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国学经典阅读
小学语文国学经典主题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国学经典主题阅读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e9b5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3.png)
小学语文国学经典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发布时间:2022-05-10T05:56:22.216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1月2期作者:张小梅[导读] 为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改善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内容散乱、阅读方法随意等问题,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张小梅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万盛小学 400800摘要:为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改善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内容散乱、阅读方法随意等问题,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该教学模式自提出以来,一直备受教育界关注。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决定了国学经典在语文学科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立足国学经典教学,探究了其主题阅读开展的方式,希望借此加强国学经典的教学,促进学生国学素养的提升,也对主题阅读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经典;主题阅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且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承担的责任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品质的培养与价值观的形成,以此更好地传承文化。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一点上,语文课堂中的国学经典教学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
主题阅读教学在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将主题阅读应用于国学经典教学中,将有力地提高其教学的意味,提高学生阅读效率,营造更浓郁的国学氛围,促进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一、制定合理的主题阅读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在语文学习中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伟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与文化传承的统一。
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关于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方面有具体解释。
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小学国学经典读后感
![小学国学经典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c59a58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1.png)
小学国学经典读后感
读后感,《小学国学经典》。
《小学国学经典》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籍。
它以小学生的视角,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和哲理。
通过阅读这本书,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明白了做人的
道理。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在故事中,孔子不仅教导学生们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还告诉他们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这些故事让我深受启发,我明
白了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人是多么重要。
另外,书中还有《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的教育著作。
这些书籍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处世哲理,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我学会了要尊敬长辈,要孝敬父母,要团结友爱,要勤奋好学。
这些都是我们做人的基本
准则,也是我们成长的必备品。
在阅读《小学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道理,
还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
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通过这本书,我更加热爱自己的
国家,也更加自豪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小学国学经典》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籍。
它不
仅让我学到了很多道理,还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
我会继
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人。
同时,我也会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它在我们心中永远发光发热。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3264695da32d7375a41780b4.png)
国学经典诵读教材说明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并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国人民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而独具魅力的古代经典著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国学”。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我们编写了《国学经典诵读》一书,供学生诵读。
同学们在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要注意联系生活,并且能够和自己的知、情、意、行相结合。
本套教材共十二册,供小学六个年级十二个学期使用。
每一册约选入经典诗文三十余篇。
本册供二年级第二学期使用。
校本教材古诗词编写小组目录1.晓出净慈寺 (5)2.游园不值 (6)3.乡村四月 (7)4.墨梅 (8)5.石灰吟 (9)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7.四时田园杂兴(一) (11)8.四时田园杂兴(二) (12)9.题临安邸 (13)10.己亥杂诗 (14)11.杂诗 (15)12.杂诗 (16)13.秋浦歌 (17)1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8)15.小池 (19)16.竹石 (20)17.所见 (21)18.村居 (22)19.鸟鸣涧 (23)20.独坐敬亭山 (24)21. 湖上 (25)22. 山亭夏日 (26)23. 雪梅二首(其一) (27)24. 雪梅二首(其二) (28)25.《三字经》(节选一) (29)26.《三字经》(节选二) (30)27.《三字经》(节选三) (31)28.《三字经》(节选四) (32)29.《三字经》(节选五) (33)30.《三字经》(节选六) (3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唐】杨 万 里b ì j ìng x ī h ú li ù yu è zh ōng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f ēng gu āng b ù y ǔ s ì sh í t óng风 光 不 与 四时 同。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d4fd3b417c1cfad6195fa7c8.png)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主题诵读第一单元主题:走进千山万水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4、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篇》第二单元主题:以诚待人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论语》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三单元主题:童话的魅力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4、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庄子·人间世》第四单元主题:热爱生命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25c84ec84868762caaed58f.png)
