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手法介绍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骨折康复PPT课件
①主动运动:循序渐进,轻柔,重复多遍 ②助力运动与被动运动:符合解剖及生理功能,
动作平稳,缓和,有节奏,不痛 ③关节松动技术 ④关节功能牵引
27
(2)后期(骨折愈合期)恢复肌力 Restore muscle strength
①0~1级:水疗,按摩,低频脉冲电刺激,被动 运动,助力运动
② 2~3级:主动运动为主+助力运动 ③4级:抗阻练习。
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第五阶段(骨性愈合与塑性期)
17
(2)临床愈合标准 Clinical healing standard
①断端无压痛 ②无纵向叩击痛 ③断端无异常活动 ④X线骨折线模糊,见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⑤外固定解除后,上肢:前伸手持重1KG≥1min;
下肢:平地独立行走3min, ≥30步 ⑥2周骨折断端不发生畸形
24
(3)早期(骨折固定期)其他物理治疗 Physical Therapy
①温热疗法:传导热疗,辐射热疗 ②超短波疗法或低频磁疗(金属内固定禁用):
软组织较薄部位(如手足)---低频磁疗 深部骨折---超短波 ③音频电或超声波
25
26
(1)后期(骨折愈合期)恢复关节活动度 Restore range of motion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
骨折对位对线 Fracture position on the line
对位不好
对位对线好
14
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15
(1)骨折愈合的时间 Fracture healing time
与年龄、体质、骨折部位密切相关
成人常见骨折愈合时间:
锁骨骨折1~2M
不愈合率高,复查X线片 早期多做伸指、握拳、耸肩活动 避免直立位练习肩外展 预防肩、肘关节僵硬
动作平稳,缓和,有节奏,不痛 ③关节松动技术 ④关节功能牵引
27
(2)后期(骨折愈合期)恢复肌力 Restore muscle strength
①0~1级:水疗,按摩,低频脉冲电刺激,被动 运动,助力运动
② 2~3级:主动运动为主+助力运动 ③4级:抗阻练习。
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第五阶段(骨性愈合与塑性期)
17
(2)临床愈合标准 Clinical healing standard
①断端无压痛 ②无纵向叩击痛 ③断端无异常活动 ④X线骨折线模糊,见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⑤外固定解除后,上肢:前伸手持重1KG≥1min;
下肢:平地独立行走3min, ≥30步 ⑥2周骨折断端不发生畸形
24
(3)早期(骨折固定期)其他物理治疗 Physical Therapy
①温热疗法:传导热疗,辐射热疗 ②超短波疗法或低频磁疗(金属内固定禁用):
软组织较薄部位(如手足)---低频磁疗 深部骨折---超短波 ③音频电或超声波
25
26
(1)后期(骨折愈合期)恢复关节活动度 Restore range of motion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
骨折对位对线 Fracture position on the line
对位不好
对位对线好
14
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15
(1)骨折愈合的时间 Fracture healing time
与年龄、体质、骨折部位密切相关
成人常见骨折愈合时间:
锁骨骨折1~2M
不愈合率高,复查X线片 早期多做伸指、握拳、耸肩活动 避免直立位练习肩外展 预防肩、肘关节僵硬
骨折、脱位整复手法
折顶手法要仔细,成角幅度不宜过大,以免骨端损伤血管、 神经或刺破皮肤。
❖ 10、回旋:整复背靠背移位的斜形骨折。图(9) 施行逆向回旋手法要谨慎,如感觉有软组织阻
挡,即应改变方向,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 11、蹬顶:手牵足蹬整复关节脱位。图(10) ❖ 12、杠杆:利用杠杆作用力整复脱位。图(11)
2、拔伸托入法:
❖ (1)病人坐于登上
❖ (2)一助手站于健侧双手挎胸斜抱于患侧腋下, 另一助手下蹬于患侧,双手握患肢前臂,医生站于 患侧肩后。
❖ (3)嘱第二助手将患肢于外展45°位牵引,边牵 边慢慢内收内旋患肢。
❖ (4)医生双手拇指抵着肩峰,余四指托着肱骨头 向关节盂方向端托。
❖ (5)听到入响声,即示复位成功。
正骨八法。
一、正骨手法
❖ 1、拔伸:纠正重叠移位。图(1)轻重适宜,持续稳妥 术者和助手分别握住患肢的远端和近端,对抗用力
牵拉。手法开始时,可按肢体原来的体位先顺势用力 牵引,然后再沿着肢体纵轴对抗拔伸。
❖ 2、旋转:纠正旋转移位 图(2)防止纠正不足或过度
术者握其伤肢的远端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正 常生理轴线方向旋转。
时。 肩关节脱位(前脱位)复位术
1、手牵足蹬法 ❖ (1)病人仰卧于诊察床上(一学生为模拟病人),
