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腐败现象的非经济动因及其道德预防机制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及预防策略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及预防策略大学是一个充满知识和智慧的地方,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摇篮。
然而,在这个高度竞争的环境中,学术不端行为却时有发生,给整个学术社区带来了负面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又该如何有效地制定预防策略呢?成因分析1.竞争压力大学生在学业上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期望得到好成绩、良好的职业前景,导致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这种压力,选择不择手段,甚至有些人会为了一己私利而采取学术不端行为。
2.缺乏学术道德意识有些大学生对学术道德缺乏敬畏之心,对于抄袭、剽窃等行为视而不见,认为这只是一种手段,不重要。
缺乏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是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诱因之一。
3.时间管理不当部分大学生因为时间管理不当,导致在完成作业或论文时出现时间紧迫的情况,为了赶时间,选择抄袭或剽窃他人作品,从而产生学术不端行为。
预防策略1.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提升学生对于学术诚信的重视。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举办学术讨论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学术道德观念。
2.提倡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避免孤立学习导致的学习压力过大,从而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3.设定明确的学术规范学校应建立明确的学术规范,对于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和惩罚,确保学术环境的纯净。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其成因复杂多样,但可以通过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倡合作学习、设定明确的学术规范等多方面措施来有效预防。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一个学术诚信的良好环境。
学术诚信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以营造一个促进思想交流、尊重知识产权、注重学术道德的健康学术环境。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原因与整改对策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原因与整改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高校学术腐败问题备受关注。
许多学术领域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和论文造假等问题,这严重损害了科研诚信和学术声誉。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学术腐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以促进学术界的健康发展。
二、原因分析1. 高压环境和利益驱动在当前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教师们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包括科研经费、职称晋升和绩效评价等关键要素。
这种高压环境导致一些教师追逐名誉、地位以及更多的经济回报,而忽视了真正的科研质量和道德底线。
2. 宣传压力导致“量”而非“质”导向一些地方政府将高水平期刊论文数量作为评估指标,给大量教师施加了宣传压力。
这样的环境下,教师们更倾向于以追求数量为目标,而不是真正关注研究的质量和创新。
这种“量”导向助长了学术腐败问题的滋生。
3. 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科研经费管理腐败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项目申报、使用与结算环节。
一些教师虚报项目经费、夸大实验成果等行为十分普遍。
同时,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力度不够,也导致了一些人员挪用和私分科研资金的问题。
4. 学术评价机制存在缺陷当前学术评价机制主要关注论文数量和发表刊物级别等指标,并未充分考虑科研质量、创新能力以及社会影响力。
这样的机制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此外,学术评价中过于注重各种排名与指标,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激化,也使得一些教师选择不择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三、整改对策1.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高校应该将培养学术诚信意识作为教育和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师生的学术道德培养。
建立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以及应对措施,并营造开放透明的学术环境。
2. 改革科研管理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资金审批、使用和结算等程序。
加强科研项目监督与评估,完善相关法规法规定。
同时,加大对科研经费违规行为和腐败现象的惩治力度,形成有效威慑。
3. 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并完善当前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高校腐败问题的解析及其预防对策探究

关于高校腐败问题的解析及其预防对策探究摘要:面对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具有当今高校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作为思想文化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反腐要以创新思路、抓好惩防体系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文章从分析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把握的原则入手,对高校反腐的工作方法进行创新性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腐败问题惩防体系防腐倡廉工作在改革开放后迎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时期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努力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健康良好的政治环境,是新时期赋予高校的重要历史使命。
