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力电容器用放电线圈

合集下载

一起10kV电容器组放电线圈烧毁分析

一起10kV电容器组放电线圈烧毁分析

一起10kV电容器组放电线圈烧毁分析潘佰冲,陈锡磊(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有限公司,浙江 慈溪 315300)Burnout Accident Analysis of the Discharge Coil for 10 kV CapacitorsPAN Baichong, CHEN Xilei(Cixi Power Supply Company, Cixi 315300)〔摘 要〕 针对一起10 kV 电容器组放电线圈烧毁的事故,对一次设备进行了检查和试验,分析了相关保护告警信息、SOE 记录、故障录波信息,推演了事故发展的过程,分析了电容器组的保护动作行为,指出了不平衡电压保护未动作的原因。

〔关键词〕 并联电容器;放电线圈;故障录波;不平衡电压保护Abstract :In view of a burnout accident of discharge coil for 10 kV shunt capacitors, the primary components are checked and tested, the related warning information of relay protection, the sequence of event records and fault record information are analyze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accident is deduced, the behavior of capacitor group relay protec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cause for the failure of the differential voltage protection is found out.Key words :parallelling capacitors; discharge coil; fault record; differential voltage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26 (2021) 02-0032-04图1 110 kV 变电站事故前运行方式1.2 事故经过2019-04-07T12:23,2号电容器组过流Ⅰ段0 引言电容器是变电站最重要的无功补偿装置,三相单星型不接地型式的电容器组一般配置有两段式过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和不平衡电压保护以应对不同的故障。

浅谈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

浅谈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

浅谈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原理将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连接起来,可以形成一种特殊的谐振回路,这种回路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高电压、高电流、高频率的电磁场,适用于多种工业和科研领域。

连接方式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连接方式为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

1. 串联连接串联连接是将放电线圈和电容器组依次连接在同一电路中,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使回路的品质因数增大,使电路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产生共振,从而达到产生高电压和高电流的目的。

并联连接是将放电线圈和电容器组分别连接到同一电源并联起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使电容器组在充电的过程中向放电线圈放出能量,从而引起放电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产生高频的电磁场。

应用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组合应用广泛,例如在雷击实验、电子束技术、高频电磁波辐射场强测量、医学诊断等方面使用频繁。

在雷击实验中,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连接构成了高频、高电压、高功率的放电系统,可以模拟出雷击现象,以测试防雷设备和材料的性能。

在电子束技术中,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连接构成了加速电子束的高频电场,可以广泛应用于放射线治疗、工业杀菌、食品辐照、物料改性等方面。

在高频电磁波辐射场强测量中,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连接构成了高频场辐射源,可以用于测试移动通信、电子产品等设备的电磁环境。

在医学诊断领域中,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连接构成了一种用于产生医学图像的高频磁共振成像仪,可以无创、准确地诊断多种疾病。

结论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特殊连接方式可以产生高频、高电压、高电流的电磁场,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

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非常重要。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因高压电路带来的危险。

全浇注干式放电线圈说明书

全浇注干式放电线圈说明书

FDGE型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全浇注干式放电线圈使用说明书FDGE型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全浇注干式放电线圈使用说明书1.用途及适用范围FDGE型放电线圈用于电力系统中与高压并联电容器组并联连接,使电容器组从电力系统切除后的剩余电荷能快速泄放,电容器的剩余电压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要求值,防止在再次合闸时,由于电容器组仍带有电荷而产生危及设备安全的合闸过电压和过电流,确保检修人员的安全。

FDGE型放电线圈带有二次线圈,供测量和保护用。

2.产品特点2.1 采用环氧树脂真空浇注结构,实现了无油化;2.2 完全免除了油渗漏、污染环境和易燃等缺点;2.3 产品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2.4 加强的内外绝缘使产品有极高的安全性;2.5 产品维护简单,只需在停电时擦去表面灰尘即可;2.6 产品坚固可靠,机械强度高。

3.使用条件3.1.安装地点3.1.1 安装位置:户内或户外;3.1.2 环境温度:-40~+45℃;3.1.3 海拔:不超过1000米;3.2 安装使用环境3.2.1 无腐蚀性气体、蒸汽,无导电性或爆炸性尘埃;3.2.2 安装场所无剧烈的机械振动;3.2.3 最大风速:35m/s;3.2.4 放电线圈能在1.1倍额定电压下长期运行。

4.主要技术数据(c)(b)(a)5. 型号及说明6. 与电容器线的连接方法7. 包装、运输及贮存7.1放电线圈必须使用包装箱包装;并在包装箱中固定,箱外要有型号和搬运禁忌标志。

7.2放电线圈应保存在防雨雪、没有腐蚀性气体、相对湿度不大于95%的地方。

7.3 放电线圈供电气连接的接触面在运输和储存期间应有防腐措施。

7.4 放电线圈一次回路通过电流小于1A,请不要使用硬质导线(如铝排、铜排等)并联放电线圈至电容器组(导线截面不要超过20mm2)。

注:严禁使用硬质导线直接连接放电线圈,否则会造成一次开路,产品报废。

7.5 请不要使用放电线圈套管作为母线的支撑点。

7.6 每台放电线圈附有下列文件:7.6.1 产品合格证:1份;7.6.2 出厂试验记录:1份;7.6.3 使用说明书:1份;8.验收试验8.1 外观检验8.2 绝缘电阻测量8.3 工频耐受电压(干)试验8.4 比值差试验(必要时)9.外形及安装尺寸见图一、图二。

JBT8970-2014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标准培训

JBT8970-2014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标准培训

谢谢

JB/T 8970-2014 试验项目
放电线圈除应进行全部例行试验项目外,还应进 行下列型式试验:
户外式放电线圈的工频电压试验 温升试验 短路承受能力试验 额定雷电冲击试验 放电试验 机械强度试验 爬电比距检验 高压端子之间、高压端子对地电气距离检验
特殊试验
放电线圈应进行下列特殊试验 环境试验(见GB 1094.11) 气候试验(见GB 1094.11)
JB/T 8970-2014 产品分类
放电线圈分为油浸式、干式和充气式三类。
放电线圈的绝缘耐受电压
JB/T 8970-2014 试验项目
例行试验
放电线圈应进行下列例行试验: 外观检查 绕组电阻测量 绝缘电阻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绕组端子标志检验(带有二次绕组时) 空载电流及损耗试验 工频电压试验(干试) 感应耐压试验 局部放电测量 励磁特性测量 绝缘油性能试验(全密封型除外) 密封性能试验误差试验(带有二次绕组时)
JB/T 8970-2014 标准培训
JB/T 8970-2014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型号 和产品分类、使用条件、技术要求、试验分类及试验项目、试验要 求及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出厂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频率为50Hz、电压等级为6kV~66kV级电力系统 中与高压并联电容器组相并联的、用以在短时间内泄放电容器组上 的剩余电荷的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单相放电线圈(以下简称放电线圈 )。当放电线圈有二次绕组时,可兼作电压测量并为继电保护装置 提供电压信号。
JB/T 8970-2014 标准术语
放电线圈 discharge coil 当电容器从电源脱开后能将电容器端子上的电压在规定时间内降到 规定值的带有绕组的器件。 高压端子 high voltage terminal 与电容器并联连接构成泄放电容器剩余电荷的放电线圈的出线端子。 接地端子 earthed terminal 使外壳接地或使地电位固定在外壳上的端子。 一次绕组 primary winding 与高压端子相连的绕组。 电压误差(比值差) voltage error(ratio error) 当有二次绕组时,放电线圈由于实际变比和额定变比不相等所产生 的误差。 相位差(角差) phase displacement(angle displacement) 当有二次线组时,放电线圈一次电压相量与二次电压相量的相 位之差。