2018年3月下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国学经典,这应当成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基于课本知识的重要补充,这也是帮助学生形成和建立自身的传统文化基础的学习过程。
在引入国学经典内容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范畴和兴趣取向,要将合适的内容介绍给学生。
同时,在学生学习了解这些内容时要注重指导方式的灵活选择。
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接触这些很有价值的课外经典读物,这不仅能够帮助构建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这也可以成为课堂内很多文本教学的良好依托。
教师要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国学经典的有效教学实践,让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价值和功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在范读中训练学生的诵读节奏在给小学生选取国学经典读物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选取那些易于学生理解,乃至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国学经典读物普遍是用文言文写作,因此学生在阅读或者赏析时很容易有理解障碍。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有效帮助学生化解这个障碍,可以从不断深入的诵读教学中,辅助学生慢慢形成对于文本含义的理解,并且引导学生逐渐获知这些内容的核心思想,让学生能够对于经典读物有初步掌握。
在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挥范读的导向作用。
透过范读学生可以对于教师的朗读进行有效观摩,能够对于文本合适的朗读方法、朗读节奏等都有所领悟。
有了范读的参照后,学生可以进一步从模仿出发,找到读物诵读的节奏、侧重点等,并且在不断熟练的诵读中形成更加直观与深入的对于文本含义的领会,这样学生对于读物的学习感受才会慢慢加深。
例如,教师在对选自国学经典《孟子·告子上》中《舍生取义》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诵读时,应该首先通过范读引领加深学生对于诵读节奏的掌握,虽然文章中有标点符号,但是单单仅依靠标点,学生并不能正确掌握这一文章的诵读节奏,因此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范读引领,给学生独立诵读建立一个标准与向导。
学生会在仔细聆听教师诵读的基础上,掌握这部分文章的结构,也能够领会到诵读中应当有的节奏、停顿等。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育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86174a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0.png)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育
嘿,你知道吗?国学经典诵读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小学语文教育的精彩大门。
当我们诵读国学经典时,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智者对话。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教导我们要勤奋学习,不断温习;《弟子规》里“泛爱众,而亲仁”,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些经典语句不仅朗朗上口,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国学经典诵读有助于我们提高语文素养。
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和多样的修辞手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句中的意境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同时,诵读也能培养我们的语感,让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国学经典诵读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
那些充满正能量的语句,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激励我们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诵读经典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国学经典诵读。
老师
可以在课堂上带领我们诵读经典,讲解其中的含义;学校也可以组织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在课余
时间自主诵读,与家人、朋友分享诵读的心得。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育的结合,为我们的成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国学经典的海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嘿嘿,快来加入国学经典诵读的行列吧!。
二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d35fdfe87101f69f31956a.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二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九(一)国学片段寒对暑,日对年。
蹴鞠对秋千。
丹山对碧水,淡水对覃烟。
歌婉转,貌婵娟。
雪鼓对云笺。
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
我是小助手寒:寒冷。
暑:暑气。
日:一天天。
蹴鞠:踢球。
丹山:红色的山。
碧水:绿色的水。
覃烟:袅袅直升空中的炊烟或横浮低空的烟雾。
婉转:声音委婉而动听。
婵娟:体态柔弱的样子。
云笺:书信。
我是小翻译寒气和暑气相对,天和年相对。
踢球和荡秋千相对。
红色的山和绿色的水相对,淡淡的水和袅袅的烟相对。
歌曲委婉动听,容貌柔弱美丽。
雪鼓和云笺相对。
荒芜的芦苇上栖息着南归的大雁,稀疏的柳枝上鸣叫着秋天的治疗。
考考你的智慧1.给下面的字分别组词。
暑()噪()婉()署()燥()宛()2.选文中有两个表示颜色的字,请你写出来吧!3.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下面句子的意思。
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
4.“蹴鞠”的意思是足球,你还知道其他的球类运动吗?请你写一写吧!弘扬传统文化蹴鞠的历史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蹴鞠是什么意思吗?其实,“鞠”是球的意思,最早的时候,它是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秋,“蹴”是踢的意思,所谓蹴鞠就是踢球,类似于今天的踢足球的体育运动。
蹴鞠的历史在中国可谓说是历史悠久,流传久远,而且影响力非常大。
然而蹴鞠在不同的时代,它的作用和性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根据历史记载,蹴鞠游戏早在战国时期就在汉族民间流行起来了,到了汉代,蹴鞠又变成了兵家的练兵之法。
演变到宋朝,出现了蹴鞠组织和以蹴鞠为职业的艺人,清朝的时候,冰上蹴鞠开始流行起来了。
蹴鞠时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中。
(二)国学片段臣五代,事三朝。
斗柄对弓腰。
醉客歌金缕,佳人品玉箫。
风定落花闲不扫,霜余残叶湿难烧。
千载兴周,尚父一竿投渭水;百年霸越,钱王万弩射江潮。
我是小助手臣:做臣子。
事:侍奉。
斗柄:北斗七星中排成柄状的三星。
弓腰:舞女反身将腰弯如弓形,叫做弓腰。
统编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素材 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统编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素材 国学经典诵读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a465fdc4afe04a1b071de3e.png)
第一册主题单元国学经典诵读主题诵读内容入学教育经典:1.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人之初 , 性本善。
性相近 , 习相远。
2.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苟不教 , 性乃迁。
教之道 , 贵以专。
