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第一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7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单元测试题 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第7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选择题
1. 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海洋 B.森林 C.土地 D.湖泊
2. 下列对环境问题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定期砍伐一定数量的树木,而不会影响森林正常生长B.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D.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必须共用这一有限的资源
3.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形象地描述了()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4. 人们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其后果是()
A.生物种类减少 B.生物种类增多
C.生物种类不变 D.仍能保持生态平衡
5. 下列人类活动中,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大量办工厂B.大量使用化肥
C.大搞城镇建设D.大量植树造林
6.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 3月22日B. 6月5日C. 9月16日D. 12月29日
7. 据记载,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干旱少雨,动物没有水喝 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D.食物不足,饥饿致死
8. 恒定的体温有利于( )。
①减少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②增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③扩大动物的分布范围
A.①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9.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B.植树造林
C.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10. 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增加,以下哪项不是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B.燃烧大量石油和煤炭
C.沙漠面积不断扩大 D.世界范围内对生物进行保护性的开发
11. 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持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 B.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C.不能以任何形式去开发资源 D.不能过度消耗非再生资源
12. 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
B.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C.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D.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
13. 人类的下列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的有()
①大量砍伐树木②捕食自然生长的鸟类③在荒山上种树④填湖建工厂⑤在山上放养大批山羊⑥焚烧垃圾⑦用再生纸
A.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⑥D.①④⑤⑦
14.下列人类活动中,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大量办工厂B.大量使用化肥
C.大量扩建城镇D.大量植树造林
15. 下列不属于破坏生态环境的是()
A.大型交通事故 B.捕食“野味”
C.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 D.在山上开梯田种粮食
16. 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B.允许林区人民砍伐,先富起来C.实行有计划地合理砍伐 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林木纯林
17.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B.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
C.生物圈的各种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非再生性资源不致过度消耗并得到补充
18. 自然界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碳 B.盐酸 C.磷酸 D.二氧化硫
19. 对“警惕全球变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C.热带雨林将被极大地扩张,有利于海水的升温
D.地球变暖将是一场灾难,将导致海平面上升
20.当前,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源于()
A.温室效应B.生物入侵
C.火山喷发和地震D.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1.人类大量使用含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调等,可导致
A.臭氧层被破坏B.温室效应
C.癌症患者增多D.酸雨的发生
22.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
()
①酸雨②臭氧空洞③白色污染④温室效应⑤赤潮⑥潮汐⑦噪声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⑦
23.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有思维,不同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生物圈的主宰
B.生物圈为人类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C.生物圈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所需的资源
D.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的利用,是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24. 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风调雨顺,山河秀丽,环境优美,这是全人类对新世纪的希望。
要实现这一希望,就应()
①提高全民环境意识②充分开发和消耗资源③完善环保投入制度④大力植树造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停止工业的发展
B.经济比较落后的时候,应该采取“先发展,后治理”的措施
C.必须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D.随着科学的进步,环境污染的问题自然会解决
26.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两项重要内容,这两项重要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
二、综合题
27.请你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极熊是一种生活在北极冰盖上大型哺乳类动物,被誉为冰上之王。
在自然状态下由于严酷的生存环境北极熊的繁殖率和成活率都非常低。
然而不久前在我国大连海洋极地馆有一只北极熊却产下了一对龙凤胎幼崽。
在经历了早产、母亲遗弃、惊险抢救等重重考验后,两只小北极熊终于健康的成长了起来,这是我国首次在人工条件下繁殖成活的第一对龙凤胎北极熊。
然而它们的成长经历对于物种的延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
但和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用生活用具、卫生间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这是因为人类在漫长进化中,形成了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目前,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复合型艾滋病疫苗,已经国家药监局批准进行了I期试验。
(1)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和,如北极熊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称为保护色,这是的结果。
