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安徽省皖江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 word

2018届安徽省皖江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word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章丘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通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直到锅如明镜。
一道清水妙鸡蛋,不放一滴油,就能做到丝毫不粘. 2018年2月,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章丘铁锅受到关注,出现“一锅难求”现象,现在的单订一年也干不完。
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1~3题。
1.目前出现章丘铁锅“一锅难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质量优良B.价格低廉C.宣传作用D.实用性强2.章丘铁锅“锅如明镜”且“丝毫不粘”的原因是A.技术先进B.工艺精湛C.铁质优良D.材质独特3.面对章丘铁锅“一锅难求”局面,最合理的做法是A.研发机械代替手工,提高生产效率B.培养工艺传承人,提高产品产量C.实行手工和机械合作,提高产量D.扩大生产规划,鼓励手工作坊改行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2010年我国总人口为13.41亿,城镇化率为49.95%.下表为2010年我国城市与农村的老龄化程度表,据表完成4~5题2010年我国城市与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单位:%)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网站提供的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4.据表中数据推测,可知A.与城市相比,多村少儿抚养支出的费用最大B.农村老化人口约为城市的1.31倍C.城市和镇的少儿人口总数相当D.个体养老成本:城市>镇>乡村5.乡村比城市和镇老龄化严重的直接原因是A.人口迁移B.经济水平C.生育政策D.户籍政策如图是我国祁连山2800m至3800m高寒草甸生长期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随时间变化图,与地上生物量相比地下生物量较为稳定。
据此完成6~8题6.由图可知生长期内A.地下生物量逐渐减少B.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C.地上生物量总体增长速度快于地下生物量D.地上生物量总体增长速度慢于地下生物量7,生长初期比值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水热条件好,地上生物量较大B.水热条件好,地下生物量较大C.水热条件差,地上生物量较小D.水热条件差,地下生物量较小8.与地上生物量相比,地下生物量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分相对稳定B.热量相对稳定C.受人类干扰小D.生长速度较快怒江上游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典型的高寒气候区和气候变化敏感区。
最新 2018年高考最后一卷试题历史(十)(附答案) 精品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十)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018年8月1日,中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将正式施行,表明中国对农业耕地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了。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各朝各代都重视农业生产。
据此完成1~2题。
1.唐朝实行的“纳绢代役”和宋朝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都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增加了农民收入B.都表现了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C.都保证了农民有一定的劳动时间D.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答案:C解析:两者的规定能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2.右图《棉花图·收贩》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A.引进高产作物逐渐取代传统农作物B.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中后期进一步扩大C.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日益商品化D.农业进步促进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答案:C解析:读图片可知,棉花是农产品,既然是“收贩”,表明商品买卖关系扩大。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和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制定了各自相应的统治政策。
据此完成3~4题。
3.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A.扩大了疆域B.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C.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D.促进了民族融合答案:B4.洪武十一年,会稽郡守贪赃枉法,明太祖决定对他进行处理。
当时对其处理可能要通过①锦衣卫②刑部③按察使司④通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通判乃北宋所设,只是监督知州,不管刑狱、诉讼之事。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1. 周代宗法制度规定,“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
也就是说小宗过了五代(高祖、曾祖、祖父、父和自身)之后必须另立宗室该制度规定的目的是A. 强化诸侯的宗主地位B. 防止小宗势力扩大C. 确保嫡长子特权完整D. 保证小宗血缘纯正【答案】B【解析】“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即:大宗就是一百世不改变祭祖的宗,小宗就是过了五代人就改变祭祖的宗,目的是防止小宗势力扩大,影响大宗的特权,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诸侯,排除A;“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与嫡长子特权、小宗血缘纯正无关,排除CD。
2. 董仲舒指出,汉代自开国以来,特别是武帝登基以后,忧国情深,一心求贤,其精神可媲美于尧舜,但却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
为此,他建议汉武帝A. 实行察举制B. 独尊儒术C. 颁布推恩令D. 兴办太学【答案】D【解析】根据“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可知,董仲舒认为,汉朝缺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培养人才,为此,建议汉武帝兴办太学,培养人才,D正确;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但无法体现“养士”,排除A;独尊儒术属于统一思想,和“养士”无关,排除B;推恩令是汉朝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养士”无关,排除C。
3. 朱度宗( 1240-1274年)时,有巨僚谏言:“政事由中书则治,反之则乱,天下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这表现了当时士大夫A. 对君权合法性的质疑B. 挑战君权至上的传统C. 约束君权的治世精神D. 共治天下的民主意识【答案】C【解析】根据“政事由中书则治,反之则乱,天下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可知,巨僚主张政事应通过中书省,不能皇帝一人私自决策,体现约束君权的治世精神,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事决策应通过中书省,没有涉及君权合法性、挑战君权至上,排除AB;材料反映的是限制君主权力,无法体现共治天下的民主意识,排除D。
4. 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
2018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 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学%科网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
