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23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6张PPT)

甲午 中日 战争
原因: 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
经过: 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 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一厂、二亿、三地、四口) ①赔款②割地③增开通商口岸④设工厂
影响: 它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半殖 民地化程度。
材料一 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 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2、 主要内容
(内容:一厂、二亿、三地、四口)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进一步向内地深入
苏州
汉口
上海
重庆
沙市
杭州 宁波 福州
广州
厦门
项 《马关条 《南京条约》不同 影响

割 地
约辽东》半岛、澎
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想一想?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 为什么会战败?
材料一:
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 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
针,贻误战机。
避战,避战,
坚决的避战!
材料二: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
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
三 军
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寿
黄海大战后,实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避战,言“如违令出 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 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本取得了黄海的制海权。
旅顺惨案
旅顺大屠杀: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 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2)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20张PPT)

日军在旅顺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日军“缚数华人于一 处,鸣枪肆击,复以利刃乱剁,直至体无完肤始已”。全城 约有一万八千余人被杀,幸免于难者仅36人。为了掩盖他们 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后埋葬,用木牌写上“清 国将士阵亡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旅顺大屠杀
慈禧:哪管国家兴 亡 , 生日非过 不可。“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三军败 绩,割地求和。”
——割三地
②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开四口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④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等。
——允设厂
——赔二亿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甲午战争(1894—1895年)
《马关条约》 《南京条约》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 割地增多,进一步破 1.割香港岛给英国; 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 坏中国领土主权。 2.赔款2100万元; 日本; 3.开放广州、上海、 赔款增加,加重 2、赔偿日本白银 2亿两; 厦门、福州、宁波为 人民负担。 通商口岸; 3、增开沙市、重庆、苏 侵略势力深入到 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中国内地。 4.英国进出口货物应 交纳的关税税率,必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 开设工厂等。 须和英国协商。 资本主义的发展。
再看军队士气,。据说日本有一个小兵出征,他妈这 么跟他说,这一仗打完了,我希望在靖国神社看见你。 言下之意就是没指望你活着回来。平壤之战,清军的 统帅卫汝贵的老婆给他写的家信,被日本人缴获,等 在日本军中的报纸上。卫汝贵的老婆给他写的信使, 老爷春秋58岁了,咱家有钱有地,上战场千万别玩命, 能跑就跑。
落后就要挨打!
甲午战争博物馆(山东威海刘公岛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随后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影响,从而加深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理解。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战争的经过、战争的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反侵略斗争的历史意义可能还不够重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理解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侵略,坚持民族独立和尊严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2.《马关条约》的影响3.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如何反抗列强的瓜分。

3.讲授法:教师讲解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2.课件: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的课件3.视频:甲午中日战争的战斗场面4.图片: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的战斗场面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共30张PPT)

日军暴行: 屠杀旅顺居民
资料: 英国人阿伦曾亲眼见过日军在旅顺的大屠杀,他在《旅顺
落难记》一书中写道:“日军进城后,满路都是被杀者的尸体,竟辨不 清路来。在一个池塘边,站满了日军,赶着一群老百姓,往池塘里跳。 只见水里有断头的、腰斩的、穿胸的、破腹的,搅作一团。有一个妇女 抱着一个孩子浮出水面,正往岸边爬来,日本兵就用刺刀对准她当心扎
重要战役 平壤战役:1894年9 月,日军分多路围攻 平壤。中国守军奋起 反击,清军将领左宝 贵中炮牺牲。统帅叶 志超弃城逃跑,平壤 陷落。
邓世昌
此 日 漫 挥 天 黄海海战 下 ①时间:1894年9月。 泪 ②交战双方:清政府的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 有 公 足 壮 海 军 威
③地点:黄海海面。 ④经过: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 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 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⑤结果: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 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门户开放”政策
时间--- 1899年 原因---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
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内容---承认各国……同时要求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 矛盾,也形成了各国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课 堂 小 结
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明扬。 《马关条约》又签订,清朝割地赔款忙。 允许日本开工厂,列强纷纷来效仿。“ 瓜分”狂潮又掀起,美国忙于领土争。 无暇东顾不慌张,“门户开放”后来上。 机会均等各国享,中国再遭列强侵。

