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蝶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唱歌化蝶教案教案1000字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2.1歌曲《化蝶》的演唱技巧
-旋律: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歌曲的旋律线条,需要通过示范和练习进行指导。
-节奏: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需要通过示例和讲解进行指导。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在家中观看歌曲《化蝶》的不同演唱版本,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学生可以尝试跟随音乐视频学习歌曲《化蝶》,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
-学生可以阅读歌曲《化蝶》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故事,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学生可以参考音乐分析和鉴赏资料,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学生可以尝试按照歌曲《化蝶》的演唱技巧和练习方法进行练习,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化蝶》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流畅、准确地演唱歌曲《化蝶》。
2.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歌曲所表达的爱情主题。
3.学生对歌曲《化蝶》的音乐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4.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参与度有所提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化蝶》这首歌曲。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爱情情感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化蝶》的情感表达的奥秘。
教学难点与重点
1.1歌曲《化蝶》的演唱技巧
-旋律:学生需要掌握歌曲的旋律线条,能够流畅地演唱。
-节奏:学生需要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能够准确地演唱。
人教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唱歌《化蝶》ppt课件

是后人改版 的《化蝶》部分,继而与今天 所学的进行一些比较,看看有 何异同。
•结束了
55.不要急于表态不急于表态或发表意见,可以使人对你揣摸猜测。谨慎的沉默是精明人的帮手。一旦表态,你的决定就容易受到批评和非议。如果这些决定是以失败告终,你就会更加倒霉。 45.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 63.谁不曾一意孤行,怒发冲冠过怕只怕少了那份执着。 52.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21.成功的人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做别人敢做的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71.人生总是很累,你现在不累,以后会更累。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一味地选择休闲。让十年后的你,感谢现在努力不放弃的你! 21.你可知道我拼搏不怕阻挡,就一个理由,我要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32.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23.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26.关心自己的灵魂,从来不早,也不会晚。 60.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52.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63.改变自己会痛苦,但不改变自己会吃苦。 92.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42.无论做什么,记得是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幼儿园中班《化蝶》教案

幼儿园中班《化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大自然的变化》第五章第一节《化蝶》。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了蝴蝶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蝴蝶的变态发育过程,知道蝴蝶的四个生长阶段。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自然界变化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蝴蝶的变态发育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蝴蝶的四个生长阶段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蝴蝶生长过程的挂图、实物模型、PPT课件。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蝴蝶生长过程的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蝴蝶的生长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蝴蝶的四个生长阶段:卵、幼虫、蛹、成虫,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画纸、水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蝴蝶的生长过程。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蝴蝶的生长过程。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蝴蝶的变态发育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化蝶》2. 内容:(1)蝴蝶的生长阶段:卵、幼虫、蛹、成虫(2)各个阶段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蝴蝶的生长过程图。
2. 答案:参照课堂所学内容,正确描绘蝴蝶的四个生长阶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他们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节课的教学。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其他昆虫的生长变化,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身边的蝴蝶,实地感受蝴蝶的生长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人教版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化蝶 教案设计

化蝶1教学目标通过聆听,感受和学习,同学们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学情分析初二年级的同学,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学习的能力更强。
3重点难点让同学们感受和体会一字多音的演唱。
