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市场格局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和一些常用的非关税壁垒正在逐渐被削减。
而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更隐蔽、更难对付的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且呈现出限制内容不断更新、限制手段不断加强的趋势。
虽然在2005年1月1日,《纺织品和服装协议》(简称ATC协议)如期取消,也就是“后配额时代”的到来,但却并未使得纺织品服装出口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自由贸易时代。
由于世界范围内纺织服装产品生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较小以及世界经济增长的乏力,使得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201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不断遭到来自各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
比如: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加拿大卫生署等组织频繁发布召回通报。
世界贸易组织早在1994年就制定了《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简称WTO/TBT协定),该协定要求WTO成员把本国新制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评定程序等向所有WTO成员通报。
近年来,欧盟、日本、美国等先后制定或修订了多项技术性贸易法规,如关于禁用偶氮染料、关于纺织品生态标签的标准,还有每年都会提高要求的Oeko-Tex100标准。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不仅严重制约了浙江省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浙江省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劳动力就业的发展。
再加上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普遍存在着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环保因素少等问题,这也就使得在名目繁多的新型贸易壁垒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其合法性和隐蔽性成为限制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最大障碍。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实状况,尤其是选择典型的出口目标国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分析这些国家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中的影响作用,以及比较不同国家TBT因素对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不同影响,从而进一步找出浙江纺织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对于促进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高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技术贸易壁垒对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李春顶(2005)运用局部均衡模型深入地研究TBT对出口国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及影响机制,探讨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在贸易效应、社会福利效应和产业效应方面的有效性。结论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成本高于国内产业政策,还高于关税甚至其他的一些非关税壁垒。在选择技术标准的时候,尽可能将其程度设定在解决本国市场失灵和外部效应的积极方面等结论。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起步较晚,叶柏林和陈志田在1992年通过标准化的角度分析标准守则的形成、TBT的概念与基本内容。叶柏林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为:“那些确定工业产品或消费品的某些特性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规定、标准和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和确定产品质量及适用性能的认证、审批和试验程序。”
1999年Donna Roberts,Timotlly E.Josling和David Orden发表的《农产品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为:“能够管制外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法规和标准,并且这些法规和标准的表面目的是为了纠正与这些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相联系的外部作用产生的市场无效。”
James Gerber(2005)研究指出:收入差距和要素禀赋差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导致环境标准差异进而产生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缩小各国之间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在互惠互利和尊重差异的原则基础上,以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贸易发展为目的,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各国环境标准等技术性差异是处理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有效途径。
Maskus等(2007)对17个发展中国家的619个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技术法规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影响,发现当存在技术法规时,贫困国家的企业短期运行成本显著增加,进口市场技术措施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倾向。他们的研究再一次证明技术法规会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
浙江纺织服装出口的SWOT分析及其发展研究

一、浙江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与现状(一)浙江纺织服装出口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纺织服装业持续发展,成为世界上纺织服装生产的第一大国,也是纺织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国。
浙江是全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大省,近几年来,纺织服装出口的规模增长迅猛,所占全国的出口份额也在逐年扩大。
据海关统计,2003年全省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达4176家,占全国总数的14%;出口金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665家,占全国的20%;全行业出口总额约146亿美元。
2004年,浙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196.55亿美元,占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20.18%。
至去年底,浙江省拥有出口实绩的纺织品进出口企业7789家,占全省进出口企业总数的三成。
全年实现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244.29亿美元,其中服装出口133.18亿美元,同比增长23.73%;纺织品出口111.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99%。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130.4亿美元,增长18.1%,低于全省平均增幅11.5个百分点;出口比重28.9%,同比降低2.8个百分点。
在出口平稳增长的同时,纺织服装的出口价格同比上涨1.9%,其中服装提高3.3%。
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中,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步弱化,贸易保护手段不再是单纯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我省还面临着诸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及反倾销等的制约,2000年我国纺织工业2/3的出口企业和1/4产品受到技术壁垒的影响,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达100亿美元。
纺织服装业的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加剧;欧盟和美国对纺织品服装贸易实行特保条款,给我省的出口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纺织服装业同样也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的换汇收入和出口定价,使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纺织服装业的发展面临更多新的挑战。
(二)浙江纺织服装出口的特点纺织品仍是浙江省出口创汇的骨干产业之一。
以2005年为例,我省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在贸易方式上,仍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增速较上年有所减缓。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整个国际贸易呈现出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由此,国际贸易中的保护措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在享受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凭借其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不断设置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为内容的技术性易贸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合理性、灵活性等特点,已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
纺织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的产业。
浙江省是全球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加工地区之一,也是国内纺织服装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主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省份之一。
从长远的角度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盛行对浙江省乃至整个中国都有积极意义,可以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错误观念,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
并且可以促使产品结构的调整。
预期目标:通过在网上和图书馆寻找资料,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影响,再结合案例分析对浙江纺织品服装业如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出策略,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省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进一步拓展出口空间。
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开始时间较早,大概从20世纪70年代就有所涉及。