术者面对患者站于患侧,用一折叠的毛巾(或其 它软垫)垫于患者腋下。 ❖ (2)术者一足蹬于患侧腋窝部,足底略向外,双 手握患肢前臂和腕部。 ❖ (3)先用足蹬腋部,双手牵引患肢,然后将患肢 外展、外旋,进而内收、内旋患肢同时屈曲肘关 节。 ❖ (4)听到入响声,提示复位成功。
二、手法复位
(一)复位前准备: ❖ 1、阅读X片,制定正确的手法治疗方案,(因复
位需几个人配合进行); ❖ 2、选择适当麻醉:局麻、臂丛、持硬,全麻(用
❖ 10、回旋:整复背靠背移位的斜形骨折。图(9) 施行逆向回旋手法要谨慎,如感觉有软组织阻
挡,即应改变方向,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 11、蹬顶:手牵足蹬整复关节脱位。图(10) ❖ 12、杠杆:利用杠杆作用力整复脱位。图(11)
2、拔伸托入法:
❖ (1)病人坐于登上
❖ (2)一助手站于健侧双手挎胸斜抱于患侧腋下, 另一助手下蹬于患侧,双手握患肢前臂,医生站于 患侧肩后。
❖ (3)嘱第二助手将患肢于外展45°位牵引,边牵 边慢慢内收内旋患肢。
❖ (4)医生双手拇指抵着肩峰,余四指托着肱骨头 向关节盂方向端托。
❖ (5)听到入响声,即示复位成功。
正骨八法。
一、正骨手法
❖ 1、拔伸:纠正重叠移位。图(1)轻重适宜,持续稳妥 术者和助手分别握住患肢的远端和近端,对抗用力
牵拉。手法开始时,可按肢体原来的体位先顺势用力 牵引,然后再沿着肢体纵轴对抗拔伸。
❖ 2、旋转:纠正旋转移位 图(2)防止纠正不足或过度
术者握其伤肢的远端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正 常生理轴线方向旋转。
时。 肩关节脱位(前脱位)复位术
1、手牵足蹬法 ❖ (1)病人仰卧于诊察床上(一学生为模拟病人),
术者面对患者站于患侧,用一折叠的毛巾(或其 它软垫)垫于患者腋下。 ❖ (2)术者一足蹬于患侧腋窝部,足底略向外,双 手握患肢前臂和腕部。 ❖ (3)先用足蹬腋部,双手牵引患肢,然后将患肢 外展、外旋,进而内收、内旋患肢同时屈曲肘关 节。 ❖ (4)听到入响声,提示复位成功。
二、手法复位
(一)复位前准备: ❖ 1、阅读X片,制定正确的手法治疗方案,(因复
位需几个人配合进行); ❖ 2、选择适当麻醉:局麻、臂丛、持硬,全麻(用
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34
体位安置不当容易引起的并发症
循环系统 并发症
压疮
呼吸系统 并发症
并发症
周围神 经损伤
颈椎损伤
血管受压
腰背痛
PPT学习交流
35
小结
.
切口小 创伤小 出血量少 并发症少
恢复快
PPT学习交流
36
PPT学习交流
37
期待您的关注,下载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PPT学习交流
38
28
体会
• 1 确保体位改变时的安全 • 2保护患者的皮肤 • 3保证通道的顺畅 • 4术后唤醒病人时,避免患者躁动时体位发生改变。
PPT学习交流
29
确保体位改变时的安全
• 正确方式为伤员双下肢 并拢伸直,手术床放于 伤员一侧,三人用手将 其平托至手术床上,或 用滚动法,确保脊柱处 于平直状态。
10
chance骨 折又称之为 屈曲牵张性 骨折,多见 于高速紧急 刹车时上身 突然前屈所 致。
PPT学习交流
11
由于先天性发育
不良、创伤、劳损 等原因造成相邻椎 体骨性连接异常而 发生的,上位椎体 与下位椎体部分或 全部滑移引起。
PPT学习交流
12
腰椎骨折-临床表现
有严重外伤病史 局部疼痛,骨折部位有明显压痛及叩击痛。 腰背部活动受限。 神经症状,感觉运动反射功能异常。
PPT学习交流
32
术后唤醒
• 术后唤醒病人时应配合麻醉师,观察患者下肢 活动情况,避免患者躁动时的体位变化。
PPT学习交流
33
时间防护
使用C臂机医护人员 的防护
距 离 防 护 屏蔽防护
缩短操 作时间
距离增加一倍,辐射降至1/4, 尽量保持与球管的有限距离 2米以上, 减少房间内物品防止射线折 射
中医伤科学-骨折整复PPT课件
❖ 3、屈伸:纠正成角移位。图(3)防止纠正不足或过度 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
沿关节的冠轴屈伸肢体,以整复骨折的对位。 ❖ 4、提按:整复前后、上下侧方移位。图(4)
术者借助掌、指分别至于骨折断端的前后或者 上下,用力夹挤,迫其就位。
❖ 5、端挤:整复左右侧方移位。图(5)
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 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应用拇指反方向 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挤迫。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挡,即应改变方向,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 11、蹬顶:手牵足蹬整复关节脱位。图(10) ❖ 12、杠杆:利用杠杆作用力整复脱位。图(11)
二、手法复位
(一)复位前准备: ❖ 1、阅读X片,制定正确的手法治疗方案,(因复
位需几个人配合进行); ❖ 2、选择适当麻醉:局麻、臂丛、持硬,全麻(用
得很少,小儿多用); ❖ 3、准备好固定器材; ❖ 4、放好患者体位,使肌肉松驰,易于整复。
一、正骨手法
❖ 1、拔伸:纠正重叠移位。图(1)轻重适宜,持续稳妥 术者和助手分别握住患肢的远端和近端,对抗
用力牵拉。手法开始时,可按肢体原来的体位先 顺势用力牵引,然后再沿着肢体纵轴对抗拨伸。
❖2、旋转:纠正旋转移位 图(2)防止纠正不足或过度
