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法视角谈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浅谈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1)

浅谈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1)【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法治的不断发展以及公众权利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公益诉讼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从建立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出发,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司法经验,探讨如何构建我国的公益诉讼模式。
【关键词】公益诉讼构建可行性公益诉讼作为诉讼的一种类型,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诉讼模式”。
在西方国家这种“新型诉讼模式”也仅仅产生二三十年而已,而我国的公益诉讼则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面对前方的道路是任重而道远。
一、公益诉讼的历史公益诉讼这种诉讼形式古已有之,最早出现于罗马帝国的罗马法中。
20世纪70年代后,欧洲在保护公共利益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显著动向,即筹备一些官方或民办的机构来保护消费者、环境保护主义者或者以前没有给予权利主张机会的其他团体的利益。
真正意义上的公益诉讼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到今天已日趋完善。
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公益法和公益诉讼的概念已为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所使用。
如德国的宪法诉讼,也称民众诉讼,就属于公益诉讼的范畴。
公益诉讼虽然因其名称、背景各异,但是,这一法律制度已逐渐形依托于社会正义以及视法律为社会变革工具的意愿等一整套原则体系。
二、公益诉讼的特征公益诉讼的独特特征导致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受到阻碍,具体体现为:第一,公益诉讼产生打破原有原告需与损害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的规定。
这也是公益诉讼制度建立最为关键的问题。
第二,公益诉讼与公共利益紧密相连。
但首先,公共利益本身含义范围也不确定;其次,侵犯公共利益的一般以公权力或具有垄断地位者为被告,严重影响了原告方的胜诉难度。
第三,公益诉讼费用成本大。
具体体现为:公益诉讼取证难,当事人众多,诉讼时间长,费用高。
第四,公益诉讼产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也受制于一定的政治体制。
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以及发展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法制建设以及法治社会的发展情况尺度。
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传统法律理论 与传统诉讼 法律体系进行理念性更新 与突破 的新型诉讼方式与手段 与传统 的普通 侵权 救济诉讼 方式与
手段相 比, 有以下特征 : 具 第一 , 济公 益诉讼 具有 诉讼 目的的公益 性。它是 指 经
被诉 行为侵害 了或危及 到社会 性 的经济公 益 , 一般 并不 直 接损 害原告私人 的利益 。在单 纯私人利益直接受 损害 的情
形下 , 只需依 民事诉讼 法 第 18条 采用 传统 的诉讼 手段 即 0
一
得利 , 判决 工行 返还原告喻某补卡费 6 .0元及 利息 。 随 92 …
后人们也很快发现 了一种奇怪 的现象 : 虽然喻某们 胜诉 了,
但其他有着 同样遭遇 的人有准 备捍 卫 自己的权 益时 , 却不
得不从头开始跟垄断企业 打官 司 , 而且他 们完 全有 可能在
一
、
构、 公司 、 企业或其 它组织及 个人 的违法 行 为或不作 为 , 使
社会经济公共利益遭 受侵 害或有侵 害之虞 时 ( 我 国的 国 如
收稿 日期 :06— l 9 2 0 0 —l 作者简介 :.翦继志( 9 5一) , 1 15 女 回族 , 州大学法学 院副教授 。 贵
维普资讯
20 06年 第 2期 ( 第9 总 6期 )
贵 州 民族 学 院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Ju a o uzo nvr t fr tncMi ri P ispya dsca si c) or l f i uU i s y o hi n ie hl o h n oi c ne n G h e i E o ts( o l e
之诉 ; 深受法国经济公 益诉 讼影 响的德 国则设 置 了公 益代 表人制度 ; 就是在东方 的 日本 , 我们也可以发现 其被称为 民 众诉讼 。随着时间 的穿越 , 这个具有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渊源的法律 制度 ,
试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此 建 立 经 济公 益 诉 讼 制 度 是 我们 的必 然 选 择 。 首 先 , 建 经 济 公益 诉 讼 制 度 具 有 宪法 理 论 基 础 。 国宪 法 构 我 的 主要 原 则 是 权 力 属 于 人 民 、 障公 民权 利 、 法 治 国 等 。 经 济 保 依
公 益 诉 讼 制 度 为 这 些 原 则 的 实 现 提 供 了 切 实 的 途 径 和 司 法 保
讼 失 去 了 对社 会 公 共 利 益 的 有 力保 护 手 段 ,也妨 碍 了经 济 法 可 诉性的实现。
三 、 建 经 济 公 益 诉讼 制 度 的 法 律 设 想 构
、
构 建 经 济 公 益诉 讼 制 度 的 必 然 性分 析
经 济 公 益 诉 讼 是 指 在 社 会 经 济 公 共 利 益 可 能或 实 际遭 受 侵 害 时 , 律 允 许 特定 的 国家 机关 、 会 组 织 或 公 民 为维 护社 会 经 法 社 济 利 益 对 行 政 机 关 或 其 他 公 共 权 力 机 构 、企 业 或 其他 组 织 和 个 人 的违 法 行 为 或 不 作 为 向 法 院 提起 诉 讼 的 制 度 。经 济 公 益 诉 讼
不 可 能 被 行 政 公 益 诉 讼 , 不 可 能 通 过 民事 公 益 诉 讼 来 解 决 , 也 因
经 济 公 益 诉 讼 , 与 经 济 法 的 “ 会 本 位 ” 一 特 征 相 适 应 是 社 这 的 , 有 维 护 社 会公 共 利 益 和 社 会 经 济 秩 序 的 特 性 , 传 统 的诉 具 与 讼 制 度 有很 大 不 同 。然 而 , 为 一 种 诉 讼 机 制 , 与传 统 的诉 讼 作 它 制 度 又 不 乏相 似 之 处 ,因 此 对 其 构 建 的 思 路 应 当 是在 现 有 诉 讼 制 度 的基 础上 进 行 必 要 的 突 破 和创 新 。 ( ) 一 突破 当事人 适 格 理 论 , 宽 原 告 的起 诉 资 格 放 在经 济 关 系 1 益 复 杂 的 今 天 ,特别 是 在 社 会 公 共 利 益 遭 受 3
试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Legal Sys t em A nd Soci et yf叁垒I』圭塾垒三!!!!!!里!!!;;耋—__圆匿团圆—l■试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王敏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经济纠纷,而现有的三大诉讼制度难以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公益类的案件,所以应对传统的诉讼理念和制度进行及时更新,构建我国的经济公益诉讼制度。
