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违指的是什么
安全生产三违指的是什么
![安全生产三违指的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a24e2d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f.png)
安全生产三违指的是什么
安全生产三违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等规定,或者违背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行为。
三违行为多样化,常见的有三大类别:违章指挥、违法操作和违反纪律。
首先,违章指挥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领导、管理人员或者现场工作人员未经许可、未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和操作指导,擅自调动、变更、取消设备、工种、工序等,并以指令强迫他人执行,这是一种违反生产规章制度的行为。
例如,普通员工未取得操作证书却擅自操作机器设备,或是负责人未经核实就随意开通新的生产线等。
其次,违法操作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操作行为。
例如,使用失效的安全防护设备、违反操作规程和操作规定、擅自改变工艺流程等。
这种行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给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风险。
最后,违反纪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不按照规定的纪律要求和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操作,违抗工作纪律、违反安全措施等。
例如,私自调整设备参数和工艺流程,不穿专业的劳动防护用品,不按规定操作而违反劳动纪律等。
安全生产三违行为是生产安全管理领域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秩序和员工的生产安全。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会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企业的声誉和经济利益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生产安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和管理机制,加强员工
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生产三违行为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中的 “三违”
![安全生产中的 “三违”](https://img.taocdn.com/s3/m/60de2a084a7302768e99392b.png)
什么是安全生产中的“三违”现象“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三违”行为是指在生产作业和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盲目性违章、盲从性违章、无知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管理性违章以及施工现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
要杜绝违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违章:违章就是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交底要求所从事的活动。
违章包括:作业违章,指挥违章,失职违章。
作业违章是指从事各类活动的人员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指挥违章是指各级承担管理职能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指挥行为;失职违章是指承担安全管理、监督职责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而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
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
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
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
事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会对个人、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对企业、社会、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要保障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幸福,要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就要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而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杜绝违章。
违章的现象难以杜绝,究其原因主要有:侥幸心理。
有一部分人在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后,慢慢滋生了侥幸心理,混淆了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
省能心理。
人们嫌麻烦,图省事,降成本,总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甚至压缩到极限,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尤其是在生产任务紧迫和眼前即得利益的诱因下,急易产生。
自我表现心理(或者叫逞能)。
有的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常满不在乎,虽说能预见到有危险,但是轻信能避免,用冒险蛮干当作表现自己的技能。
有的新人技术差,经验少,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急于表现自己,以自己或他人的痛苦验证安全制度的重要作用,用鲜血和生命证实安全规程的科学性。
三违界定标准
![三违界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8c188ed6137ee06eff918ff.png)
“三违”是指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或现象。
“三违”行为,往往由师传徒,由甲传乙,侥幸变“经验”,习惯成自然,由于对事故的严重后果没有意识或认识不足, 使违章者自觉或不自觉地置自己或他人于危险状态,甚至酿成悲剧。
1、违章指挥是指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安排或指挥生产的行为。
2、违章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违反三大规程,不按安全和技术规定的要求作业或不听有关人员的劝阻,冒险蛮干的行为。