浅谈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

浅谈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

浅谈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是电气工程中常见的元件,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在特定的情况下,它们也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连接方式来进行组合使用,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本文将从放电线圈和电容器组的基本原理入手,探讨它们的组合连接方式,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

一、放电线圈的基本原理放电线圈是一种用于产生高压脉冲放电的电器元件。

它通常由绕组、铁芯和外部补偿电容器组成。

放电线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直流电源输入到绕组中,产生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的磁场,然后突然断开电源,使磁场突然消失,从而在绕组中产生高压、高频的脉冲放电。

电容器是一种用于存储电荷并产生电场的电器元件。

电容器组是由多个电容器组合而成的元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存储电场的方式,为电路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

三、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组合连接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连接方式进行组合使用,即串联连接。

具体来说,将放电线圈的输出端与电容器组的两端依次连接起来,使其在电路中形成串联的结构。

这种连接方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电容器组的存储电场,为放电线圈提供更加稳定、持久的电压和电流。

四、特殊连接方式的优劣势分析1. 优势(1)稳定性强:通过串联连接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可以有效地减少放电线圈产生的高压脉冲对电路系统的影响,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延长寿命:串联连接方式可以减少放电线圈的工作频率,减少其频繁工作对元件本身的损耗,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3)节约能源:通过串联连接方式可以减少放电线圈的功耗,节约能源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劣势(1)成本高:串联连接方式需要额外增加电容器组的数量和容量,增加了系统的成本。

(2)尺寸大:串联连接方式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增加了系统的尺寸和重量。

五、实际应用案例串联连接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高压脉冲放电系统中,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常会采用串联连接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方式。

放电线圈工作原理

放电线圈工作原理

放电线圈工作原理放电线圈是一种电子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电场理论。

本文将介绍放电线圈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放电线圈的构造放电线圈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主电容器和电磁感应线圈。

主电容器是一个储存电能的装置,通常由两个金属板和一层绝缘材料组成。

电磁感应线圈则是由导体线圈和铁芯组成的。

导体线圈通常由铜线或铝线绕成,而铁芯则是为了增强电磁感应效应而设置的。

二、放电线圈的工作原理放电线圈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电场理论。

当主电容器充电时,电磁感应线圈中的电流也开始流动。

由于电流在导体线圈中流动时会产生磁场,因此在电磁感应线圈中会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场。

当主电容器充满电荷时,放电线圈开始工作。

主电容器中的电荷通过电磁感应线圈中的导线流动,导致电磁感应线圈中的磁场发生变化。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当一个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线中产生一个电势差,从而导致电流流动。

这个电流会在电磁感应线圈中形成一个交变电场,并在空气中产生电晕放电。

当电晕放电达到一定程度时,放电线圈中的电荷会快速释放,导致一个高电压脉冲的产生。

这个高电压脉冲可以用于许多应用,如电磁场的产生、高频电磁波的发射、电子束的加速等。

三、放电线圈的应用放电线圈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许多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等离子体物理学放电线圈可以用于产生等离子体,从而研究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是一种由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气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导电性、磁性、辐射性等。

等离子体在太阳、恒星、行星等天体中广泛存在,也在许多工业和医疗应用中得到应用。

2. 电磁场的产生放电线圈可以用于产生强大的电磁场,从而实现许多应用,如电波干扰、电磁屏蔽、电磁辐射等。

电磁场是由电荷和电流产生的,可以在空气、水、金属等物质中传播。

电磁场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频率、波长、功率等,可以用于许多应用。

3. 高频电磁波的发射放电线圈可以用于产生高频电磁波,从而实现许多通信、雷达、无线电等应用。

浅谈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

浅谈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

浅谈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作者:曹永锋来源:《石油研究》2019年第02期摘要:通常6千伏电容器组一次侧接有串联电抗器和并联放电线圈。

而在在极个别变电所的电容器组中放电线圈的接线方式为跨接在电容器组与电抗器两端(图1),有异于现行国家标准GB50227中第427条规定:“放电器宜采用与电容器组直接并联的接线方式”(圖2)。

因此,本文将根据放电线圈和电抗器的工作原理及电容器保护原理来论证此种跨接的接线方式是否可行。

关键词:电容器;放电线圈;串联谐振;图1跨接接线方式图2并联接线方式1.电容器并联放电线圈的作用由于电容组需要经常进行投入、切除操作,其间隔可能很短,电容器组断开电源后,其电极间储存有大量电荷,不能自行很快消失,在短时间内,其极间有很高的直流电压,待再次合闸送电时,造成电压叠加,将会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危及电容器和系统的安全运行。

因此,必须安装放电线圈,将它和电容器并联,形成感容并联谐振电路,使电能在谐振中消耗掉,使断开电源后的电容器上的电荷迅速、可靠地释放掉。

同时,放电线圈带有二次绕组,可供二次保护用,构成过电压、低电压及不平衡电压保护。

2.电容器串联电抗器的作用电容器配套设置的串联电抗器是为了限制合闸涌流和限制谐波两个目的,串联电抗器限制合闸涌流的作用非常浅显,不言而喻。

但是限制谐波的原理我们需要解释一下:所谓谐波,是指电网运行中存在的与工频频率不同的电磁波。

我国电网使用50Hz频率,波形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三相对称的电源,而谐波(主要是指高次谐波),如3次、5次、7次……的存在,将对电网工频的波形造成影响,使其不再是正弦波,而是波形发生畸变的非正弦波。

波形的变会危及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误动,会影响电力用户的产品质量为了回避谐波的影响,必须采取消除谐波影响的措施,其中一条重要的措施就是在电容器回路中串联一定数值的电抗器,即造成一个对n次谐波的滤波回路。

FD放电线圈说明书

FD放电线圈说明书

FD2型高压并联电容器1. 用途
电线圈用以交流50HZ电力系统中,测量及保护电力电容器组断电时及时安全放电,以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

