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颁布实施

合集下载

【7A版】《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20)及标准答案

【7A版】《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20)及标准答案

7A 版优质实用文档《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通常附在论文、图书或每章、节之后,有时也以注释(附注或脚注)形式 出现在正文中。

(1.0 分) A、参考文献 B、文献综述 C、研究方法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A 2.合著者应该按()排名,且事先必须征得所有合著者的同意。

(1.0 分) A、字顺或音序 B、职称高低 C、年龄长幼 D、贡献大小 正确答案:D 3.()在正文之后,必须要有一个致谢,表达对老师、同学和其他对论文有贡献 的人的感谢。

(1.0 分) A、会议论文 B、学位论文 C、科学技术报告 D、学术论文 正确答案:B 4.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检测一般是在论文作者()。

(1.0 分)7A 版优质实用文档17A 版优质实用文档A、毕业后 B、论文开题前 C、论文答辨前 D、论文答辩后 正确答案:C 5.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1.0 分) A、科学技术报告 B、会议论文 C、查新报告 D、学位论文 正确答案:C 6.学术不端行为举报受理后,应当交由()按照相关程序组织开展调查。

(1.0 分) A、校长 B、学位授予单位 C、学校学术委员会 D、教育部 正确答案:C 7.()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将他人的语言文字、图表公式或研究观点,经过 编辑、拼凑、修改后加入到自己的论文、著作、项目申请书、项目结题报告、专 利文件、数据文件、计算机程序代码等材料中,并当作自己的成果而不加引用的 公开发表。

(1.0 分) A、重复发表7A 版优质实用文档27A 版优质实用文档B、剽窃 C、抄袭 D、盗版 正确答案:B 8.按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规定, 是否可以以匿名方式举报? (1.0 分) A、可以,但应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B、不可以 正确答案:A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电子文献的参考文献著录项?()(1.0 分) A、主要责任者 B、获取或访问路径 C、题名 D、出版社 正确答案:D 10 下列哪个序次语或编号后搭配的符号是错误的?()(1.0 分) A、首先, B、一、 C、1、 D、1.1.1 正确答案:C7A 版优质实用文档37A 版优质实用文档11.()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 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将于9月1号正式施行,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日前,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教育部令第40号)(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是教育部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做出规定。

《办法》依据新修订的《高等教育法》,深入贯彻党的xx 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对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机制、工作原则、预防措施、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学术不端案件的受理、调查、认定、处理、救济与监督等内容做了全面规定,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制度举措。

一是明确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主体责任,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建立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

二是突出了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办法》单列“教育与预防”一章,突出预防为主的要求,要求高等学校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和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骄不躁、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要求加强对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的教育,建立培训制度、学术诚信记录制度、科研过程管理制度、科研成果公示制度等。

三是健全了学术不端案件举报受理机制。

要求高等学校明确具体部门负责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明确规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线索明确的匿名举报,或者媒体公开报道的案件,高等学校应予受理或主动调查处理。

四是明确了学术不端案件的调查、认定程序。

《办法》依照《高等教育法》,明确和落实了高校学术委员会调查、认定学术不端的职责,细化了调查程序、回避规则、调查方式、当事人陈述申辩权、保密义务等规范,为法律规定的具体落实提供了保障。

五是明确了学术不端的类型。

《办法》明确了六类学术不端情形,包括: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伪造数据或捏造事实,不当署名,提供虚假学术信息,买卖或等。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9月1日实施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9月1日实施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9月1日实施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出台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并于今年的9月1日实施,下面是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为了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教育部19日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将高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依据由规范性文件上升为部门规章。

《办法》明确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成果等行为构成学术不端,高校应对责任人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这些行为包括: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贡献;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申请学位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其他根据高等学校或者有关学术组织、相关科研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的行为。

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高等学校应当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处理。

经调查不构成学术不端行为的,高等学校应通过一定方式为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为了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办法》还专门规定了异议与复核等程序,努力通过程序保障机制确保勿枉勿纵。

《办法》要求,对学术不端的举报,一般应当以书面方式实名提出,有明确的举报对象,有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事实,并且有客观的证据材料或者查证线索。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教育部及各高校历来对学术不端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依据不足,工作机制不完善,调查处理程序不规范,不同高校处理标准差别较大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治理。

