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郑雪)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郑雪)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郑雪)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的学科,它主要涉及人类个体的身心特性、行为模式以及认知方式等。

本文将从人格理论、人格发展、人格评价等方面对人格心理学进行重点整理。

一、人格理论1. 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是由若干不同的特质所组成的。

这些特质是稳定的、继承自父母并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发展的。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认为,人格特质应该包括宏观特质和微观特质两个方面。

2. 人格类型理论:人格类型理论主要关注人格的类型分类和描述,旨在发现不同类型的人格构成。

3. 生命历程理论:生命历程理论认为,人格是在一系列阶段性交错的过程中形成并回应外部和内部环境的。

这个过程是由环境、认知和情感共同作用的结果。

4. 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是从认知和心理过程中的角度出发来解释人格的。

它尝试着将人格特质与认知处理方式和心理构造相匹配。

二、人格发展1. 遗传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度遗传特质如情绪不稳定性和外向性是在遗传水平上发生的。

而且,基于父母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差异,儿童的人格特质也是多种多样的。

2. 生物学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生物学因素包括脑功能、大脑结构和生化过程等,它们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是持续而渐进的。

3. 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侪、文化环境和社会影响等。

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可对人格发展产生显着的影响,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

三、人格评价1. 自我报告:自我报告是人格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个体自己描述自己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 直觉性评价:直觉评价是指从第三方评价者的直觉或经验中得到的评价。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研究某些候选人或员工的行为准则、工作能力和领导风格等。

3. 客观性评价:客观评价是指使用心理测量学工具来评估人格。

这种方法基于标准化的测量结果,并考虑到多个观察者和多个维度评估。

在人格心理学研究方面,尚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但人们对人格的理解和评价也不断发展和深入。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64006)一、名词解释1、利他主义2、特质3、人格4、自我效能感5、认知疗法6、泛化7、压抑8、自我同一性9、观察学习10、挫折11、唤起的交互作用12、个体意识13、主题统觉测验14、积极性理学二、简答题1、无意识的特点有哪些? 54-552、简述产生错误生活风格的原因。

833、简述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

2114、弗洛伊德自我防御机制的特点是什么? 605、简述弗洛姆社会性格的基本特性。

1016、简述大脑不对称性概念的含义及其与个体的情感的联系。

183—1847、简述安娜自我发展的六条发展路线或发展方面。

878、集体潜意识及对其理论意义1519、简述米勒的移置作用的特点20310、简述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特征。

11、简述行为治疗的特点。

12、集体潜意识及对其理论意义13、简述厌恶疗法的概念及其形式。

三、论述题1、论述什么是大五因素及其应用。

1272、论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91-933、论述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

228-229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利他主义:人们通过采取某种行动,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帮助了别人,在某种极端情况下,甚至肯能不惜放弃自己的需要来满足别人的愿望。

特质:特质构成一个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此引发人的行为和思想,它除了应答刺激而产生行为外,也能主动引导行为。

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自我效能感: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的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认知疗法: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泛化:一种条件反射建立之后,个体可能不仅对条件刺激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而且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压抑: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压抑到潜意识中区自我同一性:埃里克森提出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常常出现在青年的后期。

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纲要(精炼必考版)

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纲要(精炼必考版)

一.概念1.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即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

它包括了我们的个体感、惟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

分类:个人方面——个人同一性,指清楚自己固有的特点、爱好、理想。

是一个确定自己做什么人的时期。

社会方面——集体同一性,是追求一种社会认同感。

2.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替代学习、模仿学习)论概念: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

特点:效率高、错误率低;间接学习。

(可以预测结果,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错误)3.米歇尔认知变量概念:与人们的认识和行动计划相关的稳定的认知因素。

内容:五个认知变量——1、编码对情景信息分类(建构)2、预期和信念对要发生什么进行预期3、情感感觉、情绪体验4、目标和价值个体目标、价值和人生计划5、能力和自我调节系统对变化和保持自己行为和人际状态的知觉能力,计划和策略。

4.罗特行为潜势 P439罗特在行为预测论中用来表示对于某一个人而言,某种行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特定情境下人们可能选择表现的所有行为,其中某一特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5.马斯洛自我实现 P315-316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努力成为他能成为的样子,是最高的动机的实现。

6.大五模型 P444-445所谓“大五”,是指人格的五个维度1、外向性(Extraversion, E)2、神经质(Neuroticism, N )3、开放性(Openness, O)4、随和性(Agreeableness, A)宜人性5、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C)7.阿尔伯特关于人格的经典定义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个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1961)。

“Personality is the dynamic organization within the individual of those psychophysical systems that determine his characteristic behavior and thought.”8.机能自主性 P388人类的有些动机(并非全部)在机能上是独立于行为起源的原始动机的。

