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护》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精护第2次课(1):第2章

关于智能
概念:智能主要是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的心理
特征,是智慧与能力的合称。(认知:感知、记忆、
注意、思维等)
表现为:理解力、计算力、分析力、创造力等
在精神医学界:一般用“智力测验”来评定一
个人的智能:智商( Intelligence Quotient,IQ)
智能障碍的类型
精神发育迟滞:18岁以前,大脑发育不良或
定向力障碍
临床意义:
定向力是判断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 ★ 1.意识障碍时几乎必有定向障碍 2.但有定向力障碍不一定有意识障碍
情感障碍
情感性质的改变
情感高涨 情感低落 情感淡漠 情感幼稚 焦虑 恐惧
情感波动性的改变
情感不稳 易激惹性
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情感倒错
关于情感与情绪
情感和情绪:在精神医学中,常作为同义
3.抑郁性假性痴呆
多见于严重抑郁患者,表现为痴呆早期症状
定向力和定向力障碍★
定向力:
是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对自身状态的 认识能力。
定向力障碍:
是指对环境或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 包括:
1.对环境的定向力障碍:时间、地点、人物(周围的) 2.自我定向障碍: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二)情感波动性的改变
情感不稳:极易变化,喜怒无常。若与外界环境 无关,则是精疾的表现,常见于脑器质性精障 情感淡漠: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 应,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 多见于精分症 情感爆发:强刺激导致短暂情感宣泄状态,可伴 有轻度意识障碍。多见于癔症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前言为适应我国城乡的医疗卫生工作对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同时也为了适应医学教育改革和医学教育模式转变的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吸取当前护理学科和精神病学发展的新内容,其目的是使传统护理教育中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新型护理课程的系统化。
本大纲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思想作用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习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护士在临床、社区、社会中遇到异常精神活动的个人或群体时,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并能初步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进行整体护理,维护其利益与尊严。
教学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能关注和参与维持个人、社区、社会的精神卫生工作。
2.熟悉精神疾病、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
【教学内容】1.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精神疾病、精神卫生。
2.精神科护理的简史与发展趋势和任务。
3.精神科护士应具备的条件。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目的要求】1.掌握正常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症状的概念。
2.熟悉引起精神疾病的主要因素、精神症状的特点和异常精神活动的典型症状。
【教学内容】1.引起精神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对精神疾病的影响。
2.正常精神活动的特性,异常精神活动的典型症状。
3.认识和认识障碍。
4.情感和情感障碍。
5.意志行为和意志行为障碍。
6.意识和意识障碍。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讨论、见习。
第三章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目的要求】1.掌握沟通的技巧、对精神疾病观察的方法、精神科基础护理内容。
2.熟悉建立护患关系的要求及影响护患交流的相关因素、熟悉护理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内容】1.精神疾病患者接触和护患关系建立的要求、技巧及影响护患交流的相关因素。
2.精神疾病的观察与记录。
精神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绪论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精神科护理的工作内容与特点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精神科相关的知情同意原则了解精神医学发展简史;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精神疾病与法律的关系、强制性医疗1.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对精神疾病进行防治的一门护理学。
是精神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一门科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A基础护理B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暴力行为、自杀、出走、噎食、木僵等)C异常精神、行为的护理D特殊治疗的护理(电抽搐治疗)E患者回归社区或家庭后长期的家庭护理3.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与特点(1)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工作,尤其是症状活跃期的患者(2)心理护理(对精疾患者重点是:启发和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和对待疾病):A心理护理是“心”的呵护(支持性心护)B对精神病人,尤其恢复期和自知力无损害的患者甚为重要。
