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下语文鱼,我所欲也第一课时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 所 识穷乏者得我而为(Wéi )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乡: 同“向”,原先,从前
Wèi,介词,为了
为:
Wéi,动,做,这里指接受
得: 通“德”,动词,感激
本心:本性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疏通文句: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 丧耳。
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 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坚守这种 本性)使它不丧失罢了。
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 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羹〗 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
的食品。
〖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 他吃。尔,助词。
舍鱼 舍生
取熊掌 取义
设喻论证 (类比论证)
舍生取义
实词解释: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希望,想要
2、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希望,想要 3、夫俭则寡欲. 欲望 4、山雨欲来风满楼. 将要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将要
1、王之蔽甚矣. 厉害、严重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厉害、严重、超过
〖蹴尔〗 用脚踢着。 〖不屑〗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
意接受。
〖万钟〗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六
斛(hú)四斗为一钟。
万钟:指很厚的俸禄。
〖何加〗(有)什么益处。
〖奉〗 侍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所与识〗穷乏者:所认识的 贫穷的人。得,通“德”,恩惠, 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与: 通“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乡受,〗通“向”,以前。为, 为(之)。全句:从前为了“礼义” 宁死也不接受。
〖今为宫室之美第为一之个〗“为” wèi,介词。 第二个“为”,wéi,动词,这里 是接受的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这。 已,停止,放弃。
〖本心〗 天性,天良。羞恶廉耻之心。
鱼我所欲也
疏通文句: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孟子
“性善论”的要点:
(1) “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 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 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 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 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 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 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 无物不消。”
翻译: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 不吃就会饿死。吆喝着给他吃, 过路的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 给他吃,乞丐也不愿接受。
疏通文句: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翻译:(可是有的人) 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 义就接受了,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 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 妾的侍奉,所熟识的穷人感激我道之人弗受 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 起提宾作用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不译 代词 呼尔而与之 人家 人皆有之 指羞恶之心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指不辨礼仪而受之
2、为:介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因为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为了
动词: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做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生存,可是有些人却不采用它。
②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避免患难,可是有的人也不采用。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此可见,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 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
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读准字音
箪( d)ān 蹴( c)ù 苟得(gǒ)u 不屑( xiè)
恶 wù 乡 xiàng 羹 gēng 妾 qiè
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熊掌〗 熊的脚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 〖得兼〗 同时得到。 〖有甚于〗 比……更重要 〖苟得〗 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
的意思。
〖恶〗 wù,厌恶,与“欲”相反。 〖患〗 祸患,灾难。
2.“非独贤者有是心”文中的“是心”
善心、本性、天性
指
。
舍生而取义
3.作者在文中提出了
的主张。
鱼我所欲也
小结
文章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义 比生命更重要。论述人不可苟且 偷生,而应该保持本心,即“舍 生取义”;又以“一箪食,一豆 羹”为喻,论述舍生取义之心人 皆有之,贵在保持而不丧失。那 种不顾礼义、只求私欲的行为, 是可耻的。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心,人人都有这颗心 ,只是有道 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
⑤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
(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人不会接受;用 脚踢着给他(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⑥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注:“于我何加焉”即 “何加于我焉”。)
⑦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先前有的人宁可让身体死去而不接受的东西,现在为了能 够享受美好的宫室而去接受了。
⑧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失去了本来的良心(也就是忘了本)
一、通假字
1、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通“避”,躲 2、万钟不辩礼仪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吗
4、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先 前
二、古今异义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 好处
今义: 增加
3、则凡可以得生者 古义:可以;用来
何不用也
今义:能愿动词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古义:应该;把
今义: 能愿动词
三、一词多义
得:
1、二者不可得兼 能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 〖何不用也〗 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由是〗 用这种手段。 〖是故〗 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 不仅仅。 〖勿丧〗 不丧失其本心。
疏通文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可得:能,能够
得兼:同时得到或占有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 喜爱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 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 鱼而选取熊掌。
再 见!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2、倒装句
所恶有甚于死者
所恶有于死甚者
此之谓失其本心
谓此失其本心
3、省略句
故( )不为苟得( )也
得之则生,弗得( )则死
是故( )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 于死者
⒈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 顿。(每句只画两处) ⑴乃 使‖人 之 所 欲 莫‖甚 于 生。 ⑵是 故‖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
疏通文句: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 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 者何不为也?
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 那么凡是能够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 什么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 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 避灾祸(而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 不能做(的)呢?
疏通文句: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翻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 译 命而求取大义。
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 不避也。
生命是我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比生命更重 要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 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 灾祸我不躲避。
3、言之貌若甚戚者. 十分、很
4、生之者甚少而糜之者甚多. 十分、很
5、渔人甚异之.
十分、很
㈠写出下列划线字的拼音。
⒈一箪食(dān) ⒉一豆羹(gēn)g ⒊蹴尔而与之( cù) ⒋不屑( xiè)
㈡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⒈鱼我所欲也。想要 ⒉二者不可得兼。兼得,同时得到 ⒊故不为苟得。 苟且偷生 ⒋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孟子,名__轲__,战国时期著名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__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孔子的思想, 被称为“_____亚__圣”。 在政治上,他提倡___仁__政__,提出 “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 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 题上,孟子主张性__善____论,认为人 生而具有恻隐自信、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 这些“善性”丧失,就能在道德 方面具备“仁义礼智”的品质。
㈢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⒈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
避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
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
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
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
何加焉!
见了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
礼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
我有什么好处呢?
鱼我所欲也
难句点拨:
翻译:
从前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接受,现在 (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从前为了(义, 宁愿)身死而不接受,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 受了;从前为了(义,宁愿)身死不接受,现在 (却)为了让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 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 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本性)之心。
故不为苟得也
做
而:连词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表示并列,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示转折,却
呼尔而与之
表示修饰,不译
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表示承接,就
乡为身死而不受 表示原因,不译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表示目的,就
于:介词 所恶有甚于死者 表示比较,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表示对象,对、对于 则:连词 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表示假设,如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示结果,就
疏通文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 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 甚于死者。
用这些手段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去采
翻译:用;用这些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却有
人不去做。因此(人们)所喜爱的东 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 “义”), (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 死亡更厉害的(那就是“不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