人格心理学 考试重点

人格心理学 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0 \ 40)1、无意识(潜意识):主要是指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种族遗传得到的、不曾出现过的、被压抑的、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在人格中占有优势地位。

2、安娜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个体习惯性的一种带有潜意识的反应方式,其目的在于防止自我因挫折冲突引起焦虑的压力。

3、性敏感期:大约从三岁到六岁是性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动欲区转移到了生殖器,儿童通过抚摸、显露生殖器获得力比多的满足。

开始有了性别之分,产生有关自己父母的情绪冲突.4、集体潜意识:位于心灵深处,其基本含意是,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是人类据以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决定着人的本能.5、阿德勒-生活风格:阿德勒认为,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导致追求优越的方式也不同,他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生活风格。

6、阿德勒—机能自主:指成人的行为动机一旦由原初的生物性动机形成为现在的社会性动机,就具有自主支配行为的独立机能,过去的动机与目前的动机在机能上没有联系。

7、斯金纳—强化相依原理:斯金纳认为只要我们把复杂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小的循序渐进的步骤,精确地安排强化的组合方式,使有机体逐步向目标逼进,学习的过程总会达到成功。

8、马斯洛—自我实现:①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是实现潜能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2。

)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演变,它往往被视为一种终极状态。

9、维特金-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特征或方式。

10、米歇尔—自我图式:自我图式是指影响个体关于自己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结构。

“从过去的经验中得到,对自我的认知发现。

它组织和指导与自我有关信息的加工。

”11、弗洛伊德—能量投注:能量或力必多倾注于某种对象而使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

12、弗洛伊德—神经性焦虑: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时所引起的恐惧感。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一、引言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人类个体的行为、情感、思维以及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将重点整理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二、人格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通过冲突和调解的方式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感。

2.尺度分析理论尺度分析理论将人格看作是由多个特质因素所构成,通过测量和统计分析来揭示人格的内在结构和关系。

3.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提出了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五个基本人格维度,被广泛应用于人格研究和心理评估中。

三、人格的形成和发展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人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也对人格发展有一定影响。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具有重要意义。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格养成方式和价值观念有所不同。

四、人格评估方法1.自我报告量表自我报告量表是最常用的人格评估方法之一,通过被试自我描述、选择或评分来揭示其人格特征。

2.项目性评估方法项目性评估方法包括感应法、联想法和判断法等,通过被试对一系列刺激做出反应来推断其人格特征。

3.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通过对被试日常行为的观察和记录,来获取其人格特质的客观指标。

五、人格与心理健康1.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例如,情绪稳定性高的人更容易适应压力,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2.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功能存在明显异常的病理状态,表现为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存在持久的不稳定或不适应。

六、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职业选择与发展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体选择适合自己人格特点的职业,并帮助个体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发展。

2.教育与辅导通过了解学生的人格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辅导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1.现代心理学诞生标志,人格概念,基本特征(深入记住)1)现代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37年,(美国)奥尔波特:《人格:心理学的解释》、默瑞:《人格探究》2)人格的概念: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基本特征:(一)整体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一个现实的个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而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人格的整体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二)稳定性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稳定性不排斥可塑性(三)独特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不排除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共同性(四)社会性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不排除人格的自然性2.人格心理学定义,任务意义和研究对象。

1)定义: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研究对象:1人格2研究人的行为,探讨人性,个体差异3)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任务:1人格心理现象2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找出人格心理现象背后的原因与规律4使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意义1基础理论方面:建立人格理论来系统和连贯地回答有关人格的基本理论问题。

2实践应用方面: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人格测量,咨询与治疗的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为各种社会实践服务(如:学校教育实践因材施教;在健康实践方面对心理问题,人格障碍进行咨询和矫正;在人事管理方面,评价,选拔和使用人才。

3.欧洲近代精神病学的历史(深入了解)(P23)1)人格心理学的产生源头:人性直接的理论与方法上的来源: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一、心理测量学(西方科学史上最早发现心里个别差异问题的不是心理学家,而是天文学家。