3、违反劳动纪律是指员工违反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即违反单位为形成和维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劳动合同得以履行,以及与劳动、工作紧密相关的其他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可能造成危害后果的行为。
1、“三违”现象发生的主观因素侥幸心理。
有些职工盲目自信,自认为自己控制力强、有办法,对作业环境和条件变化能够掌握,偶尔违章不会出事。
麻痹心理。
在生产作业条件较好,安全生产形势长时间稳定的情况下,有些职工就会不自觉地松懈下来,把规程、措施、正规作业抛至脑后。
习惯心理。
由于工作内容和形式单一,有些职工看惯了、干惯了,靠惯性作业,凭经验施工,根本不去想是否违规,是否符合措施要求。
马虎心理。
部分职工在工作中一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应付了事。
蛮干心理。
有些职工,特别是基层班队级管理,摆不正安全与生产、与效益、与时间的关系,只想着要产量、要进尺、要速度,不顾作业场所有没有安全隐患,甚至有极少数人发现了隐患也不处理,野蛮操作。
取巧心理。
有的职工为了达到目的,投机取巧、我行我素,不充分估计行为的恶果,冒险违章违纪。
盲目心理。
一些进矿时间不长的新工人和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工人,由于缺乏安全知识或文化技术素质低,作业中糊里糊涂违章,糊里糊涂出事。
厌倦心理。
少数职工因长年累月地高强度劳动或身体健康原因,不堪重负,生产热情不高,工作完全处于应付状态,使安全缺乏可靠性。
三违的类型与对策
![三违的类型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6218af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3.png)
三违的类型与对策一、三违的类型1. 作业三违:包括在未经专业培训及工作授权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作业方法不规范、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工具、设备,以及忽视安全操作程序等。
2. 安全行为三违:这种三违是指违反了企业的劳动安全规程与安全制度,如跨越高电压线、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等。
3. 管理上的三违:如违规操作、挪移设备等。
二、三违的对策1. 个人意识提升企业需要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心与自我保护能力。
员工自身应注重安全培训,了解法律法规,自觉践行安全知识。
2. 安全规程的制定与落实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规程,将安全制度、标准、程序执行起来。
同时,还需制定安全考核,对三违行为进行查处,并将考核结果做为奖惩的依据。
3. 安全管理机制的完善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如安全生产委员会,落实管理人员的责任,对安全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问题。
4. 安全设施的完善企业应加强设施的维修和更新,积极搭建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安全隔离、警示标识等。
5. 安全文化的营造企业需要建立安全文化,如日常晨会、月度安全会议、安全警示教育、教育片播放、安全演习等活动,可以增强员工的感受,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6. 监察和评估制度的实施企业监察和评估员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表现,对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三违较多的地点,需要加强专项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治工作。
三、结论在现代化工业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重视安全管理,保证员工的安全生产环境。
除了通过安全制度的建立,还需要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不断提升安全文化,通过科学管理减少三违,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三违现象
![安全生产三违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50d0f73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3.png)
安全生产三违现象
安全生产三违现象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规定和操作规程,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或者安全风险加大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生产三违现象:
1. 违反作业程序和操作规程。
例如,未经培训或未掌握相关技能的人员擅自操作设备,疏于检查和维护设备,并在操作过程中不按规定操作,从而增加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2. 不穿戴或不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个人防护装备的佩戴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但是一些职工可能因为觉得麻烦或不舒服而不愿意佩戴,或者佩戴不正确,导致在工作中受伤的风险增加。
3. 未按照作业规定进行安全防护。
例如,操作人员不检查设备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未按要求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日常检查,或者未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碰撞、火灾或其他事故。
4. 违反禁止烟火、明火和火源的规定。
在易燃易爆场所,明火和火源是严格禁止的。
然而,有些人可能为了方便、省时或其他原因,无视这一规定,使用明火或随意抽烟,增加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5. 违反安全用电规定。
安全用电是预防电气火灾的重要措施,但是一些人可能会违反规定,如乱拉乱接电线,私拉乱接电源,使用劣质电器设备等,增加电气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6. 擅自接触危险品或违规储存。
危险品的操作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但是一些人可能会擅自接触危险品,或者违规储存危险品,增加了爆炸、泄漏和中毒等风险。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生产三违现象,这些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能力,确保安全生产。
三违现象剖析及产生原因
![三违现象剖析及产生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e81f95ca9ec3d5bbfd0a7423.png)
三位现象剖析及产生原因一、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1)违章指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规程指挥生产的行为。
