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随堂练习

合集下载

《琵琶行》同步练习附答案

《琵琶行》同步练习附答案

《琵琶行》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六玄(yāo)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罢悯然钿头银蓖连篇累牍口诵心唯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3.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B.歌以赠之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眼泪。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7.下列各句在诵读时,节拍正确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随堂练习题

琵琶行随堂练习题

(时间:45分钟分值:48分)一、语言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浔.阳(xún)贾.人(jiǎ)水浆迸.(bènɡ) 悄.无言(qiǎo)B.锦瑟.(sè) 五十弦.(xián)惘.然(wǎnɡ) 敛.容(liǎn)C.虾蟆..陵(há)(má) 幽咽.(yè)冷涩.(shè) 呕哑嘲哳..(zhāo)(zhā)D.江浸.月(qìn) 红绡.(xiāo)间.关(jiān) 红阑.干(lán)解析:选B。

A项,“贾”读ɡǔ;C项,“涩”读sè;D项,“浸”读jìn。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主人忘归客不发.发:出发,开船B.血色罗裙翻.酒污翻:泼翻C.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平常D.感.我此言良久立感:被感动解析:选C。

等闲:随便,轻易。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文言实词是文言文学习、考查的重点,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学习的根本。

(2016·高考北京卷)判断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答案:错误。

“赋”有“给予”“征收”“授予”等义项,但将“给予”代入句中,翻译为“楚国不向百姓给予财用也充足了”,明显不通。

根据上下文楚国百姓不耕种农田了,整个楚国因贩卖生鹿而暴富,因此是“楚国即使不向百姓征税财用也充足了”。

“赋”的意思应为“征收”。

[参考译文]楚国的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

管仲告诉楚国的商人说:“您给我贩来生鹿,二十头就给您百斤金,加十倍(二百头)就给您千斤金。

这样楚国即使不向百姓征税,财用也充足了。

”文言实词的推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代入推断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8课《琵琶行》配套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8课《琵琶行》配套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琵琶行》配套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听段处士弹琴方干①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

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

窗中顾兔②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

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

【注】①方干(836-888),唐朝诗人。

②“顾兔”亦作顾菟,古代中国神话传说月中阴精积成兔形,后因以为月的别名。

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题目是“听段处士弹琴”,但全诗并没有把大量的笔墨花在摹写琴声的高妙上,却令人读来更觉意韵绵长,难以释怀。

B.诗的首联,诗人介绍演奏者,上句的“七条丝”代指琴,下句的“十指”代指“演奏者”段处士。

C.诗的颔联,上句“泉迸幽音离石底”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所突出的音乐特点完全相同。

D.诗的尾联,诗人先点明听完音乐之后的感受,然后再用议论的方式评价乐声,给予段处士高度评价。

33.本诗与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的内容都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二者在描写音乐方面有哪些共同之处。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郑五愔弹琴孟浩然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岐路洛阳城。

3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孟诗的中间四句,“下衫袖”的细节描写和边弹边饮的举动共同塑造了郑愔豪放不羁的形象。

C.柳诗首联先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再联想到秦人悲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有相似写法。

D.柳诗颈联运用了联想手法,渲染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衬托了灯下独愁、楼上空思的形象。

35.两首诗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

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

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其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形容的是琵琶的______。

2. 诗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描绘的是琵琶声音的______。

3.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两句诗,用来形容的是琵琶声音的______。

4. 诗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声音的______。

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______的感慨。

二、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琵琶行》中所描述的琵琶声的特点?A. 急促如雨B. 低沉如泉C. 清脆如莺D. 悠扬如风2.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嘈嘈”和“切切”分别形容了琵琶的哪种声音?A. 大弦的声音和大弦的声音B. 小弦的声音和小弦的声音C. 大弦的声音和小弦的声音D. 小弦的声音和大弦的声音3. 诗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是形容琵琶声音的什么特点?A. 突然而响亮B. 柔和而细腻C. 悠长而连绵D. 清晰而分明4.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对琵琶声音的赞美B. 对琵琶声音的惋惜C. 对琵琶声音的无奈D. 对琵琶声音的感慨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A. 琵琶B. 琵琶手C. 琵琶音乐D. 人生际遇三、简答题1. 请简述《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两句诗的含义。