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指导推动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办法》,健全完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机制。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测试题及答案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30,共 100。

0 分)1教育部于2016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是根据以下哪几个法律法规制定的:A.《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D.《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3。

3分)3。

3 分A、CBAB、ABCC、BCDD、以上四个我的答案:B2依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下列关于成果署名的观点错误的是?(3.3分)3.3 分A、没有参与论著写作的人,不应署名B、为了发表论文可随意拉名人署名C、合作论著应联合署名,署名次序应按对论著的贡献排列D、成果经政府部门、学校、企业或私人资助完成,公开发表时应在相关部分加以说明我的答案:B3论文标题采用()字体(3。

3分)3。

3 分A、楷B、黑C、宋D、仿宋我的答案:C4我国《图书期刊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 )字或被引用作品的( ).(3。

3分)3.3 分A、2500;十分之一B、3000;十分之一C、3500;五分之一D、3000;五分之一我的答案:A5对非涉密的科研项目申报材料、学术成果和基本信息应该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开。

该说法是否正确?(3.3分)3。

3 分A、正确B、错误我的答案:A6在人类受试中,( )是一个基本的原则(3。

3分)3.3 分A、尊重决定B、尊重人权C、尊重生命D、尊重人的自主性我的答案:D7参考文献的作者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作者姓名之间用( )分开.(3。

3分)3.3 分A、顿号B、分号C、空格D、逗号我的答案:D8学术论著写作中的形象化元素包括:A.公式;B.图片;C。

表格;D。

附录。

(3.3分)3.3 分A、ABCB、BCDC、CDAD、以上四个我的答案:A9研究生学术活动目的的“双重性”决定了研究生不同于正式的科研人员。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教育部)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教育部)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

第三条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应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教育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制定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对所主管高等学校重大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机制,建立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报与相关信息公开制度。

第五条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

高等学校应当建设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建立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依据本办法完善本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规则与程序。

高等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支持和保障学术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章教育与预防第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骄不躁、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

第七条高等学校应当将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和学生教育的必要内容,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

教师对其指导的学生应当进行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教育和指导,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学术诚信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查与审核。

第八条高等学校应当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建立对学术成果、学位论文所涉及内容的知识产权查询制度,健全学术规范监督机制。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20)及标准答案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20)及标准答案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20)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

0 分)1.()通常附在论文、图书或每章、节之后,有时也以注释(附注或脚注)形式出现在正文中。

(1.0分)正确答案:A2。

合著者应该按()排名,且事先必须征得所有合著者的同意.(1.0分)正确答案: D3。

()在正文之后,必须要有一个致谢,表达对老师、同学和其他对论文有贡献的人的感谢。

(1。

0分)正确答案: B4。

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检测一般是在论文作者()。

(1。

0分)正确答案:C5。

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1.0分)正确答案:C6.学术不端行为举报受理后,应当交由()按照相关程序组织开展调查。

(1。

0分)正确答案:C7。

()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将他人的语言文字、图表公式或研究观点,经过编辑、拼凑、修改后加入到自己的论文、著作、项目申请书、项目结题报告、专利文件、数据文件、计算机程序代码等材料中,并当作自己的成果而不加引用的公开发表。

(1.0分)正确答案:B8。

按《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规定,是否可以以匿名方式举报?(1。

0分)正确答案: A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电子文献的参考文献著录项?()(1.0分)正确答案:D10下列哪个序次语或编号后搭配的符号是错误的?()(1。

0分)11.()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1。

0分)正确答案: C12.()是指以法的形式,调整学术活动中的学术行业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的总和。

(1。

0分)正确答案: D13。

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应当给予()处分。

(1.0分)正确答案: A14.以下是一条什么类型文献的著录格式?() [1]秦志强。

科研成果[J]。

现代情报,2003(8):47—49。

(1.0分)正确答案:B15。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规定,举报人或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提出异议或者复核申请。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建议研究计划、从事科学研究、评审科学研究、报告研究结果中的:捏造、篡改、剽窃、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

这不包括诚实的错误和对事物的不同的解释和判断。

颁布单位:教育部文号:教育部令第40号颁布时间:2016-06-16实施时间:2016-09-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

