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摘抄
人格心理学资料
1、梦心理学P143:荣格将自己释梦的方法称为“综合建构法”。
2、人类的需要P193:弗洛姆首先承认人类具有某些本能的生理性需要,但也认为除了生理性需要之外,人的其他基本需要都源自于人的矛盾性,超越自然所获得的独立性和与他人、真我之间的日益疏远带来的孤独感之间的矛盾;对生的眷恋和对死的恐惧之间的矛盾;发挥自身潜能和人生苦短,无法完全自我实现之间的矛盾。
为了处理这些矛盾,人便产生了基本需要,主要有六种基本需要:①关联的需要,人类与自然失去密切联系,所以个体之间需要建立相互关照、互相尊重和相互了解的关系。
人类为了克服源于渺小自身的孤独感,为了生存,与他人合作,建立起亲密良好的联系。
②归根的需要,失去了自然的根,人还是希望有所归依,需要去属于某些事物③超越的需要,由于人类天赋的理性和才智,不甘于被动消极的角色,渴望超越动物的无助境地,改变环境,通过创造才可以实现这一切,如果创造的愿望得不到满足,那么个体就可能会转而采取毁灭的方式,通过恶意的攻击和仇恨来达到。
④认同的需要,人类脱离自然母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人们需要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即认同的需要。
⑤方向架构和献身的需要,人生必须有意义感和方向,每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建立起有意义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从而描绘我们所处的位置,指引我们的行为,赋予生命某种意义,并为之献身。
⑥刺激和被刺激的需要,不是指引发生物驱力的简单刺激,而是朝向一个生活目标的刺激,是推动一个人努力发展自己的刺激,这种需要具有社会动机的激励作用。
3、自我实现的测量方法P323: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的重要概念,测量具有实现特质的人其自我实现程度会更令人关注。
①个人取向量表(POI):就是为自我实习为目的而编制的工具,这种量表由两两配对的句子组成,人们从两者中选择一个更符合他们的句子。
POI有两个衡量指标,其中一个是时间能力,另一个是人们在追求价值观和生命意义的时候的内部指向趋势。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
(KP84)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欲区:生殖器)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 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
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人格心理学的经典名句
人格心理学的经典名句1、拥抱自由的关键是自发性,经历并表达出我们真实的欲望。
当我们知道我们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别人期望我们做什么的时候,我们表达出了内在的感情---------弗洛姆2、独身生活方式可能有其方便之处,在一段时间里可能令人愉快,但假若一个人不能超越这种生活方式,就会导致情绪和个人满足感发展的严重滞后。
---------埃里克森3、人对唯一的一次生命,是将它作为不得不是这个样子而接受的,把它作为必然的,不允许有其他替代物而接受的,是以“人的生活是人自己的责任”这样一个事实而接受的。
----------埃里克森4、我们处在一个“焦虑时代”,在过去的美好日子里,我们下午在公园漫步,炎炎夏日的晚上在走廊里乘凉,这些日子都已经被日益增大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和比别人干得更好的压力取代了。
5、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人们最终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这就是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基础,它能说明我们为什么经常说“我必须”这句话,例如“我必须去上课”、“我必须去见朋友”等。
其实,我们不一定非要干这些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不做任何事。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指出,在特定的时刻,行为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6、只有按生活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
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虽然有益,但多数人花费过多的时间反省过去、计划未来,这其实是浪费时间的,因为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地,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
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罗杰斯7、达到目的可以获得有能力的感觉,但是真正的快乐是在过程中而不是在取得成功后,只有当我们努力在每时每刻发生的体验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乐趣的时候,真正的幸福才能够降临,到达目的的并不是终点。
奋斗过程才能带来享受。
幸福来源于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屈从于社会规则或他人的要求。
8、人们以为自己知道自己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许多行为的原因人们并不知道-----斯纳金。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差异和人格特征形成与发展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关于人格心理学的笔记要点:1. 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它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等方面。
2.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解释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框架。