2. 诗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两句诗,是如何形象地描绘琵琶声音的?3.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诗,诗人是在表达什么?四、论述题1. 论述《琵琶行》中,白居易是如何通过琵琶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2. 请结合《琵琶行》的内容,谈谈你对“音乐是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一、填空题1. 急促2. 细腻3. 突然而响亮4. 感慨5. 音乐二、选择题1. D2. C3. A4. D5. D三、简答题1.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大弦和小弦的声音特点。

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

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

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琵琶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篇,它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战乱中的悲苦遭遇。

琵琶行的音乐旋律也十分动人,成为了许多琵琶爱好者学习的经典曲目。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琵琶行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学习琵琶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练习题一:琵琶行的作者是谁?答案:琵琶行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练习题二:琵琶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琵琶行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战乱中的遭遇。

她因丈夫战死而独自流离失所,最终成为了一名弹琵琶的艺人。

她用琵琶表达自己内心的哀伤和无奈,歌唱着自己的遭遇。

练习题三:琵琶行的意境是什么?答案:琵琶行通过描绘女子的悲苦遭遇,表达了对战乱的痛苦和对和平的向往。

它展现了人类在战争中的无辜和苦难,呼唤着社会的和谐与宁静。

练习题四:琵琶行的音乐旋律如何?答案:琵琶行的音乐旋律悲壮而动人,通过琵琶的演奏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情感。

它以独特的音色和技巧展现了琵琶的魅力,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练习题五:琵琶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如何?答案:琵琶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篇,被广泛传诵和演绎。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和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练习题六:学习琵琶的难点是什么?答案:学习琵琶需要掌握琵琶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

琵琶的演奏技巧包括指法、音色和演奏表达等方面,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砺。

此外,对音乐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是学习琵琶的重要一环。

练习题七:如何进行琵琶的练习?答案:进行琵琶的练习可以从基础的指法和音阶开始,逐渐提高难度。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曲目进行练习,熟练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同时,也可以通过听音乐、观摩他人演奏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琵琶技艺。

练习题八:学习琵琶的好处有哪些?答案:学习琵琶可以培养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同时,琵琶演奏也可以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课堂练习(附答案)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课堂练习(附答案)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课堂练习1.《琵琶行》一诗的开头,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琵琶行》中以鸟啼和泉声来比喻琵琶乐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描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惨淡的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琵琶女名噪一时,众多纨绔子弟争相追捧。

8.《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露,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琵琶行并序》中,写诗人谪居浔阳时,无论是在江花盛开的春日,还是在月色美好的秋夜,只能独自一人喝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琵琶行并序》中,写独守空船的琵琶女梦到往事,泪流不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环境的寂静衬托出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琵琶行》随堂练习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琵琶行》随堂练习

《科学是美丽的》随堂测试练习一.文学常识。

(每空2分,共4分)1.《科学是美丽的》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2.《科学是美丽的》的文体是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每空1分,共10分)沉浸.()撰.文()纤.()巧长啸.()陨.()石翩翩.()起舞炫.()耀肖.()像谙.()载.()歌载舞《琵琶行》随堂测试练习一.文学常识。

(每空2分,共18分)1.《琵琶行》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的倡导者。

是杜甫之后唐代最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白居易的两部代表作品。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琵琶行》的文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每空1分,共12分)荻.花()瑟.瑟()拨弦.()掩抑.()抹.()幽咽.()霓裳.()冷涩.()乍.()迸.()帛.()舫.()三.简单题。

(每题5分,共15分)1.《琵琶行》诗前的小序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2.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进行赏析。

3.对“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句话进行赏析。

四.默写课文《琵琶行》。

错一字扣一分。

漏写或者少写一句,扣二分。

(共41分)。

琵琶行练习题

琵琶行练习题

琵琶行练习题琵琶行练习题琵琶,古老而优美的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技巧而闻名于世。

自古以来,琵琶一直是许多音乐家和琴艺爱好者的心头好。

而《琵琶行》这首古代名曲更是琵琶演奏者必练的经典之作。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琵琶行》的练习题。

练习题一:音阶与琶音《琵琶行》的练习题首先从基本的音阶和琶音开始。

音阶是琵琶演奏的基础,通过练习音阶,可以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琶音则是琵琶独特的演奏技巧,通过练习琶音,可以培养琵琶的特色音色和弹奏技巧。