本放电线圈有二组二次线圈,供线路测量或保护用。

2. 结构特点
内有二个器身,每个器身铁芯为单相单柱旁轭式,油箱为椭圆形,器身固定有箱盖上,箱盖上有三个高压套管和四个二次套管,储油枕装置在高压套管上,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外形美观。

3. 技术数据
3.1 最高工作电压为1.1倍额定端电压,在额定负荷电压比差≤±1%。

3.2 放电时间小于5S。

3.3 温升:线圈<55℃(电阻法)油面<55℃(温度计法)。

3.4 接线方式见(图一),外形及安装尺寸见(图二)。

4. 用户需知
4.1 户内或户外,环境温度为-40~+40℃,相对湿度为85%。

4.2 安装地无腐蚀性气体,化学沉积,灰尘污垢。

4.3 没有强烈震动撞击的地方,海拔不超过1000米。

(图一)
5. 外形及安装尺寸
(图二)
6. 运行与维护
6.1 运行时须定期巡视,检查油箱等部件有无漏油损坏现象,变压器应按规定检查,如发现油内水分过多或含有沉淀物时,应立即作绝缘试验,并进行过滤处理。

6.2 定期检查和清扫套管。

发现裂纹、损伤、放电痕迹或灰尘较大则应及时处理与清扫。

8. 运输包装说明
8.1 放电线圈底座固定在木制底排上,周围和上面订有栏式木板,以保证放电线圈壳体及套管免受碰损。

8.2 运输中器身要求平衡,倾斜角不得大于15°,禁止倒放及与其它物件碰撞。

吊起和放下时严禁震动。

放电线圈选型指南

放电线圈选型指南

放电线圈选型指南(1)FDG型的设计选择不需要提供测量或保护信号时,宜选用无二次绕组放电线圈。

系统电压kV 电容器总容量Mvar电容器串联段数放电线圈放电容量Mvar放电线圈台数放电线圈一次电压,kV接线图电容器段电压放电线圈电压6< 5.111.736.6/√37.2/√3图a5.1~10 3.47.2/√310< 5.1 1.711/√312/√3 5.1~10 3.412/√335< 2041.7245.566图b 20~40 3.440~605< 4023.4121112图c 40~6051266< 8043.42410.512图d 80~120511.5110< 120452417.520图d19.1< 1608 3.4488.810图e(2)FDGE型的设计选择FDGE型带二次绕组放电线圈主要用开口三角保护接线的电容器组,有100V及100/√3V两个二次绕组,其中100V用于开口三角电压保护,100/√3V用于测量电压。

由于开口三角信号在电容器组容量较大时很弱,所以对6~10kV系统建议电容器组容量不大于3000kvar,对于35kV系统不大于5000kvar。

系统电压kV 电容器总容量Mvar放电线圈放电容量Mvar放电线圈台数放电线圈一次电压,kV接线图电容器段电压放电线圈电压6< 5.1 1.73 6.6/√3 6.6/√3图f5.1~10 1.7 7.2/√37.2/√310< 5.1 1.7 11/√311/√3 5.1~10 3.4 12/√312/√335 < 30 10 38.5/√338.5/√3 42/√342/√3(3)FDGEC型的设计选择当电容器组采用差压保护时,应选用FDGEC型一次带中间抽头的放电线圈,差压保护对电容器组的每一相都测量不平衡差压,因此保护灵敏度较高,适用于任意电容器组容量。

系统电压kV 电容器总容量Mvar放电线圈放电容量Mvar放电线圈台数放电线圈一次电压,kV接线图电容器段电压放电线圈电压35 < 30 10 3 11+11 11+11图g 12+12 12+12放电线圈应能满足GB50227-1995规定的放电要求,即电容器组开断后5s内,将其剩余电压降至50V及以下。

放电线圈原理

放电线圈原理

放电线圈原理放电线圈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装置,主要用于产生高压电流或电压。

它由一个铜线绕成的线圈、一个铁芯和一种能够存储能量的电容器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放电线圈的工作原理。

放电线圈由两个绕组构成,一个称为主绕组,另一个称为次绕组。

主绕组由一根铜线绕成,通常在数百到数千匝之间。

主绕组的一端连接到一个高电压变压器,另一端连接到一个开关。

次绕组由较少的匝数线圈组成,通常在数十到数百匝之间。

次绕组的一端连接到一个放电电极,另一端连接到电容器。

当开关关闭时,电流从主绕组流过,产生一个磁场。

由于铁芯的存在,磁场会被集中在次绕组中。

这种磁场的变化会在次绕组中感应出一个电动势。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通量的变化时,电动势就会在绕组中产生。

次绕组的电动势会导致电容器中储存的电荷开始放电。

这就是为什么放电线圈需要一个电容器的原因,它能够储存能量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当电容器放电时,产生的电流会流经次绕组并进入放电电极。

这时,电流的流动会产生一个强磁场,同时由于磁场的变化,主绕组中也会再次感应出一个电动势。

这种感应电动势一般会比初始的电动势更大,这是因为次绕组中的电流更强,磁场更大。

这种过程称为自感应。

高电压变压器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较高的电压输入信号,使得主绕组和次绕组中的电流能够达到较高水平。

通常情况下,放电线圈产生的电压可以达到数十万伏特甚至上百万伏特。

除了主绕组、次绕组和电容器外,放电线圈还包括一些辅助装置,如电压稳定器、脉冲发生器和放电控制器等,这些装置有助于控制放电线圈的输出。

总的来说,放电线圈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使电容器放电,并通过自感应产生一个更大的电动势,从而产生高压电流或电压。

放电线圈在科学研究、射频通信、医疗设备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浅谈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

浅谈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

浅谈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高压放电线圈和电容器组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中。

放电线圈和电容器组的作用是将电能转化成磁能和电场能,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节能和稳定。

一种特殊的连接方式是将放电线圈和电容器组串联,这种方式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并且能够使电器设备更加节能和环保。

下面,笔者就这种特殊连接方式进行了浅谈。

放电线圈是一种线圈电感器件,可与电容器等元件串联使用,组成LC串联谐振电路。

通常,放电线圈和电容器都是由独立的元件构成,两者通过端子或电缆连接在一起,形成LC串联谐振电路。

当电路工作时,放电线圈和电容器组会一起发挥其谐振作用,使电路中的电能和磁能可以平衡、转移和存储,这样可以增加电容器的充电量,提高电容器的储能效率。

二、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串联的优势
1. 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将放电线圈和电容器组串联,可以让电器设备更加稳定和可靠。

该串联方式使电路中的电能和磁能能够更加平衡和分布,从而有效地减少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波动,增加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此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电容器的储能能力,达到延长电器设备寿命、减少维修周期等效果。