鉴于经济公益诉讼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本文从拓宽原告资格、完善法律责任体系、设立经济审判庭以及建立经济诉讼程序的规则等方面来讨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关键词经济纠纷社会公共利益经济公益诉讼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029.02一、经济公益诉讼的概念和特征公益诉讼最初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诉讼方式,符合现实社会对诉讼的客观要求,是诉讼理念和制度的更新与发展。
理论界普遍认为,经济公益诉讼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甚至公民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经济法规定、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人提起的诉讼。
经济公益诉讼具有如下特征:1、经济公益诉讼在目的上具有社会公益性。
2、经济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张性。
3、经济公益诉讼具有社会预防性。
4、法院判决效力的普适性。
二、构建经济公益诉讼的必要性(一)经济违法案件的综合性与传统的三大诉讼制度的失灵是构建经济公益诉讼的现实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类经济纠纷也与日俱增,如环境污染案件、不正当竞争案件、消费者权益受损案件、国有资产流失案件、宏观调控类案件等。
这些案件都呈现出复杂综合的特性,即受害人范围广且不确定,或者案件根本没有直接受害人,只是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民事诉讼是以个人利益为本位,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原告限定为“直接利害关系人”;行政诉讼体现为行政管理和监督关系,以国家利益为本位,不直接具有经济性{而刑事诉讼只适用于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严重违法行为。
试论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
,
部 门的同 时 也创建 了
种 新 型 的诉 讼 制
。
准
人
,
即 原 告 资 格 专 属 于 享 有 实体 权 利 的 具 有 很 强 的个 人 主 义 色 彩 :
二
、
度 即 经 济 公 益 诉讼 制 度
,
,
是 由于
。
在美 国 最 重 要 的经 济 法 是 反垄 断法
到维 持 和 正 常运 转 能违 反 反 垄 断 法
在 这 类案件 中
,
原 告 的主
张本 身就 具 有 公 共 利 益 的 内容
纷做 出
生
。
但 法 官往
往会根 据 传统 的做 法 仅 就 原 被 告 的具 体 纠
李发 展 副教 授 ( 兰 州 交 通 大 学经 济 管理 学 院
中图 分 类 号 :
D 922
兰州
7 3 () ( )7 ( )
)
一
般 性判决
追 究 经 济违 法
独 立 性 要 求建 立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调 整机 制
,
,
律 的规 定
,
经 济 法 的司 法适 用 主 要 是 直
。
) 诉讼 主 体扩 大化
“
以便 及 时 法部 门
、
有效
、
彻底 的追 究 经 济 违 法 行
经 济 法 作 为 独 立 的实体
,
接利害关 系人 提起诉讼
针 对现 行
。
济公 益 诉 讼 制 度 是 对传 统 诉讼 制 度 进 行 理 念性 更 新 与 突破 的 新 型 诉讼 是 经 济法 的 诉讼 程 序 法 分 经 公 益 析 济 诉讼 制度 的现 状 研 究经 济公 益 诉讼 制 度 的 特征 对 于科 学构 建经 济公 益 诉 讼 制 度 完善 和 健 全 经 济法 的调 整机制 具 有 重要 意 义 关 ■ 谓 : 经 济 责 任 经 济 审判 庭 经 济
从比较法的视角透析公益诉讼制度及其在我国的建构

定范围内最广大普通人或人的集合体——团体的利益 ,
有 权主体 是广 泛和 开放式 的 , 任何人 和组织 都可 主张 权 利 和 利益 , 局 限在某一 个 特定 的“ 而不 圈子 ” 也 不得 为 某些 , 个 人所保 留。从 质上来 看 , 共利益 可 以用 几个 特征 来 表 公 明 : 他性 、 对性 及 主客 观统 一性 。排 他 性 是指 公 共 利 排 相 益 不能用 纯粹 或确定 的数 量来衡 量 , 它是 一个 开放式 的概 念 , 何个人 或组 织 只要 符 合规 定 的条件 , 任 当然成 为 公 共 利 益 的有 权主体 。相 对 性 则是 指 公 共 利益 在 不 同 的社 会
和制 度的起 源 出发 , 英 美法 系和 大 陆法 系主要 国家的公 益诉 讼制度 进行 对 比研 究。 勾勒 出公 益诉 讼在 将 并 我 国现阶段 的发展 概 况和前景 。 以比较 的视 野 引申 出借 鉴 的 可能 , 以期 在 理论 和 现 实 两个层 面 上为 我 国
的公益诉讼制度建构找到可供参考的蓝本和资源。
【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公益诉讼; 比较法; 对比分析 【 中图分类号] 9 D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64— 28 20 )3— 00— 3 17 54 (09 0 02 0
的主体 , 无须强调必然性法律上的利害关 系。公益诉讼是 依托于社会正义的概念, 以及视法律为社会变革工具的意 愿, 其已经超越了个人利益的代表。倡导寻求法律的改变 或者适用 , 积极促成社会在特定利益上 的一体化 , 而在 从
第 1 第 3期 9卷
《2024年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兼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范文

《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兼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民事公益诉讼作为保护公共利益的一种重要法律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在比较法的视野下,各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着差异和相似之处,本篇文章将结合我国现行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情况,从制度建设、制度发展及改革创新等角度展开讨论,以更好地理解并建构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二、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一)国外民事公益诉讼的概况在比较法视野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对民事公益诉讼的定义和实施方式各不相同。
以美国为例,其公益诉讼主要依赖于私人检察官制度,而欧洲大陆则更多依赖公共检察官的参与。
