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网:申论写作案例分析模拟题-治理网络谣言
治理网络乱象的申论作文
![治理网络乱象的申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2298c7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3.png)
治理网络乱象的申论作文《治理网络乱象,刻不容缓咱现在的网络啊,那可真是个大杂烩,啥都有。
就拿我上次刷短视频看到的事儿来说吧。
我正刷着呢,突然就蹦出个视频,标题写着“惊天大秘密,你不知道的养生诀窍”,我这好奇啊,就点进去看了。
结果你猜怎么着,视频里一男的,号称是什么养生大师,满嘴跑火车,说什么吃某种野草就能包治百病。
还在那瞎比划,什么每天按照特定姿势吃,就能排毒养颜。
我当时就琢磨了,这都啥跟啥啊。
再仔细一看评论区,有些人就在那跟着起哄,说要试试,还有些人在那怀疑,跟他争论。
可那所谓的大师根本不正面回应怀疑,就一直强调自己的东西多神奇。
这时候我就感觉到,网络这地方,真的得好好治理治理了。
网络乱象可不只这养生的骗局。
还有那些恶意造谣的呢。
我一个朋友,他工作的单位是一个小公司。
突然有一天,网上就有人传他所在公司是个皮包公司,各种虚假信息说公司怎么欺诈消费啥的。
我朋友那个委屈啊,公司虽然小,可是本本分分做生意的。
可这谣言在网络上就像疯长的野草,怎么止都止不住。
公司的业务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都有客户来解约了。
最后费了好大劲,找各种证据才慢慢把这事儿平息,可损失已经造成了。
网络这么乱,那咋治理呢。
首先啊,那些网络平台得负起责任来。
审核的时候仔细点,别啥东西都能往上传。
你看那些正规的电视台,播放的内容都严格审查,网络平台咋就不行呢?然后,咱们网民自己也要提高判断力。
别一听啥就信,像那养生骗局,稍微有点脑子都能感觉不对劲。
还有对于造谣生事的,法律得发挥作用,让那些乱造谣的人付出代价,不敢再瞎编乱造。
只有这样,咱们这个网络环境才能变好,大家才能在网络上放心的找信息,交朋友,做买卖啥的。
不然啊,就被这些乱象搞得乌烟瘴气,大家都得提心吊胆地使用网络。
《网络乱象治理的必要性》说个有意思的事儿啊。
有次我在一个论坛,那是个关于美食分享的论坛本来是很让人高兴的地方。
我看到一个帖子,标题是“惊爆!这种普通食材是致癌根源”。
我想这可不得了啊,都关系到健康了,赶紧点进去看。
2020事业单位申论模拟卷及参考答案一 (网络舆论监督)
![2020事业单位申论模拟卷及参考答案一 (网络舆论监督)](https://img.taocdn.com/s3/m/10308555f111f18583d05aee.png)
2020事业单位申论模拟卷及参考答案一(网络舆论监督)事业单位申论模拟卷及答案(一)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一、注意事项1.本卷总分100分,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
2.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对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第一页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3.看清答题卡题号位置,每题都要用黑色钢笔(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无效。
4.请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内容,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5.答题结束后,将题本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
上交时,务必请他(她)在你的准考证上签收。
否则,若题本和答题卡遗失,由你承担责任。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资料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中国正在积极准备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这将是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
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在全国两会期间透露,中央纪委正在想办法制定官员财产公示的相关条例或者规定。
当前,我国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正在逐步贯彻落实,在项目选择和资金投放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具有的决策权与选择权很大,与此同时,权力寻租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在源自高层的信息与来自实践的忧虑共同作用下,官员财产公示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话题。
官员财产公开申报是国际社会普遍采取的制度,有“阳光法案”、“终端反腐”之称。
它最早起源于230多年前的瑞典,1883年,英国制订了世界上第一部相关官员财产申报的法律。
当前,全世界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将“官员财产申报制”入法。
作为杜绝和惩治公职人员腐败行为的常用手段,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主要是通过对官员财产变化的掌控,洞察官员的行为。
具体地说,通过严格的申报制度,一旦发现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存有差别,官员就必须作出解释与说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证据,即便没有证据证明是非法所得,也会被认定为“灰色收入”而治罪。
有关谣言治理申论作文
![有关谣言治理申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17497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c.png)
有关谣言治理申论作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谣言的传播范围也日益扩大,对社会秩序、个人声誉等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亟需加强谣言治理,以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和公众的权益。
首先,加强谣言的源头管理是治理谣言的重要途径。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严格审查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通过加强对各类新闻媒体及社交媒体的监管,及时查处和处罚发布谣言的责任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同时,加强网络素质教育,提高公众对谣言辨识的能力,培养大家理性分辨信息的能力,避免被谣言所蒙蔽。