2. 提高电器设备的节能和环保效果
放电线圈和电容器组串联可以有效控制电流和电压,避免电能浪费,从而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特别是在某些特殊应用场景中,例如无功补偿等,采用该串联方式,能够使电器设备消耗更少的电力,从而降低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数量,实现环保和节能的双重效果。

三、总结。

放电线圈讲稿

放电线圈讲稿

二、产品分类及型号
2.1 分类 放电线圈分为油浸式和干式两类。
干式户内型放电线圈
干式户内型放电线圈
户外油浸式放电线圈
端子标志
如上图,大写字母A、X表示一次绕组首末端接线端 子,小写字母a、x表示对应的二次绕组首末端接线端 子,大写字母A1表示两个绕组的公共端子。 标有同一字母的大写和小写的端子,在同一瞬间kV 及以上电压等级产品,油箱下部应有取 油样或放油用的阀门,且能放出最低处之油(全密封型除 外)。
3.4.10 全密封型放电线圈在预期寿命期内不必更换部件。
3.4.11 20kV 及以下放电线圈不装压力释放器,对 35kV 及以上放电线圈是否装压力释放器由用户和制造厂 协商。
额定一次电压
额定值
3.2.4 额定二次电压:100V或100 /√3 V 3.2.5 额定放电容量及配套电容器容量范围
每一个放电线圈可以满足某一容量范围内的并联 电容器的放电要求。单相放电线圈的额定放电容 量见下表3。三相容量为单相容量的三倍。
额定输出及准确级
3.2.6 额定输出及准确级: 50V·A,0.5 级; 100V·A,1 级。
结构
3.4.5 6~20kV电压等级放电线圈外壳接地螺栓直径应 不小于8mm;35~66kV电压等级应不小于12mm。
3.4.6 二次出线端子螺杆直径不得小于 8mm,并用铜 或铜合金制成。
3.4.7 产品结构部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必须安装 方便。
3.4.8 放电线圈应有保证绝缘油与外界空气不直接接触, 或完全隔离装置或其他防油老化措施。对35kV 及以上电 压等级产品应装有上、下限油位指示装置(全密封型除外) 。 注油孔应有防止绝缘油受潮的措施。
性能
3.2.3 准确级 在额定频率,0.9~1.3 倍额定电压和 0%~ 100%额定二次负荷( COS为0.8 滞 后)下,0.5级或1 级的产品分别满足比值 差不超过±0.5%或± 1% ,相位差不超 过20′或 40 ′。

高压电容器的放电线圈设计要求

高压电容器的放电线圈设计要求

高压电容器的放电线圈设计要求
放电线圈适用于35kV及以下电力系统中, 与高压并联电容器组并联连接,使电容器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后的剩余电荷迅速泄放,电容器的剩余电压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要求值,带有二次线圈,可供线路监控。

放电线圈是电容柜常用的放电元件,有时放电线圈会用放电PT代替,电容器放电采用放电线圈还是电压互感器主要看电容器的容量,一般小容量电容放电用电压互感器即可,大容量电容肯定要用放电线圈。

根据《GB 50053-201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5.1.7电容器组应装设放电器件,放电线圈的放电容量不应小于与其并联的电容器组容量。

电容器组两端的电压从2倍额定电压降至 50V 所需的时间,高压电容器不应大于 5s ,低压电容器不应大于 3min 。

在运行时放电线圈作为一个电压互感器使用,其二次绕组常接成开口三角,从而对电容器组的内部故障提供保护(不能用母线上的PT)。

电容器组的开口三角形保护、不平衡电压保护,零序不平衡保护实际就是这种保护。

而此种保护大量地用在10KV的单Y接线的电容器组中。

浅谈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

浅谈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

浅谈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
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电力设备,它们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放电线圈主要用来断开电路中的过电压,保护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而电容器组则用来补偿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

放电线圈和电容器组是电力系统中互为补充的设备,通常采用一种特殊的连接方式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这种特殊连接方式是将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相连,形成一个回路。

具体连接方式为:放电线圈的一个端子与电容器组的一个端子相连,而放电线圈的另一个端子和电容器组的另一个端子也相连。

这样形成的回路中,放电线圈起着过电压保护的作用,而电容器组则起着无功功率补偿的作用。

这种连接方式还可以实现能量的互相转换。

当电力系统中发生过电压时,放电线圈将过电压能量转化为磁场能量,然后通过电容器组再将磁场能量转化为电能。

这样,系统中的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提高了系统的能效。

这种连接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

放电线圈和电容器组的参数需要严格匹配,否则可能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这种连接方式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这种连接方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引发电力系统的谐振问题,需要进行谐振分析和控制。

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组的特殊连接方式在电力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它能够充分利用放电线圈和电容器组的功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参数匹配和谐振问题的防范。

希望这种特殊连接方式能够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研究。

高压电线压线圈工作原理

高压电线压线圈工作原理

高压电线压线圈工作原理
高压电线压线圈是一种用于传输高电压电力的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 电力传输:高压电线压线圈主要用于将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用户端。

在发电厂中,电力通过发电机产生,并通过变压器将电压升高。

高压电线压线圈可以通过将电能转换为电磁场并传输给目标装置,实现电能传输的功能。

2. 变压:高压电线压线圈通常采用高压绝缘材料包裹的线圈来实现。

当通过线圈通电时,电流在线圈上产生一个强磁场。

根据安培定律,如果通过一个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将会在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动势。

利用这个原理,高压电线压线圈可以将高电压变换为低电压,或者反之。

3. 绝缘保护:高压电线压线圈通常需要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以避免电压损失和电击危险。

因此,它们通常采用绝缘材料进行包裹,以防止电流泄漏和高压电线接触。

4. 输电距离限制:由于高压电线压线圈传输的是高电压的电能,因此需要注意电阻和电压降的影响。

随着电流在传输中的流失,由于电阻的存在产生的电能损失会越来越大,所以高压电线压线圈的传输距离是有限的。

综上所述,高压电线压线圈通过电力传输、变压、绝缘保护和输电距离限制等原理,将电能从发电厂传输至用户端。

这些原理共同作用,使高压电线压线圈能够高效、稳定地传输电能。

高压电容放电方法

高压电容放电方法

高压电容放电方法
高压电容器放电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先拔掉电器的电源。

使用20,000欧姆和2瓦特的电阻器,这种接线部件可以在大多数电子商店购买,价格非常便宜。

把电阻探头和电容器的接线端连接起来,给高压电容器放电。

如果电容器有三个端子,请将电阻器与外部端子和中央端子连接,然后与其余外部端子和中央端子连接。

第二步:
将电阻的一端连接到表笔上,另一端连接鳄鱼夹,用绝缘胶带缠绕接头。

鳄鱼夹在地线上,用表笔连接电容器的另一个极,放电时不会有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连续对许多电容进行放电,电阻就会发热,可以选择瓦数稍大的。

