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健康管理师笔记整理)10第十章 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健康管理师:中医养生学高频考点总结
健康管理师:中医养生学高频考点总结第十章 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考点 142】中医概念与学说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
方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原则辨证论治治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治疗手段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目的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学说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中医病因学说【考点 143】五行属性自然界人体五味五色五方五季五行五脏五腑五官五志酸青东春木肝胆目怒苦赤南夏火心小肠舌喜甘黄中长夏土脾胃口思辛白西秋金肺大肠鼻悲咸黑北冬水肾膀胱耳恐【考点 144】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1.阴阳学说(1)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有形的、寒凉的、晦暗的、抑制的。
(2)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无形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
(3)交互作用:阴阳互生、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2.五行学说(1)构成:木、火、土、金、水。
(2)交互作用:相生、相克、制化、相乘相侮、母子相及。
【考点145】藏象学说概念是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腑象①指形象、形态,即脏腑的解剖形态②指征象,即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五脏心、肺、脾、肝、肾脏腑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考点146】经络学说1.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的作用:联系作用、感应作用、濡养作用、调节作用。
2.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纵行的主干,有确定的循行路径,包括:(1)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2)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3)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4)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2020年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第十章
2020年健康管理师基知识十、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概述1、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学科分支,他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的养生保健思想和原则,运用中医的方法手段,实现预防疾病、保障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一门学科。
“治未病”源于《黄帝内经》。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一级预防)、“已病防变”(二级预防)、“瘥后防复”(三级预防)。
2、阴阳学说: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之间的交互作用包括:对立制约(寒可除热,热可驱寒。
维持阴阳的动态平衡)、互根互用(孤阳不升,独阳不长)、阴阳消长(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阴阳转化(物极必反)。
3、五行学说:指木(曲直)、火(炎上)、土(稼穑)、金(从革)、水(润下)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化:生长化收藏;五气:风暑湿燥寒;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体:筋脉肉皮毛骨;五志:怒喜思悲恐;五液:泪汗涎涕唾。
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相乘相侮、母子相及。
4、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隐藏于体内的脏腑。
象,其意有二:一指形象、形态,即脏腑的解剖形态;二指征象,即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脏腑是人体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的总称。
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合称奇恒之府。
5、经络学说: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基础第10-11章(50题)
1.五脏中属水的是()。
A.肺B. 肾C.肝D.心E.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概述。
五行学说中五脏:肝心脾肺肾,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
故肾属水,选B。
2.下列不属于问诊的内容是()。
A.饮食B.经期C.舌象D.头身E.二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概述。
问诊:是获取病情资料的主要途径。
其内容常概括为十问歌,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C 选项为望诊的内容。
3.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气”的特点()。
A.气的生成源于先天和后天B.气有气化和营养的作用C.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的作用D.气机失调可表现为气郁、气虚、气陷、气滞【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概述。
气的生成源于三个方面:一为先天精气,二是后天水谷之气,三是自然界清气。
既源于先天,又源于后天;气有气化和营养的作用;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的作用;气的运动形式为:升降出入,故“气机失调”其表现形式有气滞、气郁、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
气虚仅仅是气不足,不涉及升降出入的失调,故 D 描述错误。
4.在四诊中“闻诊”内容不包括()。
A.咳嗽的声音C.语音的强弱B.排泄物的气味D.面部的色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概述。
中医闻诊中包括耳闻和鼻嗅,咳嗽的声音和语音强弱属于耳闻,排泄物的气味属于鼻嗅。
面部的色泽属于望诊内容。
5.按中医经络学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经脉有确定的循行路径,而络脉无处不在B.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C.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D.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E.经脉较浅,络脉较深【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概述。
