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手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人生感悟〞专题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组教材教学要求: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一起看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欢迎查阅!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能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2.能概括说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说出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能清楚了解并说出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能领悟并说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寓言小故事.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篇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生活中除了个别伟大的人和事,更接近我们生活的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而这些平凡的事物也总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像我们前面认识过的顶碗少年和那一棵棵桃花心木.我们常常对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也能从中收获耐人寻味的启示.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看,哪根最有用?我们今天就来读读课文《手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手指的.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设疑预习,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三.自学感悟,小组交流1.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自读思考题,让学生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2.通过讨论和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3.小结问题,依照课文分析五指各自的特点填写自读思考题中的表格,并注意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美的两瓣.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美的.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四.品读重点,体会写法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最后一段课文;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1.总结该单元——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2.生动地给学生讲述《断手指的国王》的寓言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交流发言.断手指的国王从前,远方有一个很会治理国家的国王,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丞相,每当国家有什么重要大事的时候,他都会谦虚地向丞相请教,但无论国王问什么事情,这个丞相总爱说〝好〞.这令国王非常生气,他要找个理由治治丞相的这个毛病.有一次,国王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拇指,他连忙问丞相:〝我的拇指被斩断了一截,好不好?〞丞相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国王陛下.〞这个回答使国王满腔怒火,他以落井下石为罪名将丞相关了起来,并问丞相:〝现在你被关在牢房里了,好不好?〞丞相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国王说:〝既然你觉得好,便在牢房里多住几天吧!〞过了两天,国王又想外出打猎了,他不想释放这个倔强的丞相,只好一个人单独出发了.没有熟悉地形的丞相做伴,国王很快迷了路,并且掉进了一个捕捉动物的陷阱里.这个陷阱是当地的一个食人族部落挖的.当天晚上,食人族的几名大汉把赤身裸体的国王绑在了一个十字架上,然后堆满了木材,准备吃烤人肉.一名巫师引导着众人举行了祭礼,他把清水喷到国王身上,逐步检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当他检查到国王的手指时,这个巫师开始摇头叹息.检查完毕,巫师向酋长报告说:〝我们族人只吃完整的动物,这个人断了一根指头,是个不祥之物,我们不能吃他.〞酋长不得已,只好放了国王.国王白白捡回了一条命,非常激动,回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到监牢里看望丞相.他流着泪说:〝现在我明白了你为什么说我的断指是件好事,它救回了我一条命,我错怪了你.〞稍后,国王又心有不甘地问丞相,〝我把你关在牢里十多天,好不好呢?〞丞相回答:〝好,很好!〞〝为什么呢?〞国王问.〝我尊敬的陛下,如果您不抓我进监牢,我一定会随从您去打猎,我们会一起被食人族抓走,您可以因为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无疑,因为我很完整呀!〞国王听后,顿觉茅塞顿开: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好和坏是随时可以转换的呀.作业1.阅读推荐文章,促进课外阅读.2.以平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哲理的短文.板书设计:5.手指团结就是力量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2一.教学准备:1.录象《烈火中永生》.2.课文重点语句打印列出示屏展示仪.二.教学要求:1.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3.学习本课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小练笔.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确定目标(1)速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板书: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英勇就义(2)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你想学些什么?(二)学习第一段(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_27年,这一年的4月28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是个沉痛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因为……(2)学生齐读,师说明:文章开头就点题,使读者印象深刻.(三)学习第二段(1)导语:于是,作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了十六年前的那些痛苦的往事.速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2)李大钊坚持工作,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3)引读2—6节(4)出示:〝他不论多忙……含糊地回答我.〞A 自读,概括这两句话分别写什么?B 联系上文思考: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不同?C 小结:同是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D 自读,联系上文体会李大钊对待亲人和革命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慈爱和善认真严肃)(5)有感情地朗读2—6节,思考:从这一段你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忠于革命)(6)指读课文第二节,李大钊为什么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小结:这种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应〞(板书)(7)引读第七节(8)有感情朗读第二段(四)学习第三段(1)默读,然后简要说一下李大钊被捕的经过.(2)找出本段中描写敌人的一个比喻句〝魔鬼似的〞体现在那里?(3)文章是怎样写李大钊当时的表现的?从他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英勇无畏)(4)这一段除了写父亲.〝我〞和敌人以外,还写了谁?你根据书上的描写介绍一下当时的阎振三吗?通过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前文和处也提到了阎振三(找出来)这里有没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现在学了第三段,你知道原因了吗?这种写法我们称它叫什么?(照应)(5)感情练读第三段,再质疑.(6)小结四.