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论述是罗伯特•鲍德温在1970年发表的《国际贸易的非关税扭曲》,他认为,“技术与管理法规,通常与健康、安全或其他一些重要的公共利益有关,经常成为不必要的贸易障碍,不反映国家间生命安全或健康目标上分歧的差别构成对贸易的不必要的扭曲,应当被消除”。
Alan.0.Syde(1995)在《国际一体化商品市场的产品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国家间管理国内市场产品销售的标准与评定检验程序的不同将会阻碍贸易,也就是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贸易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_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贸易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提要 |纺织产业是浙江主要的传统支柱产业,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减和各项成本不断上升的多重压力下,原有的价格竞争优势日渐消弱,当前形势下,只有通过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整合资源、优化产业链结构、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等途径来发挥浙江纺织品的比较优势,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发展综合水平。
关键词 |纺织品竞争力国际贸易中图分类号 | F74作者信息|颜平(1981-),女,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产业经济,310000。
吴刚(1980-),男,浙江科技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技术创新,310000。
由于土地、劳动力、环保等成本的上升,众多的资本流向其它的发展中国家,这加速了这些资本流入国家的产业发展步伐;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减、各项成本的不断上升趋势导致浙江省原有的价格优势日渐消弱,使我省纺织品出口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浙江纺织品出口现状分析(一)出口总体保持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纺织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据浙江省商务厅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浙江纺织品出口额672.59亿美元,占浙江省全部商品出口总额的27.03%,占全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24.55%。
浙江纺织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调整步伐也在加快,主要纺织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如帘子布、涤纶长丝、丝和丝织品、针锦织品、针织服装、衬衫、西服、领带、袜子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二位。
(二)市场依赖度高。
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是浙江商品的主要出口地,2013年的出口比重分别为21.9%、16.6%、5.4%和8.1%,其中,东盟市场增长迅速,呈不断上升趋势。
由于出口市场依赖度高,使浙江出口纺织品易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贸易政策的影响。
(三)销售收入高,利润率偏低,亏损情况恶化。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1年,浙江省纺织行业销售收入5606.98亿元,占全国17.11%,次于江苏和山东,排名全国第三。
纺织业出口开题报告

纺织业出口开题报告纺织业出口开题报告一、引言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支柱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纺织品的国际贸易也日益增长。
本报告旨在探讨我国纺织业出口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二、纺织业出口现状我国纺织业出口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达到XX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出口总额的XX%。
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成为全球纺织品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三、纺织业出口的优势和劣势1. 优势我国纺织业出口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拥有丰富的纺织原材料资源,如棉花、丝绸、羊毛等,这为纺织品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国纺织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逐渐提升,具备了与国际竞争对手抗衡的实力。
再次,我国纺织业的生产规模庞大,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力。
2. 劣势然而,我国纺织业出口也存在一些劣势:首先,我国纺织业的产品结构仍然偏向低附加值产品,缺乏高端产品的竞争力。
这使得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位相对较低。
其次,我国纺织业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挑战。
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环境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这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纺织业出口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市场拓展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我国纺织业出口需要进一步拓展多元化市场。
除了传统的欧美市场外,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我国纺织业出口企业应该加强对这些市场的了解,制定相应的市场拓展策略。
2. 提升产品附加值为了增强我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应该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研发高端产品、功能性纺织品等,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3. 加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纺织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3-11-11•引言•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现状及问题•浙江省纺织品出口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升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对策与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引言01研究背景与意义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使得浙江省纺织品出口面临一系列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浙江省纺织业发展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分析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纺织品出口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方法VS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现状及问题02浙江省纺织品出口概况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之一。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棉纺织品、丝绸制品、化纤制品等。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中低档产品居多,高端产品较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大型龙头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市场过于集中,对某些市场的依赖度较高,容易受到单一市场波动的影响。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面临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的挑战,如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问题的原因分析03浙江省纺织品生产成本较高,主要由于原材料、人工成本以及运输费用等上涨。
生产环节的原因分析生产成本高浙江省纺织品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较弱,缺乏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浙江省纺织品行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贸易环节的原因分析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易受这些国家经济波动的影响。
《纺织品出口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

本文以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问题为研究对象。考虑到纺织品服装出口在浙江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这样的研究不仅对纺织服装出口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具有现实的意义和参考价值,而且对于浙江其他出口行业的产业结构提升和增强国际竞争力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浙江纺织服装业在劳动力成本低,且拥有较好的素质,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完备的因素下占据世界纺织品一市场的大量份额,其“物美价廉”的优势及世界环境的激烈变动注定了目前他处于一个发展与机遇并存的历史时期。现在浙江面临失去多边纺织品贸易体制的制约,使浙江在双边纺织品协议谈判中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贸易环境日益复杂贸易摩擦不断上升的问题。使浙江纺织品行业出现了暂时的困难。对此,浙江政府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制定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并且应该培养大量熟悉国际贸易的专业法律人才,积极应对反倾销。对于企业来讲,首先在立足于自身创新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技术升级,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加强管理,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经济效益。再次加强企业间合作,进行强强联合,国际和作,实现规模效益。注重树立品牌意识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相信并祝福浙江的纺织服装业在日益开放成熟的具有浙江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和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中不断发展壮大。
[7]Nehanarang. STUDY ON EXPORT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EXPORT PERFORMANCE :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EXTILE HUB OF INDIA (SURA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IJAR),2020,8(1).
