年轻是延年益寿的关键,建议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第十二式:与自然共生。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共生,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身心健康。

道家养生十二式是一套综合性的养生方法,涵盖了饮食、运动、情绪、睡眠、精神、劳逸等多个方面,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本节主要叙述了四时生长收藏的气候物候变化规律及特点,指出四季之中,一定的气候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发生有具体的内在联系,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各有特点,对于人体的影响也是各有不同。

【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2),夜卧早起,广步于庭(3),被发缓形(4),以使志生(5),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6),此春气之应,养生(7)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8),奉长者少(9)。

夏三月,此谓蕃秀(10),天地气交,万物华实(11),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疟(13),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14),天气以急,地气以明(15),早卧早起,与鸡俱兴(16),使志安宁,以缓秋刑(17),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18),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19),水冰地坼(20),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21),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22),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23),奉生者少。

【注释】(1)发陈:发,指草木发芽。

陈,敷陈。

发陈,指草木枝叶舒展。

(2)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指自然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

(3)广步于庭:广步,缓步而行。

(4)被发缓形:被,同“披”,披散,散开。

披散头发,解开衣服,使形体舒缓无拘束。

(5)以使志生:使意志如春天生发之气宣发舒畅。

道家十二时辰养生法

道家十二时辰养生法

道家十二时辰养生法道家根据古代百岁寿星的养生经验,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一日十二时辰养生法。

明代石室道人称为“二六功课”,清代养生学家称为“十二时无病法”。

所以,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中国传统延寿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卯时(上午5-7时):晨光初放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揉搓两耳五六遍;再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放中指上,以中指叩击头部各24次,这叫“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结束后饮白开水或茶一杯;用手代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防止脱发;然后洗脸、漱口、刷牙;入厕排便。

早餐宜吃饱吃好。

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按摩腹部,以助脾健运。

巳时(上午9-11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或养花。

疲倦时即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唾液)。

老年人气弱,不宜高声与人长谈。

因说话耗气,宜“寡言语以养气”。

午时(11-1时):午餐,只宜吃六七分饱。

食后用茶叶水漱口,可去油腻,但刚饭后不宜饮茶。

静坐或午休。

未时(午后1-3时):或午睡,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

申时(午后3-5时):或读书,或写作,或练字作画,或抚琴吟诗,或浏览报刊。

酉时(午后5-7时):晚餐宜清淡、宜少吃,可饮酒一小杯。

晚饭后可在庭院散步、观落霞、听鸟鸣。

戌时(晚7-9时):睡前漱口刷牙;用热水洗脚,以引血下行,防止老人上实下虚,上重下轻,坐床上练静功,然后安眠。

睡时宜“卧如弓”,向右侧,以防压迫心脏,以利胆汁排泄。

亥时、子时(晚9时至次日凌晨1时):“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宜屈膝卧,醒时则伸脚舒体,变换姿势,流通气血。

环境宜静,安睡宁神以养元气。

丑、寅时(凌晨1-5时):此时精气发生,阴茎勃起。

人以精气为宝,老年人宜节制房事,但又不宜强制。

老人以二十日或一月行房一次为宜。

中医养生秘诀顺四时

中医养生秘诀顺四时
中医养生秘诀----顺四时
作者:白有春 更新时间:2007-4-11 14:55:58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额方法。《黄帝内经》有几大观点:
1.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 ”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黄帝内经》说,运气就是运动着的气。这运动着的气在自然界的表现就是春、夏、秋、冬——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顺四时为养生的第一条,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我们人就像自然界的树一样,春天树要发芽了,它所有的营养从根部向枝干调动,它的力量是从内部向外走。到了夏天,树叶非常繁茂了,因为所有的营养都从根部调动起来,集中到枝叶上去。人也一样,春天,人的气血从内脏向四肢调动。到夏天,所有的气血都调动到外面去了,而内里是空虚的。所以夏天容易闹肚子,原因不完全是细菌和病毒,因为人的阳气都跑外面去了,里面是最弱的。中医说至虚之处必是致病之所。秋风一起,人的气血开始从外面向里面走。到冬天,人的气血都藏到里面了,而外面不足,就容易外感(感冒)了。
2.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3.意志观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顺四时,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中医说,春气和肝气相通。肝是调动气血的重要脏器,当春天来到的时候,气血从内里向外走,主要影响在肝。所以我劝大家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一方面养肝阴,一方面行肝气,有助于肝气的生发。