在世界各国中,腐败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而在我国,腐败作为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和社会现象,它不仅造成的是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风气,更是构成对我国党和政府领导地位的严重挑战,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思考与忧虑。
一、高校腐败问题及其表现高校腐败问题主要是指高校中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利的行为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高校腐败问题具有其特点,主要表现有:(一)招生、学术科研、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招生权和教学权是高校享有的最具教育行业特点的办学自主权之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考试制度与招生运作规则的改革趋于加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以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这对于高校办学水平和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极为有利,但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一些学校的工作人员滋生腐败,在糖衣炮弹面前歪曲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等价交换原则一旦渗入招生、教学管理领域则必然产生腐败。
(二)经济活动方面为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近年来高校进一步加快自身改革和建设的步伐。
不管是硬件基础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高校的经济活动大大增加,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广泛,而且越来越紧密,经济活动带来的效益为高校改革和发展注入了生机。
当前学术腐败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当前学术腐败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肖莉华(三江学院南京江苏210012)内容摘要:学术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前学术腐败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了。
本文就学术腐败的原因和对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学术腐败原因防治对策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国家重视知识分子,一些高职称、高学历、高学位的人收入大幅度提高。
另一方面,分配制度又不完善,工资、奖金、住房等分配制度以职称、学位、学历、职务论。
加上对人才评价机制的不健全,看材料论人,导致一部分人采取各种手段弄虚作假,沽名钓誉,学术腐败成风。
学术腐败一般表现在追求“虚名”与“实利”。
出版图书、发表文章、评比科研成果等是知识分子追求名利的主要手段。
抄袭、剽窃他人作品,粗制滥造文章、通过关系发表凑数文章,集资出书。
拿钱买文章,夸大科研成果,骗取科研经费,“破格”晋升职称,谋取学者的身份与地位,以达到谋取虚名的目的。
本文就针对学术腐败的原因和对策提出自己的一点意见。
一、学术腐败的成因:1、利益的驱使和竞争的压力。
目前大多数科研院校所将科技人员的科研经费、学术论文、申报批准专利以及获奖等级等直接与科技工作者的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及福利等直接挂钩。
由于单位的这种政策导向,一些科技人员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利益的追求,甘冒身败名裂的风险去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去伪造、涂改实验数据,抄袭、剽窃等手段来获取这些现实的名利。
马克思说过:“人所奋斗的一切皆与他的利益有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小康之路。
而有些文人却还过着清贫的生活。
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梦想中的汽车、洋房,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开始以学术为武器,踏上了“学术革命”之路。
在这条奋斗之路上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干,为了达到“多产丰利”的目的,不惜采取移花接木、顺手牵羊等手段,还不时创造出几个写作的天文数字,使得中外名人不得不感慨折服。
公立高校“微腐败”滋生根源与防范对策研究

公立高校“微腐败”滋生根源与防范对策研究近年来,公立高校的“微腐败”问题愈发严重,已经成为长期困扰高校管理的大难题。
所谓“微腐败”,是指一些非法、不正当的行为,虽然不具有大规模贪污腐败的特征,但已经渗透到各个高校的日常生活和管理中,给学校工作秩序和学风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
公立高校的“微腐败”问题根源于哪些方面?1、招生环节:由于报考的学生众多,争夺激烈,一些学校招生人员和中介机构之间往往存在着“利益共同体”的合作关系,这导致一些考生面临学习成绩不好、家庭条件不佳等综合因素无法被录取,而一些成绩较差、家庭条件良好的考生则能通过“门路”进入名校。
2、选课环节:某些学生缺课、挂科、请假或调换课程等问题需要解决,与老师私下交换利益承诺,赠送礼物或红包,以便获得更高的成绩以及通过考试等方便,导致其他学生在公正竞争环境中没有获得公平的机会。
3、奖学金和学位授予环节:一些学校在奖学金和学位授予环节中的程序和标准不透明,一旦出现不公平现象,就容易让学生和家长对学校领导失去信任。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奖学金来源、获奖方式、审核标准等方面的处理。
1、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强化监管,营造清廉的工作环境。
学校在管理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定期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尤其是要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考试售卖,加强考生考试诚信的宣传和教育,更好地维护考试环境和实施监督,以确保学校真正的公正公正。
2、建立透明的招生录取机制,保证公平竞争。