这些国家在保护环境、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成熟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二)国外民事公益诉讼的启示从比较法视野来看,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在保障公共利益、保护社会秩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国外在公益诉讼领域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如重视政府、非政府组织及个人在公益诉讼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
三、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及问题(一)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现状我国在民事公益诉讼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和程序等。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提起主体范围过窄、认定公共利益标准不明确等。
(二)我国民事公益诉讼面临的问题及挑战随着社会公众对公共利益关注度的提高,民事公益诉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社会组织的参与度不够以及审判资源有限等问题,使得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同时,由于司法制度的局限性,往往无法全面覆盖所有类型的公共利益侵害行为。
四、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与完善(一)拓宽提起主体范围,提高公众参与度为提高公众对民事公益诉讼的参与度,我们应拓宽提起主体范围,包括赋予更多非政府组织、个人等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
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之构建

面:
方面 , 大多数经济公益纠纷存在利益主体多 元化 、 涉及 地域广 、 经济 法 律关 系复 杂 等特 点 , 就 这
一
益的作 用
法谚 “ 无救 济 , 无权 利 ” 示 了法 治 社会 的一 则 揭
要求行政机关在处理经济公益纠纷时必须具有效率 性 和灵 活性 。然 而 在现 实 中行 政 权 力 复杂 而 庞 大 , 存在不同层次的行政权力关 系, 加上 目 前我 国相关 法律法规极不完善 , 导致行政主体之间的权 限争议
诉 讼 的提 起 主体 , 新 经 济 法 责任 制 度 , 予 法 院针 对 违 法行 为 的处 罚 权 等 , 立我 国经 济 公 益 诉讼 制度 。 创 赋 建
[ 键 词 ]中 国 ; 共 利 益 ; 济公 益诉 讼 ; 度 构 建 关 公 经 制
、
[ 图分 类号 ]D 1 . [ 献标 识 码 ]B [ 章 编 号 ]1 0 6 8 ( 0 0 0 0 5 0 中 951 文 文 0 8— 2 5 2 1 ) 3— 0 6— 3
论 我 国经 济 公 益 诉 讼 制 度 之 构 建
陈华 丽 , 陈 力
( 太原科技 大学, 山西
[ 摘
太原
002 ) 30 4
要 ]随 着我 国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发 展 , 社会 公 共 利 益 密切 相 关 的经 济 纠 纷越 来 越 多 , 而现 有 的 解 与 然
决 机 制 却 不 能使 这 些 问题 得 到 很 好 的解 决 。 因此 , 必要 建 立 一 种 新 型 的 纠 纷 解 决 机 制 , 有 以适 应 社 会 经 济 生 活 的 需 求 。 通过 比较 大 陆 法和 英 美法 两 大法 系有 关 国 家 对 经 济 公 益 诉 讼 的 理 论 与 实践 , 者 认 为 , 当明 确 经 济公 益 笔 应
公益诉讼制度比较法论文

公益诉讼制度的比较法研究中图分类号:d91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218-03摘要近几年来,一个陌生的词语——公益诉讼在媒体上高频率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是,从世界范围上来看,公益诉讼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各主要发达国家早已不同程度的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
我国至今仍未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公益诉讼制度。
据此,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在考察了各主要国家公益诉讼制度得失的基础上,对我国构建公益诉讼制度进行了初步设想,以期对我国将来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益诉讼制度私人检察总长诉权比较法一、公益诉讼的解读诉讼,是审判机关和案件当事人在其他诉讼参与人的配合下为解决纠纷依法定诉讼程序所进行的活动。
诉讼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与国家的司法权的状况息息相关,其样式、制度和具体运作方式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原本“一对一”的诉讼模式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在现代诉讼中的局限与不足,因此,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制度以填补制度的空白,公益诉讼的概念开始在现代司法中不断的出现。
公益诉讼一词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它的词源含义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法时代,在罗马程式诉讼中,就已经存在私有诉讼(actionsprivate)和公益诉讼(actions publicize populates)的划分。
前者指的是保护个人所有权利的诉讼,仅特定人才能提起;后者乃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凡市民都可提起。
限于历史的局限性,罗马当时的政权机构设置远没有现代这样健全,因此,赋予市民权利为公共利益直接起诉,实际上是为了弥补体制上的不足;公益诉讼的作用,实际上是对国家机关执法的补充,而不是取代国家机关的执法。
现代意义上的公益诉讼概念可以概括为:特定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不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追求其法律责任的活动。
论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论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公益诉讼制度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并在很多国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虽然我国尚未真正建立此制度,但学术界、司法界已对它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形成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可以说公益诉讼制度已在我国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而作为公益诉讼制度首要组成的主体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将会面临多重困难。