【道教养生】——四季导引

【道教养生】——四季导引

【道教养生】——四季导引四季,即一年当中的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

因为季节的不同,气候和人体也会随之发生不同的变化,道教养生注重顺阴阳消长节律,故要求体道自然而适应此法则。

所以通过不同的季节修炼不同的导引锻炼,可以有效加强体内气化作用,并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能够起到散寒去湿、培育真气、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强筋健骨等作用。

道教著名养生典籍《真气铭》这样论述导引术:“凡欲去疾,导引为先。

经脉不雍,关节不烦。

或如射雕,侧身弯环。

或曲腰脊,如蟾半圆。

交指脑后,左旋右转。

经展手足,气出指端。

摆掣四肢,捉溺三关。

是以摄养有方,则寿同龟鹤。

若恣意纵欲,则命比蜉蝣”。

形象的指出导引中的或如射雕,或曲腰脊、摆掣四肢,捉溺三关等形体运动的方式和方法。

四季导引功法,分别为春季导引、夏季导引、秋季导引和冬季导引。

春季导引法1、早上起床时及吃饭后,以两手掩口,呵热气,上下摩面部三五十遍,可令人光泽不皱,兼能明目。

2、正坐,两手十指相叉于胸前,闭气行之(注:以鼻吸气后闭气,待练完此动作后,以口缓缓呼气),左右手极力向外相争,可治肝脏风邪。

3、两手相叉掩项后,闭气行之,使面仰视,然后项与手极力相争(注:双手用力前拉,头极力向后)。

可治热毒肩痛,以及目视不明,积风不散等症。

夏季导引法端身正坐,以一手用力按(音bì,膝盖上方大腿内侧),一手向上极力如托石,闭气行之,左右相同。

可去两肋间风毒,去心火,通和血脉。

秋季导引法1、端身正坐,以两手踞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可去肺部风邪积劳。

2、以两手相叉,于头上左右伸拽数下,闭气行之。

可去关节中风之症,亦治肺脏诸疾。

冬季导引法1、以两手相叉,一脚踏之,闭气行之。

可去腰脚拘挛,肾气冷痹,膝中风湿等疾。

2、以一手托膝,反折一手抱头,左右相同,闭气行之。

可治骨节诸风,宣通血脉,膀胱肾脏等疾。

友情链接。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云笈七签》中的四时养生法

《云笈七签》中的四时养生法

《云笈七签》中的四时养生法作者:汪文忠来源:《家庭医学》2021年第10期《云笈七签》是北宋真宗年间官任著作佐郎的道士张房君辑录的一部道教经典。

“云笈”是道教对藏书容器的称呼,“七签”是道书有“三洞四辅”七部。

用张房君自己的话说,就是“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

《云笈七签》内容繁杂,既有神仙的传略,也有修身养性之法。

其中以四时养生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来探究道教独特的养生之法,对道教养生中春夏秋冬四个时节所对应的服食、起居和情志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梳理与整合,对当今医学养生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四时服食《云笈七签》引《黄帝内传》所述:“春宜食甘,甘走肉,多食则痰溢,皮肤栗起。

夏宜食辛,辛走气,多食辛则气躁好蹎。

秋宜食酸,酸走骨,多食酸则筋缩骨中疼。

冬宜食咸,咸走血,多食咸则血澁口干,多食苦则呕逆而齿疏。

”另外录《玉华灵书》:“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季月末,各取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胃气。

