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理性情绪自我疗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C理性情绪自我疗法
心理学家艾里斯创立了ABC情绪理论和ABC理性情绪疗法。

艾里斯认为造成人们情绪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客观事件,而主观理解、评价才直接导致我们的情绪。

同样的事件因为我们主观理解、评价不同,产生的情绪会大相径庭。

所以,导致一个人行为反应和情绪反应的根本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对事件的看法、想法、解释、评价,归根到底是人对此类事件的信念。

情绪障碍者是因为在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合理信念、非逻辑的思想,在理解各种客观事件时,就会产生错误的解释、评价,进而导致不良情绪及不适当行为反应。

久而久之,产生情绪障碍。

所以,清除情绪障碍最深刻、最持久、最根本的办法是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想念、价值观、信仰。

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或外在环境的态度,C(Consequence)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或外在环境A直接导致了人的结果C,但事实上在原因A和结果C中间,还有一个B,这个B假如是理性的、积极的信念和态度(B1),我们就会得出合理的积极的结果(C1);反之,这个B假如是非理性的、不合理的、扭曲的信念和态度(B2),我们就会得出不合理的、消极的结果(C2)。

比方,两个人遭遇到同样的外部刺激事件——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

在总结教训时,甲认为人犯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吃一堑长一智,把造成的损失补充回来。


样的信念促使甲努力工作,并且在挫折之后获得了成长,最终还得到了重用。

而乙则认为发生这样不光彩的事情,实在丢尽脸面,说明自己水平太差,即使再努力,也不会在公司有出头之日了。

这样错误的或非理性信念,让他再也振作不起精神来,导致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最后不得不离开了公司。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为什么郁闷、愤怒、沮丧、消极,甚至是万念俱灰?通过上面例子,能够看出,对于同一个诱发事件,不同的观点能够导致不同的结果。

ABC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系统对事物产生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是导致我们情绪障碍和心情不爽的根本原因。

那么,我们究竟存有哪些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信仰和价值观呢?主要有以下几种:
1.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有的人倾向于用一种极端的、黑白分明的方法来评价自己。

有一个数学考了99分的学生哭着对老师说:“现在我算是全输了,连那个低级错误我竟然没有检查出来,我真是没用!”这种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要么一切拥有,要么全盘皆输的思想基础是完美主义,很显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没有完美的人,包括我们自己。

没有人绝对的成功,也没有人绝对的失败;没有人绝对的光彩照人,也没有人绝对的丑陋无比;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既不是绝对的干净,也不是绝对的肮脏。

这种绝对的“两分思维”不承认事情的灰色地带,结果只能将自己带入到要么大荣、要么大辱的“成者王侯败者寇”的境地。

2.过度概括化
或者叫做不合理的演绎推理。

一个刚上班不久的年轻人,参加公司经营策略研讨会,为了使自己在研讨会上有一个精彩的表现,他在头天晚上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

不过,在轮到他发言的时候,看到公司总裁、上司还有很多陌生的面孔,他还是因为心理紧张,发言显得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甚至有几十秒钟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最后不得不草草地结束了发言。

会议总结时,即使总裁特别表扬到他的勇气,但是这个年轻人却还是垂头丧气,晚上和朋友借酒浇愁,沮丧地说:“我这下子算完了,我知道自己没有演讲的水平,结果在这么多人面前丢人现眼,今后再也不干这样的傻事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麻绳,就这样,他永远关闭了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大门。

3.灰色眼镜
有时候,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看什么东西都是令人烦心的,我们就像戴上了一幅灰色的眼镜,经过它的过滤,所有的东西都是去了原来的光彩,所有的事情都变得消极。

这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心境现象。

平时孩子玩耍淘气,你觉得童心的可爱,可这时你却觉得孩子太贪玩,太淘气,令你心烦。

平时同事夸你的衣服好看,你洋洋得意,兴高采烈,而这时你却觉得你的同事在取笑你,或者是在拍马屁,令人讨厌。

有时,我们还会反复思考一个消极的细节,一直往深处思考,结果,整个现实都变得黑暗起来,就像一滴墨水染黑了整杯水一样,世界的末日仿佛来临了。

这种灰色眼睛
会让我们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4.测心术
有人告诉你说,他会测心术,你肯定会一笑了之,因为你不相信世界上有什么真正的测心术。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在实践着测心术。

比方,有一天,你在走廊里顶头碰到了老板,你热情地打招呼“老板好!”不过,老板却头也没抬地走了过去。

这时,你可能会想:“老板对我有看法,要不他为什么不理我呢?”假如你这样想,你就是在实施测心术,你在猜想老板的心思。

于是,晚上在床上你反复搜索老板不理你的原因,最终你找到了有力的证据,并得出结论:老板不会重用我了。

其实,这种测心术不但可笑,也显得有些愚蠢。

事实是,那一天,你的老板面对一个难缠的客户,他正在一门心思地思考怎样对付他,以至于在到会议室途中的走廊里,他几乎没有看到任何人。

5.消极自我实现预言
有一个成语叫“心想事成”,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先知错误”,我把它叫做自我实现预言。

