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经济学复习材料完整版
运输经济学复习指导
![运输经济学复习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cb0b7303968011ca3009181.png)
第一章绪论一、运输:人员或物品借助于运力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生的位置移动。
二、运输业的形成◆运输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机械运输业的产生作为标志三、运输业的发展四个阶段:水运为主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铁路为主阶段(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综合运输体系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运输业的特点运输劳务不具有实体性运输劳务具有即时性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可替代性运输劳务的他率性运输劳务计量的特殊性运输生产过程具有流动性准公费服务特性五、运输业的性质(详细看书了解)物质生产部门论: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运输业的物质生产特征▪运输业纯粹是实现劳动对象在空间上转移的物质生产部门。
▪运输改变商品的使用状态,完成消费的准备。
▪运输业所出售的产品是人和物在空间场所的变动。
第三产业论:1940年1、以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为代表,于1940年提出的划分方法按产业距离消费者的远近程度划分按产品是否有形进行划分按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否可以分离进行划分2、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划分方法生产活动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生产活动是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生产活动是直接提供劳务效果本身的,即为了满足人类更高层次需要的。
基础设施论: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
社会公益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级差效益具有商品属性具有网络经济和规模经济特性第二章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一、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综述1、古典区位论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杜能假设:♦一个城市位于一大片平原地区的中心,该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是完全相同的;♦城市负责供应必需的工业品,城市周围的土地则种植各种农作物以供应该城市消费;♦城市与周园地区只依靠道路联系,并且从任何一点到城市都是直线运输,农产品运到城市的运输费用与其重量和距离成正比。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理论的核心内容:判断一个地方是否具备工业区位,要看那里的生产成本是否最低。
运输经济学课程总复习
![运输经济学课程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f93495c804d2b160b4ec0ba.png)
《运输经济学》课程总复习一、填空题1.运输生产是一切经济部门生产过程的延续。
2.交通运输的发展增加了人与货物的流动性。
3.旅客运输需求根据人们出行的目的一般可分为四类:公务、商务、探亲、旅游4.运输供给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时间上和地区上的不平衡。
5.运输成本是反映运输企业工作质量的最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之一。
6.固定资产的损耗包括两种情况: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7.货车周转时间的计算方法可分为车辆相关法和时间相关法两种。
8.劳动定额通常分为现行定额、计划定额、设计定额和不变定额四种。
9.运价由物质消耗支出(C)、劳动报酬支出(V)和盈利(M)三部分构成。
10.经济效益的投入包括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两个方面。
11.运输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与物的空间位移。
12.交通运输是全球化的载体或根据。
13.运输需求具有时间上和方向上的不平衡性。
14.运输供给的数量通常用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来表示。
15.按费用要素,运输成本可分为工资、材料、燃料、电力、折旧和其他。
16.运输固定资产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
17.表示运输生产情况的指标有:运输任务指标和运输能力指标。
18.劳动定额通常分为现行定额、计划定额、设计定额和不变定额四种。
19.运输价格是运输者为提供运输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它是以运输成本、运输价值为基础的。
20.经济效益是经济效果、经济效用和经济效率三者的结合。
二、单项选择题1.运输业的产品是(D )。
A.吨公里B.人公里C.人与货物的重量D.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2.从(A )角度考察,运输扩大了市场范围,促进了分工和工业化的实现。
A.历史B.产业史C.供求关系D.经济地理3.货流在时间上的不平衡性可以用(B )来反映。
A.不平衡系数B.波动系数C.回运系数D.空驶系数4.下列运输方式中,最灵活、方便的运输方式是(C )A.铁路B.公路C.水运D.航空5.将运输成本分为直接费和间接费,是按(D )来分类的。
运输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运输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bcc43d86294dd88d0d26b56.png)