学校在考虑招生的过程中,在考虑学生优势的同时,计算学生的成绩和特长等方面,增加学生自我介绍的形式,以建立一个真正的招生录取机制,保证学生公平竞争的权利。
3、加强纪律监督、违反规定者必须接受惩罚。
高校应建立一个严格的纪律机制,并严格执行他们的规定。
有关高校官员和工作人员违规,不按规定办事,不内部调查,以渎职的行为对待。
同时,学生对此也应有足够的了解,对规定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监督。
总之,公立高校要加强对“微腐败”的防范和治理,必须从源头上来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
当前我国高校学术腐败的表现、成因及遏制对策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当前我国高校学术腐败的表现、成因及遏制对策姓名:余晖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陈华洲20050501硕士学位论文MASTERlSTHESISAbstractThisarticleaimsattheproblemsofacademiccorruptioninpresentresearchareasincollegesandtmiversities,fullyanalyzingtheirappearance、characteristicsandtheirharrnness.Thentrytotracethecorruptionroot,makesomecountermeasuresandgivesomesuggestionsandsupportsintheoryfortherelateddepartmenttostopthisacademiccorruption.Themainstandpointsinthistextisthat:一、Theacademiccorruptionisn’tisolatedfromthesociety,it’Saprolongationoftheofficialcorruption,economycorrup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二、ItseemsthatthiskindofcorruptionisVowinginintensity.三、Theacademiccorruptionwillfluctuatethelearningvalue,weakenthefunctionoflearning.Finallymakeourlearninggoalandthemeaningofscienceoutoffocus,evenfadeawayIfthingscontinuethisway,itwillbecometoodifficulttodevelopChinavigorouslythroughscienceandtechnology.WeshoulduseSomeforeignexperienceforreference,baseourselvesuponourownsituationofChina.WeCanstart丽thtrainingthescholars’conscience.quickeningtosetupaconsummatecriteriontobeatthecorruptioneffectively.Weshouldstrengthenourintendancetobringthecorruptionundercontrolpermanently.Inthemeantimewewillsucceedinkeepingthecorruptionwithinlimitsineffectatlast.KeyWords:collegesanduniversitiescountcrmeastiresII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lSTHESIS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刨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透析及防治策略

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透析及防治策略引言高校学术道德失范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师或学生在学术研究、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存在违背学术伦理和道德规范的行为。
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和学术氛围,也影响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信任度。
本文将从原因透析和防治策略两个方面,全面探讨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问题。
原因透析1. 竞争压力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竞争压力巨大。
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升职、评优、奖励等诸多考核指标。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一些人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成果。
例如: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篡改数据、虚构实验结果等。
2. 缺乏监督机制一些高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学校未能建立健全的学术伦理委员会,也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和举报渠道,使得违规行为难以被发现和处理。
3. 学术评价体系不合理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主要以发表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为重要指标,这种量化指标过于简单粗暴。
一些教师和学生为了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导致了学术道德失范。
4. 文化氛围问题部分高校存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倾向,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
这种文化氛围容易导致学术道德失范的产生。
防治策略1. 加强教育引导高校应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培养良好的学术伦理意识。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讲座等形式,向教师和学生普及学术道德知识,并强调其重要性。
2. 建立监督机制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设立学术伦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该机构应具备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够及时调查和处理违规行为。
3. 完善学术评价体系高校应重新审视学术评价体系,将重点从数量指标转向质量指标。
可以引入专家评审、同行评议等方式,更全面地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能力和贡献。
4. 倡导科研诚信高校应倡导科研诚信的理念,鼓励教师和学生遵守学术规范。