常见的人格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等。
3. 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特定维度上的心理特征,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等。
特质理论认为人格可以通过这些维度来描述和测量。
4. 人格测量:人格测量是评估个体人格特征的方法。
常见的人格测量工具包括自陈量表、行为观察、心理测验等。
5. 人格发展:人格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心理成长过程。
它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发展阶段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认同发展理论等。
6. 人格差异:人格差异是指个体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来源于遗传、环境、文化等因素。
人格差异影响个体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等方面。
7. 人格与环境:人格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环境因素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
8.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人格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心理特征,如边缘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等。
人格障碍可能导致个体在社交、工作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9. 人格治疗:人格治疗是帮助个体改善人格特征、应对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人格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等。
10. 人格研究:人格研究旨在探讨人格的形成、发展、测量和应用等方面。
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案例分析等。
以上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要点。
人格心理学经典语句50句
人格心理学经典语句50句1.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有愿望和毅力,所有的事情都能实现。
" –尼尔·艾姆斯2. "一个人的行为是他思想和信念的自然结果。
" –马尔库斯·奥雷利乌斯·马库斯·奥列罗斯3. "我们的思想塑造了我们的世界,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 –约翰·洛克4. "自己的内心是唯一真正了解自己的地方,从而实现真正的自由。
" –萧伯纳5. "人格是通过逆境中的反应来打造的,而不是通过舒适时的行为。
" –卡尔·榭齐6.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我们应该珍视和发展自己的独特之处。
" –卡尔·罗杰斯7. "思考方式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思考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 –爱因斯坦8. "人们更容易相信自己是被环境塑造,而不是他们主动塑造环境。
" –斯金纳9. "人格是一种主宰自己行为和情感的能力,它是我们自己的创造。
" –皮亚杰10. "我们的人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可以发展和改变的。
" –卡尔·荣格11. "真正的成长是通过了解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然后不断努力改变和成长。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2. "人格是通过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中塑造的,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的理解和合作来改变自己。
" –卡尔·亨利·友道13. "我们的价值观和信念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重新评估和改变它们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 –弗雷德里克·佛洛伊德14. "我们的自尊心是我们心理健康的基石,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它。
人格心理学读书文摘读书笔记
人格心理学一、什么是人格人格: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个体形成的典型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的特征人格的特性:●独特性:人格的独特性有两层含义○典型性:体现在个人核心人格的特征○差异性:没有两个人能对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反应●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人格形成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人格表达的稳定性,有跨情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统合性:人格的统合性体现了人格的组织功能、匹配功能和健康功能。