教学结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阎振三被捕以后的情形,尽量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注意想象合理.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3一. 教材说明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二.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了解全诗内容,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三. 教学建议1.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延安的资料,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挂图,课文重点语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2.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把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在读中想象,体会它的意义,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把韵脚〝ang〞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还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4.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1)第二节的四个〝追寻〞.可用投影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了解延安精神.放映录像或投影片时要加以简要的解说.〝延河〞,清晨.傍晚,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南泥湾〞,当年359旅曾在这里恳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杨家岭〞,那里有中央礼堂和党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就是追寻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告别破旧茅屋〞就是告别落后,忘不了〝温热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丢掉了老牛破车〞,就是丢掉落后,〝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就是要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4)如果一旦失去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讲失去延安精神的严重性.)(5)第六节的三个〝追寻〞.(〝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追寻温暖,追寻光明.诗句中的〝延安〞仍指延安精神.)4.在深入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后,可用引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 参考资料难忘延河祈念曾(新闻工作者,现居深圳)《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我8年前的一首诗作,没想到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第_册语文课本中.回忆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_68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_74年我到延安采访,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我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我的日记本上.粉碎〝〞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安人民丢掉了老牛破车,通了飞机.火车,窑洞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人民越来越富裕._91年,我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浮想联翩,遐思漫伸……我看到当年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在大生产运动中开垦出陕北的锦绣江南;我望着延河清澈的流水,这河水曾哺育了无数中华民族秀.最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闻着枣园梨花的清香,当年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彪炳史册的革命雄文;我走进杨家岭〝鲁艺〞的礼堂,毛泽东那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回响在我的再边.追寻当年革命前辈的足迹,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丢.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基于这种认识,我开始构思,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诗写完后,_92年,收入我的诗集《人生之恋》(陕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评论家马莹伯撰文说:〝这首诗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动的形象讴歌了延安精神,强调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这首诗,_93年荣获全国诗歌〝菊花奖〞,_94年入选《新时期诗歌精选》._97年选入5年制语文课本第10册,今后又选入6年制语文课本第_册._92年,我来到深圳,虽然离开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黄土地,但延河永远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净化我的灵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六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教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六年级语文单元复习教案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复习、梳理第一单元课文要点。
2、复习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道理的方法;复习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3、背诵《文言文两则》《匆匆》以及《日积月累》中的内容,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句。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时间:晨读、家庭作业内容:本单元应背诵内容达到会被会默写,本单元生字、词语盘点会写,日积月累会背会写。
二、构建单元知识网络:(生读课文填写)三、师引导复习:本单元精读课文重点及应达到的目标:(一)、《文言文两则》1、熟读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以及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背诵课文。
3、知道两篇文言文揭示的道理。
(二)、《匆匆》1、朱自清的散文,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的心情。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背诵全文。
(三)、《桃花心木》1、借物喻人的散文,借树苗的成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接受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种树人的一番话以及作者的感悟。
四、各课要点、考点:黑体字或划线划线部分要重点把握,记忆。
1*《文言文两则》《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后第3题: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答: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答: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答: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2*《匆匆》本文是现代着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精选12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精选12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篇1复习内容:第一单元及单元测试复习目标:1、复习巩固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的部分段落,并能背诵。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复习背诵“日积月累”安排的格言,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自己。