运输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一、考核目标和范围1、考核目标:通过考核,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经济学和运输经济学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是否能运输相关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分析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有没有在概念理论基础上拓展思维。
2、考核范围:本教材分为十一章。
各章内容都后涉及。
考核的重点章节是:第三章:运输需求、第四章:运输供给;第五章:运输成本;第六章:运输固定资产折旧;第八章:运输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章:运输价格;其余章节考核简单的概念和基础二、考核方式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如:某学生平时成绩90分;考试成绩80分,则最后综合成绩=90*30%+80*70%=27+56=83分三、复习资源和复习方法1、复习资源:教材;网络导学资料内的电子版导学;离线三次作业中的习题集;在线作业中的模拟测试;2、复习方法:第一:首先认真通读教材;第二:查看导学资料内的关于章节重点内容的提示第三:下载离线作业中的三次练习题,根据题目前面的章节和知识点的提示,将每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汇总,认真练习。
尤其是掌握同一知识点的不同题型的考核。
做到举一反三。
四、期末复习重难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运输业生产的特点1、理解掌握运输的含义。
考核题型: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2、掌握运输的分类。
考核题型:填空、多选3、重点掌握运输业的性质的三种理论。
考核题型:论述;单选第二节:运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1、掌握运输经济学形成的几个关键节点。
考核题型:单选、填空2、运输经济学的概念。
考核题型:名词解释第二章: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一节: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简单了解即可不做考核第二节: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对比记忆)1、掌握区域经济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考核题型:多选、填空2、掌握古典区位论的主要立足点着眼于成本特别是运费的最省。
考核题型:单选、填空3、掌握古典区位论的几种典型代表理论及其观点4、掌握改进区位论的立足点。
考核题型:填空、单选5、掌握区域经济理论的立足点第三章:运输需求(重点章节)第一节:运输需求及其特征1、重点掌握运输需求的概念和有效运输需求满足的条件,会联系实际说明。
运输经济学复习要点
![运输经济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897e1e04afe04a1b071dee2.png)
运输经济学复习要点一章1.运输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2.按照运输化理论,目前我国运输发展处于什么阶段?3.举例说明:“运输工具发展的最终目的不应该仅仅是减少运输费用,而是降低生产成本。
”4. 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二章1.运输业的产品和所售出的东西是什么?运输产品(劳务)的特性是什么?2.什么是运输需求?运输需求的组成要素有哪些?3.运输需求有何特点?4.构成运输需求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5.旅客运输需求来源何处?6.什么叫派生需求?7.什么是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什么是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和单位弹性?8. 解析运输需求的变动与运输需求量的变动概念上的差别,并请举例说明。
9. 解析运输供给的变动与运输供给量的变动概念上的差别,并请举例说明。
10.每当节假日期间,旅客运输供给总是显得不足,试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并就如何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三章1.什么是运输边际成本2.影响运输成本的基本因素有哪些?3.运输成本是随什么的变化而递远递减?4.运价结构的类型与含义?5.运输价格管理的基本手段有哪些?6.目前,我国采取的运价管理形式有哪些?7.我国一般公路客运运价和一般公路货运运价分别属于定价形式?8.什么是价格歧视?请列举运输服务中的1-2个例子,并分析它们是否控制范围内所容许的价格歧视定价。
9.运输价格有哪些基本手段,举例说明。
五章1.运输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哪些?2.运输中介对运输业具有什么作用?3.运输市场的功能主要有什么?4.区分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5.什么是运输市场?运输市场有哪些主要特征?6.简述你对当前我国运输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看法。
7. 简述运输市场的特性。
八章1.运输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什么?2.运输政策的主要作用哪些?3.简述运输投资政策与运输财政政策。
九章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2.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哪些?3. 实现交通运输经济可持续的关键是什么?4.控制交通环境污染的行政监管措施有哪些?5. 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优先方向是什么?6.道路交通运输产生哪几方面的外部性?如何将这些外部成本转化为内部成本?7.简述我国城市管理中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运输经济学部分复习资料
![运输经济学部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662915d2b160b4e767fcf48.png)
运输经济学部分第三章:1、运输需求的六项要素:流量,流向,流程,流时,流速,运价,运输需求的结构。