具体包括: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更改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未经培训人员上岗,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指挥作业人员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2)违章操作:主要指现场操作人员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票证办理规定等。
具体包括:不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进入生产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不正确穿戴劳保用品,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不办理作业票、擅自动用他人设备等等3)违反劳动纪律:主要指作业人员违反劳动纪律和秩序,不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和用工协议规定,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上下班不按规定行走穿越生产区,上班时间干私活、串岗。
二、违章行为的类型1)冒险性违章:个人认为对自身、设施、设备起安全防护作用的用具多此一举,从而弃之不用。
如登高作业不系安全带、进罐作业不办票外面无监护人;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画蛇添足,滥用防护用品,如车工戴手套操作车床,冒险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引发事故,从而使安全意识较差的员工更容易产生冒险冲动。
2)习惯性违章:就是对违章行为习以为常,把错误的组织、操作方法当成正确的加以实施。
产生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一是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二是为图方便、省事,从而下意识的操作而形成的不良习惯。
习惯性违章特点:以前就是这样干的!3)侥幸心理:作业人员施工前已意识到危险存在,但是危险的程度不大,不足以引起重视,而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在无意或有意进行了第一次违章或者是知道他人有过同类违章行为的发生且未酿成事故的情况下,产生了侥幸心理。
如倒盲板阀不戴空气呼气第一次没事,到第二次时他还会采取这种方法。
侥幸心理的特点:一次、两次没事,第三次就说不准了,切记:常从河边走,哪有不湿鞋4)异常性和记忆性违章:大脑短暂“真空”,人体指挥系统失灵,引发操作失控。
三违处罚规定及有关制度
![三违处罚规定及有关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d1e170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e.png)
三违处罚规定及有关制度一、什么是三违?三违是指工作场所中违反劳动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通常是指违反安全生产规定、违反劳动纪律或违反工作程序等三类行为。
三违行为是工作中危险的源头,是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的重要保障和控制劳动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
二、三违处罚规定对于工作场所中的三违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由企业或单位建立相应的三违处罚制度,并依据不同的三违情形进行相应的处罚。
具体处罚规定如下:1. 违反安全生产规定违反安全生产规定是工作场所中的一种十分危险的行为,因此,对于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职工应当进行以下处罚:•轻微违章:对于轻微违章,企业或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口头警告或书面批评,并进行谈话教育,提醒其注意安全生产。
•中等违章:对于中等违章,企业或单位应当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并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可以采取适当的经济处罚,比如进行罚款等。
•严重违章:对于严重违章,企业或单位应当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并且要彻底查清事故原因,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尤其是针对责任人要进行追究和惩戒。
2. 违反劳动纪律违反劳动纪律是指不遵守指令、迟到早退、不服从管理、私设工具等职业无礼行为。
对于违反劳动纪律的职工,应当进行以下处罚:•轻微违章:对于轻微违章,可以给予口头警告,进行批评教育,提醒其以后注意遵守劳动纪律。
•中等违章:对于中等违章,可以给予警告和批评教育,同时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如罚款、留查、停职等。
•严重违章:对于严重违章,除了进行相应的惩处措施之外,也应当进行一定的监管、教育和改善。
3. 违反工作程序违反工作程序是指职工在工作中不按照标准和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的行为。
对于违反工作程序的职工,应当进行以下处罚:•轻微违章:对于轻微违章,可以进行口头警告和批评教育,提醒其以后遵守程序和规章制度。
•中等违章:对于中等违章,可以给予体罚、罚款等处罚措施,并且进行监管和改善。
“三违”详细清单
![“三违”详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7622e857770bf78a652954b6.png)
“三违”详细清单“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1、违章指挥: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制度和有关规定指挥生产的行为。
违章指挥具体包括: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者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2、违章作业:主要是指工人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工作交接制度等)的作业行为。
违章作业具体包括:不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不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不执行安全生产指令。
3、违反劳动纪律:主要是指工人违反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纪律的行为。
违反劳动纪律具体包括:不履行劳动合同及违约承担的责任,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生产与工作纪律、奖惩制度及其他纪律等。
作业性违章1、上岗未出示安全作业证、未佩戴工作证。
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上岗作业。
2、厂区内吸烟。
3、酒后上岗。
