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困境之下,紧缩政策艰难前行
经济陷入二次探底恐慌 全球央行紧缩政策急刹车

经济陷入二次探底恐慌全球央行紧缩政策急刹车2011年9月6日 10:13 来源:新浪财经选稿:杨倩随着全球经济陷入新一轮的“二次探底”恐慌,那些已经开始紧缩和正打算迈出紧缩步伐的央行行长们不得不“急刹车”,而巴西央行甚至已带头“急转弯”。
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多个央行本周将“扎堆”议息:从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加拿大、欧元区,到俄罗斯、韩国、波兰、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秘鲁……而这些央行行长们,无一例外地陷入了“两难”。
分析人士认为,在经济增长前景不明的背景下,全球货币政策的风向或将悄然转变,但现阶段多数央行仍将选择按兵不动,以不变应万变。
美联储是发达经济体领头羊随着经济前景日趋恶化,那些一度猜测美联储何时加息的人们,早已开始热议QE3推出的可能性。
市场对美联储在9月20日至21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将采取进一步宽松政策的预期不断升温。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8月9日会议纪要显示,几位美联储官员希望采取更大胆的行动,表示“愿意接受以更强劲的前瞻指引迈向更多宽松政策”,这意味着第三轮定量宽松政策将作为可选手段。
在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态度上,日本和英国央行似乎一直都向美联储“看齐”。
然而,即使是鹰派作风的欧洲央行也预计将不得不暂停加息步伐,甚至存在“回心转意”的可能。
野村证券日本首席经济学家木内登英对本报记者表示:“美联储很可能会在9月宣布额外的宽松货币政策,在那之后,欧洲央行可能会跟随美联储脚步而降息。
日本央行也可能会出台进一步刺激政策。
”欧洲央行曾在2009年将基准利率逐步从4.25%的高位调低到1%,并从2009年5月起一直维持这一历史最低水平不变。
然而,欧洲央行于今年4月7日和7月7日分别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累积50个基点)至目前的1.5%。
尽管上两次加息的幅度并不大,但却标志着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已改弦易辙,由宽松转向紧缩,与美英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央行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经济学家普遍预计,欧洲央行将会在9月8日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5%不变。
(完整word版)关于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

关于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国际货币体系是关于汇率规定、国际收支调节和国际储备供应等问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总称。
它是一个宏观层面制度的安排,体现国与国之间货币兑换、资金流动及债权债务关系清算所涉及的规则和秩序。
通常其核心包括国际本位货币的确定和国际储备货币形成的机制、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机制。
美国的次债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
几种重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以及美元不稳定的风险,足以使世界各国的经济陷入严重的危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和货币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关系到各国经济的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迄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国际商品交易的发展,国际货币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有一种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货币单位,需要各国货币之间建立确定的兑换关系,需要有某种方式调节国际贸易收支和资金流动的不平衡,于是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发展和演变。
历史上曾存在过的国际货币体系分为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协议体系,目前在欧盟区还出现了单一的欧元货币体系。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牙买加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一系列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相继爆发,使其存在的弊端得以暴露。
当前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国际间需要一个统一稳定的货币体系。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缺陷是汇率的不稳定和国际支付体系的脆弱性。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本身的不足使得金融危机呈周期性爆发。
当下各国多采取自由的汇率制度,表面上很自由,但实际上仍存在着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对汇率制度的主动安排与其他国家被动选择汇率制度的矛盾。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具有依附性,只能被动的选择美元等少数货币。
在国际储备货币间的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出现了发行国货币竞争性升值的现象,不利于维持汇率制度的秩序。
后金融危机下国际货币体系的困境及人民币国际化契机