文章介绍了公益诉讼主体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从理论上对主体制度构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主张建立既能突破主体一元化桎梏,又能有效预防滥诉的公益诉讼主体制度。
一、公益诉讼主体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挑战(一)我国诉讼法中关于诉讼主体一元化的规定我国现行诉讼中实行的是诉讼主体一元化,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受到严格限制。
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原告必须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无权向法院起诉,自然不具备主体资格。
在我国现有的行政诉讼的制度框架内,要求原告必须是本案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或相对人。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41条规定,原告提起诉讼应当符合的首要条件是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即行政相对人,而不包括这些人之外的第三人。
诉讼主体一元化的规定一方面提高了法院的诉讼效率,严格限制主体范围,能够有效地防止滥诉,提高诉讼效率;另一方面,统一的主体资格标准限制具有普适性。
(二)我国公益诉讼主体制度面临的现实问题1、环境恶化与资源危机问题日趋严重当前,尽管环境恶化与资源危机问题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形形色色的污染环境与破坏资源的行为与事件仍屡有发生,并成为威胁现代人类生存的首要问题。
2、社会弱势群体权益遭受损害社会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这样一些人群,如消费者、残障人士、乙肝病毒携带者、外来务工人员等,他们在经济交往、求职就业、婚姻生活等方面,整体上遭到歧视和不公正对待。
公益诉讼之构建

公益诉讼之构建公益诉讼是指追究或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诉讼方式,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公民和法人的共同利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防范和惩治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公益诉讼的核心是强调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之间的平衡和调和,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平正义的法律保护和服务。
在我国,公益诉讼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立法,随着立法水平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公益诉讼逐渐得到了法律制度的赋予和完善,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公益诉讼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环境保护、建设工程、消费者权益、知识产权等领域,可以说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公共利益。
因此,如何构建公益诉讼的机制和制度,是我国法治建设重要的一环。
一、完善公益诉讼的法律法规在设立公益诉讼的机构和完善公益诉讼的法律制度方面,需要加大法律政策和制度法规的配套力度。
建立完整、统一的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明确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程序等法律细节,并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大,提高公益诉讼的效力和权威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公益诉讼和个人诉讼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公益诉讼的法律作用和优越性,提高公益诉讼的认可度和可执行性。
二、提高公益诉讼的参与度和普及度公益诉讼需要有广泛的参与者,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律师行业、新闻媒体等社会管理部门和民间组织,还需要每一个公民。
广泛参与对于公益诉讼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和参与主体的自治,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和素养,促进法治文化的普及和弘扬。
提高公益诉讼的普及度则需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如新闻报道,教育课程等,提高社会公众对于公益诉讼的认知度和了解度,让大众了解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公益诉讼,如何进行、如何获取相关资源等信息。
三、完善公益诉讼的机制和程序公益诉讼机制和程序是公益诉讼的保证,也是贯穿整个诉讼过程的关键。
在建立公益诉讼程序时,应当采用称伪、透明、公正、高效的原则,建立公益诉讼业务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为所有参与方提供公平和效率的诉讼服务。
同时,正确的法官、律师、公证机构等专业机构的配合和协同、明确的审判职责以及备案程序、法律责任等机制建立等,可以充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正当权益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论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诉讼制度 的相关理论 问题展开论述, 然后再对我 国目前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现实困境进行剖析, 最后提出构建经济公
益 诉讼 制度 的大体思 路 。
关 键词
经 济公益诉 讼
பைடு நூலகம்
现 实困境
构建 思路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 90 9 (O 90 . 1. 2 1 0 .5 2 0 )8 160 2
告 提起 民事 诉讼时 必须是与案 件有直 接利 害关系 的公 民、 法人和 是指法 所具 备 的为 了判 断社 会 纠纷 的是非 而使纠 纷 主体可 诉求
其他组 织 , 行政诉讼法 的原告 必须是 认为其合 法权 益受 到具体行 于法律 公设 的判 断主体 的属 性 , 法 的基本属 性之 一 。 经 济法 是 0
不 同于 民事诉 讼法 中的 原告提 起诉 讼是 为 了 自己的私 权利 得到 纷、 境 公害纠纷 不 断出现 , 环 这些 不法行 为严重地 损 害了社会 公 救 济, 也不 同于行政诉 讼法 中的原 告提起 行政 诉讼 是为 了维护他 共利益 , 而这 正是 因为经济 法领域 内相关诉 讼机制 不健全才 给不 自身 的利 益 。 其次 , 经济 公益 诉讼 的原 告并 不一 定是 与案件 的处 法分子 以可乘 之机 。 理 结果 有直接 利 害关系 的社会 组织 和个 人 民事 诉讼 法要 求原 最后 , 也是 非常 重要 的是 , 必须具 有可诉 性 法的可 诉性 法
从这一 概念 中我们可 以得知 , 经济 公益诉 讼有 其 自 独特 的 身