3.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节选4.yī qiē yán dòng ,dōu yào ān xiáng ,shí chà jiǔ cuò,zhī wéi huāng zhāng 。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小儿语》5. rén mìng zhì zhòng ,yǒu guì qiān jīn 。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诗词:míng cān shíèr shǔ,huā rù yǔ máo shēn shǒu xìn cuī zhāo rì, néng míng sòng xiǎo yīn 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
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
([唐]徐夤(yín)《鸡》节选)习惯养成经典:1.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养不教,父之过。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阅读的培养作用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阅读的培养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74ba04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5.png)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阅读的培养作用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而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环节。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语感和理解能力。
而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起到了重要的培养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阅读的影响。
首先,国学经典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
许多国学经典如《论语》、《史记》、《诗经》等历经千年的著作充满了智慧和哲理,这些文本内容有助于学生开拓眼界,培养兴趣。
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学生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传统,对他们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国学经典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国学经典的文风庄重,语言古雅,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阅读要求。
学生在阅读这些文本时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从中挖掘出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这样的阅读过程既增加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国学经典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国学经典中的许多故事、诗歌、格言等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
学生在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时,可以得到创作灵感,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模仿、借鉴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出独特的文学风格。
此外,国学经典还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国学经典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道德知识。
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还能够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和道德取向。
这些知识和体验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并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然而,要让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阅读产生更好的效果,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让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兴趣,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教会他们分析和解读文本的方法。
最后,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经典作品,帮助他们进行阅读和理解。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阅读的培养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ecf11f5baef8941ea66e059c.png)
105
一、教师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 习氛围。学习环境的优化可以给学生带去更多的体验和感知,学 生静心诵读才能够对文章产生感悟。教师课堂上将国学经典诵 读和语文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在学习语文课文的同时给学生提供 诵读的经典材料,或者联系古典文化的精华给学生做出讲解。浓 烈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诵读经典产生兴趣。 二、开展诵读活动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开展诵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现方式是灵活多样的,首先教师按照学生的 学习特点进行诵读内容的选择,并且给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比赛 活动,对活动作出分类,如“千古美文探索之路”“经典国学诵读” 还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奖项让学生比赛,可以进行填空考试等形 式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感知,也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学习积淀, 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参与热情。例如,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百 家姓》等等,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注重在语文学习中 积累国学经典内容。 三、小组合作诵读夯实诵读基础 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方法,在经典国学和小学 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上,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给学生带去 新鲜感。如使用小组的方法一起诵读《论语》《全唐诗》等等,这 些经典与学生的古诗学习不谋而合,两者相辅相成,因此教师对 这一教学模式更需要进行特别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可能在诵读 中都有自己不同的感悟,在小组诵读之后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 这对于夯实学生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性作用,强化学生的阅读感 知,也让经典国学学习有实现的载体。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进行 了分析和研究,国学经典的学习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存在密切的 联系。教师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的强化学生的国学诵 读感知,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为透彻。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eaa7496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c.png)
