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领航》新课标物理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7章-第1节
2017年《高考领航》新课标物理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实验3(共34张)

第34页
返回导航
第34页,共34页。
第29页
返回导航
第29页,共34页。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丙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F-l图线,根据 图线求得l0=________ cm. (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OA的大小为 ________ N. (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丁中作出FOA和FOB的合力F′的图 示. (4)通过比较F′与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6.在同一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 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第12页
返回导航
第12页,共34页。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一 实验原理及操作 [例1]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 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 点,OB与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第15页
返回导航
第15页,共34页。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 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F′ 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 论.
第30页
返回导航
第30页,共34页。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第31页
返回导航
第31页,共34页。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解析 (1)作出F-l图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力F为零时,l 读数即为l0,由图1可得读数为10.0 cm.
2017年《高考领航》新课标物理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3章-第1节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解析:选D.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既不是一 对平衡力又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选项A错误;拉力F和 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B错误;物体共受到 四个力作用,应为两对平衡力,选项C错误;物体处于静止状 态,受到的合力为零,选项D正确.
第25页
实验:验证牛顿 第二定律
第3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第4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 静止 状
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 改变 这种状态. 2.意义 (1)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 惯性 ,因此牛顿 第一定律又叫 惯性 定律. (2)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
第14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牛顿第一定律的“三点注意” (1)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通过伽利略斜面 实验等大量事实推理得出的. (2)牛顿第一定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任何外 力的理想化情况. (3)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 表现出来.
第15页
第26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课堂小结——名师微点拨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对惯性及作用力反作用力特点的理解,要掌握 住两个“三注意”: 1.惯性理解的“三注意” (1)惯性的有无与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 属性,其大小由质量唯一决定.(3)惯性不是惯性定律.
第27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改变 .
3.量度: 质量 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 大的物体惯
2017年《高考领航》新课标物理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7章-第2节

P1∶P2∶„∶Pn=
R1∶R2∶…∶Rn
1 1 1 ∶ ∶„∶R R1 R2 n
第4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2.三个常用的结论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大于 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电路中任 意一个电阻变大时,总电阻
变大 .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小于 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任意一个 电阻变大时,总电阻 变大 .
第26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特别提醒:当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时,效率并不是最大, 只有50%;当R→∞时,η→100%,但此时P出→0,无实际意 义.
第27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1.如图所示,电动势为 E、内阻为 r 的电池与定值电阻 R0、 滑动变阻器 R 串联,已知 R0=r,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 2r.当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由 a 端向 b 端滑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第17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解析:选AD.因电压表示数减小,而R1为定值电阻,故R1中 ΔU 电流的减少量一定等于 ,A正确.R1两端的电压减小,则说明 R1 R2及内阻两端的电压均增大,故R2两端的电压增大量一定小于 ΔU,路端电压的减小量一定小于ΔU,R2两端的电压增大量一定 ΔU 小于ΔU,故电流的增大量一定小于 ,B、C错误,D正确. R2
第24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④当P出<Pm时,每个输出功率对应两个外电阻R1和R2,且 R1R2=r2. ⑤P出与R的关系如图所示.
第25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4.电源的效率 P出 U (1)任意电路:η= ×100%= E ×100%. P总 R 1 (2)纯电阻电路:η= ×100%= r ×100% R+r 1+R 因此在纯电阻电路中R越大,η越大;当R=r时,电源有最 大输出功率,效率仅为50%.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领航教学案:第七章 静电场 Word版含解析