但依此养生,亦可得三百岁矣。

”根据季节属性进行味补,是中国传统养生的特色之一。

春季肝木旺,易伤脾土,因此要多食甘甜之物以养脾气;夏季心火旺,易伤肺金,因此适宜多食辛辣之物,以养肺气;秋季肺金旺,易伤肝木,适宜多食酸之物,以养肝气;冬季肾水旺,易伤心火,因此适宜多食苦之物,以养心气;在每月末适时增加咸鲜之物,以养胃气,来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四时起居春季阳炽阴伏,封藏于地下的阳气逐渐生发,适宜早起,使自身阳气随外界同步生发。

夏季自然界阳气充盈,阳盛阴衰,適宜进行一定的沐浴斋醮;但要避免冷水浸肢,导致邪风入体,郁藏体内化火成疾。

经过夏季的阳盛,秋季阳气逐渐减弱,故《云笈七签》说:“秋季为少阴,阴气与阳气互存,阳气下沉,阴气滋生,早卧以养阳气。

”认为秋季应早睡早起,达到收敛神气的目的。

冬季阳气逐渐消退,天寒地冻天地闭塞,阴气日渐旺盛居于主导地位,“冬季为太阴,属水,主封藏,阴气最盛,阳气最弱”,冬季养生的关键在于闭藏阳气,早睡等待破晓方可起行,有意识地减少剧烈运动造成的皮肤出汗,保证充分的睡眠休息,减少阳气的耗损。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其中有关四季养生的理论以及相应的养生方法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和遵循。

本文将就《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季养生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养生方法。

春季养生春季养生的重点在于顺应春天生长发育的规律,保护自身阳气,增强体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因此,春季养生应注重以下几点:1. 调节作息:春天阳气上升,建议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利于阳气的生发。

2. 饮食调理:春季宜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有助于清肝养生。

3. 运动锻炼: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有助于增强体质,调和气血。

夏季养生夏季养生的重点在于疏通阳气,祛湿热,保护心脏和脾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无悔,使老无病,去环太过,则气可平,气平则心安,心安则慢,慢则言缓,言缓则志治,志治则身健,身健则病不生,病不生则祸不作,祸不作则福不来。

乃夫万物之能致也。

”因此,夏季养生应注重如下几点:1. 饮食调理:夏季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食品,避免生冷、辛辣和油腻食物。

2. 饮食调理:夏季多喝水,多汗出湿气,保持衣着透气,有助于清热利湿。

3. 心情调节:保持心情愉快、平和,避免情绪波动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秋季养生秋季养生的重点在于收敛阳气,养阴润燥,增强抵抗力。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秋三月,此谓止息,既往以顺,古之人经秋大丧,故物皆秋收,故气秋:此物于藏,故气秋,收则如期,长则如缩,因其所畜,怵然闭塞,以待反冬,故秋气盛则肺郁,胀而泄无约,饮食失时令,转入冬则脏闭,肺气郁乃灌注,而以夺心,心悲则肾气独竭。

道家养生 儒家养心 顺应四时 返璞归真——于丹“健康心得”

道家养生 儒家养心 顺应四时 返璞归真——于丹“健康心得”
我们看看那些古人他们宋代大儒朱熹对忠恕的解释特别好他说中心为一健康而朴素他们自信丽蓬勃他们怀着孩子一样的明忠意思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忠诚不是要你忠于个外亮与天真在千古之前就以他们曲方式启迪着后人
茎 q瞬 考 鑫