术者握其伤肢的远端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 轴向正常生理轴线方向旋转。
(二)整复时间: 原则上越早越好。 最好是损伤以后1小时以内,其次是伤后4-6小
时。 如肿胀严重,一般暂时不用手法整复,临时外
固定待消肿后再施行。
结束
图(1)
第一课件网
(返回)
图(2) (返回)
图(3) (返回)
骨伤科基础-骨折复位手法
正骨八法一提按端挤-前后侧移位用提按手法-操作方法:医者两手拇指按突出的一端向下,-两手四指提 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
正骨八法一提按端挤骨伤科基础-骨折复位手法ppt课件
正骨八法一提按端挤-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操作方法:医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 -住骨折远端,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拇指反相用力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挤迫
正骨八法一旋转屈伸-要充分考虑关节周围肌肉对骨折移位的-影响。一般而言,骨折的整复是以远端就近 端。有些情况下骨折近端同样有严重的移位-,因此在制定手法计划时,可以考虑同时纠-正近端的移位。
正骨八法一提按端挤-作用:用于矫正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一般必须等到骨折重叠、旋转和成角得 纠-正后进行。-"提、端”一上提、端起-“按、挤“一一按下、挤进
正骨八法一提按端挤骨伤科基础-骨折复位手法ppt课件
正骨八法一提按端挤骨伤科基础-骨折复位手法ppt课件
正骨八法一提按端挤-要领:」-操作时手指用力要适当,方向要正-确,部位要对准,着力点要稳固。术 手指与-患者皮肤要紧密接触,通过皮下组织直接用力-于骨折端,切忌在皮肤上来回摩檫,-以免损伤皮 。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1、充分了解病情,明确诊断-2、密切注意全身情况的变化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3、掌握复位标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 形得到-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能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 作或生-活上的要求。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4、抓住整复时机:伤后4~6小时最好。-5、选择适当麻醉:0.5~2%普鲁 因局麻。-6、做好整复前准备工作。-7、参加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
正骨八法一摇摆触碰-主要适用于横断型及锯齿型-骨折,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稳定性。
骨折复位技术
- 过多的骨折显露 - 过多的骨膜剥离
直接复位器械
标准复位钳
复位技术
优点: 缺点:
对骨折块直接夹持
有可能在骨块表面 产生滑动,进一步损 伤骨膜
点状复位钳
复位技术
对骨膜的损伤更小
短斜形骨干骨折的复位技术
复位技术
复位技术
法腊布夫钳
骨盆复位钳
优点: 多平面复位,并可以使断端压缩靠拢 缺点: 暴露广泛,螺钉可能拔出
Home to Trauma & Orthopaedics
复位技术
• 骨干和干骺端:尽可能精确恢复骨的长度,纠正轴向和旋 转移位。
• 关节内:需解剖复位,抬高被压缩之关节面,纠正移位。 • 尽可能保护骨折端及周围软组织血运。 • 尽可能保护血管、神经、肌腱等免受损伤.
经验、术前周密计划、灵活运用各种技术
复位技术
骨干骨折的复位— 恢复肢体长度、力线及纠正旋转畸形
关节内骨折
• 必须解剖复位
• 解剖复位有利于软骨的愈合 及关节功能的恢复
• 功能复位与解剖复位是同一 概念
复位技术
骨折复位的两大基本技术 直接与间接复位
复位技术
直接复位 • 骨折部位通过手术暴露,
或者骨折本身已经外露
• 利用手术器械(最好不 用手)抓持骨块直视下手 法直接复位
• 在骨折邻近区域利用器 械夹持和杠杆作用等完成 复位
利用带罗纹的克氏针或Schanz 螺钉撬拨骨块复位,主要应用在 关节内骨折。
Kapandji技术
常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 利用克氏针经骨折线穿过远端骨 折块,可以类似Hohmann技术对骨 折部位完成牵开和旋转操作。固 定则可以通过克氏针双皮质固定 完成。
复位技术
直接复位器械
标准复位钳
复位技术
优点: 缺点:
对骨折块直接夹持
有可能在骨块表面 产生滑动,进一步损 伤骨膜
点状复位钳
复位技术
对骨膜的损伤更小
短斜形骨干骨折的复位技术
复位技术
复位技术
法腊布夫钳
骨盆复位钳
优点: 多平面复位,并可以使断端压缩靠拢 缺点: 暴露广泛,螺钉可能拔出
Home to Trauma & Orthopaedics
复位技术
• 骨干和干骺端:尽可能精确恢复骨的长度,纠正轴向和旋 转移位。
• 关节内:需解剖复位,抬高被压缩之关节面,纠正移位。 • 尽可能保护骨折端及周围软组织血运。 • 尽可能保护血管、神经、肌腱等免受损伤.