护 的社会公 共利益 , 公益 诉讼应该 是与经济法相配套 的程 序法 。 故
再次 , 国 目前 存在着 建立 经济 公益诉讼 制度 的现 实依据 。 我
对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思考

1交 易主体及 中介 机构 。 . 排污指 标交易 的主体是指 有资格 进行排 污指 标买卖 的人 。 原则 上 , 任何人 只要付钱 , 可以成为 都 其交易的主体。 在实 际的排污指标交易中 , 为了避 免交易成本抵 消企业参 与交 易可能获得的节约污染治理成本 的利益 ,必须鼓 励设立排 污指标 交易中介 机构 , 过提供交易信息 , 行交易经 通 进
污量 , 并对交易前后 的环境效 益进 行评估 ; ③排 污指标买卖双方 就 交易数量 、 交易价格 、 交易 时间等具 体 内容 进行协 商 , 签订有 偿转让协议 ; 环保部门对有偿转让协议进 行审核批准 , ④ 监督交 易费使用和环境效果 的变 化 ; ⑤交易完毕 , 变更交易 各方的排 污 许可证 , 重新纳入排污许 可证的 日常管理工作 中。
行为分割 的社 会组织 和个人。 即只要 违 法者的违法行 为侵害 了国家利益 ,或侵 害了社会管理秩 序 ,对 国家或不特定 的
的诉讼程 序法 ,它涉 及到社会经 济公益
及 国 家 干 预 两 个 方 面 ,具 有 经 济 法 的 内
关的组织和个人 , 根据法律 的授 权 , 对违
和队伍 等 ) 薄弱 , 污染监 测的手段落后 , 污染 物排 放信息收集 能 力差等问题 。 加强政 府环境管理和服务能力 , 是当务之 急。
三 、 污指 标 交易 市 场 建 立 的 法 律 程 序 排
地 区 , 建 排 污 指 标 交 易 市 场 , 积 累 了成 熟 的 经 验 和 各 方 面 条 组 在
件逐步成熟后再大范围地推广实施。
3 交易方式 。 . 交易方式主要有分散交 易和集中交易 。 在初 始 阶段 , 排污指标交易 市场规模较小 , 污指标转让可采取分 散交 排 易方式 , 通过拍卖或 协议方式转 让 。 随着经 济 的发 展 , 有排污要 求 的新企业不 断设 立 , 与企业的数量增加 , 参 更多的企业对这一 制度建 立 了信 心 , 导致排 污指标需 求规模 扩大 , 为规 范市场 , 应 适时实行排污指标集 中交易 , 组建专 门的排 污指标交易市场 。 4 交易程序 。 . 政府对排污指标 的初始分配为一级市场交易 , 被初始分配的排污指标再进入二 级市场交易 。二级市场 交易程 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各方 向环保 部门提 出排污指标 交易 申
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兼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

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兼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比较法视角下的民事公益诉讼——兼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引言:民事公益诉讼作为一种独特的法律制度,旨在通过对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诉讼,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集体权益。
在比较法视野下,可以对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分析和证明其符合国际标准,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法视野,就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比较法视角下的民事公益诉讼比较法是一种分析法律制度和法律问题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法律制度间的比较,发现不同法律制度的异同点,为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定提供经验和借鉴。
对于民事公益诉讼来说,比较法视角下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立法基础与目标:比较不同国家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立法基础和目标,可以发现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立法基础较为完备,国家对公共利益和集体权益的保护也有明确的目标。
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民事公益诉讼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2.诉讼主体与救济范围:在比较不同国家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时,可以发现一些国家将其开放给更广泛的主体,如环保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以加强社会参与和监督。
而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则主要由检察机关、法律援助机构等特定的主体来行使,缺乏多元主体参与。
此外,对于救济范围的界定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进一步明确公共利益与集体权益的内涵和外延。
3.法院审查标准与赔偿限额:不同国家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法院审查标准和赔偿限额方面存在差异。
比如,一些国家的法院会重点考虑纠正违法行为、恢复受损利益的原则,并对赔偿金额进行明确规定,以增加制度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规定相对较为宽泛,需要进一步提高司法标准和赔偿限额,以促进民事公益诉讼的实施。
二、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在比较法视野下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中 图分类 号 :F 1 D 7
一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055 (06 0 - 5 -3 10 -77 20 ) 1 0 00 0
家干 预和社会公 益性的经济矛盾和 冲突 日益突 出 。我国长 期实 行社会经济运行 的国家行 政管 理这 一单 轨运 行机 制 , 忽视 了其它社会力量 ( 主要指公共 团体 、 会组织 、 政府 社 非
Ke rs p bi li t n eoo i ul t s Ii t n h, iisicl trloeoo i p bi ieetli t n ywod : u l ig i ; cnmcp bi i e tfg i ;tec l ut olea t cn mc u l n r t i c t o a c n r l a o e v a c t s ig o a
i e坤岫丑yt e pte cvls i c l trlt c n mi u lcitrs lt ain, b tte clf a cin a d te a mi srtv cin sn t r os tu h ii ut ol ea o e o o c p bi ne et ii t a g o u h rn n la t n h d ni aie a t i o t o s o l o o se t ey h u e fp o il n ted fn a t h ud g n r p ci l.T eb r n 0 r fi many o h ee d n . e v d o s
诉讼也不同于经济法诉讼, 经济法诉讼是经济公益诉讼的 上位概念 , 它不仅包 括经济公益诉讼 , 还包括大量的私益诉
讼。
.
