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下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和经济政策的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为后期清朝的兴盛奠定基础的重要因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明清时期的相关内容后,对于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细节方面,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和经济政策的变化,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这些知识点,并将其联系起来,形成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和经济政策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国家认同感,明白历史的发展是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为后期清朝的兴盛奠定基础的重要因素。
2.难点: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和经济政策的变化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究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和经济政策的变化。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课后巩固提升
8.以下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下表中的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产生的主 要原因是 ( C )
清朝年号 康熙二十年 乾隆十八年 乾隆三十一年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C.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年份 1681 1753 1766
人均耕地( 亩 ) 27.92 6.89 3.56
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D.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人口的增长 5.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导致其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A) A.八股取士 B.经济发展 C.粮食产量提高 D.社会稳定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 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 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 美棉 )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 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 的地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大量外来作物被引进并在中国得到推广种植的 原因。 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人地矛盾加剧,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外交往促进外来作物的引进。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2.表现 ( 1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 了开发。 ( 2 )在水利兴修方面,对 黄河 、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 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 3 )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 甘薯 等高产作物,使粮 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 4 )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 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3.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 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人教版

人口的增长
影响: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问题.土地过分开垦,
造成植__被_____和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__地___力_下降.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___持__续__发__展____.
农业的恢复 和发展
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重视农业,推行垦荒.耕地面积扩大,粮食提高
晋商业务: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行业; 徽商业务: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业
3.影响: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___社__会__经___济_的发展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
《盛世滋生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三、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
阅读课本P99—P100,思考下列问题: 1.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及概况? 2.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问题?
6 078 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 837 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 414 495
(2)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 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提示:耕地面积迅速增加.清初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材料三:(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 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 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 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晋商俗称“山西帮”.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 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 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 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 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 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 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开展【根底知识】一、农业1、条件:①清初统治者认识到____,是“国之大计〞②非常重视____,大力推行____政策。
2、表现:①耕地面积:清朝前期,____不断扩大。
到乾隆末年,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____。
②水利工程:对____,____等大河以及____进展治理,修建堤坝、渠堰、海塘。
③粮食种植:改进____,改进____,推广____等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开展。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开展:1、手工业:清朝前期已出现比拟成熟的____,如江宁著名的____、____等。
2、商业:①清朝前期商业兴旺,形成了由____、____、____和____的____。
②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____。
如商人组成的____,到____时,在全国各地开设“________〞;徽商贾而好儒,富甲一方。
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经济开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2、表现:___时全国人口总数已到达1.5亿。
___末年,全国人口开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______。
3、问题:①有些地方,人口密度加大,___矛盾突出②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深林遭到破坏,____________③造成____,影响经济的____。
【才能提升】1.清朝前期推行开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2.为何清朝人口大量增长?【堂测】1.清朝前期的帝王为恢复和开展农业消费大力推行的政策是〔〕A.开荒政策 B.休养生息 C.自由放任 D.奖励耕战2.清朝前期对农业消费的恢复和开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B.对手工业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 C.对城镇商品经济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 D.出现了“开元盛世〞3.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兴旺,形成的商业网包括〔〕①农村集②城镇场③区域性场④全国性场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因素不包括( )A.经济开展 B.国力强盛 C.连年战乱 D.社会安定5.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的许多问题中,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人地矛盾突出 B.水土流失严重C.造成社会压力 D.可持续开展励志赠言经典语录精选句;挥动**,放飞梦想。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前门街市图(局部)
(3)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
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①代表:晋商和徽商
②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盛 世 滋 生 图
晋商
晋商俗称“山西帮”, 亦称“西商”“山贾”。在漫 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 的盐、铁、麦、棉、皮、毛、 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 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 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 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 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 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 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 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 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徽商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 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 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 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 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 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 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 商帮集团。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 走出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 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 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 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 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点拨】根据题干材料中“苏州等地”“工商业成为民 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可知明清时 期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与江南 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无关,排除A;题干材料只说苏州等 地工商业发达,没有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题 干材料未涉及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排除D。 【答案】C