科 黑江— 技信总 — 龙— —
后金 融 危机 下 国 际货 币体 系 的困境及 人 民币 国 际化 契机
张 宗锐 ຫໍສະໝຸດ ( 门大 学经 济 学 院金 融 系 2 0 金 融 学专 业 , 建 福 州 3 00 ) 厦 09级 福 5 0 5
摘 要 : 0 7年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现行 国际货 币体 系的缺 陷暴 露无疑 , 自20 国际金 融体 系面临困境 , 求建立 多元化的 国际货币体 系的呼 要 声越 来越 高 , 国凭 借 经 济 实力 的 日益 壮 大及 人 民 币 币值 的 长期 稳 定 , 抓 住 这 一 历 史机 遇 , 速 推 动人 民 币 国际 化 的进 程 。 中 应 加 关 键 词 : 融 危 机 ; 际 金 融 体 系 ; 民 币 国际 化 金 国 人 决定, 在上海、 广州、 深圳 、 珠海、 东莞等 5个城市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 人民 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 。 0 8 1 月 ~ 0 9 币国际化打下了一定基础。但尉 20 年 2 20 们 匆 国 年3 , 月 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中国香港、 韩国、 马来 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式的, 经济增长的质量 西亚、 印尼、 白俄罗斯、 阿根廷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 不 高 。 署货币互换协 总额达 60 50亿元 ^ 民币。 多项货 增长机制大 力提高生产力闶 整产业结构 发展 的契机 。 币互换 协 议 的签署 表 明 中国 的贸 易伙 伴认 可 了人 高科技产业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1金融危 藤 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缺陷 民币的地位和稳定 接受了人民币作为各方认可 3 2促进列-- . 1 夕贸易和 夕 资韵发展 t 寸 从而给人民币走向国际 无论是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牙买加 的结算货币甚至储备货币, 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大力发展对人民币国 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都力求建立—个国际收支的自 化带来 了 良好的机遇 。 际化将产生直舞 影咆 是 ^民币国际 、 化的基础性: [ 动平衡机制。然而, 国际货币体系的自 动调节机制 2 2我国 G P持续快速发展, _ 2 D 已具备人民币 作。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 扭转经济不断下滑 屡屡失效 , 不断地导致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尤其 国际化的实 力 的局面我 国不仅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扩大 内需, 同 是牙买加体系时期,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陷入无序的 据统计从 18 9 0年开始, 中国用了 l 8年时间, 时还应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咯 稳定进出口 状态, 各主要货币汇率波动频繁 , 国际收支不平衡 超过德国、 英国、 法国等发达国家成为继美国、 日本 贸易并适度扩大对外投资规隐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 加剧。美国经常帐户赤字和财政赤字持续扩大, 成 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更可喜的是 , 中国已在 水平,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另外, 为世界主要债务国。 美元在长期“ 双赤字” 的情况下 , 2 1 年后超过 日 00 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当前 国内产能过剩和国外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下 却周而复始进行着升值 、 贬值、 再升值、 再贬值的循 2 3强大的对外贸易总量和外汇储备 2 降及资本缩水的情况下’ 我国企业应积极开展对外 环。而且, 无论美元升值还是贬值, 美国都存 持续 自20 0 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我国对外 投资和收购兼并活动。这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 的大量的经常项 目赤字 , 甚至在升值过程中经常项 贸易总量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第一, 人民币在国际 的持续增长而且可为人民币国际化愈雎甬币J ! 条件。 目 赤字占G P的比重会持续增加。全球货币、 D 金融 经济中享有良好的信誉。 3 . 2推进人民币资本项 目的自由兑换 和经济的 稳定越来越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 , 2 .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市场不 2 4 人民币资本项 目 可兑换与人 民币国际化有密 美元汇率周期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波动的重 断完善 切的联系前 者是后者所必然要求的技术性条件。 推 要因素。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暴发更是直接揭示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尤其是 20 年以来, 01 银 进人 民币资本项 目自由兑换既要借鉴世界各国资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 存 在缺陷。 行业彻底改观, 快速深入的金融改革将在近几年来 本项 目开放的经验 又要根据中国资本项 目管理的 第一,事实上的美元本位货币地位造成汇率 建立起现代化银行制度和较发达的金融体系。同时 实际情况坚持风险可控 、 经济实需 、 先试后推的原 在调节 国际 收支方 面的失 效 , 导致全 球失 衡 日益加 金融监管的逐步完善 , 金融体系市场化的不断提高 则合 理安排资本项 目流向、 长短期限、 交易主体和 剧。 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基本保证。 交易 背景等 开放 的先后 秩序 。具体 而言 , 从资本 流 第二,国际储备货币发行缺少必要的约束是 2 ' 珐 f 融危 机 为人 民 币 国际 化提 供 良 向看要 实行逆向开放策略加快放松资本流出的管 3全 生金 导致流动性泛滥和各国货币关系不稳定 的重要因 好 时机 制; 从资本长短期限看 淞 长 期资本流动管制后 素。 金融危机使西方发达国家遭受重创,旧的国 放松短期资本流动管制, 特别是对资本流出的管制 ; 第三 ,美元的特殊地位支撑 了美 国长期负债 际货币 体系同街 瓦解。20 年以 09 来美元 始自 从资本交易主体看要 区分居民和非居民交易冼_ 水, 开 消费模式 , 助长了美国金融资本的膨胀和资产价格 美元汇率 的大幅波动不利于其作为国际货币行使 放 居 民在 国外的交 易后 开放 非居 民在国 内的交易 ; 泡沫。 职能手段。相比艺1人民币汇率较为稳定 , 具有较 从资本交易背景 先开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资本 2金 融危 机下人 民币国际 化新契机 好的国际信用, 人民币呈坚授 。虽然这次的金 交 易后 开放无真 实交易背 景的资 本交易 。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更 融危 机让 大 家意识 到 以美 元 为 中心 的货 币体 系 的 3 . —步促进 金融市场 的改革 和完善 3进 多人意 识到 了 全面 改革 国际 货 币与 金融 体 系的 必 种种 弊端 , 是 美元 的 主导 地位 仍然 较强 , 但 短期 内 3. 31推进 利率市场 化改革 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仓 割生盹改革和完善现行 难以找到一种能替代它的国际货币。因此国际货币 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提市场选择的结 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_ 体系的现实选择是l立多元化货币体系。 稳定、 皇 未来国际 果 利率作为货币的使用价格也! 由 市场来决 供应有序、 总量可调 的 向完善 , 方 才能从根本上维 货币体系的演进方向将多极化,可能会形成美元 、 定周 此摊 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 要扩大金 a 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欧元、 日元、 人民币、 黄金、 特别提款权等多种货币相 融市场的规槐 促进金融市场的统一和市场化利率 21人 民币 国际化 的界定 互制衡的国际货币格局。 信号的形成。 市场化利率的信号质量取决于金融市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 国界, 在境 3抓住机 遇 { I } 及推进 ^ 民币 国际 化 场的规模、 运行的效率以及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力和 外流通, 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 结算及储备货 对 中围而言 出欲 国际金 融危 机的爆 发为推 进 覆盖面等因素。 因此只有建立统—健 的金融市场, 币的过 程。 人 民币国际 化提供 了— 个干 载 哟 釜 历 史机遇 , 的 我 使得金融市场上形成的利率信号能够准确地反映 2 2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 们应该以历史的、 战略的视角审时度势, 积极推进 ^ 整个市场资金的供求状 才能为整个利率市场化 2 . 力政策 的实施 ,逐 步实现 人 民币区域 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为此, 21有 我们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 改革的稳步推进形成— 可靠的基撞断 0 也才 章 , 化 面: 能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状况的及时传导和 20 0 8年 1 2月, 国务院决定 , 将对广东和长江 3I 大力增强经济实力 调整作用。 要大力推进国 h 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积 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 广西和云南与亚细亚的货 3. ,1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强大的经 1 在国有商业银行建立 物贸易进 行人 民币结算试 点。2 0 0 9年 4月 , 国务院 济 实 力是实现 货 币国际化的根 本保证 起 现代 企业制度 的同吨 努力推
如何应对通货紧缩的挑战

