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制度和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措施
一、病人应单独安置在隔离病室,必须进行接触隔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在床牌标贴接触隔离警示标识,提醒医务人员。
二、限制病人家属探视,如必须探视,每次1-2人,家属应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消毒,必要时穿隔离衣。
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确保无菌操作。
四、病室空气新鲜,每天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有记录。
五、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若病人有大便失禁情况,应加穿隔离衣。
当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还应戴口罩和防护面罩。
并在离开房间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脱去手套后必须进行手清洗或手消毒。
六、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洗手;无明显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七、地面每日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用500-1000mg/L
(0.05-0.1%)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拖擦。
八、床头柜、床单元、监护仪等物体表面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
九、血压计、听诊器不能共用,专人专用,每日保持清洁干净,终未消毒。
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500-1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试)。
十、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十一、合理使用抗生素。
十二、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十三、病人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放入黄色垃圾袋。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在医疗领域中,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多重耐药菌指的是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细菌。
这些细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对于控制感染的传播、保障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重耐药菌的危害多重耐药菌的存在会导致感染治疗的难度显著增加。
由于这些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不敏感,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往往面临有限的选择,可能需要使用更高级、更昂贵且副作用更大的药物。
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还可能带来更多的药物不良反应。
此外,多重耐药菌感染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老年人、儿童、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同时,多重耐药菌在医疗机构中的传播也会对其他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如果防控措施不到位,容易引发医院内的感染暴发,影响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措施1、早期检测与诊断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提高检测能力和准确性。
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基因检测、质谱分析等,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
对于高危患者,如长期住院、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等,应进行定期的筛查。
2、严格的隔离措施一旦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应立即将患者安置在单独的隔离病房。
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但要保持床间距不少于 11 米。
隔离病房应设有明确的标识,限制人员出入。
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时,应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要求,如穿戴隔离衣、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各项操作前后,都应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同时,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也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医院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保障医院患者、职工和访客的生命安全,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资源保障1. 确保医院的感染控制专业人员足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专业水平;2. 提供充足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和设备,确保医废得到安全处理;3. 提供充足的感染控制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4. 保证医院的清洁消毒设备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消毒效果良好。
第三章感染控制措施1. 严格执行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包括严格手卫生、带口罩、戴手套等;2. 对患者进行严格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3. 定期对医院的环境进行消毒,包括医疗设备、病房、手术室等;4. 对医院的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处理,避免医疗废物感染的传播;5. 加强医院员工的感染控制培训,确保他们对感染控制措施的理解和执行;第四章医院感染控制监测1. 设立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小组,定期对医院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2. 对有可能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及时采取控制措施;3. 对医院的环境、设备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消毒效果;4.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控制能力;第五章突发事件应对1. 如果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事件,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控制措施;2. 对发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病情蔓延;3. 对医院的环境进行立即消毒,确保暴发事件的控制;4. 对医院的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情况;第六章法律责任1. 对违反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的人员,分别给予纪律处分,甚至追究法律责任;2. 对患者在医院感染中死亡的,医院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 对医护人员在医院感染中受伤的,医院应负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第七章附则1.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2. 本制度解释权归本医院管理层。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1.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或其周围区域进行医疗活动时所产生的、经确认为新发生或加重的感染。
多重耐药菌是指已具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CRE)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1)建立院感管理与防控专项机构:医院应建立院感管理与防控专项机构,明确机构职责和组织架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化工作人员。
(2)制定院感管理制度:医院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完整的院感管理制度,涵盖院感防控策略、防控措施、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等。
(3)严格的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确保洗手程序的正确执行,医务人员在处理有可能污染的物品、环境、患者等之前应进行手卫生。
(4)常规隔离措施:对患有多重耐药菌的患者、携带多重耐药菌的人员、病原菌感染者等进行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5)废物管理制度:对医院产生的污染物、医疗废弃物等进行专门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6)监测数据收集:医院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院感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并定期发布感染数据,对感染病例进行及时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7)加强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墙报、宣传单、讲座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卫生意识及防护知识。