经验、术前周密计划、灵活运用各种技术
复位技术
骨干骨折的复位— 恢复肢体长度、力线及纠正旋转畸形
关节内骨折
• 必须解剖复位
• 解剖复位有利于软骨的愈合 及关节功能的恢复
• 功能复位与解剖复位是同一 概念
复位技术
骨折复位的两大基本技术 直接与间接复位
复位技术
直接复位 • 骨折部位通过手术暴露,
或者骨折本身已经外露
• 利用手术器械(最好不 用手)抓持骨块直视下手 法直接复位
• 在骨折邻近区域利用器 械夹持和杠杆作用等完成 复位
利用带罗纹的克氏针或Schanz 螺钉撬拨骨块复位,主要应用在 关节内骨折。
Kapandji技术
常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 利用克氏针经骨折线穿过远端骨 折块,可以类似Hohmann技术对骨 折部位完成牵开和旋转操作。固 定则可以通过克氏针双皮质固定 完成。
复位技术
骨折的康复精品PPT课件
康 复
引起肌肉痉挛,不利于功能训练。
—持续被动活动(CPM),早期合理应用对关节活
动度的维持与提高效果好。
43
骨折康复的具体方法——运动疗法
• 主动活动-(体位)-体操-负重-器械
骨
折 —功能训练的主要方式,既有增强和恢复肌力的作
的
用,也可防治关节僵硬。
临
床 —主动活动应在不引起骨折端间的剪力、成角及扭
临
功能恢复
床 把康复治疗作为自己治疗总计划的一个组成部份
与 康
参加康复治疗协作组(Team),与康复医师一起,研
复
究康复计划,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3
前言
可能对策——康复工作者
骨 折
加强骨科基础及临床的理论学习与实践,
的 在临床医师配合下制定康复计划,实施
临 康复治疗
床 与
掌握好康复诊断(评估)及治疗技术
临 床
的在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肿胀
与
消退,预防肌肉萎缩和粘连,避免骨
康 复
质疏松及关节僵硬。
46
骨折康复的具体方法—不同时期的功能训练
骨 —骨折后3周至伤后2~3个月:
折
除等长收缩和未固定关节的伸
的
临
屈活动外,及时接受骨折轴线挤
床 与
压应力的作用,适时起床下地。
康
复
47
骨折康复的具体方法—不同时期的功能训练
临 超声疗法——小剂量有助于骨痂愈合,还可缓解关节
床 粘连和挛缩。
与 康
光疗法——促进局部血循环,促进组织再生,有助于
复 骨痂形成。常用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
微电流疗法——用微电流(10—20毫安直流电)进
骨折的康复 ppt课件
第三阶段(骨痂成熟期):约需5~6周
第四阶段(临床愈合期):伤会约7~10 周。X光片显示骨折线已模糊,有连续性 骨痂通过骨折线
第五阶段(骨性愈合与塑形期)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ppt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1
康复问题
损伤后炎性反应和肢体肿胀 局部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 关节活动障碍 骨强度降低 关节稳定性减弱 整体机能下降 ADL下降 心理障碍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正常活动度的维持
与关节、肌肉、韧带的灵活性与柔软性 密切的关系
胶原纤维具有抗伸展性 疏松结缔组织可缩短和固定 网状纤维可收缩而致密、坚实
每天全范围的正常活动是保持关节正常 活动度的关键
ppt课件
14
损伤后影响活动度的因素
致密结缔组织形成:制动、创伤、水肿、 局部循环障碍
远端向近端逐渐进行 CPM
ppt课件
25
关节持续性被动活动
肢体在伤后早期进行持续、缓慢、无痛 范围内的被动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范 围
适应症较广包括关节内手术后、骨折内 固定术后、肌肉/肌腱/韧带损伤术后、关 节松解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
ppt课件
26
第二期康复(恢复期康复)
关节活动度练习 肌力练习 肢体功能综合练习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5
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复位手法
确,部位要对准,着力点要稳固。术者手指与 患者皮肤要紧密接触,通过皮下组织直接用力 于骨折端,切忌在皮肤上来回摩檫, 以免损伤皮肤。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主要适用于横断型及锯齿型
骨折,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
稳定性。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摇摆法:术者用两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维持牵
引下轻轻地左右摇摆或前后方向摆动骨折的远端,待 骨折断端的骨擦音逐渐变小或消失,则骨折断端已经
骨折复位手法
历史沿革
1、正骨手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代(公元
618~907年)骨伤科形成一门专科。蔺道人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提出了“相度损处”、
“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等手法。
历史沿革
2、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指出:骨折 脱位“须用法整顿归元”,首创用悬吊 复 3、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 、 拿”归纳为伤科八法。
4、抓住整复时机:伤后4~6小时最好。 5、选择适当麻醉:0.5~2%普鲁卡因局麻。 6、做好整复前准备工作。
7、参加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8、切忌使用暴力。 9、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
10、避免X线伤害。
正骨八法 — 手摸心会
顾名思义,用手摸,用心去领会。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记载"知其