第三步:
灯泡放电类似于方法2,可以使用100-200瓦的灯泡。

用60-80W烙铁放电,方法类似。

在日常维护中,我们应该考虑高压电容器的放电。

如果维护过程中放电不彻底,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电容器运行断电后,建议使用鳄鱼夹放电。

不仅安全,而且没有火花。

选择电阻较大的鳄鱼夹具速度快且好。

当然,电阻较小的也可以放电。

时间稍长,可以分几次放电。

FD2-1.711√3-1W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简介

FD2-1.711√3-1W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简介

FD2-1.7/11/√3-1W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一、简介FDG2型放电线圈为环氧树脂真空浇注单相户内半封闭型产品,适用于额定频率50Hz、额定电压10KV及以下的电力系统中与高压并联电容器组并联连接,当电容器组与系统断开后,以在5s内将电容器组上的剩余电压降至安全电压。

在正常运行时,二次绕组可以做电压指示,用户如有特殊要求时,亦可带剩余电压绕组,起到继电保护用。

放电线圈用于6-10kV交流50HZ电力系统中,与电力电容器组并联,断电时放电之用,确保设备安全和检修人员的安全本型放电线圈用于6-10kV交流50HZ电力系统中,与电力电容器组并联,断电时放电之用,确保设备安全和检修人员的安全。

本型放电线圈带有二次线圈,供线路测量或保护使用。

二、结构特点本型放电线圈的油箱内有一个器身,器身的铁心为外铁式,用硅钢片迭装而成。

在心柱上装置一次及二次线圈,油箱为圆形。

箱盖上有二个高压套管和四个低压套管。

器身固定在箱盖上,箱盖上有放气阀,整个结构紧凑,绝缘良好.三、用途本型放电线圈用于6-10kV交流50HZ电力系统中,与电力电容器组并联,断电时放电之用,确保设备安全和检修人员的安全。

本型放电线圈带有二次线圈,供线路测量或保护使用五、用户须知1.本放电线圈使用环境温度为+40℃—-40℃,相对湿度为85%,海拔不超过1000米,户外安装。

2.本放电线圈安装地点应无腐蚀性气体、蒸汽、化学沉积、灰尘、污垢及无强烈震动之场所。

3.放电线圈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六、型号说明FD □- □/□│││││││└额定一次端电压(kV)││└───配用电容器容量(Mvar)│└──────2表示带二次线圈;2A表示带两个二次线圈└────────单相式放电线圈。

