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司马迁与《史记》、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两汉时期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并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两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教学难点:如何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宗教。
【学情分析】
虽然这是一节文化课,但七年级学生对社会政治与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还不深入,因此,在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时,要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材料研读法、情境创作法、设置悬念法。
【教具】
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竹木简”“丝帛”,提问学生:竹木简、丝帛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书写材料,
它们有什么缺点呢?学生思考、回答:笨重、昂贵。
教师再提问:哪一种书写材料克服了这些缺点呢?学生回答:纸。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造纸术等两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提问:大家想一下,在纸发明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呢?
学生回答: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
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
(展示《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图片)
出示材料:
竹木简在纸发明以前是我国的主要书写材料之一,但由于竹木简很笨重,带来许多不便。
据说,秦始皇一天批阅的竹木简奏章重120多斤,汉武帝时东方朔给汉武帝上的一个奏本,用了3000片竹简,两个人吃力地抬进宫,汉武帝看了一个多月。
帛也是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但帛太贵,不能大量的使用。
这些书写材料同纸相比,有什么缺点呢?
学生发言(略)
教师点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轻便、实用、经济的书写材料,于是造纸术应运而生。
大量的考古发掘都发现了属于西汉前期的纸,从而证明了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方法。
(展示考古发掘的《纸本地图》)
“探索发现”:同学们自主阅读第73页的教材内容,然后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最早的纸”和“蔡侯纸”。
结论: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课件展示最早的纸的图片、蔡伦画像。
教师介绍造纸术传播海外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二、张仲景和华佗
课件展示张仲景和华佗的两则小故事,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张仲景和华佗分别制作一张“名片”。
最后展示《伤寒杂病论》、“五禽戏”。
三、历史巨著《史记》
提问: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学生回答:他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父亲是史官,家教良好。
他本人读书很多,还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刻苦努力,终于写成《史记》。
提问:《史记》主要记述了什么?它的历史地位怎样?
学生回答:《史记》主要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提问:《史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学生回答:实事求是。
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
教师点拨:在君主专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
司马迁却敢于指出汉武帝的过失,体现了忠于史事的态度。
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他选择的是“重于泰山”。
因此,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道教和佛教
提问:道教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
学生回答:东汉末年,道教兴起。
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提问: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我国?
学生回答: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提问:道教和佛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代得以传播和发展?
学生回答:道教的主张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佛教的主张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所以,这两种宗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扶持,得以传播和发展。
提问:你能从常见的文学影视作品、日常用语、建筑雕塑、音乐美术、天文医学等方面找出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宗教与邪教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作答。
【板书设计】
2019-2020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
的科技和文化同步测试及答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选择题
1.为了抢救中医药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将隆重推出一部《中华瑰宝--中医药》的大型纪录片。
历史上为我国中医治疗学奠定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 )
A.张仲景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2.能够通过下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B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②文景之治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3.佛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植。
其根本原因是( D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C.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D.有利于统治人民
4. 能够通过右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B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⑤班超出使西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5.佛教和道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其共同原因是(C )
A.都是外来宗教
B.都迎合统治者想长生的愿望
C.都能麻醉人民的思想
D.都主张修身养性,长生不老
6.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C )。
A、西汉前我国已经出现了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B、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为造纸原料
C、西汉时期植物纤维纸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D、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7.小明的爷爷是一位中医。
请你告诉小明华佗是什么时期的名医( D )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8.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一项不属于宋元时期发明或广泛应用的是()
A. 造纸术
B. 活字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9.赵翼《廿二史札记》中评价某一史学著作云:“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该著作是( )
A. 《论语》
B. 《史记》
C. 《资治通鉴》
D. 《水经注》
10.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 )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二、非选择题
11.识图题:看下面的两幅画像回答问题。
(1)这两个人都是在什么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的人物。
(2)请说出他们的名字,并说出他们各自的成就。
答案:(1)医学领域
(2)华佗和张仲景。
华佗创制“麻沸散”和编制“五禽戏”;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解析:牢记医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及贡献
12.汉朝是中国文化大发展时期。
汉朝科技文化辉煌灿烂,领先世界,宗教文化传播发展,影响深远,史学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汉朝领先世界的三项科技成就
(2)起源于印度,西汉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宗教是什么?源于我国本土,东汉时在民间兴起的宗教是什么?
(3)哪部书成为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作者是谁?
(4)你能说说汉朝文化发展的原因吗?
答案:(1)麻沸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造纸术等
(2)佛教、道教
(3)《史记》司马迁
(4)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中外交流频繁;继承发扬前代传统;民族融合等.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训练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A.修筑都江堰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制造地动仪
2.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其中既然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推崇。
下列人物中,对中国古代医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李斯、商鞅
B.孔子、老子
C.蔡伦、张仲景
D.张仲景、华佗4.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
A.《丹经》 B.《九章算术》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5.东汉时,编制了“五禽戏”体操,并创造了麻醉药剂“麻沸散”的名医是:
A.张仲景 B.炎帝C.华佗 D.李时珍
6.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
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史书记载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7.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这部史书及作(编)者应是:
A.《春秋》——孔子 B.《天工开物》——宋应星
C.《史记》——司马迁 D.《资治通鉴》——司马光
8.下列史实,在《史记》一书中可以了解的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②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④“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我国信徒众多,影响甚广。
这与中国政府一贯以来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密切相关。
该宗教由古代印度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大约是在:
A.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唐朝末年
10.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的共同点包括()
①都创立于东汉末年②都以治病的方式进行传道
③对贫苦人民有吸引力④都认为人们生来是受苦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中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
发明的。
材料二北宋陈槱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
非创也。
” .
材料三《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见右图)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请阐述理由。
(2)“旧亦有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
(3)请你认真研究一下《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蔡伦用哪些原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与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4)造纸术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请你想一想,采用哪些办法可以减少污染呢?
参考答案
(1)北宋陈槱的观点是正确的。
理由: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旧”指的是西汉时期。
(3)原料: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
优点: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不仅质量大大提高而且易于推广。
(4)节约用纸;改进生产技术,净化污水,减少环境污染;可以将废纸再生利用;尽量利用电脑储存文件,实现无纸化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