练习题二:指法与技巧《琵琶行》的练习题还包括了一些指法和技巧的练习。

比如,琵琶常用的滑奏、颤音、连音等技巧,都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来掌握。

同时,还可以尝试一些琵琶的特殊技巧,如泛音、双弦等,以增加曲目的变化和表现力。

练习题三:节奏与速度《琵琶行》的节奏和速度变化丰富,需要演奏者具备稳定的节奏感和灵活的速度控制。

因此,练习题中也可以加入一些节奏和速度的训练。

可以通过使用节拍器或与其他乐器合奏来练习节奏感,同时可以逐渐加快演奏速度,以提高技术水平和演奏的流畅度。

练习题四:音乐表达与情感《琵琶行》是一首富有情感的曲子,演奏者需要通过细腻的音乐表达来传达曲目的情感。

因此,练习题中也可以加入一些音乐表达和情感的训练。

可以通过模仿大师的演奏录音,学习他们的表情和演奏技巧,同时可以尝试自己的表达方式,以使演奏更加生动和感人。

练习题五:演奏技巧与创新《琵琶行》是一首经典之作,但并不意味着演奏者只能固守传统的演奏方式。

在练习题中,可以加入一些演奏技巧的创新和尝试。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演奏手法、音色和效果,以使演奏更具个性和创意。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琵琶行》这首曲目。

但是,练习只是为了更好地演奏,最终目的是将音乐表达出来,与听众产生共鸣。

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技巧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音乐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练习是琴艺进步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够掌握琵琶的技巧和演奏的艺术。

琵琶行练习及答案

琵琶行练习及答案

琵琶行练习及答案1.正确的一组读音是:A.湓浦口(pān)憔悴(qiáo)六玄(xuán)2.正确的一组古今意义相同的是:C.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3.正确的一项用法完全相同的是:B.自言本是京城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4.完全正确的一组书写是: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5.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6.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转徙(迁移)于江湖间是(这)夕始觉有迁谪(贬官)意7.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善才:指琵琶师命酒:叫(手下的人)摆酒8.补充诗句的上句或下句:①千呼万唤始出来,九重城外寒山寺。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9.对诗句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无法判断,因为没有提供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A.“枫叶荻花秋琵琶”,“别时茫茫江浸月”两句以景物描绘悲凉气氛,非常精彩。

B.“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复杂的心情。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两句写出了诗人和琵琶女的苦闷心情。

D.“惟见___”一句展示了琵琶女演奏的艺术魅力,使听众忘记了一切。

110.对第一段诗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交代了地点、时间和中心事件,环境描写烘托出离别时悲凉的气氛。

B.三四两句描述了诗人骑马送别即将远行的朋友,要为朋友饯行,但连音乐也没有。

C.五六两句写饯别时诗人和朋友内心的悲痛,江面上映着月影,增添了悲凉之感。

D.从七八两句琵琶声产生的情绪变化可知:前面的“无管弦”、“惨将别”等起了反衬的作用。

11.对第二段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明琵琶女不愿见官员,她虽曾为歌伎,却仍不失女子的羞怯。

B.“拢”、“捻”、“抹”、“挑”是弹奏的手法,而这些繁复的手法在一个句子中写出,又是“信手”弹来,足见技巧的娴熟。

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

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

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琵琶行》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C2. 《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描述的是什么?A. 珍珠B. 琵琶声C. 雨滴D. 酒杯答案:B3. 《琵琶行》中“间关莺语花底滑”中的“间关”是什么意思?A. 断断续续B. 连续不断C. 悠扬动听D. 快速滑过答案:A二、填空题4. 《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枫叶荻花秋瑟瑟5. 《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犹抱琵琶半遮面三、简答题6. 请简述《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特点。

答案:琵琶女在《琵琶行》中被描绘为技艺高超、情感丰富的音乐家。

她的音乐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她的琵琶声如同珍珠落玉盘,清脆悦耳。

同时,她的形象也充满了神秘感,如“犹抱琵琶半遮面”,展现了她内敛而含蓄的美。

7. 《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人与人之间情感共鸣的理解。

它传达了一种即使在人生低谷,也能在陌生人之间找到共鸣和慰藉的情感。

四、论述题8. 分析《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对整首诗情感表达的作用。

答案:《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是整首诗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琵琶声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琵琶女内心的悲欢离合,以及她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音乐的起伏变化,如同琵琶女情感的波动,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内心世界。