5、第一单元测试题。
复习重难点:1、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按要求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3、第一单元测试题复习过程:一、读课文学生共同阅读课文。
师生共同强化个别难点字的认读与组词。
二、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1、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桌互批,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五、背诵课文。
1、采用齐读、自读、开火车读、小组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复习第一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一课。
4、同桌互批,各自改正。
六、填空1、《学奕》选自______,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一个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选自__,故事体现了两小儿_ 和孔子___3、《匆匆》(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里过去;默默时,便从_____前过去。
在_____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____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_____,被_______,如_____,被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_____________?这两段话选自课文_____,作者_____,我知道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两个),整篇文章文字清秀隽永,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照样子写句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一】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2014年6月目的:小学阶段4篇文言文:五下《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六下《学奕》《两小儿辩日》,目的就是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正确断句;流利朗读;背诵。
(课后第一题要求)第一课需注意的问题:1:“之”的用法。
2、读音: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读四声孰为汝多知乎?“ 为”读二声;”知“读”智“的音。
3、了解作者孟子。
4、课后第四题。
要联系生活实际,谈悟出的道理。
第二课需注意的问题:了解作者。
初次学习朱自清的散文,了解他的名篇。
感受其语言的优美。
抓重点句子。
如课后第二题“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谈理解和感受。
比喻、排比、设问、反问这些修辞的典型句子要会找出来。
3、仿写。
作者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写几句。
如第三段①找准句式:……的时候,日子……②定好主题:珍惜时间。
第三段结尾处的拟人句,动词应用很好:跨、溜、闪仿写这种题型既注重了体味语言的美,又引导了学生仿照应用,是一种极好的语言训练方式。
背诵全文。
这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式。
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5、阅读链接:《明日歌》要球会背。
世人“苦”被明日累第三课需注意的问题:借物喻人的手法。
引导学生学习,应用与写作。
2、抓重点句子。
如课后第二题的两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先抓重点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而后理解句子。
这样的重点句子应该会背。
3、欣赏积累句子。
如课后第三题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点明中心,饱含哲理的句子该重点积累。
如:9页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第二自然段的句子;第三段的课后的句子。
回顾拓展需注意的问题:1、口语交际:习作①说清过程。
①叙事有条理。
②说真实感受。
②有真情实感。
③说受到的启示。
③悟道理,明中心。
2、习作。
三方面内容(都练练)①要求叙事清楚;注重获得的启示。
②抓住特点,仿借物喻人的方法描写事物,谈感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又爱思考的人”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表里的生物》《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方法;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尝试写科幻故事。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耐人寻味,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从而习得方法,能力得到发展。
《学弈》中的学贵专心;《两小儿辩日》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表里的生物》中的善于发现,不断求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见微知著,追根溯源;《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生活这些内容和启示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发挥想象并且产生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都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光影和一定数量的科学资料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具体事例的说明方法和想象的手法来进行阅读和习作练习。
3.本单元课时安排14文言文二则...............................2课时15表里的生物...............................2课时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课时17150年后,我们这样上学....................1课时口语交际辩论.................................1课时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2课时语文园地五....................................2课时文言文二则。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6页)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单元复习教案(共66页)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及单元练习[复习目标]1、复习巩固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的部分段落,并能背诵。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复习背诵“日积月累”安排的格言,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自己。
5、第一单元测试题。
[复习重难点]1、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按要求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3、第一单元测试题[复习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复习过程]一、读课文学生共同阅读课文。
师生共同强化个别难点字的认读与组词。
二、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1、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桌互批,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五、背诵课文。
1、采用齐读、自读、开火车读、小组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复习第一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一课。
4、同桌互批,各自改正。
六、填空1、《学奕》选自______,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一个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选自__,故事体现了两小儿_和孔子___3、《匆匆》(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里过去;默默时,便从_____前过去。