4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音乐情感。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
你们听听这两个旋律片段分别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里面的哪些内容?生:A:抗婚(对,我们感受到了两个音乐形象,一个是小提琴用连续切分节奏奏出的抗婚主题,另一个是铜管八度齐奏代表的封建势力,这两个音乐形象在相互抗衡,相互斗争。
)接下来是第二个片段。
生:B:相爱(同学们对这个旋律非常熟悉了,很多同学都能跟着一起哼唱,不错,这就是相爱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在上一节课学习的非常认真。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
你们还记得它是由谁(何占壕)和谁(陈刚)一起创作的啊?在创作的过程中吸取了什么(越剧)曲调作为素材?那么在这首乐曲当中大家最喜欢的主题部分是哪个呢?点同学站起来回答(意境主题,共度共玩抗婚)师:有些同学喜欢引子部分的意境旋律,有些同学喜欢共玩共读的欢快旋律,还有些同学喜欢抗婚的激昂斗争的旋律。
很好,那老师最喜欢的就是我们刚刚听辨的第二个旋律,就是“相爱“的主题旋律。
这个爱情的旋律曲调非常的优美。
既婉转又很细腻。
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哼唱一下,把我们学习的爱情主题复习一下好不好?带谱哼唱(用“啦”哼)师:同学们注意,这个旋律比较简短,分为四个乐句,同学们在哼唱的时候感受一下,这四个乐句是怎么划分的?分别在哪划分?(慢慢的哼一遍)师:同学们哼完一遍之后有没有感觉?若学生回答(哦,很好,第一句在这划分,第二句在这)若学生不回答(没有关系我们再来听听,跟着琴带学生再哼,引导他们找到1.2个乐句)安排:安排一个学生举手向我提问。
生:老师,我感觉,第三个乐句,很难找到,好像在这里结束,但是又好像和后面的连在一起师:这个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三个乐句确实在这里划分,这个6就是一个长音的停留,但是它就是多加了一个尾巴56,我们在呼吸换气的时候呢就在这个56的前面换一口气,老师也给了你们一个换气的标记)那第四乐句就是最后一句了。
【课件】【教案】第五单元音乐故事(一)《化蝶》

英 (yi)…
台…
填词演唱
调号、节拍 中速 优美地
二度创作
1、请每个小组根据三段演唱的内容,说说演唱情
绪的特点:
第一次陈述:赞美,明亮轻快 第二次陈述:舒缓,依依惜别 第三次陈述:同情,悲切伤感
2、各小组尝试选择其中一段陈述,变化演唱的速 度、音色、演唱方式、力度等对所选段进行二度 创作,并展示。
聆听范唱——
二、歌曲教授
连线题——歌曲内容
第一段 惜别 第二段 化蝶
突出了化蝶故事,是全曲达到高潮, 表达人们对梁祝纯真爱情的肯定与 歌颂。
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千古传颂。
第三段 相爱
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生活的回 顾及对十八相送惜别心情的深刻
描述。
基本技能训练
A、呼吸练习: 动作模拟: 闻花香 、 吹肥皂泡
连贯:“闻花香” ——“吹肥皂泡”(发 “嘶”音) (胸腹部吸气深) (呼气慢而长,做好气息控制)
B、发声练习:(注意口型)
56 54 | 3 2 1 | 1 — ║ a (o e i u ü )…
再听范唱,分析音乐要素
调号、节拍 中速 优美地
视 唱 乐 谱:标出呼吸气口
中速 优美地
一字多音
1 6 1 6 5 3 5 6 1 |5 - 0 0
二度创作
3、全班根据三段情绪和适当的处理,接唱歌曲。
音乐要素 速度 音色
第一段:赞美 中速轻快 明亮
第二段:惜别 中速 深沉
第三段:同情 中速稍慢 厚重
演唱方式 …………
女声齐唱(独唱)
男生齐唱
合唱
三、拓展延伸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化蝶教案

结合《梁祝》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梁祝》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梁祝》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梁祝》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1.《梁祝》的创作背景
-《梁祝》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陈钢和何占豪创作于1959年。
-该曲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古典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2.《梁祝》的音乐特点
-旋律优美,富有歌唱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5.如何欣赏和演奏《梁祝》
-欣赏《梁祝》时,要注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感受音乐的优美和情感表达。
-演奏《梁祝》时,要注意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运用,如弓法、指法和揉弦等,同时注重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递。
6.《梁祝》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梁祝》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讲解: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讲解小提琴协奏曲的结构和演奏技巧。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小提琴演奏的技巧和音乐特点。
3.欣赏:让学生聆听《梁祝》的全曲,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并结合演奏视频,直观地展示小提琴演奏的技巧。
4.分析:分组讨论《梁祝》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总结小提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同时,让学生尝试演奏《梁祝》的部分片段,体验小提琴演奏的乐趣。
《第五单元唱歌化蝶》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唱歌化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化蝶》这一音乐课程,让学生在第一课时中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节奏、旋律的辨识与感知能力,并通过唱歌练习提升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认真听讲并学习以下内容:- 音乐的基本构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 《化蝶》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歌词解析。
- 歌曲的乐谱结构及演唱要点。
2. 歌唱技巧练习学生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练习:- 熟悉歌曲旋律,注意每个乐句的节奏变化。
- 准确唱出歌词,注意音准和发音。
- 练习歌曲的合唱部分,注意与其他同学的配合。
3. 情感表达准备学生需尝试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准备在演唱中表现出来:- 通过歌曲的歌词理解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 通过模仿老师的示范,学习如何通过音色、音量和表演动作来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学习部分:学生需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整理并记录在作业本上,为后续的歌唱技巧练习提供理论支持。
2. 歌唱技巧练习部分:学生需在家中自主练习,可以录制自己的演唱过程并反复听,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每首歌曲的演唱需录制完整,确保演唱中不出现明显的技术错误。