第1节电场力的性质一、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1.元电荷、点电荷(1)元电荷:e=1.60×10-19 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2)点电荷:代表带电体的有一定电荷量的点,忽略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的理想化模型.2.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2)三种起电方式: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3)带电实质:物体得失电子.(4)电荷的分配原则:两个形状、大小相同且带同种电荷的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带相同电荷;若两导体原来带异种电荷,则电荷先中和,余下的电荷再平分.3.感应起电(1)起电原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或者说是电场对电荷的作用.(2)当有外加电场时,电荷向导体两端移动,出现感应电荷,当无外加电场时,导体两端的电荷发生中和.4.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2)表达式:F=k q1q2r2,式中k=9.0×109 N·m2/C2,叫做静电力常量.(3)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①在空气中,两个点电荷的作用力近似等于真空中的情况,可以直接应用公式;②当两个带电体的间距远大于本身的大小时,可以把带电体看成点电荷.(4)库仑力的方向:由相互作用的两个带电体决定,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电场、电场强度1.电场(1)定义:存在于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2)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2.电场强度(1)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与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2)定义式:E=Fq.单位:N/C或V/m.(3)矢量性: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三、电场线1.电场线的特点(1)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处出发,终止于负电荷或无限远处.(2)电场线在电场中不相交.(3)电场线不是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2.电场线的应用(1)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2)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3)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4)电场线和等势面在相交处互相垂直.[自我诊断]1.判断正误(1)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2)根据F=k q1q2r2,当r→0时,F→∞.(×)(3)电场强度反映了电场力的性质,所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试探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4)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即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5)在真空中,电场强度的表达式E=kQr2中的Q就是产生电场的点电荷.(√)(6)在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以点电荷为球心的同一球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都相同.(×)(7)电场线的方向即为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2.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2r,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A.14F B.34FC.13F D.F解析:选C.两球接触前F=3kQ2r2,接触后所带电量均为+2Q,库仑力大小为F′=k 2Q·2Q(2r)2=kQ2r2=13F,C正确.3.(多选)以下关于电场和电场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场、电场线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因此电场线不仅能在空间相交,也能相切B.在电场中,凡是电场线通过的点,场强不为零,没有电场线的区域内的点场强为零C.同一试探电荷在电场线密集的地方所受电场力大D.电场线是人们假想的,用以形象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客观上并不存在解析:选CD.电场线是假想的,不是物质,在空间不相交、不相切,没有电场线的区域内的点,场强不一定为零,A、B错误,C、D正确.4. 如图所示,电荷量为q1和q2的两个点电荷分别位于P点和Q点.已知在P、Q连线上某点R处的电场强度为零,且PR=2RQ.则()A.q1=2q2B.q1=4q2C.q1=-2q2D.q1=-4q2解析:选B.由于R处的合场强为0,故两点电荷的电性相同,结合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k qr2可知kq1r21-kq2r22=0,又r1=2r2,故q1=4q2,本题选B.考点一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1.库仑定律适用条件的三点理解(1)对于两个均匀带电绝缘球体,可以将其视为电荷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r 为两球心之间的距离.(2)对于两个带电金属球,要考虑金属球表面电荷的重新分布.(3)不能根据公式错误地推论:当r→0时,F→∞.其实,在这样的条件下,两个带电体已经不能再看成点电荷了.2.应用库仑定律的三条提醒(1)在用库仑定律公式进行计算时,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均代入电量的绝对值计算库仑力的大小.(2)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库仑力存在极大值,由公式F =k q 1q 2r 2可以看出,在两带电体的间距及电量之和一定的条件下,当q 1=q 2时,F 最大.1.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壳a 与b ,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将它们分别固定于绝缘支座上,两球心间的距离为l ,为球半径的3倍.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两球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 ,那么,a 、b 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 引、库仑力F 库分别为( )A .F 引=G m 2l 2,F 库=k Q 2l 2 B .F 引≠G m 2l 2,F 库≠k Q 2l 2 C .F 引≠G m 2l 2,F 库=k Q 2l 2 D .F 引=G m 2l 2,F 库≠k Q 2l 2解析:选 D.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两个可看成质点的物体,虽然两球心间的距离l 只有半径的3倍,但由于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两球壳可看做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因此,可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对于a 、b 两带电球壳,由于两球心间的距离l 只有半径的3倍,表面的电荷分布并不均匀,不能把两球壳看成相距l 的点电荷,故D 正确.2.