4.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及其重要性:(1)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饮食、睡眠、个人卫生),对始动性缺乏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来说尤其重要。
(2)保证医嘱的执行: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由病人自知力丧失和依从性差的特点决定)确保发药到手、看服吞下、服后检查(必要时)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1.精神病的概念及其与精神疾病概念的异同2.常见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一些重要精神障碍的概念: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思维散漫3.学会对常见精神症状进行正确的识别与正确的识别与评估熟悉:1.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2.感知觉障碍与思维障碍的常见表现形式及其各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学1.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
2.精神疾病:是比精神病更为广泛的概念,包括了精神病,也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精神科护理教案第二章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础知识授课题目绪论、精神疾病的基础知识授课教师xxx 教师职称主任医师授课地点xxxxxxxxx授课日期xxx 学时数 2使用教材《精神科护理学》李凌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教具多媒体、电光笔参考资料《现代精神疾病护理学》蔡红霞王晓慧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精神学》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目标 1.了解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2.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任务及精神科护理特点。
3熟悉精神疾病的病因学及症状学重点难点重点:精神科护理内容特点及精神疾病的症状学难点: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教学过程(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第一章绪论(40分钟,举例讲授)导入:(10分钟)介绍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方法及考试方法。
一、精神护理学的概念及主要任务(5分钟,讲授)二精神医学、发展简史(10分钟,结合当前人们对精神病人及住院认识方面的变化)三、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15分钟,讲授)1、护理工作的内容与特点(5分钟,讲授)心理、安全、饮食、睡眠及个人卫生护理、保证医嘱的执行2、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5分钟,讲授)良好的素质及丰富的专业知识3、精神科相关的伦理学与法律问题(5分钟,讲授)知情同意的基本要素精神科患者的知情同意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础知识(40分钟,列举病例讲授)一、精神疾病的病因学(10分钟,讲授)二、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10分钟,讲授)三、精神疾病的症状学(20分钟,举例讲授)课后作业或思考题1掌握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2学会正确辨认精神疾病常见症状。
授课小结按教学方案顺利完成课程内容,课件内容简明,重点突出。
讲解生动。
较好地联系临床实践,引起学生兴趣。
积极参与问题讨论。
达到教学目的。
内容偏多。
今后可再简洁些。
教研室主任审核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第2章_精神疾病基础知识(第2版)

幻味:病人尝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的或奇怪的味道。
幻触:病人感到皮肤上有麻木感、虫爬感、电击感等 内脏性幻觉:病人感到躯体某部位或内脏有异常的感觉(性 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
幻听
命令性幻听:命令病人做某事,病人往 往无法违抗而执行。 评论性幻听:几个声音在评论病人,有 谩骂、批评、威胁、讽刺等。 争论性幻听:几个声音在争论且争论的 内容以病人为中心,其中有的在揭露病 人的错误,有的则为病人辩护。
注意转移:无意注意的兴奋性增强,但注意力不能长久,
注意对象不断转换。
四、记忆障碍
识记: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组织并储存在记忆系统中。保持: 记忆:是以往事物经验在头脑中的重现。以往事物经验包括感知过的映象、 是指对学习过的事物在脑中保留一定时间再认和回忆和对记忆的信 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与练习过的动作。 息提取的形式。 再认:是指当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识别出来。 回忆:是指已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仍然重新回想起来。
精神科护理学 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础知识
知觉障碍
错觉
指对具体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错误感知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
指无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类感知觉 (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
感知综合 障碍
病人对客观事物(或自身)的知觉是正常的,但 对其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障碍。