统合性也是人格健康的指标,健康的个体具有自我同一的人格特征,如果内在的统一性遭到破坏,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出现各种适应困难●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格理论流派:经典精神分析流派、新精神分析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流派、认知加工流派等每个流派都在帮助我们理解"我是谁"这一问题上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二、经典精神分析流派1.人格结构Ⅰ弗洛伊德的意识三层次理论●潜意识:深藏于个体内心的、无法直接触及的部分●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能够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意识:位于心理最表层,是指个体能够清楚的觉知到的心理层次Ⅱ弗洛伊德的三我结构●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次,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受现实制约的部分,是人格中有组织、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次,是人的原的无意识本能,包括人的各种生理需求●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代表着个人结构中道德和伦理的一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形式,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让本我冲动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的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按道德原则行事,是"道德的人"2. 人格动力①心理能量心理能量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等量原则●平衡原则②生本能和死本能3. 人格成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看重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所以探索人格成因时,关注点集中在教养有关的方式上1童年经历2父母教养方式:阿德勒自身童年经历带来的两类父母行为a对孩子过多关注,溺爱,剥夺孩子的独立性,会引起更强的自卑感b对孩子过度忽视,很少收到父母关注的儿童在长大后会变得冷漠多疑3出生顺序a头生孩子会收到父母的过度注意b老二来说,阿德勒的评价较为积极,认为会发展出较为强烈的寻求卓越的特性c最小的孩子,最容易被父母纵容4. 人格适应不同的防御机制虽然内容不同,但都具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对现实的否认或扭曲;二是在潜意识中运作,人们常常意识不到防御机制:压抑、否认、反向形成、投射、合理化、退行、转移、升华转移:又称置换,通过转向其他对象来缓解焦虑的行为升华:个体将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冲动转化为社会赞许的行为,是唯一正向的防御机制。
人格心理学背诵口诀
人格心理学背诵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人格心理学背诵口诀:口诀一:一要了解本我真,原始欲望藏在心。
二看自我来平衡,现实之中理性存。
三说超我讲道德,理想规范约束深。
本我冲动要释放,自我调节不迷津。
超我高尚引方向,人格发展这三层。
就像火车三车厢,共同前行方向明。
口诀二:一讲气质天生带,胆汁多血别奇怪。
二说性格后天成,环境教育影响深。
三谈人格多面性,稳定独特要认清。
胆汁直率脾气暴,多血活泼兴趣新。
粘液安静又稳重,抑郁敏感心思沉。
性格培养靠努力,美好人格伴终身。
口诀三:一探认知风格异,场独场依要明晰。
二究动机有强弱,内部外部得分细。
三寻人格的成因,遗传环境都参与。
场独自主能独立,场依依赖群体里。
内部动机源自身,外部诱因引动力。
遗传基础不可变,环境塑造创奇迹。
口诀四:一论自尊很重要,自信自爱基础牢。
二说自信展风采,积极乐观勇气高。
三谈自爱情怀深,尊重自己心灵好。
自尊就像小树苗,呵护培养长得茂。
自信如同阳光照,照亮前路不弯腰。
自爱宛如清水流,滋养身心乐逍遥。
口诀五:一讲情绪稳定性,喜怒无常要注意。
二说外向与内向,社交活跃或孤僻。
三谈神经质水平,焦虑敏感别大意。
情绪稳定心平和,快乐常伴少忧虑。
外向开朗朋友多,内向深沉思考密。
神经质低心态佳,健康人格笑嘻嘻。
口诀六:一探人格的测量,问卷观察方法妙。
二究特质的分类,共同个别要知道。
三寻类型的划分,多种模式记得牢。
问卷设计有技巧,观察仔细信息到。
特质共同大家有,个别独特区分好。
类型划分各不同,理解清楚不混淆。
口诀七:一论心理健康标,积极适应心情妙。
二说人际关系好,友善互助烦恼少。
三谈自我认识准,优点缺点都明了。
心理健康阳光照,忧愁阴霾全赶跑。
人际和谐笑声多,孤独寂寞不见了。
自我认知清晰时,成长道路大步跑。
口诀八:一讲人格发展期,婴儿儿童到青春期。
二说每个阶段特,成长规律要熟悉。
三谈关键影响点,家庭学校多留意。
婴儿依赖需关爱,儿童好奇探索奇。
青春叛逆求独立,引导正确不偏离。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
1.人格:所谓人格是指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情境和人格共同决定着人的行为。
2.人格理论有六个主要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以及认知流派。
3.对于攻击性的解释:(1)经典的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无意识的欲望。
正常的健康的人是不会自我伤害的,这种自我毁灭的冲动就会转向外面,以攻击的方式向别人表达出来。
另一些精神分析家解释说,当人要达到自己目标的行为受阻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
(2)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看重攻击行为稳定性的个体差异。
他们认为,小时候攻击性强的个体,长成大人后也容易出现攻击性。
(3)生物学流派的人格理论家也认为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遗传是攻击稳定性的原因之一。
(4)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富足和充满鼓励的环境可以培养我们乐观和善的个性;当某些因素妨碍了我们的自然生长时,就会出现问题。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为,攻击行为是学习得到的。
当个体的攻击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种行为就会增加出现的可能。
(6)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着重探索富有攻击性的人是怎样进行信息加工的。