)代表人物:高尔顿、卡特尔、比纳、费希纳二、欧洲近代临床精神病学代表人物:皮奈尔、沙可、魏斯麦、弗洛伊德法国著名学者皮奈尔首先肯定精神异常时一种疾病,有其自然的病因,主张应该对精神病患者给予治疗。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哪一部分是潜意识的代表?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答案:A2. 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以下哪个维度与情绪稳定性相关?A. 外向性B. 神经质C. 责任心D. 社交性答案:B3.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集体无意识是指什么?A. 个人经历形成的潜意识B. 种族经验形成的潜意识C. 社会文化形成的潜意识D. 教育背景形成的潜意识答案:B4. 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人格发展理论?A.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B.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C.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D.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答案:D5. 根据大五人格理论,以下哪个特质不属于大五人格?A. 开放性B. 外向性C. 责任心D. 情绪性答案:D6. 以下哪个选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观点?A. 人格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B. 人格由一系列特质组成C. 人格由行为模式决定D. 人格由潜意识决定答案:B7. 以下哪个不是人格障碍的特征?A. 持久性B. 适应性C. 内省性D. 泛化性答案:B8.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C9. 以下哪个理论强调了人格的动态性和发展性?A. 特质理论B. 精神分析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行为主义理论答案:C10. 以下哪个选项是人格测量的常用方法?A. 观察法B. 自我报告法C. 投射法D. 所有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代表原始冲动和欲望,遵循快乐原则;自我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协调,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代表道德和规范,遵循道德原则。

2. 描述大五人格理论中的五个维度。

答案:大五人格理论认为人格可以被五个维度描述:开放性(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责任心(组织性和可靠性)、外向性(社交性和活力)、宜人性(合作性和同情心)、神经质(情绪稳定性)。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名词解释10个共40分简答题6或8个共48分论述题1个12分一、名词解释1、无意识p54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由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不同水平的部分组成。

其中无意识是指人格结构的深沉部分,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这部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

无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大、最有力的部分。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对我们的一切行为都产生影响。

2、自我防御机制p60严重的焦虑往往会导致人格的分裂和精神病,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自我创造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

主要的防御机制有压抑、投射、反向作用、合理化、替代和升华等。

弗洛伊德几乎所有的自我防御机制都有两个共同点:一、它们是无意识的,即说人总是不知不觉地、无意思地采用它们。

二、它们往往否定、歪曲或虚构实际情况,具有与现实相脱离的特点。

3、性敏感区和性感区p63 即身体上的各种动欲区,刺激这些性敏感区,可以带来性快感,获得性欲的满足。

对婴儿而言,性的最敏感区不必是性器官,其他区域如口腔、肛门等也可以成为婴儿获得性快感的主要区域,弗位,人的性心理发展也即人格的发展有五个不同的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洛伊德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性欲最敏感的区域或处于显著地位的主要动欲期会发生转移,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都有其不同的主要动欲期。

根据动欲期在身体上的不同定(ppt性感区: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身体的相应部位成为力必多兴奋和投注的中心。

每一个性感区都与一个冲突联系在一起,只有解决这个冲突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4、集体潜意识p151 由荣格提出的一个最具原创性的思想理论。

荣格认为,作为整体的人格,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不同的层次构成。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二、填空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

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鉴。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8.梦的工作包括:凝缩、替代、象征、润饰。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身。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有: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生命力。

它按等值原理和熵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神经症文化决定论。

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基本焦虑。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霍妮是基本焦虑。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代币制、厌恶刺激疗法、行为协约。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20. 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奖赏。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与同事和睦相处。

2.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客观的危险产生的情绪反应是( A现实性焦虑)B 神经性焦虑C 道德性焦虑D 防御性焦虑4.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卡特尔6.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 )A 情结 B 自卑 D 自性7.顺利完成任务而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是( A 能力)B气质 C 性格 D 智力8.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 )A 幽默C 移情 D情结9. 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资料

《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资料

《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资料一、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多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基本特征:整体性(整体面貌的反映)、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独特性、社会性。

二、和人格有关的概念个性:个体整体的心理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知情意(人类的共性,共性中存在个性,且个性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个性更多指人格独特性一面)个性心理:①特征:能力、气质、性格②倾向性:需要,动机三、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早期人格发展观点:①遗传决定论②环境决定论。

总括:人格发展受遗传生物基础和环境基础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

(一)遗传生物基础1、遗传因素:同卵双生子:同一受精卵发育来,具相同染色体和基因,遗传禀赋相同;异卵双生子:发育于不同受精卵,遗传禀赋不同;常采用方法:家谱研究法2、生理生物因素(细胞遗传学):人脑与人格、生化物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体型外貌(二)环境因素:1、胎内环境:社会性微笑(出生4-5月后胎儿有感视觉,少许听觉)2、出生方式3、家庭教育、教养方式:外在干扰、刺激——压力,大脑与心理产生冲突4、学校教育5、社会文化: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名族的社会文化对心理的影响(精神分析(遗传)、行为主义(环境);人文主义(意识);行为主义(绝对论意志))四、人格心理学1、定义:以心理学范型研究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适应等领域中的事实和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以研究对象来划分学科。