如何应对通货紧缩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通货紧缩已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严重挑战。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普遍下跌、货币购买力增强的现象,虽然对于一时之间来说可能给人以好处,但长期来看,它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将就如何应对通货紧缩的挑战进行讨论。
一、调整货币政策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流通货币量减少,因此,首要的对策是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胀压力。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基准利率、购买政府债券等方式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提振物价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取负利率政策,使得金融机构倾向于借出资金,从而促进经济活动。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帮助企业和个人渡过难关。
例如,政府可以增加公共投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减少税收负担等。
这些政策有助于增加政府对经济的支出,从而促进需求增长,有助于提振物价。
三、提高生产率通货紧缩时期,企业和个人普遍面临经营困难和收入下降的风险,因此,提高生产力和效率成为应对通货紧缩的重要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个人则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来提高个人竞争力,增加收入来源。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为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四、促进贸易和国际合作通货紧缩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该加强贸易和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通货紧缩的挑战。
通过加强贸易往来,扩大市场开放,可以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应,从而缓解物价下跌的压力。
同时,国际间的合作和协调也能够减少竞争性的贬值行为,降低全球通胀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五、保护弱势群体通货紧缩给社会最脆弱的群体带来了更大的困扰,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这些群体的保护和支持。
例如,加大对社会福利的投入,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贫困人口和失业人员的培训和再就业支持,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货币政策紧缩经济增长放缓

货币政策紧缩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紧缩与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紧缩是指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限制货币供应量,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和稳定经济的目的。
然而,这种紧缩的政策往往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本文将对货币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探讨,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中的机制与原因。
一、货币政策紧缩的原因与手段货币政策紧缩往往是由通货膨胀的压力引起的。
当物价上涨过快、通货膨胀预期较高时,央行会采取紧缩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紧缩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提高利率、降低货币供应量和收紧信贷政策等。
二、货币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1. 投资成本上升:利率的提高会增加借款成本,企业和个人在投资决策上更加谨慎,从而抑制了投资需求的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2. 消费减少:紧缩政策带来的高利率使得借款成本上升,债务负担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减少,进而导致消费减少,减少了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 减少货币供应量:央行通过降低货币供应量来收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企业融资困难,对经济增长产生阻碍。
三、货币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除了直接的影响外,货币政策紧缩还会引发其他一系列的经济变化,从而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1. 汇率升值:紧缩政策会提高货币的投资回报率,吸引国外资本流入,导致汇率升值。
汇率升值会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减少了经济增长的动力。
2. 资本市场变动:紧缩政策会导致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投资者情绪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投资决策的确定性,对经济增长构成挑战。
四、货币政策紧缩与经济增长放缓的启示货币政策紧缩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但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货币政策调控时,需要权衡通胀控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避免过度紧缩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此外,应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来平衡货币政策的紧缩性,以实现经济增长与通胀控制的双赢局面。
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因素及制度改革

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因素及制度改革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日益凸显,给全球经济和金融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制度改革建议。
首先,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货币政策的不协调。
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导致了货币政策的异质性和时差效应,产生了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等不确定性。
例如,在全球性经济衰退时期,一些国家可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内需,而其他国家则可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这种不协调往往会导致全球经济的波动。
其次,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也是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国际金融市场的高度互联互通使得金融风险在不同国家之间迅速传播。
资本流动的快速变动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危机。
例如,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互联互通的金融机构之间的违约风险迅速向全球扩散,引发了一系列链式反应和经济动荡。
此外,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对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不稳定性。
一些国家拥有巨额外汇储备,而另一些国家则负债累累,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国际支付结算机制的紧张和汇率不确定性。
例如,中国持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而美国则拥有巨额贸易逆差,这种双边不平衡的现象给国际支付结算带来了压力。
面对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我们需要进行制度改革以实现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国际货币体系。
首先,各国应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和合作。
通过加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政策对话平台,建立一个更加稳定和可预测的全球货币政策框架,以减少不协调的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
通过完善跨境金融监管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同时,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风险。
此外,我们应推动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平衡发展。
通过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减少国际收支不平衡,以减少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
中国的货币政策紧缩 陷阱