DLT 653-1998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

DLT 653-1998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

K42备案号1408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DL/T6531998neqJISC4802:1990Specification of discharge coils for highvoltage shunt capacitor for order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8-03-19批准1998-10-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根据电力工业部1995年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技综199515号文)的安排制定的目前国内尚无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的标准因此本标准为新制定的行业标准标准的编写参照了日本工业标准JIS C4802高压及特别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和我国国家标准GB1207电压互感器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和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丹东电抗器厂无锡电力电容器厂温州市凯泰特种电器有限公司奉化市东方高压电器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钧祥盛国钊史班李学芳陈自年林浩周国良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的定义分类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本标准适用于工频666kV电力系统中高压并联电容器组所配用的单相放电线圈放电线圈与高压并联电容器组并联连接使电容器从电力系统切除后的剩余电荷能快速泄放电容器的剩余电压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要求值当放电线圈有二次绕组时可以兼作电气保护装置用但不包括三相放电线圈的特殊要求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5693额定电压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2311.683高电压试验技术GB1094.21996电力变压器第二部分温升GB1094.385电力变压器第三部分绝缘水平和绝缘试验GB2900.1694电工术语电力电容器GB3983.289高电压并联电容器GB725287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GB735487局部放电测量GB759587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JB/T535791电压互感器试验导则3定义除本标准内明确说明的定义以外其余定义符合GB2900.16的规定3.1放电线圈discharge coils当电容器从电源脱开后能将电容器端子上的电压在规定时间内降到规定值的带有绕组的器件3.2高压端子high voltage terminal与电容器并联连接构成泄放电容器剩余电荷的放电线圈的出线端子3.3一次绕组primary winding与高压端子相连的绕组3.4接地端子earth terminal使与放电线圈的线圈相绝缘的外壳接地或使电位固定在外壳上而设置的端子3.5外壳端子shell terminal对一次绕组的一端与外壳同电位结构的放电线圈为使该端子连接到外部回路而在外壳上设置的端子3.6额定一次电压(U1n)rated primary voltage(U1n)放电线圈一次绕组端子间能连续承受的工频电压设计值的有效值3.7额定二次电压(U2n)rated secondary voltage(U2n)二次绕组端子间的工频电压设计值的有效值3.8额定二次负荷rated secondry burden在额定频率和额定二次电压下二次端子间连接的与本标准规定的准确级相对应的每一相的负荷伏安数3.9最大配套电容器容量maximum reactive power of capacitor co ordination for adischarge coil能满足电容器的剩余电压在规定时间内降至规定电压以下时电容器组的单相或三相容量上限值为最大配套电容器容量由上下限值所包含的容量为配套电容器容量范围3.10最高工作电压maximum operation voltage连续施加于放电线圈一次绕组端子间的不致使其寿命显著缩短的工频电压限值3.11额定绝缘水平rated insulation level放电线圈绝缘所能承受的耐压强度3.12额定输出rated output在额定二次电压下及接有额定二次负荷时由放电线圈所供给的二次回路的视在功率值(在规定功率因数下以V A表示)3.13电压误差(比值差)voltage error(ratio error)当有二次绕组时放电线圈在测量电压时所出现的误差它是由于实际电压比不等于额定电压比而产生的3.14准确级accuracy class当有二次绕组时放电线圈所指定的误差等级即在规定使用条件下的误差应在规定的限值内常用电压误差(比值差)的百分限值表示3.15额定频率rated frequency本标准对放电线圈的要求所依据的规定频率值3.16一次绕组中间抽头terminal in the middle of primary winding供差动保护使用的放电线圈每相具有两个独立磁路一次绕组有三个高压端子其中一个高压端子处于中间电位这种结构称作有一次绕组中间抽头4要求4.1使用条件4.1.1环境条件4.1.1.1安装位置户外或户内4.1.1.2环境温度户外-40+40-25+45-5+55户内-5+404.1.1.3海拔不超过1000m4.1.1.4抗污秽能力外绝缘的爬电比距不小于25mm/kV(相对于系统最高电压)对重污秽区应适当加大爬电比距4.1.1.5安装地点无腐蚀性气体蒸汽无导电性或爆炸性尘埃4.1.1.6安装场所无剧烈的机械振动4.1.1.7最大风速35m/s4.1.1.8相对湿度户内放电线圈月平均相对湿度不超过90%日平均相对湿度不超过95%4.1.2运行条件4.1.2.1稳态过电压放电线圈的工频稳态过电压和相应允许施加时间应符合表1的规定4.1.2.2操作过电压及放电储存能量用无重击穿开关正常操作电容器组关合时可能发生第一个峰值不大于22倍施加电压(有效值)持续时间不大于1/2周波的过渡过程开断时可能受到1.372倍施加电压(有效值)的电容器储能放电的作用4.1.2.3工频加谐波过电压如果放电线圈在不高于1.1U1n下长期运行则包括所有谐波分量在内的电压峰值应不超过1.22U1n4.1.3储存运输条件周围空气温度符合环境温度要求注产品使用要求超出上述规定时用户可与制造厂协商表1工频稳态过电压工频稳态过电压倍数允许施加时间工频稳态过电压倍数允许施加时间1.10连续 1.20每月中5min以内的少于2次1.15每24h内少于30min1.30每月中1min以内的少于2次4.2额定值4.2.1额定一次电压星形接线的放电线圈且其中性点与电容器组中性点相连接时其额定一次电压按表2选取当电容器组为三角形接线放电线圈为星形接线时其额定一次电压取系统标称电压除以3后的1.05倍三相放电线圈的额定一次电压为上述单相放电线圈额定一次电压的3倍表 2 放电线圈额定一次电压 kV当一次绕组带中间抽头时4.2.2 额定绝缘水平安装在地面上的放电线圈的额定绝缘水平从表3中选取安装在绝缘台架上的放电线圈(无二次绕组或有二次绕组并带有对地隔离装置时)的额定绝缘水平不按表3选取例如用于35kV 电容器组的11kV 和12kV 放电线圈采用10kV 级的额定绝缘水平放在绝缘台架上的一次绕组准备接壳的端子与外壳绝缘时它应能承受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3kV(有效值) 4.2.3 额定频率 50Hz 4.2.4 相数单相或三相表 3 放电线圈额定绝缘水平 kV4.2.5 配套电容器容量范围每一个放电线圈可以满足某一容量范围内的并联电容器的放电要求单相放电线圈的放电容量优先从表4中选取表 4 配套电容器容量 kvar单相配套电容 器容量范围1700及以下 17003334 33345000 50008000 800014000 1400020000 注三相容量为单相容量的三倍 4.2.6 额定二次电压 100V 或3/100V 4.2.7 额定输出及准确级50V A 0.5级100V A 1级当一次绕组有中间抽头时每一个二次绕组的额定输出和准确级应分别满足50V A 0.5级100V A 1级 4.3 性能4.3.1 绝缘电阻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铁芯和外壳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 (20时) 二次绕组对铁芯和外壳的绝缘电阻不小于500M (20时) 4.3.2 耐受电压放电线圈耐受电压见表5表 5 放电线圈耐受电压电压电压类型 安装场所 电压施加部位 电压值施加时间或次数 试验方法条号连在一起的高压端子对接地铁芯外壳和二次端子按表31min 5.6 工频电压连在一起的二次端子对接地铁芯和外壳3kV 1min 5.6雷电冲 击电压 地面 连在一起的高压端子对接地铁芯外壳和二次端子按表3 正负各三次5.8地面 同相高压端子相互之间 2.15U 1n 1560s5.7 工频的整倍频率电压(感应耐压)同相高压端子相互间将一个拟接外壳的高压端子接外壳2.15U 1n1560s5.7 工频电压台架上外壳接固定电位 拟接外壳的高压端子对外壳铁芯和二次端子3kV 1min 5.64.3.3 放电性能在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下放电线圈与对应表4中规定容量上限值的并联电容器相并接当电容器断电以后其端子间的电压在5s 后应由n 12U 降至50V 以下放电线圈应能承受在n 12/58.1U 电压下电容器储能放电的作用4.3.4 绕组直流电阻绕组直流电阻应符合设计值规定 4.3.5 准确级在额定频率0.9 1.3倍额定电压和0%100%额定二次负荷(cos 为0.8滞后)下0.5级或1级的产品分别满足比值差不超过0.5%或1%相位差不超过20或40 4.3.6 温升在1.1倍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和额定二次负荷(cos 在0.81)的条件下试验时油浸式放电线圈的绕组温升不应超过表6规定之值干式放电线圈的绕组温升不应超过表7规定之值最热点温度不应超过表7中的绝缘系统温度表 6 油浸式放电线圈的绕组温升放电线圈测温部位 测温方法 温升限值绕 组 电阻法55 顶层油 温度计法55 注1.全密封产品绕组温升限值加52.