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 文章摘要】 企业 绩 效评 价 是评 价 技 术 在经 济领 域 内的具体应 用,它是在 管理 学和会计 学的 基础 上 ,运 用计量 经 济 学原 理 等 来 深 入 分析 企业 经 营 管理 过 程 ,总结 评 估 企 业现 状 ,预 期 企业 未来 发展 。本 文 阐 述 了我 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 系的形成 和 发展现状 ,在此基础上通过 分析我国 企业绩效评价体 系存在 的问题 , 出了 提 相应 的解决措施 ,以期进一 步完善我 国 上市 公司绩 效评价体 系。 【 关键词】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经营业绩
中证亚商 中国最 易 产生 企 业 的 短 期 经 营行 为 ,不利 于 可 持 年开始公布每一年度的 “ 具 发 展 潜 力 上 市 公 司排 行 榜 ” 其评 价 指 , 续 发展 。 核心业务、 经营能力 、 效 益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行 )。 套 指 标 标主要 有财务状况、 试 这 企业制度 、管理层素质和行业环境等六个 体 系 由销 售 利 润 率 、总 资 产 报 酬率 、资 本
维普资讯
改善我 国上 市公 司 绩 效评价 体 系的探讨
葛彦丽 中国网通股份有 限公 司山东省 日照市 分公司 2 6 2 78 6
《 国证 券报 ‘ 作提 出 的 上 市 公 司 业 绩 中 合 综 合 评 分 模 型 等 其他 一 些 体 系 。 中国诚 信 96 中 19 年 “ 业 财 务 通 则》在 这 种 背 景 下颁 证 券 评 估 有 限 公 司从 19 年 开始 与 《 国 93 企 证 券 报 》 合 作 ,每 年对 上 市 公 司 的经 营 绩 布 实 施 ,它 根 据 经营 权 和 所 有 权 分离 的要 求 ,规 定用 8个 指标 来对 企 业 的 财务 状 况 效 进 行 综 合评 价 。其 评 价 的 方 法为 综 合 指 选 净 资 和 经 营 成果 进 行 评 价 ,这 是 我 国 较早 的财 数 法 , 取 的指 标 包 括: 资产 收 益率 、 务性 绩效 评 价 体 系 。但 是 ,企 业财 务 通 则 产 总 额 增 长率 、利 润 总额 增 长 率 、负债 比 所 规 定 的 8项指 标 仅 仅 从 偿 债 能力 、营 运 率 、流 动 比率 及 全部 资本 化 率 ,从 而构 建 能 力 、获 利 能 力三 方 面 对 企 业绩 效 进 行 评 了上 市 公 司 绩效 评 价 的评 分 模 型 。 中 国证 8 9 价 ,忽 视 企 业 的 长期 发展 和 社 会贡 献 ,容 券 报 和亚 商 企 业 咨询 股 份 有 限 公司 从 19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杨梅【摘要】以2013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股权制衡程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是相关性不显著;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A study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A -share listed compan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in 2013.Results show that the Chinese A -share listed compan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Positively correl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degree of ownership balanc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bu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State shareholder equity percentage are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corporate performance; Senior management equity percentage are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corporate perform-ance.【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股权结构;公司绩效;制造业上市公司【作者】杨梅【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1一、研究前提(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企业的出现,两权分离所引发的的一系列公司治理问题随之而来。

【硕士论文】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硕士论文】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和港口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目的,综合考虑影响港口
上市公司绩效的财务指标,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的数理统计理论,构建合理的财
务评价系统模型,对我国13家港口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
建议,以此完善财务绩效评价理论体系。我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学术同行有所启
示,同时也希望文中结论能对绩效评价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些许帮助。
7.期刊论文谢毅敏区级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与分析-新财经(理论版)2010(11)
医院财务绩效是医院市场竞争能力的反应,通过管窥和分析财务绩效,也可以寻找到医院发展的薄弱点,从而通过改进提高其竞争能力.全文首先介绍了区级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与分析现状,然后具体分析了区级医院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财务评价方法.
第六章:提升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绩效的对策研究。在第五章的基础上,将宇通客车的财务绩效和行业的较高水平以及一般水平对比,确定其财务状况的优势和劣势,并分析其原因,最终提出改善建议。
第七章:结论和展望本文以宇通客车为例,通过对其财务绩效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为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5.学位论文贺毅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评价研究200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我国非营利组织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评价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课题。本论文将绩效评价理论与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发展有机结合,试图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绩效评价构建了一个初步框架。
第四章: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绩效进行了评价。
第五章: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案例分析。在对汽车制造业进行了财务绩效评价的背景下,对宇通客车2003年至2007年的财务绩效从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偿债风险状况、发展能力状况、投资者获利能力状况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宇通客车提供改善建议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基于DEA模型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