人在一种情境下是否做出攻击性行为,取决于人们怎样对他们做出解释。
4.对于抑郁的解释:(1)精神分析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抑郁是一种转向内心的愤怒。
处于抑郁中的人,存有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
(2)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着重查明哪些人容易抑郁。
他们认为,个体目前的一般情绪水平是预测他未来的情绪,包括是否抑郁的很好的指标。
(3)生物学流派的人格理论家从抑郁的稳定性角度出发,认为有的人可能生来就具有对抑郁的敏感素质。
生来就具有这种脆弱素质的人在面临压力生活事件面前比一般人更容易做出抑郁的反应。
(4)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家认为经常抑郁的人是那些不能建立良好自我价值感的人。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人格理论家认为,抑郁是生活中缺乏积极地强化物所致。
人格心理学(自己整理)
人格心理学华若蒙第一章绪论1、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互动方式。
(2)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
(3)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于中、形诸外的统一体。
(4)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等特点。
(5)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交互作用的过程。
(P5)2、人格的基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4、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第一层,揭示人的共同本性;第二层,揭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第三层,揭示个体独特性。
5、本书的架构:“T & 3D”,“T”就是指人格理论,“3D”则是组织各种人格研究主题的线索,是在Cloninger的人格“描述—动力—发展”模型(3D模型)的基础之上经过修正而来的。
第二章人格研究与测评1、人格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寻求研究深度(2)相关研究:寻求研究广度(3)实验研究:寻求因果关系2、个案研究方法:①临床研究②叙事法(生活史)第三章特质理论1、Gordon W . Allport, 美国心理学家,既是特质理论的创立者,也是公认的人格心理学学科创始人。
2、Allport把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人类共有的特质,人人都具有,个体间的差异在于不同的人具备此特质的强弱程度不同。
个人特质:个人独有的,与共同特质相对,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
3、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在个人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核心特质:能够代表个体主要特征和性格的核心成分,5-10个。
次要特质:一个人某种具体的偏好和反应倾向,普遍性、一致性较差。
不易为人观察。
4、Cattell 将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彼此是不相关的,从外显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人格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自然恢复:一个已经消退的行为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可能会在没有经过任何再一次强化学习之后重新出现,这就是自然恢复现象。
3根源特质:根源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4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
5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6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的特征或方式。
7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作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8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9自我实现: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
简答1简述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名称。
埃里克森所划分的人格发展为八个阶段,描述了人格的终身发展过程。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6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论(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5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至死亡)。
2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特点。
无意识部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
其特点如下:(1)无矛盾性;(2)无时间性;(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5)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的观念的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更灵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人格心理学 摘抄
1. 独身生活方式可能有其方便之处,在一段时间里可能令人愉快,但假若一个人不能超越这种生活方式,就会导致情绪和个人满足感发展的严重滞后。
