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复习提纲2012.5

合集下载

2012年生物和地理中考第二轮复习提纲 定稿

2012年生物和地理中考第二轮复习提纲 定稿

2012年生物中考第二轮复习提纲2012.5友情提醒:本提纲为2012年中考确定的最终考点,共40个考点(1-16为七年级部分,17-40为八年级部分),要求逐条背诵,全部掌握!(本考点以外的知识点可不看)其中简答题的出题点为:(7个考点中考5个,第一和第二个为七年级部分,必考!)①第7考点(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和实验);②第10、11考点综合(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主要消化腺的作用,淀粉的消化,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③第6、17、18、19考点综合(无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昆虫的生殖与发育);④第20、21、22、23、24考点综合(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⑤第26、27、28、29考点综合(传染病、免疫、有关“健康”的相关知识)⑥第31、32、33、34考点综合(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分类知识)⑦第39、40考点综合(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的相关操作。

A、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左右都颠倒)。

移动玻片时,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的物像移动方向相反。

如:①要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移动装片的方向是左上方②物像是p,实际物体是 d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2.以洋葱外表皮及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标本制作为例说出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目⑤如以无色洋葱为材料,观察前应染色: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

染色后用干净的吸水纸将临时玻片标本擦拭干净。

(2①在擦拭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②凉开水漱口后,用牙签稍钝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一下)中涂抹一下;④盖上盖玻片;(操作同上)⑤用碘液进行染色。

3.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基本原则。

要求理解、应用,能根据情境回答问题。

要求:多读题目中的图表,学会从图表中找到答案。

(探究一般结合其它知识点考简答题)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基本步骤:(根据探究要求合理)提出问题(为一般疑问句);作出假设(可能的猜想);实验(包括设计实验和做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生物安全复习资料

生物安全复习资料

《生物安全》复习提纲一、生物安全总论1.生物安全的涵义:广义: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和潜在的危险。

狭义: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健康与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险。

特别是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潜在威胁。

2.生物安全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生物安全的研究、评价、检测、监测和控制措施等技术内容。

其中安全性评价是核心和基础。

3.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回答公众疑问;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4. 生物安全控制措施的类别:物理控制措施,化学;生物;环境;规模控制措施5.国际关注的几个主要的生物安全问题: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增加目标害虫的抗性和进化速度;杂草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和影响6.什么是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

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为了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

重要意义:是建立病原微生物研究安全平台的需要;是生物国防的需要;是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需要;是动物防疫的需要;是入境检验检疫的需要;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7.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美国--CDC/NIH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我国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国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年11月12日公布及实施,是我国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的法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标准和指南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233-2002)。

2012生物地理复习提纲(已整理)

2012生物地理复习提纲(已整理)

2012生物地理复习提纲(已整理)第四章1.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由小到大是什么?答: 界、门、纲、目、科、属、种2.学名的表示方法?答: 属名+ 种加词+ 命名人= 学名.(姓) (名)属名:用拉丁文名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种加词:用拉丁文形容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命名人:字首要大写,可缩写,用正体,不用斜体3.生物界的三界系统指什么?植物界包括哪些大类群?答: 原生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植物界包括:苔藓,蕨类,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4.简述生命进化的历程答: ①生命起源于普通的无机物质;②从非细胞形态的原始生命过渡到细胞形态的生命;③由易养到自养、由厌氧到好氧;④由原核细胞发展到真核细胞;⑤由无性生殖发展到有性生殖;⑥由单细胞生物过渡到多细胞生物;⑦从水生到陆生。

5.简述说明生物进化的两种形式答: ①分化进化:生物种类由少到多,向不同方向发展,形成各种形态各异、结构不同的物种。

②复化进化:生物体自身结构机能水平的提高所经历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前进运动。

6.物种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答: 概念:形态相似、遗传稳定的生物类型。

特征:有一定种群数量,享有一个基因库;占有一定分布区;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生殖隔离)。