在_____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____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_____,被_______,如_____,被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_____________?这两段话选自课文_____,作者_____,我知道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两个),整篇文章文字清秀隽永,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照样子写句子。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设计(共12课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设计(共12课时)1、熟练掌握常见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能正确运用;2、研究新词语,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阅读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复方法:通过阅读、听说、写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复,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词语。
三、复重难点:1、研究新词语;2、区分同音异义词;3、理解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四、复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通过阅读文章,研究新词语。
1、教师朗读文章,学生跟读,注意新词语的发音和意思。
2、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圈出不认识的词语,记录下来。
3、学生交流讨论,互相解释新词语的意思。
4、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新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二、区分同音异义词。
1、教师出示同音异义词,让学生区分它们的意思。
2、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同音异义词,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同音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
三、学生写作练。
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让学生运用新词语和同音异义词进行写作。
2、学生相互交流,互相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3、教师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一、通过听说练,巩固词语的掌握。
1、教师朗读词语,让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语调。
2、学生进行词语口语练,互相问答,巩固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对话,运用新词语和同音异义词。
二、学生阅读练。
1、教师出示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默读和朗读,注意新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回答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词语填空练,巩固词语的掌握。
第三课时一、通过游戏方式进行词语复。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进行词语匹配游戏。
2、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运用新词语和同音异义词。
3、教师出示词语谜语,让学生猜测词语的意思。
二、学生写作练。
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让学生运用新词语和同音异义词进行写作。
2、学生相互交流,互相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3、教师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三、教师总结词语复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及全套教学反思

这篇《⼩学六年级下册语⽂第四单元教案及全套教学反思》是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教版语⽂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专题编写的。
本组教材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脉相承的,⽬的引导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步扩展学⽣读书的视野,使学⽣得到异域⽂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4篇⽂章,有两种呈现⽅式:⼀种是《卖⽕柴的⼩⼥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童话和契诃夫短篇⼩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种是外国⽂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段,它采⽤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断的编排⽅式。
4篇课⽂都有鲜明的⼈物形象,⼈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关注。
结合本组专题,“⼝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回顾?拓展四”各个栏⽬从外国⽂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的。
⼆、教学⽬标1、拓宽学⽣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化,关⼼⼈物命运;3、进⼀步培养学⽣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体会作品中⼈物思想感情的能⼒。
三、教学重、难点梗概加精彩⽚段的教学。
四、教学措施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从单篇作品⾛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学名著。
五、教时安排12——14课时14 卖⽕柴的⼩⼥孩学习⽬标1.会写7个⽣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把握课⽂内容,关注课⽂中⼈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阅读安徒⽣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从⼩⼥孩五次擦燃⽕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活,关注⼩⼥孩的命运。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学⼈教版六年级语⽂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学语⽂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标:1、要求会写80个字,指导学⽣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端正。
2、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默读有⼀定的速度,并能抓住⽂章⼤意。
3、能联系上下⽂和⾃⼰的积累,体会课⽂中含义深刻的句⼦,体会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能把握课⽂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法,能抓住关键词句深⼊理解课⽂,积极主动积累语⾔。
5、在习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的学习,引导学⽣观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同时,培养学⽣的修改习作的能⼒。
6、在综合性学习中,把握材料的学习要求,开展好活动,会写临别赔⾔,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教学重点:1、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综合运⽤已有的知识和⽅法,⾃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主读书的能⼒。
3、提⾼学⽣的交际⽔平和习作能⼒,培养学⽣良好语⾔习惯和习作的能⼒教学难点:1、把握课⽂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法2、培养学⽣习作兴趣,乐于习作。
教学时数:103课时课时安排:1、第⼀组………………………………………….13课时2、第⼆组………………………………………….10课时3、第三组………………………………………….11课时4、第四组………………………………………….11课时5、第五且………………………………………….11课时6、第六组…………………………………………..7课时7、总复习………………………………………….40课时第⼀单元教学计划教学⽬标:1、会写本单元8个⽣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等词语。