基于DEA模型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

业价值的市场表现 , 即市值 , 通过市值管理实现市 值 的持续 、 稳定 和健 康成 长 , 为股东 创造 最 大化财
富, 成为 上市 公 司 的 一项 战略 管 理 任务 。对上 市
公 司市值 管理 绩效 进行 科学 的评 价有 助于上 市公 司改 进市值 管 理 , 而 更好 地 为公 司 股 东 价值 服 从 务 J 。上市 公 司创造 股 东 价 值 , 入 的 资 源包 括 投 股权 资本 、 债权 资本 和人 力 资本等 ; 出的是 股东 产
司净资 产 的溢 价 能 力 , 单位 股东 权 益 创 造 的 股 是
霉 簇 簇警
6 邯郸钢铁 12 1 4 .2183 2 .4 .6 10 2 .4154 4 .6136 04 .1 8 新兴铸管 5 .7 82 8 .0 9 .0 .3 17 0 3 7 .3 42 6 0 2 0 6 .9

要: 市值管理是股权分置改革后我 国上市公 司出现 的一个 管理新动 向, 对市值 管理绩效进行科学评 价对
于上市公 司改进 市值 管理 , 更好地为股东价值最大化 服务具 有重要意 义。在 国内首 次用数据包 络分析 ( aa dt
ee pmet n l i, E 方法建立 了一个评 价上 市公 司市值管理绩效 的 D A模 型 , 用该 模型对包括不 同 vl e n aa s D A) o ys E 并
第3 卷 第 1 2 期
21 年 2 00 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信 息 与 管 理 工 程 版
JU N LO T IF R A IN&M N G M N N IE RN 、 O R A FWU ( O M TO N A A E E TE GN E I G

中国物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模型实证分析——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法的财务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中国物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模型实证分析——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法的财务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方面具备较高的科学性 、 客观性和可行性 。 鉴于这 种情况 , 本文把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 析法结合起 来应用 , 以多类经营数据为研究对象 , 构建 了更加 科学可行的中国物流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新模型。
收 稿 日期 I 2 0 1 2 — 1 2 — 1 2
表 3中的初始聚类 中心是 由 S P S S 1 8 . 0自动生
文章编号 : 1 6 7 3 2 0 2 2 ( 2 0 1 3 ) 0 1 . 0 0 1 5 . 0 4
中国物流上市公 司财务绩效评价模型 实证分析
基 于 因子 和 聚类 分 析法 的财 务 绩效 评 价模 型 构建
王 伟 , 吕振君 z
( 1 .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6 ; 2 .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 学院 , 河北 保 定 0 7 1 0 0 0 )

子旋转可 以得出因子得分矩阵 ,根据该矩阵可以 得 出各 因子对 原始 变量 指标 的得分 函数 , 即:
Z= 0. 2 6 71 1+ F 2 0. 2 08 2 3 + F3 0. 1 93 4 7+ F 4 0 . 1 6 4 68

基 于因子和聚类分析法 的财务绩效
摘要: 运用因子分析 法提取有效 因子 。 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 聚类分析 。 构 建一个 中国物流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新模型 。 并 选取 三家物流上市公司 , 对这一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 结果
( 一) 指标体 系的构建
进 一步验证 了该模型 的有 效性和科学性 。 从而 为中国物流
上市公司提供一个更 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评 价新方法 。 使
第l 5卷第 1 期
2 0 1 3年 3月
河 北 软 件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研究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研究

导致对某一个因素过高或过低的估计 , 使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晴况。 可见,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创新与改进的关
键环节在于评价基础的确立 、 指标体系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确定。 二、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构建思路 一)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是一个 由多种相互联系 、 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全面、 客观地评
绩, 轻长期业绩; 重有形资产业绩 , 轻无形资产业绩 , 这导致传统财务业绩i价系统缺乏预测性和发展性。 平 因此, 将非财务绩效指标引入企业
业绩评价系统便应运而生。 然而非财务绩效无所不在, 加上 目与混乱之中。 平衡计分卡( h B l cd crcr, T e a ne Soead简称B C 的出现似乎为企业非财务绩效指标的运用找到了出路。 a S) 在财务指标的 基础上 ,S B C引入了顾客 、 内部流程 、 学习与成长三个维度的指标 , 非财务指标作为财务指标的补充, 是企业未来财务绩效的驱动器 。s B o睁 非财务指标合理导人企业绩效评价系统提供了—个系绕 l的逻辑框架 , 生 使得企业能够 陕速而全面地对 自身绩效进行考核 。 然而盛誉之下的
( ) 三 传统业绩评价方法的局限 经过分析, 可以发现国内外 目前上市公 司经营业绩评价系统, 在指标上主要以财务业绩为导向, 在方 法上主要是采用指标排名法、 加权评分法, 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评价基础的确立。 ()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性, 各种财务指标的计 算皆是以财务报告数据为基础 ,显然年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评价的质量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但难以排除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行 为。2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经营业绩i价既要注重财务评价 , 平 又不能忽视非财务评价 , 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全 面正确地评价上市公 司的经营 业绩。 由于目前理论界对于非财务方面的衡量主要以定性指标为主 , 但定性分析依赖于评价人员对客观规律的掌握程度, 往往存在一定 的 主观随意性。3评价方法的确定。 () 各财务指标的权重都是依据主观或经验判定事先设定好的, 这难免会给评价 的结果带来一定的主观性 ,

上市公司绩效评估

上市公司绩效评估

上市公司绩效评估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

绩效评估是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帮助投资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并做出决策。