达拉特旗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2 精

第十九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科目历史课型新授课年(班)级七年级授课时间课题:第十九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2、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3、了解清初人口增长的表现和弊端学习重点通过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学习难点学习过程(学案)备注【合作复习】明清时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管辖边疆地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①管辖台湾:1683年,__________; 1684年设置 _______________;②管辖西藏:册封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设置 _____________;③管辖新疆:平定 __________________,设置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建构知识】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背景:2.表现:3.作用: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1.手工业:特点:2.商业:商业网:商帮: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2.表现:3.影响:【合作探究】活动探究:98页课后活动1.【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课堂检测】1.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发展海外贸易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屯田D.改进生产工具2.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A.纺织业B.采矿业 C.运输业D.餐饮业3.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农村集市②区域性市场③城镇集市④全国性市场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D.①③②④4.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B.环境改善 C.商业发达D.医学进步5.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A.3亿亩B.5亿亩 C.7亿亩D.9亿亩6.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7.(2014•山西省)山西人擅长经商。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解读】【课程标准】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难点: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清朝以前,江南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湖广地区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有了什么新的发展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去探究其中的缘由吧!【新课探究】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史料研读: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
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问题探究: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答案提示:特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通过立法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和鼓励。
影响: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表现史料研读: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指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以前地广人稀、物产不丰的湖广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
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
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
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人口稠密、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答案提示: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水利兴修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粮食种植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有了较大的发展,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经济作物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局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

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办法,确保了相当
长一段时间社会安定,百姓安心生产,从而使社会
经济快速从明末清初战争疮痍中恢复过来。当初,
清朝是世界最强大帝国之一。
第5页
(3)记者:在“康乾盛世”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危机,详细 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经济高速增加同时,却没有制度、思想上变革。尤其是 在思想上,处于停滞不前状态。长久闭关锁国政策造成落 后,严重损害了中国本身经济发展,禁锢了中国人民思想, 从而使中国拉开了同西方差距。因为落后,中国最终陷入 了被动挨打局面。 (4)记者:从“康乾盛世”那段历史中,我们能够汲取什么教 训?
我们要提升国力,必须要重视科技发展,主动地对 外交流,学习丰富科学技术。
第6页
第7页
晋商发展壮大是清朝前期商品经济发展一个缩影。清朝前 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表现有哪些?人口增加又带来了哪 些影响?清朝为何从海禁到闭关?
第4页
“盛世”是中国人不解情结,荧屏上,清宫戏频繁播出,
小说家言语中“康乾盛世”,演绎得眼花缭乱。在史家眼中
又是怎样?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就“康乾盛世”相关问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 发展
第1页
1. 了解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农业生产发展采取 办法以及发展表现。 2. 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掌握 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表现。 3. 知道清朝前期人口增加情况及带来影响。
第2页
晋商,这个充满传奇色彩名字,是山西历史上不可 或缺浓厚一笔。它是一个驰骋明清两朝、称雄五百年 商帮,走过一条横跨亚欧大陆、绵延数万里商路,在 中国金融界历史上留下过厚重足迹。
题接收记者采访。
(1)记者:经常听人们说起盛世,作为历史学家,你能 谈谈盛世内涵吗?中国历史上又有哪些盛世?
2018年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进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进展学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进展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把握清朝前期统治者为恢复和进展农业生产采取的方法,明白得其重视农业生产的缘故2.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进展特点3.熟悉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加的缘故及带来的消极阻碍【学习重点】清朝经济进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学习难点】人口增加的利弊问题【学习进程】一、自主学习1.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____________。
2.(1)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取得开垦。
(2)对、淮河等大河和大运河进行治理,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3)改良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行玉米、甘薯等。
(4)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3.农业生产的进展,有利于社会的。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的进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4.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业都有了专门大的进展;显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______。
5.(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
(2)一些农村地域地域进展为。
(3)在北京、江宁、、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超级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________,比如:晋商和徽商。
6.由于人口密度加大,慢慢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拓荒垦田,使数日然植被和原始丛林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峻,地力下降;阻碍了经济的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讨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快速的恢复和进展,你明白其中的缘故有哪些吗?三、练习巩固1.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进展农业生产,“令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进展海外贸易B.推行垦荒政策C.招募农人垦田D.改良生产工具2.清朝前期,已经显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闻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这些机户生活在()A.北京B.江宁C.长安D.洛阳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朝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1.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 【A】
A.3 亿亩 B.5 亿亩 C.7 亿亩 D.9 亿亩
2.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D】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推广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见右框)
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时期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材料一、二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答:经营商业活动、兴办手工工场。
(3)材料三说明当时还存在什么现象?为什么?
玉器店铺,更富裕 了。
割裂开来,这也是两宋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情况。
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
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
商)之业 ,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
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2.清雍正帝在农工商的关系上持何观点?他持此观点的根据是什么?