2、引导学⽣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内容,从中感悟到⼈⽣的哲理,获得⼈⽣的启⽰。
3、引导学⽣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活实际,领会⽂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增强语感。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复习教案

八、熟读课文。
4、体会课文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5. 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
复习重难点
1、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
2、能写简单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复习课时
两课时
复习过程
一、复习识字表第6单元中的生字。
复习内容
第( 6 )单元
复习目标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五、集体评价易错字并更正听写本。
六、默读课文、课后练习题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园地六。
1、通过问答,使学生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2、巩固练习。做复习题中的按原文内容填空。
七、认真阅读课文,想像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1、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从课文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 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好好体会。
1、指名读、开火车读、默读识字表第七、八单元中要求会认的生字。
2、用这些生字组词。
二、复习写字表第6单元中的生字。
1、指名读、开火车读、默读写字表第一单元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2、用这些生字组词。
三、复习第6单元词语表的词语。
1、指名读、开火车读、默读词语表内的词语。
2、提醒容易错的词语。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二组课文基础知识复习目标1、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写写的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意思。
3、在课文中积累语言,体会关键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5、收集季羡林先生的作品。
6、背诵记忆要求的段落,并会填空。
7、积累关于名人爱国的名言。
复习重点感受不同体裁作品在表达爱国情感方面的特点。
复习难点回顾课文中哪些人、事能打动自己,为什么?复习过程一、字词会写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词语,会认“读读记记”中词语。
二、课文语言积累运用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中的爱国名言。
补充爱国古诗词: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四课文知识点掌握1、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你?说说理由!《詹天佑》:我被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所打动.在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下,詹天佑临危受命,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性的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在强烈的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创造才能,提前两年完成铁路竣工.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怀念母亲》:我被作者在自己亲身母亲离去时,内心承受巨大痛苦时的情节所打动.作者从小就离开母亲,很少回来,没有很好的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她带着遗憾与不舍离开这个世界,这使作者内心是多么痛苦,唯有关于母亲的记忆成了作者心灵深处的慰藉.2、歌颂祖国的诗文: 《归根》、《江山如画》;歌颂祖国的歌曲: 《歌唱祖国》《祖国你好》近年来祖国或家乡发生的变化: 你知道多少祖国建设的新成就:新农村建设,铁路建设,经济发展祖国版图上的世界之最:世界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 )世界最高的咸水湖——( )世界最高的山峰——( )世界最低的盆地——( )3、本单元我们接触了季羡林老先生的作品《》,你还学过他的哪些作品?。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第1单元1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本课的“醋、燃”等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情感与价值了解老北京的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1。
关于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的课件.2。
歌曲《恭喜》。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过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播放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1)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2)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体认读。
(3)对于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6。
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地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 1教学要求: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问题写下来。
2、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
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3、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关键借助插图探究写法,捕捉细节完成习作。
课前准备创造一个老师不在场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1 前几天,老师有一次因故不在课堂,老师想知道没有老师在时,同学们都做过些什么。
不要怕在老师面前暴露缺点而羞于表达,大胆地说出真实的情况,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说。
2 交流3 揭示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你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故事,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写下来。
二、借助插图,探究写法1 整体观察插图,感知”面”的描述。
讨论: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当时的情形怎么样?2 抓住局部观察插图,感知”点”的描写从插图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某个人或几个人进行细致的观察,想一想:他们在做什么?由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出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 插入突发事件添加细节。
展开想象:如果教室门猛然被推开,情况会怎样?或者突然有人说”老师来了”,情况又会怎样?三、联系实际,交流体验1、日常学习生活中,插图中描绘的场面大家一定也经历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老师不在场时,自己曾经扮演过怎样的角色?2、交流、评议引导学生不仅抓住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还要把其他同学的种种表现都描述出来。
3、各自梳理,确定本次习作材料四、写法迁移,尝试习作1、运用插图探究出的写法完成习作草稿。
2、组织评议,指导修改。
3、誊写习作板书设计:习作2“面”——把握记叙文六要素“点”——抓住人物活动“细节”——插入突发事件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 2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教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六年级语文单元复习教案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复习、梳理第一单元课文要点。