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
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
其苦"。
正骨八法 — 手摸心会
骨折整复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要求手法先轻
后重,由浅入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 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结合X线所片所显示 的骨折端移位情况,在头脑在构成 一个骨折移位的形象,以达到良好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主要适用于横断型及锯齿型
骨折,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
稳定性。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摇摆法:术者用两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维持牵
引下轻轻地左右摇摆或前后方向摆动骨折的远端,待 骨折断端的骨擦音逐渐变小或消失,则骨折断端已经
骨折复位手法
历史沿革
1、正骨手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代(公元
618~907年)骨伤科形成一门专科。蔺道人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提出了“相度损处”、
“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等手法。
历史沿革
2、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指出:骨折 脱位“须用法整顿归元”,首创用悬吊 复 3、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 、 拿”归纳为伤科八法。
4、抓住整复时机:伤后4~6小时最好。 5、选择适当麻醉:0.5~2%普鲁卡因局麻。 6、做好整复前准备工作。
7、参加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8、切忌使用暴力。 9、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
10、避免X线伤害。
正骨八法 — 手摸心会
顾名思义,用手摸,用心去领会。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记载"知其
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
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
其苦"。
正骨八法 — 手摸心会
骨折整复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要求手法先轻
后重,由浅入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 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结合X线所片所显示 的骨折端移位情况,在头脑在构成 一个骨折移位的形象,以达到良好
骨折复位手法介绍
少患者的痛苦。
镇痛药物
在复位前,可以给予患者适当 的镇痛药物,以减轻疼痛和紧
张情绪。
复位中的注意事项
轻柔操作
在复位过程中,应轻柔 操作,避免对骨折部位
造成二次损伤。
观察患者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剧烈疼痛、呼吸 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停
止操作。
准确判断
根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 况,采用适当的复位手 法,准确判断复位效果。
避免过度用力
在复位过程中,避免过 度用力,以免造成骨折
部位的进一步损伤。
复位后的注意事项
固定与制动
复位后,应采用适当的固定方 法,如夹板、石膏等,保持骨
折部位稳定,避免移位。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 出现疼痛、肿胀加重等情况, 应及时处理。
功能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功 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 功能恢复。
骨折复位手法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骨折复位手法可以分为闭合复位和开放复位两大类。
详细描述
闭合复位是指在非开放状态下,通过手法操作使骨折断端对合,适用于无明显皮肤破损、骨折端外露等较为简单 的骨折情况。而开放复位是指在手术状态下,通过切开皮肤和软组织,直视下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适用于复杂 的骨折情况,如关节内骨折等。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复查,了解骨折愈合 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骨折复位手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闭合复位手法成功案例
总结词
成功应用闭合复位手法,骨折愈合良 好
详细描述
患者因外伤导致骨折,就诊时采用闭 合复位手法,通过牵引、反折等方法 将骨折断端对齐,并使用石膏固定。 经过X线检查,复位效果满意,骨折 愈合良好,未出现并发症。
镇痛药物
在复位前,可以给予患者适当 的镇痛药物,以减轻疼痛和紧
张情绪。
复位中的注意事项
轻柔操作
在复位过程中,应轻柔 操作,避免对骨折部位
造成二次损伤。
观察患者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剧烈疼痛、呼吸 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停
止操作。
准确判断
根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 况,采用适当的复位手 法,准确判断复位效果。