——埃里克森2. 人对唯一的一次生命,是将它作为不得不是这个样子而接受的,把它作为必然的,不允许有其他替代物而接受的,是以“人的生活是人自己的责任”这样一个事实而接受的。
——埃里克森3. 简言之,做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我们的社会中,尽管养育孩子是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在这方面缺乏培训,对什么人能养育儿童、怎样养育儿童都没有规定,其结果是,很多儿童缺少个人价值感,他们对父母感到害怕,不知道怎么与他们相处,他们担心因他们不理解的原因而受到父母不公正的惩罚,他们感到不安全和不适应,他们渴望温暖,他们需要支持,但却得不到。
这些儿童感到迷惘、害怕、焦虑。
——凯伦.霍尼4. 现代民主的兴起,使人类不再被禁锢于封建制度的壁垒,我们获得了自由感……我们愿意成为怎样的人都行,高兴做什么就做什么。
然而正是这种极端的自由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问题。
自由可以是可怕的东西,它强迫我们每个人去面对那些我们必须独自承担责任的个人决定……为避免自由带来的焦虑,大多数人接受了社会为我们选定的角色和可预见的生活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又回到了我们的祖先在封建制度下所拥有的安全的小牢笼里。
我们找到了有保障的职业和常规的生活方式,这样,我们变成了一部大机器上的螺齿。
——弗洛姆5. 拥抱自由的关键是自发性——经历并表达出我们真实的欲望。
当我们知道我们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别人期望我们做什么的时候,我们表达出了内在的感情。
——弗洛姆6. 我们是单个的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要找到我们人生的意义,正是这样一些观念,使许多人感到恐惧,宗教使他们能逃避这种恐惧。
因此,与某些人将自己与有权力的政治和社会力量联系起来的原因一样,焦虑和不安全感使某些人转向宗教……但是,专制主义宗教和人道主义宗教是不同的,前者强调我们在一个强有力的宗教领袖控制之下,而人道主义宗教则为个人成长提供了机会。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根底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四大特性:1.整体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精神的内局部裂是此病的本质。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2.稳定性: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社会性与生物性:①社会性吧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化的人所特有的;②社会化:个人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标准,获得自我过程。
4.独特性与共同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多样性,使每个人格都具有自己特点。
三、学习人格心理学的目的:1.理解人性,了解人类行为的差异性与共同性;2.预测人的行为;3.改变人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四、人格心理学流派:①渗透着各时代主流科学的认识方式;②面对各个时代临床问题〔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需解决的问题〕;③渗透着各个时代与人本质的认识〔性善与性恶〕;④因此,揭示人格不同层次的规律;⑤现代人格研究的六大流派。
⑴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格开展的动力特征和无意识特征;⑵特质流派:对人格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⑶生物学流派:注意生理、进化、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决定作用;⑷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类由低级人格向高级人格的开展,向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责任感等高级人格开展潜力;⑸行为/社会学习流派:注意环境〔行为强化、社会学习〕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内外控,自我效能,习得性无助,性别角色〕;⑹认知流派:强调同样的外在条件下,不同的人格开展方向。
五、人格心理学的建立〔心理测量运动:高尔顿、卡特尔、比纳〕六、科学人格心理学得开展: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人格心理学中主要人格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势〔专题化、小型化、人格的认知研究大行其道,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人格的生物根底研究〕。
人格心理学伯格笔记
人格心理学伯格笔记
一、人格心理学伯格笔记
人格心理学伯格这本书可太有意思啦!
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内容吸引住了。
伯格在书里提到了好多关于人格的有趣理论。
比如说,有一个理论是讲人格的形成跟我们小时候的经历关系可大啦。
就像有些人小时候如果经常被表扬,可能长大就会比较自信,这种自信就会成为他人格的一部分。
还有啊,书中提到人格的类型。
有一种是那种特别外向型的人格,这种人就喜欢跟别人打交道,在人群里就像小太阳一样,活力满满。
而相对的,内向型人格的人呢,可能就更喜欢自己待着,享受独处的时光,这可不是说他们不合群哦,只是他们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太一样。
伯格还探讨了人格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呢。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人格特点也会有差异。
就像在一些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可能更注重集体的利益,而在个人主义文化里,个人的想法和感受会被更加重视。
书里也讲了人格评估的方法。