其次,加强谣言的传播管控是治理谣言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传播渠道,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智能筛查和过滤,尽可能屏蔽谣言的传播途径。
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信息教育,引导大家不随意转发和信任未经证实的信息,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和传播环境。
此外,加强谣言的舆论引导也是治理谣言的重要举措。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引导舆论,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谣言危害的认识。
同时,要及时回应和澄清各种谣言,建立起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给公众提供权威可信的信息,遏制谣言的传播势头。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发挥自身的力量,加强对谣言的舆论批判,共同维护社会的公信力。
综上所述,治理谣言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治理任务。
我们应该增强法制意识,从源头上减少谣言的产生,采取多种手段加强谣言的传播管控,同时加强谣言的舆论引导。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谣言的蔓延,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众的权益。
网络谣言申论范文:打击网络谣言 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谣言申论范文:打击网络谣言 净化网络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be20001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0.png)
网络谣言申论范文: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网络谣言是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的一种虚假、歪曲或无中生有的言论。
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谣言对公共舆论和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危害。
为了净化网络环境,保障公共利益,打击网络谣言成为必要。
首先,网络谣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
虚假言论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通常比真实信息更快、更广,因此网络谣言常常煽动社会情绪,导致社会不安定。
例如,2018年广西一起自杀事件,就是由于一条不存在的“七天禁食令”而引发的。
其次,网络谣言严重损害了公共形象和个人利益。
虚假言论对个人、机构、企业等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
例如,2018年一则“八喜欠薪”谣言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严重影响了公司运营和工作岗位的稳定。
再次,网络谣言破坏了社会信任与和谐。
谣言的内容往往妖魔化某个群体或企业,使得各方不信任和猜疑。
这种心理状态不利于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彼此合作、和谐发展。
为了打击网络谣言,需要全面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减少谣言的传播渠道,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启动行政审批程序。
具体而言,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需建立公民网络素养指引,旨在弘扬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在人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帮助公众正确评估和对待网络信息。
其次,应对限制谣言的传播途径。
加强对虚假信息源头的取缔和定位,提高社会公众、政府监管部门和网络平台的意识与配合,合作打击网络谣言。
最后,应提出法律法规,并建立有效发现追踪与处置机制,既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又切实打击网络谣言。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
我们应该保持正确的价值观,拥有承担道德责任的自觉,不要乘机信口胡言,诋毁、抹黑别人。
打击网络谣言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支持整治网络环境,共同创造一个清晰正确的网络世界。
公务员申论范文:网络谣言
![公务员申论范文:网络谣言](https://img.taocdn.com/s3/m/e0368f1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9.png)
公务员申论范文:网络谣言网络谣言的滋生与传播,与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存在的焦躁情绪有直接关系。
在社会的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尚未理顺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解决的社会矛盾,都容易带来急躁情绪和焦虑心态。
而在身份隐蔽的虚拟空间,这种情绪极容易酝酿膨胀,掩盖事实、爆破理性。
这固然不是谣言产生的主要原因,却能成为谣言大面积传播的心理基础。
因此,在依法打击、信息公开之外,还应该从更深远的角度着眼,提供更多表达诉求的途径,及时疏导、解决种种有代表性的社会矛盾,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理顺基本权利义务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网上焦躁情绪提供现实出口。
注意到深层的社会原因,进行整体性的情绪疏解,对防范此类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依法惩戒网络谣言编造者传播者不能手软。
如今,一些谣言编造、传播者,越来越肆无忌惮。