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2018高考全国卷1文综(历史部分,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2018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1. 学者许倬云曾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不断加强亲戚之问的关系。
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B. 宗法制下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C. 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D. 周王通过宗族纽带维护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不断加强亲戚之问的关系。
”可知周王通过宗族纽带维护中央集权,故选D;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B,C所述与题意无关,排除。
2. 据《汉书》载,汉武帝之孙刘贺,幼年继承王位,不久因种种劣迹、不学无术被废黜,封为海昏侯。
后来刘贺墓出土了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
依据材料,可以得出A. 郡国并行制已废除B. 《汉书》记载不足为信C.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 《论语》成为儒家经典【答案】A【解析】依据史实,汉武帝施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国并行制被废除,故选A;B项所发错误,排除;材料与儒学正统无关,排除C,D。
3. “政事堂”是唐初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办公场所,开始设在门下省,后来迁到中书省,唐玄宗时改称为“中书门下”。
宋初,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是“政事堂”的设置A.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 导致三省行政效率降低D. 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答案】B【解析】唐代初期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此时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
后来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凡是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到宋代政事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行政机构也就是中书门下,也就是说相权在集中扩大,故选B;4. 从1550年到1645年明朝灭亡前的近百年问,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000吨。
【皖江名校最后一卷】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含答案)

须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①③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对公民是否信教的强制问题,②不符合题意。以科 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就是要求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不应该是对宗教界人士的要求,④错 误。 18.【考点】当代国际社会 【解析】C。 “台湾旅行法” ,鼓吹台美官员“互访” ,严重挑战“一中”红线,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 对此中方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这反映了中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绝不屈服于任何 外来压力,②④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问题,也没有涉及多极化趋势问题,①③不符合题 意。 19. 【考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解析】A。 “数字故宫”建设就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播、继承和发展,①正确; 让传统文化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建立无墙的博物馆,这一举措能够促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 益得到更好保障,②正确。题干所反映的举措是进行公益性文化建设的行为,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举措,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特征的问题,④与题无关。 20.【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真理,认识过程 【解析】B。霍金“认为自己的残疾在某些方面反而是财富,可以使自己不用分心地投入研究” ,这表 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霍金修正自己原来的“黑洞悖论”观点,表明认识总是受各 种条件限制,因而具有反复性,②③正确。①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④不符 合题意。 21. 【考点】实践与认识 【解析】C。大学生不重视实践,是因为不懂得实践的重要性,由于不积极参加实践,因而也就难以提 高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①④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实践的社会性问题和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问题, ②③不符合题意。 22. 【考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解析】C。忠于宪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这是正确 的价值判断与选择,②正确。忠于人民,接受人民监督,这是表明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保障人民 的权益,④正确。①③在题干中没有直接体现。 23. 【考点】价值的实现和创造 【解析】D。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意即“明亮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照常 在蓬蓬勃勃的生长” ,这是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同时这句诗也表明社会和他人 没有提供有利的物质条件,④正确,②不符合题意。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意即“即使那如米粒一
最新 2018年高考最后一卷试题历史(六)(附答案) 精品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第Ⅰ卷(选择题共501.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
在古代历史上,中央政府在加强对各民族的团结和管理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彼此融合,共同进步。
据此完成1~31.A. B.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C. D.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答案:B解析:从题干内容来分析,A、C、D三项只是某一方面的具体贡献,只有秦朝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为最重要贡献。
2.A.匈奴、回纥B.彝族、白族C.靺鞨、吐蕃D.回纥、突厥答案:B 。
解析:注意题中时间(隋唐时期)、地区限制(西南地区)条件3.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
”这段材料实A.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B.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D.维持了宋、辽间长久的和平关系答案:D解析:从材料来看,核心点应该在最后“不识干戈”,正是因为长久和平局面,才使“生育蕃息,牛羊被野”。