温度类别上限值超过+40时温升限值应减少(例如+55类别时温升限值为40)表 7 干式放电线圈的绕组温升测温部位测温方法 绝缘等级 温升限值 绕组 电阻法A B F 55 75 95注对于铁芯金属部件和与其相邻的材料的温升限值应取在任何条件下不会出现使它们受到损害的温度 4.3.7 介质损耗因数油浸式放电线圈的介质损耗因数值35kV 产品应不大于3%(20时)66kV 产品应不大于2%(20时) 4.3.8 机械强度全密封型和66kV 非全密封放电线圈套管应能承受500N 的静载荷 4.3.9 局部放电局部放电的要求对全部电压等级的干式放电线圈均适用并适用于20kV 及以上油浸式放电线圈局部放电水平应不超过表8所列的限值预加电压及测量电压也列在同一表中 4.3.10 绝缘油性能绝缘油性能应符合GB7252GB7595及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4.3.11 短路承受能力在额定电压下能承受二次短路电流在1s 时间内所产生的热和机械力的作用而无损伤 4.4 结构4.4.1 放电线圈外露空气中金属部分应有良好的防腐蚀层并符合户外防腐电工产品的涂漆标准及相应技术文件的要求表 8 局部放电水平允许局部放电水平 pC系统标称电压kV 试验电压 施加方 式 预加电压 (有效值) kV 测量电压 (有效值)kV 油浸式 干式 6102035 66一次绕组对铁芯外壳和二次绕组0.8倍工频耐受电压1.3U 1n 520 666一次绕组两高压端子之间2.15U 1n 1.3U 1n 5 20 4.4.2 油浸式放电线圈的密封性能应足以保证在最高运行温度下不出现渗漏全密封油浸式放电线圈应保证在下限温度下不出现负压而在最高运行温度下油箱内部压力不大于0.1MPa4.4.3 户内干式放电线圈应具有良好的绝缘防潮性能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4.4.4 安装在地面上的放电线圈两个高压端子之间高压端子与外壳之间以及支柱绝缘子带电部分对地间的电气距离应符合表9的要求安装在台架上的放电线圈的电气距离按相应电压等级考虑表 9 电 气 距 离系统标称电压kV6 10 20 35 66户内 0.1 0.125 0.18 0.3 电气距离m 户外0.2 0.2 0.3 0.4 0.65 4.4.5 620kV 电压等级放电线圈外壳接地螺栓直径应不小于8mm 3566kV 电压等级应不小于12mm4.4.6二次出线端子螺杆直径不得小于8mm并用铜或铜合金制成4.4.7产品结构部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必须安装方便4.4.8放电线圈应有保证绝缘油与外界空气不直接接触或完全隔离装置或其他防油老化措施对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产品应装有上下限油位指示装置(全密封型除外)注油孔应有防止绝缘油受潮的措施4.4.9对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产品油箱下部应有取油样或放油用的阀门且能放出最低处之油(全密封型除外)4.4.10全密封型放电线圈在预期寿命期内不必更换部件4.4.1120kV及以下放电线圈不装压力释放器对35kV及以上放电线圈是否装压力释放器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4.4.12高压端子二次端子接地端子和铭牌等齐全固定牢固5试验方法5.1试验条件5.1.1放电线圈的一切试验和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应在2015的范围内进行5.1.2试验所用的工频电压为实际正弦波形两个半波应完全一样且峰值和有效值之比等于20.07电压畸变率不大于5%5.2外观检查按本标准4.4条的要求进行5.3绝缘电阻及介质损耗因数测量一次绕组对铁芯外壳和二次绕组用2500V兆欧表二次绕组对铁芯和外壳用1000V 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对35kV及以上的油浸式放电线圈用高压交流电桥或其他测试仪器测一次绕组与铁芯外壳和二次绕组间的介质损耗因数并记录测试温度应在10kV至额定电压下测量其试验要求应符合4.3.7条和JB/T5357的要求5.4绕组电阻测量用电桥测量绕组电阻并记录测试时绕组的温度5.5绕组端子标志检验图1绕组端子标志检验线路图在二次绕组上接一只适当量程的直流电压表在一次绕组上施加1.512V的直流电压并使对应端子的极性相同如图1所示如果在直流电源接通瞬间电压表的指针向正的方向(向右)偏转则绕组的极性为减极性(连接组的标号为12)同一极性的端子为同名端绕组端子标志检验也可以和误差试验同时进行5.6工频电压试验(干试或湿试)工频电压试验按GB311的要求进行工频电压试验时将一次绕组高压端子短接试验电压施加在一次绕组与铁芯外壳和二次绕组之间或将二次绕组短接试验电压施加在二次绕组与铁芯和外壳之间试验电压按4.3.2条要求进行验收试验的工频试验电压值为出厂试验值的90% 5.7 感应耐压试验 试验通常按GB 1094.3的要求进行感应耐压试验电压按4.3.2条要求施加时间按(1)式计算但最短不得短于15s 试验频率为额定频率2倍及以下时施加1min602tn×=f f t (1) 式中t 用频率为f t 的电压试验时所需经历时间sf n额定频率50Hz 试验前后测试放电线圈的空载电流有无明显变化当无二次绕组时可以用另一台带有二次绕组的放电线圈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或试验变压器的二次绕组接高频电源而将其一次绕组与被试放电线圈一次绕组并接 5.8 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在连接在一起的高压端子与铁芯外壳和短接的二次绕组间施加正负极性标准雷电冲击波(1.2/50s)各三次不需作大气条件校正如果全电压下所记录的电压瞬间波形图与降低电压下所记录的相应波形图无明显差异则试验合格装在台架上外壳接固定电位的放电线圈不作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5.9 误差试验误差试验应在49.550.5Hz 频率范围内的任一频率90%130%额定电压以及0%和100%额定二次负荷下进行出厂试验可以仅测试比值差 5.9.1 电压表法可以用标准互感器和电压表测比值差其准确级应比被试验放电线圈的准确级高两个等级(例如0.5%比值差的放电线圈用0.1级表计)注使用电压表在0V A 条件下测试时允许带有电压表负荷(不大于1.5V A) 5.9.2 电桥法标准互感器应比被试放电线圈的准确级高两个等级试验中可以同时测得比值差和相位误差5.10 密封性试验油浸式放电线圈在充油状态下其油箱应能承受0.05MPa 的压力维持12h 剩余压力不低于0.04MPa 且不出现渗油和永久变形或保证在其各部分均达到80后至少保持2h 而不出现渗漏油对于全密封结构应保证产品各部件均达到试验温度后保持2h 而不出现渗漏油在下限温度时油箱内部不出现负压而在上限温度运行时油箱内压力不大于0.1MPa 5.11 绝缘油性能试验放电线圈用绝缘油性能试验按GB7595和GB7252的要求进行 5.12 空载电流及损耗试验在工频和额定电压下由二次绕组供电一次绕组开路进行测试 无二次绕组时不测量损耗 5.13 温升试验温升试验方法按照GB1094.2要求进行绕组温升应采用电阻法测量绕组以外的其他部位的温升可用温度计法或热电偶法测量5.14放电试验5.14.1选取表4中相应容量上限值的电容器组以直流充电至n12U倍额定电压值然后通过放电线圈放电试验前后测试放电线圈空载电流值应无明显变化5.14.2选取表4中相应容量上限值的电容器组以直流充电至2倍额定电压值然后通过放电线圈放电测量放电开始5s时的电容器端子电压5.15短路承受能力试验放电线圈由一次侧励磁二次端子短接短路试验持续时间为1s试验一次一次绕组有中间抽头时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当无二次绕组时不必试验试验合格的判别原则a)放电线圈未受明显损伤(当电流密度不大于160A/mm2时可以不必吊芯检查)b)复测误差并与短路试验前测试值相比其差异不超过相应准确级限值的一半且仍满足相应准确级的要求c)能承受5.6条及5.7条所规定的电压(干试)试验但试验电压值降至原规定值的90%5.16爬电比距检验按照相应标准要求的方法检验5.17高压端子间高压端子对地电气距离检验一次绕组有两个高压端子时测量导电部分最小的直线距离一次绕组有三个高压端子时测量两端两个高压端子的电气距离应满足规定的值中间高压端子与两端高压端子的电气距离可以适当减小高压端子对外壳的电气距离指高压端子对外壳或外壳突出部分或二次出线端子的最小直线距离5.18励磁特性测量系统标称电压在35kV及以上的放电线圈应进行励磁特性测量其测试要求应符合JB/T5357之规定试验时测量0.20.50.8 1.0 1.1 1.3 1.5倍额定电压下的励磁电压和电流值有二次绕组时试验电压可以施加于二次端子上一次绕组有抽头时可以分别进行测试5.19局部放电试验5.19.1试验回路和测试设备试验回路和测试设备按GB7354标准执行测试灵敏度能达到测出局部放电量5pC的水平5.19.2试验程序5.19.2.1一次绕组对铁芯外壳及二次绕组的局放试验当试验在工频耐压试验后进行时升压至表8中的预加电压值保持60s然后将施加电压下降至表8中规定的测量电压值保持30s测得的局部放电量应不超过表8中规定的限值试验在工频电压下进行局部放电试验也可以在工频耐压试验后的降压过程中使电压降至局部放电测量电压值保持30s后进行测量5.19.2.2高压端子之间的局放试验感应耐压升至表5中试验电压值保持1540s然后将电压下降至表8中规定的测量电压值保持30s测得的局部放电水平不超过表8中的规定值试验时一高压端子接电源另一高压端子接壳两端子接线方式对调以后再试验一次但对安装在台架上的产品拟接外壳的端子不做局部放电试验5.20机械强度试验在套管接线端子的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上方向分别施加规定的静载荷1min如果没有发现损坏或漏油则认为通过本项试验5.21检验规则5.21.1试验分类试验分为出厂试验型式试验和验收试验5.21.2出厂试验每台产品出厂时必须进行出厂试验试验项目如下a)外观检验b)绝缘电阻及介质损耗因数测量c)绕组电阻测量d)端子标志检验(带有二次绕组时)e)空载电流及损耗试验f)工频电压试验(干试)g)感应耐压试验h)比值差试验(带有二次绕组时)i)密封性试验j)绝缘油性能试验k)局部放电试验5.21.3型式试验型式试验在于考核产品的设计尺寸材料和制造等方面是否满足本标准所规定的性能和运行要求型式试验在新产品制出时进行在生产中当产品的结构材料或工艺有改变且其改变有可能影响产品的性能时应进行部分或全部型式试验在没有上述改变时型式试验至少应每5年进行1次型式试验在出厂试验合格的产品上进行包括出厂试验的全部项目并增加下列试验项目a)工频电压(湿试)试验(户外式产品)b)雷电冲击电压试验c)温升试验d)放电试验e)励磁特性测量f)误差试验(带有二次绕组时)g)机械强度试验h)短路承受能力试验i)爬电比距检验j)高压端子之间高压端子对地电气距离检验5.21.4验收试验验收试验是在安装前进行的试验试验项目如下a)外观检验b)绕组电阻测量c)绝缘电阻及介质损耗因数测量d)比值差试验(必要时)e)工频电压(干试)试验f)局部放电试验(干式和20kV及以上油浸式放电线圈)注若产品出厂时有局部放电试验报告时可不进行本项试验或只进行抽查试验g)感应耐压试验(对绝缘有怀疑时进行试验电压为出厂值的85%)h)空载电流及励磁特性测量6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6.1标志6.1.1铭牌每台放电线圈应具有铜或铝材质的铭牌铭牌应置于放电线圈的易见部位并以不易消失的方法表示如下内容a)放电线圈名称b)型号c)额定一次电压(一次绕组有中间抽头时的表示方法参见图B1)d)额定二次电压e)额定频率f)额定输出/准确级g)配套电容器容量范围h)相数i)绝缘水平j)环境温度k)出厂序号l)出厂年月m)总重量n)制造厂名称图2全绝缘及有一个二次绕组的单相放电线圈6.1.2端子标志应按图2和图3进行相应标志大写字母A X表示一次绕组高压端子小写字母a和x表示相应的二次绕组端子字母A和X表示全绝缘X表示接成中性点但不接地图3全绝缘有两个独立铁芯及各有一个二次绕组的单相放电线圈6.1.3极性关系标有同一字母的大写和小写的端子在同一瞬间具有同一极性6.1.4接地符号接地符号为=6.2包装运输和储存6.2.1放电线圈的包装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如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订货时提出包装应牢固防湿防震防锈和防变形产品在整个运输和储存期间不致损坏及松动干式放电线圈包装应保证其不致受到淋雨备品备件及小零件应先单独小包装以后装入大包装箱中6.2.2放电线圈供电气连接的接触面在运输和储存期间应有防腐措施6.2.3包装后的放电线圈除户外产品以外应储存在有顶盖的仓库内储存产品周围空气温度应与使用条件相同且不得有腐蚀性有害气体6.2.4每台放电线圈应附有下列出厂文件并妥善包装防止受潮a)产品合格证b)出厂试验记录c)使用说明书d)根据用户要求制造厂可提供按本标准规定的有关型式试验结果附录A(标准的附录)放电线圈的接线方式及额定电压优先使用的放电线圈接线方式见图A1。