[12]张立杰,张亚飞.中巴经济走廊背景下中国对沿线国家纺织服装贸易潜力研究[J].价格月刊,2019(11):25-31.
浙江纺织业的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2、品牌建设
浙江纺织业应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营销推广、完善售后 服务等方式,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应注重培育国际品牌,加强与 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提高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3、市场拓展
浙江纺织业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除了传统的欧美、东南亚市场外,还应积 极开拓新兴市场,如非洲、南美等地区。通过参加展会、访问客户、设立分支机 构等方式,扩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
一、背景介绍
浙江纺织业是我国纺织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纺织品出口历史悠久,出口规 模也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浙江纺织业的优势在于其地理位置优越、产业链 完整、劳动力成本低廉等因素,这些因素为浙江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浙江纺织业已经形成了以杭州、宁波、绍兴为核心的三大产业集群,涵盖 了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等多个领域。
浙江纺织业的出口现状及发展 对策分析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02 二、现状分析
03 三、问题探讨
04 四、发展对策
05 五、结论
浙江纺织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其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着一定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浙江纺织业也在不断适应和改变。本次演示 将从浙江Βιβλιοθήκη 织业的出口现状入手,探讨其发展对策。
五、结论
浙江纺织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出口方面有着较强的竞争力。然而, 面对全球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浙江纺织业仍需深入分析和探讨其存在 的问题和发展对策。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品牌建设、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等措施,浙江纺织业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感谢观看
3、贸易方式
浙江纺织品的出口贸易方式主要包括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一般贸易出 口占据了较大比重,而加工贸易出口则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浙江纺织品贸易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浙江纺织品贸易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专业:国际经济贸易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浙江省自古就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是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大省和出口第一大省。
随着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浙江纺织、服装业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更为广泛、复杂、尖锐和激烈的竞争。
如何在新的环境下,保持和不断提升行业的出口竞争力,不仅关系浙江省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也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美国经济衰退、人民币升值加快、原材料明显涨价、要素制约加大等多重压力,纺织品出口总体增长平稳,但是纺织品出口成本优势逐步减弱,技术创新不足,缺少自己的品牌等,企业困难加剧。
因此,企业应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化不断发展,国家间的贸易不断增加,要想在如此大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一席之位,就要发挥自身优势,寻找适合的出口对策,这就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持。
国内外学者对贸易理论的研究开始于18世纪中叶,至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一)国外相关贸易理论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由于全球贸易的新态势,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1.古典贸易理论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中,批判了重商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开创了自由经济理论。
在国际贸易方面,他倡导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强调国际贸易的双方互利性,即绝对优势理论。
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生产效率的不同,即单位产品的绝对劳动时间消耗不同。
商品生产效率的不同是由于各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的不同造成的。
自然优势是指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等方面的优越性,普通人力无法控制。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市场格局与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市场格局与策略研究纺织业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在新世纪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中国纺织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处于中低水平。
要改变中国纺织业落后的局面,实现由传统纺织向现代纺织转变,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振兴纺织经济。
1国内研究综述1.1 纺织品出口市场研究动态穆易(2005)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取消纺织品出口配额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金光灿烂”。
配额的取消,带给中国企业的更可能是一场始料未及的“暴风雨”。
王中保(2005)认为“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依然面临的挑战,仍面临技术壁垒、反倾销、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的限制。
肖武岭、姜书竹(2005)认为对纺织品出口大省浙江来说,“后配额时代”既意味着扩大出口的巨大机遇,更潜伏着大量限制和威胁。
SA8000作为一种新的贸易限制手段将对浙江纺织品出口造成重要影响,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王中美(2006)认为中国纺织品与服装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已经引发了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来自进口国家的外部压力;二是来自本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内部需求。
裘明军、阮明锋(2005)认为目前在绍兴纺织业中存在的“柠檬市场”现象,并以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柠檬市场”做出分析,最后提出了产业集群避免形成“柠檬市场”的方法。
曾繁华,彭绍仲(2005)认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尚未摆脱外延型数量增长模式,严重缺乏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核心竞争力,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都很低,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