r- -
养 性

i
刚 w

r
t
-
.一
t


。m

道家 养 生 儒家养 心 顺 应 四 时 返 璞 归 真



晒 太 阳 ! 不 晒 就 吸 收不 了 儿 的 生长



个婴

世 界 上 有 四 样 东西 为


” ,
天大


地大
是 最 接 近 本 初 的 那 种 植 物 和 动物 的 状 态


人大

道也大

这 四 者之 间 的 关 系 是 : 人 法 地

地 法天 夏长

类 就是

种 哺乳 动 物




人也


样 经


让我们 回到
种 赤子 之

婴 儿状 态 就 是最 健 康 的 为 什 么 小 孩 子 总 是 缺 钙 而

种态度? 于丹认

且 吃 了各 种 钙 还 缺 ? 原 来
吃 了 钙 最 重 要 的 是 要到 外蘧
这 是 多好 的 例 子 啊


健 康就 是 人 与 自 然 的 匹 配 和 顺 应



我们 讲 的
贴 秋膘

道家十二时辰养生法

道家十二时辰养生法

道家十二时辰养生法子时——心脏最脆弱子时前一定要睡觉。

子时是指晚间23: 00时至凌晨1: 00时,此时胆经值班,是胆经运作和骨髓造血的时间。

子时是身体休养及修复的开始,应该睡觉,不要熬夜,否则会导致胆火上逆,引发失眠、头痛、忧愁等多种神经症状。

西晋(公元265—316年)太医令王叔和所撰《脉经》云:“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可见胆的重要性,胆汁需要新陈代谢,而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面色红润,反之则面色青白。

另外子时不宜宵夜,因不易消化会影响睡眠。

《黄帝内经》云:“胆有多清,脉有多清”,这也说明了子时心脏功能最弱,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会在夜间发病和死亡。

丑时——熟睡保肝脏丑时要愉快入眠。

丑时是指凌晨1: 00时至3: 00时,此时肝经值班,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支持,废旧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肝经可调节全身血液并疏导全身,使气血调和,解毒和排毒,为人体进行清洗工作。

《黄帝内经》云:“人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必须进入熟睡状态,以让肝脏获得充足的能量。

人熟睡时,机体血液需要量就减少了,多余的血液则藏于肝;当人劳动工作时,机体血液需要量就增加了,肝脏就会排出储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

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自己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了。

虚火旺盛者在这时睡着还能降虚火。

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神志倦怠,易烦躁。

唐代医学家王冰(公元710—804年)在其所著《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说明了人体血流量的增减情况和“肝主藏血”功能的关系。

由于肝脏对血液具有调节作用,所以人体脏腑组织各方面的活动都与肝脏有密切关系。

如肝脏有病,藏血功能失常,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活动,同时也易出现血液方面的病变。

道家四季养生

道家四季养生

道家四季养生春季养生篇正月立春是五行属木所以春天的特征就像草木欣欣向荣。

春分木旺,立夏木休。

夏至,木废,立秋,木死,立冬,木殁,冬至,木胎。

水生木,木是孕育在水之中。

经脉运行在人的身体内,气血周流而不息。

三阴三阳之中,其中的阴明,是两阳合明的状态;而其中所谓的厥阴,是指两阴交尽的状态。

天时有十二月,人身有十二经,地支十二位,手上的经络与天时相应,足下的经络与地支相应。

经络与四时的对应规律是:寅月——手少阳三焦经春主生:卯月——手阳明天肠经辰月——手太阳小肠经巳月——手阙阴心经夏主长:午月——手少阴心经未月——手太阴心经申月——足少阳胆经秋主杀:酉月——足阳明胃经戌月——足太阳膀胱经亥月——足阙阴肝经冬主藏:子月——足少阴肾经丑月——足太阴脾经肝脏春旺论胆附肝下肝在五行属木,在掌管五方的五帝中是属青帝统辖,其八卦定位属于震卦,其神如青龙,其象如悬匏。

人体的肝脏就像树木的枝干一样,位置在五脏的下方,略接近心脏,左边,为三叶,右边,为四叶,颜色为青色。

肝为心之母,为肾之子。

肝有三神,名叫爽灵、胎光、幽精。

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及清早起来的时候,叩齿三十六次,心中默念肝神的名子号,可到达神清气爽的成效。