可以通过组织讨论会、撰写宣言等方式,加强科研诚信的宣传和培养。
5. 加大惩处力度对于违反学术伦理规范的行为,高校应严肃处理,并公开曝光。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高校学术腐败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领域内的不正当行为或违规操作。
它不仅破坏了学术道德和规范,也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公信力。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治理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一、成因:1、缺乏规范管理:高校存在管理混乱,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某些学术不端行为因规定模糊而难以处理,一些教师不光明磊落,甚至无法明确放在教育系统里的选民。
2、经费短缺:高校教师升级空间小、收入不高,只有依靠科研项目等外部奖金才能扭转经济困境。
经费短缺也导致专家团队,科研设施等方面存在各种姓质量的问题,使诈骗行为有恰到好处的环境。
3、学术压力大:高校教师是以培养人才为使命的,这就要求在教学和科研中都要有所成就。
但是,国内某些高校追求学术造假、个人利益、功名心理等。
这些因素形成了一种学术生态,使得一些学者为了争夺科研经费和与同行竞争而不择手段。
4、诱惑存在:高校教师虽然工作比较稳定,但毕竟没有单位一定工作责任之类的拘束关系。
再加之学术地位和社会认可度高,一些教师被诱惑利用职务或行为优势谋取私利,甚至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治理:1、强化管理制度:完善学术机构的管理制度,强化检查、监管和问责。
同时做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识别、预防和处理。
对于教师的考核、奖惩等方面也应该更为细致,减少利益矛盾和实际的歧视行为。
2、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开展学术道德教育,讲述学术不端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和教师认识科研和学术的意义。
多方面地激发学习的热情、兴趣以及创造的动能。
3、提高集体荣誉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学习优秀的科研团队,树立诚信和踏实、勤奋的志向,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保证科研的扎实与真实性。
4、完善监管体系:建立科研项目识别的标准化体系,落实科研诚信倡导书等。
同时,提高对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的标准化验收质量。
这样才能推动高校教师从科研的诚信和规范教育上站在更加牢固、桥梁而体面的位置上,进而持之以恒地促进行业水平的提高。
当前高校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高校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成因及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09-1-8 点击数:10790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当前高校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成因及对策分析广西师范大学韦焕雨【摘要】本文从高校日益严重的腐败现象分析了其滋生的领域、部门及人员,找出形成腐败的原因,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等六个方面分析了防治高校腐败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腐败领域成因对策教育部最近在北京召开《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对高校而言,过去专门召开这种主题的会议是不多的,这是一次有新意的重要会议。
其重要标志,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会前听取了筹备工作情况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
他的指示明确、具体,很有针对性。
看这次专门为高校开的反腐倡廉会,要看出高校腐败的特点,比如,贺国强同志在批示中强调,当前,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一是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巩固成果,特别是对过去抓得比较好的工作,比如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治理乱收费等,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二是要抓好财务管理、高考招生、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投标、校办产业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三是要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等等。
由此可见,高校反腐败工作任重道远。
一、高校滋生腐败的领域有人将高校腐败分为三大“病灶”:一是“基建病”。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步伐加快,学生扩招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使高校基本建设投入逐年增加,许多学校进行了扩建或迁址重建。
火热的基本建设,成了滋生犯罪的土壤。
二是“采购病”。
为了保证教学、科研及其他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高校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物资采购活动。
包括教学书籍、大型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
个别当事人在大宗物资采购过程中,利用职权收受“回扣”,为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是“招生病”。
招生本是学校选拔人才的渠道,却成了一些招生人员手中决定学生能否上学的权力,他们借招生之机徇私舞弊,大肆贪污受贿。
学术不端行为的损害、动因及解决措施

学术不端行为的损害、动因及解决措施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研究、教学和评价过程中的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
这些行为对学术界和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术不端行为的损害、动因以及解决措施。
损害学术不端行为对学术界的损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破坏学术诚信:学术不端行为损害了学术界的诚信,削弱了学术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这种失信会导致学术界的信任危机,影响学术合作和交流。