心理学范型:心理学上某个公认的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和步骤。

2、主要研究领域:①人格的结构②发展③发展动力④适应⑤人性问题⑥研究及评鉴3、研究途径:①人格的理论②人格研究③人格评鉴(量表16PF,EPQ,MMPI)精神分析(人格动力学)流派死本能行为主义流派学习而来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遗传人文主义流派没得到满足认知流派认知而来,看到别人的行为作出反应心理动力学模型(理论)(精神分析)古典精神分析学派一、弗洛伊德简介(1856-1939)1、哲学背景——叔本华、尼采非理性主义哲学,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2、临床医学(精神病学)法·沙可催眠术、布雷尔“谈话疗法”,都是自由联想法3、生理生物学——布吕克机械还原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本能4、心理学——赫尔巴特、费希纳“意识阀”、(无意识病理观——心因观(弗洛伊德首创))二、理论1、无意识理论(潜意识理论)①意识:一般情况下人们能够感知到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

人格心理学考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考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考试重点一.选择、填空1.1924,奥尔波特(1897-1967)开设美国最早人格心理学课程2. 古典精神分析流派关于人格结构的划分:伊底(本我)、自我、超我3. 阿德勒生活风格理论:每个人追求优越感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决定个体适应生活中的困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

根据社会兴趣和活动度(前者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关心程度,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情况;后者是个体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总能量)生活风格被划分为四种:统治支配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

4. 奥尔波特的特质的概念特质是一种概括化的神经生理系统(个体所特有),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得能力,能诱发和指导相等形式的适应性和表现性的行为。

(1937)(1)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特质。

共同特质是许多人共有的特质,就像一种文化,受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2)显著倾向、中心倾向和次要倾向首要倾向又称显著特质,表现一种占绝对优势的行为倾向,渗透性极强,几乎所有行动均受其影响。

这种特质十分强大,具有统治性。

每个人只有一个首要倾向,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这种统治性特质,也并不是在每个情境下都能表现出来。

例如,林黛玉,多愁善感。

中心倾向也称核心特质,是指普遍性与渗透性略弱于首要倾向的重要人格特征。

奥尔波特认为每个人具备的中心倾向大约在五到十项之间,其对个体的影响有轻重之分,所包含的情境范围也比首要倾向狭隘有限。

例如,林黛玉,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

次要倾向又称次要特质,代表最不显著、最不具概括性与一致性,渗透性弱的特征。

在个体行为中较少体现。

某些次要倾向只有个别的亲密朋友才有所了解。

5. 卡特尔特质论分类体系根源特质是行为的内在根源,是个体人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支配一个人的一贯行为。

能力特质:在特体所拥有的根源特质中决定其如何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特质。

智力是最重要的能力特质之一。

卡特尔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根源特质,但其程度不同。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资料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资料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人格心理学定义——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古罗马著名学者西塞罗.对于人格的概念:1.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2.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实的自我;3.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4.表示一个人的尊严和优越。

本书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即: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相对稳定的;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而形成起来的。

★人格心理学的任务: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

《黄帝内经》五种气质类型(填空)柏拉图:“灵魂不死”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即理性、意志和欲望”、理性与协调、“理想国”;(填空)★亚里士多德:反对“灵魂不死”观、“灵魂”与“肉体”、理性与非理性、“蜡板”与反映论、人性无善恶、“中庸之道”与“实践智慧”;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四种气质多血质:开朗,对刺激迅速强烈,不深入持久。

无忧无虑,有良好希望,对事情开始很重视,但比较快忘记。

真诚许诺,但并不信守诺言。

忧郁质:比较平静,他们对刺激的反应不太显著,他们对自己有关的事物也都非常重视,并注意力放在事物的困难方面。

他们深思熟虑,不轻易许诺。

胆汁质:这种类型的人是热血的。

他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爆发性;行动迅猛,但不持久;易发怒,但不记仇;爱面子,喜欢排场;喜欢但仍领导职务,而不愿意做具体工作。

黏液质:冷血。

不易冲动,具有正常理性;情绪反应迟缓,但持久。

行事比较保守与刻板。

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6点):1.精确性;2.可检验性;3.概括能力;4.简洁性;5.逻辑一致性;6.有用性。

吉尔和齐格勒提出的9对基本问题和基本设想及其解说:①自由意志-决定论.②理性-非理性.③整体说-原素说.④素质论-环境论.⑤主观性-客观性.⑥前动性-反应性.⑦稳态-异态.⑧可知性-不可知性.⑨可改变-不可改变临床研究:亦称为个案研究,这种方法着重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定性描述,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一、人格的定义与研究方法1.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相对稳定和持续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