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1、2、3分别置于绝缘支架上,各球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小球的直径.球1的带电荷量为q ,球2的带电荷量为nq ,球3不带电且离球1和球2很远,此时球1、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为F .现使球3先与球2接触,再与球1接触,然后将球3移至远处,此时1、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仍为F ,方向不变.由此可知( )A .n =3B .n =4C .n =5D .n =6解析:选 D.由于各球之间距离远大于小球的直径,小球带电时可视为点电荷.由库仑定律F =k Q 1Q 2r 2知两点电荷间距离不变时,相互间静电力大小与两球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又由于三小球相同,则接触时平分总电荷量,故有F =q ·nq =nq 2·⎝⎛⎭⎪⎫q +nq 22,解得n =6,D 正确.3.已知均匀带电球体在球的外部产生的电场与一个位于球心的、电荷量相等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相同.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球体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 的电荷,在过球心O 的直线上有A 、B 两个点,O 和B 、B 和A 间的距离均为R .现以OB 为直径在球内挖一球形空腔,若静电力常量为k ,球的体积公式为V =43πr 3,则A 点处检验电荷q 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为( )A.5kqQ 36R 2B.7kqQ 36R 2C.7kqQ 32R 2D.3kqQ 16R 2解析:选B.实心大球对q 的库仑力F 1=kqQ4R 2,实心小球的电荷Q ′=Q ×⎝ ⎛⎭⎪⎫R 23R 3=Q 8,实心小球对q 的库仑力F 2=kq Q8⎝ ⎛⎭⎪⎫32R 2=kqQ18R 2,检验电荷q 所受的电场力F =F 1-F 2=7kqQ36R 2,选项B 正确.考点二 库仑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和动力学问题考向1:“三个自由点电荷平衡”的问题(1)平衡的条件:每个点电荷受到另外两个点电荷的合力为零或每个点电荷处于另外两个点电荷产生的合场强为零的位置.(2)1. 如图所示,在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相距0.4 m 的点电荷A 、B ,A 带电+Q ,B 带电-9Q .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C ,恰好使三个点电荷均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C 的带电性质及位置应为( )A .正电荷,在B 的右边0.4 m 处 B .正电荷,在B 的左边0.2 m 处C .负电荷,在A 的左边0.2 m 处D .负电荷,在A 的右边0.2 m 处解析:选 C.要使三个电荷均处于平衡状态,必须满足“两同夹异”、“两大夹小”的原则,所以C 正确.2.(2017·福建宁德质检)如图所示,足够大的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三个带电质点,A 和C 围绕B 做匀速圆周运动,B 恰能保持静止,其中A 、C 和B 的距离分别是L 1和L 2.不计三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则A 和C 的比荷(电荷量与质量之比)应是( )A.⎝ ⎛⎭⎪⎫L 1L 22 B .⎝ ⎛⎭⎪⎫L 2L 12C.⎝ ⎛⎭⎪⎫L 1L 23 D.⎝ ⎛⎭⎪⎫L 2L 13 解析: 选C.根据B 恰能保持静止可得k q A q B L 21 =k q C q BL 22; A 做匀速圆周运动,k q A q B L 21-k q C q A (L 1+L 2)2 =m A ω2L 1,C 做匀速圆周运动,k q C q B L 22-k q C q A (L 1+L 2)2=m C ω2L 2,联立解得A 和C 的比荷(电荷量与质量之比)之比应是⎝ ⎛⎭⎪⎫L 1L 23,选项C 正确.考向2: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解决库仑力作用下平衡问题的方法步骤库仑力作用下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与纯力学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是相同的,只是在原来受力的基础上多了电场力.具体步骤如下:3.(多选)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个光滑绝缘斜面,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一根轻质绝缘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系有一个带电小球A ,细线与斜面平行.小球A 的质量为m 、电量为q .小球A 的右侧固定放置带等量同种电荷的小球B ,两球心的高度相同、间距为d .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两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小球A 静止在斜面上,则( )A .小球A 与B 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kq 2d 2 B .当q d = mg sin θk 时,细线上的拉力为0 C .当q d = mg tan θk 时,细线上的拉力为0 D .当q d =mgk tan θ时,斜面对小球A 的支持力为0解析:选AC.根据库仑定律可得两小球之间的库仑力大小为F =kq 2d 2,选项A 正确;当细线上的拉力为0时,小球A 受到库仑力、斜面支持力、重力,由平衡条件得kq 2d 2=mg tan θ,解得q d =mg tan θk ,选项B 错误,C 正确;由受力分析可知,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不可能为0,选项D 错误.4.(2017·广东第二次大联考)(多选) 如图所示,A 、B 两球所带电荷量均为2×10-5C ,质量均为0.72 kg ,其中A 球带正电荷,B 球带负电荷,且均可视为点电荷.A 球通过绝缘细线吊在天花板上,B 球固定在绝缘棒一端,现将B 球放在某一位置,能使绝缘细线伸直,A 球静止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A 、B球之间的距离可能为()A.0.5 m B.0.8 mC.1.2 m D.2.5 m解析:选AB.对A受力分析,受重力mg、细线的拉力F T、B对A的吸引力F,由分析知,A平衡时,F的最小值为F=mg sin 30°=kq2r2,解得r=1 m,所以两球的距离d≤1 m,A、B正确.考向3:库仑力作用下的动力学问题解决与电场力有关的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1)选择研究对象(多为一个带电体,也可以是几个带电体组成的系统);(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包括电场力、重力(电子、质子、正负离子等基本粒子在没有明确指出或暗示时一般不计重力,带电油滴、带电小球、带电尘埃等带电体一般计重力);(3)分析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是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非平衡状态(变速运动等);(4)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5.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圆形光滑绝缘细管,细管截面半径远小于半径R,在中心处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在圆形绝缘细管中做圆周运动,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恰好对细管无作用力,求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是多大?解析:设小球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kQqR2=mv21R①设小球在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 2,管壁对小球的作用力为F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 -kQq R 2=m v 22R ②小球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 则12m v 21+mg ·2R =12m v 22③ 由①②③式得F =6mg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对管壁的作用力F ′=6mg . 