4、非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5、未取得特种作业证的员工从事(如压力容器、起重、液氯充装、气割、电焊)等特种作业。
6、司机无特种车辆作业证开叉车、铲车。
7、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开始检修。
8、清洗置换不合格进行检修作业9、与系统未断开进行检修作业10、在未泄压的情况下进行拆卸法兰、阀门。
11、设备管线未置换、置换、吹扫。
12、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启用。
13、进行检维修作业时,未关闭设备电源、水源及其它能源供应,释放残余能量,监护措施未落实及未设置警戒区域或未挂警示牌。
14、人员随意穿越警戒区域或警戒线。
15、发现隐患,未排除、报告,冒险作业。
16、工作前未检查设备(施)或设备(施)带故障、安全装置不齐全便进行操作。
17、在有毒、粉尘等生产作业场所进餐、饮水。
三违是指哪三违
![三违是指哪三违](https://img.taocdn.com/s3/m/2e2348b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7.png)
三违是指哪三违
三违指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三违”是指生产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交底要求。
违章指挥
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制度和有关规定指挥生产的行为。
违章指挥具体包括: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者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违规作业
主要是指工人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工作交接制度等)的作业行为。
违规作业具体包括:不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不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不执行安全生产指令。
违反劳动纪律
主要是指工人违反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纪律的行为。
违反劳动纪律具体包括:不履行劳动合同及违约承担的责任,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生产与工作纪律、奖惩制度及其他纪律等。
注:违章就是生产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交底要求。
三违行为及危害
![三违行为及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6ac3143f48d7c1c709a14505.png)
危害:CNG作业人员不同于其他作业工种,它需要 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匆忙上岗,遇突 发情况不会处理,后果将是严重的。
六、超压加气
要求:CNG在充装过程中压力不能超过国家规定
的标准,即不高于20兆帕。
十、操作错误时不报告
要求:正确分析、判断事故苗头,正确处理,及 时报告。
危害:操作错误时不报告,留下隐患或导致事故 扩大。
十一、禁忌物品混放
要求:严禁将禁忌同方的物品混放。 危害:禁忌同方的物品混放,在有挥发或接触、
碰撞及其它有利条件时,容易引起化学反应,导 致燃烧、中毒、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加气站卸车作业“三违” 行为
要杜绝违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违章:违章就是 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章程,违反安全技术 措施及交底要求所从事的活动。
违章包括:作业违章,指挥违章,失职违章。
作业违章是指从事各类活动的人员在过程中出现 的违章行为。
指挥违章是指各级承担管理职能的人员,在活动 过程中出现的违章指挥行为。
失职违章是指承担安全管理、监督职责的人员, 在活动过程中,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而出现失职、 渎职行为。
危害:无人引导或引导有误,造成管束车撞坏加 气柱,引发气体泄漏事故。
九、接卸作业完毕后未确认接气软管与管束 车分离
要求:接卸作业完毕后,确认接气软管与管束车 分离,关闭管束车后门。
危害:未确认接气软管与管束车分离,易拉断接 气软管,引发气体泄漏事故。
十、设备带病运行
要求:加气站设备必须具备完好标准方能使用。 危害:小故障如不及时处理,将会酿成大事故。
三、“三违”现象
三违是指什么
![三违是指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e9689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a.png)
三违是指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三违”的说法,但是对于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
简单来说,三违是指违反规章制度、违背工作纪律和道德伦理的行为。
在工作和生活中,三违不仅会给我们自己带来负面影响,还会给他人和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三违的概念、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三违行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三违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区别。
违法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而三违则是指违反企事业单位内部规章制度、违背工作纪律和道德伦理的行为。
违法行为是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而三违行为则主要对企事业单位内部造成影响。
三违行为对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三违行为破坏了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秩序。
以违反工作纪律为例,比如迟到早退、懒散工作等行为,不仅影响了整个团队的效率,还可能导致工作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其次,三违行为损害了企事业单位的声誉。
无视规章制度、不遵守道德伦理的行为会让企事业单位在社会上失去信任,丧失合作伙伴和客户的支持。
最后,三违行为可能导致企事业单位经济利益的损失。
比如内部腐败行为、挪用公款等不正当行为,不仅直接损害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给企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那么,如何避免三违行为呢?首先,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体系,明确工作纪律和道德要求,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循规定和准则。
其次,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违反规定和违背道德的行为,做到公正、公开、公平。