第三条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应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教育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制定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对所主管高等学校重大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机制,建立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报与相关信息公开制度。

第五条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

高等学校应当建设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建立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依据本办法完善本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规则与程序。

高等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支持和保障学术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章教育与预防第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骄不躁、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

2017尔雅《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期末考试答案

2017尔雅《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期末考试答案

得分:100 已完成一.单选题(40题,40.0分)1、下列属于文献类学术成果呈现方式的是().A.设计的产品B。

软件C.论文D.多媒体1.0 分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2、科技查新是对()进行检索的基础上出具报告.A.文献B。

新闻报道C.前两者D。

以上都不对1.0 分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3、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检测一般是在论文作者()。

A.毕业后B.论文开题前C.论文答辨前D。

论文答辩后1。

0 分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4、通常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越大。

A。

学术影响力越大B。

发行量越大C.版面费越高D。

以上都对1。

0 分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5、插图的序号和文字应该置于插图的();表格的序号和文字应该置于表格的(). A。

上方;下方B.下方;上方C。

下方;下方D。

上方;上方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6、()通常附在论文、图书或每章、节之后,有时也以注释(附注或脚注)形式出现在正文中.A。

参考文献B。

文献综述C。

研究方法D.以上都对1.0 分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7、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非涉密学位论文需向()提交。

A。

研究生院B。

档案馆C.图书馆D.博物馆1。

0 分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8、学术不端行为举报受理后,应当交由()按照相关程序组织开展调查。

A。

校长B.学位授予单位C。

学校学术委员会D。

教育部1.0 分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9、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涉密学位论文需向()提交。

A.研究生院B.档案馆C.图书馆D。

博物馆1.0 分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10、布赖恩特是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卫生科学中心的采血职员,他在参与的一项儿童血液铅含量的调查项目中,把自己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血液样本标记为被调查儿童的血液样本。

请问这属于哪类学术不端行为?()A。

破坏研究工作B。

篡改数据C。

伪造实验样本D.违反人体受试者规范1。

0 分我的答案:C11、学术道德是学术团体或个人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一种特殊的()。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已于2016年4月5日经教育部2016年第14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2016年6月16日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

第三条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应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教育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制定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对所主管高等学校重大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机制,建立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报与相关信息公开制度。

第五条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

高等学校应当建设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建立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依据本办法完善本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规则与程序。

高等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支持和保障学术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章教育与预防第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骄不躁、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

第七条高等学校应当将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和学生教育的必要内容,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

【7A版】《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20)及标准答案

【7A版】《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20)及标准答案

7A 版优质实用文档《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通常附在论文、图书或每章、节之后,有时也以注释(附注或脚注)形式 出现在正文中。

(1.0 分) A、参考文献 B、文献综述 C、研究方法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A 2.合著者应该按()排名,且事先必须征得所有合著者的同意。

(1.0 分) A、字顺或音序 B、职称高低 C、年龄长幼 D、贡献大小 正确答案:D 3.()在正文之后,必须要有一个致谢,表达对老师、同学和其他对论文有贡献 的人的感谢。

(1.0 分) A、会议论文 B、学位论文 C、科学技术报告 D、学术论文 正确答案:B 4.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检测一般是在论文作者()。

(1.0 分)7A 版优质实用文档17A 版优质实用文档A、毕业后 B、论文开题前 C、论文答辨前 D、论文答辩后 正确答案:C 5.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1.0 分) A、科学技术报告 B、会议论文 C、查新报告 D、学位论文 正确答案:C 6.学术不端行为举报受理后,应当交由()按照相关程序组织开展调查。

(1.0 分) A、校长 B、学位授予单位 C、学校学术委员会 D、教育部 正确答案:C 7.()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将他人的语言文字、图表公式或研究观点,经过 编辑、拼凑、修改后加入到自己的论文、著作、项目申请书、项目结题报告、专 利文件、数据文件、计算机程序代码等材料中,并当作自己的成果而不加引用的 公开发表。