像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那些问题都是精心设计的,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点。
还有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的环境下观察一个人的行为,然后去推断他的人格。
我觉得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人格心理学认知的
大门。
它让我知道原来人格是这么复杂又有趣的东西,而且它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呢。
以后要是有机会,我还想深入研究研究这方面的知识,说不定还能自己做一些人格方面的小研究呢!哈哈。
人格心理学重点知识笔记
人格心理学重点知识笔记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笔记:
1. 人格的定义和特征: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征。
2.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解释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的理论模型,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等。
3. 人格测量:人格测量是评估个体人格特征的工具和方法,包括自陈式测量、观察式测量、投射式测量等。
4. 人格发展:人格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阶段。
5.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固定的、不适应的行为模式,包括强迫性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等。
6. 人格改变:人格改变是指个体在经历重大生活事件或疾病等因素后,人格特征发生显著变化的现象。
7. 人格与健康:人格特征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积极的人格特征可以促进健康,消极的人格特征则可能导致疾病。
8. 人格与社会行为:人格特征会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了解人格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概述共48页PPT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概述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目录人格心理学 (1)第一章人格的定义 (2)一、人格: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2)二、人格心理学研究 (2)三、人格特征 (2)第二章人格的心理学流派 (3)一、精神分析流派 (3)(一)主要特点 (3)(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3)(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 (3)(四)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3)二、行为主义流派 (3)(一)诞生:华生《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3)(二)人格理论: (3)(三)华生人格理论:经典条件反射。
(4)(四)斯金纳。
(4)(五)班杜拉的人格理论(行为与认知的过渡) (4)(六)行为主义总评价 (4)三、认知流派 (5)(一)凯利个人建构理论 (5)(二)罗特的社会认知理论 (5)(三)认知理论评价 (5)四、人本主义流派 (5)(一)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5)(二)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5)(三)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6)(四)对人本主义流派的评价 (6)五、特质流派 (6)(一)人格类型说 (6)(二)人格体质流派的基本特征。
(6)(三)奥尔波特质理论。
(6)(四)卡特尔的体质理论。
(7)(五)大五人格理论。
(7)(六)大七人格理论 (7)(七)对人格特质理论的评价 (8)六、生物学流派 (8)(一)艾森克人格理论:人格由生物特性决定。
(8)(二)行为遗传学研究 (8)(三)进化人格心理学:20世纪80年代 (8)(四)人格生物学。
(8)七、人格心理学总概。
(8)第三章人格测量 (8)一、自称式问卷 (8)二、投射测验:墨迹、无结构图片 (9)第一章人格的定义一、人格: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个性:人格同义词,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独特的特性。
气质:个体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先天无好坏。
性格: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和,后天可塑性。
二、人格心理学研究结构:解释个体差异。
人格心理学-整理
人格心理学单项选择:1、英国著名心理学家(A、艾宾浩斯)曾说“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2、(C、比纳和西蒙)编制了第一个可用于之力测验的量表。
3、著名的科学家库恩在(B、《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范型的概念。
4、在20世纪初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形成了三种取向,即临床研究取向、相关研究取向和(D、实验研究取向)。
5、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B、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6、临床研究源于19世纪(A、沙可)为代表的法国临床精神病学对病人的诊断与研究方法。
7、相关研究的方法起源于英国学者(D、高尔顿)的研究。
8、人格的实验研究源于(B、冯特、艾宾浩斯)与巴甫洛夫。
9、外界环境的刺激只有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能起作用,说明人格具有(A、功能性)10、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包括(C、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
