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考历史必修三资料汇编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三复习资料.doc

历史必修三复习资料.doc

必修III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诸子百家中的代表人物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学派的墨子。

法家学派的韩非子2、孔子的思想主张:A、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B、"有教无类",“启发式教育”。

3、孟子的思想主张:A、“仁政” B、“民贵君轻” C、“性本善”4、荀子的思想主张:A、“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B、“君舟民水” C、“性恶论” D、法治(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董仲舒提出新儒学思想体系A。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B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C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D.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Ao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

B。

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C。

兴办太学,在各郡设立学校, 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D。

“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3、结果: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三课)宋明理学1、宋朝儒学发展为理学:A。

北宋时期一程颐、程鼬:万物皆只是一个理,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Bo南宋一朱熹:①集大成者,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②“理气论”(客观唯心论),把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

③“心性论”,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④著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2、明朝儒学发展为王阳明的心学:A… “心即理也”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B。

提出“致良知”学说C。

进一步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离经叛道”的李贽:A。

破除对孔子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标准B。

必修3历史背记资料

必修3历史背记资料

必修3历史背记资料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继承并发展了夏朝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2.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汉朝: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更加公平,同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 宋朝: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实行“两税法”,减轻百姓负担。

6. 元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7. 明朝:明朝实行内阁制,加强皇帝的权力。

8. 清朝:清朝实行八旗制度,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二、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1.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 国共合作: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4.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5. 解放战争:1946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古代中国的经济1. 农业: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实行“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农业技术不断进步。

2. 手工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如陶瓷、丝绸、造纸等。

3. 商业:古代中国的商业也很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商业城市,如长安、洛阳等。

四、古代中国的文化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

3. 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

4. 科技:古代中国的科技非常发达,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

五、近代中国的文化1.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提倡民主、科学、自由等思想。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会考小高考复习提纲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会考小高考复习提纲

必修三专题一、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艺术成就[考试大纲]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考点3宋明理学——朱熹的理学思想;考点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考点5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考点6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书法、中国画;考点7文学成就——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及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考点8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的产生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形成的原因:1、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使生产力的发展,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是根本原因,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阶级:士阶级的活跃,受到重视;4、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儒家:(1)孔子:①主张A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中庸(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提出“正名”主张评价“仁”: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孔子主张仁爱有差别、等级,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评价“礼”:“礼”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对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主张推崇、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代表了奴隶主贵族利益,体现了孔子思想的保守性B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C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D宇宙观——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②评价:A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B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2)孟子:主张:A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民本思想);B哲学思想——“性善说”;C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D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历史必修三复习资料

历史必修三复习资料

历史必修三复习资料历史必修三是中学历史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涉及到中国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历史必修三的复习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项必备的任务,因为它不仅会出现在中考中,而且会成为一个关键的考察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历史必修三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光绪、慈禧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晚清末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政治变革。

这场变法旨在推进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现代化,并改善人民的日常生活。

在这场变法中,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他们的历史背景和行为举止是复习这一课程的重要内容。

二、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史的发展五四运动是二十世纪初中国重要的社会运动之一,它是中国现代史中一个关键的里程碑。

这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要求中国政府实行现代化改革,追求民主自由和民族独立。

通过学习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的行为举止,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和五四运动的意义。

三、“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化的变化“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主要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中国文化革新,并提倡民主、科学、全球化和自由思想。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中一个关键的事件,它代表了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独立与自主。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中另一个重要事件,它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强大国家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五、小结历史必修三是中学历史教育中的重要课程,通过对它的复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历史必修三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然而,复习只是一个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江苏历史小高考 必修三专题三讲义

江苏历史小高考 必修三专题三讲义

小高考复习系列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编写:菁华学校高二历史组1. 了解林则徐、魏源的“师夷”思想(必修3 P48~49)(1) “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魏源:受林则徐委托,据《四洲志》编写的《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③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 了解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必修3 P49~50)(1) 康有为:著有《孔子改制考》等,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还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2) 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3) 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达尔文的进化论传入中国,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就会被别的民族灭绝。

3. 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必修3 P50~51)(1) 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2) 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3) 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4) 维新思想的突出作用在它的思想解放,它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冲击了封建思想,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4.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必修3 P53~56)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胡适等。

5.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必修3 P54~55)(1)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小高考历史必修三资料汇编

小高考历史必修三资料汇编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考点: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1、道家:(1)春秋晚期的老子:创立道家学派,代表作《道德经》。

①核心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②人生观: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③政治主张: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④政治目标:他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⑤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道德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2)战国时期的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儒家:(1)春秋晚期的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被称为“至圣”。

编订“六经”,后人编订其言行录《论语》。

①核心思想:“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民本思想: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③政治目标: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④教育思想: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儒家学说,被称为“亚圣”,儒家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为《孟子》。

①核心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②民本思想: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③哲学思想(人性论):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2021年江苏历史小高考必修3全册知识提纲(精华版)

2021年江苏历史小高考必修3全册知识提纲(精华版)

2021年江苏历史小高考必修3全册知识提纲(精华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梳理】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汉代儒学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含义:“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2.原因:⑴经济:井田制瓦解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⑵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阶层崛起,⑶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⑷思想文化: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3.意义: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⑴地位:春秋晚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整理“六经”,言行载于《论语》,后世尊之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⑵主张: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⑵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包含了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这是进步的。