(1.0 分) A、重复发表7A 版优质实用文档27A 版优质实用文档B、剽窃 C、抄袭 D、盗版 正确答案:B 8.按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规定, 是否可以以匿名方式举报? (1.0 分) A、可以,但应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B、不可以 正确答案:A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电子文献的参考文献著录项?()(1.0 分) A、主要责任者 B、获取或访问路径 C、题名 D、出版社 正确答案:D 10 下列哪个序次语或编号后搭配的符号是错误的?()(1.0 分) A、首先, B、一、 C、1、 D、1.1.1 正确答案:C7A 版优质实用文档37A 版优质实用文档11.()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 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20)及标准答案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20)及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

0 分)1。

()通常附在论文、图书或每章、节之后,有时也以注释(附注或脚注)形式出现在正文中。

(1.0分)正确答案: A2。

合著者应该按()排名,且事先必须征得所有合著者的同意。

(1.0分)正确答案:D3.()在正文之后,必须要有一个致谢,表达对老师、同学和其他对论文有贡献的人的感谢。

(1.0分)正确答案: B4。

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检测一般是在论文作者()。

(1。

0分)正确答案:C5.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1.0分)正确答案: C6.学术不端行为举报受理后,应当交由()按照相关程序组织开展调查。

(1。

0分)正确答案:C7。

()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将他人的语言文字、图表公式或研究观点,经过编辑、拼凑、修改后加入到自己的论文、著作、项目申请书、项目结题报告、专利文件、数据文件、计算机程序代码等材料中,并当作自己的成果而不加引用的公开发表。

(1。

0分)正确答案:B8.按《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规定,是否可以以匿名方式举报?(1.0分)正确答案: A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电子文献的参考文献著录项?()(1。

0分)正确答案:D10下列哪个序次语或编号后搭配的符号是错误的?()(1。

0分)正确答案: C11.()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1.0分)正确答案:C12。

()是指以法的形式,调整学术活动中的学术行业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的总和。

(1。

0分)正确答案:D13。

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应当给予()处分。

(1。

0分)正确答案:A14。

以下是一条什么类型文献的著录格式?() [1]秦志强。

科研成果[J]。

现代情报,2003(8):47-49。

(1。

0分)正确答案:B15。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规定,举报人或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提出异议或者复核申请。

学术道德试题及答案

学术道德试题及答案

从基本概念谈起(上)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学术道德是学术团体或个人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一种特殊的()。

A、研究规范B、职业道德C、个人修养D、职业习惯我的答案:B1【单选题】()是指以法的形式,调整学术活动中的学术行业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的总和。

A、道德规范B、技术规范C、政策规范D、法律规范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属于()。

•A、强制性标准•B、推荐性标准•C、规定性标准•D、基本型标准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3【单选题】《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属于()•A、政策规范••B、技术规范••C、道德规范••D、法律规范•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4【判断题】计量单位标注有误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我的答案:×1【单选题】()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工具与规则对社会领域和人类经验进行研究,通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观察与测量,寻求对现存事物的解释,对未来事物进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A、实证研究方法B、思辨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类比研究法我的答案:A得分:50.0分【判断题】自然科学研究的准则——研究程序的可重复性和概念同一性也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

()我的答案:×社会科学研究流程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判断题】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都是思辨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我的答案:√得分:50.0分2【判断题】费孝通于20世纪30年代在江苏吴江县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主要运用的是解释研究方法。

()我的答案:×1【判断题】研究生学术活动过程的“学习性”决定了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时可以借用他人的成果,发表时对科研规范方面的要求也不必太严苛。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2【判断题】对涉及国家秘密、军事秘密的论文进行保密处理符合《保守国家秘密法》。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颁布实施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颁布实施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颁布实施《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已于2016年4月5日经教育部2016年第14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

第三条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应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教育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制定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对所主管高等学校重大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机制,建立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报与相关信息公开制度。

第五条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

高等学校应当建设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建立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依据本办法完善本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规则与程序。

高等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支持和保障学术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章教育与预防第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骄不躁、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

第七条高等学校应当将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和学生教育的必要内容,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

教师对其指导的学生应当进行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教育和指导,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学术诚信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查与审核。

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测试答案

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测试答案

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1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概论1.2 从基本概念谈起(上)1.学术道德是学术团体或个人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一种特殊的(B)。