避免过度用力
在复位过程中,避免过 度用力,以免造成骨折
部位的进一步损伤。
复位后的注意事项
固定与制动
复位后,应采用适当的固定方 法,如夹板、石膏等,保持骨
折部位稳定,避免移位。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 出现疼痛、肿胀加重等情况, 应及时处理。
功能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功 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 功能恢复。
骨折复位手法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骨折复位手法可以分为闭合复位和开放复位两大类。
详细描述
闭合复位是指在非开放状态下,通过手法操作使骨折断端对合,适用于无明显皮肤破损、骨折端外露等较为简单 的骨折情况。而开放复位是指在手术状态下,通过切开皮肤和软组织,直视下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适用于复杂 的骨折情况,如关节内骨折等。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复查,了解骨折愈合 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骨折复位手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闭合复位手法成功案例
总结词
成功应用闭合复位手法,骨折愈合良 好
详细描述
患者因外伤导致骨折,就诊时采用闭 合复位手法,通过牵引、反折等方法 将骨折断端对齐,并使用石膏固定。 经过X线检查,复位效果满意,骨折 愈合良好,未出现并发症。
骨折PPT演示课件
工作能力评估
02
针对患者的职业特点,评估其是否能够胜任原工作,或需要调
整工作岗位或工作方式。
心理评估
03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评估其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利用关节镜技术辅助进行骨折复位和 固定,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外固定架固定
在手术中将外固定架安装于骨折部位 ,通过调节外固定架使骨折断端复位 并固定。
康复期管理与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早期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锻 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肌肉
力量增强。
定期随访
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查,了 解骨折愈合情况磷等营养素的摄入,促进骨折
愈合。
避免过早负重
在骨折未完全愈合前,避免过 早负重或剧烈运动,以免导致 再次骨折或内固定物松动。
0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感染风险及防控措施
感染风险
开放性骨折、手术操作、内置物使用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感染 风险。
防控措施
及时清创、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 等。
完成日常活动等。
有效沟通
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密切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解
答疑问,消除焦虑情绪。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骨折康复相 关知识,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
和自我护理能力。
05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营养需求分析和补充方案制定
01
蛋白质
骨折愈合过程中需要大量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如鱼肉、瘦肉、
平衡和协调性训练
通过站立、行走等练习,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减少再次摔倒的风 险。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图
19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20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再矫正掌背侧移位。术者两手示、中、环三指重叠, 置于近端的掌侧,向上端提,两拇指并列顶住远端的背侧 ,向掌侧挤按,使之向掌侧复位,矫正掌背侧移位。
21
1、夹板四块,如图
(1)背侧板 (2)掌侧板 (3)尺侧板 (4)桡侧板
固定
常见骨折固定
22
常见骨折固定
16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复位:在重叠移位矫正后,在维持牵引力下适当 旋转(稍旋
后),矫正旋转移位,接着猛力牵抖,继之加大牵引力而 对位,同时,迅速掌屈尺偏(尺偏掌屈时不能旋转),一 般情况下,骨折即可复位。
17
(2)提按挤压复位(三人复位法)
适应症:二人复位法后遗留的残余
移位;老年骨折;骨折线波及关节 面;粉碎性骨折。
4
基本手法
2、拔伸牵引
主要克服肌肉抗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 即“欲合先离,离而复合”。
5
3、旋转屈伸
主要矫正骨折断 端间的旋转及成 角移位,有些近 关节部位的骨折, 甚至牵引越重, 成角畸形 越大。
基本手法
6
4、端提挤按
主要矫正重叠及侧方移位
基本手法
7
5、摇摆触碰
主要使骨折面紧密接触(横断或锯 齿型骨折复位后可能有间隙)
基本手法
11
基本手法 回旋:主要用于骨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骨干骨折,或
经过不正确的处理造成背向移位的斜面骨折
12
骨折固定夹板与压垫
三、骨折固定夹板与压垫
1、夹板 1)现有现存的成套夹板可以选用 2)依据患者情况对现有夹板进行改进改制