人教版(2017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23张PPT)

人教版(2017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新课导入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 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 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 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 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 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 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 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 湾》
割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协定关税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二亿两白银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 等的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知识拓展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决 愿
——
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
课后活动
P27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 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 什么不同?(注意设立使馆区、设立经济特区的不同)
①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 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经济侵略。 ②今天的招商引资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 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
4、主要战役:
甲午中日战争
(4)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
1895年初,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志着舰洋队务陷。运入动的绝失败 境。日军劝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
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 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北洋水师
问题思考
P26 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 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讲授新课
4、主要战役:
甲午中日战争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时也涉及到此时期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侵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争的影响,以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改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和分析,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大损失,激发爱国情怀,警醒国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难点:学生对于战争的影响和中国历史进程的改变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和史料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讲解:详细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的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展示: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和教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朝鲜半岛危机、中日实力对比•经过:黄海海战、旅顺口战役、威海卫战役•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影响:加深民族危机、刺激列强瓜分中国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和课后作业来评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共23张PPT)

瓜分中国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
俄国 企图独霸
中国东北
法国 履行对俄
结盟义务
日 本
清 政 府
德国
意欲在远东 扩大侵略势力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表现。
1.抢夺利权; 2.强租海港; 3.划分“势力范围”; 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简表
国别 德
租借地
强租胶州湾

强租旅顺、大连

强租广州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 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共23张PPT)
学习目标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起止时间、 主要战役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2.知道《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主要内 容、影响以及失败原因。 3.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自主学习
认真看书,思考以下问题,做好标记: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起止时间、主要 战役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2.《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主要内容、 影响以及失败原因。 3.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根本原因 征服朝鲜 侵略中国 称霸世界
直接原因

东学党起义


2.甲午中日 战争中主 要战役。
中国回族将领左宝贵率
左 宝
部抵抗,身受重伤仍指

挥作战,直到中炮牺牲。
平壤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丰岛海战
黄海战役 平壤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丰岛海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世昌














辽东半岛 战役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甲午战争的爆发,战争的经过以及战争的结果。

此外,还涉及到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甲午战争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战争的爆发和结果。