7.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答: 隔离将导致生殖隔离,导致物种变异,形成新物种。

8.分布区的主要类型;了解间断分布区形成的原因答: 分布区主要类型:连续分布区和间断分布区。

间断分布区形成的原因:自然条件的变化;迁移说;第四纪冰川进退;“陆桥”下沉;大陆漂移说;跳跃式传播;归化植物;人为影响。

9.简述世界植物区系分区和我国植物区系分区答:世界植物区区系分区:◆泛北极植物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以温带为主的广达地区,地跨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旧热带植物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马达加斯加岛、印度、中南半岛、我国最南部、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东北部以及太平洋岛屿。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植物检疫一、名词解释1、PRA: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以生物的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一句,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2、毒麦碱3、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4、检疫性有害生物:一个受威胁国家尚未分布,或分布不广,且正在被官方控制的,对该国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5、疫区与非疫区:疫区是指由官方划定的发现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存在或为害,并正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中的地区;非疫区是指由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有官方维持这种情况的地区6、ISPM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7、产地检疫:植物或者植物产品出境或调运前,输出方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期间到原产地进行检疫、检测的过程;8、外来有害生物:指部分具有入侵性的外来物种,他们对生态系统或物种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可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下家甚至物种的灭绝9、植物检疫处理:指采用物理或者划线的方法杀灭植物、植物产及其他检疫物种有害生物的法定程序10、随航熏蒸比重检测:利用有虫害的籽粒及菌瘿、菌核、病秠粒、草籽等比健康籽粒轻,浸入一定浓度的溶液中,使其浮于液面的原理的检测方法二、简答题1、简要分析国家主权与检疫的关系是怎样的?Z植物检疫作为国家的一项主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作为口岸动植物检疫机构在保护我过农林牧业的安全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方面责任重大。

2、国内检疫性农林植物病原物与杂草有哪些?传播途径?病原物:玉米霜霉菌风雨传播。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土传病害。

黄瓜黑腥病菌,气流雨水灌溉传播。

马铃薯癌肿病菌,土壤传播。

黄萎病菌,种子传播。

苹果黑星病菌,风雨传播。

松孢锈病菌,风雨传播。

香蕉镰刀枯萎病菌,幼苗传播。

草坪草褐斑病菌,草皮种子气流传播。

落叶松枯梢病菌,风雨传播。

毒麦,假高粱,菟丝子。

3、国内检疫性农林有害昆虫有那些?传播途径?马铃薯甲虫,椰心叶甲,稻水象甲,菜豆象,四纹豆象,柑橘小实蝇、4、关于动植物检疫的国际法规与国内法规主要有哪些?《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国境卫生检疫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5、检验与检测的方法现场:X光机、检疫犬、肉眼、过筛。

2012年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2012年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2012年初中生物复习提纲一、科学探究举例说明科学探究过程。

①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陈述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如何如何)、表达交流●②设置实验时应注意:*设置对照实验*设置单一变量*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③结果与结论的区别二、严整的生命结构(七上)1..说明显微镜的基本结构(看课本P13)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模拟制作临时装片。

显微镜:放大、物像(倒像) 、对光(低倍镜、大光圈、白亮视野)、安放装片、调焦、污点(有可能在物镜、目镜、装片上,移动其中的两个,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注意:像与物的移动方向相反●临时装片:识图排序植物: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动物: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2..阐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①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没有细胞壁,没有叶绿体,②细菌(细胞结构看课本)区别于其他细胞的特点:与植物细胞比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与动物细胞比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多了细胞壁③酵母菌(真菌细胞)特点:真菌中的单细胞,与植物细胞比较--没有叶绿体④病毒特点:无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靠自我复制方式繁殖注意:*带甜味、酸味、苦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将菠菜放在清水里,水不变绿,但是煮菠菜水就变成绿色了--煮菠菜时将细胞膜破坏了,色素来自叶绿体;●*克隆羊多莉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任何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有线粒体●*光合作用的验证实验中,将叶片放进酒精中脱去的是叶绿素三、生物与环境(八下)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除食物网中的生物种类以外,还必须包括哪些成分-(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生物成分: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是包括各种动物。