同时,对于违纪违纪的人员,应依照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和纠正,让违纪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最后,社会应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督,通过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等手段,推动企事业单位真正做到规章制度的落实和维护。
总结一下,三违是指违反规章制度、违背工作纪律和道德伦理的行为。
三违行为不仅对企事业单位内部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制止“三违”的管理规定
![制止“三违”的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95516b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d.png)
制止“三违”的管理规定为了规范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因“三违”行为而引发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我们订立了以下管理规定:一、什么是“三违”?“三违”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违反企业规定、国家法律法规和科研所、品质所的行为。
其实在表现为三种类型:安全违章、道德违规和纪律违反。
1.安全违章: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没有遵从安全操作规程,不按要求进行操作或使用安全设备,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的行为。
2.道德违规:是指员工在工作、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如讲脏话、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
3.纪律违反:是指员工违反公司的工作纪律,如迟到早退、擅离岗位、玩忽职守等。
二、如何制止“三违”行为?1.从制度上进行制止。
订立一系列认真的规章制度,对员工不遵守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管和惩罚,并建立相应的记分制,实行违规记分、累积记分达到肯定数值即表示开始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
2.从宣扬上进行制止。
通过宣扬教育,加强员工的安全性、敬业性、从业诚信性等各方面素养的养成,让各位员工加强安全意识,珍惜本身的生命和健康,遵纪守法,积极搭配公司的管理工作。
3.从培训上进行制止。
定期进行安全、法律、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并以生动的实例解释培训内容,加强员工的认得和观念,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管理素养。
员工必需能够认真听取和理解这些方面的学问,将其融入到本身的工作之中。
4.从管理上进行制止。
强化管理、细化管理措施和标准,实行24小时的监管和管理,对于不遵守工作安全规程和纪律的员工,要适时地进行个人谈话、批判教育;对于有违反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员工,要适时为其进行适当的惩罚,对违规行为进行纪律处分。
假如发觉员工擅离岗位,或是不履行安全管理任务,则应立刻进行通报,追究相应责任。
三、如何对“三违”问题进行管理?1.加强监管。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监管,必要时可以采纳以 GPS 定位为基础的技术手段,能够查明员工的工作行踪和状态,适时监控员工的工作情况。
安全生产三违指的是什么
![安全生产三违指的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be173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e.png)
安全生产三违指的是什么
《安全生产三违指的是什么》
安全生产三违,指的是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违反安全操作程序的行为。
具体包括违反安全规定、违反操作规程和违反管理制度。
违反安全规定指在生产作业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定,不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或者操作不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违反操作规程指在生产作业中,不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或者违规使用设备、工具,未按规定进行维修保养,导致设备失效,进而引发事故。
违反管理制度指不执行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违反安全生产相关规定,不配合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或者隐瞒安全隐患,不进行报告,造成了严重后果的行为。
安全生产三违是企业生产中的严重问题,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给员工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企业需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教育培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安全生产。
“反三违”清单
![“反三违”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bff9ada6767f5acfa0c7cddd.png)
“反三违”清单什么是“三违”?有哪些具体分类?下面总结好了,这些情况千万要避免!“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1、违章指挥: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制度和有关规定指挥生产的行为。
违章指挥具体包括: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者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2、违章作业:主要是指工人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工作交接制度等)的作业行为。
违章作业具体包括:不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不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不执行安全生产指令。
3、违反劳动纪律:主要是指工人违反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纪律的行为。
违反劳动纪律具体包括:不履行劳动合同及违约承担的责任,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生产与工作纪律、奖惩制度及其他纪律等。
那么,“三违”行为具体有哪些分类呢?又有哪些具体表现呢?快来了解一下吧。
NO.1 作业性违章1、上岗未出示安全作业证、未佩戴工作证。
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上岗作业。
2、厂区内吸烟。
3、酒后上岗。
4、非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5、未取得特种作业证的员工从事(如压力容器、起重、液氯充装、气割、电焊)等特种作业。