2.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1)环境清洁:医院内的地面、墙面、医疗设备、床位等都应该定期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2)医疗器械及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医疗器械使用后应严格消毒、清洗和灭菌,同时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3)细菌监测:医院要定期对环境、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细菌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
(4)患者的隔离:对于患有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应该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5)用药管理:医生要严格按照使用抗生素的规定用药,减少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的安全。
有关管理措施如下:
一、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需要手术时,手术医生必须通知手术室做好隔离措施。
手术通知单须注明隔离种类和感染诊断。
二、手术安排在单独手术间或者最后一台进行,手术间内物品设备力求简单、实
用,并挂隔离标识。
三、控制人员数量及出入手术间频次。
参加手术人员应明确分工,谢绝参观实习,
减少传播。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接触患者前后、周围环境后及摘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
手卫生消毒。
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在进行有产生飞沫的操作或接触创面、血液、体液、分
泌物排泄物等时,巡回护士及麻醉医生应穿隔离衣、带手套。
器械护士、手术医生应穿防水手术衣,必要时加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六、手术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用毕医疗废物放置于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密闭运送。
锐器置于锐器盒里。
七、直接接触病人的非一次性物品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八、手术标本用防渗漏的密闭容器,加入10%的甲醛固定后送检,防止污染周围
环境。
九、手术结束后物体表面、仪器设备、手术间地面以及运送病人的推车表面用
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十、术毕手术间自净30分钟后方可再次使用。
多重耐药菌病人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病人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不同种类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面对MDR感染的病人,采取以下防控措施非常重要:1. 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作,特别是隔离病房和手术室等重点区域。
定期清洁设备、表面和手触摸的物品,例如床头柜、门把手、电话等。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消毒。
2. 手卫生和戴手套:医护人员和访客在接触MDR病人前后应采取正确的手卫生措施,包括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
医护人员需要在接触患者时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在接触不同病人前更换手套。
3. 隔离措施:将MDR感染的病人隔离在单独的病房中,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房间分隔。
确保隔离病房有独立的设施,包括洗手间和洗浴设施。
访客需要遵守相应的隔离措施,如佩戴防护衣物和戴口罩。
4. 使用合适的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接触MDR患者时,应根据感染途径和风险评估情况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面罩、防护衣和手套等。
5. 感染控制教育与培训: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控制教育和培训,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和访客。
教育内容应包括正确的手卫生、使用防护装备、隔离措施、正确的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6. 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医疗机构应制定合理用药政策,对抗生素使用进行监测和评估,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以减少MDR的发生。
7. 感染控制委员会和监测:建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进行感染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监测MDR感染情况和耐药性模式,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播。
8. 患者筛查和追踪:对高风险患者进行MDR感染的筛查和追踪,例如入院前筛查、定期细菌群调查和潜在暴露者追踪,以便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需要综合的措施,从环境清洁、手卫生和防护装备的使用,到患者隔离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面都需要重视。
同时,加强教育和培训,建立监测与追踪机制,采取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MDR的传播和感染。
多重耐药菌管理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方案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有效落实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降低多重耐药感染率,预防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暴发事件,制定本方案: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多部门协作管理1.1临床科室应加强感染患者标本送检质量管理(抗生素使用前送检标本,同时,应确保标本采集质量)。
对于检出的患者应做好隔离。
1.2检验科微生物室培养出多重耐药菌,应在化验报告单上标注“多重耐药,注意隔离”提醒临床科室。
1.3检验科对于不合格标本应告知临床,并进行标本正确采集的宣教。
1.4感控管理专职人员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对耐药菌患者进行跟踪监测,监督消毒隔离执行情况。
15疑有耐药菌暴发流行时,微生物实验室负责细菌同源性检测,感控管理科负责耐药菌的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原因,采取控制措施。
1.6微生物实验室每季度公布全院及感染重点部门病原菌耐药情况和耐药变化趋势,每年对细菌药敏结果汇总与分析,并在医院质控简报上向医务人员反馈。
二、医务科、护理部、临床药学科等相关部门应认真落实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三、临床、医技科室应加强多重耐药菌患者管理,组织本部门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落实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制度。
四、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五、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定植患者的交班工作5.1各病房医师应熟知自己所管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定植情况,管床医师换班时应进行床旁交接。
5.2新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管床医师应及时通知护士长及科主任,并在次日晨会交接班时,由科主任向全科进行通报(周六,周日的集中在周一通报)。
通报内容至少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姓名,床号,感染或定植的多重耐药菌名称,感染部位,隔离预防要点(主要是接触隔离,手卫生,病房安置,环境清洁消毒等)。
5.3患者住院期间分离到不同多重耐药菌时,应分别在晨会交班时向全科医务人员通报(包括护工)。
5.4感染或定植的多重耐药菌消除时应在交班会通报接触解除隔离。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措施
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措施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现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措施:一、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株,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并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后,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督促临床科室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三、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感染管理科。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和定植患者,按“接触传播”隔离预防。
1、病人的隔离:(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它病人和环境物表的污染。
2、防护隔离:(1)进入隔离病房,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2)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