同时,音乐也成为了诗人与琵琶女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立体。

五、附加题9. 如果你是《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答案:这个问题的答案开放,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回答。

例如,如果我是琵琶女,我可能会通过更加深情和富有变化的琵琶演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情感的力量,以此来触动听众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快乐、悲伤、怀念和无奈。

琵琶行课堂练习题(带答案)

琵琶行课堂练习题(带答案)

琵琶行课堂练习题(带答案)《琵琶行》同步测试一、基础知识1.选出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湓(pén)浦口水浆迸(bèng)呕哑(ōuyā)悯(mǐn)然B、贾(jiǎ)人轻拢慢捻(niǎn)嘲哳(zhāozhā)荻(dí)花C、恬(tián)然声声思(sì)钿(diàn)头银篦(bì)铁骑(jì)D、六幺(yāo)虾蟆(hámā)陵转徒(xǐ)铮铮(zhēngzhēng)2.与例句中红色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分别是①凡六百一十六言()A、气度不凡B、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C、(项脊)轩凡四遭火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②命曰《琵琶行》()A、遂命酒B、奉命于危难之间C、民不堪命矣D、时人因其前殿位于阿房,故以阿房命之③低眉信手续续弹()A、烟涛微茫信难求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C、信口雌黄D、余固笑而不信也④六百一十六言()A、七言律诗B、自言本是京城女C、东船西舫悄无言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3.下列各句中不具备“互文”特点的一句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B.主人忘归客不发C.秦时明月汉时关D.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4.下面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

C.“间关”之声,婉转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5.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C.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6、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回答①~④题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同步练习附答案

琵琶行》同步练习附答案

琵琶行》同步练习附答案琵琶行》同步练附答案1.正确答案为A。

应该读作pén、jiāo、yāo。

2.正确答案为C。

其他选项中有错别字或漏字。

3.正确答案为A。

快弹数曲快中的“快”应该读作赶快。

4.正确答案为A。

掩抑在文中的意思是低沉抑郁。

5.正确答案为B。

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意思是门前冷清,没有人经过。

6.不恰当的一项是A。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和此时无声胜有声都是成语,但与“推倒”不搭配。

7.正确答案为B。

每句诗都应该按照七言绝句的韵律节拍朗读。

8.不恰当的一项是D。

座中泣下谁最多指的是观众在听琵琶曲时哭泣的情景,与司马青衫湿不相关。

12.这一段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诗人寻找琵琶声的情景描写,第二层是诗人与琵琶女相见的场景描写,第三层是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描写。

13.诗人邀琵琶女相见时表现了期待和好奇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琵琶女的神秘和不易接近。

14.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唤起九重天里的仙女们,引来紫微宫中的群仙。

12.这首诗分为三层,第一层描写两人相见时的情景,第二层为弹奏前的准备,为后文具体描写乐声作铺垫,最后一层则具体描写琵琶乐声。

13.诗人用一系列动词,如“寻”、“问”、“移”、“邀”、“添”、“回”、“开”、“呼”、“唤”等,生动地表现了他的欣喜和急欲相见的心情。

他虽然高度尊重弹者,但仍然担心唐突了她,因此郑重邀请她来献艺。

15.C选项解释不正确。

耿耿表示持续不断、明亮的意思,与“残灯”相对应,表示灯光虽然残留,但仍然明亮。

16.B选项解释不正确。

侧目表示斜着眼睛看,有怒恨的意味,与杨贵妃的妒忌之心相符。

而不是怒目。

A选项解释正确,B选项解释正确,D选项解释正确。

C。

妒令潜配上阳宫——杨贵妃嫉妒梁皇后,纠缠皇帝将她发配到上阳宫。

D。

梁燕双栖老休妒——因为被幽闭在深宫中,青春已逝,所以即使看到梁燕双栖也不再嫉妒。

17.正确选项为D。

诗句“今日宫中”以下六句并没有嘲笑自己的封赏和妆束,而是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文段二: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