3. 情感表达准备部分:学生需在家长的帮助下,尝试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并准备在课堂上的演唱中表现出来。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音色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4.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交,家长需签字确认学生已经完成并练习了相关内容。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 歌唱技巧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 情感表达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课堂表现和期末成绩的重要参考。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学生在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教师也会对学生的情感表达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
此外,教师还会将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记录和汇总,以便家长和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第五单元《化蝶》(第一课时)教案

第五单元《化蝶》(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越剧《十八相送》、歌曲《化蝶》教材分析;《十八相送》是以喜剧情趣的笔调、用对唱形式,刻画了梁山伯的纯朴、忠实和祝英台的热情、真挚。
歌曲采用了板腔体唱腔,其基本曲调为起、承、转、合式四句结构,而以上下句为骨架,第三、四句则为下四度宫调对置,曲调特点为五声调式,过门采用七声音阶为主的加花变奏形式。
全曲分为三部分。
《化蝶》是阎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呈示部主部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
歌曲徵调式,4/4拍,歌曲由三个相同的乐段连缀而成,每个乐段为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的开头有前奏,中间有间奏,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重复。
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歌曲《化蝶》的相关知识(越剧及其起源地、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
2、学会准确地演唱歌曲《化蝶》。
3、能根据歌曲各段的情绪用适当的力度和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歌曲演唱的准确性资料准备:越剧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导入(一)播放越剧《十八相送》问:1)、讲述的是我国哪个民间传说?2)、根据唱腔曲调判断属于哪个剧种?起源地?(二) 简单介绍越剧及其相关知识二、了解掌握《梁祝》主题1、讲述越剧《梁祝》与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关联2、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3、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片段4、钢琴伴奏,要求学生用“呜”音并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哼唱主题5、提示学生用同样的情绪视唱歌谱,进一步熟悉旋律,并指导学生解决难点三、歌曲《化蝶》教学1、播放歌曲范唱录音;提示学生思考:歌曲各段的情绪特点?2、提示学生根据每段不同的情绪用不同的字(呣、噜、呜、啊)、速度、力度哼唱作品。
一3、指导学生学唱歌词难点:第一段“深深爱”、第三段“泪染双翅……翩翩花丛来”等4、指导学生完整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强调歌唱中出现的问题。
5、组织讨论,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四、小结成果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第五单元 唱歌 化蝶》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唱歌化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演唱《化蝶》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2. 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3. 尝试运用所学音乐知识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二、作业内容:1. 熟唱《化蝶》歌曲,包括副歌、主歌和桥段三个部分,并能够准确演唱各个部分的旋律;2. 分析歌曲的结构,包括调式、节拍、节奏、旋律走向等方面,并尝试总结歌曲的特点;3. 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歌曲所表达的爱情观,并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这种爱情观;4. 完成一份音乐作业报告,字数不少于300字。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报告中需包含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避免抄袭和引用他人的观点;2. 分析要全面、准确,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3. 报告的格式要规范,排版整齐,符合学校要求的文档格式;4. 作业报告应在课程结束后一周内提交,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纸质版提交。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报告的质量、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音乐的演唱水平等方面;2. 评价方式将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评价占60%,学生互评占40%;3. 根据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表现欠佳的同学进行指导和帮助。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完成作业后,将其提交给教师;2. 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反馈意见;3. 针对教师的反馈意见,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4. 学生对修改后的作业再次提交给教师,教师再次批改;5. 如此反复,直到学生达到较好的作业效果。
在《唱歌化蝶》的作业设计中,我们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了作业目标,即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二是设计了多元化的作业内容,包括熟唱歌曲、分析结构、阐述爱情观和完成报告等环节;三是明确了作业要求,即报告要真实、分析要全面、格式要规范;四是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化蝶-教案设计