2020健康管理师精炼总结-第10章 -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基础精讲班健康管理理论基础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三级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概述基础理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发病与病因辨证论治体质调护饮食养生传统运动经络保健药物养生起居调养娱乐养生精神养生12本章课程体系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衣铖老师独家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1.理论基础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2.四诊法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3.原则辨证论治,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4.治疗手段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5.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学科分支,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的养生保健思想和原则,运用中医的方法手段,实现预防疾病、保障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一门学科。
6、“治未病”(1)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内容,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不谋而合。
“未病先防”即一级预防,“已病防变”即二级预防,“瘥后防复”同于三级预防。
这三方面内容贯穿于中医防病保健的整个过程之中,成为确立和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指导原则。
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衣铖老师独家归纳总结】二、基础理论(一)阴阳学说1.只有既对立又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才能根据各自属性的不同而分别归属于阴和阳。
一般来说,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有形的、寒凉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归属于阴,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无形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归属于阳。
如以水火为例,水性趋下而寒,归属于阴,火性趋上而热,归属于阳。
2.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划分是相对的,因为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3.总体而言,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之间存在各种交互作用,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
《中医养生学》章节笔记
《中医养生学》章节笔记第一章:中医养生学概述一、中医养生的定义与内涵1. 养生的概念- 养:培养、维护、调养。
- 生:生命、生存、生长。
- 养生:指的是人类为了维护生命、促进健康、延长寿命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为。
2. 中医养生的内涵- 中医养生是根据中医的理论体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状态、运动锻炼等手段,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生命关怀活动。
二、中医养生的目的与意义1. 预防疾病- 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 通过养生手段,调整体内环境,防止病理产物的生成。
2. 延缓衰老- 中医认为,衰老是生命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通过养生可以减缓衰老进程,保持年轻状态。
3. 延年益寿- 通过养生,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从而实现健康长寿。
三、中医养生的原则1. 遵循自然规律- 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调整生活作息。
- 遵循自然界的生长收藏规律,合理饮食。
2. 注重整体观念- 中医养生强调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养生应从整体出发,调和身体各个部分。
3. 因人而异- 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4. 综合调养- 结合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多种养生方法,全方位进行身体调养。
四、中医养生的主要内容1. 饮食养生- 饮食调养原则:均衡营养,五味调和,定时定量。
- 药食同源:利用食物的药用价值,进行食疗。
- 四季饮食养生: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结构。
- 不同体质的饮食调养:根据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食物。
2. 起居养生- 生活作息: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 睡眠养生:提高睡眠质量,保持精神充沛。
- 动静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劳逸结合。
- 居室环境: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空气流通。
3. 运动养生- 中医传统运动: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 现代运动:结合现代健身理念,进行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 运动注意事项: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