2.人格研究的方法:临床方法、实验方法、测量方法等。

二、人格理论1.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意识、潜意识和超我。

2.亚当斯和克·洛奇德的目标导向理论:需求和动机的影响。

3.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内外一致性和个体的自我实现。

4.艾利克森的个人心理学理论:发展的生命周期和危机。

三、人格评估与测量1.自陈报告测量:使用问卷、量表和调查表进行端正性测量。

2.观察性测量:直接观察个体的行为和表现。

3.生理指标测量:通过测量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来评估个体的内在状态。

4.项目性测量:根据个体对一系列项目的反应来评估个体的特质和能力。

四、人格特质理论1.高斯塔德的三维特质模型:神经质、外向性和精神质。

2.皮耶特的五大特质模型:开放性、神经质、外向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3.卡扎诺和鮑曼的五个核心人格特质:情感稳定性、外向性、责任感、开放性和宜人性。

五、人格障碍1.边缘人格障碍:情感不稳定、自我缺乏、关系不稳定。

2.孤独人格障碍:自我中心、关心缺乏、过度敏感。

3.避免型人格障碍:社交退缩、低自尊、社交焦虑。

4.强迫型人格障碍:完美主义、刚性控制、强迫性行为。

六、人格发展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器期等。

2.艾略特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信任与不信任、自我与疑惑等阶段。

3.勒文森的发展阶段理论:童年、青春期和成年期等不同阶段。

七、人格与环境的关系1.家庭环境对人格的影响: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方式等。

2.文化和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价值观、行为规范等。

3.遗传和生物学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基因表达、神经递质等。

以上是人格心理学的复习提纲与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与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而深入研究个体差异和人格发展的相关问题。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人格:德莱加认为人格是个体持久的、内在的特征系统,该系统促进了个体行为的一致性。

2 、特质:是指用于区分人和物的特征或品质,尤其是指一种或多或少相一致的行为模式。

其一特质是指个体行为上的规律性或广泛的一致性。

其二作为人格基本单元的特质以及用以描述个体差异的特质词,具有广泛的应用。

3、人格障碍:是一种明显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的认知方式的,稳定、慢性、不适应的感知、思维、情感或行为模式。

这些模式可以严重损害一个人在社交或职业场合的功能,并造成显著的痛苦。

4 、A型人格:又称A型行为模式,描述了个体对其身体和社会环境作出反应的总的一致性行为方式,它被概括为一个人陷入在短而又短的时间里干多而又多的事情的不断斗争进取的境况中所表现的行为模式。

(要素:无缘无故的敌意、攻击性、争强好胜、总是感到时间紧迫、没有耐心、行色匆匆、不停地去实现并不明确的目标、讲话和运动迅速而莽撞)C型人格:与A型人格相反,主要特点是不表现出愤怒,而将愤怒藏在心里并加以控制,习惯于自我克制追求完善。

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别人过分合作,对别人过分有耐心,尽量回避各种冲突,不表现负面的情绪,屈从于权威等。

5、认知失调理论:⑴假定人有一种保持认知一致性的趋向。

⑵当认知的不一致就意味着认知不协调或失调。

⑶认知失调的本质:两个认知要素是相关的且是相互独立的;可由一个要素导出另一个要素的反面,这两个认知要素就是失调关系。

6、集体无意识概念:根据荣格的理论,是若干年前人类祖先的经验沉积物,这些保持在脑中的祖先经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种族记忆”、“初级印象”或“原始意象”。

7、高峰体验:马斯洛提出高峰体验是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极乐的瞬时体验,8、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这种学习指个体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就可以习得这种行为。

(班杜拉提出)9、艾森克三因素结构理论:①外倾—内倾②神经质—稳定性③精神质—超我机能。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人格的概念: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行为模式。

这种独特的行为模式具有一致性,一般是独特的,不能被其他人所效仿,并且在每个具体的时刻它只有一个。

它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异常的;它可以是高尚的,也可以是低级的;它可以是完美的,也可以是有缺陷的;但它总是表现为与众不同的、独特的、稳定的个人特征。

2、大五人格与小五人格:是以大五人格中的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为主要维度,小五人格中的宜人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责任感为次要维度,综合形成的五个因素。

根据大五人格理论,如果将一个人的性格类型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那么小五人格就可以分为宜人型、谨慎型、冒险型、企业家型和社会型。

3、大五人格与小五人格组合的类型:大五人格+小五人格=开放型;大五人格+小五人格=外向性;大五人格+小五人格=神经质型;大五人格+小五人格=精神质型;大五人格+小五人格=多血质型;大五人格+小五人格=黏液质型;大五人格+小五人格=抑郁质型。

4、共同特点:(1)他们热爱生活,性格开朗,愿意与人交往,做事情积极主动,自信乐观,为人慷慨;(2)他们很容易兴奋,乐于参加竞争和冒险,敢于迎接挑战,能够适应快节奏的环境;(3)他们对未来抱有希望,对周围的人怀有善意,愿意帮助朋友,他们的行为通常有明确的目标导向;(4)他们追求刺激,敢于探索未知,为了探索未知世界或者改变已知世界,敢于作出巨大的牺牲。