中国的货币政策紧缩陷阱最新披露的物价数据显示,中国正面临通缩风险,中国似乎已经陷入货币政策紧缩的“陷阱”。
这对于依然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对于众多渴望发展的实体企业、对于众多渴望有更多机会改善生活的普通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悲剧。
历史上,在一段时间的货币过于宽松之后,往往伴随的是经济过热、物价和资产价格飞涨,进而又导致一轮严厉的政策紧缩。
而之后,即使是在经济从“过热”已经走向“过冷”、物价已经从“通胀”滑向“通缩”,资产价格也开始低迷,但基于刚刚过去痛苦的“经济过热”的历史,放松货币政策往往受到很大阻力。
严厉的紧缩往往会比适宜的程度持续更长的时间而难以及时纠正。
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货币政策紧缩“陷阱”。
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而容易受共识推动,尽管这样的历史周期性发生,人们仿佛也很难从中汲取应有的教训。
紧缩的货币政策往往难以根据最新的经济进展及时地得以纠正,“易紧难松”,最终经济为之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1997年至2002年间中国作为一个众多需求尚待满足的经济体就曾经经历持续通缩的痛苦,这就是中国落入货币政策紧缩“陷阱”的一个案例。
在19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掀起了一轮建设热潮,货币政策有所放松,最终的结果虽然是增长提速,但也同时伴随物价飞涨、局部出现房地产泡沫。
而随后到来的严厉紧缩虽然控制了通胀、刺破资产价格泡沫,但也使得经济增速大幅放缓。
面对随后而来的亚洲金融危机,货币政策虽然有所反应,但程度却远远不够。
即使到了1998年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已经是负值,官方代表性的贷款利率依然高达接近6%,并在这一水平上持续了较长时间。
过于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持续不能及时针对最新情况作出应对,最终的结果是,中国这样一个本该需求旺盛、蓬勃发展的发展中经济体,出现了长达四年的物价低迷,金融体系也面临巨额的坏账压力。
类似地,在经历了2009-2010年政策放松带来的物价和房价大涨之后,当前普遍的共识是对于货币政策放松的抵制。
如何看待当前出现的全球通货紧缩趋势

如何看待当前出现的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摘要】全球经济正面临着持续的通货紧缩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全球通货紧缩的原因包括国际贸易不稳定、全球供应链断裂、货币政策失调等。
表现在通货紧缩趋势下,各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下降,经济增长放缓,市场不稳定性增加。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各国可以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
全球通货紧缩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是普遍的,有的国家可能会面临通货紧缩危机,有的国家则可能通过适当调整政策来稳定经济。
为了有效化解全球通货紧缩趋势带来的危机,各国应该加强协作,寻求共同发展。
展望未来,要积极应对全球通货紧缩趋势,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经济增长和市场稳定。
【关键词】全球通货紧缩趋势、全球经济、原因、表现、应对措施、影响、实例分析、建议、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定义全球通货紧缩趋势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是指全球范围内通货供应不足,货币价值持续下跌,导致物价上涨和经济活动放缓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包括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动荡、政治不稳定、国际贸易摩擦等。
在通货紧缩的环境下,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企业生产和投资意愿减弱,整体经济活动受到抑制,甚至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全球通货紧缩趋势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各国政府和央行需要密切监测经济动态,灵活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复苏,避免通货紧缩持续蔓延,并采取有效措施来维护经济稳定和市场信心。
全球通货紧缩趋势对各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深远,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遏制通货紧缩,并促进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影响全球经济的因素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是指全球范围内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通货紧缩现象日益严重。
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全球通货紧缩趋势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放缓:通货紧缩使得货币供应不足,导致企业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少,进而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
货币调控“易紧难松” 货币乘数中枢显著下移

货币调控“易紧难松”货币乘数中枢显著下移中国证券报:面对外汇占款缩减,央行为何近期频频使用逆回购,而不通过降准来释放流动性?王国刚:这要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找原因。
过去几年,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导致其资产负债表中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准备金余额不断上升,央行则用这些准备金购买了大量外汇储备。
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仍高达20%,应该说有下调的空间。
但问题是,下调准备金率后,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准备金将减少,这意味着央行需向商业银行支付相应数量的人民币资产。
而从央行资产负债表来看,其可动用的人民币资产十分有限。
除非央行出售外汇以获取更多人民币,但这并不现实。
因此,可以说央行迟迟不降低存准率跟其可调控的人民币资产捉襟见肘有关,当前易紧难松,这也是央行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的一个体现。
至于流动性,当前主要是实体经济而非央行政策的问题。
目前的现状是资金池总量并没有减少,但资金流速变慢,很多资金沉淀在银行环节。
商业银行可放贷资金是足够的,但能达到商业银行审贷标准的项目却很少,因此市场感觉流动性收紧,企业经营也出现了困难,产品积压。
由于根源在实体经济不振,货币政策对此作用有限。
刘煜辉(微博):现阶段降准与否更体现的是宏观政策导向。
央行一方面需要预调微调支持“稳增长”,而另一方面又不愿为低效的地方投资充当最终贷款人,因此选择了以逆回购的形式循环投放货币。
这种短期循环操作使得银行的现金流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同时资本面一直保持着紧张态势,债券利率显著上升。
央行或许想通过这种价格机制约束来自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中国证券报:未来央行的调控思路和调控手段将如何变化?王国刚:央行可动用的手段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汇率以及控制新增信贷规模等。
此前过多外汇储备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以对冲外汇占款为主的操作方式制约了其调控效果,央行最有效的调控手段只能是控制新增信贷规模和调整存贷款利率,前者是行政手段,后者是直接调控。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难以承受之重:美国货币政策的量化宽松