网络谣言之祸患猛于虎,不但容易蒙蔽群众,损害社会诚信,更可能造成人们认知的混乱,误导价值伦理观念,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一些地方发生的恶性群体事件,往往正是由于有个别人故意起哄、造谣,煽动群众过激情绪,进而导致矛盾升级。
因此,对网络谣言编造者、恶意传播者的打击要坚持不懈,惩处要毫不客气。
必须明确网站是“截谣”的第一责任人。
网络谣言防不胜防,关键在于网站要有社会责任感,不为利益所动,做到真防实防,才能及时将一些道听途说的传言、蓄意编造的谣言挡在网络门外,以免误导群众、误伤社会。
因此,网站作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必须坚持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
对“截谣”无所为甚至为搞噱头拉人气刻意制造、传播谣言的网站,必须依法追究责任。
对形形色色的网络谣言要形成全民合围之势。
网络谣言的恣意传播,危害社会的诚信之基,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的谣言主体模糊、捏造事实,容易造成人心惶惶;有的谣言则具有特定对象,会给当事人及其亲属、同事等构成直接的伤害。
网络谣言伤人害己,当我们今天以谣言伤人时,说不定明天就可能为谣言所伤。
2017重庆事业单位考试面试范文:真正解决网络谣言问题
![2017重庆事业单位考试面试范文:真正解决网络谣言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86ce307c281e53a5802ff5d.png)
第三,网民自身应自觉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提高辨别能力,在面对大量的信息冲击时不致迷失自己,不致受到欺骗和蛊惑而不自知,在发现谣言时应及时投诉、举报,让网络谣言人人喊打、寸步难行。
2017重庆事业单位考试面试范文:真正解决网络谣言问题《真正解决网络谣言问题》,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面试水平,顺利进军事业单位面试考试。
【背景资料】
现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谣言问题也日益突出。如“紫菜是塑料做的”、“棉花肉松”、“某某的准考证丢失”等网络谣言不胫而走,总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谣言谎话,曾经误导许多不明真相的网民,给群众生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治理好网络谣言,托住文明的底线,让言论更自由、传播更有力量、信任更有价值,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客观真实全面准确的报道、依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揭露假恶丑,颂扬真善美,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形成正确看法,可多开展科技宣传周活动,提升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素养,在活动现场,用试验的方式,来证实传言到底是真还是假;另外,要提高查处谣言的能力和打击谣言的力度,尤其是对没有具体受害对象的虚假信息,有关部门应当主动出击,既要建立全国统一协查的对谣言追根溯源机制,更要在信息技术上能够实现对谣言追根溯源,对最初的造谣者和传谣者绝不姑息。
【中公解析】
对于日益突出的网络谣言问题,影响社会群体心态、侵蚀社会主流价值观、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有效治理网络谣言,正确引导意识形态主流,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现实课题。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网络大V谨防成“大谣”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网络大V谨防成“大谣”](https://img.taocdn.com/s3/m/5e6268f5910ef12d2af9e7e9.png)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网络大V谨防成“大谣”近期全国各地掀起了打击网络谣言的小浪潮,一批“网络造谣大V”被批捕。
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消息,让这些网络“大谣”一时间纷纷下马。
从网络“神坛”坠下,大V们在现实世界里迎来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在这里我们要提醒一下,网络大V们要谨防成为“大谣”。
【新闻链接】从秦火火到周禄宝再到傅学胜,还有一些乐于传谣的网络大V,他们利用网络便利,借着造谣传谣形成所谓影响力,进而谋取不当利益。
他们殊途同归,都成了危害社会的“大谣”。
对此法律专家、社会学者以及广大网民纷纷指出,对于这些网络“大谣”必须重拳出击,依法严惩,还网络以清明空间。
(8月26日中国新闻网)【评论】当前一些微博“大V”,粉丝量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他们应该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知名度与信任力。
然而,透过“秦火火”们的所作所为,人们看到了一些所谓的微博“大V”,不惜利用网友的信任、制谣传谣,以实现其将“影响力变现”的个人目的。
拥有100多万粉丝的周禄宝热衷搜集网上负面信息,以在个人微博、博客等发布负面帖文、揭露对方隐私为由,实施针对选定目标对象的敲诈勒索;而网络犯罪嫌疑人傅学胜则是利用其“大V”身份,在网上一手制造传播“‘情妇’举报副区长、公安分局长”、“中石化‘非洲牛郎门’”等谣言,以达到泄愤报复、诽谤他人的目的。
常言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秦火火”们的咎由自取表明,网络世界决非法外之地,虚拟空间不是为所欲为的世外桃源。
悖逆社会公德,挑战法律底线,最终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事实上,微博大V在享有众多粉丝簇拥、话语分贝攀升的风光与荣耀的同时,也意味着责任与使命的相应加码。
防止大V变“大谣”,首先应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谨防利欲熏心,功利障目。
而清醒剂就是达成共识的“七条底线”。
“七条底线”共识,/2013/slxz_0830/38041.html其实质是对公平正义的期盼,社会公德的诠释,法规尊严的敬畏和诚实守信的尊崇。
申论作文 网络谣言
![申论作文 网络谣言](https://img.taocdn.com/s3/m/6236e6d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2.png)
申论作文网络谣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谣言成为了社会的一大顽疾。
网络谣言的特点是传播迅速、范围广泛且信息严重失真,给社会秩序、个人声誉等方面带来极大的危害。