国学经典诵读教材说明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几千年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并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 成为中国人民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而独具魅力的古代经典著作, 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国学”。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 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我们编写了《国学经典诵读》一书, 供学生诵读。
同学们在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 要注意联系生活, 并且能够和自己的知、情、意、行相结合。
本套教材共十二册, 供小学六个年级十二个学期使用。
每一册约选入经典诗文三十余篇。
本册供一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校本教材古诗词编写小组目录1.春晓 (4)2.登鹳雀楼 (5)3.敕勒歌 (6)4.凉州词 (7)5.早发白帝城 (8)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7.望庐山瀑布 (10)8.古朗月行 (11)9.赠汪伦 (12)10.鹿柴 (13)11.锄禾 (14)12.长歌行 (15)13.赋得古原草送别 (16)14.上元夜 (17)15.咏柳 (18)16.清明 (19)17.绝句 (20)18.逢老人 (21)19.幼女词 (22)20.弟子规(节选一) (23)21.弟子规(节选二) (24)22.弟子规(节选三) (25)23.弟子规(节选四) (26)24.弟子规(节选五) (27)25.弟子规(节选六) (28)26.弟子规(节选七) (29)27.弟子规(节选八) (30)28.弟子规(节选九) (31)29.《名贤集》(节选一) (32)30.《名贤集》(节选二) (33)chūn xiǎo春晓táng mèng hào rán 【唐】孟浩然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春眠不觉晓,chù chù wén tí niǎo处处闻啼鸟。
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5ad867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0.png)
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
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品质,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
我班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班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又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又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孩子的各种习惯都很差,孩子的各种习惯都很差,我觉得我觉得《弟子规》是一本很好的育人教材。
它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做到“首孝悌、次谨性、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才学文。
”这些基本人做人处事的道理,同时说明学知识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
我利用课余时间让我班的学生诵读,并按其中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比如,我班有个杨超文的孩子,年龄不大,特别聪明,就是不爱护书本,一本新书在手里几天就变得又脏又乱,究其原因是他经常、乱拿乱放,于是我让他背“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
”不光要能背,还要能讲出这句话告诉他的意思,从此他就“照章”行事,每当有学生出现乱丢乱扔现象时,我就让全班孩子将上面那一句背给他们听,这方面的坏习惯就渐渐改掉了。
当我们的孩子坐姿站姿不正确时,我就让他们背诵“步从容、立端正......,”;当我们的孩子过分讲究吃穿时,我会让他们时时以“以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提醒自己。
经过两年的诵读实践,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与同年级孩子确实有不同之处,得到学校一些老师的认可,还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赞同。
不同的读物里面有不同的知识,能懂得许多课本上或 家长家长 老师讲到的之外的道理。
老师讲到的之外的道理。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起蒙》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比如我班的孩子一年级下学期通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一学期下来即认识近三千个汉字,在我班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一两万汉字,如果仅和学课本相比,相当于超过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自然为孩子阅读其他书籍时扫清了许多字词障碍。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指导方略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指导方略](https://img.taocdn.com/s3/m/59ccd9d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f.png)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指导方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语文教学正朝着更加多元、立体和深入的方向发展。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融入国学经典诵读,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诵读学习,成为了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指导方略进行探讨,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一、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文本国学经典诵读指导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文本。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一些内容简洁、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篇目,这些篇目通俗易懂,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国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选择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国学经典诵读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
二、注重国学经典诵读的韵律和节奏国学经典诵读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其中的韵律和节奏,体验其中的美感和韵味。
在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时,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诵读材料中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其中的魅力。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节奏感。
三、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学经典材料国学经典文本通常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教育者需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略其中的深刻意义。
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解释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培养学生朗读国学经典的技巧学生在朗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要注重声音语调的把握、停顿和节奏的处理、情感的表达等朗读技巧的培养。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和点评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好朗读技巧,使他们的诵读更加动人、生动。
小学国学经典读后感
![小学国学经典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bf9f15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d.png)
小学国学经典读后感《小学国学经典》是一本以小学生为对象编写的国学读本,内容包括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