现行国际货 币体 系的 内在缺陷
脱 胎于 战后 布 雷 顿 森 林 双 挂 钩 ”体 系 ( 美元 即 与 黄 金 挂钩 、各 国 货 币 与 美 元 挂 钩 )的现 行 国 际货 币
本文根据作 者2 1年 1 月1 ~1 日在北京举 办的第四届 亚太经济与金 融论坛 ( 0 O 2 2 5 主题 为 “ 济复苏、结构调整与制度 变革” )上 的演 经 讲提纲整理而成 。本文仅代表作 者个人 意 见,不代 表作者所在机构和单位的意 见。
现 行 国 际 货 币 体 系 难 以 承 受 之 重 美 国货 币政 策 的 量 化 宽 松 冰
●
●
A
管 涛 陈之平
m
作者简介 管 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 陈之平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 司
Au h s t or
Gu n T o Me a a . mbe f i a F n n e 4 0 u r n i a c 0 F r m o Ch
指 出本次 国际 金融危 机再 次暴露 出现 行国 际货币体 系 内在缺 陷 ,量 化宽 松货币 政策 有可 能加剧 国际金 融风 险 ,并提 出了改 革国际 货 币体 系 的对 策建 议 。
Ab ta t sr c
Ar n h i h de a s v ou d te t me te Fe r lRe ere mad t e i mon t r ol y an ou em e to e on ou d o s e ay p i n nc c n fa s c d r n fqua tat e ea ig,c to ery n i i sn t v onr v s r g on t t n t e it r at na m munt.Ba e n an an lssofte r at ns i t en qu n i t e ea ng mon t r ol y a ed c sanl i h n e n i y o l co i y s d o ay i h el i o hp bewe a tt i si av ea p i y c an h ner a i al dt e it n t on mon t r y t ,hi pe h ws tat h ec n na cal ii ason e a i e eae h rn i lwso h e a s sem t spa rs o h e r e tf n i ssh c ganr v ld t e i iscf y t i cr nt a ft e e s ig it r a i al xit n e n t n on mon t r y t , emon ta e h tq n i t e e ig mon t r ol y ma g a a eit r a ina ian i ik e a s sem d y s rt st a ua t a i asn t v e a p i y a gr v t e n to l n cal s , y c n f r an r po e u ge t sont e rf r o h u r tit nai a o t y y t m . d p o s s s g si on h e o m f e c ren ner t t on l m near s se
坚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应对全球流动性紧缩

坚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应对全球流动性紧缩【摘要】全球经济正在面临流动性紧缩的挑战,这给货币政策带来了重要性。
为了有效应对全球流动性紧缩,我们需要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并灵活调整政策工具。
坚持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加强国际合作是关键。
在稳定金融市场预期的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至关重要。
在应对全球流动性紧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寻找有效的途径,并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加强国际合作,以及灵活调整政策工具,是成功应对全球流动性紧缩挑战的关键。
【关键词】全球流动性紧缩、货币政策、连续性、完善、框架、灵活调整、政策工具、中性稳健、国际合作、金融市场预期、重要性、有效途径、保持稳定。
1. 引言1.1 全球流动性紧缩背景全球流动性紧缩是指全球范围内资金流动性减少、信贷收缩的现象。
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多国央行纷纷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趋紧。
主要表现在金融市场流动性下降、利率、汇率波动加剧、资金流动性降低等方面。
国际贸易摩擦、金融市场波动、经济增长趋缓等因素是导致全球流动性紧缩的重要原因。
全球流动性紧缩对各国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方面,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上升,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流动性收紧也会产生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市场不确定性,影响投资者信心。
如何有效应对全球流动性紧缩,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成为各国政府和央行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坚持货币政策连续性,提高政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是防范全球流动性紧缩风险的重要举措。
1.2 货币政策重要性货币政策在全球流动性紧缩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控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维护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的主要手段。
在全球流动性紧缩的环境下,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有效应对全球流动性紧缩带来的挑战,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力较大,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来影响市场利率、汇率等重要经济变量,进而对整体经济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坚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应对全球流动性紧缩

坚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应对全球流动性紧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全球流动性的变化对各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近年来,全球流动性紧缩的情况时有发生,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波动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央行需要制定灵活的货币政策,以适应全球流动性的变化,保障本国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全球流动性紧缩。
全球流动性紧缩是指全球范围内货币和信用的供应减少,导致市场上资金匮乏,金融系统的流动性降低,进而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行。
全球流动性紧缩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政治关系紧张、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等。
不同的原因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流动性紧缩,但其影响往往是普遍的,涉及到各个国家和地区。
面对全球流动性紧缩的挑战,各国央行需要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这方面,坚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
货币政策的连续性意味着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频繁改变政策方向和目标,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这有助于提高市场的信心,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在实践中,要坚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全球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化,央行需要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的前提下,灵活调整政策措施,以实现经济和金融的平稳运行。
为此,央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适应全球流动性的变化。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市场的流动性。
在全球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资金供给不足,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促进信贷的扩张和投资的增加。
通过这种方式,央行可以缓解市场的流动性紧缩,为经济的增长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央行还可以通过汇率政策来应对全球流动性紧缩的影响。
在全球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国际资金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流出,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和汇率的波动。
央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货币政策应继续紧缩