幻觉与错觉、感知觉综合障碍的区别:
[病例] 男,28岁,临床诊断为躁狂症。 医生几乎无法打断他的话,问他姓什么, 他答:“姓王,大王的王,王者之气,气 冲霄汉直捣黄龙,扬子荣打虎上山,(唱) 唱不上去了,老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 黄昏。昏头昏脑,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医 生你结婚了吧,我猜你老婆一定很漂亮, 就像你的这条领带一样,是她送的还是情 人送的?(伸手摸医生的领带)咦?外面 什么声音,我去看看……”
精防工作培训资料

精防工作培训资料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的心理功能失调,而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以及智力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常要用医学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的一类疾病。
2.精神病:是精神疾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3.精神疾病的范畴比精神病的范畴大。
二.精神障碍的病因1.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
2.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人格特征、情绪状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种族、文化宗教、人际关系等。
三.如何判定精神异常1.纵向比较:和以前比较2.横向比较:和周围的人比较3.当时情景:发病时的情景四.如何区分重性或轻性精神病1.处于早期常归于轻性,后期则归于重性。
2.将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疾病归于重性,如精神分裂症等;将无精神病性症状的疾病归于轻性,如神经官能症等。
五.精神疾病常见症状(一)感知觉障碍1.感觉障碍①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例:感到一般的声音特别刺耳,普通的气味异常刺鼻等,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感染中毒后脑衰弱状态等。
②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例:强烈的疼痛刺激患者几乎感受不到,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
严重时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受,称为感觉缺失,见于癔症。
③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挤压、牵拉、游走、蚁爬感等,病人不能明确指出具体不适的部位,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2.知觉障碍①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例如视力不足,光线不足,声音模糊时可产生错觉,在伴有强烈的恐惧或期待情绪时可出现“草木皆兵”等错觉。
②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即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分为:幻听:是最常见的一种幻觉。
病人可听到单调的或复杂的声响,如敲门声、音乐声、人语声,当幻听内容具有命令性质时,可使病人无条件服从,而产生拒食,杀人,伤人或其它各种破坏性行为,幻听见于多种精神病。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课件

某 男 , 38 岁 , “ 神 经 衰 弱”20年,对极轻微的响动都感 到如雷贯耳般难以忍受,因此长 期失眠。5年来挖地三尺筑地窖 而卧,虽密封的令人窒息,仍不 能忍受蚊鸣般细小声音。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
•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 (Krapelin)从临床症状、躯体检查 和疾病病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精 神疾病的分类。明确区分了两种 常见精神疾病 : 躁狂忧郁性精神 病及早发性痴呆。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二)知觉障碍
•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 映。
• 常见的知觉障碍有错觉和幻觉。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一)感觉障碍
3.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
Senestopathia)
指身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
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感到某种牵
拉、挤压、撕扯、游走、溢出、虫爬
等特殊感觉,往往成为疑病观念的基
础。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
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精神科护理2 精神疾病基础[精]
![精神科护理2 精神疾病基础[精]](https://img.taocdn.com/s3/m/73f5bdb0ad51f01dc281f1f8.png)
感染因素
由细菌、病 毒、寄生虫等病 原体造成的全身 感染、神经系统 感染、其他系统 的感染如伤寒、 乙脑等感染性疾 病均可导致躯体 性精神障碍。
理化因素
①酒精、海洛因等成瘾物质,可造成 明显的精神异常;②阿托品、利血平、 糖皮质激素、异烟肼等化学药物可引起 精神障碍;③长期大量超标接触苯、有 机汞、重金属盐、有机磷农药等毒物, 同时防护不到位时,中毒后可出现精神 异常;④小美牛肝蕈等蕈类中毒可出现 幻觉、意识障碍等精神症状。
社会阶层与精神障碍
引自张明主编图解现代人心理话题《精神医学》科学出版社
社会环境因素
现代化、都市化、工业化、社 会老龄化以及移民等都给精神障碍 的疾病谱带来了重大的变化。酒精、 毒品等依赖,老年性痴呆以及抑郁 症等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 的增高趋势,而烈性传染病引起的 精神障碍等则已非常少见。
脑和内脏器官疾病
①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 及脑变性疾病等容易出现精神障碍。