5、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包括控制冲动、抑制冲动、诱发性事件调节、心境调节等方面。

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四种因素:人格特征,家庭背景,生活事件的压力和情境因素。

10、四维属性理论:该理论包括:1、需要特征,个体成长过程中从最初基本的物质需要逐渐扩展到安全感和自尊的需要。

2、能力特征,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3、气质特征,包括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一、人格的定义与特点人格可以被理解为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它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整体性意味着人格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一个人的性格、气质、价值观等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其完整的人格。

稳定性指的是人格在一定时间内相对不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格是绝对不变的,在重大生活事件或长期的环境影响下,人格也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独特性使每个人都与众不同,即使在相似的环境中成长,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依然明显。

社会性则反映了人格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个体的人格必然受到其所处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二、人格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提出了潜意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

潜意识是指那些不能被意识到但却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心理内容。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追求本能的满足;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协调本我与现实的冲突;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对自我进行监督和约束。

荣格则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发展了分析心理学,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认为人类存在着共同的潜意识内容。

2、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人格的塑造作用,认为人格是个体在环境中学习和适应的结果。

华生主张通过研究可观察的行为来理解人格,斯金纳则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来解释人格的形成和改变。

3、人本主义流派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潜能。

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罗杰斯则强调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于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4、特质流派特质流派试图确定能够描述和预测个体行为的稳定的人格特质。

奥尔波特将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卡特尔通过因素分析确定了16 种人格特质,艾森克则提出了人格的三个维度: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Ⅱ、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生物还原论:性本能和攻击本能)
弗洛伊德 (一)人性观 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或非理性因素。 人作为一个能量系统,遵循守恒原则。 人性本恶。 (二)人格结构: 意识( conscious ) :能够被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无意识 (潜意识, unconscious) :一些潜伏的、 无法被察觉的思想或观念; 也指无意识领域中的这些观念、欲望的动态活动。 前意识(preconscious) :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指没有浮出意识表面但 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本我 ( id) :原始、 与生俱来、 非组织性, 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 冲动和生命力。 特点:无意识,不易被觉察;趋乐避苦,遵循快乐原则;一切本能冲动后面的性力 (libido)的贮藏库。 自我(ego) :由本我分化而来,有组织、合理、现实化了的系统,人格的执行者, 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理性和审慎。 特点:遵循现实原则 作用:侍奉超我、本我和现实这三个“主人” ,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保护整个 机体不受伤害。 超我(superego) :由自我分化而来,通过内化道德规范、社会要求而形成,包括良 心和自我理想。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 ,遵循至善原则。 特点:追求完美 作用:抑制本我,监督自我,趋向理想。
Ⅶ、认知学派
Ⅳ、行为主义学派(机械还原论:对刺激做出反应)
※ 行为主义经历了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三个阶段。 研究对象:外显行为(可观察、控制) 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学习 人格是习惯的派生物;学习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代表人物: ※ 华生(创始人) 人性观: 人性无所谓善与恶。 性善或性恶乃是由于个体受到环境影响、 后天塑造的结果。 人格是人的行为习惯系统,即人的行为的综合,行为是对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环境决定人格。 ※ 华生认为刺激- 反应是有机体所有行为的共同要素,并把反应分为四类:

0277《人格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7《人格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7《人格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包括以下五种题型:1、单项选择题(能够根据题干,从备选项中再认正确的答案,考查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2、填空题(准确识记重要概念和知识点)3、名词解释(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尽量回答原文)4、简答题(对于学科中的基本问题与概念的理解和思考)5、论述题(准确理解重要概念和思想,并开展论述)二、重点复习内容第一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一、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它研究现实的人,探求、描述和揭示个人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独特模式,并综合诸多足以影响个人的各种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与生物学的、发展的、认知的、情绪的、动机的和社会的种种交互作用,进而对现实社会中的个人作整体性解释。

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伯特发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

二、人格的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1、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2、人格的稳定性:指人格特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它并不排斥可变性。

人格的变化体现在表现方式变化而深层内在的特质不变或深层的内在特质发生了变化。

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和行为倾向上各不相同,即“个性”。

不排除人格的共同性,如群体人格。

3、人格的社会性:指社会化把人类的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三、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36年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出版。

四、人格的六个理论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行为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认知流派、生物学流派。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依德的理论:包括人格动力、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三个子理论1、人格结构:弗洛依德早期将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弗洛依德将上述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但他很快发现这种模型在描述人格上的局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人格的定义: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1)发生在个体身上。