2. 扭曲学术评价:学术不端行为可能导致评价体系的失衡和不公正,影响学者的晋升、奖励和职业发展。
这种不公正会使得优秀的学者受到冷落,而不道德的行为者得到不应有的回报。
3. 破坏研究进展:学术不端行为可能造成研究结果的错误和失真,误导其他研究者的工作方向和结论。
这种错误可能导致宝贵的研究资源被浪费,耽误科学进展。
动因学术不端行为的动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 竞争压力:学术界的竞争激烈,学者追求职位晋升、资金支持和声誉等,这种竞争压力可能促使一些学者采取不端手段来获取优势。
2. 出版压力:学术论文的出版是学者评价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出版压力可能导致一些学者为了增加发表数量和影响因子而采取不诚实的手段。
3. 利益驱动:学术研究往往伴随着经济利益,例如科研项目的经费和专利的商业价值。
一些学者可能因为经济利益而放弃学术道德,从而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解决措施为了解决学术不端行为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学者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宣传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和后果,增强学者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2. 建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学术监管机制,加强学术道德和诚信的监督和管理。
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要进行及时的调查和处理,确保公正和公平。
3. 提升科研伦理意识:加强对科研伦理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学者遵循科学研究的原则和规范。
加强对科研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提高科研的透明度和可重复性。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学术不端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缺陷。
现行的学术评价主要以SCI、SSCI等国际期刊和SCI收录论文数量为依据,而忽视了学术质量和原创性。
这导致了一些学者为了追求数量而不惜捏造数据、剽窃他人成果等不端行为。
学术竞争压力过大。
学者在科研项目申请、论文发表、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存在激烈的竞争,这使得一些学者为了获取利益和名誉而不惜采用不正当的手段。
学术资源的分配不公也加剧了学术竞争的激烈程度。
缺乏学术道德和责任意识。
一些学者在学术研究中缺乏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责任意识,他们只注重自身利益,忽视了对学术规范和伦理的遵守。
他们往往以自己的个人名利为中心而忽略了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
解决学术不端问题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对策。
需要改革学术评价体系。
应该从传统的以SCI论文数量为主的评价体系转向更加注重学术质量和原创性的评价指标。
科研成果应该通过专家评审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应该加强学术诚信教育。
大学应该将学术诚信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
对于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
建立学术道德监管机制。
学术界应该加强自律,建立学术道德监管机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并公开曝光。
也要加强对学术研究的监督和评估,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应该优化学术资源的分配机制。
加强学术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学术竞争的压力,为学者提供公正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支持,从而降低学术不端的发生概率。
学术不端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改革评价体系、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建立道德监管机制和优化资源分配等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提升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出现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出现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学术道德失范是指在学术研究中,研究者违反了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或行为,以获取不当的利益或达到个人目的。
这种现象在学术界中并不罕见,甚至有时会引起轩然大波。
那么,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如何治理这种现象呢?一、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出现的原因1. 利益驱动学术研究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积累的工作,但是在当今社会,许多人都希望能够快速获取利益和回报。
因此,一些研究者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段,以获取更多的研究经费、更高的职称和更多的荣誉。
2. 竞争压力学术界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声誉。
因此,一些研究者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段,以获取更多的发表机会和更高的引用率,从而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声誉。
3. 缺乏监管学术研究是一项高度自由的工作,研究者可以自由选择研究方向和方法。
但是,这种自由也容易导致一些研究者滥用权力,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研究,而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也使得这种行为更加容易发生。
二、治理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对策1.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学术道德教育是治理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重要手段。