②慢性肺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均可出现精 神障碍。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应激
社会环境
心理素质
社会支持
社会文化
心理素质
个体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差异形 成的不同心理功能上差异,表现为神经系 统兴奋性、稳定性、反应速度、强度等方 面的各不相同。这种先天的素质差别与后 天习得性特征共同形成了个体的精神活动 模式,也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特征。统计学 分析表明,精神障碍大多与一个人的人格 等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心理应激:内部挫折
当一个人的内 部需要得不到满足 时,动机行为在实 施中受到挫折,也 会造成应激反应。 长时间的应激将引 起神经症、心身疾 病等障碍。
社会文化因素
《精神护理学》课程笔记

《精神护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概述精神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个特殊领域,专注于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这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护理、心理支持、社会干预和康复促进。
一、精神科护理的定义精神科护理是一种专业的护理实践,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系统的护理活动,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改善或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这些活动涉及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层面。
二、精神科护理的核心内容1. 评估和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精神症状、生理需求和社交功能。
2. 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应对患者的具体需求。
3. 提供安全、支持性的环境,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4. 教育患者和家属,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5. 与多学科团队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和护理。
三、精神科护理的重要性1.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2. 减少精神疾病对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3. 提高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4. 促进精神健康知识的普及,减少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
1.2 精神医学、护理学发展简史一、精神医学的发展1. 古代阶段:精神疾病被认为是超自然力量的作用,治疗方式包括驱魔、祈祷等。
2. 中世纪阶段: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被监禁或受到虐待。
3. 近现代阶段:- 18世纪末,法国医生菲利普·皮内尔提出人道主义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
- 19世纪,精神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
- 20世纪,精神疾病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开发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4. 当代阶段:精神医学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二、护理学的发展1. 古代阶段:护理工作主要由家庭成员或宗教团体承担。
2. 中世纪阶段:护理工作开始专业化,但仍然缺乏系统的教育和管理。
3. 近现代阶段:- 19世纪中叶,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奠定了现代护理学的基础,强调护理的科学性和人道主义。
- 20世纪,护理教育体系逐步建立,护理专业得到快速发展。
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一、生物学因素(内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决定个体生物学的特征。如精神分
裂症、躁狂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某些 类型等具有明显遗传倾向。
据国内外调查资料,精神分裂症:85个父母双 亲都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调查发现,子女患病率 35%~28%,较一般居民高80~100倍,且血缘越近, 发病率越高。
29.03.2021
4
②年龄因素:不同的年龄可发生不同的精神疾病。
儿童期:行为障碍、神经症或精神分裂症等。
青春期:易患神经症或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
中年期:常易发生妄想状态或抑郁状态,心身疾病 等。
老年前期或老年期:老年前期易患焦虑、抑郁或偏 执状态等。老年期往往发生阿尔次海默病、脑动脉硬 化性精神障碍等。
29.03.2021
5
二、社会心理学因素(外因)
(一)精神应激因素 (1)生活事件 :如离婚、丧偶、失败、失恋、 失学、家庭纠纷、经济问题等等。 (2)自然灾害: 是指突然、强烈而急剧的精 神应激,如地震、火灾、洪水、爆炸、滑坡、 空袭、交通事故、亲人突然死亡等重大而骤 然事故。心理急剧受致超过限度的应激多急 剧诱发短暂的或持久的精神障碍。
②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
正确的知觉体验;
③运动感知综合障碍
④非真实感: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
化29.,03.2变021 得不真实,对此患者具有自知力
20