建立经济公益诉 讼有 其必要性 。首 先 , 会经 济公 益 社
关于我国经济公益诉讼机制

关于我国经济公益诉讼机制作者:张默雯来源:《活力》2019年第18期公益诉讼又称为民众诉讼,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人人均可提起。
在我国,公益诉讼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团体、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依照法定的程序提起。
公益诉讼包括经济公益诉讼、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劳动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等等。
目前我国的公益诉讼仅包括了民事公益诉讼、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尚未存在成型的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经济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诉讼制度,可弥补我国传统三大诉讼制度在解决经济纠纷中的不足,亦能有效地保障经济法的实施。
一、经济公益诉讼概述经济公益诉讼是有关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的规定,对于违反法律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事实损害或存在潜在损害可能性的行为予以惩戒,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的一种诉讼活动。
经济公益诉讼制度与传统诉讼制度相比,主要有以下特征:(一)诉讼目的的特殊性经济公益诉讼实际上是经济法的诉讼程序法,它涉及社会经济公共利益及国家干预两个方面内容,经济法所调整的特定的经济关系,不仅包括了国家作为公权主体干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关系,还包括国家作为私权主体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
这些关系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属于涉及公共利益的经济关系,因此,经济法被认为属于公法领域,它的诉讼目的主要在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保护涉及公共利益的经济关系。
(二)诉讼主体扩大化适用经济法的诉讼制度既有私益诉讼,又有公益诉讼或者说是民众诉讼,如果经济违法行为仅仅侵害了特定人的合法权益,直接利害关系人可以提起诉讼,这属于经济私益诉讼;如果经济违法行为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有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人”均可以根据法律的授权提起诉讼,这属于经济公益诉讼。
因此,经济公益诉讼的主体既可以是直接的利害关系人,也可以是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他们均可以作为经济公益诉讼案件的原告,代表国家起诉经济违法行为,行使诉讼权利。
《2024年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兼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范文

《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兼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民事公益诉讼作为一种重要的司法救济手段,逐渐成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从比较法的视野出发,分析国内外民事公益诉讼的异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与完善。
二、民事公益诉讼的概念及意义民事公益诉讼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由特定主体提起的针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的诉讼。
其意义在于通过司法手段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一)国外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及特点在比较法视野下,我们发现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例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都有较为完善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这些国家的民事公益诉讼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起诉主体广泛,包括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个人等;二是受案范围广泛,涵盖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三是判决效力具有扩张性,对同类案件具有指导意义。
(二)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及问题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中均有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国民事公益诉讼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起诉主体单一、受案范围有限、判决效力受限等。
四、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一)扩大起诉主体范围为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扩大起诉主体范围,包括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个人等。
同时,应鼓励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形成多元化的起诉主体格局。
(二)拓宽受案范围应将民事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从传统的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拓展到更多领域,如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文化遗产保护等。
同时,应降低起诉门槛,使更多符合条件的案件能够进入司法程序。
(三)提高判决效力为增强民事公益诉讼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应提高判决效力,使其对同类案件具有指导意义。
《2024年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兼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范文

《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兼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民事公益诉讼逐渐成为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正的重要法律手段。