在我国封建社会,虽然统治者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推动下,商品经济仍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据此完成4~64.A.社会局面的相对稳定B.C.封建制度的逐步确立D.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答案:C解析:依据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5.①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最早的银行)②大城市里出现了夜市③广大的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教材介绍情况看,题中所说的四种情况都是当时出现的新现象。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附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1. “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 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 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 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法系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主要是维护国家和家族利益,注重礼刑结合,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影响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古代中国法系的基本思想和价值取向,与宗法制无关,排除B。
C项是中国古代法系的特点,与设问原因不符,排除。
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2. 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表中历史叙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
”属于史实陈述,故A排除;“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
”属于历史解释,故B正确;“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功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属于历史评价,故C排除;“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
”属于史实陈述,故D排除。
故选B。
3. 有学者指出:“由于人的种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与支配,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的外在体现,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从而从一个重要角度反映了封建王朝的盛衰兴亡”。
材料说明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A. 常常受到人为因素干扰B. 实际效果背离设计初衷C. 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D. 是王朝盛衰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说明古代王朝统治机器运行机制不确定性,比如唐朝比较稳定,汉代、明朝和清朝比较随意,C正确;A和B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中根本原因属于君主专制,排除。
2018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8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第工卷(选择题共50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o)1. “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度乃是对于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
”材料意在说明周代A. 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B. 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C.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D. 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分封制。
据材料“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可知,材料意在说明周代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故D项正确;“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与“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表述片面,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故C项错误。
点睛:材料“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宗法分封制对王权有两重作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 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
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 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C.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D.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父母妻子)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和“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小农经济的盛行,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故C项正确。
这一时期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与材料现象无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
传统的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并不是“五口之家”,排除B项。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与材料现象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
点睛:对材料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父母妻子)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和“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材料说明秦汉时期小农经济比较普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018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卷)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学%科网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
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容分析即可。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图片版答案不全)-教学文档

A10联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非选择题评分细则(共52分)41.(25分)(1)特点:(晚清)依赖洋人;(2分,或答由洋人掌握中国海关的管理权)树立法规意识,加强制度防范;(2分,或答通过惩罚树立法律和规章)设立独立机构,进行监督;(2分)实施高薪养廉。
(2分)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英国攫取了中国海关的管理权;(2分)中国海关腐败形势严峻。
(2分)(2)特点:(近代英国)加强立法,与时俱进;(2分,或答不断制定或添加新的法律条文)法律实用色彩强烈;(2分,或答分类处理,具有针对性)策略以教育防范为主,兼顾惩处;(2分,或答将教育防范作为反腐的中心,惩处与防范并行)发挥媒体监督作用。
(2分)启示:完善立法,依法治腐;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把法律监督、制度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注重教育防范。