眼睛就像肝脏的窗口,左眼为甲,右眼为乙,〔古代用天干地支结合五行来象征人体各部位〕。

男人到了六十岁,肝气开始衰微,肝叶渐薄,胆也渐小,眼睛就显得昏昏然。

肝脏在形体上表现为筋,肝脏与筋脉都同属于五行中的木,是魂的藏依之所;在液体上表现为眼泪。

肾邪侵入肝脏,眼泪就会多。

在六腑之中,胆就像肝脏的宅院,肝胆互为表里。

所以肝气畅顺,人脸上的五色便很清楚。

肝气实,眼睛就人发黄发红。

肝脏与筋脉想结合,因此,肝脏功能好的人,手足四肢便很兴旺。

如果筋缓弱而脉搏无力,说明肝脏已经坏死。

眼睛在天干属于甲乙,与之相结合的时辰是寅卯,所表现出来的声音是角音,所喜欢的味道是酸味。

所洋溢出来的气味是臊腥。

如果心脏的邪气侵入肮脏,见到臊腥之物就会产生恶心的感觉。

中医关于“四时养生”之道简介

中医关于“四时养生”之道简介

中医关于“四时养生”之道简介(一) 四时养生概述日月星辰,四季更替,花开花落,气象万千。

一年之中,四时阴阳,变化无穷,形成了自然界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中医学认为,天人合一,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就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

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

《灵枢·本神》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说:“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

只有人和大自然和谐同步,生命的节律才能有序,才能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

故而《黄帝内经》云:“逆之则在灾害生,从之则病疾不起”。

四时养生,顺应自然才能求得平安。

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春天,气候温暖,万物萌生,草木开始发芽,动物也从蛰伏状态逐渐开始出来活动。

自然界阳气生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此时,人体也察从春阳生发之机,气血从脏腑内部更多地趋向体表,毛孔开始逐渐张开,脏腑内部气血相对减少,这时候供应脑部的气血就显得相对不足,往往会出现昏昏欲睡的“春困”。

中医认为,“肝气旺于春”,春季养生要顺应肝之生理特性,在精神调养上宣畅开朗,生机盎然,不应抑制和肃杀,要力戒暴怒,做到胸心开阔舒畅。

精神情志与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可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局而。

夏天,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茂盛,动物活跃,植物葱笼。

此时自然界阳气旺盛,呈现出一派繁荣茂盛的景象。

人体的气血也由脏腑更多地输布到体表,使得脏腑气血相对亏虚,脏腑气血的濡养不足,功能也随之减弱。

就容易受到寒邪侵袭,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心脏功能减弱,则摄血力减少,血压偏低,人会出现头晕头昏的症状。

中医认为,“心气旺于夏”。

因此夏季要重视心肺的调养。

中医理论中的四时养生讲的是什么?

中医理论中的四时养生讲的是什么?

中医理论中的四时养生讲的是什么?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此处的“道”,就是养生之道。

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能否懂得养生之道,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中医养生继承了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以“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的整体观为出发点,主张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和生命活动。

养生方法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平衡协调为基本准则。

主张“正气为本”,提倡“未病先防”,强调辨证思想。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如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求人们用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觉地、正确地运用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自养自疗,提高身体素质和抗衰防病的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四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

正如《灵枢·本神》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的一大特色。

一、四时养生的理论基础(一)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中医学的经典巨著《黄帝内经》认为人是“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说明人体要依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同时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

这与现代科学认为的生命产生的条件,正是天地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天、地”,古人是指整个自然界而言,“天地一体”就是说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道家养生四术

道家养生四术

道家养生四术
道家养生四术是指道家传统养生中的四种方法,分别是静坐、行气、调心、食养。

这四种方法都是通过调整身体、心理和饮食等方面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静坐是指通过冥想、打坐等方式来调整身体和心理状态,达到放松身心、平衡阴阳的效果。

静坐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等。

行气是指通过呼吸、运动等方式来调整身体的气血流动,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效果。

行气可以帮助人们增强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等。

调心是指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来达到养生的效果。

调心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提高情绪稳定性等。

调心的方法包括冥想、打坐、音乐疗法等。

食养是指通过饮食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养生的效果。

食养可以帮助人们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等。

食养的方法包括根据不同体质选择不同的食物、遵循季节性饮食等。

道家养生四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养生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从身体、心理和饮食等方面来达到养生的效果。