答案:6mg6.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放置一带正电的长直细棒,其周围产生垂直于带电细棒的辐射状电场,场强大小E 与距细棒的垂直距离r 成反比,即E =kr .在带电长直细棒右侧,有一长为l 的绝缘细线连接了两个质量均为m 的带电小球A 和B ,小球A 、B 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 和+4q ,A 球距直棒的距离也为l ,两个球在外力F =2mg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不计两小球之间的静电力作用.(1)求k 的值;(2)若撤去外力F ,求在撤去外力瞬时A 、B 小球的加速度和A 、B 小球间绝缘细线的拉力.解析: (1)对小球A 、B 及细线构成的整体,受力平衡, 有q k l +4q k2l =2mg 解得k =2mgl3q .(2)若撤去外力瞬时, A 、B 间细线拉力突然变为零,则 对A 球:q ·k l =ma A 得a A=kqml ,方向向右. 对B 球:4q ·k 2l =ma B 得a B =2kqml ,方向向右.因为a A <a B ,所以在撤去外力瞬时A 、B 将以相同的加速度a 一起向右运动,A 、B 间绝缘细线张紧,有拉力T .因此,对A 、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 ·k l +4q ·k 2l =2ma解得a =g对A :q ·k l +T =ma解得T =13mg故撤去外力瞬时,A 、B 的加速度a =g ;A 、B 小球间绝缘细线的拉力T =13mg .答案:(1)2mgl 3q (2)a A =a B =g 13mg考点三 电场强度的理解和计算1.三个场强公式的比较表达式比较 E =F qE =k Q r 2 E =U d 公式意义 电场强度定义式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决定式 匀强电场中E 与U 的关系式 适用条件 一切电场①真空;②点电荷 匀强电场 决定因素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检验电荷q 无关 由场源电荷Q 和场源电荷到该点的距离r共同决定 由电场本身决定,d 为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 (1)叠加原理:多个电荷在空间某处产生的电场为各电荷在该处所产生的电场场强的矢量和.(2)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1. 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 ∶BC =1∶2,B 点位于A 、C 之间,在B 处固定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当在A 处放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时,它所受到的电场力为F ;移去A 处电荷,在C 处放一电荷量为-2q 的点电荷,其所受电场力为( )A .-F 2B .F 2C .-FD .F解析:选B.设A 处电场强度为E ,则F =qE ;由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 =kQ r 2可知,C 处的电场强度为-E 4,在C 处放电荷量为-2q 的点电荷,其所受电场力为F ′=-2q ·-E 4=F 2,选项B 正确.2.直角坐标系xOy 中,M 、N 两点位于x 轴上,G 、H 两点坐标如图所示.M 、N 两点各固定一负点电荷,一电量为Q 的正点电荷置于O 点时,G 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静电力常量用k 表示.若将该正点电荷移到G 点,则H 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3kQ 4a 2,沿y 轴正向B.3kQ 4a 2,沿y 轴负向C.5kQ 4a 2,沿y 轴正向D.5kQ 4a 2,沿y 轴负向解析:选B.处于O 点的正点电荷在G 点处产生的场强E 1=k Q a 2,方向沿y轴负向;又因为G 点处场强为零,所以M 、N 处两负点电荷在G 点共同产生的场强E 2=E 1=k Q a 2,方向沿y 轴正向;根据对称性,M 、N 处两负点电荷在H 点共同产生的场强E 3=E 2=k Q a 2,方向沿y 轴负向;将该正点电荷移到G 处,该正点电荷在H 点产生的场强E 4=k Q (2a )2,方向沿y 轴正向,所以H 点的场强E =E 3-E 4=3kQ 4a2,方向沿y 轴负向. 3.对于真空中电荷量为q 的静止点电荷而言,当选取离点电荷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时,离点电荷距离为r 位置的电势为φ=kq r (k 为静电力常量),如图所示,两电荷量大小均为Q 的异号点电荷相距为d ,现将一质子(电荷量为e )从两电荷连线上的A 点沿以负电荷为圆心、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迹ABC 移到C 点,在质子从A 到C 的过程中,系统电势能的变化情况为( )A.减少2kQeRd2-R2B.增加2kQeRd2+R2C.减少2kQed2-R2D.增加2kQed2+R2解析:选A.A、C两点关于-Q对称,故-Q对质子不做功,质子由A到C只有+Q做正功,电势能减小,ΔE p=e·kQd-R-e·kQd+R=2kQeRd2-R2,A正确.求电场强度的两种特殊方法(1)对称法:巧妙而合理地假设放置额外电荷,或将电荷巧妙地分割使问题简化而求得未知电场强度,这都可采用对称法求解.(2)微元法:微元法就是将研究对象分割成若干微小的单元,或从研究对象上选取某一“微元”加以分析,从而可以化曲为直,使变量、难以确定的量转化为常量、容易确定的量.考点四电场线的理解及应用考向1: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特点(1)孤立点电荷的电场(如图甲、乙所示)①正(负)点电荷的电场线呈空间球对称分布指向外(内)部;②离点电荷越近,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③以点电荷为球心作一球面,则电场线处处与球面垂直,在此球面上场强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2)两种等量点电荷的电场比较等量异种点电荷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上的电场强度沿连线先变小后变大,中点O处电场强度最小中垂线上的电场强度O点最大,向外逐渐减小O点为零,向外先变大后变小1. 如图所示为两个点电荷在真空中所产生电场的电场线(方向未标出).图中C点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MN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D为中垂线上的一点,电场线的分布关于MN左右对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两点电荷一定是等量异种电荷B.这两点电荷一定是等量同种电荷C.D、C两点的电场强度一定相等D.C点的电场强度比D点的电场强度小解析:选 A.由电场线分布的特征可知,产生电场的两点电荷一定是等量异种电荷,A正确,B错误;C点电场线的密度比D点大,所以C点的电场强度大,C、D错误.2. 如图所示,Q1和Q2是两个电荷量大小相等的点电荷,MN是两电荷的连线,HG是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O是垂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两电荷是异种电荷,则OM的中点与ON的中点电势一定相等B.若两电荷是异种电荷,则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与MN上各点相比是最小的,而与HG上各点相比是最大的C.若两电荷是同种电荷,则OM中点与ON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一定相同D.若两电荷是同种电荷,则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与MN上各点相比是最小的,与HG上各点相比是最大的解析:选B.若两电荷是异种电荷,则OM的中点与ON的中点电势一定不相等,选项A错误.若两电荷是异种电荷,根据两异种电荷电场特点可知,O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与MN上各点相比是最小的,而与HG上各点相比是最大的,选项B正确.