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结构——梁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建筑结构——梁架梁架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建筑大都是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梁架结构的构架形式最常见的是抬梁式、穿斗式、抬梁穿斗结合式、井干式或干栏式。
演变
“柱梁构架在唐、宋、金元为富有机能者,至明、清而成单调少趣之组合。
在柱之分配上,大多每缝均立柱,鲜有抽减以减少地面之阻碍而求得更大之活动面积者。
梁之断面,日趋近正方形,清式以宽与高为五与六之比为定则,在力学上殊不合理。
梁架与柱之间,大多直接卯合,将斗拱部分减去,而将各架直接置于梁头,结构简单化,可谓进步。
月梁偶只见于江南,官式则例已不复见此名称矣。
举折之制,至清代而成举架,盖宋代先定举高而各架折下,至清代则例则先由檐步按五举,六举,七举,九举递加,由各架递举而得之偶然结果,其基本观念,亦与前代迥异也。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结构及种类分析
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前殿(宋)殿内梁架结构
抬梁式构架又称“叠梁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普遍的木构架形式,是在柱子上放梁、梁上放短柱、短柱上放短梁,层层叠落直至屋脊,各个梁头上再架檩条以承托屋椽,即用前后檐柱承托四椽栿、栿上再立二童柱承托平梁的做法。
其架构复杂,要求加工细致,但结实牢固,经久耐用,且内部使用空间大,能产生宏伟的气势又能做出美观的造型。
穿斗式构架
其特点是柱子较细、密,每根柱子上顶一根檩条,柱与柱之间用木串联,连成一个整体。
采用穿斗式构架可以用较小的材料建造较大的房屋,而且其网状的结构也很牢固,不过因为柱、枋较多,室内不能形成连通的大空间。
混合式构架人们逐渐发现抬梁式和穿斗式各自的优点后,就出现了两者相结合使用的房屋,即两头靠山墙处用穿斗式构架,而中间使用抬梁式构架,这样既增加室内使用空间,又不必全部使用大型木料。
井干式构架其结构是用原木嵌接成框状,层层叠垒,形成墙壁,上面的屋顶也是用原木做成。
这种结构较为简单,建造容易,不过也极为简陋,而且耗费木材,因其形式与古代的水井的护墙与栏杆形式相同而得名。
干栏式构架干栏式构架是先用柱子在底层做一高台,台上放梁、铺板,再于其上建房子。
这种结构的房子高出地面,可以避免地面湿气的侵入。
但后期的干栏式木构架实际上是穿斗的形式,只不过建筑底层架空、不封闭而已。
基本构件
柱柱是一种直立而承受上部荷载的构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
类型有直柱、梭柱之别。
直柱即无卷杀的柱,此外还
有人像柱、束竹柱等。
柱础,建筑物所用木柱下垫的石墩。
主要用来承载与传递上部的负荷,并防止地面湿气腐蚀木柱。
梁“梁”是中国建筑构架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它是一段横断面大多呈矩形的横木,明清时期基本接近方形,而南方的很多梁则采用圆形断面,这样较节约木材。
梁承托着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依据梁的具体位置、详细形状、具体作用等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
大多数梁的方向,都与建筑物的横断面一致。
枋枋类构件很多,有用于下架,联系稳定檐柱头和金柱头的檐枋、金枋及随梁枋、穿插枋;有用在上架、稳定梁架的中金枋、上金枋、脊枋;有用在建筑物转角部分,稳定角柱的箍头枋。
一、额枋(檐枋);二、金、脊枋;三、箍头枋;四、承椽枋;五、天花枋;六、间枋;七、棋枋;八、关门枋;九、平板枋;十、花台枋;十一、穿插枋。
檩檩是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阔方向的水平构件。
其作用是直接固定椽子,并将屋顶荷载通过梁而向下传递。
檩的名称随其梁头所在的柱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如在檐柱之上的称檐檩,在金柱之上的金檩,在中柱之上的称脊檩。
椽也叫椽子、椽条。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屋顶都有挑出的屋檐,目的是保护檐口下的木构架及夯土墙少受雨淋。
屋檐的主要构件就是椽子,它密集地排列于檩上,并与檩成正交,是支撑屋顶盖材料的圆形木条,其功能是承受屋顶的望板和瓦等材料。
它按屋面坡度铺砌,所以和地面形成角度,而不是水平的。
横梁彩画彩画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古代传统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它以独特的风格和物有的制作技术及其富丽堂皇的装饰艺术效果,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而载入史册。
古老的梁架,玉白的石坛,赤红的门窗和金黄的琉璃瓦。
雕梁画栋这句成语足以证明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雕饰彩画的发达和辉煌。
古建筑上色彩之分配,是非常慎重的。
檐下阴影掩映部分,主要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略加金点。
柱、门客和墙壁则以丹赤为主色,与檐下的冷色的彩画正相反格调,与白色的台基相映衬,给红墙黄瓦一个间断。
建筑空间组合论中的观点表示建筑的功能,结构与形式美相互统一的,而中国古代的建筑师同时也是艺术家,在建造的同时也会将艺术性和形式美综合的考虑进去。
由此产生了横梁彩画。
古建筑横梁上的装饰彩画。
民间建筑中的梁架,不仅具有结构功能意义,还富于结构美与装饰美。
梁架主要由柱、梁、枋等构件组合而成,其中每一种构件都有特定的装饰手法与之相适应。
民间建筑中的梁架常采用“励上露明”的手法,将其暴露于外,或以装饰取胜,主色以彩画,雕刻手法等,或以“素朝天”,尽显材质与结构的本色之美。
本文图片和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