2、运输需求产生的原因:旅客需求:公务、商务、探亲、旅游货物运输需求:1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的分离2生产力布局与消费者群体的空间分3地区间商品质量、品种、性能、价格上的差3、运输需求的特征:派生性,广泛性,多样性,不平衡性部分可替代性:外部替代:用运输以外的方式,使得运输需求消失内部替代:用另一种运输方式替代4、影响货运需求的因素:(1)经济因素: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运输市场(2)政治、体制、政策因素,(3)技术因素,(4)运输网络与运输能力,(5)人口增长与分布5运输需求弹性::用来分析运输需求量随其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反应程度,即它是运输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变化百分率的比值。
6、运输需求价格弹性影响因素:货物价值;货物的季节性;市场状况;资源分布;工业布局7、运输供给的内容:运输供给量;运输方式;运输布局;运输经济管理体制8、运输供给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科学技术因素9、运输方式的评价指标:运输成本;运输能力;送达速度;经济里程10、运输成本考虑因素:投资(规模);运输密度(决定运输能力);运输距离(速度与效益);能耗与人工11、各供给方式间的基本关系:某一供给方式垄断;两种供给方式间的竞争;各供给方式间的分工与协作13、协作系统的联动效应:占主导地位的供给方式所产生的联动效应大,处于辅助地位的供给方式所产生的联动效应小14、运输路线的布局:运输路线走向;运输路线的类型;运输线路的技术标准15,、弹性,函数,相关例题看书和PPT。
16、运输需求预测原理及方法:惯性管理:趋势外推法、时间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类推原理:产值系数法,增长率法,产运系数法,乘车系数法相关管理:回归预测法第四章:1、运输成本的构成:人工费,设备费,燃料费,管理费,其他费2、影响运输成本的基本因素:(1)运输规模对运输成本的影响能够以低于加倍成本获得加倍产出,则称之为规模经济,如果加倍成本只能获得低于加倍产出,则存在规模不经济。
运输经济学复习
![运输经济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f06bf500242a8956bece4d0.png)
1、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Ed
1)基本概念 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Ed反映了运输需求量对运输价格变动反 应的程度,表示为:
Ed Q P Q P Q PQ P
其中: Q、ΔQ —— 运输需求量及其变化值; P、ΔP —— 运价及其变化值。
一般,Ed也简称为运输的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
或用 பைடு நூலகம்p 表示。
1、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Ed
为求简化,上式中可仅保留一个非价格因素Y:
Q = Q(P, Y) 称为需求逆函数
根据所研究的运输,Y可以是人均收入、GDP或工农业产值 等某一重要因素。
二、运输需求函数 2
需求函数: Q = Q(P, Y)
需求函数的性质: 非负性 单调性
运输的需求函数具有以下性质:
(以下对一般商品需求函数也同样适用):
1) 非负性。一般需求总是正的,负的 需求无实际意义 。 Q(P, Y)≥0
2) 需求曲线的单调性:
根据需求规律,正常情况下,某种运输的价格降低,会引起其 需求量增加,而价格上升则需求量减少。这种变化决定了需求 曲线的单调性。典型的需求函数曲线,通常用上图表示。图中, 横 轴 表 示 需 求 量 Q , 纵 轴 表 示 运 价 P , DD 表 示 运 输 需 求 曲 线 (特殊情况不作讨论)
1)基本概念
在微观经济学中,当一种物品的价格弹性很高时,称这种物 品 如果是把“某富一有种弹运性输”方的式,对这于意某味一着运该输物对品象的在需某求一量时对间价和格空变间动方反 向上的运输需求简称为一种运输,则: 应强烈。当一种物品的价格弹性很低时,称这种物品是“缺乏 弹 需性富求有”量的需的,求变也价动就格超是弹过说性l个该:百物如分品果点的运,需价则求变称量动该对1种个价运百格输分变富点动有引反弹起应性一微。种弱此运。输时的, 降低运价会增加总运输费用。
运输经济学复习材料完整版
![运输经济学复习材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002c18a300a6c30c229f69.png)
本材料仅供参考,大家复习以课本和ppt为主,特别要注意相关的曲线以及课本的图。
若是有什么问题的,也可以问我~~~ 内容比较多,希望大家好好复习!祝大家考试顺利!考试题型一、填空(1×10=10分)二、选择(1.5×10=15分)三、判断(1×12=12分)四、名词解释(4×2=8分)五、问答(3道共35分)六、计算(10×2=20分)第一章1.运输的定义、功能(交通与运输的差别、运输与配送的差别、运输与搬运的差别)(a)运输的定义: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人)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即人或物借助运力在空间上产生的位置移动。
(b)运输的主要功能是:空间效用;也具有时间效用。
(c)运输与配送的区别体现在:(1)活动范围不同。
运输--大范围,如国家、地区、省市之间;配送--仅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内进行。
(2)功能上存在差异。
运输——大批量、远距离的物品位置移动;配送——小批量、多品种、近距离的位置转移。
(3)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不同。
运输——多种运输工具,进行选择;配送——多是短途运输工具,如汽车。
(d)交通与运输的差别:交通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
交通强调的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情况,而与交通工具上所载人员、物资的有无和多少没有关系。
运输强调的是运输工具上载运人员与物资的多少、位移的距离,而不是特别关心使用何种交通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
当然,在有载时交通的同时也就是运输的过程。
交通是运输的前提,而运输又是交通有实际意义的保障。
(e)运输与搬运的主要区别在于:运输是在大范围内(如国家、地区、省市、工厂之间等)进行的以实现位移为目的的物流活动;搬运一般是在同一区域范围内(如工厂、仓库、车站等)对物品进行以水平位移为主要内容的物流作业。
2.运输经济学的定义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
运输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
![运输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01d95b00975f46527d3e1e0.png)