在实践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养生。

同时,也需要注意养生的方法和效果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道家二十四节气养生详解

道家二十四节气养生详解

道家二十四节气养生详解*导读:《内经》里说的四季养生里有一静一动。

静,是指心神要保持平静。

不管是什么季节。

心神都要静。

神不能乱,志不能移。

暴怒,过喜过《内经》里说的四季养生里有一静一动。

静,是指心神要保持平静。

不管是什么季节。

心神都要静。

神不能乱,志不能移。

暴怒,过喜过悠都是不对的。

动,绝不是现在的快跑,而都是缓步、慢行。

也就是散布似的。

绝不是强体力的运动。

很多人想减肥,每天拼命的跑步健身。

但效果并不好。

过量的强度运动等于消耗自身的阳气。

只有舒缓的运动才是养生保健所需要的。

记住这一静一动。

四季养生的要领就在其中了。

四季在细化分,就是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了。

我们都知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分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

具体的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每个气,都要如何去做呢?恐怕现在还没有人提出过。

这里我总结了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诀。

内容如下:大寒立春,万物不容,惟木独显。

天气冷滞,不得化张。

雨水惊蛰,根基不固,水运难行。

厥阴无情,营血不布。

春分清明,月高风清,一阳升腾。

形实郁气,风郁内生。

谷雨立夏,嫩阳娇弱,阴盛阳虚。

形渐萧萧,气遂腾腾。

小满芒种,郁从心生。

丹田积病。

勿劳心神,津布气行。

夏至小暑,土实形满。

热从中生。

少食勿积,病患不生。

大暑立秋,阳极气盛。

形虚动风。

血燥发热,遇湿则淫。

处暑白露,金水相承,心火囚中。

脾土难运,阴阳难平。

秋分寒露,阴阳相应,贵在平衡。

耗损多燥,劳劳不葆。

霜降立冬,令在三焦,节食少欲,疏导通路,滞气自消。

小雪大雪,寒水伤木,冻土封山,饱和心火,心平气和。

冬至小寒,阴盛阳微,莫饮贪杯,静之以待,内敛生机。

解释起来就是:大寒立春:天气由最冷转暖。

胆气太过反间肺气。

肺气虚遇寒宜感、冒发烧。

上焦伤寒当发表辛散。

知道这些就能健康长寿。

谷雨惊蛰:这时候的自然就好像刚刚睡醒一样倦懒。

而我们的心肺容易淤结,应当化痰行血活血为宜。

这个时候,脾土虚而肝气容易郁结,所以要多运动,好疏散郁结之气。

适当初些补益的食物药物宜健脾养胃。

四时养生

四时养生

四时养生《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里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里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这些都说明人体要依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同时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

正如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这与现代认为,生命产生的条件,正是天地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人类需要摄取饮食。

呼吸空气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生活在自然中 ,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所谓“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就是告诫人们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 ,适应周围环境 ,使机体与大自然谐调 ,以健康长寿。

据统计 ,城市室内每立方厘米空气中 ,有阴离子 40- 50个 ,森林中可多达 10万至 100多万个。

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阴离子少于 25个时 ,人体就会感到疲倦 ,阴离子含量陡然下降时 ,人们会出现头昏头痛、胸闷、关节痛、疲倦等症状。

相反 ,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就变得非常活跃。

“中国长寿王后金手杖”荣誉称号的 124岁老人孔英 ,就是粤西北怀集县怀城镇的山区老妇。

四时养生顺应自然“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 ,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故而顺应四时变化以调摄人体阴阳平衡 ,乃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之一。

春季防病复发寒冬已过 ,万物复苏 ,阳气升发 ,一派生机 ,人们养生也应适应春天的时光。

其做法是 :春捂秋凉、和日春游、春季调食、防病复发。

夏季不贪凉艳阳夏日 ,酷暑外蒸 ,人体阳气在外 ,阴气内伏 ,养生尤应注意 :夏不贪凉、夏当静心、夏季防暑、夏调饮食。

道家是怎么养生调理方法

道家是怎么养生调理方法

道家是怎么养生调理方法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不少人都出现了亚健康问题。

我们该如何养生,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道家养生调理方法吧。

道家养生调理方法1、五行经络、道家气功点穴法,可调气血、通经络、祛血瘀、排宿便、消胖、祛病延年。

2、道家养生气功疗法,通过调心(控制意识,松弛身心),调息(均匀和缓、深长的呼吸),调身(调整身体姿势,轻松、自然地运用肢体),使身心融为一体,气血流通,以达到强身保健的目的。