为了保护公众利益,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打击网络谣言。
首先,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是防止网络谣言蔓延的重要举措。
完善公共舆论平台,加大科普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和辨别能力,引导大众正确认识网络谣言的危害性,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避免被谣言所蒙蔽。
同时,加强媒体自律,不盲目追求点击率,严格把关信息真实性,实施事后追责机制,为公众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
其次,加强法律保护是打击网络谣言的有力手段。
加大对网络谣言行为的惩治力度,严格依法追究谣言制造者的法律责任,给予其依法应有的处罚。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司法解释,明确网络谣言行为的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界定,为司法机构提供明确的依据,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
同时,建立网络社交平台的实名制管理机制,加强对账号的实名验证和信息审核,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此外,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是有效抵制网络谣言的重要途径。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网络谣言的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追踪和关闭谣言传播的渠道。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网络谣言进行自动筛查和辨别,快速辨别真伪,并向公众提供正确的信息。
同时,加强各大网络平台的安全防护能力,规范用户注册及发布信息行为,有效减少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综上所述,要有效打击网络谣言,需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加大法律保护力度,以及应用技术手段实现网络谣言的监测和预警。
只有多方合力,才能有效遏制和消除网络谣言,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欣赏治理网络谣言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欣赏治理网络谣言](https://img.taocdn.com/s3/m/531f2557ec3a87c24028c4e0.png)
申论范文欣赏:治理网络谣言华图教育李鹏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增之势。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谣言不仅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特定范围传播,其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
网络谣言之所以产生和传播,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部分公众心态焦虑,为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土壤。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重叠,一些社会群体存在一定的负面情绪。
有些人在网络上非理性地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以至制造网络谣言;当某些负面情绪引发社会共鸣时,就会导致相关网络谣言广泛传播。
其次,法制滞后、管理缺位、打击不力,为网络谣言传播提供了机会。
目前我国还缺少专门的法律,这导致网络谣言难以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最后,权威信息发布滞后,为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空间。
网络谣言往往基于一定的事件,尤其是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
如果有关部门没有及时、准确发布相关信息,就会为网络谣言的制造提供空间。
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完善法制建设。
从法制建设角度来说,铲除网络谣言首先要界定网络谣言的概念、由谁来认定;同时,要健全法律,使得互联网信息相关的法律与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规定相衔接,完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遏制网络谣言的滋生与传播。
而当公民个人或者组织受到谣言的伤害时,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而如果造谣诽谤,网络谣言的始作俑者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刑事责任,或者接受治安管理处罚。
治理网络谣言,需要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让谣言消失在“阳光信息”下,形成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防范网络谣言的制度壁垒。
政府应当与主流媒体协作,建立防范网络谣言扩散的预防机制,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建立防范谣言扩散的预警机制。
最后,当谣言在网络上泛滥,具有快速传播的特性时,政府应当及时有效地公开各种对澄清谣言具有重要作用的信息,让“信息公开”遏止“谣言扩散”。
202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为网络谣言设置法律红线
![202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为网络谣言设置法律红线](https://img.taocdn.com/s3/m/cac79f5d69dc5022abea002f.png)
202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为网络谣言设置法律红线(由网络推手被打击入手点题)随着“秦火火”“立二拆四”、傅学胜等一批网络推手的锒铛入狱,让网络谣言这样一种社会现象露出了真面目,一时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谣言是社会的毒瘤,这是共识。