(3)进入病房,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4)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记,限制人员的出入。
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隔离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
一般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专人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器械,每次用后,应进行高水平消毒。
保持病室清洁,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如家具、门把手、栏杆等),每天清洁,擦拭消毒。
六、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渐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1.严格遵守手卫生措施:正确洗手是防止病原体传播的最有效方法。
使用肥皂和温水洗手至少20秒钟。
在洗手过程中,确保同时洗净双手的指尖、指关节、指甲和手腕。
如无法用肥皂和水洗手,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2.强调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或面罩等。
在与患者接触时,要确保穿戴全套个人防护装备,并在接触后立即脱下并正确处置。
3.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单独隔离在单间,并使用独立设备和用具,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同时,需定期清洁和消毒设备和环境,以防止菌群滋生。
4.限制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
医生应严格把握抗生素的适应症,并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以减少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5.提供教育和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培训非常重要。
他们应了解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护理措施,并能正确地执行这些措施。
此外,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预防感染的信息和指导,帮助他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及控制传播。
6.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
例如,每周定期检查病房的细菌培养结果,在发现感染时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报告,以便及时隔离和治疗。
7.改善环境清洁:定期对病房、设备和用具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高风险区域的清洁工作要更加仔细和频繁,例如,要特别注意患者周围的地面和接触表面的清洁消毒。
8.加强患者监测和隔离: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定期监测,例如进行鼻咽拭子或其他适当的标本采集,以确认是否存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同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确保患者与其他人保持距离,减少传播的风险。
9.提供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对于已经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程、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等考虑,制定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一、背景和意义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是指对常用的抗生素类别中的至少三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的细菌。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不当使用,MDROs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上升。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和防控成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本制度旨在建立和完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和防控体系,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1. 成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2. 职责:a. 制定和更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和防控制度;b. 组织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c. 监测和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d. 监督和评估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
三、监测和报告1. 临床科室应加强对感染患者的病原学检测,及时发现和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
2. 微生物实验室对送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测试,准确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3. 临床科室和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至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4.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收集、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资料,编制监测报告,并向医院领导层和相关部门报告。
四、防控措施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过程中,确保防止细菌传播。
2. 加强手卫生管理,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操作前后等环节进行手部清洁或消毒。
3.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行接触隔离措施,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或同类病原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4. 隔离房间、床头及病历夹上应有隔离标识,提醒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过度使用。
6. 加强医疗器械和物品的消毒和灭菌管理,确保其安全使用。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与处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与处理流程一、引言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是指对临床常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性的细菌。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在医疗机构中日益增多,给感染控制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管理和处理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流程。
本文旨在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与处理流程。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评估1. 病史采集: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史、感染史和旅行史等。
2. 微生物检测:对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微生物检测,明确病原体及其耐药性。
3. 感染源识别:确定感染源,如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或交叉感染等。
4. 感染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体及其耐药性、感染源等因素,进行感染风险评估。
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措施1. 隔离措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单间隔离,使用专用床单、餐具等物品,避免交叉使用。
2. 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使用洗手液或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3.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时,应根据患者感染的风险,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4. 环境清洁:定期对患者所在病室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遵循消毒操作规程。
5. 抗菌药物管理:根据病原体及其耐药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6. 感染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病原体检测、耐药性监测和感染指标监测等。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处理流程1. 及时报告: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立即向医疗机构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2. 感染评估:感染管理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评估,确定感染的风险和程度。