)⑶希望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⑷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战国儒家学派代表人物⑴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用仁政来扩充人的善性)⑵荀子: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性本恶(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三.道家1.老子⑴地位:生活在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⑵主张: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

②强调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③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④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都是运动的;事物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四.法家: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①以法治国②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③改革变法五.墨家:创始人是战国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代表手工业者的利益。

小高考历史 必修三专题一讲义

小高考历史 必修三专题一讲义

小高考复习系列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编写:菁华学校高二历史组1.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必修3P4~8)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及其影响(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提出:董仲舒;②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谋求统一。

③含义;主张儒家六经范围之外的各家学术都应当罢黜,以保证国家统一。

④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杀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太学①概况;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②影响:打破了以往由官僚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 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必修3P10~11)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设置太学,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5. 了解宋明理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及其影响(必修3P14~16)(1) 代表人物及主张:北宋——程颢、程颐: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主张有理气论、修养论、道统论。

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主张“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本心即天理,“发明本心”。

明朝——王守仁(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指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必修三历史背诵资料

必修三历史背诵资料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意义(运用)原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1)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出现,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兴起与迅速发展。

(3)阶级关系上: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打破,私学兴起。

意义:(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阳明2、“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识记):①、天理是本原,先有理后有物,纲常就是天理,②、主张“存天理,灭人欲”③、认识论:“格物致知”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主张(识记)李贽的离经叛道(1)破除孔子思想的迷信(2)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黄宗羲对君主专制抨击(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经世致用(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世界本原: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变化有规可循(2)认识论:提出可知论(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识记)普罗泰格拉(智者学派):(1)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2)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225、新教三大教派(识记):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第7课启蒙运动1.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1)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下(2)科学上:自然科学取得很大发展,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

(3)经济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4)阶级上: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2.法国、德意志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识记)伏尔泰:①抨击天主教会②倡导君主立宪③提倡“天赋人权”④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①“三权分立”学说;②强调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卢梭:(《社会契约论》)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②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康德:①总结启蒙思想;②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③主张自由但也要自律。

年江苏历史小高考复习必修三分单元打印回忆

年江苏历史小高考复习必修三分单元打印回忆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儒家:(1)孔子(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①核心:、(注:孔子主张的爱人是有差别的)②政治: A ,恢复。

→落后性。

B→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矛盾、社会稳定③教育:主张“有教无类”→首创私学,打破局面(2)孟子(战国):政治:;民本: ;伦理观:(3)荀子(战国):政治:;民本: ;伦理观:2、道家:(1)人物、主张:口述3、法家:(1)人物、主张:口述(2)代表阶级,其主张迎合了4、墨家:墨子:①兼爱(消除 ,同等地爱所有人)②③④5、百家争鸣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奠定了二、汉代儒学1、糅合、、一些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主张:(3点,口述)(1)正式规定作为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垄断。

2、设立太学:(2)作用:打破 ;大大提高儒学的地位3、影响:儒学,三、宋明理学(北宋,融合、 ,以为核心的新儒学,南宋以后成为官方)1、程朱理学(1)二程(北宋):①是本源;②天理和联系;③认识论:(2)朱熹(南宋理学者):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2、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①“”就是理; ②只需就可以得到天理(2)王阳明(明朝心学者):①宣扬命题;②致良知、知行合一(含义?)三、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对传统儒学、 ,传统文化重焕生机)1、李贽(自称异端):①反对以为标准②批判,强调2、黄宗羲:①抨击②“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限制 ,保证3、顾炎武(昆山人):①“”思想②“ , ”(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4、王夫之:①唯物论②可知论③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主题: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时间:)1、智者学派(诡辩学派):①代表人物:②主张: ——肯定了 ,体现了2、苏格拉底:①主张:反对智者学派忽视 ,倡导“”;美德即知识;重视教育②评价:使哲学真正成为的学问1核心思想:1(1)(2)((4)2(1)((3必修三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1、造纸术:西汉 ,东汉2、印刷术: 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北宋发明 ——对欧洲:3、火药:唐末 ,4、指南针:战国 ,北宋二、辉煌灿烂的文学1、《诗经》:孔子收集 时期的诗歌;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 基础2、楚辞:代表作《 》——具有 风格3、汉赋:表现出汉代 的文化气势;代表作4、唐诗:代表人物(口述)5、宋词:婉约派代表: 、6、元曲:代表作 、7、明清小说:代表作(口述)三、书法和戏曲艺术1、汉字的演变: (起源)、甲骨文(成熟)、大篆、小赚、 、楷书2、书法艺术:(1)楷书: 价值高楷书步入盛世, 、 、 成为后世范式(2)草书: 价值高3、文人画: 时期成就最突出;创作主体:士大夫集 四为一体;讲究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 画4、京剧产生:时间 ,地点 ,以 、 剧为基础,兼收其它曲调必修三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发展历程一、物理学1、近代物理学——(1) 的研究为经典力学奠定基础:①研究方法:、②研究成果:(口述)(2) 创立经典力学体系:①标志②内容和③特点、2、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1)背景:19世纪, 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