互联网的“草根性”和“便捷性”,让它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网络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受众面之大,成为谣言产生的有利条件。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必须设置法律的红线,坚决铲除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
(扩展段论述背景,辩证分析)十几年来,我国互联网事业发展迅速。
在一个快速转型发展的社会,基本与世界同时起步的互联网被寄予太多期待。
互联网也以其永不枯竭的更新、打破边界的互动、源源持续的创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必需品。
但每一枚硬币都有它的反面,任何一项新技术新发明对社会的作用都取决于使用者的素养和态度。
有人用互联网创造财富、价值和进步,就有人利用互联网大肆抹黑、造谣和制造混乱。
(进一步论述网络谣言的危害)“人言可畏”,这是饱受流言之苦的女演员阮玲玉的绝笔之言,如果阮玲玉活在今天,她面对的谣言可能还要生猛几十倍。
看看“秦火火”们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网络谣言,哪个不是惊世骇俗,劲爆夺目。
被“牛郎门”深深中伤的张女士在得知谣言制造者被捕后说:“200多个日夜的煎熬,我一直等着这个天。
”但有多少个被网络中伤过的人能真正等到“这个天”!有多少网络黑手躲在众声喧哗的网络背后伺机寻找下一个目标,有多少谣言就在不经意地一点鼠标间如利刃一般刺向无辜的当事人。
(接下来两段从两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要铲除网络谣言,首先要注重使用法律武器。
任何互联网的运营者和使用者,既有使用和参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权利,也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网络良好环境的义务。
对于在网上编造谣言、传播谣言的行为,必须予以谴责并依法惩处,绝不能够让互联网成为谣言满天飞的藏污纳垢之地,绝不允许编造和传播谣言的歪风在网上蔓延。
要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网络谣言,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造谣传谣等不法行为实行严厉的打击,以维护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营造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网络谣言申论范文 网络谣言的危害与治理
![网络谣言申论范文 网络谣言的危害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84242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6.png)
网络谣言申论范文网络谣言的危害与治理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谣言也随之迅速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网络谣言可以说是问题之王,它们侵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破坏社会治安,煽动群体冲突,造成重大损失。
首先,网络谣言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
在互联网上,有大量政治、宗教类的谣言,这些网络谣言容易引起歧视和歧视性绑架,此外还有大量的反常识的虚假信息,容易对社会制度、道德规范造成极严重的破坏。
其次,网络谣言破坏社会治安。
这类谣言包括虚假的恐怖袭击、虚假的武装冲突等,误导普通民众,容易引起民众的恐慌,直接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甚至构成危害社会安全。
此外,网络谣言还会煽动群体冲突,对整体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传播网络谣言可以制造某种不实的客观现实,干扰各类群体间的正常沟通,唤醒民众的政治思想,引发社会活动,最终导致政治动荡、民众起义,从而危害全社会的稳定。
以上,可以看出,网络谣言对当下社会的危害显而易见,因此,如何有效治理网络谣言是非常迫切的一个难点。
针对网络谣言,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
首先,要加大网络常识教育力度,使公众懂得识别网络谣言的信息,以减少其传播的空间。
其次,建立一整套的网络谣言管理机制,预防投诉处理渠道,及时调查、处罚、整改,穿透网络发源地,追究谣言的传播者的法律责任。
最后,政府还要及时 disclosures 各类行政决策内容,净化网络空间,使人民受到安全及公平保障。
综上所述,网络谣言对社会造成了巨大危害,因此,严格实施网络谣言治理,得到全社会的有效合作,才能更好保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只有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规范检查和监督,才能维护公平正义,有效稳定社会各项活动,以实现健康有序的社会。
2019贵州国考申论模拟题:治理网络谣言
![2019贵州国考申论模拟题:治理网络谣言](https://img.taocdn.com/s3/m/68d6669a02d276a201292e05.png)
2019贵州国考申论模拟题:治理网络谣言【申论材料】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发展普及,网络谣言也呈上升趋势。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假借权威、捏造数据、制造恐慌、嫁接图片、偷换概念和直击刚需,成为谣言传播常常装备的6件“马甲”。
同时生产谣言易,粉碎谣言难,也成为新媒体上谣言治理的一道难题。
新媒体上的谣言,可谓百态丛生。
云南鲁甸地震时,“北京市政府号召市民捐款遭前所未有抵制和唾骂”的谣言迅速现身;目前还有网友在验证一条假消息的真伪:“一名3岁女孩在北京通州世纪家园小区附近被人拐走”;网友对H7N9等各类传言的恐惧也从未褪去……一些网友和公众号抓住社会“痛点”,打着“情感牌”“民生牌”“猎奇牌”肆意妄为,编造、传播“福建石狮一家34口灭门惨案”“重大事故死亡人数不超过35人”“商人变成中央巡视组组长”等网络谣言,成为撕裂社会共识,诱发不良情绪的直接推手。
而这类谣言的发布源头却不好寻找。
据此,开了个座谈会。
人民日报记者说,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一个谣言有较多数字或图片等细节描述,或者语言有感染力煽动性,网友就比较容易被迷惑;网民有随手转发、宁信其有等习惯是造成谣言泛滥的重要原因;而应对网络谣言目前最需要改进的,网友则认为当属加强监管和增加辟谣服务。
知微网CEO于霄博士从大数据的角度对网络谣言进行了分析,将谣言的传播手段概括为“六张脸”。
他指出,假借权威、捏造数据、制造恐慌、嫁接图片、偷换概念、直击刚需是新媒体上谣言传播常常采用的6种手段。