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可供资源、环境治理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国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从产业结构、环境管理、标准制订以及税收政策方面努力。
1.2 纺织品市场策略研究动态李创,任荣明,王丽萍(2005)总结了中国纺织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现状,从三个角度对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评价多相测度指标体系,并以陕西省15家纺织外贸样本企业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运用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纺织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建议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找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选择有效战略并加以实施,评价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
浙江纺织业的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纳量 大 , 消 费 水平 高 的近 地 市场 。这 些地 区 的纺 织 服装 业 也 比较 发 几 个特 点 : 在贸易方式上 , 仍 以一 般 贸易 为 主 , 加 工 贸易 增 速 较 上 年 有 所 达 , 对 浙江 形成 一 定 的 竞 争 , 促 使 其 不 断提 高 自身 竞争 力 。 同时 在
( 三) 劳动力优势
纺 织 服 装 属 于 劳 动 密集 型 产 业 。浙 江 省 基本 劳 动 力 资 源 十 分 丰富 , 且 素质 较高 , 再 加上 大 量 的外 来务 工 人 员 , 使 我省 的 纺织 服 装
在 出 口市 场 上 , 仍 以传 统 市 场 为 主 , 东盟 市 场 增 长 较 快 。 浙 江 省 纺 织 品 出 口前五 大 市 场依 次 为 欧盟 、美 国 、 日本 、香 港 、东 盟 , 出 口额 全 年 合 计 1 4 3 . 8 7 亿 美元 , 占对 全 球 出 口的5 9 %。美 国和 欧盟 的 出 口增 长迅 速 , 都在5 0 %以上 。表 明浙 江省 纺 织 服 装 出 口的 海 外 市场 结 构 多元 化趋 势 1 7 1 益 明显 。 在 出 口企 业 结 构上 , 民 营 、三 资 、 国有 企业 已经 形成 了三 个 出 口梯 队。 民营 企业 出 口1 1 2 . 8 4 亿美 元 , 同 比增 长 3 0 %, 所 占 比重 已达 4 6 %, 接 近总 量 的一 半 。三资 企 业 出 口7 6 . 7 4 亿 美元 , 同 比增 长2 9 %, 占比3 1 %, 为 三 分之 一 ; 国有企 业 出 口5 4 . 2 5 亿美 元 , 同 比增 长7 %, 仅 占2 2 %。 民营企 业 已成 为 浙江 省 纺织 品服 装 出 口的第 一主 力 。
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家之一,纺织品作为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品类之一,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然而,在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出口价格波动、贸易壁垒增加、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稳定发展带来了挑战。
因此,本研究将从纺织品出口的角度出发,探讨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问题,研究问题的成因,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稳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包括价格波动、贸易壁垒增加、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
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纺织品出口的概况及其面临的问题;2、纺织品出口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对策;3、贸易壁垒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4、纺织品出口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对策;5、提高纺织品出口的质量、安全和环保标准的措施。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详细探讨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策略。
五、研究意义纺织品出口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平衡贡献巨大。
本研究对于了解纺织品出口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可编辑)

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纺织业作为我国传统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承接全球纺织服装业的国际转移,使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贸易国。
而浙江作为国内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是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省份之一,其纺织产业的发展对全国纺织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几年来,在浙江各地形成的纺织服装产业带主要有:杭州的纺织(针编纺品)化纤、绍兴的纺织印染化纤、嘉兴的纺织服装(丝织、羊毛)、湖州的纺织(丝绸、毛纺、印染)服装(童装)等等。
浙江纺织外贸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浙江纺织业本身所具备的比较优势,进而形成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使得许多在广交会上参展的企业都接不到订单,一些外贸公司甚至出现一些外商下单后却不要货的情况。
棉花价格上涨,作为纺织工业重要的原料,其价格波动对各行业的利润产生重要影响。
人民币不断升值,使企业本来就不大的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缺少高质量国际知名品牌,很多企业长期从事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在国际上浙江货等同于廉价低质的总体印象并未有根本性的扭转。
本文旨在研究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问题,分析浙江纺织业出口存在的问题,研究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衡量,为提高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提供战略策划和理论依据,使其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2.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际竞争力的定义研究:B?巴拉萨Bela Balassa,1964, Mar kusen1992, Cohen和Zyman1989, 樊纲1998, 金碚1997和狄昂照1992对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提出了研究。
(2)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现状:国外产业国际竟争力研究述评Larry Martin, Randall Westgren, Eran Van Duren 1991对加拿大和美国的农业食品加工行业进行研究。
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国际经济与贸易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研究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近几年来,浙江纺织服装出口有了很大的发展,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结束又给浙江纺织品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2009 年后危机时代的到来,浙江省经济进入全面复苏状态。
然而,以量取胜的浙江纺织品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如自主经营权较小、出口依存度偏高,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内部竞争激烈,成本上升、缺乏对纺织品服装的设计和创新、产品质量低下,出口增长方式落后等。