学术机构应该加强对研究者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学术研究的本质和意义,以及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的重要性。
2.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学术机构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研究者的研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这包括对研究经费的使用、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等方面的监管。
3. 加强学术评价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学术评价是学术界中的重要环节,但是评价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也是治理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重要手段。
学术机构应该建立公正、透明的评价机制,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不公正和不透明现象。
4. 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学术交流和合作是学术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学术机构应该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避免研究者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治理。
高校学术腐败犯罪原因与防控对策研究

权力获取私利,而后者不涉及任何权力关系。 因此学术腐败犯罪可定义为在学术活动领 域 中,拥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个人或集体为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体利益 , )主 体 的公职性
学术腐败犯罪现象主要发生在教! 学、科研及其他事业单位 ,尤其以高校最为突出。由 此可见,公职性是这一犯罪主体的基本特征。所谓公职性,即腐败的主体具有公职人员的 属性,也就是法律赋予、国家授予、公 民选举或者企业约定或者给予的行使某种权力的公 职人员。 而本文主要以高校的学术腐败犯罪为研究对象 , 其中主要学术活动主体包括教师 、 科研人员、理论 作者、学术团体负责人或拥有学术权力和学术管理权力的个人或集体。 ( 二 二 )行 为 的涉 权性 涉权性,顾名思义,即腐败总是与权力相联系 ,而学术腐败犯罪主体不当行使的正是 学术权 力 。伯 顿 ・ R・ 克拉 克在 其著 作 《 高等 教育 系统 》中指 出,学术 权 力是指 学者 、专 家
德,违背学术 良知,实施权力交易或者权力滥用,严重侵犯国家 、集体利益和公 民权利与 自由的行为。 、 学术腐败犯罪与经济腐败犯罪相关联 是因为犯罪主体往往将学术权力进行 交换, 并赋予了经济利益的色彩,因而 ,学术权力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权力。学术腐败犯
・李 灿 ,华 东政 法大 学刑法 学硕 士研 究生 ,主 要从 事刑法 学研 究 。
败,指出腐败是一种强迫我们的意志服从于其他人意志的权力,一种利用我们对抗我们 自 己的意志 以实现其他人 目的的权力。从权力的角度把握腐败的内涵,抓住 了腐败的实质。 严 格来 说 ,腐 败犯 罪并非 法律 上的 专业术语 ,只是社 会上 普遍 认知 的观念 。腐 败犯罪 的概 念,并不是 “ 腐败” 与“ 犯罪 ” 两个概念简单的相加,也不是我 国刑法中的一个专属罪名, 而是我国法学理论研究语境下出现的一个词语 。腐败并不等同于腐败犯罪 ,只要当它在法 律上被认 定为犯罪时,才能从一般的文化现象或政治现象转化为法律规制的对象,变成一 种特定的法律现象——即腐败犯罪。 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 、学术失范也应当加 以区分。学术失范主要是学者违背学术规范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及预防策略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及预防策略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及预防策略一直是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规模的扩大,学术不端行为也日益增长。
因此,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并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对于保护学术诚信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成因分析压力与竞争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业压力下,往往需要面对大量的作业、考试和研究项目。
同时,就业压力和未来的竞争也使得学生成绩和排名对他们至关重要。
这种强大的压力和竞争环境下,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不端手段来获得好成绩,以保持自己在同龄人中的优势。
缺乏学术道德教育在一些高校中,缺乏对学术道德的宣传教育和深入讨论。
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清晰地了解到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以及其带来的后果。
他们缺乏对知识产权、抄袭等问题的正确认识,容易陷入不端行为的误区。
网络时代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量的信息可以迅速获得。
然而,网络也带来了复制、粘贴和抄袭的便利。
一些学生可能通过互联网轻松找到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剽窃之。
因此,在网络时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并加强对网络抄袭行为的监管,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预防策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大学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对诚实守信和知识产权意识的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举办讲座和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学术道德和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规范。
强化教育监管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教育监管体制和制度机制,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
通过建立举报渠道、成立专门的调查组织,并建立惩罚机制,对于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伦理的行为严肃处理。