《健康管理师》思维导图第10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第十章 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第一节 概述一、基本概念 1.治未病P225“未病先防”:一级预防“已病防变”:二级预防“瘥(chai)后防复”:三级预防二、基础理论1.阴阳学说P225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属性都是对立的、属性相反的阴阳互根互用:阴阳双方既对立又关联,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阴阳消长: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处于不断的消减和增长的变化之中阴阳转化: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2.五行学说P228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五行的交互作用:相生、相克、制化、相乘相侮、母子相及3.藏象学说P228藏,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象,其义有二:一指形象、形态,即脏腑的解剖形态;二指征象,即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4.经络学说P229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联系作用:将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表里、上下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协调共济的统一体感应作用:经络是人体各组成部分之间地信息传导网,当肌表受到某种刺激时,刺激量就沿着经脉传于体内有关脏腑,使该脏腑的功能发生变化,从而达到疏通气血和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濡养作用:气血通过经络循环贯注而通达全身,发挥其营养脏腑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调节作用:经络能运行气血和协调阴阳,使人体机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平衡。
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出现气血不和及阴阳偏胜偏衰的证侯,可运用针灸等治法激发经络的调节作用。
5.气血津液学说P230一为先天精气,来自于父母,脏腑定位在肾二是后天水谷之气,乃消化吸收之物质,脏腑定位在脾胃三是自然界清气,由呼吸而入,脏腑定位在肺6.发病与病因P231外感病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疾病外感病邪内伤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病理产物性病因:指六淫七情等致病因素在引起疾病发生的过程中形成的痰饮、瘀血、结石等病理性产物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胎传、毒邪、药邪等致病因素,皆能损伤皮肉筋骨和脏腑气血,形成各种病症7.辨证论治P232辨证:望诊:即观察神色、形态,以及身体局部、分泌物、排泄物的外观,其中以望面部和望舌为重点。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第十章
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其内容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不谋而合“未病先防”:一级预防“已病防变”:二级预防“瘥(chai)后防复”:三级预防1、中医“治未病”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单选】•A调整行为•B未病先防•C既病防变•D预后防复2、下列哪项治则体现了中医学的预防思想( ) 【单选】•A治病求本•B治未病•C扶正祛邪•D调整阴阳中医基础理论-七大理论基础肝主木肾主水水生木十二经脉: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囊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中医基础理论-七大理论基础看不见得看的见得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3、中药中“五味”是指( ) [2018年11月,单选]•A酸、苦、甘、辛、麻•B酸、甜、苦、辣、咸•C酸、苦、甘、辛、咸•D酸、苦、甘、辛、涩•E酸、苦、甘、辣、咸4、五脏中属火的是()。
[2018年9月,单选]•A肺•B肝•C心•D脾•E肾5、中医治疗的主要原则是() [2018年4月,单选]•A 因人施治•B异病同治•C因病施治•D辨证施治•E同病异治6、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辨证方法( ) 【单选】•A脏腑辨证•B八纲辨证•C六经辨证•D四诊合参7、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养生所说的五劳所伤( ) 【单选】•A 久卧伤气•B 久立伤血•C 久坐伤肉•D 久行伤筋8、关于六腑下列哪项是对的( ) 【单选】•A肺、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囊•B大肠、小肠、胃、脾、膀胱、胆囊•C大肠、小肠、胃、脾、膀胱、三焦•D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囊、三焦9、关于五脏下列哪项是对的( ) 【单选】•A脑、心、肺、脾、肾•B心、肺、脾、肾、肝•C心、肺、胃、肾、肝•D心、脑、肺、胃、肾10、十二经脉主要包括( ) 【多选】•A手三阴经•B 手三阳经•C足三阴经•D足三阳经•E任脉和督脉11、关于经络下列哪几项是对的( ) 【多选】•A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B经脉大多循行于机体的浅部•C经脉有确定的循行路径•D络脉网络全身,无处不至•E经脉有12条中医八种养生保健方法中医八种养生保健方法原则:不盲目进补、补勿过偏、辨证进补、盛者宜泻、泻不伤正、用药宜缓12、不属于娱乐养生的是() [2019年4月,单选]•A游泳爬山•B 琴棋书画•C 旅游观光•D 花木鸟鱼•E 艺术欣赏13、不属于中医养生理论中“饮食养生”推荐方法的是() [2018年4月,单选]•A 食量适中•B 食宜清洁•C 忌食荤腥•D 因时而食•E 食不可偏14、集中医养生中药物养生的应用原则包括()。
健康管理师考试辅导---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01 概述一、基本概念中医学以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太过或不及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治病求本,本于阴阳。
调整阴阳,以平为期。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的养生保健思想和原则,运用中医的方法手段,实现预防疾病、保障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一门学科。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
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二、基础理论(一)阴阳学说最初的起源:是指日光的向背阴阳的含义: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类经·阴阳类》“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主要表现在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和转化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对立制约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制互为胜负。
互根互用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
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部分范畴的阴阳双方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特点。
消长平衡消长含义:阴阳双方数量或比例上的对比变化。
消,减少;长,增加。
阴阳之间的消长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第十章