答:重本抑末(重农抑商)。他认为,农业为国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
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国富民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实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
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
(4)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学习目标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学习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学习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学法提示讨论法、讲述法、观察法。
导入示标: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然而,明清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导致中国近代倍受侵略和奴役。
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段历史。
一、自主学习,感知史实:(一)预习检测: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淸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是“国之大计”。
2. 、、、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
3.清朝前期,、、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叶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有些颇具规模。
4.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和组成的商业网。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工商业市镇。
5.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乾隆时期的,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6.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山西的,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
7.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时,全国人口总数达1.5亿。
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二)质疑问难:二、探究交流,理解史实: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
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名师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康乾盛世” D.“同光中兴”
二、合作探究、展示 中国古代的治世局面
(1) 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情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2)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
兴”。
(3) 隋文帝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
……………………………………………………………名校名师推荐…………………………………………………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 目标
1.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原因和影响 2. 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学习重难点
经济发展的表现、 原因和影响
学生自主学习方案
一、课前预习
歌调助记:明末动荡经济坏,
清初恢复是大计。
即 【D】
A.交通拥堵问题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
C.就业就医问题
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见右框)
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时期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材料一、二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答:经营商业活动、兴办手工工场。
答:陈亮的观点说明了农工商业之间相互依存与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将它们
割裂开来,这也是两宋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情况。
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
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
商)之业 ,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知识清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__________,是“国之大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到__________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__________亿亩。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道、海塘。
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__________、__________等高产作物。
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3.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1.清朝前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__,如江宁著名的机户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商业网。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3.山西商人组成的__________,江南徽州府商人组织有__________,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人口增长
1.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
到__________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
______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2.人中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庞大的人口造成__________,影响了经济的__________。
失分警示
康熙时期的扬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理由:。
课堂练习
1.面对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的“国之大计”是()
A.恢复经济
B.对外发动战争
C.加强对西藏统治
D.加快人口增长
2.清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的皇帝是()
①顺治②康熙③雍正④乾隆⑤嘉庆⑥道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⑤⑥
3.清初农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明末奠定的良好基础
C.道光帝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D.温度适宜
4.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出现于()
A.顺治初期
B.乾隆末年
C.雍正后期
D.乾隆初期
5.清朝前期,在水利兴修方面,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
B.治理大运河
C.治理澎湖
D.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
6.清朝前期很多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尤其是()
①丝织业②棉织业③印染业④制瓷业⑤制糖业⑥制茶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⑥
7.中国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是在()
A.明朝前期
B.明朝末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末期
8.清朝前期,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的著名城镇是()
A.佛山镇
B.景德镇
C.盛泽镇
D.汉口镇
9.下列不属于晋商主要贩卖的是()
A.粮食
B.食盐
C.玉米
D.绸缎
10.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
B.环境改善
C.商业发达
D.医学进步
百秒抢答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商业,是“国之大计”。
()
2.到康熙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
3.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
4.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
5.清朝前期出现的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时早期的雇佣工人。
()
6.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佛山镇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
7.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
8.清朝前期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如陕西商人组成的晋商、安徽商人组成的徽商。
()
9.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
()
10.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2。
()
家庭作业
必做题:
1.明清之际,江南出现“妇女半边天”的说法,南京云锦织造生成了“七上八下”的成语(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打理杂乱无章的丝线)。
材料中的行业最可能是()
A.种植业
B.水利业
C.交通业
D.纺织业
2.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清代时期北京的市民,你可以品尝到来自美洲的高产作物()
A.玉米和小麦
B.高粱和水稻
C.玉米和甘薯
D.高粱和玉米
3.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A.纺织业
B.采矿业
C.运输业
D.餐饮业
4.明清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的商人集团是()
A.晋商与鲁商
B.晋商与浙商
C.晋商与徽商
D.徽商与苏商
5.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
这些机户生活在()
A.北京
B.江宁
C.长安
D.洛阳
6.中国人口达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是在()
A.康熙帝时
B.雍正帝时
C.乾隆前期
D.乾隆末年
7.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A.交通拥堵问题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
C.就业就医问题 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8.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
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材料三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时期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材料一、二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3)材料三说明当时还存在什么现象?为什么?
选做题:
1.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材料二“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材料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1)请回答材料一、二、三分别描述了清朝前期哪个地区的情形?
(2)当时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的商业网由哪些部分组成?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的商帮。
请举出两个有名的商帮,并说出他们由哪些人组成。
(4)商帮的活动,有哪些影响?
习题答案
课堂练习答案
1.A
2.A
3.A
4.B
5.C
6.D
7.B
8.A
9.C 10.A
必做答案
1.D
2.C
3.A
4.C
5.C
6.D
7.D
8.(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经营商业活动、兴办手工工场。
(3)投资田产是当时经济活动的主流。
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选做答案
(1)材料一描述的是吴江县的盛泽镇;材料二描述的是湖北的汉口镇;材料三描述的是苏州。
(2)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3)晋商;徽商。
山西商人组成晋商;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徽商。
(4)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