2012年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填空格式)

2012年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填空格式)

2012年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科学探究1.分辨生物与非生物,要看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由构成(除外);②生物能;③生物都具有(与环境进行 );④生物都具有;⑤生物能 ;⑥生物能.2.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为①;② ;③;④;⑤ .实验中的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要做到 (一个)不同外,其他的条件(即)。

3.显微镜上的目镜和物镜的作用是。

物镜(有螺纹)放大倍数与长度(即);目镜放大倍数与长度成。

显微镜上用来调节显微镜内视野明暗的结构是和。

调亮视野选择使用和;调暗视野选择使用和。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

4.取出显微镜的姿势是 .显微镜的对光(三转三对):①转动,选对准通光孔→②转动,选择对准通光孔→③转动,使反光镜反射光线。

5。

对光正确最终看到显微镜内是,然后放上标本进行观察。

观察(三转):①转动,使镜筒(眼睛看物镜下降到为止)→②转动,使镜筒 (左眼看,直到看到为止)→③转动(左眼看目镜内,直到看到为止)。

6.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的实像 (旋转试卷180°)。

标本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如果要将偏于哪个方向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就向移。

低倍镜下:视野范围,细胞数目;高倍镜下:视野范围,细胞数目. 7.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步骤: 。

盖盖玻片时用夹起盖玻片,将其一边先接触 ,再轻轻盖在水滴上,避免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出现;染色时用滴管吸取少量,在盖玻片滴加染液,在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全部。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时第二步滴的是 ,目的是。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8.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 ( 除外).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在细胞质中有、、等。

动物(人)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植物细胞和动物(人)细胞结构区别: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线粒体不是他们区别)。

9.细胞各结构的作用:10细胞细胞11.生物体由小长大(一颗幼苗→一颗大树)这是的结果。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是。

【优质文档】2012八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优质文档】2012八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1 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

5、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

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6、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7、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8、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9、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0、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11、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2012初二生物复习提纲

2012初二生物复习提纲

一、阅读资料,回答问题:2002年入秋以来,一种俗称水葫芦生物疯狂肆虐我国南方江河湖泊,各地水域警报频传.100年前被作为花卉引入我国的水葫芦,如今每年至少需要投入上亿元进行打捞.据介绍,2002年1月至8月,仅上海的水葫芦约有184万吨,目前已打捞近60万吨.权威人士指出,小小水葫芦,折射出了一个亟须警惕的生态安全大问题.1、造成我国水葫芦灾难的原因是() 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B、掠夺式的开发利用C、外来物种侵入到缺少天敌的地区D、环境污染2处理水葫芦蔓延的方法有()A物理打捞B生物防治C化学防除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3、我国有关方面正尝试从原产地引进水葫芦的天敌,以控制水葫芦的蔓延,你是否赞成这种做法?说明理由?二、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我国近几年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

1、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2、请针对上述分析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三、简答题:1.酸雨主要是人们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______________造成的。

而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另外的原因是。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

2.下图所示的是我国酸雨的形成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的是_______,A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2)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其中的有害成分是图中的_____,它呈气体状态,可随大气流动而漂移,因此,酸雨_____ _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

(3)图中D表示的是_____,它的pH值为__ __,比正常雨水的pH值___。

3.某同学为了探究废旧电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做了一个实验。

在下述实验步骤①②③中各有一处错误或不妥之处,请改正并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步骤:①制备废电池液,将一节5号电池,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后即可待用。

②浸种:取A、B两个烧杯。

生物安全复习资料

生物安全复习资料

* 狭义的生物安全: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

* 广义的生物安全: 是国家安全问题的组成部分,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1. 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其中由微生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2. 转基因生物,主要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微生物。