运输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述一、运输:人员或物品借助于运力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生的位置移动。
二、运输业的形成:1、运输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2、机械运输业的产生作为标志三、交通运输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水运为主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2、铁路为主阶段(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3、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4、综合运输体系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运输业的特点:1、运输劳务不具有实体性2、运输劳务具有即时性3、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可替代性4、运输劳务的他率性5、运输劳务计量的特殊性6、运输生产过程具有流动性7、准公费服务特性五、运输业的性质1、物质生产部门论: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
2、第三产业2、基础设施论: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
基础设施:国家为发展生产和保证生活供应创造共同条件及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设施和机构的总称。
第二章区位经济理论发展阶段(一)古典区位理论 P25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假设:运输费用即运输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布局的影响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生产集聚力是影响生产成本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
(二)、改进区位论主要理论:市场区边界区位理论、综合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相互作用理论等。
(三)、区域经济理论主要理论:部门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生长轴”理论、点—轴—带开发理论、第三章运输需求一、运输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二、运输需求特征派生性、波动性、可替代性、规律性、广泛性、多样性三、运输需求影响因素图表对比运输需求货运需求旅客运输需求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与生产力布局人口的数量及结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运输业本身的发展情况旅客运输业的发展情况运价水平运价水平的高低国家政策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影响运输方式之间的替代因素运输方式间的替代性四、利用需求弹性五种情况分析具体问题p68第四章运输供给一、运输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运输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运输产品或服务。
运输经济学复习材料
![运输经济学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41d0008c51e79b89680226be.png)
生产性旅行需求:与人类生产、交换、分配等活动 有关。例如:政务、公务、商务为目的运输需求。 价格需求弹性低
消费性旅行需求:非生产性运输需求,如探亲、旅 游等休闲旅行。价格需求弹性高
运输需求弹性:运输需求量对运输价格变动反应的 程度(灵敏程度)。 运输收入弹性:运输需求量对收入变动反应的程度。 运输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一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需 求量对另一种运输方式价格变动反应的程度。
运输需求弹性:
Q Q Q P Ed P P P Q
点弹性和弧弹性计算公式
运输供给弹性:运输供给量对运输价格变动反应的 程度(灵敏程度)。
运输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一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供 给量对另一种运输方式价格变动反应的程度(灵敏 程度)。
运输需求弹性:
Q Q Q P Ed P P P Q
P A
Pc
C
O
Qc
B
Q
价格歧视是企业采用的一种差别定价方法,企业希望通过向不同的 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获得多余的消费者剩余。
P A
Pc
C
O
Qc
B
Q
假设某一运输方式提供A、B两种运输服务,则A 、 B定价满足如下关系:
需求弹性越小,定价可以超出它的边际成本的比例 就越大。
带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企业在授权范围内可以确定一 定的利润水平(控制范围内容许的),而不是利润 最大化。 针对不同对象,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管制上所容 许的价格歧视。
点弹性和弧弹性计算公式
构成运输需求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实现位移的愿望、 具备支付能力
运输经济学复习材料
![运输经济学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3f7f861ac281e53a5802ff33.png)
某市几家大商场销售国产大屏幕彩电统计如表所示,又该市上一年全年销售国产大屏幕彩电25000台,平均价格6350元/台,今年预计国产大屏幕彩电每台降价400元,试预测今年销售量。
Ed =(Q /Q0)/(P /P0)=(5800-4100)/(6210-6570) ×(6570/4100)=-7.57 Q0=25000(台)Q=Q0[1+Ed ×ΔP/P0] Q=25000[1+(-7.57)×(-400/6350)]=37000(台)▪ 某海运航线运力与价格的函数为求1:价格在25元时的运力供给量求2:价格在25元的弹性求3:价格在25元和36元之间的弹性求4:价格从36元到25元时的供给弹性求3:价格在25元和36元之间的弹性▪ 上海运往肯尼亚蒙巴萨港口“门锁”(小五金)一批计100箱。
每箱体积为20cm ×30cm ×40cm 。
每箱重量为25公斤。