3、春夏秋冬养生法,讲究饮食养生,季节养人。

《黄帝内经》曰:“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4、食疗、食养法乃养生之本,《素问藏气法篇》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之,以补精气。

”如新世界养生馆创办以来,会员已累计有1000多人,既有追求养生与美容相结合的女士,也有追求健康的男士,目前年龄最小的会员只有2岁,最大的已有70多岁。

如新世界养生馆为了把健康送给千家万户,还经常到各社团、各单位长期免费举办养生讲座,大力推广养生学、普及养生学,努力提高人们的健康养生意识。

道家养生饮食禁忌道家认为,人是秉天地之气而生的,应「先除欲以养精、后禁食以存命」。

在日常饮食中,须禁食鱼羊荤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素食为主,并尽量地少食谷物等粮食,以免使人的先天元气变得混浊污秽。

尤应多食水果,因为「日啖百果能成仙」。

道教有「全真」和「正一」两大教派,在饮食上全真道士食素,正一派在非斋日可饮酒茹荤。

历史上张天师世家还有「四不吃」的规矩,即不吃牛肉、狗肉、乌鱼和鸿雁,盖因牛辛劳、狗忠诚、乌鱼孝、雁坚贞之故。

道教是个重养生的宗教,对饮食养生非常重视。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既有宗教色彩又符合科学养生的饮食习惯。

这些饮食习俗,无论是对于保护动物,还是对于人们的健康,都是大有裨益的。

道家在长期的生活修炼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有些食物对人体有害,食入后会发生食物中毒影响健康。

健康教育丨《黄帝内经》四时养生之道

健康教育丨《黄帝内经》四时养生之道

健康教育⼁《黄帝内经》四时养⽣之道⽂:⽩云⽔(状元修炼⼿册主笔⼈)《黄帝内经》是我国历史上第⼀部系统的医学经典,是祖国传统医学史上的第⼀部集⼤成之作,奠定了中医学的最重要的基础。

《黄帝内经》不但确⽴了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也确⽴了养⽣保健的基本原则,其中,阴《黄帝内经素问?四⽓调神⼤论篇》载:春三⽉,此为发陈。

天地俱⽣,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勿杀,予⽽勿夺,赏⽽勿罚,此春⽓之应,养⽣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此为蕃秀。

天地⽓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厌于⽇,使志勿怒,四时养⽣之道的核⼼思想,是“春⽣、夏长、秋收、冬藏”,此为顺应天道。

总体⽽⾔,春天属⽊,肝属⽊;夏天属⽕,⼼属⽕;秋天属⾦,肺属⾦;冬天属⽔,肾属⽔。

析⾔之,有饮⾷之道、起居之道、动静之道、寒饮⾷之道:不论春夏秋冬,都应该饮⾷有节。

具体⽽⾔,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思想,春季、夏季的饮⾷要偏于补阳⽓,秋季、冬季的饮⾷要偏于补阴⽓。