(3分,答出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如健全规章制度、监督手段的与时俱进、加强官员的素质等言之成理即可。
)42.(12分)参考示例1:论题:唐宋文学与城市经济。
(2分)说明:《卖炭翁》中“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描述反映出唐代对市场交换行为存在严格的时空限制;《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菱歌泛夜……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描述则反映出宋代市场分散于宅屋之间,经营时空不再有限制。
这说明宋代政府放松对城市的市场交换行为的直接管理,宋代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唐诗宋词的内容反映了这一时代特色,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以上说明包括史料实证、史料解释、历史解释、唯物史观)(10分)参考示例2:论题:市民生活与文学发展。
(2分)说明:唐诗《卖炭翁》在形式上整齐划一,讲究格律,题材偏重政治主题。
宋词《望海潮》的句式参差不一,句法灵活多样,以个人的感受描绘了杭州的繁荣。
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词更容易抒发情感,适应了市井的生活需要,这说明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 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学%科网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
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最新 2018年高考最后一卷试题历史(七)(附答案) 精品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七)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第Ⅰ卷(选择题共501.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交往中不断融合。
据此完成1~41.A.兼并战争B.铁器使用C.各国变法D.商业兴盛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战争也是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
2.A.战国时期B.西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在西南夷地区置郡。
3.岳飞在《满江红》一词中写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所指“匈奴”A.“蕃汉分治”制度B.C.亲王议政制度D.猛安谋克制答案:D解析:此少数民族实为当时的女真族。
4.康熙是清朝一代在民族关系上有杰出贡献的封建帝王,下列文物图片的政治活动与之有直A.清世祖册封五世达赖印B.清圣祖C.清高宗所颁《金瓶掣签》之金瓶D.清朝驻藏大臣令牌答案:B解析:康熙是清圣祖,与册封五世班禅有直接关系。
2018年5月25日,第四届中国民营经济·东湖论坛在武汉召开。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古代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据此完成5~85.①商人向镐京贩运货物②有船、车可带步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答案:D解析:抓住商周时期的商业发展特征即可作答。
6.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人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A.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C.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答案:D解析:唐朝坊市严格分离,市的范围和买卖时间受政府限定。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可知,A、B、C三项所描述的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只有D项没有直接反映出来。
最新 2018年高考最后一卷试题历史(八)(附答案) 精品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八)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年5月25日至27日,第六届新疆国际农业博览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必须要与市场联系在一起,走商品化发展道路。
据此完成1~2题。
1.两汉时期,我国传到越南并得到推广的生产技术是A.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B.铁犁牛耕技术,铸造铁器技术C.水利工程技术,丝织业技术D.铸造铁器技术,丝织业技术答案:A2.隋唐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突出表现在A.茶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政府开征茶税B.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如“棉花之乡”“花卉之乡”等C.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在江浙地区的农村出现了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答案:A解析:题中所给的B、C、D三种情况都是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判断时也可以抓住关键词“农产品商品化”,因为其他三项都不能准确反映这一要求。
2018年5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文化部部长宣布,今年的6月10日将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
据此完成3~5题。
3.从魏晋时期的绘画、石窟艺术中可以看出A.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盛世局面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C.佛教在中国十分盛行,并受到统治者推崇D.科举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魏晋时期,宗教画比较盛行,尤其是反映佛教文化的特别多;石窟艺术也都是反映佛教文化和艺术的。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决战高考最后一卷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决战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久经磨难,如今100多年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兼容并包,其中重要的文化精神是儒释道合一,这三家共同特点是顺应自然。
天地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形成,天地人三才中,人类因为有分辨能力具有特殊性,所谓“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
人有能力也应该全面认识自己,通过认识自己在万物中的地位规范自己。
中华文化根本特点是自觉和自律。
自觉就是认识到人类跟万物不同,成己成物;自律就是要求人类管理好自己,不能做不该做的事情。
我们把这种自觉和自律总结为人本精神。
这种人本精神早在西周就已经确立,而西方到了近代才破除中世纪神本主义,有了理性智慧的发生和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西方政治家、哲学家都在反思西方文化的片面性,提出要建立新的人文精神,而且几乎一致认为,要到东方、到中国去寻找。
上世纪末,肯·威尔伯对西方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思维模式做了全面反思,认为西方二元思维造成人类的灾难痛苦。
“愈采愈多的科学家开始同意物理学家卡普拉的看法:‘现代物理的两个基本论点,反映出东方人的世界现’。
”这两个基本论点就是钱学森先生经常提到的系统论和整体论.当代著名化学家,197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戈金在其著作《从混沌到有序》中译本序言中写道:“中国的思想对于那些想扩大西方科学的范围和意义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
”进入现代社会,西方重举新人本主艾大旗,为的是将人从财富牢笼中解脱出来,成为遵循人道、关爱人类、懂得自觉自律的人。
伴随科技高速发展,人们更容易被“物”蒙蔽,现代化带来的一些问题如生态破坏、沉湎于虚拟世界等等,都在剥夺人们对幸福的感觉。
【解析】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1. 周代宗法制度规定,“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