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更是涉及到各国在司法实践中的经验和制度构建。
本文将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价值,并结合我国实际,探讨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
二、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概念及特点1. 概念:民事公益诉讼是指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由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其核心在于维护公共利益,防止个体利益受到损害。
2. 特点:一是目的的公益性,即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二是起诉主体的广泛性,包括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三是案件类型的广泛性,涵盖环境、消费者权益、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
三、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1. 国外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概述:在比较法视野下,各国在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上存在差异。
如美国、英国等国家,其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发展较为成熟,涵盖了较为广泛的案件类型和起诉主体。
而德国、法国等国家则更注重于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救济。
2. 国外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经验:各国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美国通过设立专门的公益诉讼基金,为公益诉讼提供资金支持;英国则通过建立非政府组织,为公益诉讼提供组织和法律支持。
这些实践经验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四、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1. 立法现状及不足:我国在民事公益诉讼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如起诉主体范围较窄、案件类型有限、司法实践中的困难等。
2. 完善建议:一是扩大起诉主体范围,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公民、社会组织等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二是拓宽案件类型,涵盖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三是加强司法保障,包括提高审判效率、加强证据规则等。
3. 构建路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关于我国经济公益诉讼的基本架构

关于我国经济公益诉讼的基本架构论文摘要:在国内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中,对于原告资格认定、经济公益诉讼的范畴、局限及弥补上有较为充分的论述,但对于经济公益诉讼的基本理论框架的构建上则论述较少,比如关于经济公益诉讼的本质特征、经济公益诉讼与经济法的关系、经济公益诉讼的主体等基本问题研究的不足,影响了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经济公益诉讼作为经济法的程序法,其以经济法责任为理论前提,以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和社会团体为其主要诉讼主体。
论文关键词:经济法;经济公益诉讼;诉讼主体我国经济公益诉讼的研究发轫于市场经济秩序逐渐建立的过程中,随着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纠纷的出现,譬如产品质量案件、垄断案件、不正当竞争案件、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等的增多,使得单纯地依靠传统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而经济公益诉讼作为以社会本位为倡导精神的经济法的程序法,则凸显了它的特殊地位。
本文则对经济公益诉讼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论述。
一、经济公益诉讼与经济法的关系学界对于经济公益诉讼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划分存在不同的认知,有学者认为经济公益诉讼是专属于经济法的诉讼制度,但对于经济公益诉讼这一提法持有异议,而主张称为经济法诉讼。
但其对于“经济法诉讼”的定义和特征的描述中却无不突出了“经济公益诉讼”。
颜运秋教授认为“经济法诉讼是指相关的组织和公民根据经济法的授权,对违反经济法规范、侵犯国家和社会经济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在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司法活动。
”而其也着重强调经济法诉讼的终极目标和实质是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经济利益。
为此,如若把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称为经济法诉讼的话,难免突出不了其“公益性”的本质内涵,且有大而化之的嫌疑,所以笔者在这里采用“经济公益诉讼”这一具体性、准确性和实质性的概念。
在学界,有的学者把经济公益诉讼作为民事公益诉讼的一个分支来考量。
也有学者主张说:“从传统意义来看,诉讼法学科分类已经成形,并且被称之为经济公益诉讼的案件依据诉讼标的的不同完全可以归入民事公益诉讼或行政公益诉讼。
浅析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_司法制度.doc

浅析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_司法制度论文浅析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四川达州中国共产党开江县委党校杨海英【摘要】当前,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是保护公民权利的需要,更是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
为此,笔者从公益诉讼诉权的分配、受案范围优先、举证责任的分配、费用承担方式、设立保证金制度、设立原告胜诉奖励基金等六个方面的可行性措施,为推动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实施提供重要保证。
【关键词】构建公益诉讼制度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公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公共利益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关注,如何通过诉讼手段来维护公共利益,目前在我国无明文法律可依。