6、司机无特种车辆作业证开叉车、铲车。
7、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开始检修。
8、清洗置换不合格进行检修作业9、与系统未断开进行检修作业10、在未泄压的情况下进行拆卸法兰、阀门。
11、设备管线未置换、置换、吹扫。
12、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启用。
13、进行检维修作业时,未关闭设备电源、水源及其它能源供应,释放残余能量,监护措施未落实及未设置警戒区域或未挂警示牌。
14、人员随意穿越警戒区域或警戒线。
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三违
![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三违](https://img.taocdn.com/s3/m/64f7623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1.png)
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三违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我们常听到“三违”这个名词,指的是“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违反管理制度”三类违规行为。
这些问题在生产中很容易发生,不仅会危及员工的生命安全,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从三违的定义、原因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违章操作违章操作是指在生产作业中,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未经许可或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操作,或擅自修改生产设备等行为。
违章操作容易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对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生产损失造成极大影响。
违章操作的原因:一是操作者安全素质低,不具备相关专业技能;二是缺乏安全意识,对危险性不够敏感;三是生产环境存在诸多安全风险,缺乏必要的预控措施。
防范措施:一是加强对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二是建立完善的操作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三是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
二、违反劳动纪律违反劳动纪律是指员工在工作中,未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规定,或违反工作制度导致生产事故或品质问题等。
违反劳动纪律的原因:一是压力过大,导致员工不得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二是员工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严谨,执行力不足;三是工作环境存在诸多的干扰因素,影响员工的注意力和工作效率。
防范措施:一是加强对员工的纪律教育,强化责任意识;二是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员工的工作任务,分清工作职责等;三是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和福利,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三、违反管理制度违反管理制度是指管理人员、安全员等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未按照规定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或处置不当,以致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违反管理制度的原因:一是管理人员、安全员等人员安全素质和专业知识不足,未能理解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二是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缺乏经验,不够果断;三是企业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和盲区。
防范措施:一是加强管理人员、安全员等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素质和专业能力;二是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减少管理漏洞;三是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和经验。
安全生产中三违是指
![安全生产中三违是指](https://img.taocdn.com/s3/m/7a8ca14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a.png)
安全生产中三违是指三违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不符合安全规定、不符合安全操作流程以及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行为。
三违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严禁发生三违行为,加强对三违行为的排查、防范和整治,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
三违行为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1. 不符合安全规定:即在安全生产操作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行为。
例如,在施工场地上违反规定擅自停放杂物,堵塞安全出口,未经许可破坏安全设施等。
这些违规行为容易导致各种事故发生,如火灾、坍塌、触电等。
2. 不符合安全操作流程:即在安全操作中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操作的行为。
例如,在高空作业过程中不使用安全带,未经培训人员擅自操作或上岗等。
这些行为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3. 不符合安全要求:即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不按照安全要求进行操作的行为。
例如,操作人员在进行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时,未按要求进行隔离、停电、停气等操作,也未使用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
这些行为容易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针对三违行为,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制定和实施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项作业流程、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体系和内部控制措施。