3. 干预措施:根据感染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隔离、消毒、抗菌药物管理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出现耐药性的菌株,其感染和传播会给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本文将针对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制度和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制定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相关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确保每个流程的操作规范化,例如标本采集、传染病报告等。
2.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成立由感染控制专家、医疗护理人员、实验室专家等组成的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感染管理制度。
3.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内的感染事件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感染源并采取相应措施。
4.加强培训和宣传:定期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
5.建立联防机制:与公共卫生部门建立联防机制,进行信息共享、合作联防,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和控制。
二、感染防控措施1.提高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相关操作规程,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2.强化环境清洁消毒:医院环境应定期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保持洁净度;对患者隔离病房、操作室等特殊区域进行更加严格的清洁消毒。
3.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医院应建立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合理开展药物使用评价和监测,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4.强化患者隔离:对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隔离,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包括单间、带负压的隔离病房、个人防护用品等,避免交叉感染。
5.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教育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遵守感染防控措施,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6.加强感染控制的技术手段:应引入先进的感染控制技术手段,如基因测序技术、分子流行病学等,提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诊断和防控水平。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方案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方案一、背景和现状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它们在医疗机构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感染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MDROs的流行趋势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有效管理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制定一套全面的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1. 早期识别和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2.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3. 优化抗生素使用策略,减少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4. 提高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感染预防意识和依从性。
5.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提高感染治疗和控制的效果。
三、管理措施1. 早期识别和诊断- 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体系,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
- 对疑似感染病人进行及时的细菌培养和药敏测试,确定耐药情况。
- 对高风险病人进行主动筛查,包括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和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2. 隔离措施- 将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单人病房,避免与其他病人接触。
- 在病房门口设置明显的隔离标识,提醒医务人员和病人。
- 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 感染控制措施- 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 对病人进行定期的个人卫生教育,提高他们的手卫生意识。
- 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病人的感染情况和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 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表面。
4. 抗生素使用管理- 建立抗生素使用指南,规范抗生素的处方和应用。
- 对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 推广抗生素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抗生素使用的实时监控和反馈。
5. 健康教育和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 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感染预防意识和合作度。
- 加强多学科协作,促进感染治疗和控制的效果。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应对具体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如何管理多耐菌五类七种,病区内尤其是老年慢病患者群体中,不时查出多次耐药菌感染的患者。
多耐患者如何管理?针对这个问题,不外乎这样回答:单间隔离,病房放双层黄色垃圾桶,手消毒液,病区病人的治疗给其最后一个操作,做到专人专用,接触前后洗手,多重耐药专门登记本。
其实,已经回答出了这个问题的精要部分,但还有一些多次耐药菌患者管理上的细节,需要强化、补充。
能答出来以上这些,说明这是大家平时也就是这样做的。
病房里查出多重耐药菌(MDR)感染患者,不仅需要医生需要注意,护理人员更要在检验科、医生、院感科等人员的协力之下,共同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避免造成院内交叉感染。
要想给院感科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切实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护理人员除了在平时认真学习院感科各种院感资料汇编外,领悟和学习相关精神和指导意见,还要留意院感科人员每次下病区查房时的关注点在哪里?以有的放矢,做好功课和准备,平时认真按照相关院感管理制度执行,并认真学习《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
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1细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时按“危急值”管理程序处理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2住院医生下“接触隔离”长期医嘱并根据患者症状和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如有疑问咨询细菌室。
3感染管理科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软件和细菌室对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进行监测发现阳性菌株,应鉴别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指导科室做好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并监督落实,科室收到消息时应及时处理并落实。
4护士执行长期医嘱并遵照管理要求在病例夹、一览表、床头卡、上做多重耐药菌(MDR)隔离标记。
5病房内医务人员按以下要求做好消毒隔离:(以下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管理之重点)(1)进行床边隔离(有条件进单独病室),该患者的所有诊疗活动放在最后执行或单独执行,主要用具单独使用。
(2)加强洗手和手消毒,包括医生、护士、保洁员、家属等所有接触患者的人员。
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制度和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制度和措施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制度和措施一、病人应单独安置在隔离病室,必须进行接触隔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在床牌标贴接触隔离警示标识,提醒医务人员。
二、限制病人家属探视,如必须探视,每次1-2人,家属应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消毒,必要时穿隔离衣。
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确保无菌操作。
四、病室空气新鲜,每天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有记录。
五、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若病人有大便失禁情况,应加穿隔离衣。
当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还应戴口罩和防护面罩。