单选题1、中医基础理论不包括哪项()A.精气学说B.气血精津学说C.整体学说,D.藏象学说2、中医理论的最大特点是()A.辨证论治B.整体观和恒动观C.应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预防与治疗D.治疗疾病主要是纠正阴阳失衡3、中医“气”与疾病的关系哪项是错误的()A.气可养人,亦可伤人B.人体生病是因为感受邪气C.气机失调可以导致疾病D.气机失调可表现为气虚4、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气化()A.由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B.气的运动C.气的升降出入D.生长壮老已5、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气”的特点是()A.气的生成源于先天和后天B.气有气化和营养的作用C.气有推动、温照、防御、固摄的作用D.气机失调可表现为气郁、气虚、气陷、气滞等6、关于五脏下列哪项是对的()A.脑、心、肺、脾、肾B.心、肺、脾、肾、肝C.心、肺、胃、肾、肝D心、脑、肺、胃、肾7、关于六腑下列哪项是对的()A.肺、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囊B.大肠、小肠、胃、脾、膀胱、胆囊C.大肠、小肠、胃、牌、膀胱、三焦D.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囊、三焦8、下面哪项不属于阴经()A.心经B.肺经C.肾经D胆经9、下面哪项不属于足三阳经()A.膀胱经C.小助经D胆经10、中医诊察疾病最重要的方法是()A.四诊合参B.望诊C.闻诊D.切诊11、舌诊黄苔一般主()A.塞证B3.热证C.痰饮D湿证12、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辩证方法() A脏腑辨证B.八纲辨证C.六经辨证D.四诊合参13、下列哪项治则体现了中医学的预防思想()A.治病求本B.治未病C.扶正祛邪D.调整阴阳14、中医“治未病”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调整行为B.未病先防C既病防变D.愈后防复15、中医养生整体观的出发点是()A.平衡协调B.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C.“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D.通过自养自疗16、有关形神合一不正确的是()A.因神以形为物质基础,故应先养形B.守神全形C.保形全神D.形神共养17、早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肾气不足B.后天失券C.七情太过D.正气虚衰18、中医认为下列何脏是后天之本()B.心C.肺D.脾19、下列哪项不是起居作息养生方法所指的内容()A.和谐自然B.起居有常C.经络养生D.劳逸适度20、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养生所说的五劳所伤()A.久卧伤气B.久立伤血C.久坐伤肉D.久行伤筋21、下列哪项不是道家代表性的健身功法()A.五禽戏B.胎息经C.八段锦:D.易筋经22、下列哪项不是针刺保健的应用()A.治面B.调虚实C.和阴阳D.通经络23、下列哪项不是保健灸法的作用()A.养脏腑B.降虚火C.和气血D.通经络24、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下列事物具有阳性属性的是()A.静的、不括跃、柔和的B.抑制、消极、晦暗C.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D.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25、下列()不是“阳”代表的事物()A.兴奋B.安静C.上升D.增长26、下列哪部著作为后世中医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27、脾胃被中医称作()A.先天之本B.君主之官C.后天之本D.华盖之脏28、下面哪项不属于阳经()A.三焦经B.肾经C.小助经D胆经29、下面哪项不属于阳经()A.三焦经B.肾经C.小助经D胆经30、治疗血行瘀滞,多配用补气、行气药。
2020年健康管理师 第十章 中医养生学基本知识
主讲老师:王伟
第十章 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阴阳五行学说 辨证论治为原则 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第一节 概述
中医理论中的主要学说 (一)精气学说 (二)阴阳学说 (三)五行学说 (四)藏象学说 (五)气血精津学说 (六)经络学说 (七)中医病因学说
第二节 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主张“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饮食 养生:强调食养、食节、食忌、食禁等; 运动养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放松功、内养 功、空劲功、形神桩等。 养生保健:针灸、按摩、推拿、拔火罐等。
第二节 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一)体质调护 平和质A型 气虚质B型 阳虚质C型 阴虚质D型 痰湿质E型
第一节 概述
“后天之气”——肺吸入自然的清气+脾胃运化水谷 产生的水谷之气。
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作用。 人体的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
、经络之气。
第一节 概述
(六) 发病与病因 病因即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病原、病源、病邪等 《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 “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 “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因分为三类: 一类:“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 二类:“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
第一节 概述
• 近代则将病因分为: 外感病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 内伤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
失宜、劳逸失度。继发病因:痰饮、瘀血等; 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等。
第一节 概述
气的升降出入失调也可致病。 “气化”: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生长壮老已
第十章 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第一节
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但如果。劳逸,适 度过长时间,过于劳累和过于安逸敬仰都不利于健康,均可 导致脏腑及其经络气血精,的市场引发疾病。
4)病理产物性病因:是指六淫七情等致病因素在引起疾病 发生的过程中形成的痰饮、淤血、结石等病理性产物,这些 产物形成后,又反过来作用于人体,干扰机体的正常功能, 加重疾病的变化,从而引起新的病变。 5)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毒邪、药邪等致 病因素,形成各种损伤皮肉筋骨和脏腑气血,形成病症。
(五)气血津液学说
气、血、精、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分“先天之气、后天之气”。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 气化、营养等作用。血、精、津液皆由气所化生。血为脉道 中运行的红色液体;精是由气化生的精微物质;津液则可理 解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六)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 通道。经络系统包括经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 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有确定的循行路 径;络脉是经脉的小分支,循行于较浅部位(即十五别络、 浮络、孙络),及其连属组织(十二经筋、十皮部)。