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安全操作,确保所有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反规定进行操作。
3. 安全监督和检查: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整改。
并对发现的三违行为进行整治,严肃追究责任。
4. 安全奖惩制度:建立安全奖惩激励机制,鼓励和表彰安全生产中的优秀个人和集体,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对违反安全规定、违规操作和造成事故的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三违行为的发生,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人身安全和生产设施的完好。
“三违”详细清单
![“三违”详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ffaa8a12f78a6529647d536e.png)
44、烧碱车间污水站污泥泵堵塞,做掏泵处理时,设备未断电处理。
45、烧碱车间片碱接料岗位缝包机断线时,不停止缝包机、输送带穿线。
46、烧碱车间片碱接料岗位绑袋子时围裙拖在输送带上。
47、烧碱车间片碱接料岗位码垛时坐在输送带电机防护罩上休息。
4、对下级反映的需要协助解决的安全生产工作,未能及时研究、答复和协助解决。
5、对违章行为未予以制止的行为。
8、有毒有害作业未按规定配戴防护面具或耳塞。
8.1、酸碱作业,未佩戴防护眼睛、防化服、乳胶手套。
8.2、劳务工操作、搬运、装缷氯化钡等有毒物品过程中,未佩戴防毒口罩、连体服、乳胶手套、防护眼镜。
8.3、碱液打比重不佩戴橡胶手套、眼镜。
8.4、取样时未戴防护手套、防护眼睛。
8.5、进入转化区域不戴3M防毒口罩。
3、厂区内未戴安全帽。佩戴安全帽未系帽带,坐、压安全帽。
4、超过颈根的长发,披发或发辫,而未戴安全帽或不将头发置安全帽内进入现场。
5、工作时有颗粒物或液体飞溅时,未戴护目镜或面罩。
6、在易燃易爆、明火、高温等作业场所穿化纤服装操作。
7、高处作业时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或采用可靠安全措施。安全带挂绳太长。
12、危废库房、油品库房的消防器材没有或损坏。
13、管线上的介质标识没有或不全。
14、危废库房、油品库房未上锁。
15、行车手柄存放未上锁。
16、物品占用消防井或消防通道。
17、机泵联轴器处无防护罩。
18、机泵无接地线。
19、电源箱无漏电保护器。
NO.6 人员出入、厂内交通性违章
1、未按规定时间上下班、未出示工作证。
56、微机岗位人员随意摘除工艺联锁。
违反规章制度是三违
![违反规章制度是三违](https://img.taocdn.com/s3/m/355b575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e.png)
违反规章制度是三违三违,即“违法、违纪、违规”,是对行为不正常的三种表现。
违法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做出了违法行为;违纪是指违反纪律和规定,违背了组织的规章制度;违规是指不遵守规范和规定,做出了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这三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都会导致各种不良后果,危害社会和个人的利益。
首先,违法行为会破坏社会的法治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法律是保护社会秩序和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工具,如果有人违法行为,就会破坏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例如,一些人为谋取私利,违法窃取公共财产或进行非法交易,这种行为会导致资源的浪费、社会秩序的混乱,对整个社会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违纪行为会破坏组织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影响组织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组织是由一群人组成的,如果有人违纪违规,就会扰乱组织的秩序和团结,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例如,在企业中,如果有员工违反公司规定,擅自离职或泄露公司机密,就会对企业造成损失,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最后,违规行为会破坏社会的正常秩序和规范,损害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
规范是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定,如果有人违规行为,就会扰乱社会的正常秩序和规范,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例如,在校园中,如果学生擅自违反学校规定,不守校规校纪,就会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校园氛围,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针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三违现象,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制度建设。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要健全组织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加强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惩戒机制和激励机制。
最后,要加强社会规范和道德建设,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之,违反规章制度的三违行为,是一种不负责任、不遵守规则的不良行为,它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不良后果和危害。
我们应该时刻提高警惕,遵纪守法,遵守规章制度,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只有通过自律和自我约束,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
三违 行为的概念
![三违 行为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83acb7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3.png)
三违行为的概念三违行为是指违背法律法规、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和违背组织或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
这类行为通常会对社会、组织或个人造成不利影响,损害公共利益和组织利益。
三违行为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包括法律角度、道德角度和组织管理角度。
从法律角度来看,三违行为是指个人或组织在行为上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法律是对社会行为的规范,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社会可以对各种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因此,三违行为不仅是对法律的不尊重,更是对公共秩序和法制建设的破坏。