天涯社区总编辑胡彬认为,网络谣言泛滥的根本原因,一是网络生态环境仍然较为浑浊,使得浑水摸鱼的人有机可乘;二是依法惩治力度不够,造谣传谣的成本太低。
尤其是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盛,网络博弈日趋复杂、不法商业图谋如影随形、网络水军也得寸进尺,制造并传播谣言者呈现职业化态势,从发布到蔓延,套路齐全高效。
而一些网民带着“宁可信其有”的心理随手转发,也在客观上推进了谣言病毒式传播的效果。
事业单位申论热点:网络谣言
![事业单位申论热点:网络谣言](https://img.taocdn.com/s3/m/4b9e852943323968011c9285.png)
事业单位申论热点:网络谣言欢迎关注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辽宁事业单位大部分考试科目为职业能测试和公共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
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给定材料:1.网络社交平台是互动型媒体,是信息传播的最新型载体。
由于表达的即时性和反馈互动的即时性,网络社交平台吸引了大量各式各样的表达者。
不可否认,网络社交平台在表达社情民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促进社会公益、鞭挞社会弊端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社交平台也常常“三人成虎”、以讹传讹的起点和发源地。
2008年媒体报道了“某地发现生虫橘子”的新闻,虽然语焉不详,但被网络夸大转载后再度加剧了人们的恐慌。
自2008年10月下旬起,它导致了一场危机:仅次于苹果的中国第二大水果柑橘——严重滞销。
在湖北省,大约七成柑橘无人问津,损失或达15亿元。
在北京最大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商贩们开始贱卖橘子,21日还卖每斤0.8元—1元,次日价格只剩一半。
山东济南,有商贩为了证明自己的橘子无虫,一天要吃6至7斤“示众”。
2008年,10月21日,四川省农业厅对此事件首次召开新闻通气会,并表示,此次柑橘大实蝇疫情仅限旺苍县,全省尚未发现新的疫情点,并且该县蛆果已全部摘除,落果全部深埋处理,疫情已得到很好控制。
2010年2月20日至21日,关于山西一些地区要发生地震的消息通过短信、网络等渠道疯狂传播,由于听信“地震”传言,山西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吕梁、阳泉六地几十个县市数百万群众2月20日凌晨开始走上街头“躲避地震”,山西地震官网一度瘫痪。
21日上午,山西省地震局发出公告辟谣。
山西省公安机关立即对谣言来源展开调查,后查明造谣者共5人,相关人员收到了法律的严惩。
2011年2月10日凌晨2时许,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有人传言,陈家港化工园区大和化工企业要发生爆炸,导致陈家港、双港等镇区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陆续产生恐慌情绪,并离家外出,引发多起车祸,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
申论大作文 网络谣言
![申论大作文 网络谣言](https://img.taocdn.com/s3/m/9cc6de0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e.png)
申论大作文网络谣言现代社会网络谣言泛滥成灾,给公众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网络谣言以其传播迅速、难以辨别真伪的特点,让人们陷入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之中。
为了遏制网络谣言的蔓延,一系列措施应该被采取。
首先,加强公众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只有公众具备对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抵御网络谣言对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威胁。
为此,政府、学校和社区等各个层面应该加大对媒体素养教育的投入,培养公众对信息的敏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其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当前,网络谣言的迅速传播得益于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无边界性。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确保其不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
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应该更新完善,对网络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进行严厉打击,加大处罚力度,以威慑潜在的谣言制造者。
再次,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和权威信息发布系统。
当网络谣言出现时,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及时通过权威渠道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以便迅速平息谣言的传播。
同时,建立起强大的舆论监测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方式,监控网络谣言的传播趋势,及时预警和应对。
此外,媒体和公众也需要共同努力,摒弃对网络谣言的热衷和信任度的盲目提高。
媒体应该加强自我约束,树立良好的新闻伦理,杜绝编造和散布谣言的行为。
公众应该保持理性和冷静,慎重接受信息,不轻易相信并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总之,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为遏制网络谣言的蔓延,我们需要加强公众媒体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权威信息发布系统,媒体和公众共同努力,共同抵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申论治理网络乱象范文
![申论治理网络乱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b1a7c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b.png)
申论治理网络乱象范文咱现在的网络世界啊,就像一个超级大的集市,啥人都有,啥事儿都出。
网络乱象那可是一箩筐,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咋把这网络环境给治理得清清爽爽的。