若两电荷是同种电荷,则OM中点与ON中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一定相同,方向一定相反,选项C错误.若两电荷是同种电荷,则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与MN上各点相比是最小的,与HG上各点相比也是最小的,选项D 错误.考向2:电场线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轨迹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不会与电场线重合,只有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两者才会重合.(1)电场线为直线;(2)带电粒子初速度为零,或速度方向与电场线平行;(3)带电粒子仅受电场力或所受其他力的合力方向与电场线平行.3. (2017·山东济宁质检)(多选) 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点电场强度大于b点电场强度B.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C.若将一试探电荷+q由a点释放,它将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D.若在d点再固定一点电荷-Q,将一试探电荷+q由a移至b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解析:选BD.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E c<E b,A错误;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φa>φb,B正确;将试探电荷+q由a点释放,它将沿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运动而不是沿电场线运动,C错误;在原电场中,将一试探电荷+q由a移至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在d点再固定一点电荷-Q,将一试探电荷+q由a移到b的过程中,在-Q形成的电场中电场力对试探电荷也做正功,所以在合电场中,将一试探电荷+q由a移至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将减小,D正确.4. (多选)如图所示,实线为不知方向的三条电场线,从电场中M点以相同速度飞出a、b两个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则()A.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B.a的速度将减小,b的速度将增大C.a的加速度将减小,b的加速度将增大D.两个粒子的电势能都减少解析:选CD.因为电场线方向未知,不能确定a、b的电性,所以选项A错误;由于电场力对a、b都做正功,所以a、b的速度都增大,电势能都减少,选项B错误、D正确;粒子的加速度大小取决于电场力的大小,a向电场线稀疏的方向运动,b向电场线密集的方向运动,所以选项C正确.电场线与轨迹问题判断方法(1)“运动与力两线法”——画出“速度线”(运动轨迹在初始位置的切线)与“力线”(在初始位置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从两者的夹角情况来分析曲线运动的情况.(2)“三不知时要假设”——电荷的正负、场强的方向或等势面电势的高低、电荷运动的方向.若已知其中的任一个,可顺次向下分析判定各待求量;若三个都不知,则要用“假设法”分别讨论各种情况.课时规范训练[基础巩固题组]1.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衣若”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C.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解析:选C.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相互摩擦,塑料梳子会带上电荷吸引纸屑,选项A属于静电现象;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由于静电感应,金属小球在靠近带电小球一端会感应出与带电小球异号的电荷,两者相互吸引,选项B属于静电现象;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由于电磁感应现象,小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选项C不属于静电现象;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由于摩擦生电,当手碰到金属把手时瞬时产生较大电流,人有被电击的感觉,选项D属于静电现象.2.关于电场强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E=Fq可知,某电场的场强E与q成反比,与F成正比B.正、负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同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反,所以某一点场强方向与放入试探电荷的正负有关C.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与放入该点的试探电荷的正负无关D.电场中某一点不放试探电荷时,该点场强等于零解析:选 C.电场中某点场强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有无试探电荷、试探电荷的受力情况及所带电荷性质无关,A、B、D错误,C正确.3.如图所示,电量为+q和-q的点电荷分别位于正方体的顶点,正方体范围内电场强度为零的点有()A.体中心、各面中心和各边中点B.体中心和各边中点C.各面中心和各边中点D.体中心和各面中心解析:选D.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E=kQr2及正方体的对称性可知正方体的体中心点及各面的中心点处场强为零,故答案为D.4. 两个可自由移动的点电荷分别放在A、B两处,如图所示.A处电荷带正电荷量Q1,B处电荷带负电荷量Q2,且Q2=4Q1,另取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点电荷Q3,放在AB直线上,欲使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A.Q3为负电荷,且放于A左方B.Q3为负电荷,且放于B右方C.Q3为正电荷,且放于A、B之间D.Q3为正电荷,且放于B右方解析:选A.因为每个电荷都受到其余两个电荷的库仑力作用,且已知Q1和Q2是异种电荷,对Q3的作用力一为引力,一为斥力,所以Q3要平衡就不能放在A、B之间.根据库仑定律知,由于B处的电荷Q2电荷量较大,Q3应放在离Q2较远而离Q1较近的地方才有可能处于平衡,故应放在Q1的左侧.要使Q1和Q2也处于平衡状态,Q3必须带负电,故应选A.5.有一负电荷自电场中的A点自由释放,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它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A、B所在电场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可能是选项中的()解析:选B.由v-t图象可知,负电荷的a和v均增加,故E B>E A,B点的电场线比A点的密,且电场力与v同向,E与v反向,故选项B正确.6. 如图所示,真空中O点有一点电荷,在它产生的电场中有a、b两点,a 点的场强大小为E a,方向与ab连线成60°角,b点的场强大小为E b,方向与ab 连线成30°角.关于a、b两点场强大小E a、E b的关系,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E a=E b3B.E a=3E bC.E a=33E b D.E a=3E b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r b=3r a,再由E=kQr2可得E aE b=r2br2a=31,故D正确.7. 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2017年《高考领航》新课标物理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实验2

第4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钩码拉表示弹簧的伸长 量x,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F)对应的点,用平 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 伸长量间的关系.