11、1892—1895年间,弗洛伊德在使用谈话法治疗病人的过程中发明了(C、自由联想法)。
12、18世纪初,(D、莱布尼兹)创立了单子论。
13、弗洛伊德在后期理论中提出了人有(A、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两种基本本能。
14、本我所遵循的原则是(C、快乐原则)。
15、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A、停滞)。
16、(C、自由联想法)是在催眠的条件下引诱患者把自己以往的创伤经验或事件尽情吐露。
17、(A、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生命力。
18、本我按(C、快乐原则)行事。
19、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B、道德原则)。
20、(C、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
21、1895年与布洛伊尔合著(C、《关于癔症的研究》),开创了精神分析法。
22、婴儿见到东西就抓,无论东西是否属于或有害,这是(D、无意识)的体现。
23、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A、潜意识)现象。
24、心理防御机制不包括(D、发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心理学》摘抄
心理学家很少能找到一个统一的答案解释人类行为……但关键问题并不在于“哪个理论是正确的”,而在于“这些观点会怎样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
这是复试时的参考书,Burger的《人格心理学》,是本好书,即使不是用来专业学习,但依然可以作为一本了解人格的通俗读物来读,甚至从中获益。
下面是一些让我有共鸣的句子,和大家分享。
我崇尚原创,但不得不承认,当看见一些句子,觉得它们完完全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的时候,连摘抄都会让人着迷。
1. 独身生活方式可能有其方便之处,在一段时间里可能令人愉快,但假若一个人不能超越这种生活方式,就会导致情绪和个人满足感发展的严重滞后。
——埃里克森
2. 人对唯一的一次生命,是将它作为不得不是这个样子而接受的,把它作为必然的,不允许有其他替代物而接受的,是以“人的生活是人自己的责任”这样一个事实而接受的。
——埃里克森
3. 简言之,做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我们的社会中,尽管养育孩子是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在这方面缺乏培训,对什么人能养育儿童、怎样养育儿童都没有规定,其结果是,很多儿童缺少个人价值感,他们对父母感到害怕,不知道怎么与他们相处,他们担心因他们不理解的原因而受到父母不公正的惩罚,他们感到不安全和不适应,他们渴望温暖,他们需要支持,但却得不到。
这些儿童感到迷惘、害怕、焦虑。
——凯伦.霍尼
4. 现代民主的兴起,使人类不再被禁锢于封建制度的壁垒,我们获得了自由感……我们愿意成为怎样的人都行,高兴做什么就做什么。
然而正是这种极端的自由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问题。
自由可以是可怕的东西,它强迫我们每个人去面对那些我们必须独自承担责任的个人决定……为避免自由带来的焦虑,大多数人接受了社会为我们选定的角色和可预见的生活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又回到了我们的祖先在封建制度下所拥有的安全的小牢笼里。
我们找到了有保障的职业和常规的生活方式,这样,我们变成了一部大机器上的螺齿。
——弗洛姆
5. 拥抱自由的关键是自发性——经历并表达出我们真实的欲望。
当我们知道我们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别人期望我们做什么的时候,我们表达出了内在的感情。
——弗洛姆
6. 我们是单个的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要找到我们人生的意义,正是这样一些观念,使许多人感到恐惧,宗教使他们能逃避这种恐惧。
因此,与某些人将自己与有权力的政治和社会力量联系起来的原因一样,焦虑和不安全感使某些人转向宗教……但是,专制主义宗教和人道主义宗教是不同的,前者强调我们在一个强有力的宗教领袖控制之下,而人道主义宗教则为个人成长提供了机会。
——弗洛姆
7. 我们处在一个“焦虑时代”,在过去的美好日子里,我们下午在公园漫步,炎炎夏日的晚上在走廊里乘凉,这些日子都已经被日益增大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和比别人干得更好的压力取代了。
8. 成人的依恋类型分为
1)、安全型的成人,他们很容易与人相处及信赖对方(既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2)、回避型的成人,他们怀疑那些说爱他的人,害怕离他们太近会受到伤害。
他们也因分离不可避免而害怕付出情感(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
不怕被抛弃,但害怕亲密);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相信你会对PSYTOPIC同样感兴趣,网址是 ,这次点击不会浪费您的时间。
这是Psytopic的指纹密码:aHR0cDovL3d3dy5wc3l0b3BpYy5jb20=,您可以凭这个指纹在google 搜索到我们的网站。
3)、焦虑—矛盾型的成人,他们对同伴的爱缺少安全感,以致过于苛求对方,他们太希望受到注意以致于吓跑了同伴(相信他人,而不相信自己,需要依靠别人的肯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不怕亲密,但害怕被抛弃);
4)、恐惧型的成人,这些人认为自己不值得爱……回避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害怕被拒绝的痛苦(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
[括号内为个人注解] 依恋类型会影响我们的爱情关系……但我们应该为那些不安全型依恋的人说几句宽心话。
当这些人进入一个安全的长期的成人人际关系时,他们要想改变自己的依恋类型也是可能的。
9. 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人们最终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这就是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基础,它能说明我们为什么经常说“我必须”这句话,例如“我必须去上课”、“我必须去见朋友”等。