当时燃油附加费为40%,蒙巴萨港口拥挤附加费为10%。
▪ (1)查阅货物分级表。
门锁属于小五金类,其计收标准为W/M ,等级为10级。
▪2)计算货物的体积和重量。
100箱的体积为20cm ×30cm ×40cm ×100=2.4M3100箱的重量为:25×100箱=2.5公吨1003+=P Q 1151002531003=+=+=P Q 103p 23100321==-=+=dp p d dPdQ 065.011525103=⨯=⋅==Q P dP dQ E s 1181003631003=+=+=P Q 071.01151182536253611511821211212=++⨯--=++⨯--=Q Q P P P P Q Q E s由于2.4M3的计费吨小于2.5公吨,因此计收标准为重量。
(3)查阅“中国-东非航线等级费率表”,10级费率为443港元,则基本运费为:443×2.5=1,107.5(港元)(4)附加运费为:▪1,107.5×(40%+10%)=553.75(港元)(5)上海运往肯尼亚蒙巴萨港100箱门锁,其应付运费为:▪1,107.50+553.75=1,661.25(港元一批棉织品,毛重为1.80t,尺码4.000M3 ,目的港为一基本港,基本费率为人民币45.00元,W/M,燃油附加费每运费人民币8.00元/吨(M3),港口附加费8%,求运费。
交通运输经济中级复习资料
![交通运输经济中级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a7ea49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4.png)
交通运输经济中级复习资料1.运输业的经济特征:1.运输业生产是无形产品,不能储存和转移2.运输生4旅客运输需求产生原因产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不可替代性,运输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公务、商务---生产性旅行需求---费用进入产品(服务)成本.3.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条件之--4.运输生产探亲、旅游--消费性旅行需求---费用源于个人收入既有创造价值,也有创造使用价值5.运输业具有公共性和企业的复合特性。
5货运需求产生原因是:运输业性质:1.运输业属物质生产部门2.运输业用于第三产业3.运输业是1)自然资源分地区分布的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的分离2)生产网络型的基础产业。
交通运输的经济意义:1.运输促进分L,大工业和规.力与消费群体的空间分离3)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的差模经济的实现2.运输在经济发展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并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异3.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之一4.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组6运输需求:即运输市场需求,即货主或旅客对运输供给部门提出为实现带和基础结构之一5.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6.交通运输是货物或旅客空间位移的要求。
在现实中需要具备西个条件:有购买运输劳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7.运输是现代工业的先驱8.交通运输务的欲望和有购买能力。
能改变资源的分配状况9.运输有利于降低和稳定物价7运输需求量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运输消费者愿意2.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1)运输是在生产过程购买并且有能力购买的运输服务数量。
运输需求量的内容:1)运输需求量中的必要条件和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2)运输保证了社会产品的提供2)流向3)运输距离4)运输构成5)起运时间和运达时间并创造了国民收入:3)运输确保了社会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4)运8.运输需求的基本类型1)按运输需求性质划分:生产性运输需求和消费性输占用、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运输经济学-期末复习整理资料
![运输经济学-期末复习整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184486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8.png)
绪论1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核心思想——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2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有利于劳动的地区分工和市场专业化●促进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沟通了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扩大了对外贸易,密切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实力3运输业的经济特征:1、产品无形,不改变运输产品的属性2、时间与空间上不可替代,生产消费同时进行3、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4、运输生产既创造价值,也创造使用价值第二章运输需求1 需求●定义: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条件:购买欲望;支付能力3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下,用图形来描述一种物品的市场价格与该物品的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
4 需求规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购买者便会趋向于购买更少的数量。
5 需求函数——商品需求数量和各种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Q=f(P)P为商品的价格;Q d为商品的需求量。
2 运输需求特点●派生性: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出来的需求●广泛性●多样性:运输服务提供者必须适应运输质和量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空间特定性:运输需求是对位移的要求,而这种位移是运输消费者指定的两点之间带有方向性的位移。