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

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

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

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自雠校至结绶畿句,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

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疏入不报。

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

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

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B.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C.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D.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和,唐宪宗年号。

高二语文琵琶行随堂练习

高二语文琵琶行随堂练习

精品好资料欢迎下载琵琶行巧学精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湓.浦口(pén)琵琶.(pá)B.贾.人(gǎ) 遂.命酒(suì)C.恬.然(tián) 转徙.(xī)D.悯.然(mǐn) 迁谪.(zhé)【解析】“徙”应为“xǐ”【答案】C2.对下列诗名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为正确的一项是()A.古来万事东流水。

(比喻)B.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C.终岁不闻丝竹声。

(借代)D.铁骑突出刀枪鸣。

(夸张)【解析】D.“铁骑突出刀枪鸣”不是夸张,是比喻。

这是形容琵琶声在沉咽、停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如“铁骑突出”如“刀枪”鸣响。

A中“万事”如“东流水”,一去不返。

B中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然后同上了船。

C中“丝、竹”为古代“八音”之二,代指音乐。

【答案】D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快.弹数曲”中“快”为“畅快”之意。

B.“歌.以赠之”中“歌”为“作歌”之意。

C.“去来..江口守空船”中“去来”,走了以后。

“来”,助词,无义。

D.“如闻仙乐耳暂.明”中“暂”,暂时。

【解析】“暂”,诗中应该解释为“忽然,一下子”。

【答案】D4.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曲罢悯然沦落天涯枫叶荻花B.转徙江湖漂伦憔悴暮去朝来C.恬然自安千呼万唤沉吟放拔D.间关莺语宁绝不通轻拔慢捻【解析】B中“伦”→沦;C中“拔”→“拨”D中“宁”→“凝”【答案】A5.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千呼万唤始出来,。

(2)嘈嘈切切错杂弹,。

(3),此时无声胜有声。

(4)同是天涯沦落人,。

【答案】(1)犹抱琵琶半遮面(2)大珠小珠落玉盘(3)别有幽愁暗恨生(4)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随堂练习

《琵琶行》随堂练习

《琵琶行》随堂练习导语:《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作于元和十一年(8)。

创作背景元和十年(8)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随堂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1.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诗交代了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夜晚)、地点(浔阳江头)、人物(主人和客人)、事件(主人送客人)和环境(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 “无管弦”三字在情节的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3.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被贬谪九江后的苦闷与凄凉的心境。

琵琶行习题练习

琵琶行习题练习

• 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 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①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 无形为形象可感; ②巧用拟声词和叠音词, 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 ③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 合,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意思对即可)
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
忘归客不发”两句在结构上 具有怎样的作用?

这两句在诗歌中具有承上启 下的过渡作用。既紧承上文主 客离别之事,又引出琵琶声, 为下文展开对琵琶曲的现了诗人与琵琶女怎样的心 情?请结合关键字词简要分 析。
• “寻”“问”“移”“邀”“添”“回” “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 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 “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 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 时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的矛盾复杂的心 情。

(完整版)琵琶行随堂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琵琶行随堂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课堂练习基础知识1.以下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湓浦口 (p én) 憔倅 (ji āo) 六玄 (y āo)B. 铮铮然 (zh ēng) 贾人 (ji ǎ) 荻花 (d í)C. 虾蟆陵 (h á) 喧闹 (c áo)钿头(diàn)D. 江浸月 (j īn) 呕哑 (y ā) 嘲哳 (zh ā)1.C(A. “憔”应读为“qi áo”。

B. “贾”应读为“gǔ”。

D. “浸”应读为“j ìn”。

)2.以下词语的书写,完整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口诵心唯B. 转徒江湖幽愁暗恨动人心魄豪言壮语C. 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D. 东船西舫泰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2.A(B. “徒”应为“徙”。

C. “崖”应为“涯”。

D. “翻”应为“反”。

)3. 以下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使快弹数曲快:连忙。

B. 歌以赠之歌:歌唱。

C.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眼泪。

3.D(A. 畅快。

B. 作歌。

C. 字。

)4. 以下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 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开回来。