2、压垫:棉垫较软,多用纸压垫。在固定过程中,压垫的 选择与正确放置对骨折的固定非常重要。常见的压垫类型 有以下几种: 1)平垫:适用于肢体平坦的部位,多用于骨干部; 2)塔形垫:适用于关节凹陷处,如肘、踝关节; 3)梯形垫:适用于肢体斜坡处,如肘后部,足踝部; 4)高低垫:适用于锁骨或复位后固定不稳的桡骨、尺骨 骨折;
30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1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18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具体操作
体位:患者坐位或半卧位 牵引:患者肘屈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患者的拇
指和其余四指,另一助手紧握患者上臂,两助手对抗牵引 2~3分钟,矫正骨折的重叠、嵌插,同时适当旋后(因此 类骨折易旋前)
复位:先矫正桡侧移位,术者站于患肢外下方,一手握住
前臂下1/3向桡侧推挤,另一手掌握住腕部向尺侧推挤。 矫正骨折远端的桡侧移位。
2、纸垫2个,多用平垫或横垫 3、固定方法 先放压垫:横垫放于桡骨远端的背桡侧,以尺
骨小头为标志,但不压住尺骨颈突。平 垫放于骨折近端的掌侧,然后依次放上背 侧板、掌侧板,用绷带包扎,不能太紧。 再放桡侧板和尺侧板并用三条布带(鸡肠 带)捆扎。桡背侧板应超过桡腕关节,以 限制手腕的桡偏和背伸,保持骨折对位。 最后将前臂放在带柱托板上,前臂中立位, 手握圆柱,屈肘90°,悬挂胸前。
基本手法
8
基本手法
6、按摩推拿
主要是调整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使扭转、曲折的肌肉、 肌腱随骨折的复位而舒展通达。
9
基本手法
7、夹挤分骨
主要用于两骨并列部位发生骨折(如尺桡骨、胫腓骨、 掌跖骨等),因骨间膜或骨间肌的收缩而相互靠拢。
10
8、折顶回旋
折顶:主要用 于骨折重叠移位较严 重,单靠牵引手法而 不能纠正者。
患儿上臂,另一助手 握住患儿前臂,两助 手对抗持续牵引,纠 正重叠移位。术者一 手大小鱼际握住骨折 远端的尺侧,另一手 握住骨折近端的桡侧, 纠正旋转和侧方移位
27
常见骨折固定 然后,术者蹲下,以两拇指从肘后推尺骨鹰嘴向前,两手 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端,向后拉的同时,另远端助手在牵 引下徐徐屈曲肘关节,即可复位。如图:
骨折复位手法介绍
1
目录
目录
一、传统手法
二、骨折整复的基本手法
三、骨折固定夹板与压垫
四、常见骨折复位手法与固定
2
一、传统手法
传统手法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归纳为八法,并一直指导临床
摸
拿
按
接
推
摩
端
提
3
基本手法
二、骨折整复的基本手法
1、手摸心会:手法前的必要步骤。将X片显示的骨 折情况和病人肢体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施术 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整复前 必须先触摸骨折部位,原则是先轻后重,由浅及 深,从远到进,两头相对,以了解骨折断端在肢 体的具体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观其部位,一 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心随手转,法从 手出。”
(1)牵抖复位法(二人复位法) 适应症:骨折断端向掌侧成角或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但骨折
线未进入关节,骨折不粉碎。
15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具体操作:
体位:患者坐位(老年
或体弱者可选择平卧位),肘部屈曲90°
牵引:助手把持上臂,
施术者两手紧推手掌, 拇指并列置于远侧段的 背侧,其余四指皆置于 掌腕部,扣紧大小鱼际 ,触摸准确后,沿着原 来移位方向持续牵引2~ 3分钟。
复位后,术者一手固定骨折, 另一手握住略伸直肘关节,并将前 臂向桡侧伸展,使骨折断端桡侧骨 皮质嵌插或稍有桡偏,以防止肘内 翻发生。
28
常见骨折固定
固定
夹板4块,如图 A后侧板 B外侧板 C内侧板 D前侧板
29
常见骨折固定 纸垫:梯形垫2个,平垫1个,塔形垫1个
先放置左右侧板,用纱布绷带固定后,再放置前后侧 板,压垫的具体位置如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3
骨折固定夹板与压垫
5)报骨垫:呈半月状,用于髌骨骨折。现用绒毯剪成,比 纸垫柔软;
6)葫芦垫:适用于桡骨 头脱位时; 7)横垫:用于桡骨下端 骨折; 8)合骨垫:用于下尺桡 关节分离时; 9)分骨垫:用于前臂桡 尺骨折,如掌、趾骨折。
14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四、常见骨折复位手法与固定
1、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
23
常见骨折固定
2、肱骨髁上骨折(小儿常见)
(1)分型 伸直型 骨折近端向前下,远端向后上,可损伤正中
神经和肱动脉。
24
伸直型分尺偏(左)、桡偏(右),如图
常见骨折固定
25
屈曲型:
常见骨折固定
26
常见骨折固定
(2)手法复位(因尺偏易发生肘内翻,故重点讨论尺偏型 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体位:患儿仰卧 复位:一助手握住
19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20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再矫正掌背侧移位。术者两手示、中、环三指重叠, 置于近端的掌侧,向上端提,两拇指并列顶住远端的背侧 ,向掌侧挤按,使之向掌侧复位,矫正掌背侧移位。
21
1、夹板四块,如图
(1)背侧板 (2)掌侧板 (3)尺侧板 (4)桡侧板
固定
常见骨折固定
22
常见骨折固定
16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复位:在重叠移位矫正后,在维持牵引力下适当 旋转(稍旋
后),矫正旋转移位,接着猛力牵抖,继之加大牵引力而 对位,同时,迅速掌屈尺偏(尺偏掌屈时不能旋转),一 般情况下,骨折即可复位。
17
(2)提按挤压复位(三人复位法)
适应症:二人复位法后遗留的残余
移位;老年骨折;骨折线波及关节 面;粉碎性骨折。