3. 生物技术。

生物安全问题表现的几个方面:1. 传染病的巨大危害2. 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的潜在威胁3. 生物技术的负面作用4. 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5. 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生物安全研究的必要性:1. 产业发展的需要;2. 国际贸易、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的需要;3. 国家主权、执法的需要;4. 提高国家地位的需要。

生物安全的科学涵义就是要对生物技术活动本身及其产品可能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其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危害风险进行评估,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使之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第一章什么是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外来物种≠入侵物种* 外来物种的引入是柄“双刃剑”,有利也有害。

* 外来生物入侵的“1/10规律”:“所有被引入的外来物种中,大约有10%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可以自行繁殖,在可以自行繁殖的外来物种中又有大约10%能够造成生物灾害,成为有害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的特征和表现:1. 借助人类活动越过隔离障碍,或能自然逾越空间障碍而入境;2. 可在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环境中定居,建立可自我维持的种群,并自行繁殖与扩散;3. 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造成明显的影响,并损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教育部审定2012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教育部审定2012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2012秋季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观察P2一、生物的特征P3-7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二、调查的步骤P9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的方法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5、归类6、整理三、生物的分类P1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P1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温度等探究的过程:P14、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P16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这种不同的条件叫做变量,这两组实验,一组叫做对照组,一组叫做实验组。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P16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适应环境生物在改变,影响环境环境在改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P.17)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34、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P21图1-166、食物链和食物网:P22图①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2012年初中生物八年级会考复习提纲

2012年初中生物八年级会考复习提纲

2012年初中生物八年级会考复习提纲主题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生物的特征有应激性、生长、繁殖、营养呼吸(注意:应用生物的基本特征判断生物和非生物)。

1.显微镜:放大、物像(倒像)、对光(低倍镜、大光圈、白亮圆形视野)、安放装片、调焦、污点(有可能在物镜、目镜、装片上,移动其中的两个,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注意:要将标本移至视野中央时,向一个方向移动标本,视野内物像则向相反方向移动,如玻片左移,视野内物像则右移。

其放大的倍数是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多,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少。

所以有:第一次的放大倍数X细胞数等于第二次的放大倍数X细胞数临时装片:薄而透明植物: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动物:擦、滴(0.9%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能流动,加快物质交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遗传有关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并且细胞质里面没有大液泡。

(注意:叶绿体、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产所。

在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3.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注意:细胞分裂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分裂成体细胞染色体复制,分裂成生殖细胞染色体减半。

)5.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组织:细胞分化以后,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细胞连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A、植物组织:⑴分生组织:(⑵保护组织:⑶营养组织:⑷输导组织:B、动物和人的主要组织:⑴上皮组织:⑵结缔组织:⑶肌肉组织:⑷神经组织: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连合起来,共同完成一定功能。

生物安全知识点总结

生物安全知识点总结

生物安全知识点总结引言生物安全是指预防、抵抗和控制有害物质、病原体或毒理物质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危害,保护生物和人类健康,预防自然和非自然的生物危害。

本文将从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生物安全的意义、生物安全的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生物安全是一种全面的概念,它包括对生物有害因素的防范和防控。

生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生物病原体、有害物质和毒理物质。

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病原体:生物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或寄生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生物病原体是生物安全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

2. 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对人类、动物和环境具有危害性的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

3. 毒理物质:毒理物质是指对生物体具有毒性作用的物质,包括毒菌、毒草、毒虫、毒蛇等。

二、生物安全的意义生物安全对于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安全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生物安全是保护人类和动物免受生物有害因素危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生物安全工作,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2. 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安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生物安全工作,可以预防和控制有害物质和毒理物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3.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生物安全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通过保障生物安全,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生物安全的保障措施为了保障生物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

生物安全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预防是保障生物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免疫能力,可以有效预防生物有害因素的危害。

2. 监测:监测是保障生物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可以及时监测生物有害因素的危害状况,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2012级微生物学复习提纲doc