产生了运输需求的两个要素:流向、流程;流向和流程●时间特定性:客货运输需求在发生的时间上有一定的规律性时间特定性的另一层含义是对运输速度的要求。
产生了运输需求的两个要素:流时、流速●部分可替代性6 需求弹性1)弹性(Elasticity):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的衡量。
核心:/E=/Q QZ Z,其中Z为影响因素2)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运输技术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运输技术重点知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840083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76.png)
运输技术经济学重点知识复习资料PPT(计算):第二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一章运输技术经济学概论(这个不要啦!)1.技术的含义:技术是人们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
2.经济的含义:①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②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③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④指节约、精打细算之意。
3.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4.经济效果:经济效果就是对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所作的关于劳动消耗量的节约或浪费的评价。
经济效益是指实现了的经济效果,即有用的效果。
5.运输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1.工程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2.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可比性原则5.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相结合6.定晟的经济效益与定性的经济效益相结合7.经济效益评价与综合效益评价相结合20、风险分析21、研究结论与建议五、儿种选择原则与方法1、规模选择经济规模/规模经济2、位址选择地区选择/地点选择原材料原则市场原则劳动力原则能源水源原则运输原则3、技术选择先进适用经济环保第七章方案选择一、备选方案及其类型(一)独立方案(二)互斥方案(三)相关方案1、完全互斥型2、相互依存型/互补型3、现金流相关型4、资源(资金)约束型5、混合相关型二、独立方案的选择用绝对经济效益指标进行方案筛选三、互斥方案的选择互斥方案的选择一般先以绝对经济效益方法筛选方案,然后以相对经济效益方法优选方案。
(一)相同寿命的方案选择(二)寿命不等的方案选择为了满足时间上的可比的要求,就需要对各备选方案的计算期和计算公式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各方案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为满足时间可比条件而进行处理的方法:(-)最小公倍数法:用净现值判据比较寿命不同的方案,计算期应取互比方案寿命的最小公倍数,以便在相同年限内进行比较,并假定每个方案寿命期终了,仍以同样方案继续投资,如有残值也应绘入现金流量图中,视为再投资的投入。
运输技术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运输技术重点知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496591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6.png)
运输技术经济学重点知识复习资料PPT(计算):第二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一章运输技术经济学概论(这个不要啦!)1.技术的含义:技术是人们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
2.经济的含义:①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②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③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④指节约、精打细算之意。
3.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4.经济效果:经济效果就是对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所作的关于劳动消耗量的节约或浪费的评价。
经济效益是指实现了的经济效果,即有用的效果。
5.运输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1.工程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2.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可比性原则5.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相结合6.定量的经济效益与定性的经济效益相结合7.经济效益评价与综合效益评价相结合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一.资金的时间价值:所谓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扩大再生产及产品生产、交换过程中的增值背这个即可:不同时间发生的等额资金在价值上存在的差别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用利息来度量。
1.投资利润率2.通货膨胀因素3.风险因素二.五组概念1.利息/利率2.单利/复利(公式见书本)3.计息周期/付息周期及现金流量图4.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单利计算,实际复利计算当计息周期等于付息周期,其名义利率就是实际利率。
5.间断复利/连续复利(我觉得可能不考)三.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1、现金流量:一个建设项目在某一时期内支出的费用叫现金流出,取得的收入叫现金流入现金的流出量和流入量统称为现金流量。
2、现金流量图:现金流量图即是一种反映资金运动状态的图示。