但是,对于战争的经过和影响,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经过和影响,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侵略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2.教学难点:战争过程中重要战役的经过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和后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历史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战争过程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午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战争过程中重要战役的经过及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讲授法:教师讲解战争过程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讨论法: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义。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战争过程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共32张PPT)
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的 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 “势力范围” 享有均等的贸易机 会机会。 影响: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
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 矛盾。
本课小结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2、战争的经过: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内容 2、影响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2、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 “势力范围”情况表 3、美国门户开放:
全琫准( 1854年~1895年),是朝鲜西南部全罗道古阜郡人,自小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他, 深刻地体会到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对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认识到推翻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 统治的必要性,很早就萌发了反抗的意识。
1894年在朝鲜境内爆发的由东学道领袖全琫准领导的反对朝鲜王朝封建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瓜分 侵略的农民起义。由于这次起义是打着东学道的旗号,并以东学道徒为核心,而统治阶级多称呼 其为“东学党”,因而历史上又称之为东学党起义。
日方保存的《马关条约》
可见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签名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被迫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丧权辱国的中
日《马关条约》。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
主要内容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
为通商口岸
课堂练习:
1.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
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你推断这段文字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C
2.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生这样的感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导致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对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于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于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于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系统的讲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战争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2.参考资料: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的相关论文、书籍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的纪录片,使学生对于战争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系统的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①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③装备先进
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 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 借鉴意义?
落后 就要 挨打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增强综合国力,推 进军事现代化。
分头自学
《马关条约》的签订
阅读教材P26第二部分内容,找出《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 、人物、 地点,《条约》的内容以及影响。
黄海大战
时间:1894年9月17日 作战双方:北洋舰队—— 联合舰队 中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结果: 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民族英雄邓世昌
致远舰直冲敌舰
辽东战役
1894年10月下旬,清军除聂士成部外大部溃逃,
日军占 领九连城、大连、旅顺。
之蒙国军旅
怪 兽
。 』
文 明 皮 肤
报 纸 评 论 说
清 理 尸 体 的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 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日本的战争国策
日本——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诏书,宣称“开拓万里之波涛, 宣布国威于四方”,以实行对外侵略扩张为基本国策。(大陆政策)
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 第四步:征服全中国; 第五步: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八年级上册
定向导学
1、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明确帝国主义瓜分中 国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2、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左宝贵、邓 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3、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 识图能力。通过分析三国干涉还辽和门户开放的内容理解其实质,提高学生的 分析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材通过介绍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这一重要阶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了解这段历史,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知道列强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以及列强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激情演讲: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视频:甲午战争的相关片段。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共20张PPT)
1894年7月,日军进 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 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 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 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 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 日战争”。
邓世昌
黄海海战
“致远”号
丰岛海战
战争概况
主要战役: 平壤战役:日军占领朝鲜平壤 黄海战役: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邓世昌殉国 辽东战役:占领大连、旅顺等地,制造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台湾人民奋起抗日,坚持斗争5个多月,打死打伤敌人32000多人,并在此后日本占领 台湾的50年里一直坚持反抗日本统治。1945年10月25日,回到祖国怀抱。
课堂训练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
B 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岳飞
D.关天培
2.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B.清朝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C.列强纵容侵略
D.清将贪生怕死
C 7、以下事件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北伐战争
8、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 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有外国 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教 材P27“课后活动”)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爆发的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 称霸世界(大陆政策)。侵华是日本的既定 国策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 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 朝鲜。——日本大陆政策 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国耻永不忘
六、威海卫战役
1895年初,日军水陆两路进攻北洋 舰队基地威海卫。丁汝昌请求突围, 李鸿章不准。北洋舰队困泊港内,腹 背受敌。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 全军覆没。丁汝昌自杀殉国。
停泊在威海卫的北洋舰队
日军的进攻
威海卫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 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 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 虽胜亦罪”。 材料三:战争以如此结果收场,李鸿章不禁老泪纵横。其实李鸿章 了解中日海军的实力对比,并不主张开战。在甲午战争初期,李鸿 章曾上了《覆陈海陆兵数》的奏折,其中说:“自光绪十四年后, 并未添购一船。操演虽勤,战舰过少。”
四、黄海大战
致 远 舰
民族英雄邓世昌
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致 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
黄海海战
邓世昌坠入海中,他
此 日 漫 挥 天 下

有 的随从将救生圈给他,被
公 他拒绝。他的爱犬衔住他
足 壮
的手臂不让他下沉,他把
海 狗推开。狗又衔住他的发
军 威
辫不放。邓世昌望海长叹,
沦丧,刺激了列 列强进一步控
强瓜分中国的野 制中国的财政
心。
经济。
使列强的侵略 势力深入中国 内地。
严重阻碍了 中国民族工 业的发展。
“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 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 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到战争对中国的严重损失和民族危机,从而加深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的民族危机。

但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详细过程和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认识战争对中国的严重损失和民族危机。

3.理解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战争对中国的严重损失和民族危机。

3.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史料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如书籍、文章、图片等。

2.准备PPT,展示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3.分组学生,准备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呈现(10分钟)介绍甲午战争的经过,包括战争的主要战役、双方军队的实力对比等。

通过呈现战争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损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民族危机、经济困境等。

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战争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关于甲午战争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部编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人教版(部编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时局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通过(甲午风云影片片段的展示,使学生切身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加强情感教育。

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2)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古代中日关系如何?(1)中日友好邦交(遣唐使、鉴真东渡);(2)日本效仿中国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大化改新);(3)明朝(倭患)。

1.导入: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段,你的感受是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学习新课:第一、甲午中日战争问题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明确:(1)根本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直接原因: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应邀出兵,日本借机挑起了中日冲突。

(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

追问1:日本国情是怎样的?明确:岛国。

人多,地少,资源贫乏。

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强。

追问2: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是什么?明确:欲先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然后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征服中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2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2张)