情境和人格共同决定行为(2)稳定的行为方式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或个人特点。

(3)内部过程: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行为、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是个体的内部整体性2、人格的特性:(1)独特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限定了发展的界限,环境只能在这个界限范围内发生作用,决定发展的结果。

不排除共同性,群体人格:(2)稳定性:跨时间持续性;跨情境一致性;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除其发展和变化,人格改变不同于行为改变,是更为深层次的改变。

(3)整体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个体身上他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综合成为一个有机体。

(4)社会性:人格是社会化的产物;社会剥夺人格的社会性不排除人格的自然性,人格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5)功能性3、个性:个别差异,相对于共性而言,万事万物都具有人格: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既有独特性又有整体性。

4、气质: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1)先天性(2)无好坏之分(3)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4)是一种依赖于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5)气质是先天禀赋(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社会环境对人格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性格: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

(1)后天形成(2)具有道德评价含义(3)可塑性6、人格的流派精神分析流派—人的无意识心理对行为方式的差异起很大作用特质学派—人是处在各种各样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生物学流派—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行为流派—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认知流派—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解释行为的差异人本主义流派—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因素7、人格与文化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需要和成就,倾向于把自己看作独立的、独特的人;集体主义:倾向于把自己归属于一个较大的群体,如家庭、宗族或国家,喜欢合作,从群体成就中获得更大的满足;*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经验影响着人格发展,而且人格是存在于文化背景之中的。

9、研究方法(1)假设-检验法理论:关于建构或事件之间关系的一般陈述。

(简约性;有用性:能提出可检验的假设。

假设:对来自理论的,有逻辑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合理预测。

事前预测&事后检验:假设应先于检验重复研究:“文件柜”现象:研究者只在发现了显著效应的情况下才愿意报告其文章(2)个案研究法局限:1个案推他人:而且个案研究的被试大多是来进行心理治疗的,不同于常人;2难以确定因果关系3.研究者主观判断不客观性。

优点:很多人格概念不容易用其他方法来检验(潜意识;个体生活丰富性)1.罕见的个例;2.与正常人没有差异;3.说明治疗方法4.证明一些可能性10、信度:在多次测量中具有的一致性程度重测信度:不同时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内部一致性:一项测验中的所有项目所测的是否是相同的心理结构11、效度:测验所测量出的东西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原本要测量的东西。

表面效度:看测验的项目是否测量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相容(聚合)效度:一项测验测得的分数与另一项具有相同建构的测验之间的相关程度。

区别效度:一项测验的分数与另一项理论上没有关系的测量之间不相关的程度行为效度:测验分数能够预测人的行为12、人格的评价:(1)自陈量表(2)投射测验:罗夏克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测验(3)情境测验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A、人格结构早期:意识:正意识到的信息前意识:人们能从无意识中回忆起来的内容。

通过意识努力可浮现于意识的心理活动潜意识(研究对象):根本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是无意识的主体部分。

后期:本我: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仅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而不受物理和社会的约束,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冲动伴随个人的发展而永远存在,并且完全隐藏于无意识当中,是人格结构模型中所占比例最重的一部分。

自我:意识的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1~2岁),代表理性与机智,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充当仲裁者。

监督本我,予以适当满足,受控于超我。

活动于意识、前意识以及无意识。

超我: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5~6岁),代表良心、自我理想、社会道德,处于人格的最高层,遵循至善/道德原则。

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以便达到自我典范或理想自我的实现,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注:弗洛伊德认为,随着个体超我的定型,个体的人格也进入了基本定型的状态B、人格动力:生的本能:包括自我本能和性本能,表现为生存的、发展的和爱欲的一种本能力量,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自身中的一种进取心、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活力。

死的本能:表现为生命发展的另一种对抗力量,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中的一种破坏性、攻击性、自毁性的驱力。

心理防御机制:焦虑:既是神经症患者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也是正常人遇到紧张、刺激与挫折时出现的不安和忧虑心态。

需要的对象缺乏,或存在客观自我害怕不能控制本我冲动所导反自我理想和道德标准的事将会受到惩罚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C、人格发展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D、人格适应:(1)成人的人格特征是童年时期性本能活动受到压抑、升华、反向作用、固着、退化的结果。

注:适应不良的产生源于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过程中遭遇的挫折(3)自我比较弱小,个体就会采取各种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采用的多少可以度量本能冲动或自我的强度。