加强技能培训和创新意识培养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创新意识是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实践性课程、科研实践项目等方式,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时注重培养科研伦理道德、规范引用来源等方面的意识。
强化网络监管面对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高校应加强对网络平台上学术资源的管理和控制。
完整版)学术作弊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完整版)学术作弊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
措施
学术作弊是指在学术领域中利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利益或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
以下是学术作弊发生的一些原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原因:
1.竞争压力:学术界竞争激烈,个人或团体为了获取好成绩、奖学金或职位,可能会选择不正当手段。
2.缺乏道德意识:部分人对学术诚信缺乏足够重视,忽视了学术诚信对学术发展的重要性。
3.作业重复性:相同或类似的作业、论文要求会导致学生之间互相抄袭或转卖作业。
防范措施:
1.提高教育意识:通过课程、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学术道德和诚信意识。
2.强调学术诚信:建立和宣传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学生遵守学术诚信原则,阐明作弊的后果和处罚。
3.引入多样化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开放式问题、实践项目和口头答辩等,减少机械性作业和期末考试,降低作弊的机会。
4.增强监控措施:加强对作业、论文和考试的监督,使用检测软件检查抄袭,并定期进行随机身份验证。
5.着重指导和支持:提供学术写作指导和支持服务,帮助学生提升学术技能,减少抄袭和作弊的诱因。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学术界可以减少作弊行为的发生,维护学术诚信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学术发展和创新。
高校的学术不端现象与教育道德

高校的学术不端现象与教育道德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而学术不端行为对于这个阵地的稳定运行和教育道德的传承具有严重的破坏力。
学术不端现象在近年来愈发突出,如抄袭、替考、数据造假等,这不仅损害了高校的声誉,也危害了教育体系的公平性和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学术不端现象的原因和解决之道,并推动教育道德的树立与提升。
一、学术不端现象的原因学术不端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它与多方面的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来自学校的压力是学术不端现象的一个重要催生因素。
近年来,高校对于科研成果和学术发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一部分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采取不正当手段。
其次,学术评价体系的缺陷也是导致学术不端现象泛滥的原因之一。
某些评价指标偏重于数量而忽略了质量,给了学术不端行为可乘之机。
此外,社会风气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以功利和利益为导向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鼓励了学术不端的产生。
二、学术不端现象的危害学术不端现象给高校和教育体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它破坏了学术的公平竞争环境。
学术不端行为的存在使得那些真正努力学习和研究的人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机会,破坏了正当竞争的秩序。
其次,学术不端现象侵蚀了教育道德,影响了青年学子的价值观和品行。
学术不端的人气化和模范化会导致学生追求成功的方式出现扭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最后,学术不端现象对于高校和教育体系的声誉造成了极大损害,不仅影响了高校的招生、发展和合作,也降低了国内高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三、教育道德的树立与提升面对学术不端现象,我们迫切需要加强教育道德的树立与提升。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道德教育。
将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于学术诚信和责任感的认识,使他们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
其次,学术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应注重对学术质量和创新能力的评估,减少对学术产出数量的关注,使得学术评价真正体现学术价值。
此外,社会也需要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监管和道德谴责力度,形成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共识,压制学术不端现象的滋生。
公立高校“微腐败”滋生根源与防范对策研究

公立高校“微腐败”滋生根源与防范对策研究引言: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公立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微腐败”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公立高校“微腐败”的滋生根源,分析造成其滋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提高公立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学术环境。
一、“微腐败”的定义及特点“微腐败”是指利用职务之便、违反规定,以微量的金钱、物质或服务来交换个人利益、特权等非法行为。
其特点表现为:金额小、数额不大,表面看起来不起眼,但其危害远大于大额腐败。
二、“微腐败”滋生的主要原因和根源1. 体制机制不健全:公立高校在招聘、晋升、评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规章制度和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容易给“微腐败”留下漏洞。
2. 监管不严:对于公立高校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少高校存在管理漏洞,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给“微腐败”提供了机会。