本文将探讨上市公司绩效评估的意义、方法和实施过程。

一、上市公司绩效评估的意义上市公司绩效评估对于各方利益相关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投资者而言,绩效评估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判断公司的价值和潜在风险,从而做出投资决策。

对于公司管理层来说,绩效评估可以提供一个客观的基准,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经营策略,并激励员工提高业绩。

同时,绩效评估也有助于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从而维护市场的健康稳定。

二、上市公司绩效评估的方法上市公司绩效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财务指标分析、市场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估模型。

1. 财务指标分析财务指标分析是最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如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可以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健康状况和运营效率。

常用的财务指标包括净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和流动比率等。

2. 市场比较分析市场比较分析是将目标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进行比较,评估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地位。

通过比较公司的市值、市盈率和市销率等指标,可以了解公司相对于其他公司的估值和投资价值。

3. 综合评估模型综合评估模型是基于多个因素的绩效评估方法。

常用的综合评估模型包括经济附加值模型、相对绩效评分模型和综合得分卡等。

这些模型综合考虑了财务指标、市场因素和公司的战略目标,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公司的绩效。

三、上市公司绩效评估的实施过程上市公司绩效评估的实施过程分为准备阶段、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评估和报告阶段。

1. 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评估团队需要明确评估目标、制定评估指标和数据收集方法,并与公司管理层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 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在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评估团队需要收集和整理公司的财务报表、市场数据和内部管理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绩效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绩效研究

4l
中 国上 市 公 司 管 理 层 收 购 ( B M O)
绩 效 xt 0- 究
宾建成
( 江西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 江西 南昌 301) 303
摘要 : 在中国, M O相 关的法律制度 尚不健全、 在 B 国有资产监管体 系尚未完备 、 股权分置的情况还 未解决等 客观 因素的制约下, B M O是否能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改善 资本结构从而提 高企业 的经营绩效?为 了回
年度得分值 , 进而统计出年度得分的差值和得分正值指标来衡量 M O的绩效。 B
收 稿 日期 :0 6—0 2 20 1— 1
作者简介 : 宾建成(96一 , , 1 6 )男 湖南东安人 , 江西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 院教授 , 经济学博 士 , 研究生 导师 , 主要从事金融投资与 国际经济研究 . 已出版《 国居 民收入差距 问题研究》 《 中 、 当代 中 国国债研 究) 等专 著 2 , 部 并在《 民 日 、光 明 日 、 世界经济) 《 人 报) 《 报) 《 、经济学动 态》 《 、 国际 贸易问题) 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10多篇学术论文 , 0 曾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 奖等奖励。
股东 的利益趋 同从而降低代理 成本 , 因此 , B M O后 出很多非常有意义的结论 , 对我们深入 了解 中国上
管理层 持股 比例应 该与企 业绩 效正相 关。M h n 市公司 M O的情况很具启发性 。但是 , er a B 这些文献仍
主要表现为 : (95 发现了 C O持股 比例 与企业业绩 间存在显 然存在着一些局限和不足 , 19 ) E 著的正相关关 系;i . p r 19 ) Tm C O l (94 通过对 18 e 95年 其一 , 国内对 MB O绩效研究基本上是从管理层

绩效考核国内研究现状有哪些

绩效考核国内研究现状有哪些

绩效考核国内研究现状有哪些绩效考核是指通过对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和业绩进行评估和量化,以便为企业提供员工绩效管理、奖惩决策和薪酬分配等方面提供依据。

在国内,关于绩效考核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绩效考核模型的研究绩效考核模型是指用来描述和解释绩效考核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国内的绩效考核模型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传统评价模型、现代绩效评价模型和符合中国国情的绩效考核模型。

传统评价模型主要包括管理层评价模型、互评模型和自评模型。

现代绩效评价模型主要包括基于能力模型、关键绩效指标模型和绩效管理模型。

符合中国国情的绩效考核模型主要关注绩效目标的设置和员工行为的评价。

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衡量绩效的依据和标准。

国内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指标选择和指标权重分配。

指标选择是指从多个可能的指标中选择适合的指标来衡量绩效。

常用的指标有工作成果指标、工作方法指标、行为指标和能力指标。

指标权重分配是指确定各个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重要程度。

权重的分配可以通过专家评估、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方法来进行。

三、绩效考核技术与工具的研究绩效考核技术与工具是指用于收集和处理绩效数据的方法和工具。

国内的研究主要包括设问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直接观察法、360度绩效评价法、绩效平衡卡法等。

其中,360度绩效评价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多方面对员工进行评价,包括上级评价、下级评价、同事评价和自我评价,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员工的绩效。

四、绩效考核与实践的研究绩效考核与实践是指在实际组织中对绩效考核进行和应用的研究。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部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不同类型的组织。

绩效考核与实践的研究主要涉及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标准的制定、绩效反馈的处理和绩效奖励制度的设计。

绩效考核与实践的研究不仅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还可以为相关组织提供实施绩效考核的参考和指导。