意思说,想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成什么。

想好事,好事就会来;想不好的事,不好的事就会拜访你。

假如我们陷入消极思维中,消极的结果就会接踵而至,这就是消极自我实现预言。

有一个人早上起来高快乐兴去上班,正当他哼着小曲骑着自行车时,突然感到头上湿湿的,用手一摸,哇,鸟粪!他心想,一大早被劈头浇上鸟粪,太倒霉了!真是倒霉!今天肯定倒霉!想着想着,闯了红灯,被警察拦住发了一个旗子,站岗一小时,到单位,因为迟到
罚款20元。

晚上躺在床上,他想,嗨,那个鸟粪还真灵验,叫你倒霉就倒霉!其实,生活中类似的消极自我实现预言还真很多,假如你常说自己不行,结果你真的不行;假如常说自己不是这块料,结果你真的不是这块料。

因为,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里,你已经给自己下了定义,你所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预言的准确性——我不行!我倒霉!就是真的出现了好事,你也会对自己说:“这纯属侥幸,这么好的事怎么会轮到我这个倒霉的人身上呢?莫非老天爷瞎了眼?”6.无穷大与无穷小
心理学上又叫“双目镜把戏”。

就是要么不合比例地夸大事情,要么又不合比例地缩小事情。

无穷大通常发生在对待自己的错误、恐惧或不完美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夸大了它的重要性。

“天啊!我迟到了,况且被领导看到了,这下全完了!”当我们用放大镜来对待自己的错误时,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像一个巨大的恶魔,它会将我们所有的希望与美好无情地吞噬,剩下的仅仅一个孤立无助的、惶惶不可终日的可怜的自我。

有时候,对待自己的优点和成绩时,我们则又会戴上显微镜,“我才挣了这么些钱,和巴菲特、盖茨相比,我连一只蚂蚁都算不上。

”在显微镜的照射下,我们显得微缺乏道,甚至觉得活在世上就是一种多余。

这种无穷大与无穷小的消极思维和信念,无情地打击自己的自信,残酷地蹂躏自己的自尊,弄得自己灰头土脸,一无是处。

7.应该陈述
心理学家艾里斯把这种应该陈述叫做“必须强迫症”。

我们经常会说“我应该……”、“你(他、他们、老板)应该……”。

当你使用这种“应
该……”模式实行思维,而且竭斯底里地追求这种所谓的“应该”时,十有八九你会陷入压力、怨恨和情绪紊乱状态。

比方,“我应该考100分”,“我应该拿第一”,“我应该被提拔”,“我应该……”,当这种应该不能实现时,我们就会讨厌自己,让自己感到羞耻和内疚。

当然,适当的羞耻感和内疚感会成为我们自强不息的动力,但是,人不能活在无休止的羞耻和内疚之中,任何有利的事情必须把握在适宜的限度之内。

再比方,“你应该对我好”,“你应该对我有礼貌”,“我的孩子应该考上重点大学”,“我的老婆(老公)应该对我忠诚”,“我的老板应该给我加薪”,“他们不应该……”,当我们使用这种“应该……”模式去要求别人时,我们其实就是在犯一个低级的错误——所有的人必须按我想像那样对待我,否则,世界就是不公正的!想想看,这样可能吗?这种思维除了搞得我们沮丧、愤怒之外,我们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

8.责任在我
应该说,敢于承担责任是一个人成熟、诚实、有作为的表现。

这里所说的“责任在我”指的是毫无根据地认为,事情的发生是自己的过错,自己应该承担责任,结果产生无限的负罪感。

假如事件的发生和自己相关系,适当适度地承担责任是必须的,反之,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自己大包大揽地承担责任,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对自己不负责任还能够对别人负起责任吗?
上述的八种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模式,是我们很多不良情绪的来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修正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的信念和准确的思维模
式呢?举几个例子如下:
例1:
A:这次又出差错了!(事件)
B:人不能犯错误(不合理信念)
C:我真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消极结论或结果)
D:修正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
(1)这是一种过度概括化和无穷大的思维模式。

一两次差错就能够全盘否认自己的终生吗?
(2)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才会不出错:①不干事的人;②死人。

(3)为什么出了差错?我怎样做才能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例2:
A:女友离开自己和别人好了(事件)
B:我爱女友,女友就必须爱我(不合理信念)。

C:真是太不公平,太让我伤心了。

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再会爱我了。

(消极结论或结果)
D:修正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
(1)这是一种“应该陈述”和“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思维模式。

(2)我爱她那是我自愿的,她并没有强迫我这样做,那我有什么理由强迫她?难道这对她公平吗?
(3)她做出这样的选择一定有她的原因,我有什么权力要求她必须按我的意愿做事?
(4)每个人都有选择爱的权力,她能够去选择别人,我也能够有新
的选择。

我能够选择怎样去对待别人,但我不能要求和强迫别人必须怎样对待我。

(5)天涯何处无芳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