本文旨在通过对浙江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接着再深入分析浙江纺织服装出口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发展浙江纺织服装出口提出对策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研究现状2.1.1 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中国加入WTO 以后,纺织服装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在此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大卫〃李嘉图(1817)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他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出发,认为若两国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就可与别国进行贸易,并使双方获利。
波特(1990)指出,国家竞争优势是通过该国有特色的产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而获得的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取决于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生产要素条件;二是需求条件;三是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四是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更重要的是:地理的集中促进了技术的升级与创新;邻近的竞争者会有模仿行为;靠近竞争企业群的大学有可能与企业相互支持;供应商会因靠近开发与研究活动而进行创新;附近的有经验的购买者最有可能交换信息,及时反映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需求。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Ve rnon)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了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费农认为:就产品而言,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市场格局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市场格局与策略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纺织工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是创造出口顺差的首要产业。
纺织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的加深,“清洁生产”、“生态纺织品"等概念大范围进入国际纺织品服装领域,“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
绿色壁垒作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由于消费市场对纺织品的技术含量要求不断提高,以及东南亚国家竞争的日益加剧等原因,浙江纺织业的传统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因而纺织业产业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对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的稳定增长、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纺织业同时是一个高关联行业,上下游产业链长,容纳了大量人员就业,纺织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从这个角度来讲,本文选题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预期目标:本次论文研究要求作者结合浙江省内相关纺织企业纺织品出口的实例,认真分析在各种利弊因素下,浙江省纺织品出口是格局现状、特色及实现纺织品出口市场多元化中将面临的阻碍,并提出可行性的市场策略,也可以结合其它省份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整个浙江纺织业的腾飞。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相关研究国外文献中有关纺织品贸易及分工网络的研究主要有:(1)东亚三角形生产贸易模式,起源于杰里菲(Gereffi,1999)提出的“三角形制造(Triangle Manufacturing)”,其内涵是指欧美等纺织品服装的大买家向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发出订单,接到订单的企业把部分或全部的生产转移到工资水平较低的越南、印尼、中国大陆等地,当最终产品直接运往国外买方时,就完成了三角形制造。
究其实质,这种三角形制造是一种国际分工网络,反映的是三角形的生产和贸易关系。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和一些常用的非关税壁垒正在逐渐被削减。
而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更隐蔽、更难对付的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且呈现出限制内容不断更新、限制手段不断加强的趋势。
虽然在2005年1月1日,《纺织品和服装协议》(简称ATC协议)如期取消,也就是“后配额时代”的到来,但却并未使得纺织品服装出口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自由贸易时代。
由于世界范围内纺织服装产品生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较小以及世界经济增长的乏力,使得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201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不断遭到来自各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
比如: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加拿大卫生署等组织频繁发布召回通报。
世界贸易组织早在1994年就制定了《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简称WTO/TBT协定),该协定要求WTO成员把本国新制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评定程序等向所有WTO成员通报。
近年来,欧盟、日本、美国等先后制定或修订了多项技术性贸易法规,如关于禁用偶氮染料、关于纺织品生态标签的标准,还有每年都会提高要求的Oeko-Tex100标准。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不仅严重制约了浙江省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浙江省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劳动力就业的发展。
再加上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普遍存在着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环保因素少等问题,这也就使得在名目繁多的新型贸易壁垒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其合法性和隐蔽性成为限制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最大障碍。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实状况,尤其是选择典型的出口目标国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分析这些国家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中的影响作用,以及比较不同国家TBT因素对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不同影响,从而进一步找出浙江纺织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对于促进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高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纺织品出口开题报告

纺织品出口开题报告
论文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以下就是由老师为您提供的纺织品出口。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
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