(2)大连海洋极地馆里的北极熊产下了一对龙凤胎幼崽,这种繁殖方式属
于(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3)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的传染源是
(4)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5)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组成是。
(6)科研人员研制疫苗,给易感人群进行,从而使人获得免疫力,这属
于免疫。
28.阅读下面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共6分)
渡渡鸟,或作嘟嘟鸟(Dodo),又称毛里求斯渡渡鸟、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
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堪称是除恐龙之外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
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残忍的杀害了。
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以后,与渡渡鸟一样是毛里求斯特产的一种珍贵的树木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似乎患上了不孕症。
到了20世纪80年代,毛里求斯只剩下13株大颅榄树,这种名贵的树眼看也要从地球上消失了。
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发现在渡渡鸟的遗骸中有几颗大颅榄树的果实。
最后科学家推断出,大颅榄树的果实被渡渡鸟吃下去后,果实被消化掉了,种子外边的硬壳也消化掉,这样种子排出体外才能够发芽。
最后科学家让吐绶鸡来吃下大颅榄树的果实,以取代渡渡鸟,从此,这种树木终于绝处逢生。
渡渡鸟与大颅榄树相依为命,鸟以果实为食,树以鸟来生根发芽,它们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1)从资料中可看出渡渡鸟对大颅榄树最重要的作用是()(2分)
A、取食其种子减少其数量
B、产生粪便供树生长
C、为其种子催生有利萌芽
D、保护大颅榄树不被其他动物伤害
( 2) 造成渡渡鸟灭绝的主要原因是()(2分)
A、人类对岛屿环境的污染
B、人类对渡渡鸟过度捕杀
C、渡渡鸟物种退化
D、外来物种入侵
(3 )以上资料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______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赖的关系。
(2分)
29.你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有哪些对环境保护不利,应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30.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去年的主题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渤海湾的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下面绘制的是渤海湾的某食物网简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带鱼和鱼的关系是;若鱼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的数量减少最多。
(2)鲅鱼、带鱼和梭子蟹是我们喜食的海鲜,具有丰富的营养。
在该食物网中,这些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食物网中的。
(3)食物链越长,能量消耗越多。
若食物资源丰富,带鱼产量最高的一条食物链是。
(4)2011年渤海湾发生溢油事故,对渤海湾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溢油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会沿着不断积累,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溢油导致渤海湾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该事件已经过去两年,渤海湾的生态环境至今没有得到完全恢复,说明生态系统
的是有一定限度的。
31. 你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有哪些对环境保护不利,应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 C
4、A
5、D
6、B
7、C
8、 B
9、D 10、D 11、C 12、A
13、C 14、D 15、A 16、C 17、C 18、D 19、C 20、D 21、A 22、C 23、A
24、C 25、C 26、D
二、综合题
27、【答案】(1)形态结构生活习性自然选择
(2)有性生殖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或: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4)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5)皮肤和黏膜
(6)预防接种特异性
28、【答案】(1) C (2) B (3 )动物
29、【答案】不利行为:随手丢弃塑料袋、饮料瓶、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对策:①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用布袋代替塑料袋②减少喝瓶装水和饮料③使用节能电器
④亲近大自然,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30、【答案】(1)捕食和竞争鲅鱼(2)浮游植物(3)浮游植物→中国毛虾→带鱼(4)食物链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自动调节能力
31、不利行为:随手丢弃塑料袋、饮料瓶、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对策:①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用布袋代替塑料袋②减少喝瓶装水和饮料③使用节能电器④亲近大自然,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试题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存在:随手丢弃塑料袋、饮料瓶、使用一次性餐具等对环境保护不利的行为.从我做起,改变陋习,提高个人素质.做“低碳生活“的实践者:①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用布袋代替塑料袋②减少喝瓶装水和饮料③使用节能电器④亲近大自然,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我国的植物资源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
1、肺、皮肤、肾的共有功能是()。
A.排出水分B.调节体温
C.气体交换D.排出无机盐
2、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排泄()。
A.排出粪便B.排出汗液
C.排出尿液D.呼出二氧化碳
3、人体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①细胞②循环系统③呼吸系统④组织液⑤体外
A.①④②③⑤B.①④③②⑤
C.①②④③⑤D.①②③④⑤
4、排泄的意义是()。
①排出代谢废物②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平衡③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④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
D.②③
5、食物通过_________进入身体,氧气通过_________进入身体,两者都由_________运输到身体的每个细胞。
细胞内产生的废物由_________运输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处,然后以不同的形式排出体外。
6、下图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摄入吸收,氧气的吸收以及代谢终产物的排出途径图解。
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⑤和⑥过程所遵循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⑦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___,通过_________完成。
(3)②过程是通过皮肤的_________完成的,主要排出_________、_________和少量的_________。
(4)从上面分析看出代谢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与代谢有直接关系的器官系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5)图示表明,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从外界环境中获得有用的物质
的途径有_________条;向外界环境排出废物的途径有_________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