也就是说小宗过了五代(高祖、曾祖、祖父、父和自身)之后必须另立宗室该制度规定的目的是A. 强化诸侯的宗主地位B. 防止小宗势力扩大C. 确保嫡长子特权完整D. 保证小宗血缘纯正【答案】B【解析】“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即:大宗就是一百世不改变祭祖的宗,小宗就是过了五代人就改变祭祖的宗,目的是防止小宗势力扩大,影响大宗的特权,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诸侯,排除A;“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与嫡长子特权、小宗血缘纯正无关,排除CD。
2. 董仲舒指出,汉代自开国以来,特别是武帝登基以后,忧国情深,一心求贤,其精神可媲美于尧舜,但却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
为此,他建议汉武帝A. 实行察举制B. 独尊儒术C. 颁布推恩令D. 兴办太学【答案】D【解析】根据“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可知,董仲舒认为,汉朝缺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培养人才,为此,建议汉武帝兴办太学,培养人才,D正确;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但无法体现“养士”,排除A;独尊儒术属于统一思想,和“养士”无关,排除B;推恩令是汉朝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养士”无关,排除C。
3. 朱度宗( 1240-1274年)时,有巨僚谏言:“政事由中书则治,反之则乱,天下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这表现了当时士大夫A. 对君权合法性的质疑B. 挑战君权至上的传统C. 约束君权的治世精神D. 共治天下的民主意识【答案】C【解析】根据“政事由中书则治,反之则乱,天下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可知,巨僚主张政事应通过中书省,不能皇帝一人私自决策,体现约束君权的治世精神,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事决策应通过中书省,没有涉及君权合法性、挑战君权至上,排除AB;材料反映的是限制君主权力,无法体现共治天下的民主意识,排除D。
4. 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1. 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
这一观点A. 背离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B. 准确评价了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C. 有益于拓展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D. 夸大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答案】C2. 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发生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的发生。
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蛊,督大奸猾。
"这说明西汉时期A. 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B. 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C. 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D. 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监察制度既有定期监察又有突击督察,既有刺史监察又有司隶校尉监察,这说明当时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西汉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故A 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而是说明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郡守的履职权限的扩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临时突击督察……派遣司隶校尉”,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监察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 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据此变化可知,当时的北宋A. 传统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B. 征收重税以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 赋税多元化改变了政府财政来源D. 征收赋税多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北宋赋税结构中非农业税比例逐渐超过农业税,占主导地位,这说明当时赋税多元化,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不再是农业,故C正确;当时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材料不能说明传统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错误;材料主旨是反映赋税多元化,不是政府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 错误;仅仅凭材料数据不能说明征收赋税多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关键数据,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非农业税比例逐渐超过农业税占主导地位的信息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的选项,得出“赋税多元化改变政府财政来源”的结论。
4. 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
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
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
这反映出A. 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B. 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C. 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D. 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答案】D【解析】明朝政府并不是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也推行海禁政策,故A错误;郑和下西洋不是以经济目的为主,没有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材料也无法体现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故B错误;朝贡贸易的特点是“厚往薄来”,没有促进明朝的经济发展,故C错误;“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说明当时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朝贡贸易的特点、中华文明的吸引力等方面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5. 个人肖像照片的兴盛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到宣统年间,大小城市都出现了照相馆。
人们往往将照片题记与赠送结合起来,以表达与传递情感。
如胡适在美国留学时,他用照片题诗寄给未婚妻江冬秀“万里远行役,轩车屡后期。
传神入图画,凭汝寄相思。