3. 利益驱动:一些教师和管理人员在职务升迁、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利益驱动,导致他们容易接受贿赂、索要回扣等行为。
4. 非物质诱因:一些人员利用权力、地位、资源等非物质诱因来实施“微腐败”,比如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提供特殊照顾等,以换取个人利益。
三、“微腐败”带来的危害和影响1. 破坏公平正义:公立高校是培养国家人才的场所,一旦“微腐败”现象久行无忌,将严重破坏公平正义,导致人才选拔、晋升、待遇等方面的不公平现象加剧。
2. 损害学术道德: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但“微腐败”行为容易破坏学术道德,干扰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严重影响科研的质量和效果。
3. 消耗资源:一些“微腐败”行为以物质利益作为交换条件,导致公立高校的资源被浪费,严重损害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4. 降低教育质量:一些“微腐败”行为让名不副实的人获得了晋升和待遇,导致能力较弱的人担任重要职务,进而影响了公立高校的教学质量。
四、防范“微腐败”的对策和措施1. 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对公立高校的规章制度建设,规范招聘、评奖、晋升等流程,减少制度漏洞,增加规章制度的完备性和可操作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腐败有利益驱动的层 面, 不仅仅是用利益驱动就 但 可以解 释的 。长期以来 , 高校一直 被社会价值评价体系认定 为具有较高思想 素质和文化 素质 的社会组 织系统 。高校人 群接受高等教育的 比例大大的高于社 会平均水平 , 这种 高比 例的文化素质中也包含着高校人群 对主流社会的价值标准 、 法律规范等基本行为准则理鳃程度。事实证 明, 解不能直 理
[ 关键词】
廉政 建设 ; 高校 学术腐败 ; 道德预防机制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4 5 (0 10 —0 o—O 0 8- 0 3 2 1 )3 14 3 - -
学 术腐 败 问题 的 归 因探 讨 具 有 深 刻 的 社 会 历 史 影 响 和 文 化 人格驱动。
题 的着 眼 点 。
一
首先 , 高校人群的 阶层 评价 、 会价值 评价一 直 以来 不 社 够清晰。
在历史 上 , 识分 子阶层 依照 传统 社 会的 阶层划 分 标 知
准 , 农 、 、 四者之间 , 士、 工 商 士居其首。在 中国漫长的封建 社 会和半殖民地 、 封建社 会中 , 的地位 始终 比较 复杂。一 半 士
、
高校学术腐败现象的非经济动 因分析
族大义的 , 其中的先进 分子更是担 当了新文 化运 动、 四运 五 动甚至党建初期 的社会 历史责 任。建 国 以后 及至改革开 放 以来 , 知识分子在国家建设 和社会发展 中再次成 为国家的在
智囊团 、 人才库 ,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到 目前 为止, 尽 管高校知识分子阶层 有这样和那样的一些问题 , 但其拥护改 革、 建设 国家 、 服务社 会、 造福人 民的内心诉 求始终是他们的
方 面 , 在 封 建 统 治 阶 级 之 外 又 居 所 有 社 会 阶层 之 首 , 有 士 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修身 、 齐家 、 治国 、 天下的理想 目标 层次 , 平 具有达则兼济 天 下、 穷则独善其身 的境 界引导 , 表现 出强烈 的精 神 自由色彩 和广 阔的主体发展空 间; 一方面 , 另 士者 的人 生理想 始终在 学而优则仕的官吏选拔体系 中流转 , 为封建社会中影响社 成 会舆论 、 主流思潮甚 至王朝 历史评价 的重要社 会力量 , 士子 之心成为历代封建王朝 主要争取 、 研读 和培育的社会教化 目 标。知识分子阶层也因此成为 比较独特 的阶层 力量 , 在反封 建的斗争和民族独立 运动 、 1战争、 放战争等 风云激荡 抗3 解 的 历史 时期 , 知识 分 子 阶层 的 主 流 是 积 极 向 上 、 护 国 家 民 维
使曾经 与 1 3常社会生 活有一定距 离的 中国高校 时常 见诸 媒 体, 种种现实表明 , 高校正在经 历一场深 刻的变革 。当然 , 伴 随 着 高 校 的上 述 主 流 社 会 形象 之 中 的 , 有 高 校 内部 的 一 些 还 不和谐的负面形 象, 扩招 以后的 教学质 量、 贷款 难题 的现实 之解 、 评估的标准和迎评 的活动 规范 、 高校领导 干部 的腐 败 问题 , 甚至还有最近 出现的高校 雇凶案 , 会和政府都在 惊 社 呼: 大学 怎么 了?在如 此复杂 的宏观背景 之下 , 动辄 出现的 学术腐败似乎显得更 为常规 、 更为持久亦或 具有更深层次的 内在动 因。 、 高校学术腐败 的成因 十分复杂 , 有受现 行职称评聘制度 利益 因素影响的经济动 因 , 也有 复杂 的社会 意识 、 想文化 思 根源, 其中后者 的影 响力更 为深刻 , 也成 为我们分析 相关问
J u a fL a n n mi it t n C l g o r l io ig Ad n s a i o l e n o r o e
N. 2 1 o 3, 01
( o. 3 N . ) V 11. o3
高校学术腐败现象的非 经济动因及其道德预防机制
王 宇 黄 华强 惠 静
主流精神境界 。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知识分子传统 的 自我价值评判体 系出现 了分野 , 高校行政管理体制、 学术评 价机制 、 成果认定
[ 中图分类号 ]G 0— 5 . 4 09 1
近年来 , 我国高校呈现出一系列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讨 论的现象, 9 如 0年代 中期 以来的收费并轨 、 9 0年代末 出现 的 毕业生就业 双选 、 高校 扩招潮 、 高校合并潮 、 高校 贷款 潮 、 高 校评估 潮以及 当前社会反响很好的“ 阳光高考” 等高校现象 ,
( 广西工学院 , 广西 铆州 550 4 06)
[ 摘 要] 高校 学术腐败的成因十分复杂 , 高校人群的阶层 评价、 高校 知识 分子阶层对 自身责任 的认识 、 高校教 师阶层 自 身发展 的 目标导向的偏差等更具 内隐性的非经济因素分析。高校学术腐败行 为的深远 危害与严 重后 果则体现在 个体层 面、 国际学术影响层面 、 人才培养层面、 社会意识建设层 面。应对高校 学术腐败 的道德和 管理 机制需要 做好加强 高校教师 、 行政 、 科研人 员廉洁精神的养成, 快通过全 国一致的 高校学术腐败认 定标 准, 尽 要在全 国高校推行 学术 腐败 “ 零容 忍” 的标准 , 立 建 全 国高校 学术廉洁评 价指标体 系, 长期监控 , 引入媒体监督 , 建立高校学术廉 洁排名等相关基 础工作 。
应对高校学术腐败的道德和管理机制需要做好加强高校教师行政科研人员廉洁精神的养成尽快通过全国一致的高校学术腐败认定标准要在全国高校推行学术腐败零容忍的标准建立全国高校学术廉洁评价指标体系长期监控引入媒体监督建立高校学术廉洁排名等相关基础工作
2 1 第 3期 0 1年 (第 l 3卷第 3期 )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接 产 生 认 同 和 内化 , 大学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领 域 存 在 的认 知 与 与
行为某种程度的背离 相似 , 高校教师等学术 群体也 出现了类 似情况 , 一般而言 , 教风是学风的先导 , 校学 术腐败问题不 高
仅 已经影响到高校的社会形象 , 而且关乎 未来 中国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