第5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三、实验器材 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三角板、坐标纸、 重锤线.
第6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四、实验步骤 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 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0,即原长.
第7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2.如右图所示,在弹簧下端挂质量为m1的钩码,测出此时 弹簧的长度l1,记录m1和l1,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3.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测出对应的弹簧长度,记录m2、 m3、m4、m5和相应的弹簧长度l2、l3、l4、l5,并得出每次弹簧的 伸长量x1、x2、x3、x4、x5.
(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 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6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解析 (1)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舍去偏离较大的
(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在坐标纸中描 点,如图乙所示.请作出F-L图线. (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 cm,劲度系 数k=________ N/m. (3)试根据以上该同学的实验情况,帮助他设计一个记录实验 数据的表格(不必填写其实验测得的具体数据).
2017年《高考领航》新课标物理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4章-第1节(共37张)

v22-l v20,联立解得tt甲 乙= v2v-v02,有t甲>t乙,故本题答案为C.
第33页
船垂直河岸方向过河,即合速度垂直河岸方向.一个分速度沿河岸向
下,与合速度垂直,那么在速度合成的三角形中船的速度即斜边,要
求船的速度大于河水的速度,而本题目中船的速度小于河水的速度,
故不可能垂直河岸方向过河,B对.
第31页
返回导航
第31页,共37页。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3.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河中O点出发,分别沿直线游 到A点和B点后,立即沿原路线返回到O点,OA,OB分别与水流 方向平行和垂直,且OA=OB.若水流速度不变,两人在静水中游 速相等,则他们所用时间t甲,t乙的大小关系为( )
高度相同的某点时,速度为v1,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为v2,
该点在同步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为v.三者关系如图,由图知附加
速度方向为东偏南,由余弦定理知v
2 2
=v
2 1
+v2-2v1vcos
30°,代
入数据解得v2≈1.9×103 m/s.选项B正确.
第19页
返回导航
第19页,共37页。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第25页,共37页。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3)过河路径最短(v2>v1时):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无
法垂直渡河.确定方法如下:如图所示,以v2矢量末端为圆心,
以v1矢量的大小为半径画弧,从v2矢量的始端向圆弧作切线,则
合速度沿此切线方向航程最短.由图可知:cos
α=
v1 v2
,最短航
程:s短=cods α=vv21d.
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还是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B正确;
持续受到平行AB的确定大小的恒力,导致合初速度的方向与合
2017年《高考领航》新课标物理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2章-第1节

第31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三 1.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 来判断其大小. (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 Ff=ma.若除静摩 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 F 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
第32页
返回导航
第11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一 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弹力的分析和计算
(1)条件法:根据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接触和发生弹性形 变直接判断. (2)假设法或撤离法: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存在,然后判断是否 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还可以设想将与研究对 象接触的物体“撤离”,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来的状态.
1-μ1μ2 B. μ1μ2 2+μ1μ2 D. μ1μ2
1+μ1μ2 C. μ1μ2
第34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解析:选 B.对 A、B 整体受力分析,F=Ff1=μ2(mA+mB)g. mA 1-μ1μ2 对 B 受力分析,Ff2=μ1F=mBg.联立解得m = ,B 正确. μ μ B 1 2
A.B 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B.B 对 A 的摩擦力向右 C.地面对 A 的摩擦力向右 D.地面对 A 没有摩擦力
)
第27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解析:选 D.利用状态法分析:弹簧被压缩,则弹簧给物体 B 的弹力水平向左, 因此物体 B 平衡时必受到 A 对 B 水平向右的摩 擦力,则 B 对 A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故 A、B 均错误;取 A、B 为一整体, 因其水平方向不受外力, 则地面对 A 没有摩擦力作用, 故 D 正确、C 错误.
2017年《高考领航》新课标物理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5章-第1节

2.动能和动能定理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4.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 定律及其应用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 定律
Ⅱ
Ⅱ Ⅱ
第3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第1节
功和功率
第4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一、功 1.功的定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 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2.功的计算公式:W= Flcos α .
v↑
运动性 加速度减小的加 质 速直线运动
第35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F=F阻⇒a=0⇒ P额 v↑⇒F= v ↓⇒ F-F阻 a= m ↓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 运动 F=F阻⇒a=0⇒ BC段 无 P额 以vm= 匀速运动 F阻
过程 AB段
P 分析 F阻= vm 运动 以vm匀速直线运 性质 动
第24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1.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在 水平拉力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点运动到B 点.在此过程中拉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第25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解析:选A. 法一:数学解析法.
B均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可知落地时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 同,方向不同,重力的瞬时功率PA=mgvsin θ,PB=mgv,显然 PA<PB,故C错、D对.