第一阶段 朝鲜半岛 (1894.7-9) 黄海海域
左宝贵 邓世昌
第二阶段 辽东地区 (1894.10山东半岛 1895.初)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时间: 1895年春,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签订
条款
割地 赔款 开埠 其他
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 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李鸿章————————————伊藤博文




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 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 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 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进 一步增强了日本实力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 内地
(割地)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B
C.左宝贵
D.叶志超
2.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的结局是:
A
A.双方互有损失
C.北洋舰队丧失战斗力
B.日本舰队全军覆没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 的不平等条约:
C A.《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D.《虎门条约》
4.第一次以条约的方式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 条约是 A、《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威海卫战役
时间: 1895年初
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 战况: 入绝境。丁汝昌自杀殉国
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战争爆发的经过
阶 段 开始 战 场 丰岛海面 主要战役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战 况 中日两国正式宣 战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丧失黄海制海权 占旅大 旅顺大屠杀 重要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商埠。
(4)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讲授新课 《马关条约》的签订
5.危害:
讲授新课 《马关条约》的签订
6.影响:
(1)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 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战后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合作归纳
讲授新课 甲午中日战争
4、主要战役:
(4)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 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5年初,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
日军劝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 兵无望的情况下, 丁汝昌 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北洋水师
问题思考
P26 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 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①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 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 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 ②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 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 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 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 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学习目标
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 2.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3.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4.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讲授新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新课导入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 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 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 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 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 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 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 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 湾》
B、旅顺大屠杀: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四天大屠杀,杀害两万多中
国人,其罪行令人发指。
材料研读
P26 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 这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 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 真面目。”试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这段话的 含义。 这一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本 质,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
讲授新课
瓜分中国狂潮
3、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时间: 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
提出的
原因: 列强在中国掀起的“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
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内容: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
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享有均等贸易的机会。
性质: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1、背景: (1)根本原因: 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根本目的是称霸世界。 (2)导火线(直接原因):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2、爆发: 1894年7月,丰岛战役 3、名称由来: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因此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世 界
亚 洲
中 国
中国 朝 中国 东北 鲜 台湾 日本 蒙古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比较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协定关税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二亿两白银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 等的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知识拓展
合作归纳
甲午中日战争经过
国 态度 家 仓促 应战 清 政 希望 府 调停 战役 概况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 中日正式宣战 左宝贵牺牲,叶志 超逃跑。 邓世昌牺牲,双方 损失相当 进 日 攻 本 态 国 度 家
丰岛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
避战 旅顺、大连失陷, 辽东半岛战役 自保 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
决愿 不人 愿人 拱战 《手死 台而而 民让失 布台台 告 》 ——
讲授新课
瓜分中国狂潮
1、导火线: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讲授新课
瓜分中国狂潮
2、表现:
北极熊,代表俄国;虎,代表 英国;肠,代表德国;大青蛙, 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 秃鹰代表美国。
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开战,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 中弹牺牲。北洋舰队损失严重,但主力尚存。可惜李鸿章命令 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迎战,日军夺取了制海权。
致 远 舰
邓世昌
讲授新课 甲午中日战争
4、主要战役:
(3)辽东半岛战役 A、辽东半岛之战:黄海大战之后,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
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 徐邦道 孤军迎敌,最终战败。 中国守将不战而逃,只有
课堂小结
课后活动
P27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 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 什么不同?(注意设立使馆区、设立经济特区的不同)
①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 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经济侵略。 ②今天的招商引资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 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
陆 政 策
讲授新课
4、主要战役:
甲午中日战争
(1)平壤战役 (2)黄海大战 (3)辽东半岛战役(4)威海卫战役
讲授新课 甲午中日战争
4、主要战役: (1)平壤战役 1894年9月,平壤战役爆发;左宝贵 牺牲,统帅叶志超 逃跑,平壤陷落。
左宝贵
讲授新课 甲午中日战争
4、主要战役: (2)黄海大战
讲授新课 《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 2、地点: 1895年 日本马关
3、签约人: 李鸿章 伊藤博文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 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 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2)赔款:
(3)通商: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