先说说那些网络谣言吧。
这谣言就跟那一阵风似的,刮起来没影没踪,可破坏力不小。
比如说,前阵子有人传某个地方要发生大地震了,好家伙,这消息一传开,把当地老百姓吓得不轻。
其实呢,根本就是无中生有。
为啥会有这些谣言呢?有些人为了博眼球、赚流量,就开始瞎编乱造。
还有一些人呢,可能是道听途说,自己也没搞清楚状况,就跟着乱传。
这网络谣言就像病毒,传染得可快了,所以治理网络乱象,打击谣言得是头等大事。
再看看网络暴力这一“毒瘤”。
你在网上可能就因为发表了一句不同的看法,或者不小心犯了个小错,那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
一群人开始对你恶语相向,各种辱骂、攻击就扑面而来。
这网络暴力可不仅仅是让人心里难受,严重的还能把人逼上绝路呢。
那些在网络背后肆无忌惮施暴的人,觉得自己躲在屏幕后面就没人知道是谁,就可以为所欲为。
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这些行为就像一把把无形的刀,在伤害着别人。
还有那些低俗内容,就像垃圾一样在网络上到处泛滥。
一些网站或者账号为了吸引用户,就搞一些低俗的图片、视频或者文字内容。
这就好比在一个干净的社区里,突然有人到处乱扔垃圾,把整个环境都搞得臭气熏天。
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可太坏了,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天天看这些低俗的东西,那价值观能不被带歪吗?那怎么治理这些网络乱象呢?首先啊,咱得靠法律法规这把“尚方宝剑”。
政府得加强网络方面的立法,把那些网络违法行为都规定得明明白白的。
谁要是在网络上造谣生事、搞网络暴力或者传播低俗内容,那就得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
就像交通规则一样,你违反了就得罚款、扣分,在网络世界里也得这样,让那些人不敢轻易犯错。
其次呢,网络平台得负起责任来。
平台就像这个网络集市的管理员,不能光想着赚钱,得把好关。
对于那些谣言信息、暴力内容和低俗信息,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辟谣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
![辟谣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0d557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8.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带货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电商模式。
然而,部分网络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为了追求高额的销售额,夸大产品功效、虚假宣传,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规范网络直播带货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
本案例将围绕一起网络直播带货虚假宣传事件,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问题。
二、案例介绍2019年5月,某知名网络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推销一款减肥产品。
主播声称该产品具有神奇的功效,可以快速减肥,无任何副作用。
观众们在直播过程中纷纷下单购买。
然而,消费者在使用该产品后,并未达到主播所宣传的效果,甚至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
随后,消费者向相关部门投诉,要求主播和商家赔偿损失。
经调查,该减肥产品并未经过国家相关机构的审批,产品功效夸大,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未履行真实、准确、完整的告知义务,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三、法律法规分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含有虚假宣传、虚假承诺等违反社会公德的内容。
”根据该规定,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夸大产品功效,属于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一)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财产损害的;(二)商品或者服务虚假宣传,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财产损害的;(三)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财产损害的。
”根据该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主播和商家承担赔偿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法》第四十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广告审查、广告发布、广告宣传等义务,不得发布虚假广告。
2019厦门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网络谣言须整治
![2019厦门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网络谣言须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64042d59f242336c1eb95e53.png)
2019厦门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网络谣言须整治【申论材料】日前,一则文章经公号推送,迅速在各大网站传播。
文章标题极扯眼球:《科学发现蒲公英根可在48小时内杀死98%癌细胞》。
记者核实后发现,细节、条件上均有谬误。
在国外研究网站上,标明“蒲公英根部提取物对黑色素瘤、白血病、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有消杀作用,但在人体的试验效果尚不明显。
”而用研究者本人的话说,“我敢打包票,这是从我的论文上抄的。
但很不幸,抄得并不准确。
”肥皂剧里“一棵包治百病的板蓝根”,终于在微信公号里有了活生生的镜像:它们都是“根字辈”的,都有着开挂一样的神奇经验值,都能成全或抚慰人类对健康的渴慕、对疾病的恐惧。
越“吹”越远的蒲公英根,让人联想起微信上最近的花式爆款谣言:民生类的,是河北107小时救援。
有传言称男童家属在医院闹事,又是打司机、又是天价索赔。
一些医疗自媒体指责男童家属“医闹”,甚至用上了“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等痛斥。
真相呢,不过是对其家属赤裸裸的二次伤害而已。
时政类的,是有关美国大选的政治献金。