化蝶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越剧《十八相送》和《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学唱歌曲《化蝶》,能够体会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段热情、真挚的情感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歌曲《化蝶》,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能准确地、有表情、有歌唱技巧地演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欣赏越剧《十八相送》,了解越剧相关知识,学会演唱歌曲《化蝶》,并能用合适的速度、音色来演唱它。
二、教学重点:体会梁祝真挚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化蝶》。
三、教学难点:有感情的,并用合适的速度、音色来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细腻情绪。
四、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动画版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主题曲,提问:这是什么电影?主人翁是谁?谁能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关故事?揭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歌曲《化蝶》新课教学介绍歌曲:《化蝶》是词作家阎肃老师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而《梁祝》的音乐又是根据越剧曲调写成的,所以歌曲《化蝶》也带有浓浓的越剧韵味。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越剧起源于哪里吗?生讨论回答。
师: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州,以前是古越国的所在地,所以称为“越剧”,现在被誉为“全国第二大剧种”。
有许多著名的唱段,《十八相送》就是其中的一段。
现在请同学们欣赏《十八相送》片段。
节奏练习,教师选取歌曲的节奏让同学们训练,为歌唱做准备。
师: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歌曲,思考:歌曲能分成几个乐段?每个乐段分成几句?初听歌曲。
生欣赏后讨论回答。
师总结:歌曲是有三个相同的乐段组成的,每个乐段有4个乐句构成,歌曲的开头有前奏,中间有间奏,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反复。
我们来一一分析下每段都分别讲述了什么,根据歌词的意思,我们来念一下第一段歌词。
生念第一段歌词。
师总结: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传诵。
生念第二段歌词。
师总结:表达了同窗共度生活的回顾以及十八相送惜别的心情。
生念第三歌词。
师总结:突出了“化蝶”结局,人们对梁祝爱情的肯定与歌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化蝶》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化蝶》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研究越剧《十八相送》,了解越剧相关知识,学会演唱歌曲《化蝶》,并能用合适的速度、音色来演唱它。
2.通过越剧的欣赏,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越剧风味。
3.体会XXX这段热情、真挚的情感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
教学重点:体会XXX真挚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化蝶》。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能用合适的速度、音色来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新课导入师: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段戏曲,听听看这段戏曲唱的是哪一个民间故事?播放越剧《十八相送》)生认真聆听观看。
师:请同学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XXX与XXX。
师:对,这段戏曲叫做《十八相送》,是民间传说XXX与XXX故事中的一段。
根据唱腔曲调判断是属于哪一个剧种?生:越剧。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越剧起源于哪里吗?生讨论回答。
师: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州,以前是XXX的所在地,所以称为“越剧”,现在被誉为“全国第二大剧种”。
有许多著名的唱段,《十八相送》就是其中的一段。
对于XXX这个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不陌生,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画,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根据这几幅图画把XXX这个故事一起来串联起来。
播放图画)故事介绍:在中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XXX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XXX,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书院就读。
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
三年后,XXX返家,XXX相送,二人依依惜别。
XXX经师母指点,带上XXX留下的XXX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
XXXXXX为己而死,悲痛欲绝。
不久,XXX家前来迎娶,XXX被迫含愤上轿。
行至XXX墓前,XXX执意下轿,哭拜亡灵,此时雷鸣电闪,坟墓爆裂,XXX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XXX化为蝴蝶,在人间翩翩飞舞。
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这首优美的歌曲《化蝶》。
3.新课教学师: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歌曲,思考:歌曲能分成几个乐段?每段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初听歌曲。
第五单元《化蝶》(第一课时)教案

第五单元《化蝶》(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越剧《十八相送》、歌曲《化蝶》教材分析;《十八相送》是以喜剧情趣的笔调、用对唱形式,刻画了梁山伯的纯朴、忠实和祝英台的热情、真挚。
歌曲采用了板腔体唱腔,其基本曲调为起、承、转、合式四句结构,而以上下句为骨架,第三、四句则为下四度宫调对置,曲调特点为五声调式,过门采用七声音阶为主的加花变奏形式。
全曲分为三部分。
《化蝶》是阎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呈示部主部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
歌曲徵调式,4/4拍,歌曲由三个相同的乐段连缀而成,每个乐段为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的开头有前奏,中间有间奏,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重复。
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歌曲《化蝶》的相关知识(越剧及其起源地、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
2、学会准确地演唱歌曲《化蝶》。