A、研究规范B、职业道德C、个人修养D、职业习惯1.3 从基本概念谈起(下)1.(D)是指以法的形式,调整学术活动中的学术行业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的总和。

A、道德规范B、技术规范C、政策规范D、法律规范2.《GB/正确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属于(B)。

A、强制性标准B、推荐性标准C、规定性标准D、基本型标准3.《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属于(A)。

A、政策规范B、技术规范C、道德规范D、法律规范4.计量单位标注有误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错误)5.我国参考文献的规范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规则》。

(错误)1.4 自然科学研究流程1.(A)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工具与规则对社会领域和人类经验进行研究,通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观察与测量,寻求对现存事物的解释,对未来事物进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A、实证研究方法B、思辨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类比研究法2.自然科学研究的准则——研究程序的可重复性和概念同一性也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

(错误)1.5 社会科学研究流程1.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都是思辨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正确)2.费孝通于20世纪30年代在江苏吴江县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主要运用的是解释研究方法。

(错误)1.6 学术研究相关法律问题1.研究生学术活动过程的“学习性”决定了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时可以借用他人的成果,发表时对科研规范方面的要求也不必太严苛。

(错误)2.对涉及国家秘密、军事秘密的论文进行保密处理符合《保守国家秘密法》。

(正确)3.在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中泄露秘密事项,不属于侵犯《保守国家秘密法》。

2017尔雅《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期末考试答案

2017尔雅《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期末考试答案

得分:100 已完成一.单选题(40题,40.0分)1、下列属于文献类学术成果呈现方式的是()。

A.设计的产品B.软件C.论文D.多媒体1.0 分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2、科技查新是对()进行检索的基础上出具报告。

A.文献B.新闻报道C.前两者D.以上都不对1.0 分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3、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检测一般是在论文作者()。

A.毕业后B.论文开题前C.论文答辨前D.论文答辩后1.0 分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4、通常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越大。

A.学术影响力越大B.发行量越大C.版面费越高D.以上都对1.0 分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5、插图的序号和文字应该置于插图的();表格的序号和文字应该置于表格的()。

A.上方;下方B.下方;上方C.下方;下方D.上方;上方1.0 分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6、()通常附在论文、图书或每章、节之后,有时也以注释(附注或脚注)形式出现在正文中。

A.参考文献B.文献综述C.研究方法D.以上都对1.0 分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7、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非涉密学位论文需向()提交。

A.研究生院B.档案馆C.图书馆D.博物馆1.0 分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8、学术不端行为举报受理后,应当交由()按照相关程序组织开展调查。

A.校长B.学位授予单位C.学校学术委员会D.教育部1.0 分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9、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涉密学位论文需向()提交。

A.研究生院B.档案馆C.图书馆D.博物馆1.0 分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10、布赖恩特是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卫生科学中心的采血职员,他在参与的一项儿童血液铅含量的调查项目中,把自己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血液样本标记为被调查儿童的血液样本。

请问这属于哪类学术不端行为?()A.破坏研究工作B.篡改数据C.伪造实验样本D.违反人体受试者规范1.0 分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1、学术道德是学术团体或个人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一种特殊的()。

2020年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考试答案

2020年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考试答案

2020年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考试答案•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一、单选题1()是指以法的形式,调整学术活动中的学术行业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的总和。

•A、道德规范•B、技术规范•C、政策规范•D、法律规范我的答案:D2按《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规定,是否可以以匿名方式举报? •A、可以,但应事实清楚、证据充分•B、不可以我的答案:A32016年6月教育部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颁布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B、《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C、《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D、以上都对我的答案:C4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对预防和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学术环境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A、一个第三方的独立审查平台•B、隶属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的•C、一个学术机构创办的•D、非营利机构的我的答案:A5刘同学的导师可以做为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参加其学位论文的答辩。

•A、能•B、不能我的答案:B6投稿同时,论文作者要与期刊社签订一份所有作者签名的()。

•A、专利申请书•B、版权归属协议•C、查新报告我的答案:B7《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规定,举报人或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提出异议或者复核申请。

•A、高等学校•B、教育部•C、法院我的答案:A8SCI是指()。

•A、中国科学引文索引•B、•C、社会科学引文索引•D、国际科学引文索引我的答案:B9如果与获得学位有直接关联的,由()作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