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二)思维障碍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 最高形式。思维包括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 和推理七个过程。思维的基本过程通过言语或文字来表达, 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
精神卫生护理 2章 基础知识

5. 罪恶妄想
6. 钟情妄想 7. 疑病妄想
8. 钟情妄想
9. 被洞悉感
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
通常所谓注意是 指主动注意而言。 注意障碍通常有 以下表现:
注意涣散 注意减退
注意转移 注意狭窄
记忆障碍
记忆增强
记忆减退
临床上常见的 记忆障碍如下:
遗忘
错构 虚构
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痴呆:
1.全面性痴呆 2.部分性痴呆 1)刚塞综合征 2)童样痴呆 3)抑郁性假性 痴呆
2008年2月23日
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二、思维障碍 三、注意障碍 四、记忆障碍 五、智能障碍 六、定向力 七、情感障碍 八、意志障碍 九、动作与行为障碍 十、意识障碍 十一、自知力
2008年2月23日
感知觉障碍
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和癔症
错觉
临床上多见 错听和错视 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 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 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周围环境的定向力
自我 定向力
时间定向
地点定向 或空间定向
人物定向
自我定向
情感过程障碍
情感性质的改变 情感波动性的改变 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1.情感高涨 2.情感低落 3.焦虑 4.恐惧
1.情感不稳 2.情感淡漠 3.易激惹性
1.情感倒错 2.情感幼稚
意志增强
犹豫不决
意志障碍 意志减弱
意向倒错
意志缺乏
动作与行为障碍
模仿动作
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多见于躁狂症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见于紧张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精防工作培训资料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的心理功能失调,而浮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以及智力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常要用医学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的一类疾病。
2.精神病:是精神疾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3.精神疾病的范畴比精神病的范畴大。
二.精神障碍的病因1.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
2.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人格特征、情绪状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种族、文化宗教、人际关系等。
三.如何判定精神异常1.纵向比较:和以前比较2.横向比较:和周围的人比较3.当时情景:发病时的情景四.如何区分重性或者轻性精神病1.处于早期常归于轻性,后期则归于重性。
2.将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疾病归于重性,如精神分裂症等;将无精神病性症状的疾病归于轻性,如神经官能症等。
五.精神疾病常见症状(一)感知觉障碍1.感觉障碍①感觉过敏:对外界普通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例:感到普通的声音特殊刺耳,普通的气味异常刺鼻等,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感染中毒后脑衰弱状态等。
②感觉减退:对外界普通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例:强烈的疼痛刺激患者几乎感受不到,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
严重时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受,称为感觉缺失,见于癔症。
③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者)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挤压、牵拉、游走、蚁爬感等,病人不能明确指出具体不适的部位,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2.知觉障碍①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例如视力不足,光线不足,声音含糊时可产生错觉,在伴有强烈的恐怖或者期待情绪时可浮现“草木皆兵”等错觉。
②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即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浮现的知觉体验。
分为:幻听:是最常见的一种幻觉。
病人可听到单调的或者复杂的声响,如敲门声、音乐声、人语声,当幻听内容具有命令性质时,可使病人无条件服从,而产生拒食,杀人,伤人或者其它各种破坏性行为,幻听见于多种精神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毒物引起感觉性质改变(“红视症”、“绿 视症”等)。常见于药物或毒物中毒。
2.知觉障碍
(1)错觉(illusion)
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以错听和错 视多见。
(2)幻觉(hallucination)
是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的情况 下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常有听、视、嗅、味、触幻觉以及内脏性 幻觉。
感受性减低,甚至感觉缺失。多见于抑郁状态、 木僵、意识障碍或癔症。
(3)感觉倒错(paraesthesia)
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性质完全相反的感觉。多见 于癔症。