重点:现金流量图的作图方法1、横轴表示时间标度,时间自左向右推移,每一格代表一个时间单位(年、月、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材料仅供参考,大家复习以课本和ppt为主,特别要注意相关的曲线以及课本的图。
若是有什么问题的,也可以问我~~~ 内容比较多,希望大家好好复习!祝大家考试顺利!考试题型一、填空(1×10=10分)二、选择(1.5×10=15分)三、判断(1×12=12分)四、名词解释(4×2=8分)五、问答(3道共35分)六、计算(10×2=20分)第一章1.运输的定义、功能(交通与运输的差别、运输与配送的差别、运输与搬运的差别)(a)运输的定义: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人)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即人或物借助运力在空间上产生的位置移动。
(b)运输的主要功能是:空间效用;也具有时间效用。
(c)运输与配送的区别体现在:(1)活动范围不同。
运输--大范围,如国家、地区、省市之间;配送--仅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内进行。
(2)功能上存在差异。
运输——大批量、远距离的物品位置移动;配送——小批量、多品种、近距离的位置转移。
(3)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不同。
运输——多种运输工具,进行选择;配送——多是短途运输工具,如汽车。
(d)交通与运输的差别:交通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
交通强调的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情况,而与交通工具上所载人员、物资的有无和多少没有关系。
运输强调的是运输工具上载运人员与物资的多少、位移的距离,而不是特别关心使用何种交通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
当然,在有载时交通的同时也就是运输的过程。
交通是运输的前提,而运输又是交通有实际意义的保障。
(e)运输与搬运的主要区别在于:运输是在大范围内(如国家、地区、省市、工厂之间等)进行的以实现位移为目的的物流活动;搬运一般是在同一区域范围内(如工厂、仓库、车站等)对物品进行以水平位移为主要内容的物流作业。
2.运输经济学的定义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
更是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3.经济学中几个基本的概念(a)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此定义背后隐藏了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稀缺性和效率。
即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利用它们的资源。
正是因为稀缺性和追求效益的愿望,才使经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稀缺性:如果所有物品供给都是无限的,那就不存在价格和市场,人们的愿望会得到满足。
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
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性的现实存在,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以便有效地利用资源。
(b)、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企业、家庭等单个实体的行为:单位如何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其中亚当·史密斯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创始人需要记一下)亚当·史密斯的具有自律性的“看不见的手”的学说,是他对于现代经济学的不朽贡献。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包括通货膨胀、收入、失业、经济增长和对外经贸等。
代表性人物为约翰·梅纳得·凯恩斯,分析了失业增加和经济下降的原因,投资与消费的决定,中央银行货币和利率的管理,还有一些国家经济繁荣,另一些国家停滞不前等问题。
(c)、实政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在进行经济问题研究时,应注意区分揭示事实本身和评判是否公平这两个界限。
实政经济学描述经济社会的事实,也称实政表述;实政经济学,要利用分析和经验例证找到答案。
规范经济学提出价值判断,也称规范表述。
规范经济学涉及伦理信条和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学涉及的问题无所谓的正确或错误答案,只能靠政治辩论和决策来解决,而不能仅依靠经济分析。
运输经济学是宏观也是微观经济学,是实政经济学也是规范经济学。
4、运输的经济意义(a)运输与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
(b)运输与生产(了解即可)运输创造空间效用、时间效用还促进地区生产的专业化,(c)运输与销售运输是销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输占物流成本的35%-50%①保证供给②促进地区专业化和劳动分工③降低成本④运输决定市场分布(d)运输与价格运费是构成任何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运费对价格起一定的作用——降低和稳定物价。
(e)运输与国民经济运输支持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
可从6个方面探讨运输与国民经济的意义:①运输费用②就业人数及收入③政府对运输业的投资④运输业中的国民私人投资数量税收运输业带动其他工业产品的消费作用5、运输与发展、韦伯的工业区位模型(a)运输与工业区位区位的含义是:分布的地区或地点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空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韦伯为可移动成套设备选位建立了通过运输成本来决定制造业的区位的计算模型——韦伯工业区位模型韦伯工业区位模型:(详细的请看PPT, 这里只是一些个人认为较重要的)类型:单一选址问题(距离为直线距离)问题:除了直线距离还有什么距离?还有折线距离。
假设:①所有活动都在一个均匀平面上进行;②运费与间隔距离及所运货物质量成正比。
目标:工厂的选址Z使运输成本T最小:某产品在A1处销售,生产时需要两种原材料分别由A2 和A3 处提供,经预测销售该产品a1个单位,所需的原材料分别为a2 和a3个单位,请问该生产厂选在何处修建?本问题等价于求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短的点。