道德角度上,三违行为是指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
社会公序良俗是社会民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石。
三违行为违背了社会的公序良俗,损害了社会风气,导致社会道德败坏,破坏社会信任,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组织管理角度来看,三违行为是指违反组织规章制度的行为。
组织是一个具有明确目标和确定规则的社会组织,在组织中,成员必须遵守组织规章制度,遵循组织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三违行为违反了组织规章制度,损害了组织的权威和形象,破坏了组织的内部秩序和稳定。
三违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涉及面广泛。
有些三违行为可能是因为个人主观意愿,有些可能是由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因素的诱导。
例如,个人贪污受贿、侵占国家资产、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是一些典型的三违行为。
在企事业单位中,职务侵占、内部腐败、违法违纪行为、违反岗位职责等也是常见的三违行为。
三违行为也有不同的后果和影响。
首先,三违行为会破坏社会秩序和法制化进程,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三违行为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分配,损害公共利益。
此外,三违行为还会造成组织的损失和经济效益的下降,影响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对个人而言,三违行为可能会导致法律责任的追究、声誉的破坏,甚至是人身安全的威胁。
为防范和处理三违行为,各方面需要共同努力。
首先,个人应提高法律法规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要杜绝违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违章:违章就是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交底要求所从事的活动。
违章包括:作业违章,指挥违章,失职违章。
作业违章是指从事各类活动的人员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指挥违章是指各级承担管理职能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指挥行为;失职违章是指承担安全管理、监督职责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而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
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
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
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
事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会对个人、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对企业、社会、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要保障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幸福,要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就要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而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杜绝违章。
违章的现象难以杜绝,究其原因主要有:
侥幸心理。
有一部分人在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后,慢慢滋生了侥幸心理,混淆了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
省能心理。
人们嫌麻烦,图省事,降成本,总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甚至压缩到极限,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尤其是在生产任务紧迫和眼前即得利益的诱因下,急易产生。
自我表现心理(或者叫逞能)。
有的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常满不在乎,虽说能预见到有危险,但是轻信能避免,用冒险蛮干当作表现自己的技能。
有的新人技术差,经验少,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急于表现自己,以自己或他人的痛苦验证安全制度的重要作用,用鲜血和生命证实安全规程的科学性。
从众心理。
别人做了没事,我福大命大造化大,肯定更没事。
尤其是一个安全秩序不好,管理混乱的场所,这种心理向瘟疫一样,严重威胁企业的生产安全。
逆反心理。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的时候,人们常常产生这种心理。
把同事的善意提醒不当回事,把领导的严格要求口是心非,气大于理,火烧掉情,置安全规章于不顾,以致酿成事故。
那么如何做开展好反违章活动呢?首先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我做起”的理念,以完善“三项制度”为核心,以杜绝“三违行为”为重点,以实现“三个转变”为标准,以形成先进安全文化为目的。
其次,是做好反违章的基础工作。
要通过各种形式,如用形象生动的事故录相片、典型的事故案例或发生在身边的违章事故,经常对班员进行教育,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违章就是走向事故,靠近伤害,甚至断送生命;事故的后果是,“一害个人、二害家庭、三害集体、四害企业、五害国家”。
另外,要明确反违章的工作方法。
着眼于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全方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预控、可控、在控。
还有,要在活动期间进行监督检查,要认识到:制止违章是对违章者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是对工作、对集体极其负责的表现。
处理违章人员时,要公平、公正、公开,做到“处理一个人,教育一大片”,人人警钟长鸣。
生命是宝贵的,它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同时人也是脆弱的,我们应该把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但是,人们往往到生病时才知道健康的重要,发生事故才知道违章的可怕,受到伤害才知道安全的可贵。
眼前的“817”煤矿溃水、“819”铝水外溢伤害事故令人痛心,员工们,行动起来吧!为了你,为了她,为了家庭,为了社会,请你克服各种违章行为,尤其是习惯性违章,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实现“本身无违章”和“身边无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