货币政策应继续紧缩谭雅玲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目前我们有86万亿元的货币供应量,只有47万亿元的GDP总量,我们的货币是超量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流动性应该继续收口而不是放口。
中国经济目前又处于一个关口。
如今世界经济的难点,在于两强一弱,“两强”包括美国经济保持强势,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很强,“一弱”是欧洲、日本很弱。
但二次探底、二次衰退、二次危机这些提法都过头了。
目前世界经济基本稳定,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机会和平台。
但在这样的世界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也有“两难”,结构调整转型难,宏观调控难。
货币政策应当怎么走?利率、存款准备金怎么走?我认为要继续紧缩而不是宽松。
目前我们有86万亿元的货币供应量,只有47万亿元的GDP总量,我们的货币是超量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让股市上去很难,我们不想人民币升值,却仍然在升值。
我们不能把美元的货币政策和基础条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接。
如果现在觉得钱不够花,货币继续宽松下去,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更大。
我认为,如今流动性应该继续收口而不是放口,放口带来的是投机情绪和冲动,对老百姓不是保护,对国民经济不是积累而是消耗。
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需要认真推敲。
我们的短期对策和长期制度需要对接,现阶段的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资源市场、大宗商品市场,按照市场化的概念、技术和产品来打造中国金融体制。
未来中国经济要做的,是精细化的发展,用金融的工具来精细化,提高品质。
金融不能有一点马虎,需要扎实做好基本功,脚踏实地、精雕细琢。
现在我们处于非常复杂的十字路口,怎样评价过去的进步,怎样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各国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_中国2022年货币政策

各国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_中国2022年货币政策2022年,随着大规模金融救助措施的实施和经济刺激政策的引导,全球经济逐步从衰退走向复苏,国际金融形势趋于稳定。
但即使这样,通缩、通胀并存的压力依然导致各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选择。
宽松货币政策何去何从从未来一段时间内看,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与退出将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尽管保持宽松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因过早退出而导致前期的经济刺激措施前功尽弃,或是重蹈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覆辙,是G20成员国普遍形成的共识;但宽松货币政策退出问题已经浮出水面,恢复货币政策的常态也是早晚之事。
然而,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实施,涉及到各方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G20成员国如何协调一致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难度很大,如果各行其是将会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
首先,如果G20各成员国对宽松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不能同步,货币政策上的利率变化出现大的差异,将有可能导致各国货币间汇率的波动和增加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甚至引发国际金融市场上新一轮的动荡。
另外,一旦市场投资者为规避汇率风险将大量资金投入大宗商品市场,必将进一步抬高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的价格。
其次,货币政策调整的不同步,将导致投机资金跨境流动进一步活跃,投机套利行为更加猖獗。
其中,继续实旋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其资金将出现大量外流,而及早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将出现资金大量的流入,国际资金的不均匀和无序流向将加剧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平衡状况。
再有,各国利率导向的不协调,使跟进澳大利亚上调利率国家的货币可能出现大幅度升值,从而导致其出口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特别是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
因此,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能否协调一致,关系到G20成员国各方利益和全球经济稳定的全局。
另一方面,随着宽松货币政策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会逐步使其演变成“扩张性”货币政策,真正意义上有节制的宽松成分减弱,导致货币供应呈现前所未有的天量,潜在的通胀预期隐患强烈信号令各国不能不有所担忧。
国际货币体系困境下紧缩政策艰难前行

国际货币体系困境下紧缩政策艰难前行
沈建光
【期刊名称】《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正>本月9日、10日,新一轮中美两国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对话中,美国巨额财政赤字引发的债务问题以及中国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的储备资产安全问题是众方关注的焦点。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沈建光
【作者单位】中国金融40人论坛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6
【相关文献】
1.土地流转政策春风下的艰难前行 [J], 耿怀民
2.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中国外汇储备的“美元困境” [J], 孟秀惠
3.国际收支顺差条件下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J], 马伟;吴润萌
4.后金融危机下国际货币体系的困境及人民币国际化契机 [J], 张宗锐
5.解读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困境及探索路径 [J], 刘立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现今的全球通货紧缩趋势

现今的全球通货紧缩趋势引言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是指全球范围内货币供应量相对收缩或增长缓慢的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变化,通货紧缩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本文将探讨导致全球通货紧缩趋势的原因以及其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
全球通货紧缩的原因货币政策收紧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的央行采取了收紧货币供应的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护货币稳定。
这种货币政策收紧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货币供应量相对减少,从而带来通货紧缩的趋势。
经济增长疲软全球范围内,许多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放缓。
经济增长疲软意味着需求减弱,而需求的减弱进一步抑制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因此,经济增长疲软成为导致全球通货紧缩的另一个原因。
结构性因素一些结构性因素也对全球通货紧缩起到了推动作用。
例如,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导致了商品生产成本的下降,这进一步抑制了通货膨胀。
另外,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提高也使得商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并抑制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全球通货紧缩的经济影响通货紧缩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通货紧缩一般导致物价下降,可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
然而,在通货紧缩时期,消费者也可能因为担心未来物价进一步下降而推迟购买决策,这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
此外,通货紧缩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进一步对就业和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通货紧缩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通货紧缩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滑,特别是那些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密切相关的企业。
此外,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可能受到压缩,因为资产价值往往有下跌的风险。
通货紧缩对债务和财政政策的影响通货紧缩可能增加实际债务的负担,特别是对于那些固定利率债务的借款人来说。
财政政策也可能受到影响,因为经济疲软和税收收入下降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增加。
全球通货紧缩的社会和政治影响社会影响通货紧缩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这会对家庭和个人的收入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通货紧缩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增加社会不满情绪和政治不稳定的风险。
政治影响全球通货紧缩可能导致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加剧,因为国家为了争夺稀缺资源和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保护主义措施。
央行或面临货币政策失效窘境