第29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3.(2016· 海口模拟)(多选)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 上,从t=0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力的作用.力的大小F与时间t的关 系如右图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 )
2017年《高考领航》新课标物理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8章-第1节

主干回顾 考点透析
夯基固源 题组冲关
课时规范训练
第1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第2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考纲展示 1.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 2.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 磁场的方向 3.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4.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 要求 Ⅰ 复习定位 1.本章是高考的热点,磁场叠加及 磁场力或简单的磁偏转问题多以 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计算题则是 几乎每年必考,多以压轴题形式 出现. 2.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安培 力、洛伦兹力的理解及安培定则 和左手定则的应用. (2)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做 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与计算. (3)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问题 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解决质谱 仪、回旋加速器等科技方面的实 际应用问题.
第22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磁场的叠加和安培定则应用的“三点注意” (1)根据安培定则确定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 (2)磁场中每一点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为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 向. (3)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多个通电导体产生的磁场叠加时,合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等于场源单独存在时在该点磁感应强度的矢量 和.
第14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一 1.安培定则的应用
安培定则的应用和磁场的叠加
在运用安培定则判定直线电流和环形电流的磁场时应分清 “因”和“果”.
原因(电流方向) 直线电流的磁场 大拇指 结果(磁场绕向) 四指
环形电流的磁场
第15页
四指
大拇指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2.磁场的叠加 磁感应强度是矢量,计算时与力的计算方法相同,利用平行 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进行合成与分解.
【创新大课堂】2017届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课件:7本章备考特供7恒定电流

第七章 恒定电流
创新大课堂
迁移训练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如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电流表的读数为I,则电流
表A内阻的表达式为:RA=________.
第七章 恒定电流
创新大课堂
迁移训练
[解析] 电流表的内阻在 0.1 Ω~0.2 Ω 之间, 量程为 0.6 A, 电流表上的最大电压为 0.12 V,因而电压表不能并联在电流表 的两端. 本题必须将一个阻值为 5 Ω 的定值电阻 R2 与电流表串 联,再接到电压表上,才满足要求;再者量程为 3 V 的电压表 其量程虽然小于电源电动势 4 V,但可在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 器进行保护;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分压与限流的连接方式均 符合要求,但考虑限流的连接方式节能些;因而滑动变阻器采 用限流的连接方式.故本题设计电路图如图所示;电流表 A 内 U 阻的表达式为:RA= -R2. I
[解析]
迁移训练
(1)测量电压表 的内阻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2)电压表 的示数 U,电压表 的示数 U2,电阻箱 R1 的读 数 r1,根据欧姆定律,利用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与通过电阻 R1 Ur1 的电流相等,算出电压表的电阻为 RV= . U2- U
第七章 恒定电流
创新大课堂
迁移训练
[答案]
(1)、R2的阻值及电源电动势、 内阻均未知,R是电阻箱,G是零刻线在表盘中央的电流 表.测量 Rx 的步骤是:①连接好图示电路,合上开关S,调节
电阻箱的阻值,使G的读数为零,记下此时电阻箱读数R3;②
调换R1、R2的位置连接好电路,合上开关S,再调节电阻箱的 阻值,使G读数为零,记下此时电阻箱读数R′3.
电流表满偏,电流表的内阻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相比较可以忽 略不计,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大约等于 E/Ig,可得滑动变阻器的 阻值大约是1 kΩ或者是3 kΩ,这里要先考虑电源的选择,电 源的电动势越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应该越大,电阻箱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三、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 电压 体的 成正比,跟导
电阻 成反比.
U 2.公式:I=R . 3.适用范围 (1)金属导电和 电解液 导电(对气体导电不适用). (2)纯电阻电路(不含电动机、电解槽等的电路).
第9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4.伏安特性曲线 (1)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电流I,用横轴表示
第25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1.(多选)如图所示是电阻 R 的 I-U 图象,图中 α=45° ,由 此得出( )
第26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A.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 B.电阻 R=0.5 Ω C.因 I-U 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 R=1/tan α=1.0 Ω D.在 R 两端加上 6.0 V 的电压时,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 荷量是 3.0 C
l ρS (2)表达式:R=
.
第7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3.电阻率
S (1)计算式:ρ= R l
.
(2)物理意义:反映导体的 导电性能 ,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 (3)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①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 ②半导体: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
③超导体: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 然减小为零成为超导体.
第29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解析:选 BD.由欧姆定律知,I-U 图中任意一点的电阻为该 点与坐标原点 O 点的连线的斜率的倒数,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 小灯泡的电阻增大,A 错误.对应 P 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O、P U1 连线斜率的倒数,即 R= ,B 正确,C 错误.对应 P 点,小灯 I2 泡的功率 P=U1I2,即图中矩形 PQOM 所围的“面积”,D 正确.