以上是国内绩效考核研究的主要现状。

基于熵权多层TOPSIS的我国出版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基于熵权多层TOPSIS的我国出版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传媒上市公司研究221TOPSIS的我国出上价羊晚成胡孙婕摘要本文选取我国15家出版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爛权多层T0PSIS评价模型。

利用2014至2016年公布的年报财务数据,从资产规模、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和现金能力六个方面对我国出版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绩效的评价与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出版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爛权,多层T0PSIS—、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日益重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行探索改革路径。

受“互联网+”大环境以及新兴媒介融合技术的影响,出公司已不再局限于经营传统的出版、发行、印刷业务,而是逐渐品链,多元,在取好的绩效的同时,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力,提升核力。

为引导出版业健康发展,优化出版企效管理,出界始终力于搭建一效的绩效评价指系。

目前,我国出版单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有两种:一是由政府管理部门出台针对出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界人士自行构建的评价体系。

耿云(2013)社会效济效益两方虑,以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能力四个维度构建指系,作者简介羊晚成,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出管理。

电子邮箱:****************。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院士研究生"222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应用公司年度报告中的数据对出版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1]o 李燕(2015)根据出版企、分卡的四个维度、遵循KPI选取的“原理”,为出版企建基于分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o(2016)“层队理论”,出公司高层管理团队背景出发,针对管理团队规模、年龄、性别比例、个方面对出版企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3]o多建绩效指标体系时大的性,鲜有学者对出公司一时间段的效进行评价分析。

据此,本文尝建爛权多层T0PSIS评模型,从资产规模、运营能力、盈利能力、能力、偿债能力金能力六个方面评价我国出公司2014-2016年务数据绩效,力发现不同出公司之间的绩效差别,为出版企业今后制定发展参考依据。

基于社会贡献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基于社会贡献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宁省上市 公司对 老工业 基地振兴 作 出的贡献 。 对辽 宁省上市 公 针
债 能 力、 盈利能 力 、 能力和发 展能 力等几个 方面 , 营运 无法全 面地 前应 该对其 进行 同向化和标准 化处理 。 经过 S S P S统 计软件标 准
本 文 运 用 B r t球 度和 K at t l e MO 检 验 方 法 对原 假 设 进 行检 验, 检验 结果表 明, 中 侣 个原始 变量 的 K 文 MO测度 值 为 06 3 .5 ,
化后 的数 据服 从 N( , ) 0 1 标准 正态分 布 。 且不 改变各 指标 间相 关 系数 。 ( ) 用性检验 二 适
目前 , 映上市 公司经营 绩效 的指 标数量 繁 多, 反 投资者 、 债券
人和 地方 政府 等信 息使 用者很 难 综合地 评价 和 了解上 市公 司 的
业绩 。 因此迫 切需要 构建一套科 学完 善的上市 公司经 营绩效 评价 指 标体 系。 已有 的上市公 司经营绩效 评价指 标体 系往往只考 虑偿 衡量上市 公司经 营绩效 , 因此 , 要对原 有指标体 系进 行改 进 , 需 并 针 对评价 对象 的特点选 取相 关指 标 。 在 构建辽 宁省上市 公司经 营绩效评 价指标体 系 的过程 中 , 本 文 遵循上 市公 司经营绩效 评价指 标体系 的确定原 则 , 分考虑 到 充 指 标体 系的科学 性 、 全面 性 、 向性和可操 作性 。此外 , 导 为体现 辽
( ) 一 数据选取及 处理 本文 以辽 宁省 A股上 市公 司为研 究对 象 , S 把 T上 市公 司和
度 为 6 , 著性 水平 为 0 , 明变量 的相关 矩 阵之 间存在 相 关 6显 .表 0 关系 , 原假设成 立 , 所选 样本数据 适用于 因子分析模 型。 数据分析

低碳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低碳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 南林 业大 学 经 济管 理学 院 , 西 昆明 6 02 ) 5 24

要: 阐述 了上 市公 司传统 的绩 效评 价体 系, 出传 统业 绩评价 体 系的 不足之 处 。根 据 时代特 征 以及 科 学的 管理 方 指
法 , 纳总结 出上 市公 司业绩 评价 指标 , 指标 的 选取原 则和 意 义上 , 归 并从 构建上 市公 司业 绩评 价体 系, 上 市公 司开展 低碳 为 环保 , 可持 续性发 展 奠定一 定 的理论基 础 。
比率 ; 四是美 国《 富》 财 杂志在 20 年 1 02 月公布的 “ 中国 10 0 强上市公 司” 排名时采用的模型 , 其主要
评价指标是企业 的年 营业额 、 净利 润和市值 ; 五是 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发布的“00 中国上市公 20 年 司 E AMV V / A排 行榜 ” 主要 评 价指 标是 企业 的增 值 ,
2 1 年 1月 02
中国林 业经济
CHI NA FORES TRY CONOMY E
J n2 2 a ,01 No1 oa 1 2 . ll ) 1
笙 ! 整笙! 塑 塑l !
・ 财 务会 计 ・
低碳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王 玮, 田小华 , 辉 肖
te slcin o n iao sa d s n e o r cpe tb i s a p r r n e e au t n s s m o i e h ee t fidc tr n e s fp i il,i ul e o ma c v lai y t fr l td o n d f o e s
Ab t a t T i a e e c b st e t dt n lp ro ma c v l a in s se o i aSl t d c mp n e , s r c : h s p p rd s r e a i o a e r n e e au t y tm f i h r i f o Ch n ’ i e o a is s a d on s u h n d q a is h n a c r i g t t e h r ce sis o h t s n s in i c n p i t o t t e i a e u c e .T e c o d n o h c a a t r t f t e i a d c e t i i c me f ma a e n t o s i s mma i st e e au t n i d c t r f h e o ma c f itd c mp n e . r m n g me t meh d , t u r e h v a i iao so e p r r n e o se o a is F o z l o n t f l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中国经济市场日趋开放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并购活动日益增多。