2012级微生物学复习提纲doc

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它包括哪些类群?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4. 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5. 微生物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分支学科?第二章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名词解释:菌落,菌苔,纯培养。

2.从混杂的群体中分离特定的某一种微生物,需要哪些微生物技术和方法?简述其本操作特点。

涂布平板法、稀释倒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摇管法3.试利用表格形式对各类显微镜在原理、样品制备和观察方面的异、同进行概括、比较。

第三章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1.名词解释:芽孢,革兰染色法,鞭毛2.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3.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4.试绘出细菌细胞构造的模式图,注明其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

5.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及其主要步骤,哪一步是关键?为什么?6.试图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特点及成分7.列表说明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的主要异同点。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1.微生物细胞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自的含量约为多少?2.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要素包括哪些成分?各种成分有何生理功能?在培养基中的含量约为多少?3.微生物营养类型有几种?各自的分类依据是什么?4.简述光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自养及化能异养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5.什么叫培养基?培养基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种培养基在设计时应重点考虑哪些因素?6. 选择性培养基为什么要加入不同的抑制剂?常用抑制剂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作用原理是什么?7. 琼脂与明胶各有何性质?作为固态培养基的凝固剂时各有何优缺点?8. 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特点。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1.简述微生物代谢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葡萄糖进入微生物细胞后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如何分解转化?产物是什么?3.葡萄糖发酵的主要产物有哪些?简述酵母菌、大肠杆菌及乳酸菌发酵葡萄糖的产物种类与数量。

八年级下人教版生命生态安全知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人教版生命生态安全知识复习提纲

《生命生态与安全》中考范围知识总结八年级下册1、挫折是人们在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导致活动失败的现象。

2、应多挫折有方法:①正确认识挫折人生遇到挫折是正常的②坚定信念③提高挫折承受能力④运用科学方法摆脱挫折,如合理的宣泄、调整目标、转移注意力等。

3、从挫折走向成功,在遭受挫折后及时自我反思、扬长避短是走向成功的重要经验。

4、当变故突然袭来,当家庭遇到灾难或变故时,我们要面对现实,渡过难关①接受现实,不怨天尤人②冷静分析,寻求帮助③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5、开列自己的责任清单:①当暴风来临的时候,每个家庭成员都应竭力为家庭付出,共担忧愁,共渡难关。

②提高家庭变故能力要从小事做起,从平时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6、积极应该对家庭变故:面对家庭变故,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采用多种方法,主动应对,尽快从变故的阴影中走出来。

7、常见的传染病有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百日咳、白喉、乙型脑炎、伤寒和痢疾等。

8、传染病特征:病原体(引起)、传染性、流行性、(人感染后常有)免疫性、季节性、地方性。

9、传染病的防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0、家庭安全用电常识:①知道电源总开关的位置,紧急情况下切掉电源。

②不用手或导电物去接触、探视电源插座内部。

③不用湿手拔、插插头。

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手触摸电器。

④电器不用时要轻轻拔掉插头,不能硬拉硬扯电线,以免电线受损造成触电。

⑤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切断电源;用干燥的木棍等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年龄小的同学发现有人触电,应呼唤成年人相助,不要轻易自己处理,以防触电。

⑥应及时更换破旧老化的电源线,以免发生意外;不使用已损坏的电源插头、插座。

⑦不随意拆卸和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安装家用电器时,要先切断电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⑧遇有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

⑨家用电热设备一定要远离燃气罐、燃气管道;当拉合电源,应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安全复习提纲1.生物安全的概念及主要内容是指因生物因素引发的有关安全或危害问题,多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危险或潜在风险。

指生命科学领域,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在研究、开发、应用及产业化过程中,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Biosafety起源于微生物学,习惯上主要用在实验室污染和生物技术安全。

Biosecurity在动物健康方面,有时指疾病的预防性管理,习惯上主要用在武器控制以及健康和农业方面的安全。

包括:(1). GMO,转基因生物安全: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的潜在风险与威胁。