央行或面临货币政策失效窘境
面对债务持续飙升的局面,发达国家央行相继展开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竞赛,不断地挑战货币政策底线。
然而,货币加杠杆难以根本解决债务去杠杆,货币政策逐步失效可能是最令人尴尬和感到困惑的事情。
全球流动性过剩与信贷紧缩和美元融资缺口并存。
目前全球央行的资产规模约为18 万亿美元,占全球GDP 的30%,是十年前的两倍。
但全球流动性相对过剩,却改变不了仍处于去杠杆化、去债务化长周期的事实。
2011 年底全球银行体系内流动性枯竭、信贷冻结的情况在2012 年以来已有较大改善,但美元融资缺口依然巨大。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计算,因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减速推高了美元避险需求。
截至2012 年二季度末,对美元需求创1999 年以来最高,全球银行业和企业存在2 万亿美元的缺口,为2008 年4000 亿美元的5 倍,全球金融体系普遍存在信贷紧缩压力,QE3、QE4 之后紧张压力出现了缓解。
各国央行在扮演最后贷款人方面已经竭尽所能,但为何欧洲经济依然难以摆脱衰退边缘?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看,原因很简单:LTRO 的贷款利息是1%,欧洲央行的隔夜存款利息是0.25%,银行宁可亏钱存欧洲央行,也不愿意放贷。
银行更倾向于储备资金以应付巨额债务到期,或是直接回购即将到期的银行债券,而不会大规模用从LTRO 获得的资金介入资本市场或是放贷给实体经济。
本质而言,LTRO 只是一个资产抵押换取流动性的过程,相当于逆回购,并未能将其持有的不良资产剥离资产负债表,而银行杠杆率维持在高位,去杠杆和补充资本充足率仍是必须要进行的操作。
可见,通过债务货币化依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05月09日国际货币体系困境之下,紧缩政策艰难前行本月9日、10日,新一轮中美两国战略与经济对话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新一轮中美两国战略与经济对话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届时届时,,美国巨额财政赤字引发的债务问题以及巨额财政赤字引发的债务问题以及中国作为中国作为中国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的美国最大债权国的美国最大债权国的储备资产安全问题将是储备资产安全问题将是众方关注的焦点众方关注的焦点。
以美元为主导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与系统性风险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与系统性风险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与系统性风险。
正如周小川行长周小川行长所言所言所言,,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演愈烈来看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收益收益收益。
由于由于当前当前当前美国债务问题美国债务问题美国债务问题严重严重严重、、经济恢复弱于济恢复弱于预期预期预期、、欧美利差持续存在欧美利差持续存在,,预计预计美元反弹美元反弹美元反弹不会持续不会持续不会持续。
并且并且,,持续的弱势美元,可能可能继续继续继续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走高走高。
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格局之下货币格局之下货币格局之下,,中国的货币收紧政策中国的货币收紧政策面临两难选择面临两难选择面临两难选择。
尽管国内国内食品价格食品价格食品价格逐步逐步逐步回落回落回落,,预计4月CPI 将比3月出现小幅下滑月出现小幅下滑,,同比增速或将同比增速或将降至降至5.3%。
但是但是,,由于由于潜在潜在潜在的的通胀压力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仍然存在仍然存在,,且经济呈现且经济呈现放缓迹象放缓迹象放缓迹象,,“滞涨滞涨””担忧出现。
应对应对国际国际国际货币体系之困货币体系之困货币体系之困,,似乎没有万全之策似乎没有万全之策。
从短期来看从短期来看,,只有只有继续刺激继续刺激继续刺激消费消费消费增增长、落实落实保障房保障房保障房建设建设建设、、减少行政干预减少行政干预,,进而进而防止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过度下滑过度下滑过度下滑。
而长期来看长期来看,,尽快促进人民币促进人民币可兑换及成为可兑换及成为可兑换及成为国际国际国际储备货币储备货币储备货币,,消除外储消除外储““被动被动””积累积累实为应对之实为应对之实为应对之根本根本根本。
本月9日、10日,新一轮中美两国战略与经济对话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届时,中美两国将就各自的政治、经济进行广泛讨论,既有合作,亦存矛盾。
由于早前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主权债务评级前景由“稳定”下调至“负面”,美元债务信誉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
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国,迅速发表声明,表示“希望美国政府切实采取负责任的政策措施,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因此,美国巨额财政赤字引发的债务问题以及中国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的储备资产安全问题将是众方关注的焦点。
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之困两年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集中阐述了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与系统性风险,引发了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广泛探讨。
我们认为,美元作为全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主要困境。
由于当前美国经济恢复弱于预期,美国政府寄希望通过增加美元供给以提高国内需求、通过弱势美元促进出口,提振国内经济和就业。
同时,由于美国债务问题凸显,美国政府更希望通过行使印制国际最主要储备货币的“特权”,以稀释对外债务负担。
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元大幅贬值,一方面使得享有美元资产的储备国面临严重的储备资产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将继续引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恶化全球通胀局势。
正如周小川行长所表述的,“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的收益”。
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及其超发及其超发及其超发,,将中国带入两难之境将中国带入两难之境。
一方面,中国政府维持人民币兑美元相对稳定的成本较高。
干预对外汇市场,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加,破坏国内经济的稳定,加大了央行政策操作难度。