在现实生活中,破坏公共利益违法行政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与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的要求是相背的。
因此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建立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有法律基础的。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违宪和违法的行为都应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13条第1款规定: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随着我国的行政法体系日益完备。
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不仅是对宪法条文的具体化和落实,也是完善和发展行政法律制度保障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的需要。
(一)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
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行政则是依法治国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依法治国首先必须解决权力依法运作的问题。
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加强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意识和愿望的体现,而且符合现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也有助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为实现依法治国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保护公民权利之需要。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有资产
流失 、环 境污 染 、垄 断和 不正 当竞 争等 经济 违法 问题 日益 凸出 ,社会经 济 公共利 益遭 到严 重侵 害 。 由于 这 类案件 具 有其 特 殊性 ,传 统三 大诉 讼制 度无 法 有效地 发 挥其 司法 救济 功 能 。为此 ,一种 突破传 统诉 讼 理论 的新 型诉讼 制度一一 经济 公益诉 讼制度 被提 上议程 。
界 破 产 立 法 与 司法 实践 中 的 价 值 考 量 与 平 7 2 — 1 2 1 7 ( 2 0 1 7 ) 0 4 — 0 0 8 0 — 1 0
作 者 简 介 :刘 敏 敏 ( 1 9 8 6 一 ) ,女 , 山 东潍 坊 人 , 中 国政 法 大 学 国际 法学 院 博 士研 究生 ,瑞 士 比 较 法研
法追 究该 行为人 法律 责任 的特定 诉讼活 动 。① 公益诉 讼制度 滥觞 于罗 马法 ,在 罗 马法 体系 下 , “ 以私人 资格 发生 的诉讼 ,以保护私 人权 益为 目的的 ,叫做私益 诉讼 ; 以保 护公共 利益 为 目的的 ,就 叫做 公益诉讼 。 ”② 其 中 ,前者仅 能 由特 定 的 当事人 提起 ,而 后者 除法 律有 特 别规 定外 ,任何 公 民均可 提起 。然 而 ,由于 当时 国家 职权 主 义色 彩 比较浓 厚 , 国家 往往 直接 干 预和 处理 侵害 社会 公共 利益 的案 件 ,公益诉 讼 因而 并未 被广 泛应 用 ,再加 上 当时 的法 律 带有 “ 诸法 合体 ”的显 著特 征 ,公益 诉讼 并没 有按 照法 律部 门或 其他 标准 进行
定情况 下 , 保护 别人利 益 的案件 , 也 可 以用 美利 坚合众 国 的名义 提起 。 ” 从 而为经 济公益诉 讼提供 了程序保 障 。
一
、
经济 公益诉 讼制度 的历 史发展
经 济公益 诉讼制 度是 由公益 诉讼制度 衍生 出来 的 。 “ 公益 诉讼 ”又被称为 “ 罚金 诉讼 ”或 “ 民众诉 讼 ”,
是指 特 定 的主体 为 了维护 社会 公共 利 益 ,根 据 法律规 定 对侵 犯社 会 公共利 益 的行为 人提 起特 定 的诉 讼 ,依
面构 建 经 济 公 益 诉 讼 制 度 。
关 键 词 : 经 济公 益 诉 讼 ;历 史发展 ; 内涵 特征 ;存 在 依 据 ;制 度 构 建 中 图 分 类 号 :D9 1 2 . 2 9 收 稿 日期 :2 0 1 7 — 0 5 . 1 9 基 金 项 目 : 国家留学基金 “ 2 0 1 6年 国家建 设 高水平 大学公 派研 究生项 目” ( 留金发 [ 2 0 1 6 1 3 1 0 0号) :欧盟跨
第 1 1 1 - 1 1 2页。
② 周柑 、 吴文翰、谢 邦宇: 《 罗马法 ,北京 :群众 出版社 ,1 9 8 3年 ,第 3 5 0页。
8 O
发 展成为 一种 拥有 自己独 特的制度 结构 与 内涵 特征 的新型诉 讼制度 。 ( 一 )英美法 系 的经济 公益诉 讼制度 美 国是 最早 设置 经济 公 益诉 讼制 度 的 国家 。① 为 了保 护 美 国政府 财产 ,林 肯总 统于 1 8 6 3年颁 布 了 《 反 欺 骗 政府 法 》 ,规 定任 何个 人 或者 公 司在 发现 有人 欺骗 美 国政府 、 索取钱 财 时 ,有 权 以美 国政 府 的名 义控 告违法 的一 方 , 并在 胜诉 后能够 分得一 部分 从违法 方那里 收取 的罚金作 为保护 美 国政府 财产 的奖励和报 酬 。 为 了禁 止企 业 之 间横 向联合 进 行 限制 竞 争行 为 ,美 国 国会 于 1 8 9 0年通 过 了美 国历 史上 第一 部反 托 拉斯 法 案 一一 《 谢 尔曼 法》,而 后又 于 1 9 1 4年制 定 了 《 克莱顿 法 》,规定针 对托拉 斯 的行 为 ,除受害 人有权起诉 外 , 检 察 官也 可提起 民事 诉讼 。与此 项规 定相适 应 , 《 美 国联邦 地 区法 院民事诉 讼规 则》第 1 7条规 定 : “ 在 法
聊城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 0 1 7年 第 4 期
从 比较 法视 角谈 经济 公益 诉 讼 制度 的构建
刘 敏敏
( 中国政 法大学 国际法 学院 ,北 京 1 0 0 0 8 8 ) 摘 要 :经济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一种 突破传 统诉讼 理论 的新 型诉讼制度 ,在 国外 已取得长足发展 ,它具有 自身所 特有的 内涵与特征 ,是 一种 能够彻底 维护 社会 经济公共利益 的诉讼 制度。在 我 国,随着经济的 飞速发展 ,侵 害 社 会经 济公共 利益的经 济违 法 问题 日益 凸 出,经 济法的独立地位 及 其可诉性 缺陷和传 统三 大诉讼制度在 维护 社 会 经济公共 利益方面 的局 限性 要 求必 须建 立经济公益诉讼制 度,而我 国 《宪法》 第 2条的规 定则 为该制 度在 我 国的建立提供 了宪法依据 。我国应从启动 主体、 审判 组织、受案 范围、动 力和保 障机制 以及防止滥诉机制 等方
进一步 的具体 分类 , 因此 , 经济公益 诉讼制 度在 当时 也就未能 发展成 为一种独 立类 型的公益诉 讼制度 。 ③ 然而 ,
随着 社会经 济与 法制 的不断发 展与进 步 , 经 济公益 诉讼 制度在现 代逐步 从笼统 的公益诉 讼制度 中分离 出来 ,
①③ 山文岑 : 《 经济公 益诉讼若干 问题探讨》 ,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5年第 3期 ,第 1 1 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