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高考二模历史试卷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安徽省蚌埠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历史部分

1.下表部分先秦思想家的经济主张

这些主张反映了

A. 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

B. 重农抑商已经是社会共识

C. 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

D. 工商业的社会作用被忽视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些先秦思想家都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说明这一时期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商鞅变法之后,与孔子、老子和墨子无关;B选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在商鞅变法时期提出的,与孔子、老子和墨子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这些先秦思想家对工商业的态度,无法得出其忽视工商业的社会作用。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

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

A. 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 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

C. 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

D. 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九品中正制……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以官家品评取代私人品评,有利于削弱地方大族的势力,维护中央集权,因此A 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都是民众不得参与,权操于上,民意无从体现,弊端并未得到克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九品中正制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D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材料并未体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3.宋代学者陈亮、叶适两人针对道学家“相蒙相欺以皮天下之灾”的弊端,提出“一艺一能”的“事功”教育。叶适则主张”道则兼艺”。此类思想主张

A. 冲击了程朱理学的主导地位

B. 利于推动社会重视科技教育

C. 强调技能教育优于思想教育

D. 是宋代政府重视科技的产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提出‘一艺一能’的‘事功’教育。叶适则主张‘道则兼艺’”可知他们强调重视科技教育,这有利于推动社会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程朱理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元朝之后,宋朝之时并未占据主导地位;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并未强调技能教育优于思想教育;D选项错误,这是宋代部分思想家自己的观点,不能说明其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4.《明史》对巡抚制度形成脉络所作出的勾面与解读,曾被广泛认同,但仔细对比《明实录》等原始材料,就会发现这条线索太粗,遗失了许多重要的史实,易产生对巡抚制度的错误认识。这说明

A. 官方史书解读历史的功利性强

B. 史料占有的质量影响历史解释

C. 利用原始史料可获得历史真相

D. 相同史料允许多元化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仔细对比《明实录》等原始材料,就会发现这条线索太粗,遗失了许多重要的史实,易产生对巡抚制度的错误认识”可知史料占有的质量影响历史解释,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官方史书解读历史具有功利性;C选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史料占有的质量对历史解释的影响,与多元化解释历史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5.轮船招商局筹办之初,李鸿章定下“官督商办”的帽子。1873年唐廷枢任总会办后,一方面清除官方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还清官方投资,并声称:“嗣后商务由商任之,盈亏商认,与官无涉”。这反映了

A. 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管理松弛

B. 民用工业筹办受政府刻意阻挠

C. 官督商办形式不利于政府获利

D. 轮船招商局积极迎合时代需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后来的改革清除了官府的因素,完全融入市场竞争,这迎合了当时的自由贸易的时代要求。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后来的改革清除了官府的因素,这使清政府丧失了对该企业的控制,并非是管理松弛;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民用企业的筹办受到政府阻挠;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官督商办的形式不利于政府获利。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6.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如《新社会》、《新生活》、《新江西》等。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 催动知识分子主体意识觉醒

B. 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

C. 引发了许多救国思潮的涌现

D. 对新闻出版业影响尤为突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新的概念大量出现,这反映出了知识分子创造新词,创造生活主体意识的增强。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格局的改变;

C选项错误,“实业救国”等许多救国思潮在新文化运动之前已经出现;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新文化运动对新闻出版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7.下图是美国漫画家埃利斯1925年7月4日创作的《中国的七月四日》,画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上写着“革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中国革命中心转移

B. 农民成为革命主力

C. 国民革命深入发展

D. 美国支持中国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1925年7月4日”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期正处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依据材料“画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上写着‘革命’”等信息结合可知,国民革命运动对农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国民革命的深入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革命中心仍在城市,尚未发生转移;B选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的主力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不是农民;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美国政府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8.1978年11月底,《人民日报》报道,广西允许农民养猪,“凡向国家交售头肥猪,可以自宰一头,允许上集市出售。”北京通县也出现了“把仔猪下放给社员寄养”的新现象。报道还说,那些否定上述新政策、新现象的声音,是“文革”流毒。这表明当时

A. 群众自发的改革举措获政府支持

B. 改革开放政策成为普遍共识

C. 改革开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D. 经济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凡向国家交售头肥猪,可以自宰一头,允许上集市出售”、“把仔猪下放给社员寄养”、“那些否定上述新政策、新现象的声音,是‘文革’流毒。”等信息可知,《人民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