”这说明,近代照相技术的传入A.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B. 丰富了民众的交流方式C. 改变了民众的传统观念D. 加快了城乡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人们往往将照片题记与赠送结合起来,以表达与传递情感”反映了近代照相技术丰富了民众的交流方式,促进了情感的交流,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外文化的交流,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民众的传统观念的变化,而是民众的交流方式的变化,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城乡经济的发展,故D 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将照片题记与赠送结合起来,以表达与传递情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丰富民众的交流方式、促进情感的交流的方面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6. 在辛亥革命前,梁启超曾依据“亚洲”和“世界”这些新来的空间知识把中国史分为上世、中世和近世三段,分别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进入民国后,他则明确提出“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这一口号。
梁启超的主张意在A. 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的依据B. 迎合当时民主共和的形势C. 敦促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 警醒国人要有世界视野【答案】D【解析】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不是辛亥革命前,也不是民国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材料“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并未涉及民主共和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梁启超敦促政府改变对外政策,故C错误;“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反映了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主张,意在警醒国人要有世界视野,故D正确。
故选D。
7. 1938年1月,中共领导的华北敌后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府——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晋察冀分局书记彭真在延安向中央政治局系统地报告了晋察冀边区的各项政策和基本经验,毛泽东称赞这个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的”,号召大家向晋察冀边区学习。
这表明A. 晋察冀边区是中国抗战的总后方B. 毛泽东高度重视晋察冀边区的工作C. 晋察冀边区政府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D. 敌后抗日根据地从此得到广泛发展【答案】C【解析】陕甘宁边区是中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故A错误;毛泽东不仅仅重视晋察冀边区,还号召大家向晋察冀边区学习,故B错误;因为晋察冀边区政府是中共领导的华北敌后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府,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故毛泽东号召大家向晋察冀边区学习,故C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敌后抗日根据地从此得到广泛发展,故D错误。
故选C。
8. 195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公布后,从6月16日至9月11日,全民对宪法草案的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对宪法草案提出意见有52万多条。
这些意见最后汇集到宪法起草委员会,有些意见最终体现在正式的宪法文本中。
这一工作的开展A. 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B. 确保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全面建立C. 体现了宪法草案中的社会主义原则D. 完成了普选产生各级人民代表任务【答案】A【解析】材料“全民对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意见有52万多条。
这些意见最后汇集到宪法起草委员会”反映了宪法的制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说明宪法草案工作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故A 正确;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全面建立并不限于宪法草案工作,故B错误;社会主义原则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材料并未涉及,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的问题,故D错误。
故选A。
9. 马克思指出: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执掌国家权力的是”由十个部落所选出的500名代表组成的议事会来管理的,最后一级的管理权属于公民大会,每个雅典公民都可以参加这个大会并享有投票权;此外,有执政官和其他官员掌管各行政部门和司法事务。
”材料意在说明,在古代雅典A. 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B.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C. 最高官员的执行权力有限D. 分权制衡体制已初步显现【答案】D【解析】材料“议事……公民大会,每个雅典公民都可以参加这个大会并享有投票权;此外,有执政官和其他官员掌管各行政部门和司法事务”反映了雅典已经具有立法、行政、司法分权的雏形,故D正确;“公民都可以参加这个大会并享有投票权”不能说明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是强调立法、行政、司法分权,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最高官员的执行权力有限,故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公民大会……此外,有执政官和其他官员掌管各行政部门和司法事务”,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立法、行政、司法分权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0. 研读下表。
表中内容表明,这一时期A. 海外市场的扩大促进了英国经济发展B. 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英国航海业发展C. 英国外贸扩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 英国与西欧国家间海上争霸日趋激烈【答案】A【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700年到1800年英国离岸商船吨位数大增,这反映了当时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故离岸商船吨位数增加,这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蒸汽机的使用属于工业革命时期,1700年并未发生工业革命,故B错误;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错误;材料数据并未反映英国与西欧国家间海上争霸日趋激烈,故D错误。
故选A。
11. 下图政治漫画寓含的主题应是,美国A. 新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B. 总统大选带来经济发展新动力C. 大选尽显金钱政治的本质特征D. 两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阶层【答案】C【解析】漫画反映了美国大选中驴象两党以金钱开道,体现了大选尽显金钱政治的本质特征,故C正确;新经济以信息技术等高新产业为主导,漫画没有反映,故A错误;材料漫画主旨并不是说明总统大选带来经济发展新动力,而是强调金钱政治,故B错误;漫画也没有体现两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阶层,故D错误。
故选C。
12. 法国高蒙公司在介绍运作电影的经验时说:“现在我们往往以这样的方式来生产电影,采用法国导演和制片、采用好莱坞明星配置和技术方法进行合作,在法国或意大利等国拍摄,在法国融资。
《第五元素》、《圣女贞德》等都是合作拍的,取得了很好的票房。
”这一“经验”实际上反映出A. 经济全球化对电影业的影响B. 高蒙公司最先实行电影业的合作C. 高质量电影可带来经济效益D. 国际合作促进了法国电影业繁荣【答案】A【解析】材料“法国导演和制片、采用好莱坞明星配置和技术方法进行合作,在法国或意大利等国拍摄,在法国融资”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特点,说明经济全球化促进电影业的发展,故A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高蒙公司“最先”实行电影业的合作,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高质量电影可带来经济效益,而是强调全球化对电影的影响,故C错误;国际合作促进了电影业繁荣,这不属于实质,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