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七)发病与病因
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发病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 过程。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防御能力称为正气,导致疾病 因素称为邪气。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正气充足 能够抵御邪气入侵,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能较好地祛除病 邪。正气相对虚弱,抵御邪气能力下降,邪气入侵成功,破 坏人体阴阳平衡,从而导致至发生疾病发生。
临床常用的辩证方法:八纲辩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辩证、经络辨证。
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A思想、方法、保障
B思想原则、方法、保障
C思想原则、方法度】一般
【分数】1.0
【解析】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学科分支,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的养生保健思想和原则,运用中医的方法手段,实现预防疾病、保障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一门学科。
9.中医养生整体观的出发点是()
A平衡协调
B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
C“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
D通过自养自疗
【答案】C
【难度】一般
【分数】1.0
【解析】中医养生理论,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10.下列哪项不是针刺保健的应用()
A治面瘫
B调虚实
8.中医认为下列何脏是后天之本()
A肾
B心
C肺
D脾
【答案】D
【难度】一般
【分数】1.0
【解析】脾为后天之本,人出生后,作为独立的个体而生存,主要靠脾供给营养。脾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个是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水谷精微经过脾的转输,上输于肺,贯注于心脉,输布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骨皮毛。二是充养肾精,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肾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先天之精必得后天之精的充养,才能充盛。三是脾胃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的水谷精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由于脾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称脾胃后天之本。
A脑、心、肺、脾、肾
B心、肺、脾、肾、肝
1、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多选
精神养生的清静养神包括多选适宜于夏季养生的方法是多选望诊中的望面色可以确诊的证候包括多选国家推广的传统健身运动包括多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派精华,多选形成了一系列的养生方法。
包括食物性能之一“性”是指食物具有哪些性质多选下列属于阴虚表现的是多选中医药保健指导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多选“太极拳二十四式”下列各式名称正确的有多选中医养生的起居调养包含多选中医养生的理论主要有多选中医体质学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将中医体质分为九个多选类型。
其中偏颇体质包括: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以及哪几种类型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躯体、心理多选、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那么,中医的健康观是下列属于十问歌内容的是多选下述属于广义症状的是多选药物养生的应用原则包括多选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体的自然界的变化是多选中医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多选按照中医阴阳学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多选中医气机是指多选甘味食物有下列哪些作用多选下列哪些食物属于寒凉类多选下面哪几项属于手三阴经多选关于经络的论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多选下列关于藏象学说叙述正确的是多选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三大类。
下列选项中属于多选奇经八脉的是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主要有()以及卫气营多选血辨证和经络辨证等饮食养生,大要有()等多选脏腑,是人体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总称。
多选下列属于奇恒之腑的是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多选太极拳练功的要领包括()以及连绵自如和多选呼吸均匀等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循行于较浅部位,网络多选全身,无处不至。
主要分为哪几类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多选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从形象上看,五脏属于();从功能上看,五脏主多选(),即生化和贮藏气血津液、精气等精微物质,主持复杂的生命活动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有很多选重要的作用,包括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邪气,即“病因多选”,大致可分为哪几类少私寡欲|戒大怒|戒大欲|戒大醉|养心敛思AE1晚卧早起|早卧晚起|晚卧晚起|早卧早起|进食苦瓜AE1面色白主虚、寒|面色赤主热|面色黄主脾虚、湿困|面色青主麻、寒、痛|面色绿主肾虚、寒、水、瘀ABCD1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气功|六字诀ABCE1因人调养|因时调养|饮食保健|传统运动|经络保健ABCDE1冻|寒|凉|温|热BCDE1口燥咽干|四肢不温|舌红少苔|潮热额红|经常怕冷ACD1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ABCDE1左右野马分鬓|左右搂膝拗步|左右倒卷肱|左右揽雀尾|左右蹬脚ABCD1和谐自然|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娱乐养生|饮食有节ABC1天人相应|形神合一|正气为本|动静互涵|持之以恒ABCD1和平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BCDE1天人相应|动静互涵|精力充沛|形神合一|发育良好ABD1寒热|汗|头身|便|气ABCD1多尿|头痛|黄疸|心电图T波异常|尿常规化验白细胞阳性ABC1辨证进补|不盲目进补|补勿过偏|盛者宜泻|泻不伤正ABCDE1晨昏|地理环境|季节|四时气候|日月运行ABCDE1饮食有节|食宜清淡|谨和五味|辨证施食|调和四气ABCDE1五脏为阳,六腑为阴|心肺之中,肺为阳中之阴,心为阳中之阳|望ACD1诊时黄、赤为阳,青、白为阴|脉象中沉、涩为阳,浮、数为阴|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由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气的运动|气的升降出入|生长壮老已|生长BC1化收藏缓急|和中|补益|润养|收敛ABC1鸭肉|冬瓜|豆腐|黑木耳|莲子ABCD1心包经|肺经|大肠经|胆经|肾经AB1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连脏腑,外连肢节ABCD1 |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由十四经脉和奇经八脉组成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藏,是指隐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是指形象、形态,即脏ABCD1腑的解剖形态|象,是指征象,即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是人体系统现象与本质的整合体,是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阴跷脉|阳维脉|冲脉|带脉|手三阴经ABCD1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ABCDE1一要“和五味”|二要“有节制”|三要注意饮食卫生|四要因时因ABCD1人而宜|五要因证设量脑|髓|骨|三焦|女子胞ABCE1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食疗ABCDE1神静、意导|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沉肩坠肘、体松|全身协调、浑ABCD1然一体|以脚为轴经络|别络|脉络|浮络|孙络BDE1相生|相克|制化|相乘相侮|母子相及ABCDE1管腔性器官|实体性器官|传化物|藏精气|形多中空BD1联系作用|感应作用|濡养作用|扶正作用|调节作用ABCE1外感病因|中虚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其他ACDE1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清静养神的方法主要包括:①少私寡欲: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②养心敛思: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逐烦恼。
2020健康管理师精炼总结-第10章 -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基础精讲班健康管理理论基础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三级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概述基础理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发病与病因辨证论治体质调护饮食养生传统运动经络保健药物养生起居调养娱乐养生精神养生12本章课程体系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衣铖老师独家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1.理论基础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2.四诊法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3.原则辨证论治,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4.治疗手段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5.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学科分支,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的养生保健思想和原则,运用中医的方法手段,实现预防疾病、保障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一门学科。
6、“治未病”(1)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内容,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不谋而合。
“未病先防”即一级预防,“已病防变”即二级预防,“瘥后防复”同于三级预防。
这三方面内容贯穿于中医防病保健的整个过程之中,成为确立和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指导原则。
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衣铖老师独家归纳总结】二、基础理论(一)阴阳学说1.只有既对立又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才能根据各自属性的不同而分别归属于阴和阳。
一般来说,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有形的、寒凉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归属于阴,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无形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归属于阳。
如以水火为例,水性趋下而寒,归属于阴,火性趋上而热,归属于阳。
2.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划分是相对的,因为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3.总体而言,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之间存在各种交互作用,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10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10章节测试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20)1.中医诊治的主要原则是() [单选题] *A.因病施治B.辨证施治(正确答案)C.同病异治D.异病同治E.因人施治答案解析: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
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一种特有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2.下列哪项不是起居作息养生方法所指的物内容() [单选题] *A. 和谐自然B.起居有常C.经络养生(正确答案)D.劳逸适度E.推拿按摩3.中医“治未病”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单选题] *A.调整行为(正确答案)B.未病先防C.既病防变D.愈后防复E.瘥后防复答案解析:治未病的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4.中医基础理论不包括下列哪项() [单选题] *A.精气学说B.五行学说C.整体学说(正确答案)D.藏象学说E.阴阳学说答案解析: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精液、发病与病因、辨证论治。
5.下列哪项不是保健灸法的作用() [单选题] *A.养脏腑B.降虚火(正确答案)C.和气血D.通经络E.健脾益胃答案解析: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益寿延年的目的的养生方法,称为保健灸法。