3、能根据歌曲各段的情绪用适当的力度和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歌曲演唱的准确性资料准备:越剧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导入(一)播放越剧《十八相送》问:1)、讲述的是我国哪个民间传说?2)、根据唱腔曲调判断属于哪个剧种?起源地?(二) 简单介绍越剧及其相关知识二、了解掌握《梁祝》主题1、讲述越剧《梁祝》与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关联2、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3、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片段4、钢琴伴奏,要求学生用“呜”音并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哼唱主题5、提示学生用同样的情绪视唱歌谱,进一步熟悉旋律,并指导学生解决难点三、歌曲《化蝶》教学1、播放歌曲范唱录音;提示学生思考:歌曲各段的情绪特点?2、提示学生根据每段不同的情绪用不同的字(呣、噜、呜、啊)、速度、力度哼唱作品。
一3、指导学生学唱歌词难点:第一段“深深爱”、第三段“泪染双翅……翩翩花丛来”等4、指导学生完整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强调歌唱中出现的问题。
5、组织讨论,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四、小结成果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第五单元 唱歌 化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唱歌化蝶》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化蝶》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情感表达。
2.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和韵味。
2. 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准和节奏等,以呈现最佳的演唱效果。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音频、视频和图片等素材。
2. 准备乐器(如钢琴)和音响设备。
3. 布置教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 安排小组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表达《化蝶》这首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2.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歌曲的演唱和表演任务。
3. 提高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培养艺术审美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梁祝》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并引出本堂课的新课《化蝶》。
2. 歌唱体验:首先,老师范唱本首歌曲,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接着,学生分句学唱,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歌曲的节奏。
在学生对歌曲有了一定的掌握后,进行歌曲的整体学唱,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3. 角色扮演:通过多媒体展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
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
4. 音乐欣赏:在学生对《化蝶》这首歌曲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之后,播放其他以蝴蝶为主题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讨论。
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他们的音乐素养。
5. 课堂小结: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反复练习《化蝶》这首歌曲,并思考如何将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化蝶》歌曲,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唱歌化蝶教案

-选自中国经典歌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优美流畅的旋律
-和谐流畅的节奏
③歌曲的情感表达方式
-旋律和节奏的变化表达情感
-高潮部分表达坚定和执着
④歌曲的演唱技巧
-正确的音准和节奏
-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
⑤歌曲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化蝶》这首歌曲,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故事。
-思考预习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1.音乐理解与表达:通过学习《化蝶》这首歌曲,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学会用音乐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音乐鉴赏与评价:学生能够欣赏《化蝶》这首歌曲的美妙旋律和感人故事,学会评价歌曲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3.音乐实践与创新: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化蝶》,能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歌曲演唱和音乐创作,培养音乐实践和创新能力。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对学习《化蝶》这首歌曲有着积极的影响。他们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对歌曲的情感和故事有较好的理解。同时,他们在音乐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效果。
5.需要关注的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同时,需要关注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评价能力,引导他们欣赏和评价歌曲的艺术特色和价值。此外,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人教版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化蝶(共15张PPT)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 丛来。历经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请同学们找出具有戏曲韵味的地方f❖ 选择适当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情感
❖情绪:优美抒情的、 明亮轻快的、依依惜别的、 悲切伤感的、激动深情的
❖速度:慢速、 中速、 稍快 、快速 ❖力度:很弱 、中弱、 中强 、 强
旋律一:
听 辨 旋 律
旋律二:
《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是一首 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由 何占豪和 陈钢 共同创作的。作者在创作上吸取了 越剧 的曲调 为素材,采用交响乐形式与我国民间戏曲相结 合的音乐表现手法。
相爱主题:
①
②
③
④
阎肃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化蝶
导入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
●这段音乐选自哪部音乐作品?主要讲述了什么 故事情节?