有⼀个⾝体⾮常健康的⽼⼈,多年来坚持⼀个习惯:夏天喝温⽔,冬天喝凉⽔(常温凉⽩开)。

这是起居之道:总体的原则是“起居有常,因时制宜。

”⼀般来说,春天、夏天要晚睡早起,秋天要早睡早起,冬天要早睡晚起。

早睡不在亥时前,晚睡不在⼦时后。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出后。

也就是说,每天晚上9-11点上床睡觉,是⽐较合适的。

每天早上5-7点动静之道:春夏属阳,宜多动。

秋冬属阴,宜少动。

春为少阳,宜⼩动,夏为太阳,宜⼤动。

秋为少阴,宜稍静。

冬为太阴,宜⼤静。

⼤动不可劳损,⼤静不可过逸。

动静有常,劳逸均衡。

夏天多出汗,冬天少出汗。

寒温之道:春捂秋冻,顺应⾃然。

初春之时,冬季之余寒犹在,不可太早脱掉厚⾐服。

初秋之时,夏季之余热犹在,不可太早穿上厚⾐服。

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因⼈⽽异,以舒坦合适为佳。

夏不坐⽊,冬不坐⽯。

夏天的⽊头,湿热太重,不宜坐。

冬天情志之道:要遵循中和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养生之术之四时调养法
*导读:道家长生之术,除行气、服饵等法之外,还有种种生活起居调摄之法。

我们今天先讲讲道家长生术之一的四时调养法。

所谓四……
道家长生之术,除行气、服饵等法之外,还有种种生活起居调摄之法。

我们今天先讲讲道家长生术之一的四时调养法。

所谓四时,就是一年四季。

古人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的本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天地。

为此,《灵枢.本神篇》早就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

*一、春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天是万物欣欣向荣,推陈出新的季节。

为了顺应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夜睡早起,起身后可在庭园里散散步,活动活动肢体。

此时,在精神行为上要爱惜生命,对人家要多说鼓励话,不要动辄训人罚人。

这些都是适应春气的养生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肝气;到了夏天,还会发生寒变的毛病。

丘处机是元朝全真道龙门道派的创始人,他在《摄生消息论》一书中指出: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他郁。

饭酒不可过多,人家自造米面
团饼,多伤脾胃,最难消化。

又说:(春日)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绵衣。

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肌表),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以暴去。

以上这些,都是春天养生所必须注意的。

*二、夏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天是阴阳两气相交,万物荣华充实,繁茂秀丽的季节。

为了顺应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夜睡早起,不要为白天时间的增长而感到困扰,且应保持肌腠皮肤的通畅。

此时,在精神行为上不要轻易动怒。

这些都是适应夏季的养生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心气;到了秋天,还会发生?疟的毛病。

对于夏天的养生之道,丘处机《摄生消息论》认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以防贼风中人。

饮食宜温软,不令太饱,常常进之。

渴宜饮粟米,温饮豆蔻热水。

生冷肥腻,尤宜减之。

若需要食瓜果之类,宜虚实少为进之。

说明即使夏天,饮食也宜防止过份的生冷肥腻,以免伤脾胃,同时饮些豆蔻热茶,以防暑降温。

在乘凉方面,如果是年老体弱的,尤应注意不要贪凉而睡在穿风的走廊过道,以及露天空旷等处,以防着凉后弄出其他疾病。

此外另有一法,就是时时想着冰雪在心,用自身的意念来克服外界的炎热,这样就心静自然凉了。

*三、秋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天是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大地处在收容平定状态的季节。

为了顺应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早睡早起,和鸡的睡起时间一样。

此时,在精神行为上要使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使肺气清降,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侵害。

这些都是适应秋气的养收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肺气;到了冬天,还会发生蠶泄的毛病。

关于秋天的养收之道,丘处机《摄生消息论》提醒:但春秋之际,故(旧)疾发动之时,切须安养;又说:又当清晨睡觉(醒来),闭目叩齿二十一下,咽津,以两手搓热熨眼数次。

多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

这些,都可供作养生家秋季将息的参考。

*四、冬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天是水冰地坼,天地万物处在闭藏状态的季节。

为了顺应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早睡晚起,避寒保暖,但又不要过份暖和而使皮肤出汗,藉以保护阳气。

此时,在精神行为上要神气内守,使志若伏若匿。

这些都是适应冬气的养藏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发生痿厥的毛病。

有关冬季的养藏之道,丘处机的看法是,天冷应当避寒就暖,但也要适可而止,能不烤火就不要烤火,否则热气逼进体内,反而不妙。

为此,如能做到: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风寒。

就可以了。

如系老年人,大冷天不要一早出门,以避霜寒的侵犯。

如有条件,早起饮一小杯醇酒活血祛寒,晚上吃点消痰凉膈的药,不使热气上冲,那就更加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