•A、校长•B、学位授予单位•C、学校学术委员会•D、教育部我的答案:B10()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工具与规则对社会领域和人类经验进行研究,通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观察与测量,寻求对现存事物的解释,对未来事物进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年(卷),期】2016(000)009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已于2016年4月5日经教育部2016年第14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2016年6月16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
【总页数】7页(P6-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4
【相关文献】
1.《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颁布 [J], ;
2.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及其征求意见稿与几点拙见之比录 [J],
王力
3.大力弘扬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答记者问 [J], 教育部官方网站;
4.教育部就《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答问 [J], 墨野
5.《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正式施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9月1日起正式实施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9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国石 油西 南 油 气 田公 司 . 2 01 6 .
Ni n g Yo n g qi a o, Ch e ng Ya o l i .S hu Yuc h un. e l a 1 .I nt e io r r Re po r t o t Lo n g wa n g mi a o 6 Bi l l i m1 m / Pe r Ye a r Ga s Fi e l d
f a c e E n g i n e e r u n T i e m i n , t t a n F a n g y o n g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S u r f a t { l ' i ’ o j e e t i n
面 工程 , 2 0 0 6, 2 5 ( 6): 5 2—5 3 .
Che n g Ba o t a o .h n pr o v e men t( ) f Oi l( : d s Fi l e d S u dh( P Ma n a g e —
n e e r i n g,2 0 0 9,2 0( 2 ):2 0—2 2 .
『 8 ] 孙铁 民 , 韩 方 勇. 天 然气 田地 面工程 建设 与管理 l J ] . 石 油
规 划设计 , 2 0 0 7 , 1 8 ( 5 ) : l 一 4 .
O v e r s e a s O i l f i e h t S u f r a c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J ] .O i l — G a s i f e h t S u r —
( a s F i e l d[ J ] .P e t r o l e u m P l a , ( 1 ( i l I g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7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颁布实施《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已于2016年4月5日经教育部2016年第14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

第三条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应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教育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制定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对所主管高等学校重大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机制,建立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报与相关信息公开制度。

第五条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

高等学校应当建设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建立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依据本办法完善本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规则与程序。

高等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支持和保障学术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章教育与预防第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骄不躁、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

第七条高等学校应当将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和学生教育的必要内容,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

教师对其指导的学生应当进行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教育和指导,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学术诚信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查与审核。

第八条高等学校应当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建立对学术成果、学位论文所涉及内容的知识产权查询制度,健全学术规范监督机制。

第九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在合理期限内保存研究的原始数据和资料,保证科研档案和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

高等学校应当完善科研项目评审、学术成果鉴定程序,结合学科特点,对非涉密的科研项目申报材料、学术成果的基本信息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开。

第十条高等学校应当遵循学术研究规律,建立科学的学术水平考核评价标准、办法,引导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潜心研究,形成具有创新性、独创性的研究成果。

第十一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教学科研人员学术诚信记录,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课题立项、人才计划、评优奖励中强化学术诚信考核。

第三章受理与调查第十二条高等学校应当明确具体部门,负责受理社会组织、个人对本校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及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有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岗位或者指定专人,负责学术诚信和不端行为举报相关事宜的咨询、受理、调查等工作。

第十三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一般应当以书面方式实名提出,并符合下列条件:(一)有明确的举报对象;(二)有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事实;(三)有客观的证据材料或者查证线索。

以匿名方式举报,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者线索明确的,高等学校应当视情况予以受理。

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对媒体公开报道、其他学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主动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当依据职权,主动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五条高等学校受理机构认为举报材料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作出受理决定,并通知举报人。

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学术不端行为举报受理后,应当交由学校学术委员会按照相关程序组织开展调查。

学术委员会可委托有关专家就举报内容的合理性、调查的可能性等进行初步审查,并作出是否进入正式调查的决定。

决定不进入正式调查的,应当告知举报人。

举报人如有新的证据,可以提出异议。

异议成立的,应当进入正式调查。

第十七条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决定进入正式调查的,应当通知被举报人。

被调查行为涉及资助项目的,可以同时通知项目资助方。

第十八条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应当组成调查组,负责对被举报行为进行调查;但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简单的被举报行为,也可以采用简易调查程序,具体办法由学术委员会确定。

