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分类练习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计算分类汇总练习
计算题训练一
1、解方程:
185+2x = 12
11
2x –91 = 98 5x –2x= 72
x +32–21=18
17
x +53 = 107 8x –51 = 98
85x = 40 x ÷32 = 65 x –4
3
x = 81
计算题训练二
1、解方程:
2512x = 15×53 x ×(61+83)= 1213 x ×(1+4
1
)= 25
(1–95
)x = 158 x ×54×81 = 10 x ×32 = 8×4
3
x ×
72 = 21
8
15÷x = 65 x +72x = 18
计算题训练三
1、解方程:
x ×
4
3
×52 = 18 x ×109 = 24×81 x ×31×53 = 4
x ×
72 = 18×31 3
x
= 10 7x –4x = 21
x +
41x = 20 4
1
×x +51×45 = 12
计算题训练四
计算下面各题:
[1–(41
+83)]÷81 91–12
5
×54÷3 (1–61×52)÷97
71÷32×7 1211–(91+125) 254×4
3
–501
25÷(87–65) 158+32–43 (65–4
3
)÷(32+94)
[1–(41
+52)]÷3.5 (21+31)÷(1–83) 187÷5+5
1
×1811
计算题训练五
计算下面各题:
[(1–53
)×32]÷4 83+31+41 51×[31÷(21+6
5)]
12÷(1–73) [(1–61×52)÷97 [(1–53)×5
2]÷4
8–74÷32×61 54×32–61÷21 (65–43)÷9
2
计算题训练六
用简便方法计算:
51÷3+54×31 94+72+185÷21 72×(2
1
–31+41)
2–32
÷54–61 98+76×32+73 83+54×65+3
1
71×116+11
5
÷7 4–158÷32–51 712×(67+314)
计算题训练七
用简便方法计算:
98×(9+43)–32 87÷32+87×21 54+85÷41+2
1
2–98
×43–31 30×(61+52–21) 87+32÷54+6
1 6–125×109–813 134×51+139÷5 30×(2
1
–31+61)
计算题训练八
用简便方法计算:
12×(21–31+41) 51+94×83+65 4–52÷158–4
1
48×(31
–21+41) 256÷9+256×98 24×(61+8
1)
(53
+41)×60–27 5–61–65 (95+
131)×9+13
4
计算题训练九
用简便方法计算: (51
–71)×70 97×965 53×8+5
3
×2
15×7
3+15×7
4 (9
8+43–32)×72 72×(21–31+4
1)
计算十
1、直接写得数。

12 +13 = 18×23 = 910 ×23 = 1×7
8 = 34 -25 = 57 ×21= 512 ×45 = 2
13 ×6= 310 ×56 29 ×9= 58 ×25 = 2-7
9 = 2、下面各题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1)415 ×75 (2)718 ×914 (3)914 ×21×29
(4)1114 ×710 ×833 (5)34 ×25 +35 ×34 (6)45 ×58 +512 ×45
(7)920 ×(23 -37 ) (8)(56 +58 )×825
3、列式计算。

(1)215 的10倍是多少? (2)78 千米的4
5 是多少千米?
(3)2吨的58 是多少千克? (4)3个59 的2
5
是多少?
填空与判断
1、18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37 。

2、20个34 是( );25 的15倍是( )。

3、75的23 是( );56 的3
5 是( )。

4、一桶油重3
2
千克;10桶油重( )千克。

5、把5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全长的( )
( ) .
6、正方形的边长3
4 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7、在“女生占全班人数的5
9 ”这一条件中;( )是单位“1”的
量;与5
9 对应的量是( );写出求女生人数的数量关系式是:
( )=女生人数。

8、甲数是78 ;乙数是甲数的4
7 ;乙数是( );丙数与乙数互为倒数;丙
数是( )。

9、一根铁丝长58 米;截去14 ;还剩下( )( ) ;若截去1
4 米;还剩下( )
米。

10、一段布长9米;第一次用去13 ;第二天用去1
3 米;还剩下( )米。

11、35 米是一米的( )( ) ;也是3米的( )
( )。

12、如果甲数、乙数都不等于0;甲数的12 和乙数的1
3
相等;那么甲数和乙数相
比;( )大。

13、某工地要拌制36吨的混凝土;其中水泥占1
4 ;黄沙需7.2吨;其余的是石
子;石子占( )
( ) 。

判断 1

3


15

1


35


重。

( ) 2

12
×
14

14
×
12




同。

( ) 3




12






23
小。

( )
4、一个自然数(0除外)与5
7 相乘;积一定小于这个自然数。

( )
5

a




a




1a。

( ) 6、因为0没有倒数;所以1也没有倒数。

( )
对比练习
1、(1)一段布长20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4 ;第二次用去1
4
米;还剩下( )
米。