(4)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
又称体感异常,是躯体内产生的各种不适或难 以忍受的异样感觉(牵拉、挤压、游走、蚁爬 感等)。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 态和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2.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
(1)又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2)是大脑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发生病 理生理变化或功能损害,出现认知,情感、 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异常,其严重程度达 到需要用医学方法进行干预的一类疾病。
(3)包括精神病,但其范围更为宽泛。
案例导入
案例导入
某电台“心灵之约”主持人,29岁,近两周来懒 言少动,缺少笑容,有时对同事感慨地说人为何 要活着?主持节目和听众交流时极易动感情甚至 痛哭流泪。独自来心理门诊咨询,发现患者有严 重的抑郁情绪,诊断为抑郁症。医生通知家属来 门诊和患者一起商量治疗方案,家属和患者都不 接受抑郁症的诊断,只认为是心情不好,不是病 。不同意住院治疗,也不愿服用抗抑郁药,怕药 物会使大脑“变蠢”。一周后患者自杀。
1.国际疾病分类(ICD) 2.美国精神障碍分类(DSM) 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
第四节 精神疾病症状学
一、认识过程及其障碍 二、情感和情感障碍 三、意志行为和意志行为障碍 四、运动行为及动作行为障碍 五、意识和意识障碍
一、认识过程及其障碍
(一)感知和感知障碍 (二)思维和思维障碍 (三)注意及注意障碍 (四)记忆及记忆障碍 (五)智能和智能障碍 (六)定向力和定向力障碍 (七)自知力和自知力障碍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精神科护理学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精神疾病病因学 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四节 精神疾病症状学
学习目标
1.掌握:异常精神活动的判断标准;精神 症状的主要表现形式。
(8)思维插入和思维云集→→→→ 精分症
(9)思维化声和思维鸣响→→→→ 精分症
(10)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精分症
2.熟悉:精神症状的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 地位;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常见 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
3.了解: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精 神障碍的分类系统及诊断标准。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异常精神活动的判断 三、精神症状的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地位
一、基本概念
1.精神病
是指在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和社 会因素)作用下,导致人脑功能失调, 出现以感知觉、思维等认知活动障碍为 主的一类程度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 分裂症。
(一)感知和感知障碍
1.感觉障碍(disorders of sensation)
• 概念:感觉障碍是对客观物体的部分属性 产生错误的感知。
• 多觉障碍
(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感受性增高。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器 质性精神障碍。
(2)感觉减退(hypoesthesia)
2.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 (2)超价观念
思维形式障碍的常见症状
(1)思维迟缓 (2)思维奔逸 (3)病理性赘述 (4)思维松弛 (5)思维破裂 (6)思维贫乏 (7)思维中断
(8)思维插入和思维云集 (9)思维化声和思维鸣响 (10)思维扩散 (11)象征性思维 (12)语词新作 (13)逻辑倒错性思维 (14)强迫观念
女性,教师,两年前出现尿频尿急,每天数十 次,量少,有时持续几天后自行缓解,但多数时间 存在。求诊于临床内外各科,各项检查均正常。泌 尿外科建议其来看精神科,发现患者有焦虑个性, 婚姻关系紧张,焦虑情绪已达到焦虑症的诊断。给 予抗焦虑药物治疗,三天后尿频尿急症状缓解,一 周后症状基本控制。动员其和丈夫一起来院接受心 理治疗,持续两年随访未见复发。
二、异常精神活动的判断标准
(一)内省经验标准 (二)社会适应标准 (三)医学标准 (四)统计学标准 (五)时间标准
精神症状的特点
1. 症状的表现形式与周围客观环境不 相符。
2. 症状的出现与消失不能自控。 3. 症状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并
不同程度地损害其社会功能。
判断精神活动正常与否的方法
1. 纵向比较 2. 横向比较 3. 心理背景与处境
精神症状在诊断中的地位
精神症状在精神疾病诊断中的地 位远远高于内科疾病症状在诊断中 的地位。
第二节 精神疾病病因学
一、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躯体疾病、理化因素、 感染、性别和年龄因素
二、心理社会学因素
性格因素、精神应激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思维形式障碍的临床意义
思维形式障碍 常见于
(1)思维迟缓→→→→ 抑郁症 (2)思维奔逸→→→→ 躁狂症 (3)病理性赘述→→→ 癫痫、脑器质性及老年精障 (4)思维松弛→→→→ 精分症 (5)思维破裂→→→→ 精分症 (6)思维贫乏→→→→ 精分症、脑器质性精障
思维形式障碍
常见于
(7)思维中断和思维被夺→→→→ 精分症
(3)感知综合障碍
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
1)指对事物的本质能够正确认识,但对它们 的部分属性(形状、大小、比例、距离等空 间结构或时间关系),产生了歪曲的知觉。
2)常见的有:空间、时间、运动、体形感知 综合障碍以及失真感。
(二)思维和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的量和速度的 变化 (2)思维联想过程障碍 (3)思维逻辑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