A.ρa是ρb的2倍 C.ρb是ρc的2倍
第17页
B.ρa是ρc的2倍 D.ρc是ρa的2倍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U 解析:选C.设a的长度为L,截面积为S,因为R= I ,而R= L ρaS L Ra U1 Ra U1 1 ρS,所以R = ,即 L =1,故ρb=2ρa;同理R = = ,所以 U2 U3 2 b c ρb 2S L ρaS 1 = ,故ρa=ρc,由上述可知ρb=2ρc,C正确. 2L 2 ρc S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主干回顾 考点透析
夯基固源 题组冲关
课时规范训练
第1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第2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考纲展示 1.欧姆定律 要求 Ⅱ 复习定位 1.选择题的考查主要涉及两个欧姆定 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应用,是重点但不 是热点;实验题是考查的重点、热点和难 点,主要是对基础实验的拓展升华. 2.本章的复习应抓住以下几方面: (1)应用串、并联电路规律、闭合电路 欧姆定律及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进行电路动 态分析,电路故障的判断. (2)非纯电阻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将结 合实际问题考查电功和电热的关系.能量 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 (3)在实验方面关注基本仪器的使用, 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等;从 基本实验中总结出实验结论,实验设计思 想,并将其应用到拓展型.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2)导体长度 l 和横截面积 S 中只有一个发生变化,另一个不 变. (3)l 和 S 同时变化,有一种特殊情况是 l 与 S 成反比,即导线 的总体积 V=lS 不变. (4)输电线问题中,输电线的长度等于两地距离的二倍.
第22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二 1.图线的区别 (1)下图中,图线 a、b 表示线性元件,图线 c、d 表示非线性 元件. (2)图线 a、b 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斜率越大,电阻越小, 故 Ra<Rb(如图甲所示). 对伏安特性曲线的理解及应用
第27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解析:选 AD.由 I-U 图象可知,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 U 10 线,即 I 和 U 成正比,A 正确;而电阻 R= I = Ω=2 Ω,B 错 5 误;由于纵、横坐标的标度不一样,故不能用 tan α 计算斜率表示 U 6.0 电阻的倒数,C 项错误; 在 R 两端加上 6.0 V 电压时 I=R= A 2 =3.0 A,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 q=It=3.0×1 C=3.0 C, 选项 D 正确.
第38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解析:选BD.电路中的总电流为0.25 A,L1中电流为0.25 A, 由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知电压为3.0 V,故L1消耗的电功率为 P=UI=0.75 W,选项B正确.根据并联电路规律,L2中电流为
第11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3.焦耳定律 (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2)公式:Q= 4.热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 Q (2)表达式:P= t = I2R .
I2Rt
.
第12页
返回导航
的形成是电荷的定向移动,不是电荷运动就形成电 流. 2.电流是标量,其方向是规定的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 U 3.R= I 是电阻的定义式,电阻的大小与U、I无关. W U2 4.P=UI和P= t 适用于任何电路,而P= R 和P=I2R只适 用于纯电阻电路.
第15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l ◆特别提醒:公式R=ρ S 提供了一种计算电阻率的方法,即 RS ρ= l ,但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温度有关,与导体的长度、横 截面积无关.
第16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1.如图所示,a、b、c为不同材料做成的电阻,b与a的长度 相等,横截面积是a的两倍;c与a的横截面积相等,长度是a的两 倍.当开关闭合后,三个理想电压表的示数关系是U1∶U2∶U3= 1∶1∶2.关于三种材料的电阻率ρa、ρb、ρ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一、电流 1.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所用时 间t的 比值 ,叫做电流. 2.方向: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 正 电荷定 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定义式:I= q/t 3.三个公式:决定式:I= U/R 微观式:I=nqSv
第5页
非纯电阻电路
第35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第36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1.(多选)在如下图甲所示的电路中,L1、L2、L3为三个相同 规格的小灯泡,这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当开关 S闭合后,电路中的总电流为0.25 A,则此时( )
第37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A.L1两端的电压为L2两端电压的2倍 B.L1消耗的电功率为0.75 W C.L2的电阻为12 Ω D.L1、L2消耗的电功率的比值大于4∶1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二、电阻、电阻率、电阻定律 1.电阻
U (1)定义式:R= I .
(2)物理意义: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 小,R越大,阻碍作用越 大 .
第6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2.电阻定律 (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 的 横截面积 成反比,导体的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电阻定律
3.电阻的串联、并联 4.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5.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6.电功率、焦耳定律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描绘小电珠的伏安 特性曲线 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 和内阻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第3页
Ⅰ
Ⅰ Ⅰ Ⅱ Ⅰ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第1节
电流、电阻、电功及电功率
第4页
第32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三
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热功率
1.电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量度,电热是电能转化 为内能的量度. 计算电功时用公式W=IUt,计算电热时用公式Q=I2Rt.
第33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2.两种电路
第34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3.功能关系
纯电阻电路
电压U ,画出I-U的关系图象,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2)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 直线 的电学 元件叫做线性元件. (3)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的电学元件叫做非线 性元件.
第10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四、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 1.电功 (1)实质:电流做功的实质是 电场力 对电荷做正功.电势能 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2)公式:W=qU=UIt,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 2.电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 W (2)公式:P= t = UI ,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
第13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一 1.对电阻率的理解
电阻及电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RS (1)电阻率可以用ρ= l 计算,在数值上等于用某种材料制成 的长为1 m、横截面积为1 m2的导线的电阻值. (2)电阻率与导体材料有关,与导体长度l、横截面积S无关. (3)电阻率与温度有关.例如,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 高而增大.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有些材料 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可制作标准电阻.
第23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3)图线 c 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图线 d 的电阻随电压 的增大而增大(如图乙所示).
第24页
返回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