截至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大幅超出了储备的合理需求。
而另一方面,如果放开人民币汇率,让其自由浮动,可能面临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的局面,影响中国企业出口。
因此,中美两国进入了长期博弈过程。
根据以往经验,我们认为,博弈最终的均衡结果可能是,美国方面,美元贬值有限,美国经济不会因此得到有力提振;而中国方面,人民币也不会出现大幅升值。
事实上,自去年11月美国实行二次量化宽松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却从118.6,贬值到117.7,贬值了0.7个百分点。
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jianguang.shen@ +852 2685 2022负面小心 正面消息SALESHong Kong Alan Chenalan.chen@ +852 2685 2268Adeline Maadeline.ma@ +852 2685 2060SingaporeWong Look Liewlookliew.wong@ +65 6603 5868 LondonJohn McIntyrejohn.mcintyre@ +44 20 7090 6390 New York John Baijohn.bai@ +1 212 209 9354 Paul Kimpaul.kim@ +852 2685 2058Kim Arcullikim.arculli@ +852 2685 2055SALES TRADING HK +852 2685 2237弱势美元仍将持续美元反弹能否持续是市场关注的热点美元反弹能否持续是市场关注的热点。
上周五,美元指数迎来大幅反弹,最高上升至74.23,创下了近七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然而,我们认为,由于美国债务情况较差、经济恢复弱于预期、欧美利差持续存在三点原因,预计美元不会持续反弹。
并且,伴随着弱势美元的持续,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走高。
美国债务情况远差于欧洲美国债务情况远差于欧洲。
早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曾将美国债务前景从“稳定”降为“负面”,加剧了市场对美国债务问题的担忧。
当前美国国债占GDP比重已经逼近100%,高于欧元区80%左右的占比。
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超过10%,也远高于欧元区6%的水平。
另外,美国各州政府和许多市政府同样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财政危机。
我们认为,削减预算、减少债务是美国的当务之急。
然而,目前白宫与共和党仍未在提高债务上限方面能达成一致。
白宫希望国会提高国债最高限额,而共和党人则提出政府必须削减支出。
如果美国政府相应减少开支,将会对军饷、退休金、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险、债务利息、失业救济和税收返还都造成影响,是众多美国家庭不愿意承受的,对于复苏中的美国经济影响也偏负面。
分析历史数据可知,美国的财政赤字历来与弱势美元相傍相依。
因此我们判断,只有美国财政情况出现明显改善,美元才有走强的可能。
美国经济恢复弱于预期美国经济恢复弱于预期。
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呈现下滑的态势。
实际GDP增速同比增长1.8%,弱于四季度3.1%的增速。
其中,消费者开支、企业投资均有所放缓,政府开支也出现大幅下降。
而去年四季度曾推动GDP增长的对外贸易,一季度也小幅拖累GDP增速。
制造业与服务业数据同样有所回落。
4月ISM制造业PMI为60.4,低于前值61.2;ISM服务业指数为52.8,低于市场57的平均预期与3月的57.3。
4月失业率环比增至9%,高于此前8.8%的市场平均预期。
但是,非农数据出现利好,直接助推了周末美元大涨。
4月非农就业人数环比增加24.4万,该数值为1个月来新高,并显著高于此前市场18.5万的平均预期。
欧洲方面,在核心国德国的带领下,稳步复苏。
德国央行行长韦伯早前曾预计2011年德国GDP增长将达到2.5%,预示着欧元区复苏基础较为牢靠。
我们判断,即使欧元兑美元达到1:1.5,德国出口仍然可以承受。
欧美利差欧美利差持续持续持续存在存在存在。
伴随着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欧元区通胀压力加剧。
欧盟统计局公布,4月欧元区的通胀率升至2.8%,达2008年11月以来最高位,连续5月超出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通胀目标。
尽管上周欧洲央行利率会议仍然宣布维持1.25%的利率不做调整,6月前暂缓加息,但也并未排除7月加息的可能。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未来将“密切关注”通胀上行风险。
另外,由于意大利央行行长德拉基继任欧洲央行行长的可能性较大,欧洲央行或将在抗通胀立场上更进一步。
美国方面,虽然3月CPI高达2.7%,但更受关注的核心通胀率低于预期0.1个百分点,仅达到1.2%。
尽管QE2会在6月底退出,QE3推出的可能性也极小,但预计美联储今年也不会采取收缩资产负债表的举动,加息不会很快到来。
欧美利差的持续存在同样是支持弱势美元的原因。
图表 1 90年代后弱势美元与美国的财政赤字相傍相依资料来源: CEIC, 瑞穗证券图表 2 德国出口德国出口受受欧元兑美元欧元兑美元汇率汇率汇率影响影响影响不大不大资料来源: CEIC, 瑞穗证券货币政策艰难前行在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全球货币格局之下,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同样面临两难选择。
一方面,此轮通胀压力较大,要求货币政策保持持续收紧。
正如我们在报告《结构性通胀还是全面通胀开始通胀开始?》?》?》((20102010年年1212月月2424日日)中提及,本轮通胀已经具有长期性特征,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方面的原因。
从供给角度来看,中国的产能过剩现象已经随着需求的大幅提高和落后产能的淘汰而发生改变。
特别是刘易斯拐点出现以后,劳动工资的上涨不再支持供大于求的传统状态,而工资上涨将对物价有长期和持久的推动力。
高资产泡沫和资源价格调整也为通胀加上隐忧。
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导致中国面临极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另一方面另一方面,,紧缩政策可能导致紧缩政策可能导致国内国内国内经济放缓经济放缓经济放缓,,并且由于并且由于输入性通胀并不可控输入性通胀并不可控输入性通胀并不可控,,“滞涨滞涨””风险风险同同样存在存在。
4月,PMI数据一改往年季节性上升现象,今年不升反降,显示经济出现了回调态势。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取行政干预手段,诸多负面影响已经“浮出水面”。
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出现收紧迹象。
特别是,一些发电企业,在煤价上涨的形势下,正面临不同程度的亏损,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淡季缺电现象,更有地相继采取了限电和拉闸措施,影响部分群体的生产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