并购作为企业扩张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然而,并购本身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果并购绩效不佳,不仅会造成企业财务损失,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市值。

因此,研究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是当前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课题。

然而,目前国内对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选题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分析,深入了解上市公司并购的特点和风险,探究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具体意义如下:1、为上市公司的并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分析,揭示并购的适用范围、适宜条件及重要的风险管理,为企业的并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为推动中国企业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持: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3、为管理部门提出政策建议:了解并购活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法,对2006年至2016年中国A股市场上的并购案例进行分析,并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因素,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来推断研究结论的置信水平。

具体方法如下:1、数据采集:通过东方财富等各大财经网站,收集并筛选出上市公司并购案例数据。

2、实证模型构建:以并购绩效作为因变量,分析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

选用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影响因素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

3、实证分析:对研究对象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计算,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检验结论的置信度。

四、预期目标本研究的预期目标如下:1、深入剖析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特点和风险,系统梳理并购绩效评价指标。

2、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为上市公司并购决策提供参考。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熵权法综合评价模型及Excel实现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熵权法综合评价模型及Excel实现
维普资讯
中国科技信息20年 o7

强 t
l 旺 № s c

电 )
瓤 嚣 强

蠢 期 ・



熵权法综合评价模型及 E cl x e 实现
陈艳艳 张瑞龙 江苏淮海工学院 2 2 0 2 05
质量 ,用熵权作为指标的权重是一种行之 有效 的方法 。当各被评价对象在某一指标 上 的 值相差 较 大 、熵值 较 小 、熵权 较大 时 ,说 明该 指标为决 策提供 了有用信息 , 说 明在该 问题 中,各对象在该指标上有 明 3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数据标准化处理的 目的是消除不 同指 标数据 问属性与量纲的差异 。所选取的 l 5 |毒 司经营缬效评债是外部投资黄连{投 彳
个指标 中 ,流动比率、速动 比率为适度型 指标 ,标 准值选择 2 、l ,按 公式 3处理 。
显差异 ,应重 点分析 。从信 息角度看 ,熵 其它指标 均为收益 型指标 ,按 公式 4进行 权 代表该指标在该 问题 中,提供 有用信息 标 准 化 处 理 。 量 的 多寡 程 度 。 ㈩ 在确定研究对象后 ,对数据的标准化
资 龠拆的重 要 赶蓉 酶 跳是 一 行 阃不 R 企业间的耐 比 。本文利 用信息 熵及熵权 的 相
关理论 ≯ 结合部分样本公 的数据, Ec 中 j 在 ×e
建立 _个上 市 公 司经 营绩 效 的熵权 法综合
评价 模型' 对 公 司的 经营效 果可 以实现 磅态
的 评 铆 誊|
值 ,标 准值 v; =2,在 B 1 8定 义公式 : B1=AB ( 2 ) 8 S B —2 ,填充 C1 到 G1 ,定 8 8 这样 ,据熵权计算各公司的综合得分 义 H2 MAx( 8G1) = B1 : 8 ,速动 比率有关计 进 行排 序 ,便可 以评 价 优劣 。 算同流动 比率。定义 H4 MAx( 4: 4 , 一 B G) 3熵权 评价 模型 的 Ec l 现 xe实 I= N(4 H ) 4 MI B : 4。从 H5 I6 到 1 使用填充柄 3 1选取评价对象 . 填 充 。新 建 工作 表 “ 准化 ”,在 “ 标 标 通过 E cl0 0中的 【 x e2 0 数据】菜单 中 准化 ”工作表 中定义 B =1 AB ( 2 一 S 原始数 的 【 获取外部数据 】下的 【 新建 W e b查 据! 2 2/原始数据 !H¥ , C 到G2 B— ) ¥ 2从 3 填