2、复习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道理的方法;复习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3、背诵《文言文两则》《匆匆》以及《日积月累》中的内容,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句。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时间:晨读、家庭作业内容:本单元应背诵内容达到会被会默写,本单元生字、词语盘点会写,日积月累会背会写。
二、构建单元知识网络:(生读课文填写)三、师引导复习:本单元精读课文重点及应达到的目标:(一)、《文言文两则》1、熟读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以及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背诵课文。
3、知道两篇文言文揭示的道理。
(二)、《匆匆》1、朱自清的散文,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的心情。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背诵全文。
(三)、《桃花心木》1、借物喻人的散文,借树苗的成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接受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种树人的一番话以及作者的感悟。
四、各课要点、考点:黑体字或划线划线部分要重点把握,记忆。
1*《文言文两则》《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后第3题: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答: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答: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答: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2*《匆匆》本文是现代着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课后第2题:“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答: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
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桃花心木》这是我国台湾着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课后第2题:①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②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因为种树人不定期、不定量地给树浇水,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五、单元巩固训练: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课时内完成,一课时师讲评生修改)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复习、梳理第二单元课文要点。
2、复习体会作者表现民族特点的方法。
3、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二、课前预习:时间:晨读家庭作业内容:本单元应背诵内容达到会被会默写,本单元生字、词语盘点会写,日积月累会背会写。
二、构建单元知识网络:(生读课文填写)三、师引导复习:本单元精读课文重点及应达到的目标:(一)、《北京的春节》1、作者老舍,描绘了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2、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人们的活动贯穿全文。
3、复习体会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四、各课要点、考点:划线部分要重点把握,记忆。
6*《北京的春节》作者——着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7*藏戏1)、《藏戏》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
2)、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带着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没结束。
3)、“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
8*各具特色的民居1、《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
1.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傣家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
9、和田的维吾尔1、课文首先讲“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回顾拓展二》1、《元日》写的是春节时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节时的情景。
2、我国的传统佳节有: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四月五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又叫七夕情人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农历十二月三十(腊月三十):除夕,俗称“年三十”。
3、描写传统佳节的诗句春节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秋节: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单元巩固训练: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课时内完成,一课时师讲评生修改)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复习、梳理第三单元课文要点。
2、复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背诵《为人民服务》以及《日积月累》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三、课前预习:时间:晨读、家庭作业内容:本单元应背诵内容达到会被会默写,本单元生字、词语盘点会写,日积月累会背会写。
二、构建单元知识网络:(生读课文填写)三、师引导复习:本单元精读课文重点及应达到的目标:(一)、《十六年前的回忆》1、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3、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二)、《为人民服务》1、作者毛泽东。
2、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3、体会议论文逻辑的严密性。
4、背诵全文。
四、各课要点、考点:黑体字部分要重点把握,记忆。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重点句子的理解: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答: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答: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它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课后第3题: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这样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更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12、《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课后第3题: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这段话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
第四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五、单元巩固训练: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课时内完成,一课时师讲评生修改)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复习、梳理第四单元课文要点。
2、复习外国名着,体会作品人物思想感情。
3、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时间:晨读、家庭作业内容:本单元应背诵内容达到会被会默写,本单元生字、词语盘点会写,日积月累会背会写。
二、构建单元知识网络:(生读课文填写)三、师引导复习:本单元精读课文重点及应达到的目标:(一)《卖火柴的小女孩》1、知道作者以及其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