这些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小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阅读《小学国学经典》,我深受启发。
首先,我被书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念深深感动。
《弟子规》中提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听从他们的教诲。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道德规范。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但是这些传统的美德却是永恒的。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我们可以不断强化这些美德,使其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
其次,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三字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虽然简短,但是却是深刻的,能够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西方文化所影响,我们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日渐匮乏。
而通过阅读《小学国学经典》,我们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最后,我认为《小学国学经典》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他们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文化素养的培养。
而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和审美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小学国学经典》,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出更好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总之,阅读《小学国学经典》是一次难得的文化盛宴。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不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做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66d4bb76453610661fd9f44a.png)
国学经典诵读教材说明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并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国人民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而独具魅力的古代经典著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国学”。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我们编写了《国学经典诵读》一书,供学生诵读。
同学们在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要注意联系生活,并且能够和自己的知、情、意、行相结合。
本套教材共十二册,供小学六个年级十二个学期使用。
每一册约选入经典诗文三十余篇。
本册供一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校本教材古诗词编写小组目录1.春晓 (4)2.登鹳雀楼 (5)3.敕勒歌 (6)4.凉州词 (7)5.早发白帝城 (8)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7.望庐山瀑布 (10)8.古朗月行 (11)9.赠汪伦 (12)10.鹿柴 (13)11.锄禾 (14)12.长歌行 (15)13.赋得古原草送别 (16)14.上元夜 (17)15.咏柳 (18)16.清明 (19)17.绝句 (20)18.逢老人 (21)19.幼女词 (22)20.弟子规(节选一) (23)21.弟子规(节选二) (24)22.弟子规(节选三) (25)23.弟子规(节选四) (26)24.弟子规(节选五) (27)25.弟子规(节选六) (28)26.弟子规(节选七) (29)27.弟子规(节选八) (30)28.弟子规(节选九) (31)29.《名贤集》(节选一) (32)30.《名贤集》(节选二) (33)chūn xiǎo春晓táng mèng hào rán【唐】孟浩然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春眠不觉晓,chù chù wén tí niǎo处处闻啼鸟。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主题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f3d7ab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d.png)
主题:国学经典与现代阅读的关系一、国学经典的魅力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四书五经》、《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是我国文化的宝库。
这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教诲和文学艺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学情怀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学经典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国学经典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也受到了重新的关注。
学校纷纷开设国学经典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在现代教育中,国学经典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三、现代阅读对国学经典的影响然而,随着互联网、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
他们更倾向于阅读网络小说、漫画等新型文学作品,对国学经典的兴趣逐渐降低。
这种现象引发了教育界和家长们的担忧,如何让孩子在现代社会中重拾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
四、如何让孩子重新热爱国学经典针对这一问题,教育界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
首先是通过校园教育,设立国学角、举办国学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国学经典。
其次是在家庭中,家长要做好榜样,多给孩子讲述国学经典中的故事,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
还有就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通过APP、全球信息湾等让孩子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国学经典作品,增加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五、结语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让孩子重新热爱国学经典是一个需要共同努力的问题,希望学校、家庭、社会各界能够携手合作,让国学经典的魅力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国学经典与现代阅读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它不仅涉及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关乎着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和文化素养。
如何让国学经典与现代阅读有机结合,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和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更喜欢在手机、平板上阅读网络小说、漫画,而较少涉及国学经典的阅读。
这样的变化,部分原因在于网络文学的包容性和有趣性,也在于国学经典在孩子们眼中的陈旧和难懂。
浅谈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策略
![浅谈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2ab8b0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2.png)
探索篇•教学研究一、对国学经典的认知什么是“经典”?经典可以理解为非常重要的、最有价值的书籍。
经典自古流传,很多民族都有其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书籍。
这些经典代代相承,绵延不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经典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存在,是一种精粹的人文遗产,是纯美的文化。