调查组应当不少于3人,必要时应当包括学校纪检、监察机构指派的工作人员,可以邀请同行专家参与调查或者以咨询等方式提供学术判断。

被调查行为涉及资助项目的,可以邀请项目资助方委派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调查组。

第十九条调查组的组成人员与举报人或者被举报人有合作研究、亲属或者导师学生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条调查可通过查询资料、现场查看、实验检验、询问证人、询问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等方式进行。

调查组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委托无利害关系的专家或者第三方专业机构就有关事项进行独立调查或者验证。

第二十一条调查组在调查过程中,应当认真听取被举报人的陈述、申辩,对有关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核实;认为必要的,可以采取听证方式。

第二十二条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为调查组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协助。

举报人、被举报人、证人及其他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配合调查,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不得隐瞒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第二十三条调查过程中,出现知识产权等争议引发的法律纠纷的,且该争议可能影响行为定性的,应当中止调查,待争议解决后重启调查。

第二十四条调查组应当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的确认、调查过程、事实认定及理由、调查结论等。

学术不端行为由多人集体做出的,调查报告中应当区别各责任人在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

第二十五条接触举报材料和参与调查处理的人员,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举报人、被举报人个人信息及调查情况。

第四章认定第二十六条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应当对调查组提交的调查报告进行审查;必要的,应当听取调查组的汇报。

学术委员会可以召开全体会议或者授权专门委员会对被调查行为是否构成学术不端行为以及行为的性质、情节等作出认定结论,并依职权作出处理或建议学校作出相应处理。

第二十七条经调查,确认被举报人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一)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二)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四)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贡献;(五)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申请学位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六)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七)其他根据高等学校或者有关学术组织、相关科研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有学术不端行为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一)造成恶劣影响的;(二)存在利益输送或者利益交换的;(三)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四)有组织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五)多次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六)其他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

第五章处理第二十九条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如下处理:(一)通报批评;(二)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三)撤销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四)辞退或解聘;(五)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同时,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等处分。

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获得有关部门、机构设立的科研项目、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等利益的,学校应当同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还应当按照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学籍处分。

学术不端行为与获得学位有直接关联的,由学位授予单位作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

第三十条高等学校对学术不端行为作出处理决定,应当制作处理决定书,载明以下内容:(一)责任人的基本情况;(二)经查证的学术不端行为事实;(三)处理意见和依据;(四)救济途径和期限;(五)其他必要内容。

第三十一条经调查认定,不构成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据被举报人申请,高等学校应当通过一定方式为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调查处理过程中,发现举报人存在捏造事实、诬告陷害等行为的,应当认定为举报不实或者虚假举报,举报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属于本单位人员的,高等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不属于本单位人员的,应通报其所在单位,并提出处理建议。

第三十二条参与举报受理、调查和处理的人员违反保密等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或其他处理。

第六章复核第三十三条举报人或者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高等学校提出异议或者复核申请。

异议和复核不影响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三十四条高等学校收到异议或者复核申请后,应当交由学术委员会组织讨论,并于1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决定受理的,学校或者学术委员会可以另行组织调查组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三十五条当事人对复核决定不服,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异议或者申请复核的,不予受理;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诉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监督第三十六条高等学校应当按年度发布学风建设工作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七条高等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推诿塞责、隐瞒包庇、查处不力的,主管部门可以直接组织或者委托相关机构查处。

第三十八条高等学校对本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未能及时查处并做出公正结论,造成恶劣影响的,主管部门应当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并进行通报。

高等学校为获得相关利益,有组织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主管部门调查确认后,应当撤销高等学校由此获得的相关权利、项目以及其他利益,并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人的责任。

第八章附则第三十九条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本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科特点,制定本校学术不端行为查处规则及处理办法,明确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标准。

有关规则应当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第四十条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对直接受理的学术不端案件,可自行组织调查组或者指定、委托高等学校、有关机构组织调查、认定。

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的处理,根据本办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教育系统所属科研机构及其他单位有关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与处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此前发布的有关规章、文件中的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