D. 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呜咽。

4.A(B. 老大:年纪大了。

C. 去来:去了此后。

D. 掩泣:掩面呜咽。

)5.以下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铁骑突出刀枪鸣 B. 门前冷淡鞍马稀C. 整改衣裳起敛容D. 凄凄不似向前声5.B(A. 突出:忽然迸发出。

C. 整理。

D. 从前。

)6. 以下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这些老屋的确有些滋味,“夕阳无穷好,不过近夜晚”,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诉苦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日,就‘门前冷淡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 大家认识多年,出来闯天下,在一起就是缘分,“相遇何必曾认识”,我建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沉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 6.C( “相遇何必曾认识”自己的意思与语境不合。

必修三→第二单元_第7课《琵琶行(并序)》随堂练习3

必修三→第二单元_第7课《琵琶行(并序)》随堂练习3

《琵琶行》训练一、填充题1、白居易字,晚年号,针对当时文学上“嘲风雪,弄花月”的作品,倡导运动,主张“、”代表作品有组诗《》(共十首,深刻反映了社会矛盾)、长篇叙事诗《》(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等。

阅读《琵琶行》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指出下列句中所用的修辞方法。

(有几个说几个)(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4)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这一部分生动地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全过程,作者善于通过一连串形象的比喻,展现乐曲旋律的变化。

仔细体会这些比喻的含义,用几个词语概括乐曲旋律的变化。

(不超过16字)□□□□——→□□□□——→□□□□——→□□□□——→戛然而止。

4、这段文字,通过对琵琶女弹奏的描绘,显示了琵琶女,可谓声情并茂。

结尾两句是描写,有的作用。

5、像这样的音乐弹奏描写,在文中共有三次。

请说说它在文章结构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恬.然tián 贾.人gǔ 慢捻.niǎn 铮.然zhēngB、间.关 jian 迸.发bèng 钿.头tiàn 阑.干lánC、呕.哑ōu 嘲.哳zhāo 幽咽.yàn 拨.子bōD、教坊.fāng谪.居zhé 红绡.xiāo 悯.然mǐn2、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随堂练习高二试题2006年5月7日23:20琵琶行(并序)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下面加黑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浔阳(xún)枫叶(fēng)瑟瑟(sâ)迁谪(zhã)B.慢捻(niǎn)霓裳(ní)六幺(yāo)嘈嘈(cáo)C.幽咽(yâ)暂歇(zhàn)乍破(zhà)转徙(xī)D.收拨(bō)裂帛(bó)钿头(diàn)银蓖(bì)2.选出加黑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①明年秋②委身为贾人妇事实③曲罢悯然④今漂沦憔悴⑤铁骑突出刀枪鸣⑥整顿衣裳起敛容⑦恬然自安⑧因为长句⑨暮去朝来颜色故⑩曲终收拨当心画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⑦C.①③⑧⑨D.④⑤⑨⑩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4.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

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

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

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

“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阅读下面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6~7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酒杯长精神。

6.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二句中“弃置”一词点明了被贬之意,流露着怨愤之情。

B.第三句的意思是,时光不会倒流,怀念旧时岁月也只能是念念《思旧赋》而已。

C.第四句借回乡情景的想像,表明自己被贬时间太久和还京途中恍如隔世的感觉。

D.末尾点明“席上”“酬赠”之题意,表达了要从痛苦中走出的决心。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将漫长凄苦的贬谪生活高度浓缩,抒情委婉细腻,极富感染力。

B.三、四两句接连用典,言简意丰,含蓄地表达了思念、怨愤与无奈之情。

C.五、六两句以“沉舟”、“病树”自喻,展示了生活的哲理。

D.全诗前半部伤感低沉,后半部开朗昂扬,情思跌宕,和谐完整,沉郁中更见豪放。

8.对下面《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一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A.第一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B.第二句写辛渐即将登舟北归,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中,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C.三、四句是作者以冰壶赠勉,寄望于友人日后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

D.全诗既有“即景生情、情蕴景中”的特点。

又有“深厚有余,优柔舒缓”的独特风格。

9.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

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甲”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乙”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丙”的感慨?10.甲处最恰当的引文是:()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C.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B.细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D.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色等闲度11.乙处最恰当的引文是:()A.弟走从军阿姨死C.老大嫁作商人妇B.梦啼妆泪红阑干D.秋月春风等闲度12.丙处最恰当的引文是:( )A.江州司马青衫湿C.同是天涯沦落人B.如听仙乐耳暂明D.杜鹃啼血猿哀鸣1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到:“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描绘了“五陵年少”挥霍无度,琵琶女倍受宠爱的情景。