(2). 生物入侵:指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由于自然或人类活动引起外来物种侵入,造成对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产生威胁与危害,并进而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及其资源的丧失。

(3).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恐怖的危害:特指致病微生物的实验室安全防护与管理,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或意外泄漏或有目的泄漏导致环境污染和社区人群感染的潜在风险与防范。

2.影响生物安全的有关生物因素主要有什么?包括:天然生物、GMO和生物技术三个方面。

(1).天然生物及其变异。

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变异所导致的安全问题。

如:生物战争、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暴发、生物入侵等。

(2).GMO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遗传修饰生物体) 。

主要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和重组微生物。

(3).生物技术的负效应。

主要指在研究、开发、利用生物技术过程中所产生的偶然或故意的有害结果而导致的安全问题。

如转基因食品、基因治疗技术、器官移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等。

还有生物技术的滥用危害。

如:克隆人、人兽细胞融合杂交等。

3. 《生物安全议定书》基本宗旨和主要原则是什么?《生物安全议定书》是关于改性活生物体(LMO)越境转移的第一个国际协议,于2003年9月11日正式生效。

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目的国际公约。

《议定书》要能够有效地成功实施,达到其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安全的基本宗旨,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信息透明,使进出口双方以及各缔约方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以便做出明智判断和合理选择,防止出现“逆向选择”可能造成的生物安全风险。

主要原则:(1)强调预防原则(又称“预警准则”)。

(2)“事先知情同意”原则(advance informed agreement,AIA)。

提供环境风险评估,以保证各国在同意进口改性活生物体之前能得到相关信息,作出知情决定。

(3)保证改性活生物体的货运有相应的标志与记录(鉴定和标识),以便于在必要时追索(跟踪)。

(4)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进行道德、诚信、规范的经济活动。

(5)允许所有缔约方必须按照本国国情采取合适的法律、行政及其他措施将其规定和目标付诸实施。

4.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目的、内容和安全评价体系。

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保障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回答公众疑问,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家权益,促进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

在安全评价中,遵循“个案分析”的原则、“实质等同性”原则、“逐步完善”的原则等。

实行标识管理制度是使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划分受体生物的安全等级,划分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的影响类型,划分转基因生物体的安全等级,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等级,安全性的综合评价和建议等。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体系包括:受体生物的安全性评价,基因操作的安全性评价,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生物物试验方案包括:试验地点,试验设计和安全控制措施。

5.什么是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MO)指经遗传基因修饰了的生物体,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工程药物和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食品: 即“基因修饰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MF),用转基因生物材料制成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也可以进一步分为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基本上只有转基因植物食品。

6. 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多的国家4个国家。

是美国(种植GMO 3030万公顷,占全球68%)、阿根廷(1000万公顷,占23%)、加拿大(300万公顷,占7%)、中国(50万公顷,占3%),这4个国家占全球GMO总种植面积的99.1%。

7. 我国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1. 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2. 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3. 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4. 棉花种子5. 番茄种子, 鲜番茄, 番茄酱8. 外源基因的插入对植物的影响(1)外源性基因插入受体植物基因组的位置是随机或非确定性的,其拷贝的数目也不确定,大多数情况是1个拷贝,也可能出现两个或多个拷贝,偶尔也可多达20~50个拷贝。

(2)转基因植物变异的随机性。

这可能潜藏着很多不确定性影响:包括可能导致转基因失活或沉默;可能会使受体植物的基因表现插入失活;可能导致其随机变异或异化;失活基因或沉默基因在外界环境的胁迫或诱导下,可能被激活暴发或突变形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在自然界一直存在着自发插入的突变,基因流或“基因漂移”造就了某些种属间的杂交。

9.转基因植物的生态环境风险主要包括:①转基因植物自身演变为杂草;“转基因漂移”可能通过异交或杂交引起“基因堆积”而出现“超级杂草”;②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侵袭和伤害;如墨西哥的“玉米事件”。