基于熵值法的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 - 厦门大学

基于熵值法的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 - 厦门大学

1
理混乱的失败例子.在中国,对上市公司并购价值效应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差 异.例如,对于目前以 ST 公司等绩差公司的重组为代表的并购重组市场,业内 的主流看法认为,并购能够实现中小股东、收购方/重组方、债权银行与地方政 府之间的“多赢”局面:中小股东能够避免“退市”带来的“血本无归” ,收购 方/重组方能够通过壳资源的重组得到向社会供种融资的通道, 债权银行可以避 免破产带来的损失,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可以避免因上市公司“退市”导致的社 会不稳定因素。而反对观点认为,这样的并购只会导致社会资源流向低效企业的 逆向配置,破坏市场规则,并增加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余终隐,2003) 。要 回答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是否能够创造价值, 需要全面深入的实证与理论研 究。而这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本文的安排如下:首先,回顾国内外学术界在该问题上的研究进展、研究 方法与研究成果,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然后,构建本文的指标体系与绩效评 价模型;之后,用本文的实证模型研究我国的上市公司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最 后,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理论假说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实证结果给出科学的 解释以及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在中国并购重组市场中的实践意义。
1 本文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方福前教授所提供的修改意见,本文同时感谢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商学院 Russell Smyth 教授的帮助.当然本文的文责自负. 2 吴江 (1977-) ,安徽蚌埠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3 徐国柱 (1977-) , 安徽枞阳人,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
′ = xij − k (i= 1, 2,…,n;j = 1, 2,…,p)。通过该式可以剔除行业不可 响: xij
比因素对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影响。 (3)剔除奇异值 笔者采用的方法是先用 SPSS 中 Explore 判断出哪些是极端值,将其剔除然 后在后面进行标准化时,按照 3δ原则进行修正。 (4)适度指标的正向处理 在指标体系的 11 个财务指标中,体现偿债能力的股东权益比率、流动比率 和流动比率是适度指标,即这三项指标并非越大越好。以流动比率为例,通常认 为流动比率为 2:1 比较适度,既可以兼顾企业的偿债能力,又可以减少资产的 占用的成本。 为了消除适度指标对整个指标体系的影响, 可作如下的正向化处理: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摘要】本研究主要针对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进行评价研究,通过综述前期研究,构建理论框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

在实证分析阶段,我们将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效率的度量和评价,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不同管理措施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最终结合各阶段研究结果,总结出关于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的结论,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上市公司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决策参考,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关键词】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前期研究综述、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研究总结、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上市公司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是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部分。

上市公司的管理有效性评价是对公司管理层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绩效水平的一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

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公司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面临的管理挑战和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对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进行研究和评价,对于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探讨影响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的因素,为上市公司提供科学的经营管理建议,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提高公司价值。

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上市公司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在研究目的部分,本文旨在探讨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的相关问题。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的深入探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其管理水平和绩效,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上市公司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是投资者、管理层、监管部门等各方关注的重点。

通过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可以更好地评估公司经营状况、分析行业走势、挖掘投资机会等,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可以为公司管理者提供指导性意见和目标管理方向。

尽管在中国金融市场和企业管理中,有一些评价工具和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如财务指标、市场指标、产能指标、风险指标等,然而,这些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例如,财务指标可能受到公司财务异常的影响,市场指标不一定完全反映公司的实际经营水平,产能指标可能不同行业之间难以比较,风险指标也可能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而产生较大波动。

因此,需要深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方法,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指标体系,为实现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旨在为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回顾国内外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并对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包括财务指标、市场指标、人力资源指标等;2. 控制不同因素影响下,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财务表现、市场表现、社会责任表现等方面的指标,并结合实际样本进行实证分析;3. 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评价评价指标的适用性,通过不同指标的综合判断,提出评价结论和实践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梳理国内外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现状,收集和分析各类影响公司绩效的要素,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回归模型对实证样本进行分析,并进行综合判断,提出评价结论和实践建议。

四、研究预期成果1. 回顾国内外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深入探讨各类评价指标的优缺点,分析彼此之间的差异,为建立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上市公司绩效综合评价

上市公司绩效综合评价

上市公司绩效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工作是管理领域的一项新的课题,也是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一项新的实践活动。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的,对企业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

纵观近几年绩效评价实践,国内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虽然对绩效评价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中国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仍然尚未完全建立,特别是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仍然缺乏科学、系统和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

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综述国内的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和学者研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绩效评价模型。

其中,比较有影响的评价模型包括:一是财政部提出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模型,主要是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能力状况四个方面,分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层次进行评价;二是徐国华等人提出的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模型,主要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股本扩展能力及主营业务鲜明状况六个方面进行评价;三是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与《中国证券报》合作提出的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分模型,其方法为综合指数法,所选取的指标为: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总额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和全部资本化比率;四是美国《财富》杂志在2002年1月公布的“中国100强上市公司”排名时采用的模型,其主要评价指标是企业的年营业额、净利润和市值;五是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发布的“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EVA/MVA排行榜”,主要评价指标是企业的增值价值;六是中国证券报和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从1998年开始公布的每一年度“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排行榜”,其评价指标主要有财务状况、核心业务、经营能力、企业制度、管理层素质和行业环境等六个方面。

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的价值取向及设计原则一、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的价值取向企业的价值取向是指其经营目标的基本取向。