并在离开房间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脱去手套后必须进行手清洗或手消毒。
六、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洗手;无明显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七、地面每日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用500-1000mg/L(0.05-0.1%)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拖擦。
八、床头柜、床单元、监护仪等物体表面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
九、血压计、听诊器不能共用,专人专用,每日保持清洁干净,终未消毒。
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
十、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十一、合理使用抗生素。
十二、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十三、病人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放入黄色垃圾袋。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在医院的走廊里,总是能听到机器的嘀嗒声和人们的低语。
每当我看到那些多重耐药菌病人,心里总是感到一阵沉重。
他们不仅要与病魔斗争,还得面对那种让人窒息的孤独感。
管理这些病人,真是一场细致入微的战斗。
首先,咱们得了解多重耐药菌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这些菌儿就像是被打了特效药的超级英雄,普通的抗生素根本对它们无计可施。
它们可以在体内肆无忌惮地繁殖,导致病人出现各种感染。
想想,原本就是身体虚弱的患者,偏偏还要面对这种“难缠”的敌人,真是让人心疼。
1.1 患者的心理支持除了生理上的治疗,心理上的支持也至关重要。
病人在得知自己感染了多重耐药菌时,难免会感到恐慌和无助。
这时,医护人员的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听听他们的担忧,给他们提供信息,帮助他们理解病情,能让他们稍微放松些。
毕竟,信心和希望是打赢这场战争的重要武器。
1.2 家属的参与还有,家属的参与也不可或缺。
病人常常感到孤单,身边的人都是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
家属的陪伴,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无论是陪聊还是一起做一些简单的活动,都会让病人觉得有了依靠。
可以说,家属的支持是病人恢复的“秘密武器”。
接下来,谈谈如何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病人的年龄、病史、以及其他并发症。
每个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2.1 药物选择对于多重耐药菌的选择,药物得谨慎。
传统的抗生素可能没什么效果,得使用一些新型的、靶向的药物。
比如,像碳青霉烯类或是其他抗生素,要根据敏感性测试来选药。
这里面有很多专业术语,但其实就一个道理,得找出对症的药,才能打败那些“硬核”细菌。
2.2 治疗监测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同样不能忽视。
医生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感染指标,观察治疗效果。
有效的监测能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方案。
如果效果不好,得迅速换药。
毕竟,时间就是生命,耽误不得。
2.3 感染控制措施在医院环境中,感染控制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多重耐药患者的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
多重耐药患者的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多重耐药菌:是指同时对两类或两类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临床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主要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
临床广泛、大量应用抗生素是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潜在因素。
护理措施:1、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最低要求做到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在床尾做好隔离标记,设置隔离病房时,房间必须带有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病房垃圾桶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并加盖。
2、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患者,严格无菌操作,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穿隔离衣。
当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3、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4、减少患者的病房转换和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清洁和消毒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和设备,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科室加强诊疗环境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房,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医疗用具如呼吸机、吸痰器、输氧管道、血压计、体温表、拖把、抹布等固定使用,包括病人病历夹也是专用,用后常规消毒。
病室内消毒,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保持病房清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电话铃、床头、水龙头等,所用器械如呼吸机、雾化器等医疗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如出现耐亚胺培南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切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三、诊断与报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同时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行.(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的及时发现与诊断.(三)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措施(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加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进行醒目标注。
3、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天根据微生物实验室报告结果登记《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报告。
二、控制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 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
理措施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医院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措施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现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株,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
时发出书面报告,并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
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后,及时进行流行病学
调查,督促临床科室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三、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
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填写“医院感
染病例报告卡”,报感染管理科。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和定植患者,按“接触传播”隔离预防。
1、病人的隔离:
(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与气管插管、
深静脉置管、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它病人和环境物表的污染。
2、防护隔离:
(1)进入隔离病房,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2)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
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
(3)进入病房,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
废物处理。
(4)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记,限制人员的出入。
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隔离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
一般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专人专用;不能专人专
用的器械,每次用后,应进行高水平消毒。
保持病室清洁,患者经常
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如家具、门把手、栏杆等),每
天清洁,擦拭消毒。
六、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渐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