比方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局部: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表达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到达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比方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表达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局部,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
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
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拟得出结论)等等。
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浙江纺织产业开题报告

浙江纺织产业开题报告一、引言浙江省作为中国的纺织产业重要基地之一,其纺织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报告旨在对浙江省纺织产业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升浙江纺织产业的竞争力提供建议。
二、产业概述2.1 产业背景浙江省的纺织产业起源于古代丝绸之路时期,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棉纺、毛纺、丝绸、麻纺等多个细分行业。
如今,浙江省纺织产业已经成为浙江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2.2 产业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浙江省的纺织产业中,棉纺和丝绸产业规模最大,而毛纺和麻纺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近年来,浙江省纺织产业的总产值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3 产业竞争力浙江省纺织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
然而,随着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加剧,浙江纺织产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以保持行业的领导地位。
三、产业现状分析3.1 技术水平浙江省的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上处于较高水平。
其拥有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并且不断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然而,由于纺织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较快,浙江纺织产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保持技术优势。
3.2 产品质量浙江省的纺织产品在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其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出口到国际市场的产品也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浙江纺织产业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3.3 品牌影响力浙江省的纺织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一些知名纺织品牌如杭州丝绸、宁波毛纺等,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
然而,与其他国内外纺织品牌相比,浙江纺织品牌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四、产业发展趋势4.1 产业升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浙江省纺织产业正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压力。
未来,纺织产业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智能化生产和高端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市场格局与策略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纺织工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是创造出口顺差的首要产业。
纺织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的加深,“清洁生产”、“生态纺织品"等概念大范围进入国际纺织品服装领域,“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
绿色壁垒作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由于消费市场对纺织品的技术含量要求不断提高,以及东南亚国家竞争的日益加剧等原因,浙江纺织业的传统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因而纺织业产业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对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的稳定增长、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纺织业同时是一个高关联行业,上下游产业链长,容纳了大量人员就业,纺织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从这个角度来讲,本文选题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预期目标:本次论文研究要求作者结合浙江省内相关纺织企业纺织品出口的实例,认真分析在各种利弊因素下,浙江省纺织品出口是格局现状、特色及实现纺织品出口市场多元化中将面临的阻碍,并提出可行性的市场策略,也可以结合其它省份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整个浙江纺织业的腾飞。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相关研究国外文献中有关纺织品贸易及分工网络的研究主要有:(1)东亚三角形生产贸易模式,起源于杰里菲(Gereffi,1999)提出的“三角形制造(Triangle Manufacturing)”,其内涵是指欧美等纺织品服装的大买家向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发出订单,接到订单的企业把部分或全部的生产转移到工资水平较低的越南、印尼、中国大陆等地,当最终产品直接运往国外买方时,就完成了三角形制造。
究其实质,这种三角形制造是一种国际分工网络,反映的是三角形的生产和贸易关系。
(2)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内纺织品服装的贸易和生产转移。
Gould(1998)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得出结论NAFTA内部的贸易转移效应可以忽略不计;Romalis(2001)则认为NAFTA成立后产生了明显的贸易转移效应;Kyoji Fukao等(2003)指出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NAFTA成立后美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主要转向了墨西哥及加勒比地区,原先同亚洲地区的贸易则明显减少。
纽约城市大学的萨利姆(Saleem.1988)研究了纺织业内部的专业化。
通过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几个亚洲不发达国家的案例研究,分析了纺织业内部各产业出口份额的变化。
主要研究结论是从1975—1985年新兴工业化国家出口纺织品的产品结构和市场份额一直在变化。
对某些类别的纺织产品,新兴工业化国家失去一些出口份额,让给了一些不发达国家。
对于更穷一些的不发达国家来说,在过去10年里纺织品出口构成变得与新兴工业国家出口构成很不一样,显示出产业内的专门化程度。
对发达国家纺织业也面临转业和升级,托密等人(Toyme,1984)对美国纺织厂国际竞争力和公司未来战略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5个欧洲大纺织企业、5个亚洲和美国纺织企业进行的战略调整,考察了美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逐渐衰落的几个原因。
主要结论是美国纺织企业看待顾客的思想与大多数国外企业不同。
欧洲和亚洲纺织企业对技术、产品、销量、战略计划的重视以及他们与本国政府建立的关系都不同于美国公司。
加拿大马克马斯特大学桑(Sang,1980)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加拿大服装纺织业的结构、市场、市场与产业之间的联系、产业对外部因素的敏感性等问题,认为加拿大纺织业处于不完全竞争之中;整个产业一直向规模回归,价格竞争是解释进口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内生产能力对进口有一定影响。