●这段音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主奏乐器是什么?
●这部音乐作品的曲作者是谁?
故事情节
“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故里遗址现 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 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这一美丽、凄 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河南省汝南县梁祝 (马乡)镇。相传,在中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 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 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 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 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 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 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花轿绕道 至梁山伯坟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 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又传:祭拜时,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 祝化蝶双舞。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化蝶教案设计(20210313143218)

化蝶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认识《化蝶》的词曲作者及背景。
能够用自然流利的声音正确的演唱歌曲。
能够运用不一样的音乐要向来表现音乐中的感情。
程与方法:在体验与研究中,学唱歌曲《化蝶》,剖析音乐因素对歌曲感情表现的作用。
感态度与价值观:学情剖析《化蝶》是阎肃依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与陈钢所做)的呈示部主部主题(爱情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是依据越剧曲调写成,拥有浓烈的民族风格。
要点难点要点:学唱歌曲《化蝶》,听辨乐曲的主题,听辨主题出现了几次。
难点:掌握演唱中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归纳三次陈说表达了什么。
教课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1、导入:越剧《十八相送》(视频)选段导入。
一个千古传递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的旋律,感动了多少热爱音乐的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赏识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异的音乐作品之一。
活动2【讲解】作者简介2、作者简介:阎肃,词作家,剧作家,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创作员。
作有歌剧脚本《江姐》,京剧脚本《红灯照》,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北京的桥》《长城长》等。
还曾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撰写主题歌歌词。
活动3【活动】歌曲剖析《化蝶》是阎肃依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与陈钢所做)的呈示部主部主题(爱情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是依据越剧曲调写成,拥有浓烈的民族风格。
活动4【导入】歌曲赏识赏识歌曲《化蝶》,首次感觉。
活动5【练习】基本技术训练A、发声练习。
B、节奏练习。
活动6【活动】学唱歌曲、再次播放歌曲,生跟唱,并思虑问题①歌曲能够分为几段?②每段陈说表达了什么?③各段在速度、力度和音色上有什么变化?学生赏识、议论并讲话,教师指引、归纳:①歌曲由三个同样的乐段连缀而成,每个乐段为四个乐句组成一段体,歌曲的开头有前奏(引子),中间有间奏(经过句),实质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频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蝶(2课时)
第一课时《化蝶》
一、教学目标:
1、喜欢以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的音乐,能受到梁祝的真挚爱情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的感染,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
2、能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背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化蝶”,学习变化演唱速度、力度、音色等方法来表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三、教法:讲解法、视图法、欣赏法、范唱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乐曲分析:《化蝶》这首歌是阎肃用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填词而成。
歌曲为徵调式,4/4拍,基本结构为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除引子(即前奏)外,全歌共陈述3次。
第一次陈述,音乐处理单纯,优美委婉抒情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千古传颂。
经过3小节的过门,引出第二次陈述。
第二次陈述中音乐处理采用二声部对位手法,即第一声部与第二声部主旋律的对答呼应,这是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生活的回顾及对十八相送惜别心情的深刻描述。
之后8小节音乐“啊”的处理,显得激动深情,这是对恋人相爱之情的感情抒发。
第三次陈述,除完整重复四个乐句外,最后补充了两个乐句,并结束在高八度上。
这次陈述使全曲达到高潮,这是人们对梁祝纯真爱情的肯定与歌颂,很好地表达了故事的内容。
2、演唱《化蝶》:请学生体验音乐与感受、体验歌曲音乐的情绪有些伤感,学生在演唱时要把握住歌曲的情绪。
(1)聆听范唱。
(2)跟琴视唱。
(3)有表情地演唱。
3、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了解了这首歌曲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掌握了歌曲中的演唱情绪、学会了处理歌曲的细节。
第五单元化蝶(2课时)
第二课时《梁山伯与祝英台》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二、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三、教学过程:
㈠课前预习及导课。
1、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2、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㈡讲授新课:
1、作品简介:
引子:乐曲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
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
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
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
(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
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
“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
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
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
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2、作品欣赏:
⑴教师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录音,对作品进行初步感受。
⑵分段进行欣赏。
⑶完整欣赏。
㈢总结: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
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