35kV电容器组技改工程总结分析

35kV电容器组技改工程总结分析

35kV电容器组技改工程总结分析摘要:本文以500kV厦门变电所35kV #2电容器组更换工程为例,介绍电容器组的接线方式、保护方式及避雷器、放电线圈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电容器组的工作原理。

最后,通过工程实例总结电容器组的更换过程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电容器组;保护方式1前言电容器组作为无功补偿设备,在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以500kV厦门变电所35kV #2电容器组更换工程为例,对技改工程做总结分析。

2 原理阐述2.1电容器2.1.1接线方式电容器的接线通常分为三角形和星形两种方式。

此外,还有双三角形、双星形和三星形之分[1]。

三角形接线的电容器直接承受线间电压,任何一台电容器因故障被击穿时,就形成两相短路,故障电流很大,如果故障不能迅速切除,故障电流和电弧将使绝缘介质分解产生气体,使油箱爆炸,并波及邻近的电容器。

因此这种接线已经很少在10kV系统中使用,只是在380V配电系统中有少量使用。

星形接线电容器的极间电压是电网的相电压,绝缘承受的电压较低,电容器的制造设计可以选择较低的工作场强。

当电容器组中有一台电容器因故障击穿短路时,由于其余两健全相的阻抗限制,故障电流将减小到一定范围,并使故障影响减轻。

目前,在国内外的高压电力网中,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得到广泛应用。

本次工程采用的是双星形接线,每相采用4并4串的连接方式,单相电容器为16缸,整组电容器共计96缸。

2.1.2 保护方式电容器组装置内部故障保护采用内熔丝保护或外熔断器保护,同时按不同的接线配置相应的不平衡继电保护[2]。

主要有用于单星形接线的开口三角零序电压保护、相电压纵差保护、桥式差流保护及用于双星形接线的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

本次工程采用的是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方式[3]。

2.2 放电线圈2.2.1工作原理放电线圈的作用是将断开电源后的电容器上的电荷迅速、可靠地释放掉。

由于电容器组需要经常进行投入、切除操作,其间隔可能很短,电容器组断开电源后,其电极间储存有大量电荷,不能自行很快消失,在短时间内,其极间有很高的直流电压,待再次合闸送电时,造成电压叠加,将会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危及电容器和系统的安全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