③“基因漂流”和“基因污染”破坏物种遗传多样性,损害天然基因库;④产生新的病毒或疾病;⑤对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如大斑蝶幼虫受Bt转基因玉米的伤害。

⑥加速靶标生物的抗性进化等。

10.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1)转基因生物所引入的外源基因往往可以表达出蛋白质,可能会引起生物的代谢发生变化,造成该生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2)转入的基因结构的稳定性,基因插入受体基因组的位置,载体的选择以及使用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选择性标识基因是否会对人产生影响。

3)转基因生物成分的改变,特别是有毒物质、抗营养因子、过敏原等的含量发生变化,将影响该生物作为食品的安全性。

作物中的免疫或致敏物质可使人类机体产生变态或过敏反应(大豆蛋白)。

4)转基因作物中的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或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5)转基因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微量营养素及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其营养结构失衡。

6)一些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害虫功能的基因,是否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影响健康,外源性目的基因转入后是否会产生新的有害遗传性状或不利于健康的因素。

11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1)评价指导方针--预防原则(事先知情同意,AIA)。

其实质是生存原则、公正原则、正义原则和人道原则。

2)预防原则有三大要素:发生危险的威胁性(threats of harm);科学的不确定性(scientificuncertainty);预防性的行动(preventive, precautionary action)3)评价的重点--风险评价。

核心理念: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风险评估的重点工作:危险认定,危险特征描述、危险接触评价和风险特征。

4)评价的难点--科学的不确定性(参数不确定性、模型不确定性、政策引导不确定性、认识不确定性等)。

5)以科学数据为依据,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是安全性评价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一个产品被批准上市一般需经6~7年时间的评估。

6)对一些长期效应还需要做跟踪监测,如Bt作物害虫的抗性治理、除草剂抗性的长期生态效应、病毒的重组和异源包装、食品的毒性和过敏性等。

7)注意以下几点:a)转基因生物(GMO)对生态和健康有未知的但不可否认的风险。

b)没有科学证据不等于没有风险。

c)GMO可能引起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

d)风险评估不能完全评估风险e)GMO的要害是引起生态环境的蠕变。

12.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1)环境安全性指转基因后引发植物致病的可能性,生存竞争性的改变,基因漂流至相关物种的可能性,演变成杂草的可能性,以及对非靶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2)食品、饲料的安全性主要包括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毒性和过敏等。

(3)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划分受体生物的安全等级,划分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的影响类型,划分转基因生物体的安全等级,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等级,安全性的综合评价和建议一般分为4个等级:尚不存在危险,具有低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

通过安全性评价,可以为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出口提供依据,同时也向公众证明安全性评价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

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施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

13.简述实质等同性原则(参考课本P205-208)1993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实质等同性原则”。

如果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包括比较分析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1)表型性状,(2)分子特性,(3)主要营养成份,(4)抗营养因子,(5)毒性物质,(6)过敏原含量等。

14.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目的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保障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回答公众疑问,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家权益,促进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15. 国际上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管理模式国际上有关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定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中后期在少数经济发达国家开始建立并正式实施,到90年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欧盟国家陆续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国际上主要有3种管理模式:(1)美国和加拿大对转基因植物的管理较为宽松。

美国转基因技术最广泛,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比较宽松。

对转基因食品在生产、流通中不加以任何限制,对消费食物是否属于转基因类不加以区分,基因改造作物不必用标签注明,反对在国际贸易中对转基因食品施加贸易壁垒。

(2)欧盟对GMF持反对态度,直到现在,欧洲作为商品种植的转基因作物还很少。

欧洲的消费者很难接受转基因食品。

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批和规范管理,包括对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和饲料实行标识和跟踪管理。

(3)其它国家的中间模式,包括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韩国、泰国、巴西等基本是按国际组织的要求和《生物安全议定书》要求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