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积淀,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经典是经过时空锤炼、文化整合的存在。
经典具有博大、精深、高雅的文化特征与审美内涵。
经典作品有着不可描述的美,经典能升华人格、洗练灵魂。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之经典、今之经典,可谓国学经典中的经典。
唐诗、宋词创造了一个个优美的画面、生动的意境、深邃的意味。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小学生的情感和精神得到了新的建构,自我得到了新的提高,这也是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宗旨所在。
经典诵读并不仅仅局限于唐诗和宋词的诵读。
先秦、两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哪个时期没有经典?近当代的文学也有经典作品的诞生。
汉语的经典、国学的经典等等都是学生诵读的对象。
古代有经典,现当代有经典,相信未来仍然会有经典的诞生。
经典无时不存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
仅就文学作品而言,经典就穿越时空、横跨地域。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诵读的意义我国的语文教学从古到今一直注重经典教育,可以说语文教学的历史就是经典教育的历史,语文诵读教育的历史就是经典诵读教育的历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了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而且还为学生专门开列出必读的经典书目,教学理念是显而易见的。
经典诵读可以打破时空,克服生命有限的范围,把小学生引入思想文化的宝库,使其在有思想、有意味的文学世界里流连忘返。
而且,透过唯美的语言文字,学生可以窥见美的心灵世界。
经典诵读可以使学生与文章的作者、文章中的人物产生互动,与之同哭、同笑。
学生的智慧、思考力、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在经典的诵读过程中被开发出来,学生的精神自由开阔起来,他们心灵变得美好起来。
诵读经典可以让学生直接探究到人性的本源,吸取到先人的智慧,启迪自己的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使学生掌握了自行阅读,自能阅读的方法技巧,并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从而促进的学生整体语言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一、初识经典,让孩子喜欢阅读
1.唐诗宋词,走进一个诗意的世界
“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正因为它的简洁明了,朗朗上口,而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经历了几千年风雨的洗礼,唐诗宋词,以它独特的魅力,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源远流长,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在初始阶段,我们只要让孩子一遍遍反复地读,引导他们都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美好画面和情感。
2.国学经典,感悟一种教育情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许你经常在课堂上和课外听到充满稚气的朗读声。
不错,它们作为我国的国学经典,早已被语文教师列入孩子们的第一本阅读书目,放在了班级书架,放进了孩子的书包。
早自修时,伴着窗外射进来的缕缕阳光,孩子们美美地读着它;课间,作业完成了,孩子们又拿出它,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朗诵着;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孩子们还背着它,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它一直陪伴在孩子们的身边。
书中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是非善恶、学会了感恩父母、懂得了为人基本道理。
读着它们,孩子们慢慢懂事,慢慢成长。
从一二年级的《百家姓》《千字文》再到高年级的《大学》《中庸》,一路走来,他们阅读着,快乐着。
3.四大名著,见证一种历史变迁
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其中的故事引人入胜,其中的人物更是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但是,如果真要把这几本名著一一看一下来,是要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心的。
所以在看《红楼梦》之前我精心设计的一节大导读课。
以“刘姥姥出进大观园”作为重点的阅读内容,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之后,还让学生了解此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辱兴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包容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人们称《红楼梦》蕴藏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教师边引导,边和孩子们一起读,原本很难读的名著没多久就被大家“攻克”了,在此基础上,学生接着读完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二、走进经典,让孩子期待阅读
1.课前导读——
—以情激趣,以趣诱知
五年级下册学生再次接触到了宋词。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读着读着,一幅幅清新、朴实的农家生活画面真实的展现在了我们的面眼前。
从孩子们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我知道,他们和我的感觉是一样的!上课开始,我这样引导,孩子们,今天大诗人辛弃疾把我们带到了远古时代的一户农家小院,那儿风景秀丽,空气清新,长满青草的小溪边有一座茅草屋,那一家人的生活是如此恬静,如此安逸,想去看看吗?“想!”孩子们,异口同声,美妙的课堂之旅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2.课中延趣——
—举一反三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挂”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地描绘出远望瀑布的壮丽景象。
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生读读全诗,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读到“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诗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画面?请学生说说“挂”字的近义词,在进行比较的体会,然后质疑李白为什么要“挂”而不用“流”和“悬”呢?学生们各抒己见,但始终没有领会。
这时,再给学生播放一段录像:巨大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峰顶端喷涌而下,犹如白练悬挂于苍翠青山之间,胜似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此逼真的画面,能很快将学生带入意境,相信学生的精神也会因这奔腾不息的庐山瀑布而振奋。
3.课后留趣——
—内外结合,兴趣盎然
四大名著在我国一直备受青睐,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可以说是历久弥新。
小学五年级下册,就安排了四大名著的阅读材料,《西游记》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猴王出世》一文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零。
文章结尾,因石猴为众猴寻得“水帘洞”这一安身之处,得到众猴拥戴,乘称作“美猴王”。
学到这儿,一个顽皮、机灵、勇敢的猴王形象跃然纸上,深受学生喜爱。
这时,我顺水推舟,说道:“这个故事,只是《西游记》的一个开头,它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魅力可不仅仅在此哦,像‘大闹天空’,‘大战红孩儿’‘三打白骨精’等,都是不朽的名篇。
如果大家想看,我们何不利用图书馆这一资源,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呢!”经我提醒,中午图书馆员就为大家借来了《西游记》,一拿到手,都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
总之,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使学生掌握了自行阅读,自能阅读的方法技巧。
【摘要】本文从“初识经典,让孩子喜欢阅读”,“走进经典,让孩子期待阅读”,这两个方面来论述阅读国学经典的有益之处。
通过经典阅读,引领学生走进沉积了5000年民族精神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享受经典,沐浴书香”。
【关键词】阅读国学经典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4)09-0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