服装进口与价格、收入的变化高度相关。
上述研究和文献从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组织、企业行为及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等角度运用实证、比较分析多种方法,论证了不同阶段、不同国家纺织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弗吉尼亚大学的迪克松(Dixon,1987)对美国纺织业柔性制造进行的实证调查显示,美国制造业正在以制造柔性来应对全球化的竞争,认为技术、组织结构、规模是战略决定制造柔性的中间变量。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扬格(Young,1989)用1973—1982年的30个国家的数据,对纺织业的生产率和替代投入品作了一项国际化的比较研究。
认为纺织业的特征是回归于规模,因此技术等是生产率的主要贡献因子,劳动力成本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积极的影响,而原材料成本对技术进步有负作用。
由哈佛大学战略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98a,2001b)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以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解释一个国家产业或企业竞争优势,被认为是国际流行的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研究范式,对于分析和制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战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波特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取决于四个基本决定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四个基本决定因素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
这些结论对浙江纺织业升级具有指导意义。
美国北卡大学Peter Kiiduff教授根据对世界纺织产业经济的研究,提出了纺织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理论。
他依据主要产品、产业成长、进出口量、产业策略、生产能力、产业结构等项目指标,结合纺织产业发展的特点,将纺织产业的发展合并归纳为五个阶段。
每个阶段具有独特的产业特征和优势。
第一阶段,是纺织业的维生阶段。
第二阶段,是纺织业的起飞快速增长阶段。
第三阶段是属于多样化与整合阶段。
第四阶段为大规模生产向高附加值转化阶段。
本国的竞争优势产业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创新产品及服务,高科技纺织品的产业,原创设计和品牌的市场化,具有世界最高技术并向全球扩散,产品更注重于品牌、高流行、高品质产品,产品出口以大规模,完善的技术和流行的纤维、纺织品和成衣为主,这是中国纺织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浙江纺织业升级的目标。
美国美利坚大学泰玛兹(Tirmazi,1987)研究了巴基斯坦棉纺织业的贸易模型和贸易政策效果。
棉纺织业是巴基斯坦的重要工业部门,是最大的就业部门,贡献了30%以上的出口。
他研究了巴斯斯坦纺织业的结构,分析了价格和政策的重要性。
主要结论:巴基斯坦纺织出口十分依赖国外需求和国内供应,政府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把原料供应转向国外,如果政府少一些依赖出口补贴,多一些利用汇率变化将会提高出口水平。
2.2 国内相关研究穆易(2005)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取消纺织品出口配额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金光灿烂”。
配额的取消,带给中国企业的更可能是一场始料未及的“暴风雨”。
王中保(2005)认为“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依然面临的挑战,仍面临技术壁垒、反倾销、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的限制。
肖武岭,姜书竹(2005)认为对纺织品出口大省浙江来说,“后配额时代”既意味着扩大出口的巨大机遇,更潜伏着大量限制和威胁。
SA8000作为一种新的贸易限制手段将对浙江纺织品出口造成重要影响,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王中美(2006)认为中国纺织品与服装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已经引发了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来自进口国家的外部压力;二是来自本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内部需求。
李创,任荣明,王丽萍(2005)总结了中国纺织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现状,从三个角度对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评价多相测度指标体系,并以陕西省15家纺织外贸样本企业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运用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纺织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建议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找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选择有效战略并加以实施,评价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
不少学者对入世后我国纺织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对纺织企业如何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研究。
左丹(2005)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谢秋慧,李晋(2005)探讨了出口纺织品遭遇技术壁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董霞,丁雪梅,孙美蓉,庆东(2005)研究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李玲,崔玉波(2004)的我国纺织企业如何突破“绿色壁垒”,张茂荣(2004)的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如何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都对纺织行业的应对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周庄,盛宝魁,宋亚坤,张虹,徐坤,周建军(2005)在关于我国纺织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的研究中提出了纺织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的概念,探讨了我国纺织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目标、战略对策以及战略重点等战略思路,构建了战略部署的框架。
纺织行业想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创新是关键。
潘溯(2001)在技术创新是纺织发展的唯一选择中指出,纺织企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取决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可以造就崭新的纺织工业,但纺织工业的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王玉君(2004)在技术创新:中国纺织企业的发展瓶颈中全面分析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的原因,吴雅(2006)在创新是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必由之路中分析了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贸易环境恶化、频遭贸易壁垒的内部原因,认为我国纺织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创新,要通过竞争观念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来促进我国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卫东风(2001)在创新:中国纺织服装业迎接WTO的必由之路中纺织企业面临着技术竞争、产品竞争、管理水平竞争、品牌竞争和规模竞争,创新才是振兴之本。