这个点在几何学中有专门的名词,称为费马点。
费马点的求解步骤(图解法):(1)作三角形的外接三角形;(2)再作新形成的三个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外接圆;(3)三个圆的交点Z就为最佳生产地点,即所谓的费马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短)若锐角三角形:则Z在三角形内部;如钝角三角形:则直接取钝角的顶点;若a1> a2+ a3,则不能形成三角形,则Z点应在A1处(1)三内角皆小于120°的三角形,分别以AB,BC,CA,为边,向三角形外侧做正三角形ABC1,ACB1,BCA1,然后作新的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其交点为所求的费马点.(2)若三角形有一内角大于或等于120度,则此钝角的顶点就是所求的点(3)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此时外心与费马点重合图解法的不足:不精确、只适用于三个点的问题6、运输产业特征(1)运输业属于第三产业,运输生产具有服务性运输业本身并不生产任何新的产品,而是为其他行业提供服务,其“产品”仅仅是旅客或货物的位移和这一位移过程中的服务,所以为第三产业。
(2)运输业具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特征交通运输业是联系各产业、各地区、各部门的纽带和桥梁。
运输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其它部门正常运转,协调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再生产得以延续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3)运输业具有隐形社会贡献的特征运输业的经济意义除了交税外,更重要的是蕴含在运输对象所有者身上。
重点物资或非常事件时尤为明显。
在交通运输中往往鼓励“供大于求”。
(4)运输业具有特殊的时空特性是指运输业对于空间、地域和时间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即不可挪用和转移。
交通基础设施在空间和地域上不能挪用;运输能力在时间上不能转移。
(5)运输业具有公共性和企业性的复合特性运输业并不是满足某个人的需要,而是要满足大众的需要,但运输业并非完全的公共品,因为有私人企业的投资和建设,属于“准公共品”。
7、运输业的发展阶段,我国目前处于运输化的哪个阶段,为什么?运输业的发展应通过运输化水平进行划分为:(a)前运输化阶段(b)运输化阶段:又分为初级运输化阶段和完善运输化阶段。
初步运输化阶段主要考虑在:数量上扩大运输能力,扩充运输网,解决的是“有”和“无”的问题;较完善的运输化阶段更注重:在质量上扩大运能,使运输网分工更合理效率更高、更方便、更舒适,解决更“好”的问题。
(c)后运输化阶段:运输量停止增长或下降初级运输化和完善运输化阶段的区分依据中国仍处于需要迅速扩大运输能力,注重的数量的增加的阶段,因此属于运输化初级阶段。
9、运输结构结构是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凡是系统就有结构。
交通运输结构是指交通运输部门内外部相互练习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
包括:宏观:交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联关系;中观:五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微观:五种运输方式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判断: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各不相同;(正确)从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旅客和货物的平均运距发展趋势来看,各运输方式的分工日趋合理。
(不正确,以偏概全)第二章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1、运输需求的含义特点;(a)运输需求的含义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具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和具备支付能力,缺少任一条件,都不能构成现实的运输需求。
运输需求包含以下六项要素:(1)对象:货种及旅客的类型(2)流量:运输需求量(3)流向:货物与旅客的空间走向(由产地--消费地) (4)流程:运输距离 (5)流速:送达速度 (6)运价:运输价格 (b )运输需求的特点广泛性--任何经济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
多样性--多种货物,多类旅客。
派生性--社会经济活动是本源需求,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
与经济的相关性--时间与空间的不平衡性--时间上是季节性的差异、空间和方向上是因于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运输网络布局等。
部分可替代性--由网络和现代通讯、合理布局、及运输方式间的相互替代,分为内外两种替代。
2、运输需求分析(影响因素、需求函数、需求弹性) (a )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因素主要有:(简单看看就行)国家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数量及收入 消费水平运输网络结构 运输服务价格 运输服务质量 (b )运输需求函数运输需求的大小用运输需求量来描述。
运输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运输消费者愿意购买且能够购买的运输服务的数量。
需求函数的性质1)非负性——负的需求无意义2)需求曲线的单调性——价格降低,会引起需求量增加,而价格上升则需求量减少。
图2-2运输需求的变动与运输需求量的变动运输需求:表示需求量与运价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给定这样一个对应关系,可描绘出一条运输需求曲线。
运输需求量:则表示在一定的运价水平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运输服务的确定数量,它对1(,,,,) 3-1 (,) 3-2()()j m j Q Q P Y Y Y Q P Y Q Q P Y Q Q P P P Q =------=== ()式中:运输的需求量; 运输的价格;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简化为:()更简化:需求逆函数:应于需求曲线上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