如果自我长时间地、经常地运用防御机制,就会过多消耗能量,导致内在人格结构的不平衡,进而产生适应不良。

E、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把压抑的想法带到意识层面来使患者能够洞察现有症状与长期压抑的冲突之间的关系治疗目的:扩展对本我的觉知,减少对超过的过分要求,加强自我----达到自我、本我、超我的动力平衡F、局限性:(1)成年人的人格几乎是在儿童五六岁时就完全形成;(2)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3)整体理论的消极特征;二、新精神分析理论阿德勒1、追求卓越:指为求得自身完美所做的一种努力,个体心理学的核心,支配个体行为的总目标;注:人的行为受到某种“向上意志”(或权利意志)的支配,这种天生的内驱力将人格汇成一个总目标,促使个体去做没有缺陷的“完善的人”;因此,羡慕别人、胜过别人、征服别人等都是追求优越的人格体现。

2、自卑感:个体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是人的行为的原始的决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基本动力,而不是将性看作是原始动机。

来自于幼时的无能;对某些缺陷的补偿是自卑的重要内容和表现自卑不仅会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暴弃或发生精神疾病,同时也可能使人发愤图强、振作精神、迎头赶上,这样就由补偿作用解决原始缺陷和追求优越之间的矛盾;3、社会兴趣一种与他人合作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目标的固有潜能。

是在婴儿期通过学习获得的经验而发展起来的。

(1)不仅涉及人际交往时的情感,也涉及对生活的评价态度和认同能力;(2)内涵很广泛,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困境中帮助;无私奉献;富有理解的能力)注:有无社会兴趣是衡量个体是否健康的主要标准;决定一个人生活意义的大小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

4、父母对人格的影响(出生后几年绝对重要)(1)溺爱: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性,会引起更加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人格问题;(2)忽视:过度让孩子独立,成年后多半会变得冷酷、怀疑他人,不能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亲密关系会让他们感觉不舒服,亲热或抚摸会让他们局促不安。

5、出生顺序(第一个强调的学者)第一个:溺爱第二个:忽略,大多自卑感比较强烈,问题儿童、神经病患者、罪犯、酒鬼和性倒错者中间儿童: 较少受到溺爱,强烈的追求优越,会成为最有成就的人;末子:受到所有家庭成员的溺爱,非常依赖他人,缺乏个人的主动性,具有强烈的自卑感。

注:并不是所有证据都支持阿德勒的观点,出生顺序并不能够预测一个人在人格测验中的得分。

出生顺序对人格和智力发展的影响非常复杂。

荣格1、个人潜意识:意识觉察之下,包含着在个人生活中被压抑或遗忘的记忆、冲动、欲望、模糊的知觉和其他一些经验。

隐藏并不深,很容易返回到意识水平。

-----相当于前意识。

注: 个体潜意识中的内容,主要是情结情结: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的情绪性观念群,如恋父情结、权力情结等,决定着人格取向和发展动力2、集体潜意识:包含着以往各个世代积累的经验,包括我们的动物祖先遗留下来的经验,是个体所不了解的,是无意识的,是我们不能觉察到的,也不能回忆起来或具有他们的表象。

注:它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种族遗传的;不是被意识遗忘的,而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由本能和原型组成,本能是一种典型的行为方式,而原型则是典型的理解模式。

3、原型:集体无意识中的遗传倾向,使心理生活的先天决定因素,使得个体在面临类似的情境时与祖先产生同样的行为方式。

A、人格面具:我们与其他人交往时掩盖我们真实面目的假面具,与真实人格可能并不一致。

类似于社会学中的角色扮演,根据他人的期待而行动B、阿尼玛:男性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质,阿尼玛斯:女性身上具有的男性特质,注:如果没有异性特质,男女彼此之间不能了解,如果男女两性特质发展不平衡,就会成为变态。

在寻找爱情伙伴的时候,是把我们的女性原始意象或男性原始意象投射到潜在的对象身上。

C、阴影:人格的最内层,也叫阴暗自我,代表着人格中的动物性成分,类似于弗氏的“本我”,是从低等生命形式遗传而来。

D、自我:最重要的原型,综合和平衡潜意识的所有方面,给人格提供整体性和稳定性,一个人的人格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虽然个人的、民族的历史经验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但最重要的是,人总是为着未来的目标奋斗不息,以达到人格各方面的和谐和完善,即自我实现。

4、集体潜意识存在的证据在希腊神话中、文化象征物、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述中发现了类似的意象。

埃里克森自我:人格中相对强大、独立的部分,作用(1)建立人的同一性(2)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

同一性:包括人关于自己的个体性、唯一性、完整性以及从过去到未来的连续性的感觉。

同一性危机:人在缺乏同一性时所感到的混乱和失望1、人格的发展:包括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过程。

八个阶段时间由生物基础决定,每阶段都存在相应的发展危机;是否成功解决由自我成长和社会环境决定2、危机的解决标志着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化,顺利度过危机则成功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对环境的适应,为以后的发展发挥良好的基础作用),反之不成功解决(削弱自我的力量,阻碍对环境的适应,造成发展障碍,将导致人格适应能力的丧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