(2)一根铁丝长1米;第一次用去23 米;第二次又用去剩下的2
3 ;还剩下( )
米。

(3)一段路长240米;甲队修了全长的14 ;乙队修了全长的1
3 ;还剩下( )
米未修。

2、(1)47 米是1米的( )( ) ;也是4米的( )
( ) 。

(2)58 千克是1千克的( )( ) ;也是( )千克的1
8。

(3)59 小时是( )的( )( ) ;也是( )的( )( ) 。

3、(1)如果甲数和乙数都不等于0;甲数的14 等于乙数的13 ;那么甲数和乙数
相比;( )大于( )。

(2)如果甲数和乙数都不等于0;甲数的2倍等于乙数的4
5 ;那么;甲数和乙
数相比;( )小于( )。

(3)如果数A 和数B 都不等于0;A 的4倍等于B 的3倍;那么;数A 和数B 相比;( )大于( )。

4、(1)要拌制24吨混凝土;其中水泥占13
;黄沙需4吨;其余是石子;那么
石子占( )( )。

(2)要拌制20吨混凝土;其中石子占2
3 ;水泥需3吨;其余的是黄沙;黄沙
占( )( )。

(3)要拌制一种混凝土;其中黄沙占13 ;水泥的用量是黄沙的3
5 ;其余的是石
子;那么;石子的占( )
( )。

考试中答题策略和几个答题窍门
对于中学生来说,最终都要参加升学考试,而考试的遗憾莫过于实有的水平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致使十几年的辛劳毁于两小时的“经验”不足。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考的都是心理素质和考试技术的较量。

当一个考生进入封闭考场之后,他的知识和能力就是一个常数,而如何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阅卷得分点,这就取决于稳定的心态和答题的技术了。

答题得分到底有什么技巧,这也许是所有中学生们关心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也许中考状元们能给我们答案。

经过中考实战,中考状元们都展现出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良好心态、踏实的知识基础和应试技巧。

下面是他们在备考应试阶段总结出的“四先四后”应试技巧。

1.先易后难
顾名思义,就是在做题的时候,先做那些简单的题目,然后再做困难的题目,先做A 类题,再攻B 类题。

当然,容易和困难是因人而异的,“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虽然试卷本身的编排已经在原则上考虑到从易到难,但这仅仅是命题组的主观认识,而且数学试卷常常被设计为“两个从易到难的三个小高潮”(三类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从易到难;每类题型本身又从易到难),就是
说,选择题的难题完全可能比填空题的易题困难,而解答题的易题又完全可能比选择、填空的难题容易。

所以,进入第二遍答题时,就无须拘泥于从前到后的自然顺序,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被跳过的题目其实还在潜意识里继续思考),特别是不能在低分值的题目上耽误过长时间,防止“前面难题久攻不下,后面易题无暇顾及”。

2.先熟后生
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位、题型结构比较熟悉的题目
后攻那些题型、内容,甚至语言都比较陌生的题目。

先做在某些方面有熟悉感的题目,容易产生精神亢奋,会使人情不自禁地进入境界,展开联想,促进转化,拾级登高。

3.先高后低
这是说要优先处理高分题(解答题),特别是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更要注意解题的时间效益,比如:
(1)两道都会做的题目,应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以减少时间不足的失分。

(2)到了最后一二十分钟,也应对那些拿不下来的题目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的前提下的得分。

事实证明,“大题拿小分”是一个好主意。

当然,“先高后低”要与“先易后难”结合起来,不能不分难易,专挑高分题做,否则会造成“高分难题做不出来,低分易题没时间做”。

4.先同后异
就是说,可考虑同学科、同类型的题目集中处理(如同为函数题,同为方程题,同为不等式题,同为数列题,同为三角函数题,同为立体几何题,同为解析几何题,同为概率统计题,同为微积分题等),这些题目常常用到同样的数学思想、类似的思考方法,甚至同一数学公式,把它们结合起来一起处理,思考比较集中,方法或知识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

一般说来,数学中考解题必须进行“兴奋灶”的转移,思维活动必须进行代数学科与几何学科的相互换位,兴奋中心必须从这一章节跳跃到另一章节,但“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中心转移得过急、过陡和过频。

当然,在做到以上几点之外,最重要的是你要坚持到最后分钟,忌好胜心理。

时间就是胜利,珍惜一分钟,有可能减少你一分甚至几分的失误。

答完试题后,要认真检查,反复核对,切忌为出风头而草率交卷。

要恪守“不到最后一分钟绝不停笔”的良训。

成绩,想真正获得知识,就必须要重视记忆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