其实,我们不一定非要干这些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不做任何事。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指出,在特定的时刻,行为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10. 只有按生活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
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虽然有益,但多数人花费过多的时间反省过去、计划未来,这其实是浪费时间,因为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地,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
11. 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罗杰斯
12. 多数人是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环境中浙大的。
小时候,我们的父母或监护人给我们爱和支持,但这些都不是无条件的。
就是说,大多数父母都只是在孩子们满足了自己的期望的时候,才会爱他们。
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的时候,他们就收回他们的爱。
孩子们逐渐懂得,只有做了父母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才能得到父母的爱。
孩子们需要的积极关注是以他们自己的行为为条件的。
这种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学会了抛弃他们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愿望,而只是接受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
他们拒绝自己的弱点和错误。
最终,孩子变得越来越不了解自己,而且在将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和谐的人。
作为承认,我们也还在继续这这一过程,我们只是把那些最有可能被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赞许、爱和支持的内容纳入自我概念。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还有另一部分内容,它们不被赞许或有可能被反对,与接受和表达这些思想和情感的做法相反,我们会否认或扭曲它们,把它们从自我概念中剔除出去。
那么我们就失去了与自己真实的情感的联系,也不可能成为心理和谐的人……我们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接受我们人格中的所有方面……一直爱孩子,接受孩子,在这种条件下,孩子就会觉得不需要去隐藏那部分可能会引起爱的撤销的自我,他们就可以自由地体验
全部的自我,自由地把错误和弱点都纳入到自己的自我概念中,自由地体验全部生活。
——罗杰斯
13. 达到目的可以获得有能力的感觉,但是真正的快乐是在过程中而不是取得成功之后……只有当我们努力在每时每刻发生的体验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乐趣的时候,真正的幸福才能够来临……到达目的并不是终点。
奋斗过程才能带来享受。
幸福来源于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屈从于社会准则或他人的要求。
14. 自我表露与主观幸福感间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自由地向别人表露自己的信息,是因为他本身是心理健康的人,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对朋友、爱人的自我表露。
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关键,是使自己更透明。
我们要愿意并且能够向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充分地表露自己。
当然,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通常会尽力避免别人发现我们身上的许多不被人喜欢的人格特点或者坏习惯。
我们害怕会使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或者失去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的尊重。
但是,所有这些欺瞒的结果是使我们更加担心,永远害怕别人发现真正的自己……人只有通过自我表露才能逐渐地真正认识自己。
通过把感情转变成文字,我们会更加认识这些情感,仅仅在头脑中思索这些情感是达不到这种认识的……用词汇来表达内心的感觉将使人“看见”自己的情感,并且能更有效地对待它们。
——朱拉德(Jourard)
15. 男性和女性只有在适合自己的社会性别角色范围内表露时才被接受。
对于男性来说,这通常意味着保留信息(隐忍、沉默,尤其是对于心中的一些细腻感受,听听《男人哭吧不是罪》会更明白);对于女性来说,则意味着开放和表露,但只是在有关社会认为是适合女性探讨的话题上(比如化妆心得、情感经历,
而不是政治新闻、个人野心等)[括号内为个人注解]……或许随着传统性别角色逐渐被弱化,男性和女性和他们的朋友交流时都会感到更加自由。
16. “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不满意时,孤独就会出现”——你可以与别人只有很少的接触,但只要你对此满意,就不会觉得孤独。
相反,即使你已经有了很多朋友,但只要你仍然感到需要更多更深刻的友谊,你依然会觉得孤独。
17.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融入社会和完成自己份内的事是骄傲的源泉,而在个体主义文化中个人成就和独立性最被看重……在个体文化中良好的自我感觉是过上好日子的关键,而符合社会角色是集体文化中通向幸福的法门。
18. 人们以为自己知道自己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许多行为的原因人们并不知道。
——斯金纳
19. 心理学家很少能找到一个统一的答案解释人类行为……但关键问题并不在于“哪个理论是正确的”,而在于“这些观点会怎样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