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单元,企业经营目标的基本取向是实现收益最大化。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评价模型研究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评价模型研究
任和慈善 责任 的履 行 。这 也是 本文 建 立社 会 责任 战略评
价模型 的基本思路 , 同时也为后 面的数据包 络分 析和可持
续 度计量 修正提供 依据和基础 。
2 传统 企业 社会 责任财 务绩 效评 价模型 及
其双重修正
21 传统 企业社会 责任财务 绩效评价模 型的缺 陷 . 传统 财务 绩效 评 价 一 般 采 用指 标 综 合评 价 的方 法 。
王璨 珉 魏 东2 岳 , 2 , 杰4
(. 1山东 财政 学 院 工 商 管 理学 院 , 山东 济 南 20 1;. 504 2 山东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I 济南 200 ; L东 L 5 10
3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 . 山东 济南 202 ;. 50 14 山东经济学院 , 山东 济南 20 1) 504
* 山东 省 社 会 科学 规 划 研 究项 目( 准 号 0 CG0 ) 批 8 IJ7 。
评价将对于企业更好履行其社会责任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我国国情 。 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进 行模型研究 。 提出了在传统指标分析模型基础上进行数据包络分析( E ) D A 和可持续计量的双重模型修正 , 以期弥 补传统 财务绩效模
型在 企 业 有效 投 入 分 析 和动 态 性 评价 方 面 的 缺 陷和 不 足 。 关键词 低碳经济 ;E ; 持续计量; D A可 企业 社 会责 任 ; 务 绩 效 财 C 3 文 献标 识 码 99 A 文章 编 号 10 —20 (00 0 02 14 2 1)2—06 —0 di1 .99 ji n 10 —20 .000 .2 12 5 o:0 36/ .s .02 142 1.208 s

中国电力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价(20112013)——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

中国电力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价(20112013)——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

中国电力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价(2011~2013)———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朱至文(淮阴工学院,淮安 223001)〔摘 要〕 本文应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和非导向的SBM模型对25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期间的环境绩效进行了评价,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计算出这些企业在此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两部分。

在此基础上,对17家火电企业和8家水电企业的环境绩效和规模报酬等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火电企业的环境绩效高于水电企业,但规模报酬低于火电企业;另外,水电企业比火电企业表现出更大幅度的横向绩效差异和纵向生产率波动。

最后,对改善中国电力企业的环境绩效水平提出了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环境绩效 非期望产出 SBM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 电力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DOI:10.3969/j.issn.1004-910X.2015.10.011〔中图分类号〕F061.1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5—06—29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GLD001)。

作者简介:朱至文,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品牌与消费行为、创业管理。

引 言环境绩效是在提供产品和劳务时,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以适应人们所预计的地球负荷能力[1]。

Lind-mark&VikstrÖm(2003)在对全球59个国家1965~1990年间的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1)在不考虑CO2和SO2等非期望产出的情形下,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长迅速,并有显著的收敛趋势,而一些欠发达国家的生产率鲜有增长,且几乎无收敛的迹象;(2)在考虑了非期望产出的情形下,59个被考察国家的生产率增长要低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形,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率增长速度在两种情形下差异较小,而一部分欠发达国家则有更显著的生产率增长和收敛趋势[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研究但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以上评价体系都只从一定的角度对企业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并未能形成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很多问题值得商榷。

1.存在财务指标权重过大、非财务指标权重偏小的评价倾向。

例如国有企业效绩评价模型中财务指标占80%的权重;而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与《中国证券报》合作提出的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分模型,选取的指标则全部为财务指标。

由于财务指标具有综合性和数据易收集等特点,必然成为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财务指标权重过大所带来的弊端也显而易见。

首先,财务指标权重过大,导致企业过分重视短期财务结果,助长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行为,使得企业不愿意进行可能会降低当前盈利水平的资本投资,从而影响了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其次,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性,企业只有投资和关注于顾客、供应商、员工和技术创新等各个方面,才能完成创造未来价值的行为,但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显然不能实现对这一过程的指导,它评价和描述的是过去的事情,用来指导和评价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显得捉襟见肘。

而且,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做出了很严格的限制,企业的很多无形资产不能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体现,使得财务指标在评价企业无形资产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而这恰恰是评价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权重过大,易导致企业重短期业绩评价,轻长期业绩评价,重过去财务成果,轻未来价值创造;重有形资产业绩,轻无形资产业绩等倾向。

2.存在评价内容不具全面性的缺陷。

由于财务指标权重过大,上述评价模型涉及企业战略性发展的指标较少,对顾客、员工和内部流程方面的指标涉及较少或几乎没有涉及,不利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例如财政部的绩效评价模型中,其定量分析指标全部是财务指标,没有对企业经营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等其他方面指标进行设计。

此外,上述评价模型大多是从企业经济利益出发进行评价,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较少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取得的社会效益,对企业社会贡献未作评价。

现代社会的企业追求的不仅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还要考虑其作为社会组成部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应该将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作为其价值导向。

但在上述评价模型中,未涉及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评价。

3.评价结果不够准确。

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的现象。

在财政部发布的绩效评价模型中,整套财务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有些是正指标(如存货周转率),有些是逆指标(如不良资产比率),但却同时进行加权平均,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例如基本指标中的资产负债率,修正指标中的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率等都是适度指标或逆指标。

模型对适度指标资产负债率进行了特殊规定,但对逆指标不良资产比率等未做说明,而是与资产负债率一道直接与其他指标进行加权计算,使计算结果缺乏科学性。

此外,在中国证券报和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1999年和2000年“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排行榜”上,东方电子连续两年位列排行榜首位,评价结果显示该公司在财务状况、核心业务、经营能力、企业制度、管理层素质和行业环境等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公司具有良好的持续发展能力,但随着东方电子财务造假曝光,评价结果和公司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异使得该评价体系也开始受到市场的质疑。