4
基本手法
2、拔伸牵引
主要克服肌肉抗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 即“欲合先离,离而复合”。
5
3、旋转屈伸
主要矫正骨折断 端间的旋转及成 角移位,有些近 关节部位的骨折, 甚至牵引越重, 成角畸形 越大。
基本手法
6
4、端提挤按
主要矫正重叠及侧方移位
基本手法
7
5、摇摆触碰
主要使骨折面紧密接触(横断或锯 齿型骨折复位后可能有间隙)
基本手法
11
基本手法 回旋:主要用于骨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骨干骨折,或
经过不正确的处理造成背向移位的斜面骨折
12
骨折固定夹板与压垫
三、骨折固定夹板与压垫
1、夹板 1)现有现存的成套夹板可以选用 2)依据患者情况对现有夹板进行改进改制
2、压垫:棉垫较软,多用纸压垫。在固定过程中,压垫的 选择与正确放置对骨折的固定非常重要。常见的压垫类型 有以下几种: 1)平垫:适用于肢体平坦的部位,多用于骨干部; 2)塔形垫:适用于关节凹陷处,如肘、踝关节; 3)梯形垫:适用于肢体斜坡处,如肘后部,足踝部; 4)高低垫:适用于锁骨或复位后固定不稳的桡骨、尺骨 骨折;
30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1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18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具体操作
体位:患者坐位或半卧位 牵引:患者肘屈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患者的拇
指和其余四指,另一助手紧握患者上臂,两助手对抗牵引 2~3分钟,矫正骨折的重叠、嵌插,同时适当旋后(因此 类骨折易旋前)
复位:先矫正桡侧移位,术者站于患肢外下方,一手握住
前臂下1/3向桡侧推挤,另一手掌握住腕部向尺侧推挤。 矫正骨折远端的桡侧移位。
2、纸垫2个,多用平垫或横垫 3、固定方法 先放压垫:横垫放于桡骨远端的背桡侧,以尺
骨小头为标志,但不压住尺骨颈突。平 垫放于骨折近端的掌侧,然后依次放上背 侧板、掌侧板,用绷带包扎,不能太紧。 再放桡侧板和尺侧板并用三条布带(鸡肠 带)捆扎。桡背侧板应超过桡腕关节,以 限制手腕的桡偏和背伸,保持骨折对位。 最后将前臂放在带柱托板上,前臂中立位, 手握圆柱,屈肘90°,悬挂胸前。
基本手法
8
基本手法
6、按摩推拿
主要是调整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使扭转、曲折的肌肉、 肌腱随骨折的复位而舒展通达。
9
基本手法
7、夹挤分骨
主要用于两骨并列部位发生骨折(如尺桡骨、胫腓骨、 掌跖骨等),因骨间膜或骨间肌的收缩而相互靠拢。
10
8、折顶回旋
折顶:主要用 于骨折重叠移位较严 重,单靠牵引手法而 不能纠正者。
患儿上臂,另一助手 握住患儿前臂,两助 手对抗持续牵引,纠 正重叠移位。术者一 手大小鱼际握住骨折 远端的尺侧,另一手 握住骨折近端的桡侧, 纠正旋转和侧方移位
27
常见骨折固定 然后,术者蹲下,以两拇指从肘后推尺骨鹰嘴向前,两手 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端,向后拉的同时,另远端助手在牵 引下徐徐屈曲肘关节,即可复位。如图:
骨折复位手法介绍
1
目录
目录
一、传统手法
二、骨折整复的基本手法
三、骨折固定夹板与压垫
四、常见骨折复位手法与固定
2
一、传统手法
传统手法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归纳为八法,并一直指导临床
摸
拿
按
接
推
摩
端
提
3
基本手法
二、骨折整复的基本手法
1、手摸心会:手法前的必要步骤。将X片显示的骨 折情况和病人肢体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施术 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整复前 必须先触摸骨折部位,原则是先轻后重,由浅及 深,从远到进,两头相对,以了解骨折断端在肢 体的具体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观其部位,一 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心随手转,法从 手出。”
(1)牵抖复位法(二人复位法) 适应症:骨折断端向掌侧成角或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但骨折
线未进入关节,骨折不粉碎。
15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具体操作:
体位:患者坐位(老年
或体弱者可选择平卧位),肘部屈曲90°
牵引:助手把持上臂,
施术者两手紧推手掌, 拇指并列置于远侧段的 背侧,其余四指皆置于 掌腕部,扣紧大小鱼际 ,触摸准确后,沿着原 来移位方向持续牵引2~ 3分钟。
复位后,术者一手固定骨折, 另一手握住略伸直肘关节,并将前 臂向桡侧伸展,使骨折断端桡侧骨 皮质嵌插或稍有桡偏,以防止肘内 翻发生。
28
常见骨折固定
固定
夹板4块,如图 A后侧板 B外侧板 C内侧板 D前侧板
29
常见骨折固定 纸垫:梯形垫2个,平垫1个,塔形垫1个
先放置左右侧板,用纱布绷带固定后,再放置前后侧 板,压垫的具体位置如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3
骨折固定夹板与压垫
5)报骨垫:呈半月状,用于髌骨骨折。现用绒毯剪成,比 纸垫柔软;
6)葫芦垫:适用于桡骨 头脱位时; 7)横垫:用于桡骨下端 骨折; 8)合骨垫:用于下尺桡 关节分离时; 9)分骨垫:用于前臂桡 尺骨折,如掌、趾骨折。
14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四、常见骨折复位手法与固定
1、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
23
常见骨折固定
2、肱骨髁上骨折(小儿常见)
(1)分型 伸直型 骨折近端向前下,远端向后上,可损伤正中
神经和肱动脉。
24
伸直型分尺偏(左)、桡偏(右),如图
常见骨折固定
25
屈曲型:
常见骨折固定
26
常见骨折固定
(2)手法复位(因尺偏易发生肘内翻,故重点讨论尺偏型 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体位:患儿仰卧 复位:一助手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