阿里巴巴等企业第N次卷入铺天盖地的谣言里。
辟谣,说你欲盖弥彰;不辟谣,说你心里有鬼。
弄得阿里巴巴只能哭笑不得地发布声明,“在真正找到谣言的根子之前,即使知道没有用,我们也只能,再一次辟谣……”。
正如一些网友认为,这些不实的虚假信息不仅会造成公众的恐慌,扰乱社会秩序,也有可能会对舆论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当年的微博也好,如今的微信也罢,技术无可原罪、信息本无立场。
真正的问题,还在于行业治理与职能监管。
理论上说,指望微信自身“净谣”,进而完美地独善其身,虽然是社会责任层面的要求,却也不可太过天真。
最关键而靠谱的,还是法治逻辑。
如果谣言总是靠孱弱的辟谣来制止,制造和传播谣言的始作俑者总是躲在背后闷声发财或墙头看戏,伤害的就不仅是“眼下的苟且”,还有秩序与信仰的“诗与远方”。
阅读给定资料,谈谈你对网络谣言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刻,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关于网络谣言的申论作文
![关于网络谣言的申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fc01b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3.png)
关于网络谣言的申论作文《别让网络谣言“兴风作浪”我呀,就碰到过网络谣言这档子事儿。
就说前阵子吧,我们小区有个微信群,那可热闹了。
有一天,有人在群里发消息说,咱们小区附近那个小超市,被查出卖的肉都是病死猪肉,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什么肉的颜色不对啦,有奇怪的味儿啦。
这消息一出来,可把大家给吓着了。
好多人都在群里炸开了锅,说再也不去那家超市买东西了,还有人说要去举报呢。
可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
平时我老去那家超市啊,他家的肉看着新鲜,老板娘人也实在。
我就想着得去看看,不能光听这个消息就给人定了罪。
我到超市一看,哪有什么问题肉啊,肉的摆放整整齐齐的,颜色也正常。
我就问老板娘这是咋回事,老板娘都快委屈哭了,说不知道谁在网上造谣,这对生意影响可大了。
这就是网络谣言的危害啊。
在网络上,很多谣言就像这个事儿似的,毫无根据就传播开了。
那些造谣的人呢,可能就是为了博眼球或者搞恶作剧,可他们不知道,这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
像超市老板娘,人家好好做生意,却因为这个谣言生意一落千丈。
而且,这些谣言还会让大家心里恐慌,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
网络是个好东西,咱们能更快地知道消息,聊天交朋友啥的都方便。
但是这个谣言就像臭虫一样趴在网络上。
我们得让自己眼睛放亮点儿,不要听风就是雨。
下次再看到那些很吓人的消息,得去核实核实,别轻易就转发传开了。
可不能让谣言在网络里继续“兴风作浪”,得给我们的网络环境打扫打扫,让咱们能够放心在网上冲浪,也让那些像超市老板娘一样的人不会被这些无端的谣言欺负。
《网络谣言:无形的“杀手”》你知道吗,网络谣言有时候比真的坏蛋还可怕。
我给你讲啊,我有个朋友是个小网红。
有次他去参加了一个品牌的新品发布会,在发布会现场他就正常分享了一些好玩的事儿,还发了些照片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
结果呢,有人开始在网上造谣,说他是去蹭吃蹭喝的,根本不是被邀请的,还说他拿了好处乱推荐产品。
我这个朋友可冤了啊,他一开始没当回事儿,但这个谣言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考试网:申论写作案例分析模拟题-治理网
络谣言
材料一:人民网北京9月16日电近日,一则“四川小伙南极开火锅店”的消息在网上热传。
16日下午,人民网记者拨打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电话询问此事,工作人员回应:“已与长城站联系过,这是彻头彻尾的假新闻!”
该消息称,一四川小伙小郭去了南极的长城科考站做了厨师,并且在那里开了一家“天价”火锅店。
文中称,这家火锅店深受附近俄罗斯、韩国、乌拉圭、智利等国家科考站科学家们的喜爱,底料价格是8美金一小碗,续添油料要额外收3美金,火锅底料要给到50美金一锅,食材都是按当日食材以套餐量计算的,收费差不多70美金一份。
该文配图是一栋写有“南极火锅”的白色建筑物,还有一张三个外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在室内吃火锅的图片。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昨晚,杭州公交290路起火爆炸,有网络传言称“车上司机和乘客一共28人,全部遇难,无一生还”。
杭州公交官方微博在爆炸发生后发布实时通报消息,“在疏散过程中共有9名乘客受轻微伤”,该谣言不攻自破。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近日,一则“北京市政一卡通”微信号发布的免费送凯蒂猫(HelloKitty)一卡通卡片的消息在朋友圈被广泛传播。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官方微博于16日下午发布声明,称“本公司近期从未以任何形式举办过HelloKitty的抽奖赠送活动”。
材料二:网络谣言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人们看得越来越清楚。
如,2011年碘盐有助于防止核辐射的网络谣言,引发抢盐风潮;2013年女子郝某莉不堪网络谣言攻击,跳楼自杀身亡;等等。
在某些情况下,网络谣言会引起社会剧烈反应、市场大幅波动、个人声誉严重受损。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网络谣言的危害性。
网络谣言的特质可以用一句古话来形容:“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其疾如风”,是指在社交媒体中爆裂的网络谣言可以在4小时内覆盖数千万对信息最敏感的人群,完成对全国信息敏感者的第一轮传染性触达。
“其徐如林”,是指网络沉积类谣言在贴吧、论坛、微信群、QQ群的浸润式传播。
“侵掠如火”,是指网络谣言的危害性如火烧秋原般迅速蔓延。
“不动如山”,是指某些网络谣言的治理难度非常大。
“难知如阴”,是指部分网络谣言内容真伪难辨。
“动如雷震”,是对网络谣言影响力、危害性的形象表达。
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治理网络谣言?
【中公解析】
一是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公开一切能公开的、可公开的、要公开的信息。
二是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培养健康的信息处理习惯,如从多个权威信息源获取信息,查证追索重要信息,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等。
三是努力降低网络谣言的覆盖面,在传播的关键节点建立信息真伪鉴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