6.“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阐述的阴阳关系是() [单选题] *A.阴阳消长B. 阴阳交感C.阴阳转化D.阴阳对立E.阴阳互根(正确答案)7.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气”的特点() [单选题] *A.气的生成源于先天和后天B.气有气化和营养的作用C.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的作用D.气机失调可表现为气郁、气虚、气陷、气滞等(正确答案)E. 气有“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答案解析:气的“升降出人”运动失常,称为“气机不调”。
其表现形式有气滞、气郁、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
8.舌诊黄苔般主() [单选题] *A.寒证B.热证C.痰饮D.湿证E.血瘀(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黄苔主热证、里证,舌苔腻为湿。
健康管理师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和解析)
健康管理师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和解析)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概述【单项选择题】1. 中医认为()是疾病辨证的总纲。
A. 阴阳B. 表里C. 虚实D. 寒热【答案】A【解析】P225;基本概念:中医学以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和精气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2.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 辨症论治B. 辨病论治C. 同病异治D. 辨证论治E. 标本兼治【答案】D【解析】P232;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
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特有的一种研究和处理方法。
3. 五行学说执导诊断,面见赤色,脉见洪象,口舌生疮,则病位在()。
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答案】:B【解析】:P228;4. 下面哪项不属于阴经()。
A. 心经B. 肺经C. 肾经D. 胆经【答案】D【解析】P229;经络学说: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5. 舌诊黄苔—般主()。
A. 寒证B. 热证C. 痰饮D. 湿证【答案】B【解析】P232;望诊:望舌即中医的舌诊,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中医认为,舌质淡红,薄白为正常。
舌质淡白主寒、虚,红绛主热,青紫主寒凝血瘀;白苔主寒证、表证,黄苔主热证、里证,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概述
1.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精气学说为理论基础。
2. 阴阳学说:向日光为阳,背日光为阴。
3. 阴阳之间对立制约、胡根胡勇、消长、转化。
4. 五行学说: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5. 藏象学说:藏,是指隐藏于体内的脏腑。
象,指解剖形态和生理病理现象。
6. 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7. 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8. 治疗方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9. 治疗手段: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
10. 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精、津液。
11. 气的生成源于3个方面:①先天精气,来自父母;②水谷之气,消化吸收物质;③自然界清气,
来源于肺。
12. 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的作用。
13. 人的气可非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4. 《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
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外所因,内所因,不内外因。
15.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即病因,分为外感病因(六淫、疠气)、内伤病因(七情内伤、饮食
失宜、劳逸失度)、病理产物、其他(外伤、寄生虫、毒邪、药邪)。
16. 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17. 辩证:通过“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获取病情资料。
1) 望诊:观察神、色、形、态,以及身体局部、分泌物、排泄物的外观,其中以望面部和望
舌为重点。
2) 闻诊:包括耳闻和鼻嗅。
3) 问诊:是获取病情资料的主要途径。
4) 切诊:分为脉诊和按诊,主要指切脉。
18. 临床常用的辩证方法有: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
焦辩证、经络辨证。
19. 论治原则: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治病求本。
1) 扶正:扶助正气,增强体质。
益气、养血、自营、补阳、填精、补津。
2) 祛邪:发汗、清热、攻下、消导、化痰、活血、散寒、解毒、涌吐、祛湿。
第二节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1. 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2. 常用养生保健方法:体质调护、饮食养生、传统运动、经络保健、药物养生、起居调养、娱乐
养生、精神养生。
3. 体质决定了我们的健康,决定了我们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也决定了患病之后的反应形式以及
治疗效果和预后转归。
4. 共分为9种体质类型:平和质(A型)、气虚质(B型)、阳虚质(C型)、阴虚质(D型)、痰
湿质(E型)、湿热质(F型)、血瘀质(G型)、气郁质(H型)、特禀质(I型)。
5. 食物的四性或四气:寒、凉、温、热。
6. 食物的五味:辛、甘、苦、辣、咸。
同味的食物有相同的作用,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
软。
7. 饮食养生,大要有四:①“和五味”;②有节制;③注意卫生;④因时因人而异。
8. “动则不定”是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
9. 传统养生运动的3个特点:①以祖国医学理论指导养生运动;②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协调
统一;③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
10. 国家体育总局普及推广的传统健身运动: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
11. 经络保健包括针、灸(多用艾灸)、推拿(熨目、摩耳、摩腹、摩涌泉)、穴位贴敷。
12. 针刺疗法需要具备相应的执业资质。
13. 补气类药物:人参、山药,养血类药物:龙眼肉,滋阴类药物:枸杞子。
14. 起居调养包括:和谐自然,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15. 娱乐养生:琴棋书画。
16. 精神养生:清静养神,立志养德,修身养性,开朗乐观,调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