[!--empirenews.page--]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的价值取向及设计原则一、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的价值取向企业的价值取向是指其经营目标的基本取向。

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单元,企业经营目标的基本取向是实现收益最大化。

追求收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性,中国上市公司的价值取向也离不开此。

但随着市场形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历了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三个阶段。

1.利润最大化。

传统的财务理论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长得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但是这种观点没有考虑利润取得的时间,承担风险的大小,也没有考虑所获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因此,利润最大化不应该是中国上市公司在经营决策时的价值取向。

2.企业价值最大化。

由于利润最大化观点存在的种种弊端,企业经营目标和价值导向开始发展为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认为,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财富,由于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对于已经上市的股份公司而言,其在公开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代表了企业的价值。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投资者对企业过去和未来收益、时间性和风险性、股利政策等等综合因素的考虑。

但这种股价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紧密联系有一个依赖的基本前提,即证券市场要达到强式或半强式有效,股价的波动才能衡量企业价值的变化。

这也就是说,利用股价来评价公司经营业绩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从属的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而在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中,股价受到诸多正常和非正常因素制约,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真实价值,因此,在中国利用股票价格来衡量上市公司的价值往往会出现较大偏差。

此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将企业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看待,没有考虑其与所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的问题,容易导致企业过分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3.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企业开始进入战略经营时期,这一时期的企业经营目标和价值导向开始演变为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这一概念包括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其他相关利益者,诸如员工利益最大化、政府利益最大化、债权人利益最大化等等。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企业对于它下设的各个部门和基层单位来讲,是一个大系统,而对于它所属的城市、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讲,又仅仅是一个子系统。

为此,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从企业本身来考察,还必须从企业所从属的更大社会系统所定的规范和目标来考察。

企业要在激励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必须与其周围的环境取得和谐,这包括与政府的关系、与员工的关系和与社区的关系等,因此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包括解决社会就业、讲求诚信、保护消费者、支持公益事业、环境保护和搞好社区建设等。

“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就是要求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与其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形成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间的良性循环关系。

[!--empirenews.page--]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追求的基本目标,这一目标兼容了时间性、风险性、可持续发展等重要因素,体现了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也是本文所采纳的企业价值取向观点。

在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下,中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属于国有控股性质的国情下,中国上市公司更应将追求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并贯彻到经营决策过程中。

二、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根据知识经济时期中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特殊经营环境、战略目标和价值取向,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执行性,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守以下原则: 1.一般原则(1)可操作原则。

可操作性主要是指指标体系本身的可行性以及指标项目有关数据收集的可行性。

如指标体系过于详细则会导致繁琐,同时如果某项评价指标虽然有用,但为获取该指标数据所花费的成本大于其所能带来的利益时,一般应放弃该项指标转而选取其他可替代的指标。

(2)系统性原则。

在确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时,一要注意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协调,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协调。

财务指标主要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非财务指标体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态势和竞争力;定量指标主要以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和统计资料为依据,定性指标则从其他方面反映企业的运作状态,因此需要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进行有机结合。

二是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协调。

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一套综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能够反映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各个方面要全面考虑,关键性指标要互相衔接,并赋予适当的权重。

(3)重要性原则。

这里重要性原则是指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

强调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因为它有助于从不同侧面显示企业的经营业绩。

但过于面面俱到的评价指标会使整个评价体系变得模糊不清,不利于围绕核心问题来展开评论。

因此在选取指标时,应按照重要性原则的要求,选择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方面,而不是每个方面。

2.特殊原则(1)社会效益原则。

根据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下,考虑到中国上市公司大多数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国有控股公司,因此在评价中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时,必须考虑其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即社会效益原则。

例如上市公司在提供就业岗位、上缴国家税收、诚信程度、环境保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等方面,都是衡量一家上市公司整体绩效的重要因素。

(2)激励性原则。

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为中国上市公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奠定基础,因此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应将评价范围限制在管理者所能控制的范围内,非可控指标要尽量避免出现,否则会引起管理者的抵触。

此外,指标水平应是平均先进水平,这对管理者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激发其工作潜能。

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empirenews.page--]一、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根据系统管理理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内外部一系列因素,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既要考虑上市公司内部各种影响战略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更要考虑外部环境对上市公司经营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特别是要考虑中国上市公司所处国情特点和环境的特殊性。

在设计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体现以下几个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结合、过去业绩评价和未来发展能力评价的结合、内部层面和外部层面的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只有实现以上几个结合,才能很好地避免中国现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

具体来说,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定量指标(评价指标)和定性指标(评议指标),其中定量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包括五方面:财务层面评价指标、顾客层面评价指标、内部流程层面指标、创新与学习层面指标、社会责任层面指标;定性指标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管理者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发展创新能力、经营发展战略、基础管理水平、社会综合贡献、信用操守情况等八方面。

整个体系完整反映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避免评价内容不全的弊病。

我们在对财政部颁布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详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