2.3 相关总结以上的众多学者对纺织业的发展及纺织品出口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包括对中国由纺织品服装大国向强国转化之路中,对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服装业发展面临的威胁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最终指出要应对贸易壁垒,中国由纺织服装大国转变为强国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工艺、管理、品牌、市场、标准、人力资源等方面一系列的创新。
3.参考文献[1]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黄胜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巨荣良,王丙毅.现代产业经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3]冯薇.产业集聚、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4]邬关荣.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专著]:以服装产业为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5]常亚平.中国纺织产业分析和发展战略[D].武汉:武汉大学,2008.[6]张继肖.绿色壁垒和金融危机夹击下的纺织品出口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0.[7]胡一伦.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8]韩勇刚.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及政府作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9]王琼.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10]黄佩琮.浙江省出口结构及其对经济转型的影响[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8.[11]孙璐.中国纺织服装出日的国际市场势力测度及增进对策[D].杭州:浙江大学,2008.[12]傅强.我国企业出口绩效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13]黄慧.绍兴纺织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与出口绩效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14]韩亮亮.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江苏省纺织业为例[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15]陈蓉芳.全球纺织产业转移与绍兴市建设国际纺织业制造基地的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4.[16]安春明.中国纺织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J].纺织导报,2009(2).[17]杨培强.绿色壁垒对浙江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1).[18]金杰.纺织业国际市场结构及中国纺织业竞争策略选择[J].纺织信息周刊,2010(19).[19]周琦.浙江外向型纺织业风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12).[20]寿涌毅,吴璐缤.纺织业中小企业全面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1).[21]李小颖,赵宏.基于文化创意提升中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J].山东纺织经济,2008(2).[22]杨纪朝.未来纺织工业的发展在于创新[J].棉纺织技术,2006(2).[23]吴雅冰.创新是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必由之路[J].管理创新,2006(4).[24]年猛.中国纺织业的现状及其分析[J].商业经济,2009(1).[25]左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辽东学院学报,2005(7).[26]谢秋慧,李晋.出口纺织品遭遇技术壁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检验检疫科学,2005(4).[27]董霞,丁雪梅,孙美蓉,庆东.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J].江苏纺织,2005(5).[28]李玲,崔玉波我国纺织企业如何突破“绿色壁垒”[J].市场周刊,2004(4).[29]张茂荣.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如何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J]. 经济师,2004(2).[30]周庄,盛宝魁,宋亚坤,张虹,徐坤,周建军.关于我国纺织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的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5(24).[31]潘溯.技术创新是纺织发展的唯一选择[J].中国纺织,2001(11).[32]王玉君.技术创新:中国纺织企业的发展瓶颈[J].经贸观察,2004(3).[33]Gary Gereffi.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 .[34]Mohammad I.Saleem.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 In The Textile Industry:A Case Study For The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And Selected Asian Countries(D).New York: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1989.[35]Frederick H. Abernathy, John T. Dunlop, Janice H. Hammond, and David Weil.Globalization in the Apparel and Textile Industries: What is New and What is Not? (D)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2002.[36] Kyoji Fukao,Tnshihiro Okube,Robert M Stem.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rade diversion under NAFTA[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4(14).[37]Shaoming Zou&S.Tamer Cavusgil.The GMS:A Broad Conceptualization of Global Marketing Strategy and Its Effect Oil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rketing,2002(66).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浙江纺织品出口的现状及特点, 2 浙江纺织品出口具有的优势, 3影响浙江纺织品出口的相关因素, 4提升浙江纺织品出口绩效的困难与挑战,5 浙江纺织企业的出口贸易的对策研究预期章节安排:1 浙江纺织业概况1.1浙江纺织业在中国的地位1.2以中小型非国有企业为主1.3区域集中相当明显1.4市场组织程度相当高1.5出口经营实体多元化1.6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2浙江纺织业竞争优势2.1中小企业适合纺织工业的特点2.2产业集聚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2.3较高的技术装备带来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2.4企业竞争意识强3浙江纺织业出口影响因素分析3.1浙江纺织业产业政策演变3.2浙江纺织产品贸易政策4浙江纺织业提升出口绩效的困难与挑战4.1企业管理方面4.2宏观策略方面4.3营销策略方面5 相关实例对比分析5.1企业概况5.2 出口历程5.3 营销策略6浙江纺织企业的出口贸易的对策研究6.1差异化营销策略6.2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6.3多样化的营销渠道6.4政策扶持6.5行业协会协调管理6.6贸易条款的研究与运用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实施方案:文献研究的重点是探讨浙江省内主流纺织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状况及促进出口的相应对策,从而为整个浙江纺织业的外贸出口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