北宋宰相寇准,生活极度腐化,也常在宴会上叫人拿绫绡赏给歌女。

寇准的侍妾写了一首绝句《呈寇公》讽刺他。

下面排出的诗句残缺不全,需要补缀。

请选出适当的一组。

()①一清歌一绫,②美人自意嫌。

③不织女萤窗,④几抛得织成。

A.①只,匹②尚,差③晓,里④岁,梭B.①支、条②还,少③明,中④月,丝C.①曲,束②犹,轻③知,下④度,梭D.①首,丈②竟,少③管,上④日,丝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15.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于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二、基础知识检测16.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点字的含义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曲终收拨当心画臣请入,与之同命。

③冰泉冷涩弦凝绝④满座重闻皆掩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座中泣下谁最多⑤举酒欲饮无管弦⑥是夕始觉有迁谪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自言本是京城女⑦感斯人言⑧琵琶声停欲语迟凡六百一十六言今夜闻君琵琶语自言本是京城女⑨轻拢慢捻抹复挑商人重利轻别离17.填空①《琵琶行》选自《》,作者__________,_____朝诗人。

诗中富有哲理性的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琵琶行》的“行”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醉不成欢惨将别,。

忽闻水上琵琶声,。

③千呼万唤始出来,。

,未成曲调先有情。

④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谈,。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

⑥,老大嫁作商人妇。

⑦我闻琵琶已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

⑧其间旦暮闻何物,。

,往往取酒还独倾。

18.说明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的区别。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今义: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今义:③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今义:④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今义:19.白居易在《琵琶行》一首诗中,最擅长用景物画面反衬人物心境和音乐效果,请你背出三处这样的景色描写句子: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0.读下面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诗题“游山西村”中有一“游”字,诗人在游之中看到了一些什么景象?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用来比喻什么?参考答案1.C 2.B 3.C 4.B 5.B(提示:比喻)6.B7.A(提示:直接描写,并非委婉细腻)8.C(提示:实指诗人自己)9.B 10.A 11.C 12.C 13.C 14. A.此题考查诗歌赏析能力。

A项“阒无人声”的说法不恰当,而且这首诗以动写静,主要是指后两句,月出本无声,却惊动了山鸟,悠远、凄清的鸟呜更显得春山幽静。

15. B【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赏析能力。

A项动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夜晚归人,木桥的声响却惊动了远处人家的犬,犬的叫声使夜显得更加幽静。

B项未用动静相衬的手法。

炉火照得天地通明,有点夸张。

红红的火星在紫烟中乱迸,这是描写当地冶矿工人劳动的场景。

C项写的是清晨,以“鸟初动”反衬早晨的静寂。

D项也明显地运用了这一手法。

二、基础知识检测16.命:①吩咐,命令,动词;②取名,动词;③生命、性命,名词。

拨:①用手指挑动,动词;②弹奏乐器用的薄片,名词。

绝:①断,此指琴声中断;②走不通的,形容词。

泣:①小声哭,动词;②眼泪,动词。

酒:①酒液,名词;②摆酒席,名作动。

是:①这,指示代词;②判断动词。

言:①话,名词;②字,名词;③说,动词。

语:①回答,动;②曲,名词。

轻:①轻轻,形容词;②轻视,动词。

17.①《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歌行体诗②—⑧略18.①古:第二年;今:限指“今年”的下一年。

②古:“因”,连词,因而;“为”:动,用。

今,一个词,连词。

③古:“突”,副词,突然;“出”,动词,出现。

今,一个词,动词或形容词。

④古:一个词,名词,从前;今:两词,向:表方位介词,前:名词,表方位。

19.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③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0..①见到农家的丰收景象,如酒、鸡、猪等;见到山间水景,见到花见到柳;见到箫鼓追随的热闹场面;见到古风犹存,衣着简朴的村民。

②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前途所抱的希望。

此句现在比喻人们的绝路逢生或形容战胜困难险阻后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